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大人客气,太客气了,呃…国丧期间有酒足矣,身为先帝皇孙,绝不敢违朝制。”朱高炽白胖的脸庞微微出汗。

萧凡哈哈一笑,又端杯与朱高炽碰了一下。

朱高炽下意识抬手擦了一把汗,肥厚的嘴唇嗫嚅几下,终于道:“萧大人,有句话我藏在心里很久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大舅哥但讲无妨。”

朱高炽有意无意看了两位弟弟一眼,若有深意道:“…我与萧大人萍水相逢,以前从未见过面,况且…况且听说你与我父王曾经还生过一些误会,今日刚进京便受大人这般款待,不知萧大人何以对我兄弟三人如此…呃,客气?”

朱高炽对萧凡这样的态度确实疑惑万分,同时又很隐讳的向两位弟弟解释了一下他与萧凡实在是素不相识,从未暗中与朝廷官员有过来往之意,否则两位弟弟若将今日之事说与父王,父王本就对他这个貌丑心仁的世子不太满意,如此岂非愈发惹父王疑窦?

萧凡瞟了瞟朱高熙和朱高燧,见他二人端着酒杯不动,耳朵却竖起老高,显然对这个问题也很好奇。

萧凡冷冷一笑,接着一副愕然神态道:“大舅哥何出此言?小弟客气是客气,但我只对你一人客气呀,大舅哥别把你这两位弟弟捎带上行不?我可没打算对他们客气…”

此话一出,朱高燧再也忍不住脾气,砰的猛拍一下桌子,勃然大怒道:“姓萧的,你会说人话吗?我兄弟二人何曾得罪过你?你纵在朝中一手遮天又怎样?我们乃当今天子的兄弟,皇族贵胄,岂容你如此欺侮?”

萧凡端着酒杯神色不变,垂下眼睑冷冷道:“你二人对亲妹妹尚且又打又骂,毫无友爱之心,我夫人曾受了你们的气,莫非现在我还得陪着笑脸应酬你们?我脸皮不够厚,唾面自干的下溅事我可做不出来”

朱高燧怒道:“打骂了又如何?那贱人的母亲秽乱王府,早就该死燕王府四年前便不认这个女儿了锦衣卫指挥使又怎样?你敢动我兄弟分毫吗?别忘了,我父王还在北平,他麾下有精兵十万,枕戈待旦,睡不解带…”

萧凡冷冷打断了他:“睡你妹啊老子是被吓大的?你叫他带兵造反试试”

朱高燧一窒,接着愈发大怒,毫不示弱回敬道:“我才睡你妹呢你有本事动我试试”

萧凡眼中泛起锐利之色,森然道:“朱高燧,你敢辱骂朝廷官员?京师皇城,可不是你猖狂跋扈的北平府,你当我收拾不了你么?”

朱高燧迎上萧凡冰冷的目光,气势顿时弱了三分,立马惊觉自己太过冲动,萧凡没说错,这里是京师,得罪了他可不是那么容易脱身的。

“可…可本来是你辱骂我在先的我…我就回了一句嘴而已”朱高燧声音低了很多,想找台阶却又不太服气的念叨。

朱高熙暗暗呻吟一声,神色古怪的扯了扯朱高燧的袖子,低声道:“三弟别说了,人在屋檐下啊…再说,萧大人也没说错,你确实辱骂他在先…”

朱高燧瞪大了眼睛道:“明明是他先说睡我妹的…”

朱高熙无奈苦笑道:“你睡他妹,那是骂人,他睡你妹,只是述说了一个事实而已…”

朱高燧愕然半晌,终于颓然的叹了口气。

萧凡冷哼:“明白了就好王二代神马的,最讨厌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白之争

城北会宾楼。

雅阁内的气氛陷入尴尬的沉默,萧凡和朱高燧的争吵让众人都感到几分不自在。

这真是一次不愉快的会面。

四人各坐一方,闷头独饮,过了很长的时间,才有人开口打破了沉默。

“好好说话,不…不许骂人啊”朱高燧气势很微弱的道。

萧凡端杯一饮而尽,然后眼睛斜睨着他:“谁骂人呢?你告诉我,是谁在骂人?”

朱高燧想了想,低下头虚弱的道:“…我,是我骂人。”

这一刻他多么痛恨自己那个莫名其妙多出来的妹妹啊

萧凡不经意用眼一扫,见一旁的朱高炽和朱高熙二人面露尴尬之色,萧凡顿时平复了心中愤怒。

尽管知道他们三兄弟不和,但他们毕竟同是朱棣的儿子,遭遇如此难堪,肯定不是件愉快的事,就算是打脸,也别当着人家亲兄弟的面打,这等于是打了三个人的脸。

细细思量一番,这三个人目前打不得杀不得,特别是朱高炽,这大胖子还是画眉唯一承认的亲兄长,更不能得罪了,只要他们不出京师,萧凡的手中便拿捏住了筹码,将来应对朱棣的谋反,也多了几分胜算。

这三人的作用很大,须当好生对待才是,不可逞意气之争。

想到这里,萧凡立马又换上了一副笑脸,笑眯眯的端起酒杯,分别朝三人敬酒,朱家三兄弟深知京师凶险之地,不可能像在北平那样飞扬跋扈,此时当小心翼翼做人,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三人也很给面子的回敬几杯,一场小风波在推杯换盏中化解于无形,宴席上又开始谈笑风生,好一派宾主尽欢的气氛。

当萧凡沉淀了情绪,用平静的心看待朱家三兄弟时,他渐渐观察出了一些端倪。

朱高炽是个很和气很厚道的胖子,似乎胖子都有着宽容开阔的胸襟,朱高炽也不例外,他几乎没有任何脾气,性格好得别人一耳光扇他脸上都不会生气,他永远保持着一副笑眯眯的表情,无论对谁都是彬彬有礼,尽管由于肥胖的原因,举手投足显得有些笨拙可笑,但无一不显露出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涵养非常好,而且很善谈,无论诸子百家,奇闻异事,天文地理都能侃上几句,而且很本分,绝不显露锋芒,绝不会给人难堪,说话时还不忘含蓄的捧别人几句。

与这样的人交谈,实在是生平第一畅快事。

萧凡渐渐有些理解为何明朝十六帝中,唯有眼前这位胖子被冠以“仁宗”的庙号。——庙号冠以“仁”字,对已逝的皇帝而言,委实是一个极高的评价了。

这个憨厚和气的胖子,确实当得起一个“仁”字。

反观朱高熙和朱高燧二人,虽然面露笑容,可笑容却十分勉强,看着萧凡时眼中尚露出几分畏惧之色,但二人望向朱高炽时,他们的眼神却是毫不掩饰的嫉恨怨毒之色,并且说话时明嘲暗讽,丝毫未顾忌兄弟情面。

而朱高炽面对两位弟弟的刻意刁难嘲讽,却表现得跟听不懂话的傻子似的,一脸无知的表情,说得过分了顶多也只很憨厚的呵呵一笑,丝毫不计较。

萧凡不动声色观察许久,暗暗下了结论,看来这三兄弟结下的仇怨不小,按说长兄为世子,袭燕王爵位是天经地义的,可哪个豪门贵族家中没这些纠葛争斗?再说朱高炽虽是长兄,可他体胖腿瘸,素有残疾,年岁渐大,下面这两位弟弟自然不服,瞧朱高炽对弟弟的态度又颇为纵容宽厚,愈发助长了朱高熙和朱高燧的气焰。

萧凡暗暗摇头,易地而处,自己能做到像朱高炽这般仁厚吗?

扪心自问,他肯定做不到。若他有两个弟弟这般对兄长不敬,萧凡非把他们的腿打得跟自己一样瘸不可,这下三兄弟都一样,谁也别笑话谁了。

君子确实应该有气量,但至少也该有个底线,朱高炽这样的的滥好人,萧凡做不来,他也不认为朱高炽这样就是君子了,懦夫和君子还是有区别的。

不过,总体说来,萧凡对朱高炽印象还是很不错的,抛开他与画眉的关系不论,朱高炽这个人其实很值得一交,与身份地位无关,纯粹是一种欣赏,短短时间的接触,萧凡觉得自己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说,仁恕。

萧凡端起杯,侧身向朱高炽又敬了一杯酒。

朱高炽赶忙端杯,脸上仍是那副憨态可掬的笑容。

萧凡正色道:“大舅哥,萧某敬这杯酒,算是正式认下你这个朋友了。”

朱高炽一楞,接着呵呵笑道:“妹夫莫非刚才没当我是朋友么?”

萧凡笑道:“刚才我只拿你当画眉的哥哥,现在我才真正拿你当朋友。”

朱高炽饶有兴致的问道:“为何?”

萧凡眼都没眨,淡淡道:“因为我很佩服你,你能做到的事情,我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单凭这一点,我把你当朋友了。”

“妹夫所指何事?”

“比如说…俩傻*弟弟像个不懂事的屁孩似的对你冷言箭语,而你却浑不计较,这等胸襟,萧某绝对做不到。”

此言一出,忝陪末座的朱高熙和朱高燧勃然大怒,朱高燧眉毛一挑,眼睛霎时变得通红,便待拍桌子发怒,萧凡冷冷一记眼镖扔过去,朱高燧立马一窒,想到如今身在京师的处境,顿时清醒了许多,当下眉梢轻轻放平,神态间除了愤怒,还有几分敢怒不敢言的意味。

朱高熙明显有城府多了,闻言神色不变,当作没听到似的。看来他早已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处境,也清醒的见识到了萧凡的锋芒,——这狗日的连父王和道衍师父都差点被他害死,尚且不敢动他分毫,跟父王比起来,自己几兄弟道行差远了,怎么可能斗得过他?

朱高炽仍旧憨厚的笑,仿佛萧凡只是说了一句很无关紧要的话一样,他犹自端起杯慢啜一口,借着酒杯的遮挡,一双小眼珠子却飞快扫了一下两位弟弟,看似无害的目光刹那间闪过几分精明的光芒,光芒一闪即逝,很快又被一片迷茫和无辜所代替。

萧凡将三人表现看在眼里,差点笑出声来。

这个大舅子,能在尔虞我诈的燕王府里生存下来,后来还有惊无险的坐上皇帝宝座,怎么可能是那种傻得跟白痴似的人物?各有各的精明啊

朱高炽…嗯,越来越有意思了。

萧凡心中也打起了算盘。

朱棣的三个儿子进京,这个消息很快便会传遍朝堂,届时黄子澄等人会有何反应?他们会同意自己的意见吗?萧凡很担心这一点。

清流,自诩刚直不阿,堂堂正正,仿佛世间一切都可以暴露在阳光下,他们见不得阴谋诡计,见不得欺瞒狡诈,他们秉持着“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原则,引孔孟先贤的话为至高信条,将先贤们迂腐的一面发扬光大,甚至误解扭曲,这些人在朝堂中不止少数。

萧凡主张将朱棣的三个儿子扣押在京师,清流大臣们会答应吗?他们会不会又拿什么孔孟之言来压自己,说什么仁恕之道,祸不连无辜等等屁话?那个素无主见的朱允炆又会听谁的?

若他们的意见与自己相反,必将再次引起一番朝堂争斗,而这一次,萧凡下定决心再也不能妥协了,哪怕玩点小聪明把黄子澄搞下去,萧凡也在所不惜。对于即将到来的燕王谋反来说,朱家这三兄弟的分量太重了,绝对不能让他们回北平

主意打定,萧凡神色不变,微笑着为三人斟满酒,笑道:“江南之地,风光艳丽,比之北平粗犷不羁的景色来,却多了几分柔和细腻,自古便是天下才子们竞相游览胜地,三位今日进京为先帝吊丧,不必急着回去,且多留些日子,玩几年再回去也不迟…”

朱高炽端杯笑道:“妹夫盛意,我们兄弟感怀…嘶——慢着玩…几年?”

朱高炽脸色顿时变了,朱高熙和朱高燧神情也越来越难看。

萧凡若无其事道:“京师乃六朝古都,风景繁多,三年五载恐怕是游不完的,十年八年估计差不多了…”

朱高炽脸色渐渐白了,肥肥的大脸也沁出了细汗。

萧凡朝他眨眨眼,隐讳的笑道:“大舅哥,既来之,则安之,你们来的时候想必也有个心理准备吧?”

朱高炽努力吞了吞口水,嘶哑着声音道:“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一定要回北平呢?”

萧凡依旧微笑,声音却泛起了冷意:“锦衣卫缇骑逾万,遍布天下,本指挥使一声令下,万人追捕,南北千里之遥,你们回得去吗?”

三人闻言面若死灰,神情颓然不已。

萧凡叹道:“于私,你是我的妻兄,是我萧某认下的朋友,于公,我却是大明皇帝的臣子,我不能不处处为天子考虑,大舅哥,易位而处,如果你是我,又当如何做?”

朱高炽沉默半晌,终于叹息道:“如果我是你,想必做法与你一样,我…明白了。”

朱高燧却沉不住气,狠狠一拍桌子怒道:“萧大人,明人不说暗话,我知道当今天子猜忌我父王,父王为表明心迹,将他所有的儿子派来京师吊丧,今日我们刚进京,你就不准我们回北平,敢问朝廷就是这样对待忠臣的吗?这世上的天理公道哪里去了?朗朗乾坤竟如此黑白不分吗?”

萧凡冷冷道:“天理公道自在人心,世上哪有真正的天理公道?是非混淆之间,谁能分得清忠奸黑白?”

朱高燧大声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世事黑白分明,一览无遗,我父王对朝廷对天子是忠心的”

萧凡冷笑道:“黑与白,是与非,当真那么容易分辨吗?”

朱高燧一挺胸:“那当然”

萧凡悠悠道:“我且问你,如果一个男人喝醉了酒,深夜进错了人家,打开了一扇没锁的门,而床上的女人却以为进来的人是她夜归的相公,二人于是摸黑糊里糊涂发生了**,郡王殿下,这事儿算不算强.奸?这件事里,谁是黑,谁是白?”

这个问题把三个人都问楞了,面面相觑间,三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朱高炽说不知者无罪,朱高熙却认为这对男女属于通奸,朱高燧的观点比较简单,他认为那男人很爽,很令人羡慕…

良久,三人停了下来,目光一齐望向萧凡,都想听听他的观点,这事儿到底算不算强.奸。

萧凡俨然不动,沉默半晌,他忽然幽幽道:“同志们,这就是缘分呐…”

三人无语凝噎:“…”

以下不算字数

最近更新时间很不规律,这个。。。是我的错。

楼下基建噪音太大,我只能半夜码字,有的人看书或许不在乎环境,但码字却是一定需要一个安静无噪音的地方,我最近的码字环境很艰苦,不是我偷懒,我在尽我最大的努力。。。

据说这该死的基建要一直延续到七八月份,我现在开始考虑要不要出去租个房子住了。。。不提了,提起来眼泪汪汪的。。。

最近一个月我都没开口求过月票是吧?我羞愧啊不好意思开口。。

第一百七十六章 朝争又起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

燕王三子进京,于孝陵前吊丧哭拜朱元璋,其情悲痛欲绝,拜祭过后,燕王三子正式着郡王朝服,入宫觐见天子朱允炆。

朱允炆召见三位堂兄弟时表现得很热情,相对于憨厚的朱高炽来说,朱允炆的表现更为单纯,他将亲情与恩怨分得很清楚,尽管天下人皆知燕王其志不小,严重威胁着皇权,但朱允炆却没对这三位堂兄弟有任何不愉之色。

文华殿内,朱允炆为三位堂兄弟接风洗尘,御赐同宴,席间不提政事,只论亲情,萧凡亦奉诏于末座相陪。

席间三人对朱允炆极尽恭顺,屡屡表示燕王戍边乃奉先帝之命,燕王于北平病重,仍不敢懈怠,每日勤练兵马,伺机北伐残元。并郑重其事说燕王一脉对天子对朝廷绝对忠心不二,今次燕王沉疴在身,不克远行,尽管如此,仍将他所有的儿子全部派遣进京师,给先帝吊丧拜祭,由此可以证明燕王胸怀磊落,绝无异心,奈何如今朝堂民间皆有谣言,说燕王有不轨之心,燕王满怀忠义,却被世人所误解,每思及此,终夜长叹感伤。

三人说到动情处,不由声泪俱下,痛哭失声,仿佛燕王受了天大的委屈无处申诉一般。

朱允炆听着三人似诉苦又似解释的一番自述,眼眶也跟着泛了红,甚至落下两行饱含亲情的泪水。

萧凡俨然不动,冷眼看着三人在朱允炆面前发挥演技,心中不由冷笑。

看来三人如此作态,必是受了朱棣的指使,连憨厚的朱高炽也不得不听从父命,假惺惺的演一场戏给朱允炆看。

至于朱允炆…这家伙到底是跟着瞎起哄,还是相信了他们三人的这番鬼话?他没那么白痴吧?

“朕自登基,不过两月余,年幼德浅,朝中诸事半通不懂,幸得各位皇叔相助,苦寒荒蛮之地日夜戍守大明边境,扶保大明社稷无失,其中尤以四皇叔燕王劳苦功高,朕实慰之。朕虽为天子,然需要仰仗众皇叔之处甚多,朕与众皇叔皆是天家子孙,血脉相连的亲人,怎会怀疑自家人的忠心?朝堂与民间有好事者造谣,说朕有削藩之心,这都是胡说八道大明万里边疆,朕不交给皇叔们戍守,难道还交给那些不知根不知底的外姓武将们戍守吗?造谣之人欲间我天家骨肉,其心甚为歹毒萧爱卿”朱允炆擦了擦泪,咬牙切齿的大喝道。

萧凡一凛,急忙站起来躬身道:“臣在。”

朱允炆俊脸蒙上一层阴影,稚嫩的脸庞渐渐流露出天子的威严气势。

“朕命你悉数派出锦衣卫缇骑,察访朝堂民间,看谁造谣说朕要削藩,把他拿入诏狱,严惩不贷”朱允炆恶狠狠的大喝道。

“臣…遵旨”

朱高炽三兄弟飞快互视一眼,发现彼此的目光中充满了迷惑。

今日本是试探天子对藩王的态度,可天子的表现却根本不像是想削藩的样子,反而在极力而坚决的拥护藩王政策,这…跟朝堂和民间的说法不太一样啊。

三人不及多想,急忙感激涕零的跪拜,代父谢恩,并指天发誓燕王一脉绝不敢有二心,愿世世代代为天子戍边北平。

朱允炆闻言龙颜大悦,当下御赐三人禁宫行走,并赏赐三兄弟黄金丝帛若干。

御宴之上,宾主尽欢。

宴后,三人恭恭敬敬跪拜谢天子赐宴,然后躬身退下,离开了皇宫。

萧凡仍坐在文华殿内,见三人退出,于是朝值守殿外的锦衣卫千户袁忠打了个手势,袁忠轻轻点头,挥手领着十几人也跟着离开了皇宫。

从现在开始,朱高炽三兄弟将日夜受到锦衣卫密探的监视,坚决不准他们离开京师半步。

朱允炆站在殿门外,望着三兄弟远去的背影,脸上泪痕犹存,感慨道:“好人呐燕王如此忠心,真是好人呐…朕心实慰之,有如此忠诚的皇叔为朕戍守边境,那种感觉,就像春风吹拂心田,绽开了美丽的花朵…”

一旁的萧凡听不下去了,轻轻扯了扯朱允炆的袖子,道:“陛下…陛下…”

“…又如久旱的枯土降下珍贵的甘霖,土湿了,朕也湿了…”

“陛下…CUT停再说就过了”萧凡大声道。

朱允炆终于回神:“…嗯?怎么了?”

“陛下,他们已走远了,麻烦您把这副虚伪的表情收起来,太瘆人了”萧凡无奈道。

朱允炆感动的表情顿时消逝得无影无踪,神情兴奋的笑道:“怎么样?萧侍读,我刚才演得怎么样?”

萧凡竖起大拇指:“实力派,绝对的影帝标准”

朱允炆狡黠的眨了眨眼睛,笑道:“别说你们了,刚才演得连我自己都快相信了,哈哈…”

萧凡犹豫道:“陛下,…你该不会真的相信那三人说的鬼话吧?”

朱允炆撇了撇嘴:“我信个屁把我当傻子糊弄呢边境无战事,一年之内北平府无端扩充到了十五万兵马,却根本未经朝廷同意,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他还好意思说自己绝无二心哼当朕年幼可欺么?”

萧凡正色道:“陛下,燕王为堵天下人悠悠众口,不得不派他三个儿子进京吊丧,燕王子嗣尽在京师,此三人绝对不可放他们回去,一定要把他们拿捏在手里,燕王才会多了几分顾忌,短时间内不敢轻举妄动,如此也给朝廷多留了一些准备时间。”

朱允炆赞同的点头,随即又面带犹豫:“可是…黄先生那些大臣恐怕不会答应,萧侍读,你知道的,黄先生一直教育我,要我做个堂堂正正的国君,心正则行正,行正则天下景从,如此方为明君所为,若扣押燕王之子,恐怕…”

萧凡皱起了眉:“陛下,你是大明天子,这天下该由你说了算啊若放那三人回北平,燕王再也没了忌惮,这后果有多严重,你应该比我清楚…”

朱允炆嘴唇嗫嚅几下,讷讷道:“我虽为天子,但黄先生却是帝师,还有,朝堂中那么多大臣唯其命是从,我若一意孤行,满朝皆反对,如今我初登帝位,外有藩王虎视耽耽,地位尚不稳固,怎可与大臣们闹僵?”

萧凡楞了半晌,接着神色萧瑟的长叹口气。

朱允炆有些愧疚的道:“萧侍读…天下这么大,皇帝不可能一个人能治理好它,还需要满朝文武的帮助,有些时候,天子行事亦身不由己,做皇帝,并没有外人看上去那么风光,皇帝也有不得不向大臣妥协的时候…”

萧凡看着他,深深道:“看来皇帝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

朱允炆神情无奈的叹道:“是啊,自古以来皇帝被称为孤家寡人,不是没有道理的…”

萧凡释然笑道:“罢了,此事留到朝堂上再去议论吧…”

朱允炆无奈点头。

于是萧凡躬身告退,走到殿门口时,萧凡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回头道:“陛下…”

“怎么了?”

萧凡一脸迷惑道:“皇帝若是寡人,后宫三千佳丽是不是该叫寡妇?”

朱允炆沉默,擦汗:“…”

第二日,文华殿内一片争吵。

黄子澄,黄观,暴昭,还有萧凡,茹瑺,齐泰等知悉削藩之事的朝中数位大臣齐聚文华殿。

朱允炆刚试着起了个头,流露出想将燕王三个儿子留在京师的想法,便遭到清流一派黄子澄,黄观等人的激烈反对。

“子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君子当以德行为尊,明君愈然,燕王不轨,暗藏祸心,此乃不臣也陛下纵伐,当须伐而有道,今若以天子之尊,私扣燕王之子,如此卑下伎俩,岂是明君所为?臣万万不敢苟同”黄子澄语气激烈道。

黄观站出来附和道:“陛下若扣押燕王之子,此举已失了道义,更给燕王提供了一个谋反的正当借口,陛下此举,实为卑鄙之行,与那欲谋朝篡位的燕王何异?两厢皆不义,将来若生战事,天下人何所从?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可”

朱允炆被二人顶得气闷不已,二人又是朝中重臣,黄子澄还是他的帝师,朱允炆满肚子的火发作不得,神色尴尬中更浮上几分不愉之色。

“两位黄先生,此言差矣”萧凡再也忍不住,上前几步驳斥道:“道义?何谓道义?救一人性命是为小义,救万千生灵的性命方为大义,扣押燕王之子或许不太地道,但此举很有可能将一场累及万人的战事消弭于无形,敢问两位黄先生,救三人与救千万人,二位如何选择?”

黄子澄面色铁青,向前跨了一步,盯着萧凡阴森道:“无知小儿你以为扣押燕王之子能消弭他的谋反之心吗?根本就是妄想燕王,虎狼之辈也,此人乃世间枭雄,胸怀异志久矣,岂肯因儿子落在朝廷手中而放弃谋反?你若扣押他们,其结果只能是逼得他横下一条心与朝廷决裂,那时天下人也都知道是朝廷不义在先,燕王是逼不得已才谋反,届时民心向背,朝廷失道寡助,萧凡,你担得起这样的后果吗?”

萧凡针锋相对道:“燕王仅此三子,皆困于京师,朝廷只需对外宣称三位郡王为表孝心,自愿留京代父为先帝守陵三年,燕王他敢反对吗?他敢说半个不字吗?燕王别无后嗣,三子皆在朝廷手中,纵然世间枭雄又如何?他难道就不会有丝毫顾忌?”

黄子澄怒道:“枭雄者,绝情寡义之辈也岂会顾忌儿子的性命?”

萧凡气得直跺脚:“怎么就不顾忌了?你儿子被绑票了,你不着急啊?”

殿内众人一齐倒抽口凉气:“嘶——”

朱允炆面色古怪道:“绑…绑票?”

黄子澄面皮急促抽搐,脸色越来越青:“萧凡,你这竖子你把朝廷当成了什么?占山为王的土匪么?你眼中可有君父大统?”

萧凡自知失言,急忙干笑道:“抱歉,说错话了,换个说法吧,若你儿子被人扣下,你会不会有顾忌?特别是在你子嗣全部被朝廷拿捏住的前提下,如果你是燕王,你的儿子都在敌人手里,你就算造反成功,将来你把皇位传给谁?”

朱允炆瞄了瞄黄子澄的脸色,道:“黄先生,朕觉得萧爱卿的话不无道理…”

话音刚落,黄子澄扑通一声跪倒,浑浊的老泪唰的一下就流出来了,语声哽咽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燕王遣子进京,本是为了堵天下人之口,做出一副光明磊落的样子给天下人看的,若朝廷扣下燕王之子,必将陷朝廷于不义之地,王若不义,何人肯从?两国交兵尚不斩来使,更何况陛下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老臣进谏,请陛下收回成命,放三位郡王回北平,陛下若不肯答应,老臣…老臣今日便撞死在玉阶之下,省得日后史书给老臣留一个千古骂名…”

萧凡好心提醒道:“黄先生,你与仙仙姑娘**门的事儿已经记在史书上了,纵然一头撞死,只怕你也干净不到哪儿去…”

“闭嘴奸贼误国误君,祸乱朝堂,皆因你而起”

紧接着,黄观,暴昭等人皆跪拜道:“臣等附议黄大人所言…”

朱允炆见一半大臣跪下来反对,不由有些无措,讷讷道:“黄先生,朕觉得…萧爱卿的话并没说错,先生是不是…”

黄子澄粗暴的打断道:“陛下年纪尚幼,怎识得清对错?难道满朝数百文武大臣,只有他萧凡一人有见识?他说的话都是对的,我们这些饱读数十年圣贤书的人都错了?”

朱允炆皱起了眉,生平第一次,他对这位自他幼时便谆谆教导他的帝师产生了反感,这种反感来自黄子澄对皇权的不敬,还有他那腐朽僵化的古板性子。

深吸一口气,朱允炆忍下心头不快,无助的望向萧凡。

萧凡脸色变得很难看,他从不知道一个大臣在皇帝面前竟敢表现的如此强势,他倚仗什么?无非帝师的身份,无非曾教授过皇帝学业而已,若换了朱元璋在位,黄子澄敢这么大声说话吗?敢如此不客气的顶撞皇帝吗?

萧凡抬眼,正好与朱允炆四目相对,他从朱允炆眼中看到了无奈和愤怒。

萧凡也气极了,他二话不说,扭头便往殿外走去。

朱允炆急了:“萧爱卿,你到哪儿去?”

萧凡头也不回道:“回家陪老婆去一帮顽固不化的老混蛋,老子没兴趣跟他们闲磕牙”

声至,人已远。

殿内沉默了一下,接着便炸了锅。

“太过分了那家伙骂谁混蛋呢?他才是混蛋天子第一号大混蛋”

“如此嚣狂跋扈,好一副权臣嘴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