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呆了呆,目光在床上的万贞和门外越来越多的看热闹的人影里巡视,似乎有些没主意,好一会儿突然一跺脚,叫道:“我知道了!我去求皇祖母!”

梁芳见小皇子想到了这一层,暗里松了口气,嘴上还要撇清自身:“您怎样都好,先下来罢!您是金枝玉叶,老站在这里让人瞧着不像,只怕反会害了万女官。”

小皇子果然松开万贞,起身往外走,走了几步忽然又转头指着两名随侍的小宦官:“黄赐你们在这守着,一步也不许离开!要是有人使坏,只管告诉我,我叫皇祖母治她!”

两名小宦官连连应诺,果然守在万贞床前,不敢乱动。

外面围着瞧热闹的宫人纵然对万贞有点儿别的想法,但看看小皇子留下的两名小宦官,也大多歇了心思走了,只留下与万贞有交情的舒彩彩等几人还在等着。

小皇子一路急跑,但他才三岁,仁寿宫那么宽阔,以万贞的速度走到正殿孙太后住处都要差不多半个小时,他能跑多快?最后还是梁芳怕他受伤,和两名身体强壮的宦官轮流抱着他往仁寿宫正殿方向急赶。

此时已是辰时,孙太后从仁寿宫花园里剪了一篮花,正在选瓶插花清供,忽然听到外面的异响,有些诧异。

小皇子一个箭步窜了进来,哭着叫道:“皇祖母,救救贞儿,贞儿要死了!”

宫里人很忌惮“死”字,孙太后在这种习惯熏陶下,猛然听到这么一句话,微微皱眉。但小皇子毕竟是她的长孙,她心中虽然不悦,却还是伸手扶住了他,柔声道:“濬儿,有事慢慢说,咱不着急,啊?”

她嘴里安抚小皇子,目光却落在梁芳和乳母身上,示意他们说话。

梁芳心里直打鼓,连忙回答:“娘娘,今日小爷去园子里赶白鹤,忽然想起了万女官以前放的一只蝴蝶风筝,一定要去拿。奴婢等人不敢阻挡,便随着小爷一并去了尚食局,不想万女官自昨夜便一起没出房门。小爷命人砸门进去,才发现她在床上发热,都晕过去了,看样子不太好。”

孙太后开始还以为万贞闯了什么祸要受罚,所以指使小皇子来求助,心中恚怒。但听说是生病了,面色倒缓和了下来,问:“医婆怎么说?”

小皇子哭道:“皇祖母,要叫御医!贞儿不去安乐堂!叫御医!”

太医院的御医连徒弟算上,也不过百十来人,照料皇室宗亲、勋贵大臣这个庞大群体所需就已经很吃力了。莫说万贞这样的宫人,就是低阶的嫔妃病重,也只能送去安乐堂,由御医们的徒弟看病将养。

小皇子这要求不说破天荒,但也不合规矩,孙太后待要直接拒绝,但见小皇子嚎啕大哭的样子,又有些犹豫,想了想,温声问:“濬儿,为什么要给贞儿请御医?”

小皇子边抹眼泪边哭:“她喜欢我……贞儿最喜欢我了!”

孙太后愕然,小皇子吸了吸鼻涕,继续道:“皇祖母喜欢我、父皇、母后喜欢我、贞儿也喜欢我……”

孙太后这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对于整座宫廷,乃至于整个大明朝野来说,喜欢小皇子的人很多。但这世间,能够真正撇去“皇长子”这个身份来喜欢他的人,除去孙太后、正统皇帝、钱皇后以外,恐怕不多。

而万贞在小皇子心中,却也已经脱离了对“皇长子”的喜欢,而是单纯的对他的“最喜欢”了。

若是小皇子求情,说的是他喜欢万贞,恐怕孙太后不止不会去请御医,反而会让人直接把万贞丢去安乐堂。但小皇子说的,却是万贞“最喜欢”他,由不得孙太后心中一软,摸摸小皇子的脑袋,轻叹:“她从你出生就看着,却一直没有想过靠你的身份谋利……难得她这份心!好了,别哭了!皇祖母听你的,就请御医救她。”

小皇子哭得抽抽噎噎,拉着孙太后的手道:“皇祖母要派人看着,别让人害她。”

孙太后哑然失笑,替他抹了把眼泪鼻涕道:“好好,都依你!皇祖母救人救到底,会派人看着,不叫人害她的!”

万贞只觉得自己似乎躺在冰天雪地里,不知道过了多久,麻木的身体突然感觉到了一丝痛,那痛越来越剧烈,从她的左手指尖直传入心中,激得她全身一颤,猛地抽搐了一下,一股腥甜从胸口直冲上喉头,忍不住哇的一声吐了出来。

这一口呕出,她的意识也陡然间回归,便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声音道:“好了!小殿下!万女官这一口瘀血吐出来,血不归经的郁气就算散了。虽然还有些发热,但她体质强健得很,服几帖药就会好的。”

紧跟着就是小皇子欢快的声音问:“真的?那我多谢你了,你叫什么名字?我回去禀明了皇祖母,好好赏你!”

万贞睁开眼睛,勉强笑道:“小殿下,大夫是为我看病,哪有让太后娘娘看赏的道理?彩彩姐,有劳你帮我取个红封送给大夫。”

小皇子听到她的声音,大喜过望,御医才将银针从她手上拨下来,他就急急的挤到她床前,关切的问:“贞儿,你醒了?痛吗?”

万贞还记得身体昏沉时听到的动静,看着小皇子鼻子红红的小脸,心中既感激又怜惜,微笑着道:“看到小殿下,贞儿高兴得很,痛痛都飞走啦!”

小皇子得到夸奖,顿时眉开眼笑,但眼珠子一转,眉头又皱了起来,凑到她面前小声的问:“贞儿,谁欺负你了?告诉我,我替你记着,长大了报仇。”

第六十六章 太簇鹦闹垂髫

万贞这病说到底不过是一时气不顺而已,虽然发烧的时候看来可怕,但以她的体质养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就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只是发烧大量的消耗体力,弄得她身体有些虚。

但这样的虚弱摆在弱柳扶风般的宫女群体中,已经是难得的强壮了。不止她自己不以为意,连还有些小心思的同僚都不再观望了。

她能有御医过来看病针灸,是因为孙太后恩赏,此时病好,自然要去仁寿宫正殿谢恩。但人才出院子,就听到一阵纷乱的脚步连带孩童的笑声、鸟类扑腾翅膀吖吖叫的嘈杂,然后便是梁芳的大呼小叫:“哎呦!我的小爷!您看着点脚下!有台阶、有台阶!”

万贞循声望去,就见小皇子穿件大红小衫,拖着一只比他还大的鸟笼子正叮咣叮咣的下台阶,那笼子里的一对红嘴绿鹦哥被吓坏了,在笼子里扑腾着翅膀乱窜,发出吖吖的尖叫。

别说梁芳了,就万贞看到小皇子这个样子都被吓得不轻,哪还管什么谢恩不谢恩,先一个箭步窜过去把人接住了再说。

小皇子正是好动好玩的年纪,让万贞一把抱住,不惊反喜,晃着手里的鸟笼子笑叫:“贞儿,快!我要去放鸟!”

梁芳苦着脸道:“万女官,快劝劝小爷!这是彭城伯夫人送给重庆公主的一对儿鹦哥,刚拿出来,就被小爷拎了跑了!听说重庆公主很久前就托彭城伯夫人帮忙找鹦哥了,好不容易有一对合眼缘的,真要被小爷放飞了,公主还不定怎么伤心呢!”

万贞也吓了一跳,连忙道:“小殿下,这是公主的鹦哥,可不能放啊!”

小皇子护着笼子叫道:“他们要剪鸟儿的舌头!”

万贞一怔,梁芳连忙辩解:“小爷,剪鹦哥舌头是外面不会驯鸟的人乱来,咱们家什么能人没有?要教鹦哥哪用得着剪舌头啊!刚才彭城伯夫人只是和太后娘娘闲聊,随口说了一句,没有说要剪这对鹦哥啊!”

万贞总算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笑着对小皇子道:“小殿下,公主没有说要剪鸟儿的舌头,咱们回去还给公主好吗?”

小皇子怀疑的问:“真的?”

彭城伯夫人与孙太后渊源极深,当年还是少女的孙太后,正是由彭城伯夫人举荐,才得以入选进宫,成为宣庙贵妃,进而生子为后,累有今天的地位的。难得的是这位夫人聪明睿智,从来不在人前显摆这点功劳,侍奉孙太后很是殷勤。

这么谨慎的人,既然送了鹦哥进来,这鹦哥八成是已经驯化好的。万贞想了想,温声道:“小殿下,别人给鸟剪舌头,是为了教鸟说话。要不咱们逗逗个鸟儿,要是它会说话,那咱们就不用担心它会被人剪,就还给公主好不好?”

小皇子从花园子那边一直跑到这边,再大的劲头也消了,万贞一哄,他便放下了笼子,来逗两只鹦哥。

但此时鹦哥受惊,几乎挤在一块发抖,哪能说话?小皇子逗了半天,鹦哥只是吖吖乱叫。万贞见不是事,又劝道:“小殿下,鸟儿受惊了,这时候不肯说话呢!来,咱们把笼子交给黄赐拎着,等鸟儿不怕了再逗啊。”

小皇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了逗鸟说话上面,也不想着放飞了,果然松开手将鸟笼递给黄赐,又拉着万贞往仁寿宫花园跑:“贞儿,彭城伯夫人给我送了辆小羊车,好玩得很,我们去玩吧!”

小孩子玩的羊车,以万贞的个子还能怎么玩?万贞忍俊不禁,但小皇子小小年纪,却在她危急的时候竭尽所能来帮她,这份心意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若说以前她对小皇子的喜欢,还有些浮浅,遇到危难就会放弃以图自保;那她现在对小皇子的喜欢,可就多了一种更深层次的亲近,宁愿自己受些伤害,也要先保护他了。

莫说只是陪他玩什么小羊车,只要规则范围内允许,不是坏事,让她陪着再胡闹些也无所谓。

彭城伯夫人进宫拜见孙太后,顺带给皇长子和重庆公主送玩物。孙太后并没有在大殿里以君臣礼等着老人家应对,而是就在仁寿宫的花园里和伯夫人厮见,执晚辈礼请彭城伯夫人在客位坐着说话。

彭城伯夫人与孙太后相交三十几年,靠的是有分寸,知进退,孙太后的礼让她受了,但言谈举止却仍然恭谨守礼,不敢轻狂。

万贞带着小皇子回来,远远地就先行礼给孙太后谢恩。至于重庆公主,见到自己的鹦哥回来了,连忙示意侍从将鸟笼子拿回来,趁着小皇子窜上去跟太后起腻的间隙一溜烟的走了。

孙太后对她本来就青眼有加,此时见她气色恢复了正常,便笑骂:“起来罢!真是傻人有傻福,宫中的女子也只有你这缺了心眼的,才能养出这牛犊子似的体格来!”

万贞真心实意的道:“都是赖娘娘鸿福庇佑,御医技艺高超,奴才能化险为夷。”

孙太后笑道:“哀家本不知你生病,却是濬儿凑巧闯进去救了你。哀家听人说,你这是被气晕了,所以打摆子?”

无论是被气晕了,还是打摆子,都不是好听的名声。万贞尴尬不已,连忙道:“娘娘误会了,姐妹们是拿奴耍笑呢!奴就是前段时间忙了点儿,加上天气太热,有点中暑。”

她知道孙太后不是能轻易糊弄的人,但又不能直说自己和杜箴言的事,顿了顿,道:“奴原来随姑姑教养时,一起长大的有个御膳房当差的哥哥,这段时间我们起了点争执。姐妹们可能就是因为这事,所以才误会了。”

宫女宦官既然被允许结菜户亲,有些情海风波的事也正常。孙太后被引歪了思路,对此不以为然,一笑置之。小皇子却惦记着玩,一迭声的叫道:“贞儿,快帮我赶小羊!”

万贞不敢自作主张,垂手等着孙太后吩咐。孙太后见她这边站得条直,目光却直往小皇子那边跑,心有所感,挥手示意她去陪小皇子。

彭城伯夫人在旁边瞧着热闹,试探着笑问:“这姑娘是谁?小爷很是信赖亲近啊。”

孙太后轻叹道:“这也是个人的缘法,当初贵妃来哀家这边意外摔倒,是这丫头救助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坐月子的时候濬儿和贵妃都对她特别信任,双方又能长久相处,自然信赖亲近。”

她看到万贞轻轻松松地替小皇子把羊车套上,赶着小羊满园赶鸟,又有些好笑,道:“而且这丫头长得英气,性情也类男儿,只要得了允许,捉虫打蛇逮蝈蝈,架马打仗掏鸟窝,一般女孩子不敢玩的事她倒是玩得手熟,恐怕一般小宦官都没她胆子大。”

虽说宫里到处铺了金砖石板,树木很少,但到底是没有经过现代工业开发的古代,花园里总免不了有些蛇虫鼠蚁。小宫女们见了少有不怕的,也只有万贞这种农村出身淘气大的女孩子才不当回事,陪着小皇子满花园乱窜,尽情笑闹。

照看孩子本就辛苦,照看能够满地乱跑、精力过盛,还不能打骂,只能哄着男孩子那就更辛苦了。有小皇子一天到晚拖着她,她简直连吃中饭都要打仗似的跟梁芳轮换,直到黄昏钱皇后派吉尚宫把小皇子接回坤宁宫,她才算松了口气。

她本来还想谢恩后出宫把与杜箴言有关的人和事都交待一遍,但这一天下来累得人都散了架。要不是小秋送了饭过来,她连去灶下吃饭都不想动,哪里还顾得去想宫外的事?

陪孩子玩闹身体会很累,但精神却是完全放松愉悦的。万贞身体累到极点,精神却又完全放松,一觉睡过去连梦都没做一个,次日绝早醒来,还在盘算着出宫呢,屋外小皇子的叫嚷声就又响起来了:“贞儿,母后说钦安殿左侧的老树上的松鼠下崽儿了!可她今天有事,不能陪我去看,你快点起来,陪我去抓松鼠崽儿!”

万贞无奈何地先把小皇子接着,问跟着的梁芳和乳母:“怎的今天小殿下也能这么早就来仁寿宫?皇后娘娘很忙么?”

梁芳他们大清早就被小皇子溜得一脑门油汗,闻言直摆手:“小爷如今长大了,尽爱玩些活物,坤宁宫那边的猫被他揪毛抓尾掏窝的,都坐了仇啦!每天一早猫满宫乱跑乱叫,吵得要翻天,皇娘是没办法,才许小爷来仁寿宫这边玩园子里的鸟来着。”

小皇子这么早出晚归的到过了七夕节,钱皇后带孩子的时间多了才又回到坤宁宫。

万贞再次在护城河桥头见到杜箴言,并没有避走,但也没有停留,就让他跟在自己车后,许久才示意小福停下车,等杜箴言过来。

两人隔着车窗,好一会儿几乎同时张口:“我……”然后又同时闭上嘴巴,杜箴言示意万贞先说,万贞迟疑片刻,叹了口气,道:“箴言,你回去吧!以后我们不要再见面了,若是关于回乡的事有什么进展,可以通过清风观寄信。”

杜箴言大急,道:“贞儿,你再给我一次机会!”

万贞慢慢地说:“不要说这么孩子气的话!箴言,其实你两个月不敢给我寄信,最后却亲自来见我,就是心里知道,你哪边都割舍不得。然而世间好女万千,自身的骨血却只此一人!哪怕世界不同,为人父母想要给予儿女最好的一切的本性不变。你会选择孩子,最终便也会接受他的母亲。”

第六十七章 一刹九州风雷

自此之后,万贞再没有去过小院,不再打理杜箴言交过来的商铺堂号,更不去打听有关他的消息,也不知道他究竟什么时候离开。

她的注意力,包括整个大明朝野的注意力,都被一个很突然的消息吸引了。瓦剌不服国朝谢绝朝贡,敬顺王也先于七月中旬率二万骑兵,分为四路,从辽东、甘肃、宣府、大同四个方向寇边。

自太祖立国,成祖迁都北平,蒙古残部经过大明帝国精锐几次逐击,衰败得分裂为鞑靼和瓦刺两大部,小部无数。虽然边疆时不时便有小股游骑抢掠,但这种边疆互有来往的小摩擦,放在双方眼里都与“战争”两字差得十万八千里。

承平日久,猛然听到也先率两万骑兵分四路侵袭边境四镇,不独京城的老百姓不敢相信,连朝臣也都懵了。蒙古被太祖、成祖打残打怕几十年,满朝野谁也没想到他们现在居然又能聚起上万的兵马,四面入侵。

要知道,大明虽然在国力上死死的压制住了蒙古,但论到单兵作战的能力,即使是残部,当年蒙古铁骑的威风谁能轻易忘记?而骑兵一旦形成这样大的规模,在外面野战,以帝国目前已经开始朽坏的兵制,恐怕胜负还在两可之间。

因此京都的气氛除了一开始错愕好笑外,很快变成了紧张不安。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边境传来的消息也越来越坏。边境四镇虽然暂时没有破防,但战场上连连失利,四镇辅翼相继失守。最重要的是大同右参将吴浩率兵力战,不敌,于猫儿庄兵败殉国。

此时长城尚未完成,大同若破,则中原腹地门户洞开,蒙古铁骑可以长驱直入,威胁京都。众臣在朝议上商定,以附马井源为将,率兵出征。

井源因战功显赫而得以尚娶嘉兴大长公主的,文武双全,骁勇善战,善于出奇制胜,又是皇室自家人,深得宗室信赖。众臣选定井源为将,上下都以为妥当,唯有一个人不满——大太监王振!

就像吴扫金说的那样,这位大太监被正统皇帝尊称先生,权势、财富都已经到了顶峰,唯有一样他还没有得到,那就是记之于史的名声。勋贵众臣平时虽然攀附,甚至到了以“翁父”称呼他的地步,但认真来说,谁也没有认为他真有什么治世平天下之能。

为了捞名声,他很早就起了北征的念头,甚至在驳了也先的朝贡之请后,就在三营加恩赏钱,为的就是能统兵。但到了危急关头,不管文臣武将,没有一个重视王振的意见的,全都认为北征统帅要不就是附马都尉井源,要不就是英国公张辅、恭顺侯吴克忠兄弟等名将。

总之大家嘴上虽然没有明说,但心里的想法基本一致,谁也没有认为王振有能耐领兵。

王振没有威望统兵,也无法获得满朝文武的认可,很快想出了一个即使不能当名义上的统率,但仍然可以执掌北征军政大权的办法。他以太祖立国以来,御驾亲征,抵御外敌,看守国门,乃国朝惯例之名劝说正统皇帝。

正统皇帝虽然登基了十四年,但到现在也不过是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对他来说,先祖在帝位上能干的事,他基本都干过了,唯有御驾亲征这件,他还没有体验过。王振的劝说正挠到了这位少年天子的痒处,让他几乎都没有怎么考虑,就答应了。

于是,井源出征的第二天,正统皇帝要御驾亲征的旨意就跟着出来了。

按说御驾亲征必然要做万全准备,从粮草、兵甲、从员等等方面都定出规矩来,才好出行。但由于文武百官纷纷反对,王振怕夜长梦多,把以吏部尚书王直、兵部尚书邝埜等人上的折子全部留中,连大朝会都不开,直接就派人点兵选将,鼓励正统皇帝出行。

从七月中旬接到战报,到七月十七御驾起行,前后不过七天,这一次御驾亲征从命令下达到大军开拨,就完成了——这么短的时间,基本上就是把二十万大军召集起来,直接就带走了。

其时作为主力的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总兵加起来大约十七万,另外三万是从京都周围抽调上来的卫军。莫说粮草供应没有算计,那些匆匆受召而来,没有丝毫作战准备的卫兵,有没有把甲胄兵器带齐,都不好说。

万贞刚听到御驾亲征的消息,还以为内宫、朝堂、户部等部门肯定会要大扯其皮,说不定北方的战事都已经尘埃落定,正统皇帝应该怎么出行的事还没有扯出名堂来,哪想到这世上还有这种神操作,眨一下眼睛,皇帝都已经离京了,留下皇弟郕王朱祁钰留守监国。

正统皇帝离开京都,奉驾的大臣亲贵、宫女宦官,连上三大营的主力一走,不独皇宫为之一静,连整个京都的嘈杂声都小了许多。

不过边境四镇虽然战事不利,但蒙古是多年一直被大明压着打的游牧民族,民间风议虽然有些担心战事,但却不至于担忧。

甚至于整个皇宫,连孙太后和钱皇后,也并没有怎么担心御驾。要知道三大营拱卫京师,无论甲胄还是操练都非边军可比,且随御驾出征的井源、吴克勤、张辅等人都是正儿八经从永乐朝就开始从军,南征北战杀出来的老将。

武有诸公侯伯爵拱卫,文有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人扶持,统率的是国朝最精锐的三大营精兵,御驾亲征迎战兵不过两万左右的也先,没有人会觉得会失败。

皇宫虽然安静了许多,但宫人们的生活正常,与正统皇帝出宫时没有太大差别。

认真要说差别,可能就是因为郕王被正统皇帝派了监国之责后,由于前朝后宫不能像正统皇帝在时那样直接沟通,陈表进出仁寿宫的次数比以往多了。几乎每天只要有了御驾行进的奏报,郕王都要派人来给孙太后传消息。

万贞默默的看着宫中平静的生活,总觉得下面波涛汹涌,似乎隐藏着足以毁灭一切的漩涡,让她深感不安。偏偏这种不安,她找不出原因,只能一个人藏在心里发堵,以至于到了晚上,竟然破天荒的发起了噩梦。

以前梦到有人找她,要求她不要离开,不要遗忘,她虽然觉得那是噩梦,但心底其实并不害怕,因为那不会危及性命。但这次的噩梦,却是梦到有人在追杀她,四周刀剑森森,明晃晃的带着想将她碎尸万段的恶意砍了下来,那凌厉的杀气,吓得她一惊起身,砰的滚到了床下,下意识的想找个安全地方藏起来。

摔这一跤的疼痛才算把她惊醒,想起自己身在禁中,窗外冷月清辉遍洒,哪来的敌人?

万贞抹了把汗,才发现在自己此时一身大汗,连衣襟都已经被打湿了,也分不清到底是暑热出的汗,还是被吓坏了。

女官住的小间只有一层薄木板为壁,若是相邻而卧,隔壁的人夜间说个梦话磨个牙都能听到,何况她踹床板摔下来的声音?舒彩彩听到异响,敲了敲壁板,问:“贞儿,怎么了?”

万贞心有余悸,摸了桌上的冷茶水猛灌了两口,镇定了一下,把嗓子润开了才哑声回答:“没什么,就是做了个梦。”

舒彩彩忍不住笑:“你平时胆子不是满大的嘛?梦到什么了被吓成这样?”

万贞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好一会儿才道:“做梦嘛,胆子再大也会被吓到的。嗯?彩彩姐,这么晚了,你怎么没睡?也做噩梦了?”

舒彩彩长叹一声,无精打采的道:“我睡不着。”

万贞忍不住笑了起来:“怎么,舒姐夫一离了京,彩彩姐就害了相思病啦?”

舒彩彩气得捶墙:“你这促狭鬼,就没个好话。”

她的菜户对象刘宝应是正统皇帝那边的奉御宦官,此次御驾亲征,近侍随行,刘宝应也随军北上了。万贞自然知道舒彩彩睡不着,绝不是害相思病,而是担心刀剑无眼,伤了情郎。取笑了一句便宽慰她道:“彩彩姐放一万二的心睡觉吧!你想啊,刘大哥在御前侍奉,外面数十万大军团团护持,安全得很哪!”

舒彩彩长长地叹了口气,道:“话虽如此,但一想到刘郎北上,我这心里就六神无主,心惊肉跳的……”

她顿了顿,不安的问:“贞儿,你说,刘郎会没事的吧?”

万贞连声道:“当然没事啦!我不是说过嘛,刘大哥在御前侍奉,重军拱卫,能有什么危险?你别瞎担心,自己吓自己了。”

若是御前侍奉的宦官都不安全了,那岂不是敌人已经冲破了重重守卫,连皇帝都危险了?

一国皇帝失了护卫,被敌人冲到驾前了,那会是什么情况?

这念头万贞想都不敢想,就略过去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因为她不敢想,就不会那样发展——八月十六日,怀来城飞马急报,大太监王振一误再误,致令明军大溃败,文武大臣,数十万精锐军士,国朝数十年累积一朝尽丧,正统皇帝下落不明!

土木堡之变来了,万贞和朱见深生死相依的旅途也开始了。

第六十八章 社稷君王谁轻

消息传到仁寿宫时,孙太后正和钱皇后、周贵妃、万宸妃说话。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愣了一下,以为听错了,齐声问信使:“你说什么?”

郕王被朝臣们拉着商讨对策,只能派人送信来仁寿宫。但向孙太后和钱皇后送正统皇帝的噩耗,那是明摆着要被两宫记恨,甚至有性命之忧的差事。奉天殿的侍奉宦官,谁也不敢领差,最后却是郕王府的大太监舒良见郕王为难,主动请缨过来。

众人发问,舒良虽然汗流浃背,但却仍然口齿清晰的再报了一遍:“两位娘娘,三营在怀来城外大败,皇爷于乱军中失陷,下落不明!如今朝议纷纷,以天官王佐为首的百官拉着监国议政,奏请派出使臣寻找皇爷下落,王爷不敢自专,命老奴来向两位娘娘报信,请娘娘示下!”

钱皇后终于听明白了舒良这番的意思,“啊”了一声,啼哭犹在喉咙里就瘫倒在椅子里。但这个时候众人都被这晴天霹雳炸惊了,谁也顾不上去看皇后究竟是什么情况。

孙太后的脸色也刹那间血色褪尽,身体晃了晃。但她毕竟是经历过风雨的一国太后,宣庙在时也曾私下帮着丈夫看过奏折,听过朝议,关键时刻还能以绝佳的自制力抑住伤悲,起身喝道:“这有什么不好自专的?即刻派出使者,向也先询问皇帝下落!同时命怀来卫派当地人遍寻四野,搜找皇帝……”

但她再坚强,也终究是个母亲,这命令下到最后,终于忍不住哭音,嘶声道:“……让人把皇帝给我找回来!我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舒良领命而去,周贵妃和万宸妃已经哭成了一团,哭丈夫的、骂三军无能的……哪里还有半分平日争奇斗艳的贵人姿态?

万贞在仁寿宫殿外陪着小皇子逗缸里的大锦鲤,突然听到前殿一阵喧哗嚎啕,大吃一惊。旁边的梁芳犹豫一下,挥手道:“黄赐,去打听一下发生什么事了。”

黄赐答应一声,撒腿就跑,但他这一去就很久没有回来,而整座仁寿宫的前殿那边,哭声却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响亮。

宫中不允许大哭大闹,能让宫规管束下的宫人大范围悲号大哭,贵人们还不出面弹压的,必然是了不得的大事——再直白点说,肯定是关系着许多人的命运的大人物的噩耗。

而整座宫廷,目前最大的噩耗能是什么呢?

万贞看着还在拿着棍子兴致勃勃的戳着锦鲤的小皇子,忍不住轻轻摸了摸他的脑袋,柔声道:“小殿下,不要玩了,咱们回前殿去找太后娘娘。”

小皇子脆声答应了,丢开小竹杆撒娇:“贞儿,抱!”

万贞心中怜惜,展开双臂将他抱起。梁芳心中惴惴,问道:“万女官,咱们不等黄赐打听了消息再走吗?这么蒙头蒙脑的过去,也不知道犯不犯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