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皇兄,那些不是我埋的,真不是…我被人摆了一道…埋雷的地方,我原想跟你说的…鲁经坚持不让我提,说:晋王仁义,这么做,会死不少人,太冒风险…晋王若不同意,这事就做不下去,那么先前的事,都白忙活了…”

“我想,也是,以为这风险由我一个人担着就好,我欠四皇兄太多恩情,在太子之位上,一定要力挺你到底…

“我没料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没吃到羊肉,还沾了一嘴膻腥,不光为人作嫁衣,还把自己赔了进去…”

终于,拓跋轩说完了,拓跋弦也听了个明白,两个人,大眼对小眼,呼滋呼滋的吸着气,心情都激动。

的确,好高明的计谋,一箭数雕——太巧妙了。

“她又是怎么回事?”

指着地上昏沉的姬妾,拓跋弘沉声问。

若不是发生了天大的事,五皇弟断不可能对骆晴秋下如此重的毒手,这女人,现在正怀着他的孩子——拓跋轩不像九无擎那般无情无义,连自己的亲骨肉都下得了手。

拓跋轩的目光也落到了地上,那张脸再也不是明艳讨喜的脸,他心头一痛,咬牙恨叫:

“她该死…

“她想弄死我,把我划定的雷区图给泄了出去。

“那张纸是我亲手所画,有我的笔迹,当时忘了毁掉,竟叫她得了去…

“就在之前不久,她让小菊把地图送了出去,如今,极有可能已落到拓跋曦手上…

“四皇兄,你是不知道,若不是我回来时正好看到小菊从偏门鬼鬼祟祟的想溜进来,兴许明儿个,毓王府被抄了家,我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所幸发现及时,我做了设防,已派了人出去,兵分几路,一路去查探拓跋曦现在何处,另几路分别埋伏在拓跋曦回宫的必经之路,只要瞧见他经过,就立取他性命…

“这么布完局后,我就马上让人把你请了过来…

“四皇兄,这件事,你说要怎么办才好…

“我已经没主意了…

“真是乱了…

“只要那图到了父皇面前,我是必死了,只怕到时还会连累了四皇兄…

“所以,我急死了,真是急死了…四皇兄…”

他是越说越急,越说越慌,紧紧的揪住拓跋弘的衣裳,又懊恨的甩开,扒着头发直揪。

怎么办?

怎么办?

怎么办?

他怎么知道要怎么办

这事,来的是如此的突然…

拓跋弘闭了闭眼,思绪早已纷乱如麻。

“到今时今日,你才把这些捅出来,你笨啊…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真想狠狠打他一顿,这小子,平时聪明的紧,这番怎么犯了这么一件可怕的事?

“起来,把事情原原本本给我说个明白…”

拓跋弘冲他吼着。

不错,这几天,案子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可是查探出来的事实,却大大出乎拓跋弘的意料之外,一切和他的预想完全不合拍。

祈福大乱之后,官府就将福寺的一干人等全部收押,过堂审问,从主持到小沙弥,一个个单独审训,没有任何破绽。

当时的情况是,福池的重整是常王负责督办的,可常王已死,死无对证,根本找不到有用的线索往下查。

父皇也曾授令鍄京府搜过常王府邸,无所发现。

而后,官府开始查修池工匠,结果是那些人失踪的失踪,病死的病死。

如此查了几天,无果。父皇生了急。

七天前,他在朝堂上当众封拓跋曦为睿王,从此随侍朝堂听政,并宣布一道圣旨:

“家国兴亡,匹夫有责,而太子之位悬空日久,需及早定下,以安民心,今朕之五子个个皆非嫡出,但都有伟才奇谋,今国逢大劫,谁若破了此劫,谁便是秦之储君。”

拓跋弘觉得,父皇这道指令,明着看,很公平公正,暗着看,却是在为七皇弟铺路。

当然,到底最后会如何,还得各看自己的本事,与他而言,也算是一个机会。

五天前,案情有了转折。

那日,刑部过堂,福寺一个管桃园的小和尚,经不住那顿烙刑,终于哭叫着招供,说:

“这事是常王干的。”

“福池底下的地室及逃生地道,都是常王在修整福池时,偷偷挖造的。知道的人不多,远致大师和四个玄字辈师兄亲自监督着此事,这事是小僧夜间出恭无意间发现的…”

当夜,那四个经过几番过堂不曾吐露半字的玄字辈和尚咬破牙中毒,自尽。

当夜,帝大怒,再度搜查常王府,衙役不经意间发现一处秘室,进而搜,找到福寺地室构架图数张,从雏形到定型一应俱备,藏于暗格之中,上有常王批谕,经鉴证,确为常王亲手笔迹。

当夜,帝亲审常王府诸多食客,严刑烤打,终有人爆出常王曾私下秘密会见江湖第一谋徐淼,来来回回足有五次之多。徐淼不肯出山,却和常王相谈甚欢,回来后,常王曾多日推病于府,足不出户。

当夜,帝令人至兴县捉拿徐淼,回报,徐淼逃逸不知所踪,只在其房中暗室找到数封与常王交往的信涵,证实地室的确为常王叫人督造。

可从来往的书信所表露的意思来看,常王秘密造地室,并不是想要盗宝,而是因为天坛曾一度要倒塌,于是,他根据三角定位原理,在地底下暗造这三间小室,铸以铁柱以固其位。所以,福池底下,总共有一间大地室,三间小暗室,一条通道直通桃园。

天坛构架不稳这个隐患,由来不是一天两天,虽每番祈福前期,都会修葺,依旧敌不过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

常王受命督办此事后,曾让人勘测,后发现,天坛底座裂痕极为厉害,几个带福字的龙型底架更因为施工不当而出现严重破损。

常王原想禀明皇帝这事,有个叫张量的谋士阻止他说:

“重修天坛的需要一两年功夫,如今,祈福会期在即,耽误了时候,皇上必然大怒。王爷难得有机会在帝前得了这般大用,若把事情办砸,便是给晋王得了便宜。倒不如另寻他法…听说那江湖第一谋徐淼极懂建造之理,可去问之一二…量以为,即便要重修天坛,也要暗中进行——福池已有上千年历史,若在王爷手上出了岔子,便会失了福份,天下万名生忧不说,皇上更会不悦…如今太子之位还没有定下,您万不能坏了自己的前程。”

这常王邀功心切,听了张量之计,会面江湖第一谋,那人就这般那般的教了他一番。

回京后,他就雇了一些能工巧匠,派心腹之人看着,入夜开工,四个半月时候,挖了一条暗道,在福池底下,暗建地室,地面上,拉固三角线以定位。有断裂地方,则在表面略作修铸,如此这般将一切粉饰的太太平平。

这些秘事,是后来常王府一个名为关顺的食客,在张量“离奇”死亡后,实在经不起官府里的人四处搜捕,折回鍄京府举报所得,如此一来,事情才终于昭明天下。

其实,拓跋弘觉得这番说辞,大有不通之处,拓跋弦若单单是为了巩固天坛根基,大不必如此作为,也许,他是有别的意图在里头的——至于,他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人已死,无从查知。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被利用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不仅拓跋弦被人利用了,就连拓跋轩也在这件事上遭了暗算。

听完了拓跋轩的叙述,拓跋弘再一次暗叹那背后之人手段之高,如此迂回的借刀杀人,真是见所未见。

首先,想要说动拓跋弦走这步险棋,便是一个大工程,而说服致远大师一起合谋,便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

想这致远大师,乃是福寺的主持,有名有望,实在没有理由去做这种暗修地室的事。除非他有什么把柄落在常王手上,又或者说致远大师本就常王的人。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致远本身就是一个细作。

其次,这件事还要让拓跋轩安插在拓跋弦身边的暗人知道——

知道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人鼓动拓跋轩动这份心思,而且还要令拓跋轩瞒了他拓跋弘:若没有十足的口才和本事,想让向来谨慎的拓跋轩上了这个当是万万不能的,所以,失踪的鲁经必也是一个细作。

再次,东林爆炸一事,五皇弟的目的是想把拓跋弦炸死,再嫁祸给九无擎。这个计划,他必是谋算好的,所以才能如愿的炸死了拓跋弦,可是嫁祸一计却失了策,真正被嫁祸的反成了他自己——

对极,那背后的人,不光想要炸拓跋弦,更想致他拓跋弘于死地,要是事成,朝中派人查办,最终的结果就是:拓跋轩会被指证为罪魁祸首。

而事实上,这事儿,他的确做了——证据一落实,就逃不掉这个罪名。

如此一来,帝驾前六个亲王直接就被废了三个,剩余三个,拓跋臻无心帝位,拓跋桓没那份能耐,拓跋曦年纪尚幼。在这种情况下,储君之位也许可以再保留上几年,又或许,父皇可以直接将拓跋曦推上储君之位——当然,在之前,也许父皇可以给拓跋曦上位找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比如说,最终会是拓跋曦破了这个案子,找回宝物,如此,稳坐太子之位,便是当之无愧,便是顺理成章。

纵观这一盘棋,一个个棋子布下来,只要一子出了差错,就会全盘颠覆。

谁有那本事能在皇城里布下这么一局,而令旁人无从察觉?

书房内,拓跋弘捏着眉心,震惊事件的真相竟是如此的复杂。

“先前,我以为,这一切全是九无擎所为,如今看来,并非如此!”

有些事,拓跋弘还想不通,但这个坚信已经在心中慢慢动摇,并且生出了另一种令他发冷心寒的设想。

“若不是他,谁能有这种谋划?”

拓跋轩也是这么想的。

“想要在父皇的眼皮底下设这样一个局,光造一个地室几个月不被发现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除非他故意视而不见!”

拓跋弘越想越有这个可能,目光顿时迸出沉痛之色:

“五皇弟,你别忘了,比起九无擎,还有一个人更懂谋划!”

如此一点破,拓跋轩一惊,背上不觉冷汗泠泠,连呼吸都一下紧窒:

“你是说…父…父皇!”

兄弟二人彼此对视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底的震惊与不信。

“为了拓跋曦,父皇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就好像二十几年前,他为了九夫人生的那个儿子,力排众议,用两个嫡子去交换是一样的道理…”

满嘴的苦涩,难以尽诉——

他便是其中一个幸存于世的嫡子。

空气凝重而压抑,拓跋弘紧紧的捏着自己的拳头,新仇加旧恨:父皇,你怎忍心,为了成全一个儿子,而要让其他人一起陪葬!

“可是…不对啊…若这是父皇设的局,他所做种种无非是为七皇弟,但那夜,七皇弟曾冒险进林救你,差点也死在了石林阵…”

拓跋轩的这问,考虑到了他刚刚没到想到的问题,于是,那已定型的真相又被打乱…

拓跋弘以为,从九无擎刻意隐瞒公子青是女子,以及用棺木来暗渡陈仓这件事来说,那个事事显示处在是非之外的人,分明也是一只黑手!

难道这一切是皇帝和九无擎联合着演的一场戏。

拓跋弘百思难解其中奥妙。

“谁…”

二人正苦苦思量,窗外,忽有人急喝一声,是安青在喝,紧接着外头一阵脚步声凌乱而起。

房里的这二人不由得脸色大变,有人潜藏附近,而他们无所察觉…想到他们刚刚说到的,尽是掉脑袋的大事,二人不敢有丝毫马虎,一先一后,急飞而出。

黑漆漆的园子里,月光阴淡淡的,冷风急卷,刀剑声叮当作响的传来,有一个清朗的声音急切响起:

“快走,我挡着…你去搬救兵!”

这声音既陌生又耳熟。

拓跋弘的心,紧了一下:竟是公子青暗访毓王府!

等等,她又是在喝令谁在去搬救兵?

飞步出了廊道,就见十几个侍卫围着一道修长的身影。

还能是谁,正是那个爱在拓跋曦跟前嘻笑成欢,却在他跟前淡颜寡色的青城公子。

说是迟,那时快,另一个瘦小的黑影在她话音落下后,被送出那一片刀光剑影,但见那个身影腾空飞檐而去。

众个侍卫想追而拦之,青城公子纵飞反截,一招幻百式,打得众个功夫一等一好的侍卫只有招架之力。

好厉害的青城十三剑。

拓跋弘心头惊了一下。

“不好…逃出去的好像是拓跋曦…我去截他回来…”

才追了几步,正要出拱门,一道剑影横劈而来,劲风至,拓跋轩本能侧身相避,明晃晃的长剑在淡淡的月色里荡开着让人心颤的冷光,抬头看是青城公子丢开了那一众侍卫,断了他的去路,墨色的衣摆随风鼓起,几乎和沉沉的夜色融为一体!

这人,怎如此张狂,在别人的地盘上还敢如此不知收敛…

“截回来也没有用,拓跋轩,这一次没人能救得了你…”

一来一往便是数招,侍卫们见这刺客和主子对上,有一些上来帮忙,有一些已急追而出去。

夜色很浓,月光太淡,一缕缕乌云半掩着月脸,东方有沉沉的黑云压过来,当空的明即将被吞没,今夜必有大雨。

拓跋弘在原地立了一会儿,心思急转,情知事情已经闹大,这件事最终的结局便如自己所料一般,得益的必会是拓跋曦——无管是谁设的局,反正,最最无辜的他,已经被卷了进来。

再说那青城,身上的功夫着实是了得了,几下狠招,就把拓跋轩逼的连连后退,直退到了拓跋弘身侧,而后,“他”收招,清亮的目光比天上的月光还要明澈,呼息微促的她,直直的看向拓跋弘,低而有力的说道:

“拓跋弘,若想自保,就把这人捆起来送去宫里请罪,否则,你便只能白白跟着垮台…弃车保帅那是明智之举…”

拓跋弘心头沉沉一痛,明白事情已经无可挽回。

建元十年二月十二日深夜,祈福大乱发生以后,历经二十余天时间,这桩离奇的大案,因毓王的宠姬:骆晴秋倒戈相向,终于“真相”大白于天下——

不错,毓王府的五王爷:拓跋轩,正是所有事件的主谋。

而最终破掉此案的则是睿王:拓跋曦。

这位年轻的小王爷带着人在毓王的暗房内找回了天盘和四颗宝珠,经骆晴秋交代:天盘和四颗宝珠皆是拓跋轩叫人偷盗而得,并有一张地雷图分布图为证。

当时,事件的发展是这样演变过来的:

骆晴秋原是一个有夫之妇,生的极为的秀美端庄,嫁得一个书生,夫妻之间本情投义合,两相敬爱。却在三年前,遇上了毓王拓跋轩。

几番接触,毓王爷无端便迷上这位伶牙俐牙的小女子。

为了得到她,他不惜唆使一世家子弟害死其夫。

耿烈的骆晴秋为报夫仇,四处击鼓鸣冤,无奈京城内官官相护,无人理会她这寻常妇道人家。

就这时,拓跋轩以王爷之尊出面为她报了夫仇,而后使计将她纳入姬妾。

如此相安无事过了两年。

直到最近,骆晴秋才发现拓跋轩的“真面目”,这小女子自是恨极怒极,却也情知自己杀他不得。

却巧这时,她发现了拓跋轩一个惊天骇闻的大秘密,便在二月十二日晚上差使身边的贴身婢女约见睿王拓跋曦于沉香阁,将那张地图送到了睿王手上。

骆晴秋一直就是个性情刚烈的傲骨女子,得恩必记,受欺必恨,曾经她在睿王手上受上小小恩惠,今日这般做,一是想致拓跋轩于死地,二是想成全睿王太子之尊,她觉得睿王生心淳良,将来,天下有此新君,百姓必能享尽福泽。

睿王拓跋曦呢,看得那地图,又惊又骇,他左右寻思着,并没有马上进宫,而是带着贴身侍卫周建往毓王府而去,想问个究竟——实在是因为这孩子心善,不愿意亲手将自己的皇兄推上死路,故想去问问他这么做到底有没有其他原因?

中途,他遇上青城公子。

那青城公子太了得太了得,和拓跋曦几句闲谈,发现他怀着心事,又几句逼套,把事情套问了出来。

青城公子听闻他的苦恼后,立即让拓跋曦的侍卫周建去找晏之,授其一锦囊,嘱他一定将凤烈、龙奕及墨景天一并叫上,吩咐说:

“我与睿王进毓王一个时辰不出来的话,请他们冲进王府救人…至于,这锦囊则必须亲手交与晏之。他会知道怎么做?”

三个人就此分道扬镳。

拓跋曦的轻功甚为了得,青城公子的青云纵更是天下无双,趁夜,二人偷偷进得王府,就看到拓跋轩拎着一个女子往书房而去,两个人边走边犹在争执。

七殿下告诉青城说:那就是给他送信的五嫂嫂:骆晴秋。

这孩子想上去救,青城公子不许,道:先静观变。

两个人寻了一个隐蔽的地方听墙角,后来又看到拓跋弘急匆匆赶了过来,将里面的对话一五一十听了一个分明,事情得以水落石出。

之后,青城公子怕他们杀人灭人,带着拓跋曦想离开,不小心便惊动了侍卫。

之后,青城公子断后,拓跋曦离开。

之后,拓跋曦逃脱,遇得晏之带着鍄京府众多官兵携凤王、龙少主众人赶至,而后,强行入府,搜出罪证,毓王拓跋轩狗急跳墙,挟持拓跋曦,拓跋弘为救拓跋曦,将其拓跋轩刺成重伤,亲手将其拿下,送入了天牢。

案子就此大破。

见驾时,拓跋弘向皇帝罪禀:“入毓王府,是想劝五皇弟投案自首!”又因为在最后救了拓跋曦,终还是洗刷了他的包庇之罪。

第二日,刑部大审,毓王宠姬骆晴秋当众指控拓跋轩种种罪行,拓跋轩在堂上一番狂笑,又一阵痛哭,却没讨半分饶,但说所做种种皆为了要弄死拓跋曦,以报当年母妃自焚之恨。

最后,毓王的罪名确定无误,被判秋后斩首,毓王府上下一余百人,除却毓王妃,其他尽数腰斩于市,小姬骆晴秋破案有功,免死罪。

建元十年二月十四日,三颗宝珠在朝堂之上,完璧归回三国使臣,皇帝在百官面前宣布册立拓跋曦为太子,择吉日行册封之礼。

当时,布衣之身晏之和青城也曾入得金銮殿,这二人破案有功,帝本想赐以官职,二人跪而婉拒,帝不强求。

祈福之乱,就此终画上句号,虽还有种种疑云,皇帝没有追究,百官跟着装聋作哑。

这日下朝后,皇帝倚坐在御书房,久久没有说话,久久的沉静。

面前,是那颗泛着晶华的玉玺,为了龙椅,为了太子之位,死了一个,又要斩杀一个,那全是他的儿子,虽然不怎么讨喜,总归是自小看着长大的。如今白发送黑发,骨肉相残,个中滋味,一时难以尽诉。

独坐不知多久,门外有人进来。

“皇上,太子殿下求见!”

顺公公恭身禀告。

皇帝回神,冷凝伤感的脸孔上,渐渐转出几丝淡淡的慈色,道:“让他进来!”

知子莫若父,他自是知道拓跋曦是为何而来的。

不一会儿,一身银白朝服的拓跋曦急色冲冲的跑进来,行了一礼,劈头便问他要人:

“父皇,儿臣现在已查明这一切与九哥无半分关系,您是不是可以放人了?”

皇帝一点也不意外,睇着儿子那干净而诚挚的脸孔,心下叹:怎么可能没有关系——只是他的本事越来越厉害了罢了;嘴里笑着,点头说:“可以,去吧!由你亲自送他出宫去!”

他没有阻挠,轻轻松松就许了这个恩典。

拓跋曦大喜过望,点头如小鸡啄米:

“是!”

转身出去,步履欢快。

皇帝急忙叫住他:“曦儿,等等!”

拓跋曦回头看,脸上扬着一朵大大的笑容,开心的不得了,比被封了太子还开心,问:

“父皇还有何事?”

皇帝将刚刚写好一张圣旨拿到手上,咳了几声,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