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古盼儿也在,之前那番话在古盼儿听着倒仿佛是敲打了,所以游氏又道:“当然,长公主殿下也是明理的人,你好好儿的守着为妇之道,也不怕她会不疼你,如今你才过门,她待你还只是看着九郎,天长日久的,你好生守着规矩,到时候长公主殿下自会因着你自己好怜恤你的。究竟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不是自己家的骨肉,乍然进了门,总归要熟悉些日子,才能够亲如一家的。”

古盼儿正好接话,笑着道:“我记得我才过门时,见着母亲,总是不大敢说话。其实那会三嫂一直说母亲是极好的人,我也这么想,奈何啊就是不敢开口。还是过了些日子后,这才自然起来。”又娇嗔着道,“母亲可不要笑话媳妇小家子气呢!”

游氏含着笑道:“新嫁妇嘛,总归是三分羞三分怯三分忐忑加一分疑惑的,谁都是这么过来的。”

这么说了会子话,游氏因见古盼儿脸上疲色渐深,担心她的身孕,又想单独和女儿说话,就道:“你先歇着罢,八郎过会也该回来了,这个消息我叫报信的人瞒了他,只叫他先回来,正好你亲自与他说呢!也叫他乐一乐!”

古盼儿没想到游氏孙儿都有了,也有这么促狭一把的时候,又惊讶又好笑,道:“媳妇听母亲的!”

游氏就站起了身:“你们好生伺候好了八少夫人!”

众侍齐声领命,游氏遂带着女儿离了朗怀轩。

到得念慈堂上,母女两个打发了侍者,说起私房话来。

游氏当先就轻责女儿:“虽然有长公主殿下帮你看着点儿侯府,但次次都劳动长公主,岂不是显得你无能?你想一想白子华的例子,叫夫家认为无能的冢妇都是个什么下场?章老夫人那是得罪不起白家,尚且要迂回的给林鹤望纳个妾支撑门户呢!长公主有惹不起的人吗?”

“母亲。”卓昭节忙道,“母亲说的这些,我哪儿不知?之前白姐姐的事儿,我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但之前尤氏、吕氏的事情,祖母接过去,可不是因为一副耳坠子那么简单!不然我又怎么会闹到祖母跟前去请祖母评定?左右不过两个妾罢了!是因为…这件事儿,不但涉及到了宁家大房那边,甚至…还和延昌郡王有关!”

游氏一惊,道:“什么?”

“闻说近日圣人精力衰减,已经将许多国事直询太子、真定郡王,并有命太子监国之意。”卓昭节轻声道,“母亲请想,虽然如今真定郡王俨然已经坐稳了皇太孙之位,真定郡王妃又有了身孕。但太子对绿姬,可是盛宠至今不衰!一旦…那太子怎么肯亏待了延昌郡王?”

游氏一点就通,脸色立变,道:“若是太子仍旧坚持立延昌郡王,那么雍城侯乃是真定郡王一派之肱骨…是首当其冲之人!”

“九郎去翠微山之前,曾与我说过,大房那边的宁四娘子,尝为婚事求过父亲。”卓昭节将宁瑞婉的祈求之事大致说了,“后来苏史那提醒我,道是此举怕有诡诈。前两日皇后娘娘果然也是这么疑心的,又把我召进宫里问了。”

游氏听得一阵阵心惊,道:“原本以为雍城侯既然只得九郎一子,大房那边关系再不好,总也是单门独户的,又不天天见面,也没有公帐。怎么说,你过去之后就当家,上头也没有婆婆日日盯着,这日子料想不至于艰难。不曾想就赶上了这朝斗!”

卓昭节倒不怎么在意:“朝斗就朝斗罢,就算没有现在这一场,一旦太子登基,延昌郡王这派总归是会起心思的。”

游氏叹了口气,道:“只望皇后娘娘如今就担心上了这一点,有万全之策才好!”

话是这么说,但到时候太子做主,前人遗诏,他不承认,又能怎么样?

卓昭节道:“日子还没到那里呢!如今圣人只是精力衰减,再说,咱们忧心到的,圣人与皇后娘娘哪里会考虑不到?”声音一低,“我却更怀疑,圣人的精力,未必这么两年就衰减到了需要太子代为监国的地步…”

游氏顿时警觉起来:“难道是…引蛇出洞?!”

第三十九章 新人

卓昭节点一点头,慎重的道:“圣人与皇后娘娘都是极精明的,本来当初择真定郡王,虽然有皇后娘娘的偏爱在里头,但更多的却是为了不至于手足相残。这两年来,圣人与皇后娘娘俨然已经坐实了真定郡王皇太孙的地位,若是将来真定郡王不能继位…”

游氏会意,道:“若是这样,真定郡王与太子妃都难保得性命,连慕家、雍城侯,前途也是莫测…圣人与皇后…尤其是皇后娘娘,是决计不想看到绿姬得势的。”

“但圣人与皇后娘娘如今年事确实已高。”卓昭节低声道,“若圣人当真…届时太子登基,可就说不准了。所以,我想圣人与皇后娘娘既然这两年一直公然抬举着真定郡王,以这两位的睿智,岂能不为真定郡王铲除后患?”

“两年前咱们家就被波及到了,这一回但望不要再被卷进去才好…”游氏闻言,对女儿和女婿的担心少了些,却为自己和儿子们担忧了起来,苦涩的一叹,道,“这两年你们祖父独自一人在翠微山别院,怕的大约就是这个…可现下也不知道能不能躲过去?”

卓昭节安慰道:“祖父都避到翠微山去了,这两年连侯府都没回,我想皇后娘娘大抵是不会追究咱们家了!”

“不一定的。”游氏摇头,道,“你们祖父曾任太子詹事,又教导过延昌郡王,延昌郡王对你们祖父一直执着弟子礼——这些也还罢了,最紧要的是你们祖父处政有方,打理户部这些年来,竟是滴水不漏!两年前,你道圣人与皇后娘娘为什么要拿你小姑姑说事?无非就是户部那边连圣人都挑剔不出什么,你说圣人与皇后娘娘能放心么?”

卓昭节闻言也是微微变色,敏平侯是有真才实学的,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他起复,立刻就能为延昌郡王帮上手。

这样的人,对于一心扶持真定郡王的帝后来说当然是能除则除了。

母女相对沉默了片刻,卓昭节振奋精神安慰游氏:“怎么说祖母在圣人跟前也是极有体面的,祖母又最疼爱九郎不过,回头请九郎从中转圜。延昌郡王这边,到底不可能靠着祖父独自支撑的,毕竟祖父年岁也是长了,总归操劳不了几年,必然还是要致仕。其他人家6和咱们总归关系不很大了。”

游氏叹了口气,道:“但望如此罢。”

卓昭节回门之后头一次回娘家,又是古盼儿有了身孕的时候,她不想只说这些叫人心绪沉重的话。想了想就转了话题,道:“我听说三表姐就要随三表姐夫赴京赶考?”

“不错,我这几日已经在打发人收拾屋子了。”游氏点一点头,道,“约莫十天之后他们就要到了。”

卓昭节沉吟了片刻,道:“可是有什么缘故?”

游氏闻言,赞许的看了眼女儿,道:“你这两年倒也没有白学,着实比从前精明了许多!的确,灿娘和那白子静这么早就北上,确实是有缘故。”

“我想莺娘这才多大,三表姐自是不好带着她上路的,那就是留在白家——虽然伏舅母是莺娘的嫡亲祖母,断然没有亏待了她的道理,然而三表姐未必舍得的。”卓昭节微微一笑,说道。

莺娘即是游灿和白子静的嫡长女白闻莺,去年夏末落地,算起来到现在还没满周。在这样的时候游灿离开女儿——而会试却还有足足两年,显然是有内情。

游氏点头,道:“是兰陵坊那边,白子谦写了信回去,伏夫人不放心,特意把你三表姐打发来的。究竟白子谦虽然是白子华的堂弟,但总归男女有别,他又要备考,委实没功夫三天两头到林家去给白子华撑腰的。若因此耽搁了他的功课,白家二夫人也不会同意!所以伏夫人就把主意打到了你三表姐头上,让她先陪着白子静上京,一来早点寻个地方住习惯了,好安心备考,二来也是你三表姐便于出入后宅,可以时常到林家后院里走动,免得白子华再吃亏。”

卓昭节诧异道:“之前那个樊氏,不是父亲和弟弟都捏在了伏舅母的手里吗?难道她不要她父亲与弟弟了?”

林鹤望纳了亲家建议的樊氏后,后院里章老夫人着实省了不少心。

这樊氏不愧能干之名,虽然出身贫门,但到了林家没多久,就迅速摸索出了窍门。不到三个月,便已经似模似样的打理得合府上下井井有条。

她肚子也争气,前年进门,去年即产下一子,名为林宝——直接记到了白子华名下。

就卓昭节这两年听说的樊氏的情况来看,一直都守规矩得很。本来樊氏过惯了苦日子,在林家虽然是做妾,但因为白子华的懦弱,其实除了称呼和些许场合外,她和正妻相差也不大了。

尤其章老夫人喜欢她能干,对她不能说公开的比白子华好,但私下里决计不会亏待她的。

这样的景遇,樊氏若是心大,也不是没可能。然而当年她对父亲和弟弟十分的有情义…到底是十几年来的感情,又是血浓于水,总不至于说变就变罢?

就见游氏摇了摇头,道:“问题不是出在了樊氏身上,这樊氏还是不错的。”

“难道白姐姐又想多了?”卓昭节头疼道。

白子华的纤细柔弱,因为这两年离开了江南,距离秣陵甚远,越发显得脆弱。卓昭节出阁前两年,白子华有好几次不顾一切哭哭啼啼的跑到敏平侯府来寻她。起初看她那大动干戈的模样,卓昭节还道她是怎么了,不想每次一问,都是半大不小的一点事——次数多了卓昭节也算是看明白了,白子华就是专门寻自己哭上一番,倒番苦水、再听点贴心话的。

这么个闺中手帕交…卓昭节无奈的道:“难道她寻了白子谦,结果白子谦要读书,受不住她打扰,就写信让伏舅母把三表姐打发了来?”

“这回听说还真有点事情。”因为和林家的赔偿两年前就谈好,游霖和游炬也早就回秣陵去了,如今林家等闲的事情也不关四房什么。所以游氏这会说起来就有点闲闲的,“据说林鹤望在外头有了人,连樊氏都被他冷落了。”

卓昭节噫了一声:“什么?”

“他面上的伤痕虽然没好,但如今也不是成日缩在家里了。本来么,偌大的郎君,总是躲着家里叫章老夫人和樊氏代为出面,看着也心酸,他肯自己出去走走,也是件好事。”游氏皱着眉头道,“怎么说林家这一房还是得他来撑的。奈何他走着走着倒是走到了花街柳巷里,这半年来时常出入北里,似乎就是这么和人好上了。”

卓昭节一算,白子华这半年倒是没怎么寻过自己,毕竟她要嫁宁摇碧,两边都是有名有姓的人家。礼仪繁琐事务极多,许是章老夫人拉住了媳妇不许她来打扰——倒不知道林鹤望这半年的变化。

“可是还想纳妾?”卓昭节沉吟着问。

游氏道:“似乎是这样罢?只是他要纳的妾侍当然不正经,据说章老夫人本来也是有微词的,奈何难得林鹤望肯出去走走。章老夫人惟恐把儿子得罪了,略说几句,见林鹤望不肯听,就不说什么了。”

卓昭节道:“这么说来,那个妾不好惹了?不然既然有樊氏在…”

“烟花地的女子,能有什么好东西?”游氏摇着头,一指五房,道,“我看那一位也像是暗门子里出来的,号称是良家女子…良家女子就算泼辣,哪里说得出来她骂你七嫂的那些话?”

“我前两日听冒姑说了些,仿佛这央夫人的确不好惹。”卓昭节也瞥了眼五房,轻声道,“不过五叔如今自己不肯娶妻,祖父和继祖母又不在,五叔那么护着她,咱们也到底不好怎么管她。”

游氏道:“五房的事情我也不想沾。但想到那一位我就想到林鹤望打算接进门的这一个,若是与五房的那一个半斤对八两,灿娘到了长安怕也要头疼的。本来白子华就是个未语先流泪的主儿,再添个花氏那样的侍妾,我看她实在很难活长,侍妾不害她,她自己也能哭死!”

她摇了摇头,叹道,“我这两日正使了人在打听林鹤望瞧中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来历,灿娘到了长安也好心里有个底儿,晓得怎么去和白子华说。”

卓昭节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既然是北里,当属教坊司辖下,杨家那边是可以问到的。”

游氏道:“嗯,若是可以,我倒是想去把那女子先一步打发了,省得灿娘烦心!只是又怕林鹤望再寻一个,这就是无穷无尽了。”

“林鹤望已经有了白姐姐和樊氏,如今又看中了一个,哪里会就死心塌地了?”卓昭节摇着头道,“母亲还是先把人打听了罢,打发…哪里打发得过来?”

母女两个说了半晌话,重新叫进人来伺候。

因为卓昭节如今行动自由,府里也没有人或事催着她回去,游氏就留她下来用饭。

饭毕,茶才端上来,就有人进来禀告事情。

游氏一看人,立刻把不是心腹的下人都打发了,那人才道:“禀告夫人,林家郎君相好的那小娘子,是北里醉好阁的…”

醉好阁的什么人还没说出来,卓昭节已经忍不住道:“醉好阁?怎么又是这一家!”

游氏皱眉道:“你先让人说下去!”

那人听了这话,顿了一顿才继续道:“是醉好阁里叫云缤的一个。”

“云缤?”游氏想了一想,道,“是行首吗?”

“回夫人,却不是。”那人摇头,“这云缤虽然生得也不差,而且擅跳胡旋舞,但醉好阁乃是北里第一阁。行首个个才华横溢、容貌过人,相比之下,这云缤到底还不够格。如今虽然也着实有些人捧着她,但说到底不足以称行首的。”

游氏皱眉想了一会,吩咐大使女泉鸣:“一会收拾些五娘爱吃的点心去一回居阳伯府。”

这就是要去询问掌管太常寺的亲家了。

——其实游氏想让林鹤望纳不了这云缤实在容易得紧,只要卡住了脱籍这一关,林鹤望搬了金山银山来,也只能看着云缤奉召出堂罢了。

但白子华那软绵绵的性.子…

游氏与卓昭节母女都是一阵头疼。

第四十章 做妾?

傍晚时候,卓昭节且喜且忧的回了雍城侯府。

冒姑领人在大门处接了她,一边陪她往院子里走,一边说着一日的事情。卓昭节听着,自己回娘家的这段辰光,一切如常,遂放下心来。

但冒姑又说:“十娘今儿晌午后就到了,起初说要寻娘子说话,婢子告诉她,娘子回靖善坊那边去了,十娘十分的失望。然而想了片刻,却要在府里等娘子回来——如今还在花厅里。”

卓昭节意外道:“她可说了有什么事情?”

“婢子问了几回,十娘都拿话岔开了,婢子想她大概只肯告诉娘子吧?”冒姑猜测道。

“真是奇怪,她有什么事情要这么秘密?”卓昭节挑了挑眉,道,“再说她现在不是应该在大房那边管着家么?怎么有功夫过来一等一下午?对了,祖母给她的两个老嬷嬷可也来了?”

冒姑摇头,道:“却没有看到,十娘就带了一个使女。”

到了花厅,果然见宁娴容穿着半旧的豆青葡萄纹窄袖上襦,系水色留仙裙,绾着单螺,斜插宝簪,恹恹的坐在桌边,支颐外望,明明已经看到了卓昭节,但却愣了一下,瞳孔才凝聚。她忙站了起来,行礼道:“九嫂好!”

“快坐下罢。”卓昭节招呼着,“方才一进府,就听冒姑姑说你已经等了一下午了?可真是对不住,我不晓得这回事,今儿一早,得了消息,道是我八嫂有了身孕。我就回去贺她了,顺便与母亲说了些话,不想耽搁了下来,倒是累你久等!”

宁娴容忙道:“九嫂说的哪儿的话?原本是我不请自来,冒姑姑容我在这儿叨扰良久,已经很好了,又何况九嫂一回来就过来了?却是我叫九嫂不及歇气呢!”

“靖善坊回来,又有马车,哪儿就要歇了?”卓昭节笑着道,“咱们都不要说客气话了…你等了这许久,莫非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宁娴容闻言,却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红了脸。

卓昭节心下狐疑,正待继续问,宁娴容似狠了狠心,请求道:“我能单独与九嫂说吗?”

她似乎怕因此得罪了冒姑等人,带着一丝羞涩解释道,“这事儿…人多了我也不好说。”

冒姑这样的过来人,扫她一眼也大致明白了,不禁微微一笑,拿眼看向卓昭节。

卓昭节被冒姑这么一笑,也有所悟,便不动声色的含笑道:“你们先下去。”

待花厅里只剩了姑嫂两人,宁娴容却站起了身,她交握着手,显然很紧张,走了几步,到卓昭节跟前,却忽然跪了下去!

“十娘你这是做什么?!”卓昭节不由愕然!

宁娴容膝行两步,将就要站起来搀扶自己的卓昭节拦住,哀声道:“我有大事要求九嫂!”

她不说大事还好,一说大事,卓昭节反而不敢答应她了,只道:“有什么话起来说!你弄得这样,叫我哪儿有心情说什么?”

“九嫂不答应我,我就不起来!”宁娴容显然已经打定了主意要耍赖,她流着泪道,“我晓得九嫂怕我害了你,不敢轻易答应我,但请九嫂听我说一说我要求的事儿!”

卓昭节才在娘家为游灿的大姑子白子华头疼过了,未曾想,自己才回府里,也被小姑子纠缠上,真心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她定了定神,道:“我觉得你起来说的好,你也晓得咱们两房之间是有罅隙的。能答应的事情,你不跪我也会答应,不能答应的,你跪着不起来,我也不会答应。你说你这又是何苦?”

宁娴容听她这么说,就绝望的哭了起来,道:“我也不知道这件事情九嫂会不会答应?但我实在不想嫁给唐澄——何况还是做妾!”

卓昭节吃了一惊,道:“唐澄?做妾?”

宁娴容拿帕子遮着脸,呜咽道:“可不是吗?我也不瞒九嫂,嫡母不喜庶出子女,两位庶兄的事儿就不说了。我那庶出的七姐嫁的人门第低、陪嫁少也就算了,好歹还是个正房——七姐没出阁的时候,性情是极柔顺的,尚且如此。更何况我呢?我几次三番的讨好祖母——这几回祖母令我代管大房家事,九嫂你说嫡母要把我恨成什么样子?”

“所以她想把你嫁给唐澄做妾?”卓昭节皱紧了眉,两年过去了,太子与绿姬的这幼子比起两年前越发的声名狼狈。若非为了延昌郡王和绿姬着想,太子竭力的约束着不许他太过胡闹,就凭他做下来的那些事情,早就把京中三霸的名头压下去了。

好歹宁摇碧霸道跋扈却不好色,种种手段多半是冲着同为高门子弟的人去的;时采风好色多情却也不喜多事,不挡了他广收美人的道路,他也算得上与世无争;淳于桑野性情暴躁,但他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京中三霸总归避着走也就能策安全了。

可唐澄此人,既好男色又好女色,而且喜怒无常,性喜虐待下人…东宫里已经不是头一次悄悄的把人往外抬了。无非是靠太子把事情压下来,又因为死的不过是些下人,圣人与皇后晓得之后固然不喜,到底给太子面子,装作不知道罢了。

——这么个人,除非是想富贵想疯了的小娘子,不然谁会乐意嫁给他?

宁娴容自也不例外。

看着她彷徨无措的模样,卓昭节心中升起一抹怜悯,然而之前雍城侯同情宁瑞婉的前车之辙尚在。卓昭节可不想因为同情了宁娴容,反倒被算计了,所以立刻将怜悯压下,正色道:“这确实过分了,走,我陪你去见祖母!请祖母为你作主!”

宁娴容哽咽着道:“九嫂不知,嫡母之前令我绣过几件鸳鸯的绣品,当时说是要贺九嫂与九哥新婚的。我信以为真…不想这几日管家时,才有下人悄悄儿的告诉我,那些东西已经被嫡母送到东宫里去了!嫡母…嫡母是打算污蔑我与唐澄有私情,迫着我顶着自甘下贱的名头去给唐澄做妾呢!”

卓昭节心下一跳,道:“你怎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那是个什么下人这么告诉你的?”

“…”宁娴容犹豫了一下,明白若是不说,卓昭节定然要起疑,只得咬牙道,“我…我这两日得了祖母身边嬷嬷之助,把整个祈国公府后院梳理了一遍。内中有几个老嬷嬷,为难过我的生母,我就想把她们赶出府去。结果有个老嬷嬷不想走,就拿了这个消息与我交换。”

卓昭节如今也当起了家,自然晓得这番话里的猫腻,那些老嬷嬷哪里会怕被赶出去?左右宁娴容一个小娘子还不是嫡出,早晚要嫁人的,欧氏才是祈国公府的正经女主人。即使她们在宁娴容手里被赶走了,但回头欧氏“病好”,招呼一声又能回来——若只是要赶她们出府,她们有什么好怕的?

恐怕宁娴容也是下了狠手,有人为了保命才不得不招供。

不过横竖卓昭节对欧氏没什么好感,有宁娴容这么个庶女给她添堵也没什么不好。

便权当信了这番话,道:“那你索性就搜上一场府,说有人偷了你的绣品——反正你也说是绣给我们的好了。”

宁娴容闻言泪落纷纷,道:“九嫂你不知道,去年的时候,唐澄到祈国公府,就几次三番跑到了我院子里。一路上侍卫下人就当没看见他闯进后院一样!我豁出命去,拿了裁衣裳的剪子把他吓走的——嫡母绣品都拿走了,哪儿还会给我搜府证明清白的机会?不瞒九嫂,我今儿之所以会在这里赖到现在,就是不敢回祈国公府去!”

“祖母给你的两个嬷嬷呢?”卓昭节诧异的问。

“昨儿个两位嬷嬷吃了点酒,今早就不怎么叫得醒。”宁娴容声音微微颤抖着说道,“我从老嬷嬷那儿得了消息,一刻也不敢多待,赶忙找机会逃过来的!”

卓昭节看了她一眼:“祖母给的嬷嬷当真是吃了酒睡不醒的?”

被她一看,宁娴容下意识的低了头,顿了顿,到底说了真话:“我…我有些事想问那些老嬷嬷,故而昨日让人把祖母给的嬷嬷们喝的酒换了换,不想…却险些坑了自己。”

没有纪阳长公主给的嬷嬷在身边撑腰,宁娴容当然要担心被祈国公夫人绑了或迷晕,索性送给唐澄生米煮成熟饭——完了敲定她主动勾引唐澄。

也难怪她明明被纪阳长公主指定了代管祈国公上下,却跑到雍城侯府来窝了这么一下午。

这么想来,宁娴容不敢去寻纪阳长公主,也是因为长公主给她的嬷嬷,是她自己药晕的。本来长公主用这个孙女也是为了打压欧氏,照卓昭节几次看到纪阳长公主对待宁摇碧以外的孙儿来看——哪怕是嫡亲孙儿孙女,如宁瑞梧、宁瑞婉这些,长公主其实也不怎么当回事。

在长公主眼里,恐怕真正的孙儿就一个,即是宁摇碧。

庶出的孙女儿,即使对长公主百般讨好,长公主到底也就那么回事了。

也难怪宁娴容这么惊慌失措了,却也只敢跑到雍城侯府来躲避,竟不敢去纪阳长公主府求助,自是怕药晕了长公主给的嬷嬷,被长公主问罪。

长公主责罚是一个,一旦发起怒来不管她,那么宁娴容可就彻底无望的,没准还会被祈国公夫人派的人恰好逮回去。

所以对此刻的宁娴容来说,与大房有仇怨,但到底没把她拒之门外、又得到长公主庇护,使大房不敢追进来的雍城侯府,才是最安全的。

至于宁娴容为什么会似昏了头一样得罪祖母给的老嬷嬷,卓昭节猜也能猜到,多半和宁娴容的生母有关。宁娴容生母已然去世,没准和欧氏、或者告诉她那些绣品一事的老嬷嬷有关系。

这样的事情在后院里多得很,卓昭节也懒得再问,只道:“照你这么说,祖母给的两位老嬷嬷也该醒了,为什么到现在祖母那边都没有动静?”

宁娴容惨白着脸,咬唇半晌,才喃喃的道:“我…我也不知道。”

第四十一章 白子华之鉴(上)

卓昭节寻思了一回,心下微动,就道:“你既然不敢去见祖母,但我却不能不去禀告。毕竟即使有长嫂为母的话,然而咱们隔着一房不说,你父母兄长俱在堂。就是咱们祖母也还在,断然没有不禀告长辈,就把你婚事接过来的道理。”

宁娴容听说要去见纪阳长公主,脸色煞白,道:“我…”

“但你今儿个在这里喝了点酒,如今醉了,怕是不便到祖母跟前,免得冲了祖母。”卓昭节眯起眼,提点道,“所以你跟了阿杏下去安置罢,我独自去和祖母说好了。”

宁娴容细细一品她的话——脸上喜色顿涌,恭恭敬敬的一礼,感激道:“谢九嫂!”

卓昭节要把她留在雍城侯府,自己去见纪阳长公主,这显然是打算帮她说话去了。这样即使长公主为宁娴容药倒了两位长公主府的嬷嬷动怒,发话不管这个孙女了,或者是大房那边使人在长公主府那儿等着,要截了宁娴容去,见不到人也总有迂回的余地。

当下卓昭节让阿杏去收拾个院子,打发宁娴容先住下来。接着又带了人往长公主府去——未想到的是,才到角门那里,守门的小内侍却客气的道:“世子妇,殿下今儿个乏了,晌午后就打发了人来说,今儿个不想见人。”

“祖母乏了?”卓昭节一愣,随即关切的问,“未知是怎的了?”说话之间,冒姑已经不动声色的塞了一个荷包过去。

那小内侍手拢入袖,暗自感觉了一下荷包的份量,微微一笑,道:“世子妇但请放心,殿下没什么不妥,许是春日的缘故。世子妇若想见殿下,明儿个来就是了。”

卓昭节若有所思,点头道:“多谢小公公告知。但望祖母明儿就精神奕奕才好…姑姑,既然这样,那咱们就回去罢。”

等离角门远了,冒姑轻声道:“这时节春光渐暮,哪儿会犯什么春困?”

“祖母这是故意的。”卓昭节点头,道,“那小内侍说,祖母是晌午后打发人去叫他们不要放人过去的…姑姑你说这是什么意思?”

冒姑闻言,却是微微一笑,道:“娘子是要考校婢子了吗?方才娘子为什么要把十娘子这烫手的山芋接下来呢?”

“十娘这事儿可未必会烫手。”卓昭节嫣然一笑,道,“她的生母死得有蹊跷,而她明明知道,却不肯学了出阁的七娘。打的是讨好祖母获取生路前程的主意…你说她忍了这许多年,会这么冲动的药倒祖母给的嬷嬷、只为了去确认一个早就心里有数的答案?难道她生母不是欧氏下的手,她就会转头去给欧氏磕头认罪、欧氏就会原谅她吗?”

冒姑笑着道:“娘子心里有数。”

“也是从前九郎的事情给我启示的。”卓昭节摇了摇头,想到宁摇碧,面上就带出了几许惆怅,叹道,“既然祖母把这道题给了我,我总也要尽力解答了叫祖母满意的。只是如今祖母不肯见我…我倒有些吃不准,祖母究竟想看的是什么了?”

“长公主殿下深为怜爱君侯与世子。”冒姑沉吟片刻,道。

“但祈国公同样是祖母的嫡亲骨血。”卓昭节慎重的道,“祖母偏心归偏心,但上回…敬茶那次,咱们也听清楚了,祖母说过,她是偏心父亲与九郎,但这其中也不是没有缘故。可见祖母如今偏爱着咱们府里,无非是大房那边做错了事情,叫祖母伤了心。并非祖母当真对大房那边无情。你看即使如此,大房也不是就不到祖母跟前去走动了。”

她缓缓道,“姑姑想啊,两年前,皇后娘娘拿小姑姑和欧家娘子的事儿发作延昌郡王一派。咱们家是靠着祖父恰好病倒躲过去的,饶是如此,小姑姑被勒令出家,至今守在道观里。事后祖父致仕去了翠微山,到现在都没回来…敦远侯成了敦远伯,与古太傅一般去颐养了…延昌郡王这边,唯一既没降爵也没去职的,是谁?”

冒姑点了点头,道:“到底是圣人的嫡亲外甥…”

“是因为是祖母的嫡长子。”卓昭节抿嘴一笑,道,“我头一回进宫时姑姑你没跟着——你是没看见,圣人与皇后当着满殿诰命和小娘子的面,扫了太子殿下、延昌郡王的体面。若只是为着祈国公是圣人的外甥,他怎么能和太子殿下比?无非是因为圣人待祖母总归和其他长公主不同,为了长公主的缘故,这才对祈国公格外的容情罢了。”

她摇头,“这里头指不定还有祖母帮着说情的缘故。依我看祈国公可不像是一味受着气儿不发作的人。上回敬茶的时候,他不是就出言呵斥九郎的吗?若非一些事上要靠祖母,叫我看,他也未必肯让欧氏和宁瑞婉、宁娴容这些人常到祖母跟前去。”

冒姑沉吟:“照娘子这么一说倒也有理。只是…现下这局势虽然风声鹤唳的,可也没个准儿,偏偏世子又不在长安。若是真的紧急了,照婢子来看,即使长公主殿下对大房那边尚且有骨肉情份,但若只能保全一方,殿下还是会选择世子这边的。若是不怎么着紧呢,娘子护十娘一护,好叫殿下晓得咱们二房却是能够容得下大房的。”

卓昭节微微颔首:“是这么做,但究竟局势如何,现下对咱们来说,还是太过雾里看花了点。”

本来宁娴容过来雍城侯府求助,卓昭节因为之前宁瑞婉、以及对大房的心存狐疑,也未必肯答应的。但宁娴容说,她药倒了纪阳长公主给她撑腰的两个嬷嬷,私下里去问了自己生母的死因——算着辰光那两个嬷嬷早就该清醒,而后不管有没有发现宁娴容对她们下手,起来后寻不到宁娴容,就该回长公主府去向长公主复命了。

长公主的精明,岂会察觉不到其中的内情?

宁娴容躲到雍城侯府,祈国公府的人忌惮着长公主的庇护,又因为两府不和,不便到二房这边来抓人。但长公主可没有这个顾忌。

正常来看,宁娴容哪里能在雍城侯府里等上这么一晌午?她早就该被长公主着人传到长公主府里去盘问个究竟的。

可她还真的就在这里等到了卓昭节回来!

事出反常,卓昭节不免就想多了去。

她方才,首先想到的,就是宁娴容是怎么药倒了纪阳长公主给的嬷嬷的?先不说宁娴容从哪里弄了药进祈国公府,又是怎么下到了两位嬷嬷的吃食里。纪阳长公主身边年长的下人,那都是从前宫里的陪嫁。

既是心腹,纪阳长公主又是金枝玉叶,皇家公主的吃食用物,岂能不再三精心?等闲的蒙汗药,即使药铺子里收了钱肯卖,那些个嬷嬷从宫里一路陪着长公主到现在,这点儿警醒与能耐都没有吗?那还怎么伺候长公主?

所以即使宁娴容说的是真的,的确是她药倒了纪阳长公主的嬷嬷。恐怕也是那两个嬷嬷故意露出破绽,让她动手。

问题是这两个嬷嬷为何如此?她们本身与大房也好、二房也罢,未必会有什么私仇,多半还是得了长公主的吩咐。

长公主让她们这么做,很有可能就是让宁娴容到卓昭节这儿来求助。毕竟宁娴容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求助的也就只有一个卓昭节了。

既然揣测出来宁娴容过来求助的背后大约就是长公主在推着,卓昭节对于答应不答应这个小姑子的求助,自然要好生斟酌一番。

她第二个想到的就是早年的陈珞珈一事。

那个岭南女贼,在两年前皇后打压延昌郡王一派时,不知道是凑巧还是发现了什么端倪,又或者是延昌郡王一派的竭力保护——居然从此销声匿迹!

之前她引起的酒珠案,几乎是反复误导着众人。即使宁摇碧含糊的解释过,卓昭节至今也不能肯定,明月湖上的刺杀、自己受劫持时凑巧经过屈家庄,这些到底是巧合,还是宁摇碧的算计?又或者是大房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