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粉团的下落

次日卓昭节想了又想,到底还是在请安时向游氏道:“母亲,我过会去给祖父请安,可以么?”

游氏诧异道:“你祖父这几日身子还没好全,你去打扰做什么?”

“…之前的事儿,想跟祖父认个错。”卓昭节红了脸,半晌才小声道。

她虽然任性娇气,却不是不通道理的人,之前与敏平侯顶嘴不服,是因为总觉得这祖父远不如游若珩和班氏那么体贴晚辈,甚至里外颠倒,对外人倒比自己的子孙更苛刻,昨日被宁摇碧点破了敏平侯多年来的良苦用心,心中自生愧疚,是以一夜之间翻来覆去,到天亮时才拿定了主意,今日去与敏平侯请罪,或者敏平侯因此心气稍平,病体也能痊愈得快些。

游氏不知道女儿怎么忽然就乖巧起来,想了片刻,道:“你先跟你嫂子去处置事情,我打发人去上房问一问你大伯再说。”

敏平侯如今既然病体未愈,儿孙当然要在跟前轮流伺候,因为是祖父,女眷就免了近身服侍,加上这几日常有客来,卓芳纯索性让女眷先不要到上房了,这个卓昭节也知道的,便起身告退,去和赫氏商议这一日的家事。

这一忙起来倒是又把请罪的事情忘记了,一直到午饭的时候,照例在念慈堂里用,才想起来问游氏,游氏道:“方才你父亲说,今早的客人不留饭,叫你晌午后过去,你祖父这几日晌午时会小睡片刻,你早一点去候着,既然是请罪,总该有请罪的样子,切记进了上房手脚轻点。”

卓昭节一一应了,道:“那我一会让阿杏回镜鸿楼拿双丝履来,把木屐换了。”

游氏点了点头,又教训道:“你能自己想到去请罪,这是对的,不拘你祖父对你是否过于严厉,总归是长辈,所谓小受大走,那日你祖父也才拿了把戒尺,你就是挨上两下又怎么了,难为你祖父还会没分寸的朝你头脸下手吗?”敏平侯出事那日,四房的人到底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游氏其实到现在也不太清楚,毕竟这种忤逆的事情,卓芳礼不愿意说,卓昭质等这三个做子女的也不好开口,只含糊透露给游氏,是卓芳礼提到了梁氏,把敏平侯气急了——但卓芳礼是为了女儿才去上房的,事情当然还是卓昭节引起来的。

游氏不免后怕,亏得这回敏平侯醒了来,不然,即使外人不知道,这气死亲生祖父作下的孽能轻么?虽然这两日卓家事情一件接一件,她忙得还没功夫和女儿专门说这件事情,但现在卓昭节主动提了起来,她也没客气,毕竟当时卓昭节不胡闹,任凭敏平侯打几下手心事情也就云淡风轻的过去了。

固然敏平侯这么一病,整个卓家都因祸得福,但游氏还是为女儿的任性而吃惊,在她看来一次两次撞运气没把事情闹大,长久不拘束总归要出事的。

卓昭节这回倒没任性,平静的道:“是我之过,下回不敢了。”

“你既然知错,回头好生与你祖父赔罪。”游氏郑重的叮嘱,“即使你祖父要打你出气,只要不伤了脸,你就受着!”

卓昭节抿了抿嘴:“是。”

用过了饭,卓昭节特意向游氏借了妆台,把发髻改成双螺的样式,又把钗环都摘了,等阿杏拿了丝履来换上,就带了使女往上房去。

这时候整个侯府大半都浸在了蝉鸣声中,只有上房附近为了不使敏平侯被打扰,连夜打发人粘干净了,倒是格外的寂静。

卓昭节与使女悄无声息的进了门,守门的婆子早得了卓芳纯的吩咐——虽然敏平侯还是卓俭,但世子既立,整个侯府的风向也变了,四房向来和大房交好,卓昭节又有个尊贵的夫家,下人们都分外殷勤。

婆子特别从荫凉处跟了出来,小声道:“七娘,如今君侯还在睡着,怕要半个时辰后才能醒,七娘不如先在前厅歇一歇?婢子去给七娘取井里的沉香饮。”

卓昭节摇了摇头道:“不必,我在外头等就是了,你自去看着门。”

那婆子没献成殷勤,不免有些失望,然而也不敢怪卓昭节,讪讪的应了一声,到底目送着卓昭节转过树丛才退了回去。

陪同而来的阿杏和阿梨早就知道卓昭节此番是为了请罪而来,都做好了受苦受罪的打算,到了敏平侯卧房所在的院子里,卓昭节看了眼日头下被晒得几乎冒起腾腾青烟的地砖,心下微微一惊,道:“听母亲话里的意思是叫我早点来在这儿跪着,也好叫祖父起来后消一消火…可这地方跪下去…”

她如今穿的藕丝裙子可是薄如不存,看这地砖滚烫之处怕是连丝履都挡不住啊…正望着地砖发愣,旁边回廊上倒有人轻声招呼:“小七娘?”

卓昭节转头看去,却见沈丹古一袭青衫,发插木簪,虽然暑气逼人,他额上倒未见有多少汗意,站在五六步之外,冲卓昭节微微颔首,道:“我这几日正有事情要寻你。”

“寻我?”卓昭节一愣。

沈丹古指了指院外,轻声道:“莫扰了君侯,咱们出去说话罢。”

卓昭节看了眼卧房的方向,狐疑的转身跟着他出了院门,一直走到不远处的一株枝叶繁茂的梧桐树下,沈丹古才站住脚,道:“我之前听说,雍城侯世子送过你一只狮子猫,是侯府里唯一的一只?”

卓昭节闻言一惊,心急之下下意识的抓住他手臂,急切道:“你见着了?在哪里?”她自小也没怎么见过外人,与游若珩、班氏、游灿这些人说话玩闹时,急了就喜扯袖子拉衣角的动手,与宁摇碧在一起时宁摇碧自然是乐在其中——本来粉团这些日子不见,以狮子猫的娇贵,即使没被人藏起来,落在偌大侯府的什么角落里没人照顾,估计多半也死了,卓昭节心里早不存指望,如今乍现转机,一个激动,却是失了仪。

阿杏和阿梨吓得赶紧一个左顾右盼,一个暗扯她袖子:“娘子冷静些!沈郎君既然主动提起,料想不至于不肯告诉娘子的。”

卓昭节其实拉住沈丹古手臂时就醒悟过来,尴尬得简直无地自容——沈丹古也露出诧异之色,但很快掩去,他权当没听出阿杏话中的挤兑之意,温和的道:“看来果然就是小七娘的那只了,品相是雪里拖枪是么?卓七表哥成婚那日,它不知怎的跑到了我屋子里,爬到枕旁,那日我安置时才发现。”

阿杏忍不住插话道:“沈郎君这事做的可就不地道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娘子有一只狮子猫,发现了怎么也不告诉咱们?这几日为了找粉团,冒姑姑都快把三房、四房翻遍,连五房都跑去过两回!沈郎君也太过分了!”

卓昭节因为昨日听了宁摇碧的分析,道敏平侯十几年来筹划就为了子孙和睦,这沈丹古又是特别留给五房做梁柱的,敏平侯这才在他身上耗费心血,念着祖父的面子,卓昭节喝住阿杏:“沈家哥哥如今既然说起来,自然有缘故,你不要多嘴。”

阿杏撇了撇嘴角住了声。

沈丹古这才道:“本来次日就要把它送回四房询问的,但次日我起得迟了些,起来后…却听说君侯病倒,我挂心君侯,一时间忘记了,尔后几日我想我不大合适到四房去,后来又被君侯叫到上房来,这两日都不曾回水荭馆…”

卓昭节知道他虽然名义上是沈氏的娘家侄孙,但实际上在侯府里真正的靠山还是敏平侯,尤其沈丹古明年要下场,之前士子们闹事就是为了殿试名次之争,本来延昌郡王与真定郡王势均力敌,沈丹古有敏平侯为他谋划,倒也不怕名次会被压后,如今敏平侯先病后失势,他总归也要受到影响的,这种时候忘记把狮子猫还给自己也是常理。

更何况前几日四房和五房公然闹翻,沈丹古一向就被看成了沈氏母子一派,他确实不方便在前两日到四房里去,恐怕即使是好意还猫,也难免被认为是故意藏了粉团,引起纷争。

卓昭节正要说“不妨事”,不想沈丹古继续道,“虽然我走时叮嘱过惟奴照料它一二,但惟奴也没养过这个,这两日下来那狮子猫是不是还活着…我却不知道了,若是不仔细养差了,还望小七娘原宥!”

“……”卓昭节暗咽一口血,半晌才勉强道,“没什么,我一会回去就让阿杏去领它回来罢。”想了想才道,“嗯,不管怎么说,还是多谢你了。”好吧,不管这姓沈的是故意还是无意,如今没什么证据也不能一定说他不安好心,何况也未必粉团已经死了罢?

沈丹古点一点头,又道:“小七娘是来见君侯的?君侯要过会才醒,小七娘不如到前头去等一等罢,过一会我去叫你。”

“我是来给祖父请罪的。”卓昭节摇了摇头,道,“上回祖父问话,我…嗯…我还是到院子里去等祖父醒来罢。”

沈丹古露出为难之色。

阿杏察言观色,道:“沈郎君,咱们娘子过来是问过了世子的意思的,难道沈郎君不允吗?”

“倒不是允不允。”沈丹古摇头,“而是君侯小睡前给我布置了一份功课,醒来就要检查,如今我还剩些没写完,我写功课的地方,恰是卧房外。”

卓昭节一蹙眉,道:“你写你的好了,我决计不打扰你。”

沈丹古轻咳了一声:“君侯不喜人多,如今院子里就我一个。”

“…”本来在院子里看到沈丹古,卓昭节以为内室定然还有今日轮到的卓芳纯或者卓芳礼陪在敏平侯的榻前,没想到敏平侯竟然只留了沈丹古一个服侍自己,这当真是连长子嫡孙都没有的待遇了,她忍不住问,“大伯与我父亲呢?”

“方才送客之后乏了,大伯请了四叔到大房去商议些事情。”沈丹古平静的道,“说了申初再过来。”

如今才是午末,到申初足足有一个时辰,而之前进上房时,那婆子说敏平侯还要睡上半个时辰,也就是说,在敏平侯醒来之前,卓芳纯和卓芳礼都不会过来,那么院子里只得沈丹古与卓昭节并卓昭节的两个使女,这个嫌确实要避一避的。

卓昭节禁不住一阵无语,心想大伯和父亲既然知道我今儿个要来请罪,又知道沈丹古独自在这儿,怎也不早些过来,免得我不便呢?又想到,莫非祖父单独有话要训斥我,故而让大伯与父亲特别避开的吗?

这么想着,她下意识的咬了咬唇,随即想到:“我今儿本来就是来给祖父请罪的,来之前可不就做好了任祖父打骂出气的准备吗?如今祖父若要打我,把大伯和父亲打发走了已是给我体面,又怎么还能拈轻怕重?”

当下就道:“沈哥哥你做功课是在屋子里罢?”

沈丹古点一点头,道:“是。”

“那我跪在院子里给祖父请罪,把门开着就成。”卓昭节捏了捏拳,道。

沈丹古有些惊讶的看了她一眼,面露不忍道:“小七娘,如今天气热,院子里没有树荫遮蔽,青砖如今都烫手得紧。”

“不妨事的。”卓昭节虽然娇生惯养,但也不是发不了狠,当初她学琵琶时,为了尽早练出成效,十指被弦割得伤痕累累,连拿牙箸都吃力,使女帮着上药时甚至不敢多看,却还坚持每日练习,不肯懈怠,如今既然拿定了主意要与祖父请罪,虽然之前也被那青砖曝晒的程度吓了一跳,此刻决心既下,却反而把担忧退缩都抛了开去。

第二百四十二章 请罪

正暑时曝晒了几个时辰、又正值日头最烈时候的青砖炽热得犹如滚油,卓昭节甚至能听见自己一跪下去时裙裾触及砖面似有受热迅速卷曲的嘶声,待跪得实了,灼烧的感觉隔着薄如肌肤的一层越罗直接烫得她一个哆嗦——沈丹古人已进屋,然而悄无声息的站在开了发丝那么细的窗缝里,看得分明,任谁都要说一句娇生惯养的小七娘脸色在瞬间转为惨白,身形微晃,似要下意识的跳起来,但转瞬之间,她居然硬生生的忍住了。

沈丹古又看了片刻,灼目的阳光下,姿容清丽秀美的少女笔挺得跪在青砖地上,身后两个使女皆跪得摇摇晃晃、龇牙咧嘴,而她们公认娇气任性的主人,却仿佛身下跪的不是滚烫得触手就能叫精心保养的娇嫩肌肤立刻燎起一串水泡的地砖,而是柔软适宜的氍毹,卓昭节的腰挺得笔直,仪态端庄,头却微微低下,以示恭敬,这样的姿势仿佛是刻意沐浴在骄阳之中,虽然汗如雨下,却不显狼狈,反而有一种难以描绘的倔强与坚韧,夺人眼目。

沈丹古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个一直被长辈兄姐捧着惯着的小娘子发狠,这一刻的卓昭节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之前还在陇右沈家时,一心想捧杀天资卓绝的庶子的嫡母李氏在吃穿用度上不遗余力的抬高着他,给予的优渥远远胜过了嫡子甚至是沈获,李氏这么做,或许是希望沈丹古成为沈仲永,在千依百顺的宠爱里荒废成庸人。

只是沈丹古天性.好学,凭李氏怎么派人引诱哄劝,他都不喜嬉闹玩乐,一心向学,捧杀这招既然不好用了,李氏索性另换他法。父亲沈获原本就有些惧内,当初一次酒宴偶然让沈丹古的生母作陪,因为实在喜欢那个蜀地来的秀美女子,悄悄在外买了宅子安置,两三个月才去一回,但即使小心翼翼,沈丹古不到两岁时到底被李氏发现,沈获私下里几乎给李氏跪下,才让事情平息,但此后再也不敢为他们母子说一句话。

哪怕是沈丹古的生母死得莫名其妙…

所以李氏忽然对沈丹古好时,沈获喜得无以形容,几乎一天对沈丹古说十遍“汝将来当好生孝敬汝母”,后来他被上上下下的人指责忤逆不孝、不敬嫡兄时,沈获才如梦初醒,可即使这样他也不敢与李氏相争,只能托了姑姑沈氏,把沈丹古接到长安,即使寄人篱下,总也是条生路。

他到卓家时还不到十岁。

那样懵懵懂懂的年纪,从陇右到长安,只一驾简陋的马车,三两老仆,对他谈不上怠慢也谈不上殷勤,一路风尘劳累可想而知,还有那离开充斥着算计但也是最熟悉的沈家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的惶恐与失落,他记得自己到长安时正值冬日,沈氏仓促之间为他安排的屋子没有炭火,整个屋子仿佛是一座冰窖,水才倒进砚台里就结了冰,被拨给他的老仆去寻炭,没见到大夫人的面就被其他下人骂了回去,听了老仆的抱怨,沈丹古才知道,自己这个姑祖母的事情,虽然她到底嫁成了心心念念的表哥敏平侯,可在卓家到底也算不上得意。

敏平侯的元配子女视沈氏并其所出子女如仇雠,他这个沈家人,当然也被看成了沈氏一伙的,当家的大夫人不在乎一点炭火,本质上也不是刻薄的人,但被沈氏算计没了嫡子的大夫人很乐意看到一个沈家人过得不好,那时候沈氏已经受了皇后的申饬,不敢逼着大夫人交出管家权,再怜惜沈丹古,也不过是私下里给他银钱去买,但大房、四房的郎君、娘子仍旧会主动上门寻衅…

沈氏不敢叫人说她故意苛待元配子孙,偏帮着自己的侄孙,也只能私下里劝他忍耐着。

这样的环境里,即使想不忍又能怎么样呢?

忍得久了,已成习惯。

之前李家兄弟递来的那碟梅子又算什么?他受过比这更甚的难堪,多得已经懒得去记去想。

卓家上下都嫉妒敏平侯对他的另眼看待,只是却无人想到若非天资卓绝还要勤奋肯学,又乖巧懂事知恩图报——总而言之有栽培的价值,一个外人又怎么入得了膝下子孙成群的敏平侯的眼?

沈丹古想起无数个寒夜暑天里全神贯注的苦读,多年来任凭卓家子孙欺压谩骂的沉默以对,这样做一个沉默温和的士子久了,他甚至很难想起来自己真正的性情是什么?又或者索性就是现在这样子?

总而言之他维持着这样的姿态太久,已经疲惫于再去多想倘若没有到卓家自己如今会是什么性情。

回想从前李氏意图捧杀他时衣锦玉食的生涯,离开陇右时乳母追上来拉车马车大苦:“郎君年幼,素来娇养,怎么受得了这一路颠簸的风尘之苦?!怎么受得了寄人篱下的委屈?!怎么受得了…”乳母没有哭完就被有眼色的下人拖了下去…

那时候他在马车里本就不知所措,被乳母一哭,弄得亦是泪落纷纷,抓着车帘求了许久守门的下人,想回府里去求父亲沈获,准许他将乳母带上——但最后他被老仆强行抱上马车,在辘轳声里把沈府巍峨的大门抛弃在了身后,即使他竭力趴在车窗上朝着沈府大声嘶喊哀求着,祈望父亲就在门后可以听见,但一直到沈府再也望不见了,到底也没有得到回应与怜悯。

那时候沈丹古也很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够承受得住往后的风霜,在到长安的路上他不是没想过索性死在路中,是不是嫡母会因此受到诟骂,是不是父亲会因此懊悔?他想过拿自己的命去报复,想过书上读的“士可杀,不可辱”,用自己的命去洗刷嫡母的诋毁。

但他最终还是活着到了长安,又熬过了寄人篱下的种种苦痛心酸,原来一死终究没有想的那么云淡风轻,毕竟他还没有到一了百了的无牵无挂,归根到底,他还是不甘心的。

到这两年他才渐渐明白过来,原来乳母说错了,从前娇生惯养过,并不意味着就吃不得苦,实际上命中注定的苦,不是不想承受就可以免除的,人只要还活着,总归逃不掉,即使死了,又有谁知道一定不必偿还了呢?

到这两年他最后悔的,就是那一次他不该乞求带上乳母,本来乳母那么一哭,过后必然要被李氏责罚,他那么舍不得…以嫡母对他的憎恨,他越是舍不得的东西,嫡母越是要毁给他看,他不敢想象乳母的下场…

一只雀儿唧唧喳喳的从庭中飞过,不算响亮的鸣声惊醒了怔怔出神的沈丹古,他这才醒悟过来自己方才实在是想的太多了。

察觉到这一点,沈丹古不禁自失一笑,心道:我以为自己这些年来忍耐已成习惯,不想到底还是意难平,不然不会因为外头小七娘这么一跪,就这样的思绪万千。

他心志本就坚定,否则当初小小年纪,李氏那么用尽手段的引他学坏也不至于不能成功,只能转而改成了污蔑,经历磨难,更加坚韧,虽然察觉到多年来种种情绪的强自压抑并非就此消磨,而是积累胸中酝酿澎湃,等待着发作的辰光,然也不感到惊讶和担忧,顷刻之间,他就将这腔复杂难言的心绪压了下去,重新恢复了心平气和之态。

沈丹古复看了一眼卓昭节,见她双额的汗水一路汇聚到下颔,点点滴滴的却不能濡.湿裙裾,是因为一滴落下,旋即被骄阳蒸腾干了,可卓昭节仍旧跪得稳稳的,不忘记维持住了大家闺秀的仪态,心意之诚,可见一斑。

这小娘子虽然垂了头,可如今心里的那份祈望与忐忑、歉疚与不安仍旧是一眼可以看穿,这样的单纯与天真,让沈丹古才压下的纷乱杂念,又纷纷而至,他禁不住手下微微用力,磕上窗。

关窗的声音让卓昭节一惊,下意识的抬起头,却见眼前门窗紧闭如旧,也不知道刚才是敏平侯从窗中看见了自己,还是沈丹古?还是听差了?

日头太烈,触目之处一片的堂堂皇皇,耳中似乎也有了嗡嗡的不知来处的鸣声,她被晒得微微晕眩,这种时候看差听差也不是不可能。

卓昭节下意识的咬唇,却发现嘴唇干涸得分不开——也罢,即使是祖父看见了又把窗关了,他还是在不高兴,那就多跪会让他出气罢。

这么想着,她又努力跪好。

屋中沈丹古也被关窗发出的声音所惊,他看着自己手抚的窗棂,有些懊恼,为自己的沉不住气。

也许是此刻的小七娘不只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更多的是一种惆怅与悲哀。

同样得罪了长辈,这小娘子只要在这里长跪请罪,敏平侯总归有原谅她的时候,而他甚至不必明着得罪嫡母,只是存在威胁到了嫡兄,便再没有留在沈家的机会。

敏平侯待他再好,他终究都不姓卓。

被驱逐出本族的痛苦,犹如剥肉剔骨,非是真正光风霁月的人,只可掩饰,不能痊愈。

沈丹古发了片刻的呆,隔着窗望着卓昭节跪下的方向,心道:“好吧,你这懵懂的小娘子,福分确实太好,原本君侯有意磨一磨你的性.子,今日是要给你大苦头吃的,但谁叫你如今跪这么会,叫我总是想起不愉快的往事?为了我自己不再受那些回忆的折磨,我帮你一次。”

他无声无息移步到不远处的书案前,书案上文房四宝罗列整齐,若卓昭节方才在门口张望过,就知道他所谓“功课还没写完”不过是谎话,因为书案上虽然整洁,但镇纸下却压了一叠厚厚的纸张,上面墨迹淋漓,早已干涸。

若是只写到一半,人先离开片刻,,案上又怎么会已经收拾好了?

沈丹古拿起功课,整理衣冠,缓步走到内室门前,低声道:“君侯。”

上上下下都说正在小睡的敏平侯立刻回答了他:“嗯?”

“君侯交代的功课业已写好,现在拿来给君侯看吗?”沈丹古轻声道。

第二百四十三章 延考

敏平侯似思索了下,才道:“进来罢。”

沈丹古得到准许,遂推门而入。

内室中,敏平侯不但醒着,而且根本不在榻上,他穿着一身绀青底牙色小科圆领绸袍,正坐在了内室的书案后,因尚未痊愈,不过是不耐烦久在榻上,勉强坐起,书案前特别换了一张古藤编织的扶椅,此刻敏平侯便是斜靠在椅背上,一贯以来的气势略见颓唐。

沈丹古迅速扫了一眼,只见敏平侯面前的书案上铺着白如皓雪的澄心堂纸,指间拈着一支紫毫,童子戏鲤鱼澄泥砚中墨汁半清不清,一方瑞香墨架在砚上,不知道是他病中无力研墨,是以研了几下就放了手,从而无墨下笔,还是想写的字句难以落笔,索性住了研墨的手。

年高而病,如今尚在病中,却又失势,这样的连番打击之下,敏平侯神色自然苍老了许多,神色憔悴,然而仪态整洁,目光仍旧炯炯明亮,见到沈丹古进来,他顺势将空拈着的紫毫归回架上,道:“功课呢?取来与我看。”

沈丹古双手奉上宣纸,敏平侯仔细阅过,又闭目想了片刻,才道:“明年主考之人按现在来看确实很有可能是苏太师,他是先帝时候过来的老臣了,曾经先后三次主持过春闱,此人教出所谓长安第一才女那样的孙女,自然也是喜好雅致之人,所以下场行文时切记不能太过朴实,该堆砌辞藻的地方,不妨多用些骈句,这样才能中他之意。”

说着就提了几个地方,“若在下场时,这几处就要换更华美些的辞藻来写,你现在这么一带而过,虽然我看是好的,但苏太师却定然觉得你行文太过朴素,没有他认为的所谓天子门生该有的气度,不说把你打下去,总归会压低名次,这种都是小节,如今距离开考还有好几个月的功夫,以你的底子与天赋用点心思就成了。”

这一番教诲非常的重要,每科取士,中榜者未必就一定才华高于落榜者,自古以来,才华横溢却不投主考官之心意、因此每每名落孙山的人向来也是有的。

沈丹古自是垂手聆训,认真记下了这番话,才恭敬道:“是。”他正琢磨着要怎么替卓昭节说情,不想敏平侯思索了片刻,又道:“你功课一向就是不必我操心的,以你之才,明年下场,若无意外,三甲应该不至有失,然而如今局势不同以往,却很难说了。”

“请君侯教诲。”沈丹古听出他话里有话,微微一惊,忙道。

敏平侯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依我看,你正值青春,不必争此朝夕,不如索性到再下一科。”

他道,“我此番之病虽然熬过,但究竟年事已高,四年之后,是否在世也未必可知…”

沈丹古一惊,道:“君侯慎言!”

“你不懂。”敏平侯摇头,道,“虽然这次因我病得凶险,是以圣人与皇后垂怜,没有降我的爵位,反倒是敦远侯接了这灾,但二娘至今扣在宫中,不知下场会如何,可见圣心还是对我不放心,这也难怪,我任太子詹事多年,素来站在了延昌郡王这边,任谁也不会认为我会这么容易死心,不在私下里做点什么的,何况我年岁长了,圣人与皇后何尝不是?圣意既然选择了真定郡王,以皇后的为人,那是绝对不能容忍延昌郡王有任何凌驾于真定郡王之上的机会的…如今这一劫,卓家只能算暂且躲过,还不能算完全过去!”

“君侯已经致仕。”沈丹古究竟是被敏平侯一力栽培的,沉吟了下,便试探着问道,“如今亦有恙在身,君侯可要到翠微山中常住颐养?”

敏平侯点了点头,神色淡然的道:“住是自然要去常住的,但如今我还难耐颠簸,加上如今暑热侵人,恐怕要到入秋,索性等皇后娘娘千秋节过了再去翠微山别院静养,去了之后,我就不能随意回长安了,届时我会在别院闭门谢客,如此安分守己,到了四年后再‘病’上一场,那时候没有时雅风、范得意这些人与你相争,圣人一向就是体恤老臣,三甲之名不怕没有你的份。”

沈丹古沉吟片刻,道:“君侯,只要能够中榜,是否三甲我并不在意,毕竟新科进士虽然名义上好听,实际上也不能立刻做什么,总归一样要熬炼资历,我若早三年中榜,却能够早三年为君侯分忧。”

“你若真正想为我分忧,更加要等四年了。”敏平侯摇头,道,“明年这一科,本就复杂得很,虽然如今延昌郡王不便出手了,但太子之心真定郡王岂能不知?趁着圣人、皇后还在,真定郡王要忙于巩固势力、笼络人心,明年这科值得他笼络的人太多,未必能够顾得上你,何况名次太低,即使真定郡王看中了你,碍着你的名次也不可能给你太多好处,毕竟如今圣意已经明显流露出要打压我们这几家的意思,你虽然不姓卓,但在卓家这些年,也差不多被划到卓家来看了,真定郡王爱才归爱才,却更识大体,他不会为了怜惜你一个人的才华却冷了另外一群人的心的。

所以还不如到四年之后夺了三甲之名,这样即使晚四年中榜,但名次却好看得多,那时候你也才加冠罢了,最重要的是现下因着我还在病中,圣意对我还算体恤,卓家门庭尚且未露衰微之象,你反而不便去争去斗,免得旁人以为是我不甘心,在背后指使,但四年后卓家多半已是门庭冷落,而我离朝四年,为子孙求一求天家恩惠,这是人之常情,你也更能放开手脚。”

沈丹古低头想了片刻,到底点了头:“丹古遵命。”

敏平侯叹了口气:“委屈你这孩子了。”沈氏与卓芳甸都是精明的人,偏偏俱是女子不说,胸襟气度也有不足,而卓芳涯这个本该成为母姐依靠的幼子又太不争气了点,他宠妾灭妻也就算了,敏平侯知道本朝官吏无人敢不尊正室到底还是因为淳于皇后的缘故,太子妃和太子可不像淳于皇后与咸平帝那么恩爱,太子真正爱的绿姬到现在连个孺子都不是,至今还是东宫里一个寻常的侍妾,所以一旦新帝登基,像本朝这样官吏考核、用人时对待正室如何、是否纳妾之类根本不会继续郑重其事的被纳进考虑的范畴。

卓芳涯现在年纪也轻…在敏平侯看来,他和高氏处不好,宠爱外室花氏,若非赶上了皇后有意为真定郡王巩固地位,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无非也就是得罪高家罢了,反正圣人和皇后年纪都大了,谁知道还能在位几年呢?卓芳涯如果只犯了这一点,大不了晚几年出头罢了,他的年岁也等得起新朝再出头。

问题是卓芳涯心志太过薄弱,自从迷恋上了花氏,功课却也停滞了下来,敏平侯虽然没有亲自去管,却也听卓页禀告过,沈氏与卓芳甸为了让卓芳涯好生用心在学业上,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若非花氏的养母不好惹,也怕对花氏下手会被大夫人抓把柄,花氏这颗眼中钉早就被除掉了!

然而凭着母姐想方设法,卓芳涯却实在不争气,这几年下来功课怕是荒废得早就不成样子了,敏平侯失望之极,不得不承认任凭沈氏怎么变着法子说卓芳涯的好话,但实际上这个小儿子根本不是能成事的人——耽于女色之辈,即使偶有醒悟,也很容易旧病复发,偏卓芳涯因为其生母的缘故,很难得到兄长们的扶持,大房和四房与沈氏向来就有怨怼,就不要说了,二房和三房长年夹在两派中间,苦不堪言,估计一直盼着分家才好,分了家之后,恐怕也不愿意总是被卓芳涯拖累的,敏平侯所以只能更加用心的教导沈丹古,以将来扶持沈氏母子,免得自己死后,五房迅速败落。

“若无君侯,便无丹古。”沈丹古淡然一笑,“君侯这话,丹古承受不起。”

“外头是小七娘来了么?”敏平侯多年来栽培沈丹古所耗心血远胜自己的嫡亲子孙,如今这样的安排实际上也是为了沈丹古好,他也觉得自己担当得起沈丹古的报答,他刚才那么说,却是知道以沈氏母子的为人,尤其是卓芳涯对待发妻和嫡女的冷酷,这样的品行,将来沈丹古的偿还恐怕是无穷无尽,究竟是他当成嫡亲骨血栽培出来的晚辈,如此良材美玉,却背负着沉甸甸的恩情,将来还不知道会被拖累成什么样子…若非沈氏怎么说也是嫡亲表妹又痴心自己多年,而卓芳涯与卓芳甸亦是嫡亲子女,敏平侯着实是舍不得把这副担子加到沈丹古身上去的,他本来就不是易动情绪的人,方才说了一句已经是极为难得了,跟着就转了话题。

卓昭节今日要过来请安,这是卓芳纯事先向敏平侯禀告过的,当时卓芳礼在侧,还小心翼翼的特别解释了几句,敏平侯当然知道,虽然如今为防暑气,门窗紧闭,但之前卓昭节带着使女进院子,他也听到了些动静,此刻就问了起来。

沈丹古本来不闻召见先进来就有为卓昭节说话的意思,此刻点了点头,不动声色的禀告道:“小七娘如今跪在外头青砖上,道是来向君侯请罪的。”

敏平侯一挑眉:“青砖上?”

“是。”

敏平侯所居的这个院子前庭只栽种了花卉,并无遮荫大树,最高的也就是庭角几丛美人蕉,虽有人高,但也只能遮叶下尺许之荫,整个庭院都曝露在骄阳之下,卓昭节再不懂事,过来请罪也不至于跪到美人蕉下去,那还不如不跪或者索性跪在回廊上。

听了沈丹古的回答,敏平侯露出深思之色,半晌才道:“跪了多久了?”

“约有一柱香了。”沈丹古如实道。

敏平侯唔了一声,轻描淡写的道:“那过一会再说罢。”

“是。”沈丹古听了这话,知道敏平侯另有打算,却是不宜说求情的话了,就主动站到案边,卷起袖子,接过瑞香墨与砚台,细细的研磨起来。

墨汁浓郁后,敏平侯重新拈起紫毫,慢慢蘸了墨,却道:“你先出去,过一刻叫小七娘进来。”

这就是他要写的东西不想被沈丹古看了,沈丹古也不在意,放下瑞香墨,心头松了口气,再次道:“是。”

一刻之后,紧闭的屋门打开,沈丹古跨出门,将敏平侯的意思转达给卓昭节,卓昭节这时候已经摇摇欲坠,全靠一腔气势撑着,闻说祖父召见,心头一松,身子晃了晃,身后阿杏和阿梨赶紧伸手去扶,只是她们同样长跪许久,手中无力,卓昭节到底还是倒在了地上,沈丹古踏出一步,伸手道:“这会外头没人。”

“多谢沈哥哥。”卓昭节道了谢,却摇了摇头,她蹙紧了眉自己扶着滚烫的砖石起了身,随手从袖子里取出帕子擦了擦脸,对阿杏、阿梨道,“祖父没说你们,你们就在廊下歇一歇罢。”声音已经明显的哑了。

阿杏和阿梨虽然疲惫,然也坚持道:“婢子还是陪娘子进去罢?”反正外头都跪这么久了,也不在乎进去陪着受罚这么点儿,她们都知道敏平侯对卓昭节不是太喜欢,虽然这回卓昭节很有诚意的来请罪,可谁知道敏平侯就一定会原谅呢?万一他还要打孙女出气,卓昭节在里头挨打,使女却在外头纳凉,即使是卓昭节吩咐的,回去叫游氏知道了,游氏总归是不痛快的。

如今四房里说话的人可是游氏,阿杏和阿梨当然不敢不陪着。

倒是沈丹古开口了:“君侯的意思似乎也是想单独见小七娘。”

阿杏和阿梨咬了下唇,无可奈何的道:“那…娘子小心些。”想了想又觉得不对,这话说得仿佛卓昭节见祖父倒要有什么凶险一样,即使自己这么认为,总归不合宜说出来的,所以阿杏忙又道,“婢子们领君侯与娘子之命。”

第二百四十四章 曾经恩怨难是非

卓昭节满身狼狈的进了内室,见进门后敏平侯并不理会自己,就跪了下去,道:“前日昭节年幼无知,误会祖父,请祖父责罚!”

敏平侯侧对着她,专心在纸上写着什么,也不理睬。

卓昭节又说了一遍,见他一皱眉,似乎被自己打乱了思绪,忙又噤了声。

这么过了半晌,敏平侯似乎终于写好了东西,但想了片刻,却又摇了摇头,一把揉了之前的纸,转眼看着四处,卓昭节见这情形,忙问:“祖父是要什么?”

“叫丹古进来,把这拿去烧了。”敏平侯如今无力起身,之前能够坐到书案后,还是被人扶过去了,此刻想不理卓昭节也不成了,只得冷冰冰的道。

卓昭节忙起身开了门,叫进沈丹古。

只是沈丹古进来后,敏平侯似又懊悔了,摆了摆手道:“没什么事,你先出去。”

等沈丹古退下,敏平侯瞥一眼孙女,淡淡的道:“你可知道你错在了什么地方?”

卓昭节忙道:“我不该与祖父顶嘴,更不该与文治之吵架时故意激怒他。”

“只是这些么?”敏平侯眼中流露出失望之色。

卓昭节咬了咬嘴唇,道:“我还不该疑心祖父不疼我们。”

“都不对。”敏平侯听了她这句话,并不意外,只摇了摇头,道,“你还是未说到点子上,可见你还是不懂得你到底错在了什么地方!”

卓昭节眼中露出迷惘之色,想了想,又道:“我…嗯,我也不该和祖母顶嘴、说五叔…说五叔…嗯,我…”她一边说一边看着敏平侯的脸色,却见敏平侯眼中失望越发明显,心下一慌,还要再猜,敏平侯却没了耐心,道:“再回廊上去跪着,什么时候想明白了再来!”

“…是!”卓昭节这一次不觉得委屈,却觉得一阵阵羞愧,她沮丧的想,难道我就真的这么笨么?

只是她怏怏起了身,走到门边,忽然灵光一闪,犹豫了下,却是转过身来,重新跪下,低声道:“祖父所作所为,皆为了子孙着想,我之所行所为,使祖父大失所望,亦使祖父不能放心,这才是我最大的错。”

敏平侯久久没有说话,半晌才道:“说仔细些。”

“祖父虽然不言,但对咱们早有万全策略,祖父呕心沥血,无非是为了咱们往后能够过好,而我之前忤逆祖父,祖父宽宏大量,未必因此与我计较,却因我年已及笄,尚且如此不知轻重,行事卤莽任性,使祖父为我忧心…”卓昭节偷眼看敏平侯脸色,却见他神色平静无波,也不知道自己这番话说的是不是中他的意,说着说着就有点说不下去,讪讪的住了口。

半晌,敏平侯缓缓道:“先起来罢。”

卓昭节闻言心头一松,忙扶了下地站起身。

却见敏平侯把自己叫起来后并没有继续说话,而是合目良久,继而睁开,伸手拈起紫毫,在有些干涸的砚台里蘸了蘸,只一停顿,挥毫而就,在面前新换上的澄心堂纸上迅速写了两行字,跟着,他一把将紫毫狠狠摔到了墙上!

卓昭节一惊,正惊疑不定的望着祖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哪里又做错了,敏平侯却疲惫的道:“你将这张纸拿去…拿去祠堂外,烧与你祖母去罢。”

“…是!”卓昭节见他如此,也不知道自己之前想到的那番话是对了还是错了,只是看着敏平侯疲惫万分的神色,她也不敢问,移步到案边,却见那纸上笔锋纵横、力透纸背的写着两行字——

往事重翻浮百味,曾经恩怨难是非!【注】

敏平侯的字在长安不算出名,在卓昭节所听到的关于自己这祖父的传言里,从来都没有提过他才华如何,照卓昭节来想,应该是平平的,敏平侯的才能,应是只在处理政事上,但如今观这十四个字,却觉得有一种深沉的悲哀,凝聚其中,难以用言语描绘,却使人望之生出潸然之感。

她不敢多看,小心的收了起来,低声道:“祖父,我现在就去?”

“去罢。”敏平侯似倦极,几乎是呢喃的说道。

卓昭节退出内室,却见外头卓芳纯和卓芳礼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到了,正坐在榻上压低了嗓子用几近耳语的声音说着话,沈丹古则坐在下首,聚精会神的看着一本书。

见她出来,卓芳纯和卓芳礼立刻都看了过来,轻声道:“你祖父?”

“祖父如今似是倦了。”卓昭节低声道,“祖父叫我去烧点东西给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