“大姑母、大姑父不在家吗?”卓昭节看他没有陪自己去上房请安的意思,奇怪的问。

阮云舒解释道:“在的,但晌午前带了客人回来,如今正说着话,母亲也猜表妹多半来取东西,就让表妹先去院子里收拾,再去上房见过不迟。”

卓昭节听出这是卓芳华没把自己当外人,就随意起来的缘故,点头道:“原来这样,多谢阮表哥告诉…可能问下是什么客人吗?”

阮云舒笑着道:“自然,是江南来的一位士子,才到长安,今日花会,与夫人、妻妹同游西市,恰好进了阮家的酒楼里,与父亲、母亲攀谈起来,因为谈得极为投契,那位屈士子明年也是要到参加会试的,因此父亲母亲邀了他们来做客,如今正说着话。”

“江南士子呀?”卓昭节道,“能与大姑父、大姑母谈得好,料想是极有才的。”

阮云舒神态温和的点了点头:“我与那位屈兄谈了几句,确实不俗,料想明年金榜题名也不在话下。”

说话间两人也到了院子,阮云舒知道这个表妹对自己有些疑心,就识趣的告辞而去。

卓昭节带着使女进去把东西都收拾了,按着她的想法是全部带走,往后尽量少过来——之前她没有太在意长辈们有意撮合她和阮云舒的意思,但这两日想想到底觉得把东西留在阮家或常过来小住不太好。

毕竟宁摇碧若是有这么个准未婚妻,他还不时到人家去住,自己即使知道他对那女子无意,定然也不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卓芳华很是疼爱自己,但长安也就这么大,白日过来探望说话过了当天回去又不是来不及,又何必一定要住下来,叫所爱之人嘴上不说,心里却不痛快。

只是又想这么做了恐怕卓芳华要疑心自己不愿意与她亲近,心里难过,想了想,就叫使女把贴身之物都收拾了,不打紧的才留下来。

这么一番料理到底也耗费了许多的辰光,叫带来的几个粗使把东西送到马车上去,初秋和立秋过去看着,自己带了阿杏、阿梨到上房去。

不想才到上房,还没进去,隔墙听着里头传来的琵琶曲,卓昭节不由一怔,道:“怎的如此耳熟?”

第九十一章 重见故人

这么想着,卓昭节三步两步进了门,匆匆过庭上廊,木屐还没脱,抬头向门内一张望,就见阮致、卓芳华满脸赞赏之色的坐在主位,阮云舒下头作陪,宾位上仪态端庄的跪坐着三人,如今最下首的一位客人轻舒广袖、环抱琵琶,正神情洒然的弹着一曲《阳春白雪》,乐声淡泊悠远,古韵深深。

“啊哟!”卓昭节定睛一看,那弹琵琶之人云鬓花颜,一身绀青掐群青衣缘绣大叶缠枝牡丹交领广袖深衣,神态温和之中隐见任侠之气,可不正是谢盈脉?

她定定望着谢盈脉,禁不住叫出了声,顿时打断了乐声,堂上之人都被惊动,卓芳华有些不悦的看了下来,因为谢盈脉看到卓昭节后也惊讶的停了手,卓芳华就嗔道:“你这孩子,你学的也是琵琶,如今高人在前,不思仔细学习也还罢了,怎的还要出这个声扰了旁人?”

卓昭节草草对堂上行了个见长辈的礼,却惊讶的指着谢盈脉道:“谢家阿姐,你怎会在此?”转眼一看,最上首的男子一身青色儒士服,头顶软幞,容貌端庄俊秀之中带着书卷之气,她不认识,但中间的妇人装扮利落而不失体面,眉宇之间颇见精明有主见的样子——正是当年那位伍夫人!

看她这么失态,卓芳华又皱了眉,但阮致倒是明白过来,笑着圆场道:“七娘认识谢娘子?”

“姑父、姑母,这位谢家阿姐,正是从前在秣陵教导我琵琶之人。”卓昭节忙收了手,道。

谢盈脉这个时候也含笑收起琵琶,道:“卓娘子,许久不见了,不想会在此处相见,实在叫人意外。”

卓芳华惊奇道:“这样巧?之前我还问过七娘琵琶跟谁学的,她说是位谢娘子——我居然没想到一起去!”

“不想卓娘子居然是夫人的侄女。”谢盈脉也十分的惊讶,微笑着道,“怪道卓娘子在这儿。”

这么一来就要重新见过了,伍夫人和谢盈脉,卓昭节都不陌生,那青衫男子正是伍夫人的丈夫、当年叫白子华爱的不能释怀、明知道他成了亲还忍不住要写信过去倾诉衷肠的屈谈屈若言了,也就是之前进门时阮云舒所言的屈姓士子——这个人虽然在白子华那里听过,但若非这会见着,卓昭节早就忘记了,刚才阮云舒提到时更是想都没想起来。

因为有白子华那件事情,卓昭节看到这屈谈眼神就有点古怪,仔细打量了两回心想这人坐在伍氏身边,被容貌平凡的伍氏衬托着倒也是十分俊秀的,可也不过是那么回事罢了,白子华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美人儿,就算她的弟弟白子静不算俊美,但她的堂弟白子谦可是个秀美的少年,怎么就对这屈谈那么上心?

屈谈察觉到她的注视,却也不变神色,只安然任她打量,倒是卓芳华觉得卓昭节今儿不太对劲,咳嗽了一声提醒卓昭节回了神,原本他们恰好说到了相应的话题,谢盈脉便自告奋勇弹了首《阳春白雪》,但如今卓昭节忽然进来,又与伍夫人、谢盈脉都是旧识,先前的话题都继续不下去了。

卓芳华就重提之前的话,请屈谈三人在阮府住下,道:“小儿也是明年应考,与若言正好可以彼此印证功课,而且敝家人少,只小儿一子,尽有空阔住处,还请不要再推辞。”

听这话,屈谈他们之前就推辞过了,此刻屈谈又道:“多谢夫人好意,学生能得御史、夫人之邀,实在受宠若惊,然妻姨随来,恐怕太过叨扰,学生想,还是自行寻处小院租赁…”

“若言不知长安物价,尤其明年开科,如今长安屋宇价格飞涨,各处会馆也是人满为患,如今我家既有空处,又何必如此拘束?”阮致温言道,屈谈这三个人虽然为着到长安来的缘故都做了新衣,但一看就不是很优渥的景遇,阮致这么说也是一片好意。

卓昭节插话道:“屈夫子若是觉着伍夫人与谢姐姐住姑父姑母这儿不方便,不如就跟我去卓家住吧,我如今住的镜鸿楼地方大得很。”

屈谈谢了又谢,却只摇头,他不松口,无论伍夫人还是谢盈脉都不作声,显然是以屈谈为首,这么说了半晌,卓芳华性.子向来有点急,就道:“既然若言不肯受无功之禄,那这样罢,咱们家地方大,许多屋子空着也是空着,倒不如租掉几间…你们可愿意租赁?”

话说到这个份上,屈谈不过是寻常的一个士子,阮致一个御史、卓芳华不但是御史夫人还是侯门之女,这样殷勤的相邀,再推却那就要得罪人了,屈谈只得松口答应下来,又提出价格按长安时价给予。

卓芳华不在意的道:“到时候再说罢。”

这么会话说过去,在外头廊下等了会的使女才敢进来禀告:“七娘要的桃花糕已经好了。”

卓芳华想起来侄女,道:“我说七娘今儿个怎么忽然过来了?你爱吃这糕?下回直接叫人来拿就是,闻说你前几日身子不好,现在好了吗?”

“已经好了,所以才过来的。”卓昭节笑着道,“这糕是六姐最喜欢的,她上回让我回去时给她带些,我却忘记了,今儿被她嗔了,赶紧过来跟姑母讨要呢!”

“她也太见外了,难为她打发人过来说了我会不给吗?”卓芳华皱了下眉,道,“你今儿留下来住一晚吧,正好和谢娘子说说话。”

卓昭节本来是打算拿了东西和糕点就回去的,但现在既然遇见了谢盈脉,踌躇了下,到底道:“那我先叫人把糕点送回去,再和母亲说声。”

阿梨领了这差使,将好容易收拾好、装上马车的东西又重新搬回院子里,到了傍晚的时候就带了游氏答应的话回来。

这个时候上房里的主客都已经散了,阮致带着阮云舒和屈谈去说科考时的一些经验,卓芳华则是到隔壁温府去了——因为下人过来禀告,温家老夫人有事相请。

卓昭节就自告奋勇陪伍夫人和谢盈脉收拾屋子,卓芳华将管家阮民留下来给她们听用,择了前头与阮运舒略近的一处独立的小院是屈谈和伍夫人住的,卓芳华走时劝说谢盈脉住后院,和自己离得近,看得出来卓芳华颇为喜欢谢盈脉。

这也不奇怪,谢盈脉年纪也才比卓昭节大那么几岁,却比卓昭节不知道独立能干多少,虽然美貌,却毫无娇气,而且说话做事都给人一种大方得体、毫不拖泥带水的明快爽利,并且还擅长琵琶又会武艺,可谓是多才多艺——不难揣测出来,她的性情做派和卓芳华年轻时候很有几分相似。

只是卓芳华因为出身的缘故,在谢盈脉这个年纪也还带着侯府之女的些许娇纵,未必及得上谢盈脉的冷静从容。

到底谢盈脉出身江湖,刀光剑影里历练过的。

定好了住的地方,伍人借口要亲自收拾,让卓昭节可以和谢盈脉单独说话,两人就慢慢回了卓昭节住的院子,卓昭节道:“阿姐你就住这里吧,这里是上次我和堂姐过来时一起住的,一直收拾着,院子位置也好。”

卓芳华给嫡亲侄女安排的院子当然好。

谢盈脉也不是挑剔的人,笑着道:“先前在秣陵得卓娘子你照拂,未能回报,反而连累了娘子,如今到了长安不想又受了令姑合家的福泽,卓娘子当真是我的福星。”

她话是这么说,却听不出来谄媚之意,倒像是打趣,卓昭节想了想,忽然一拍手道:“我知道为什么之前到长安后看到大姑母就觉得有些怕她了!”

谢盈脉没想到她忽然提到卓芳华,一怔,就听卓昭节小声道,“是因为大姑母的神态气度和阿姐你一个样子,却比阿姐你强烈许多…我从前跟着阿姐学琵琶,虽然阿姐说不用拜师,但实际上也是弟子一样…这天下有几个弟子不敬畏老师的?我就想我从来不怯长辈的,做什么在大姑母跟前就要特别恭敬点?”

谢盈脉听得呆了一呆,不禁哈哈大笑道:“我看卓夫人待你很好啊!”

“大姑母自然疼我,可我看到她就不知道为什么就要恭敬起来。”卓昭节道,“今儿这样算是很自在了。”

这么说笑了两句,卓昭节就埋怨她道:“阿姐你既然也就比我晚这么些日子到长安来,当初又何必不声不响呢?一起走不好吗?我也不是不能等这么几日,你不知道,之前一路上只得兄长相伴,起初还能看看风景,后来在船上也看腻了,一路好不无聊。”

谢盈脉笑着道:“倒不是故意不借这个光,实在是我们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起程,你知道博雅斋的,我这一次随表姐、表姐夫到长安是打算在长安落脚了,毕竟我如今也就这么一门亲戚,所以走之前总要将博雅斋转手,原本以为要费些辰光,未想极为顺利就脱了手,加上收拾收拾东西,这才就跟着卓娘子你后头过来了。”

卓昭节道:“咦,那阿姐在长安也开铺子么?”

谢盈脉摇了摇头道:“这会还没想好,毕竟这回我是随表姐与姐夫来的,姐夫要赴考,从现在起到会试之前,表姐定然要专心照料姐夫,我一个人许多事情也忙不过来,所以等会试过了,再看罢。”

第九十二章 祖父召见

卓昭节道:“说起屈夫子投考的事情,我方才听伍夫人说你们如今住在了客栈?”

谢盈脉点头道:“就是西市那附近的一间客栈,所以才会到西市去看花,倒是巧,恰好进了阮御史家的酒楼,因为一株‘瑶池春’起了话题,姐夫和阮御史并卓夫人聊得融洽,咱们就一起被邀到此。”

“原来是这样。”卓昭节撇了撇嘴角,就埋怨道,“说起来阿姐到长安多久了?怎也没去寻我?”

谢盈脉笑着道:“也才到了八、九天,不是我故意和你疏远,实在是姐夫明年下场,咱们算是起早动身了,可会试的日子谁都清楚,如今满天下士子都往长安赶呢,再加上从前因为种种缘故滞留的士子,并京畿人氏,原本俗谚就说‘长安大,居不易’了,这会这租赁屋子的价钱涨得快极了,须得速速寻处合适的住处,实在没顾得上去拜访。”

卓昭节道:“咦,那找我好了呀,侯府的住处也不难找,我祖父也是极爱才的人,而且若嫌侯府人多,我母亲在长安还有一两处小别院,是她当年的陪嫁,长安城外也有好些庄子离得并不远…”

“姐夫性.子耿直得很。”谢盈脉微微而笑,道,“他不肯受这样的好意的。”

卓昭节究竟年少,没经历过什么事情,就没有多想,就被她敷衍了过去,转而说起了到长安后见到的一些人和趣事来,这么说了会后,阮云舒亲自过来邀请去正堂用饭,两人才住了话题。

这么在阮家住了一晚,谢盈脉到底不肯住到侯府去,卓昭节失望之余,也只能和她约了往后常来往,翌日自己回去——她的马车不出意外在靖善坊外被拦住,因为是从外头回去的,宁摇碧的脸色很不好看,只是语气还算温和:“昭节你去了哪里?病可好了?”

“我去了大姑母家。”卓昭节想起来之前那封信,自己也觉得心虚,格外乖巧道,“我六姐上回托我带大姑母家才有的桃花糕,结果我忘记了,昨儿个去大房里回礼被她提醒,所以匆匆去了阮家跟大姑母讨要,不想遇见了谢家阿姐…就住了一晚,和谢阿姐说说话儿。”

又小心翼翼的道,“我之前没法回你的信…昨儿个出去也忘记告诉你了,真是对不住。”

宁摇碧见她赔礼,神色缓和下来,道:“我担心你的很!”

“我晓得。”卓昭节抿嘴一笑,见他虽然骑在马上仍旧腰板挺得笔直,透露出少年的勃勃生气,但眉宇中有着一丝疲倦,心下一动,低声道,“你莫不是一直守在了这里?”

旁边鸾奴上前笑着道:“卓娘子说的是极,咱们世子可是打从昨日晌午后就在这里守到这会了,中间乏了也只叫了驾马车来歇了歇,就怕娘子出来看不到世子失望。”

宁摇碧等他说完了才不耐烦的道:“要你多嘴?下去吧!”

鸾奴故作委屈的让到了一旁。

卓昭节心中愧疚,道:“对不住。”

宁摇碧闻言眉头却是一皱,他跳下马,站到车辕旁,盯着卓昭节缓缓道:“我不爱听这句话!”

“好吧。”卓昭节想了想,面色微微一红,凑到他耳畔道,“明儿个咱们一起去看花?”

宁摇碧眉宇舒展开来,想了想,就不太甘心的问:“就这样吗?”

“上回你说的事情…若是我明儿个心情好,就答应你,怎么样?”卓昭节觉得以他的诚心和委屈到底该让让步,歪着头想了片刻,道。

宁摇碧笑着道:“哪件事?”

他等着看卓昭节害羞,不想卓昭节虽然满面红晕,瞪了他片刻,却嗔道:“你既然记不起来那就算了!当我没说过!”

“这怎么可以?”宁摇碧大笑起来,认真道,“你说的哪句话我能不记紧了?想叫我忘记也没法!”

“不跟你说了。”卓昭节嗔道,“你如今定然乏得很,快回去休憩罢,不然仔细长公主与君侯见着了心疼,我在大姑母家住了一晚,也要回去见母亲呢!”

宁摇碧调笑道:“咦,你就说这些吗?可真叫我失望。”

卓昭节隐隐猜测到他要说的话,板起脸,道:“不许说!”

宁摇碧道:“我偏要说——嗯,我祖母和父亲心疼我归我祖母和父亲,你呢?我等你等的这么辛苦,你也不亲口说一声,我能不失望吗?”

“我就不说!”卓昭节啐道,“好啦,我要走了,你快点回去睡罢。”

宁摇碧恋恋不舍道:“再说会话罢。”

“不成。”卓昭节催促道,“你从昨儿个守到这会了,还不休憩,撑得住么!快点去快点去!”

见宁摇碧还要留连不去,卓昭节索性摘下腰间香囊,砸到他身上,“再不走,我可生气了!”

宁摇碧眼疾手快一把接过,笑道:“好吧,念你主动送了香囊来,我这就走。”

“谁说是送给你的?”卓昭节哼哼道,“那一个香囊我已经用腻了,如今是不要的!”

“这种樱草黄底绣杏花牡丹形香囊可是长安半个月前才时兴的款式。”宁摇碧戏谑道,“你腻了正好便宜我。”说着当场就将那香囊系在了肘上。

卓昭节把头一扬,眼望车顶道:“我就是腻了!”

“嗯,你身边可还有什么帕子、约指、跳脱也腻了不曾?”宁摇碧系好香囊,笑着问道,“所谓‘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这金环、约指、明珠、跳脱、玉佩…如今就只一只香囊怎么够?”

“谁跟你说这个!”这是魏晋时候繁钦所写的《定情诗》中极旖旎的一段,卓昭节自是读过,闻言面上通红,狠狠瞪他一眼,用力拉下车帘,道,“走吧走吧,不要理他了!”

这么嬉闹了一番两人心情都是大好,卓昭节被扶下马车时兀自笑意盈盈的。

只是马车旁守着一个绿衣老者,面目端庄,气度不卑不亢,上来先施了一个礼,随即和和气气的道了一句:“小七娘可回来了,君侯已经等了会了,还请小七娘随某家前来。”

卓昭节脸色顿变,道:“什么?”

那绿衣老者笑着说道:“却忘记与小七娘说了,小七娘才回来,难怪不认识某家,某家卓页,是侯府大总管,奉君侯之命,在此等候小七娘,告知君侯之召。”

“祖父寻我有何事?”卓昭节脸色变了又变,任凭卓页做出邀请之势,却始终迈不开那步子,咬着嘴唇道。

这一瞬间她想到了无数个可能,比如敏平侯要追究自己与宁摇碧的来往,又比如敏平侯知道了之前自己“误”将卓芳甸当成贼人的事情如今要为女儿讨个公道——最可怕的当然是敏平侯懒得罗嗦了,直接叫了自己去宣布婚事——当然是把自己许配给沈丹古的婚事!

卓页含着笑,道:“小七娘见了君侯,君侯自然就会告诉小七娘了,照某家来看,却是一件好事。”

“父亲母亲可在祖父那里?”他这么一说,卓昭节心头顿时一沉,好事,这侯府大总管说的好事…难道当真是婚事吗?明知道卓页未必肯透露,但还是下意识的追问了一句。

“四郎与四夫人自有事要忙碌,君侯只等了小七娘一个人。”果然卓页微笑着道,“小七娘莫要叫君侯久等了,今儿个,君侯可是特别为了小七娘回侯府来的,君侯…很忙很忙很忙…”

卓昭节问不出来什么,又拖延不得,更被掐了卓芳礼和游氏的救场,心中实在有些忐忑,便勉强笑了笑,道:“那我就过去吧,阿杏,你去告诉母亲一声,我已经回来了。”

阿杏还没答应,不料卓页又道:“哦,某家倒忘记恭喜小七娘了,小五娘前不久有了身孕,因为居阳伯夫人已然去世,四夫人这几日都要到居阳伯府帮忙照拂,这会并不在府里。”

…卓昭节怔了怔,叹口气,道:“走吧。”卓芳礼和游氏都不在,按说敏平侯要宣布婚事怎么也该先告诉下儿子媳妇罢?多半不是婚事?可也许敏平侯就打算这么独断专行了呢?

这一路走得当真是心如乱麻。

敏平侯独自在书房等着孙女,虽然卓昭节磨蹭了好一会才肯过来,让他又多等了片刻,但这位老人面上却看不出来任何不悦,当然也看不出来任何喜色。

春日的晖光透过窗棂照在他面前的书案上,由于这天光的明亮,将他面上的皱纹每一条都照得清清楚楚,但这样的苍老却无法让人生出同情怜悯,反而含着犹如老树枝干的那种岁月凝练的坚韧,坚韧之中,更见深沉。

卓昭节怀着十万分的警惕行礼问安,敏平侯没有让她落座的意思,淡淡的问:“你的诗书是你外祖父教导的吗?”

“回祖父的话,是外祖父与外祖母一起教导的。”卓昭节一愣,没想到敏平侯所提的事情根本就在她预料之外,但想起来自己回长安前班氏说过的敏平侯对游若珩的算计,又紧张起来,道,“外祖父性.好山水野趣,也只是随便教教。”

外祖父他如今只想颐养天年,连教导晚辈都不上心了,祖父你就放过他罢!

卓昭节话里的这层意思敏平侯当然听得出来,对于孙女向着亲家,他只是一哂,道:“美佩此人最喜较真,要么不教导,一旦教导必然会尽力劝学,以他的功底,别说给你,给士子们作师也是足够的,你若是学的不好,那就是非常不用功了。”

美佩正是游若珩的字,卓昭节听得心头一寒,正以为敏平侯果然不肯放过游若珩时,敏平侯却又道:“‘一点丹心晕赵粉’和‘烈心岂独丈夫哉’这两首咏牡丹都是你作的?”

卓昭节茫然道:“是。”她飞快的把两首诗都想了下,心想难道这里头有什么不妥叫敏平侯抓住了把柄吗?

就听敏平侯继续道:“不算很丢美佩的面子。”

“多谢祖父。”卓昭节小心翼翼的道,惟恐言多有失。

敏平侯顿了顿,又道:“但也当不起江南第一才女的名头!”

卓昭节愣住。

第九十三章 第一才女

“江…江南第一才女?!”卓昭节差点咬到了自己的舌头!

敏平侯淡淡的道:“原来你自己还不知道?长安一夜之间传遍,道是前两日曲江畔有一位才从江南来的才女,才思敏捷,研墨光景就一气呵成七绝咏花诗,非但助宰相时锦章长孙女夺得‘虞姬艳装’一盆、令后族出身的小娘子观后甘拜下风,未落一字即走,更是点醒当时旁观的数名士子,从原本的畏惧来年春闱才子如云、到如今争先恐后的报名…现在那句‘不屑梅菊避花开’已经传遍长安,甚至连宫中也有耳闻,那首诗你送给了时锦章的孙女,如今已有人开出百金求购,却仍旧被拒绝,据说那日你成诗用过的笔墨书案都被高价卖出…”

卓昭节目瞪口呆!

“怎会如此?!”当时虽然有那布衣士子等几人竭力称赞过那首咏“虞姬艳装”,但卓昭节也只当恰好触动了他们的心事,一时沾沾自喜,过后也就忘记了,毕竟她向来得过且过,自认才学不过泛泛,不可能被一个陌生士子一赞就晕了头真当自己诗压陆海才倾潘江,如今听敏平侯这么一说,简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若说这番话的不是敏平侯,敏平侯这个祖父又素来对孙辈不甚亲热,而且连侯府都不常待,今日特别在这里等她,绝对不可能是为了逗趣,她决计不肯信!

敏平侯道:“你一点都不知道?”

卓昭节摇头:“我前两日病了,今日才从外头回来,并没有听见这样的传闻。”

“罢了。”敏平侯沉吟了一下,道,“那你是几时认识了那陆含冰?”

这回卓昭节更加的茫然了:“祖父,我头一次听说陆含冰之名。”

她这么接二连三的一问三不知,敏平侯也不禁露出一丝愕然,想了想道:“据说你在曲江边成诗后,当场点醒一名士子打头宣布要改变主意、参加明春的会试,可有此事?”

卓昭节迟疑着点了点头。

敏平侯道:“那名士子就是陆含冰。”

卓昭节听着下文。

敏平侯沉吟了片刻,才继续道:“他是河南人氏,还是解元出身。”

卓昭节一下子瞪大了眼睛,道:“咦,那他骗人,既是乡试解元,哪里会不敢下场?”

“不,他未曾说谎。”敏平侯平静的道,“这陆含冰起初确实不曾报名,甚至打算花会结束就返乡等下科,结果评了你那阕诗后,这才去补了名。”

他看了眼孙女,“你可知道他为何以解元之身也不敢报明年的这一科?”

卓昭节摇头。

“因为明科下场的人,打头就是时锦章的长孙时雅风,还有邵国公府的慕空瑶,阮家的阮云舒,温如屹之子温柏…这些人本就才名盛于长安,又是高官显宦之后,甚至不乏国戚。”敏平侯缓缓道,“这陆含冰初到长安的时候闻说与这些人同场应试时还十分兴奋,但后来却被人提醒…会试之后还有殿试!那才是正经的排名的时候!”

卓昭节忍不住道:“他是担心圣人因为时二郎君等人的出身,打压他的名次吗?”

敏平侯淡淡道:“不是担心,是肯定,圣人年岁大了,明科这些人,多半都是本朝的功臣故旧之后,圣人如今很是念旧。”

他也不理会孙女疑惑的神色,径自说下去道,“时锦章早几年就想致仕,却被圣人死死留下,他和你外祖父一样对长安的水土有些不服,多年下来还是不能适应,虽然是宰相的待遇,却还是落了个一身是病,圣人不可能不补偿他的,再说时雅风才学也着实不错…温如屹也差不多,慕空瑶乃邵国公之子,邵国公之妹就是如今的太子妃,那是皇后娘娘极为喜欢的长媳,必然要为慕家子弟说话,还有士子范得意与真定郡王交好,也在皇后、慕家照料的人之内…其他几个也差不多,所以即使这陆含冰会试夺魁,到了殿试的时候,头甲三人必定与他无份,此人心气高傲,没到长安之前就发誓要夺得头甲之名!”

敏平侯看着孙女,“因此他宁可避开这一科,你觉得这样的人,会被你这么个小娘子一首诗打动吗?”

卓昭节听出他语气中的质疑与轻视,顿时涨红了脸,顿了一顿,才咬着唇道:“我之前并不认识这个人,就是如今祖父说了是谁,再见到那位陆士子我也不见得就能认出他来,至于他到底是被我的诗打动改变了主意,还是旁的缘故恰好拿了这个做借口,我又怎么知道呢?”

敏平侯淡淡的道:“这么说来他在人群中替你吹嘘的那番行径不是你指使的?”

“当然不是!”卓昭节究竟年少,闻言自觉深受羞辱,微握着拳,怒道,“我根本就不认识他!再说了,那日我是去游芙蓉园并看牡丹花的,哪里能想到会遇见时大娘子与淳于娘子斗诗争花、我不过站在旁边也被拖下了水?当时众目睽睽之下,若我自己或身边的人与那陆含冰有所勾结,那许多人难道没有一个看到吗?我虽然惫懒不堪造就,但外祖父性情耿直高洁,这样弄虚作假的事情还不屑为之!”

她微扬着下颔道,“再说我若是在乎这样得来的才名,从前在江南的时候,自太守以下莫不对外祖父极为推崇,诸表哥、表弟也各有同窗好友,我为何不在江南都设法弄到这么个才女的名头?祖父实在太小觑我了!”

敏平侯漠然道:“这么说来一切都是巧合了。”他目光陡然一厉,“但你是怎么与我说话的?!”

卓昭节被他突如其来的严厉一慑,顿了一下,心中不满升起,只默不作声,却不肯说请罪的话。

好在引卓昭节过来的卓页在旁圆场,道:“君侯何必生气,小七娘腹有诗书气自华,凭真本事和气运得来的名头,被君侯询问是否弄虚作假,自然委屈,小七娘年纪小,一委屈话说得急了点也是有的,这也足见小七娘的才华,不愧是君侯的嫡亲孙女,一身风骨!”

我是外祖父和外祖母教养大的,诗书礼仪皆由游家教导,关祖父你什么事!

卓昭节听卓页把自己如今得来才名的功劳都推给了敏平侯,却只字不提游若珩,心中暗哼了一声。

敏平侯却也嘿然道:“她是美佩教养出来的,我一个字都没教过她,她有风骨有才华又关我何事?”

说了这话,敏平侯到底也敛了些厉色,对卓昭节道,“你外祖父虽然不擅为官,但他一身才学教导你实在是大材小用,这实在是他怜爱你母亲的缘故才对你另眼看待,我不管你从前学的用心不用心,总而言之你这一次既然得了这江南来的才女的名头,已经是被捧到了高处,如今再去作谦让之态反而矫揉造作惹人厌恶猜疑,所以必须设法保持住这才女之名,免得丢了我的脸不说,叫人说你外祖父十几年心血教了个绣花草包出来,传到江南去,笑死江南一群人!”

卓昭节怔了一怔,道:“是。”

“那你可知道该怎么做?”敏平侯眼皮一撩,冷冷的问。

卓昭节想了想,一时间却不能回答,敏平侯冷哼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敷衍长辈的话倒是回的麻利!”

见孙女满面通红的低了头,敏平侯又道,“不懂装懂,只会叫人看出你之浅薄!也使长辈心生厌恶…小小年纪就学得这样滑溜…美佩委实把你惯坏了!也不能全怪他,你到底不姓游!”

卓页又圆场道:“君侯怜爱小七娘,着意提点,某家本不该插这个嘴,但…前日君侯与敦远侯约好了申初在别院那边见面商议事情…”

敏平侯这才哼道:“好了,从今日起,你就跟在我身边,由我亲自布置指导你的功课!务必尽早将才女之名做到名副其实,而不是一时侥幸!若有偷懒,一律家法处置!知道了吗?”

卓昭节一阵晕眩,没想到敏平侯只字未提自己与宁摇碧的来往,更没提自己故意打伤嫡亲姑母一事,却为了保住自己才女的名头赶了回来,现在居然还要亲自过问和监督自己的功课——只是眼下也只能硬着头皮道:“是!”

敏平侯抬头看了眼天色,道:“你去收拾下东西罢,一会随我去永兴坊,你那里的典籍都不要带了,永兴坊里尽有多的,用惯的笔墨可以带上,手脚利落些,我午后约了人商议事情,莫再叫我多等!”

说到最后一句,敏平侯面色不豫,显然对孙女方才的迟缓很有意见。

卓昭节无奈的道:“遵祖父之命!”

她怏怏的告退去四房收拾东西,这才从阮家回来呢,就又要搬走,说起来到长安这些日子,镜鸿楼自己才住了几天呀?先是怒春苑,再是阮家,如今是永兴坊…悲惨的是祖父他把我叫了跟在身边当真是为了督促功课、不使我弱了才女之名吗?

还是他另有所图?

问题是即使敏平侯他只是单纯的监督功课——江南第一才女!!!

这名声也太大了点,且不说江南人杰地灵历来才子才女层出不穷,自己在江南的时候根本没几个人知道,忽然在长安得了这么个名头,江南那边服不服,长乐公主的独生爱女、苏太师的嫡亲孙女苏语嫣,是早几年就成了名的长安第一才女,自己的名头虽然是江南,可人如今却在长安,就算自己不去挑衅,但总有闲人要拿两人比来比去的。

苏语嫣会不会受激不过来和自己比是一件,她是公主的女儿,看义康公主和宁摇碧的做派就知道这些皇子王孙的优越感,就算苏语嫣不借助长辈之势,她在长安土生土长的,根深蒂固哪里是自己初来乍到能比?

那些苏家皇室的姻亲故交谁知道会不会就恰好撞见了自己,往后什么聚宴什么踏青的给自己找麻烦呢?虽然自己的祖父是敏平侯,可到底不能和太师、公主比啊!

纵然一直受宠长大的卓昭节未必怕了旁人的挑衅,重点是——才女之争,自然是在才学上!

卓昭节自家人知自家事,虽然她没看过苏语嫣的诗赋,但长安帝都,天下士子云集,能人辈出,更在江南之上,能在这样的地方占据第一才女的名头多年,苏语嫣怎么可能是徒有虚名之徒!

如今敏平侯还要她保住这个第一才女的名声,那自己该要多么的刻苦才能够得到认可?

这祖父如此的严厉,不通情面起来别说游若珩了,恐怕卓芳礼也比他不上——往后的日子,难道只能夜夜挑灯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