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璋说:“我听二哥哥说的。”

谢玉璋和舅家亲近,杨怀深又跟李十一走得近,她听杨怀深提起过也合理。

五皇子说:“在云京没看出来,这个李十一是员杀将啊。”

他说话的时候, 眸光闪动, 透露出了些许盘算的心思。

谢玉璋默然。从前,她不知道她这五哥原是个这么容易被人看透心思的人。

志大而才疏, 才疏而不自知。

后来太子哥哥酒醉溺死于逍遥侯府花园的池塘, 南边的那些人在剩下还活着的皇子里选了他,是不是也是因为易看透、好控制的原因?

但五皇子提醒了她。她就算自己不方便去和李固接触,也还有别的办法。

她派人去请李固来。

李固正和李启在一起, 听到公主召唤,他面上倒未露出什么异样,李启却斜着眼睛瞅他,只是碍于侍女面前不好当面询问,只得放他去了。

侍女本该为李固带路,不料这位李将军身高腿长,步履铿锵,大步迈出,侍女竟不得不小跑着才能跟上。进去禀报的时候还气喘吁吁的。

李固进了房间,暖意扑面而来。

这房间是整个驿馆最好的房间,为了公主莅临,多日前就准备好了,李固亲自来看过的。此时却大变了样。

帐子、插屏、熏炉、茶具、坐垫……,一应用品全换上了谢玉璋自带的东西。样样精致,处处高雅,还隐隐带着女郎特有的柔和温软。

李固在那一瞬忽然意识到,这扑面而来的便是谢玉璋的生活。

是了,她这样的人儿,原就是该过着这样精致华美,叫人见到便不由自主地变得小心翼翼的日子的,李固想。她就是一个该被人捧在手心里,宠着爱着,精心呵护着的人。

可这样的人儿,却就要去到阿史那老狗的身边了。

谢玉璋不知道李固为什么神情如此冷硬,他从外面进来,带着一股凛冽之意,生生地将屋子里刚熏出来的暖融融的感觉全打破了。

他站在那里,跟整间屋子,跟她,都格格不入。

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

“十一郎。”她嘴角含笑地唤他,“怎地见到我不高兴?”

李固一僵,绷着脸道:“公主说笑了。”

谢玉璋抿着嘴笑了,表明她确实是在说笑。“快坐。”她抬抬手。

河西之地,许多生活习俗都与云京大不相同,胡风颇重。驿馆的家具,多是高桌胡凳。

李固走过去在谢玉璋下首坐下:“殿下唤臣何事?”

谢玉璋发现自己竟然很喜欢看李固在她面前这种紧绷绷的状态。当李固这样紧绷的时候,谢玉璋就会放松几分。

这大概就是,此消彼长,敌退我进。

“北边真的好冷啊。”谢玉璋开启话题说,“一路走过来,就觉得嗖嗖地便冷下来了,这跟在云京的时候不一样,云京是慢慢冷下来的。”

听起来全然像是闲聊,她到了陌生的地界,见到他这个曾经认识的人,大概会情不自禁地感到亲近吧?李固紧绷的神经微微放松了些,顺着她的话题说:“便是夏日里,这边也没有京城那么热。殿下初来,慢慢会适应的。”

“不适应也不行。”谢玉璋说,“毕竟以后,北边才是我的久居之地。”

李固看了她一眼。她神情淡然,眉间并无愁苦。李固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感觉。

没有多激烈的情绪,是一种钝钝的、缓缓的难受。

“臣常在边塞,殿下日后若有事,可使人传信来。”他忽地说。

没有豪言壮语,像是闲谈时的随口一说,却令谢玉璋心里惊疑。李固……是在暗示她什么吗?

谢玉璋不敢自作多情,无法确认。她低了下头,再抬起,神情已经恢复自若,问他:“从这里算,我还要走多久?”

若要李固带兵突袭,快马走起来,不过十日。但谢玉璋的队伍,多是辎重,还有妇女、稚儿甚至少量的老人。李固按照她从云京到河西的速度估算了一下,说:“大约再一个半月。”

谢玉璋眼睛不眨:“十一郎送我吗?”

李固身周的气息好像凝了一瞬,但他随即回答道:“尚不知大人如何安排。”

谢玉璋叹了口气。

李固顿了顿,问:“殿下有什么为难的事吗?”

“还是先前说过的,我这卫队的事。”谢玉璋道,“我手里有一个人十分可信,我便把他提拔到卫队的副职上。可他从前最高不过是个火长,让他做些细务十分踏实,让他管着五百号人,总觉得欠缺些。原想着,若是十一郎能送我一路,路上可否替我指点他一二?”

谢玉璋说着,一双清灵的眸子望着李固,雪白贝齿轻扣下唇。

失望又怅然的模样,看起来都娇娇软软,令人心生不忍。

李固隔了几息才道:“殿下信得过臣的话,这路上且叫这人跟着臣吧,有一天算一天。”

谢玉璋当即眼中便绽开笑意,对身边侍女说:“去叫王石头来见见李将军。”

侍女应声去了。

李固的目光却落在了谢玉璋的小腿上——谢玉璋扭身与侍女说话的时候,衣摆滑动间,鹿皮靴的靴筒外,露出一截乌黑的匕首手柄。

正是他送给谢玉璋的那一柄。

视线忽然被挡住,却是谢玉璋的手轻轻地抚平褶皱,拢正了衣摆,遮住了那小巧精致的靴子。

那少女目光落在膝头,纤纤素手在本就平整的锦缎上抚过,不曾抬眼看他。可李固真切地感受到房间里空气的热度的确是变了。

一种说不清的混沌的温热弥散于空气中。

他和她之间似乎有了什么奇怪的、不曾诉诸于言语的灵犀。

这奇异的感觉只产生并存留了一刹那,李固便强行收敛住心神,沉声问:“此人是什么出身?为何一个火长,殿下觉得他‘可信’?”

非是他多疑,实在是一个火长和一个生长在深深宫闱的嫡公主身份上差距太大。谢玉璋年纪还小,长在深宫中见过几个男人?她以后在塞外能依靠的就是这五百卫士,若叫人哄着将兵权交了去,实在令人担忧。

谢玉璋却似乎明白他的担忧,对王石头如何会入了她的眼这件事质疑的也不止李固一个人。她颔首道:“这人与勋国公府有些关系,十分可靠。”

这么一说,李固果然释然了。

“十一郎。”谢玉璋问另一件事,“这次陛下与汗国讲好了要恢复交市监,重建榷场。那到时候我是不是可以常常听到云京的消息?是不是也可以时常与你通一通书信?”

她带着仿佛很认真的态度询问这件事,心里却知道,这事李铭一直拖着不办,直到他身死也没办成。

她这个和亲公主没有能像百年前的善琪公主那样为漠北汗国带去快速实现的实质的利益,自然也不会像善琪公主那样,传说被胡人们爱戴着。

朝廷榷场不开,边贸都掌握在走私商人手中。西北最大的走私商人就是李家自己。

这本就是公开的秘密。身在其间的既得利益者李固自然知道得更清楚。

眼前少女的天真期盼是不能实现的。

“榷场就算不开,也总有些亡命之徒不顾禁令擅自往来双边,做些贩货的买卖。”李固说,“他们一定会带去些消息。殿下若有所需,也可使他们递话过来。在这边……大家都识得我。”

他给她的承诺藏在看似普通的话语中。谢玉璋若不是重活一世,大概根本听不出来。

她本意不过是揣摩着后来李固的性格,想在他面前卖个可怜,引他怜惜一二,加深一下她在他心中的印象。

却不想,他会承诺……有事,可找他。

谢玉璋怔住。

前世,她怎么没有在这时候遇到他呢?她那时若就能得他这一句,也许能有勇气,从王帐逃归。

但那时候大赵亡了,她没了国也失去了家,她无处可归。她只能瑟瑟缩在王帐里发抖,为自己一路跌落的人生哭泣流泪。

擦干眼泪,再对拥有她的男人露出妩媚的笑颜。

后来,她又是怎么敢拒绝李固的呢?

那一次,她给张皇后请过安,照例被为难了很久,终于被放出来。中宫的內侍领着她离开,身后还跟着两个宫娥。

在长廊里与李固不期而遇。

他负手站在那里做什么呢?眺望庭院吗?

身边只有福春。总是弓着身体,比得他的身形益发的高大。

他们向李固行礼,李固问:从皇后那里出来吗?

她说:是。

李固又问:要回去了吗?

她说:是。

多一个字都不敢说。

李固沉默了片刻,说:去罢。

皇帝站在那里巍然不动,他们就只能垂头躬身、小心翼翼地从他身侧走过去。

擦肩而过,她才刚松一口气,李固忽然出手捉住了她的手腕,将她拉住。

那一刻,她身体里的血都冻住了。

没人敢抬头,没人敢多看一眼。

內侍弓着腰,宫娥提着裙,所有人都成了泥雕木塑,一动不敢动。

谢玉璋到现在都还能回忆起那时手腕被握住的炙热感。

可在那样的情形下,在皇帝表达了明明白白的意思的情况下,她以沉默拒绝了皇帝。

她怎么那么大胆呢?

谢玉璋内心不得不承认一件事。

人性真乃欺软怕硬。

她是决不敢拒绝夏尔丹和乌维的。他们都是狼,直白凶狠的或貌似温柔的狼。她若拒绝他们,便会被咬得鲜血淋漓,或许性命都不保。

可李固呢?

统一了天下的李固当然比夏尔丹和乌维厉害得多了。

可谢玉璋的内心里其实……不怕他。

女人的直觉太准了。在那极少的、也极短暂的几次和李固的视线相交中,虽然从他的眼中也感受到男人看她时特有的热度,可和夏尔丹、乌维看她时那赤落落的、贪婪的目光不同的是,李固眼中的热度是克制的、骄傲的。

在那热度之中,谢玉璋更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夏尔丹和乌维都没有的怜惜。

一个强大的男人怜悯着一个弱小的女人。

便是这一丝怜惜,给了谢玉璋沉默拒绝的勇气。

他也果然是骄傲的。在被拒绝了之后,除了留下那一句“太瘦了”,便淡然地放开手,既没有纠缠,也没有夺取。

放过了她。

而这丝怜惜,也正是此时此刻,谢玉璋想从青年李固这里获取,或者说……骗取的。

☆、第 28 章

如果前世便能在此时遇到他,如果前世此时便能得他这一诺……或许后来种种, 便都会不一样。

谢玉璋的眼睛突然酸涩, 她扭过脸去, 以袖子遮住了脸。

她听懂了。

李固的手在膝头握紧。

她看似云淡风轻,可内心里比谁都明白将要面对的未来。否则,何以对卫队之事如此上心。

李固一点也不为自己向谢玉璋承诺的事感到高兴, 因为以他现在的能力, 能为她做的,也就只有这么一点点。

屋子里的气氛忽然便沉重了起来,在门口侍立的侍女们疑惑地向里面望了一眼。公主和将军, 不知道为何忽然都不说话了呢。

谢玉璋忽地又转回头来, 眼圈泛着红, 情绪却已经控制住。

“十一郎,谢谢你。”这一次她不再矫饰,发自内心认真地说。

李固却垂眸:“臣,不敢当。”

便在此时,屋外响起脚步声, 王石头来了。

李固抬眸去打量他, 却见他面相憨厚,比自己至少大个十岁往上, 是个三十上下的汉子。面孔手掌都粗粝, 一看便知是出身不高。

“王石头,来见见李将军。”谢玉璋招呼他,又对李固说, “这便是我说的王石头。”

王石头不过一校尉,李固是正儿八经的五品将军。王石头忙给上官叉手行礼:“见过李将军。”

谢玉璋也叫人给他看了座,说:“李将军与我在京城便相识,适才提起你来,我已和将军说好,这些日子请将军指点你一二。”

王石头忙又起身:“劳烦将军了。”

李固一直在观察他目光、神情,觉得他目光憨正,心里放心了不少,颔首:“小事而已。明日你来寻我。”

三人便这么说定,天色已晚,李固和王石头便一起告退了。

晚上谢玉璋躺下,心里全是盘算着在进入汗国领土之前,自己还能做些什么。盘算来盘算去,发现无甚可做。终是闭上眼,沉沉睡去。

而李固回去之后,李启就巴巴地过来问:“公主召你干什么?”

李固实话实说:“想让我指点她的卫队。”

“为何是你?”李启勾着他脖子,斜着眼睛质问,“白日里就想问了,她怎么认识你?”

“大人命我和七郎交游京城勋贵子弟,公主也与京城子弟一同冶游,因此识得。”李固解释。

“她叫你十一郎,这可不只是识得吧?”李启嫉妒地逼问,“我听说京城贵女多风流,你们……”

“四郎!”李固忽然喝道。

他受李铭知遇之恩,在李家复杂的家事中,一直都是坚定地站在李启这一队,鲜少对李启大声,突然这一下子,吓了李启一跳。

“四郎未曾接触过公主殿下,不知道殿下是个什么样的女子,不要乱说!”李固肃穆道,“殿下年纪虽小,却心系家国,身为女子,却勇于担当。便是许多男儿,都不及她。四郎万万不要口不择言,轻侮了殿下。别的事我不管你,这事我是绝不同你说笑的。”

李固此时虽然年轻,还没有后来做皇帝时的威势,但在河西,在李家军内部,他是公认的杀将,能止小儿夜啼。他严肃起来,李启纵然是李铭亲子,也忌惮。

李启忙收了手,道:“看你,我就是随便说说!”

心里却纳闷,老十一突然发什么脾气?

晚间李固躺下,一直望着帐顶,心里那股躁意又浮起来。

这份躁意,是在京城与宝华公主相识后才有的。他从前不这样,从前他一步步走到今天都很踏实。也一直都知道,自己只要这么走下去,总有一天会像义父李铭那样成为人上人,跺一跺脚,整个河西都震动。所以从来没有这么躁过。

可现在,他焦躁于这个成为人上人所需要的时间太久,太久太久了。在这么久的时间里,他有太多的东西因为实力还不够因而错过。

王石头很听话,谢玉璋让他跟着李固看看能学点什么,他就真的跟着李固了。

李固与他相处半日,便把他这个人摸清楚了。底层起身,以前是个火长,颇长于细务。这有个好处,便他于军务上不是门外汉。不过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他这屁股抬得太突然,到现在也还没坐热,所以脑袋跟不上。

一路上,李固让他跟着自己,处处提点。

谢玉璋也把他叫去过,问他可有收获。

王石头连连点头:“就以前知道,只是搁在心里模模糊糊,说不明白的事,这回全明白了。”

谢玉璋叹道:“你这是吃亏在没有读过书啊。”

王石头摸着头嘿嘿笑:“读书,末将不是那块料。”

谢玉璋道:“李将军也没读过书呢。”

王石头惊讶:“不是吧?他给末将讲过兵书的。”

“他少年时父母双亡,过得颇为贫苦,后来仗着身量高,虚报了年纪入了军营。因为力大敢勇,被河西节度使李大人看中,认为义子,这才受了些培养。虽赶着识了些字,但读书还是靠他自己读的。”谢玉璋说。

她说的这些是李固做了皇帝之后,大家都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