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知道这碑文上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但我觉得肯定是一些好话,否则的话,林灵素也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破解,昭告天下。”

高铭赞同他爹的观点,这林灵素也不是傻子,如果碑文上真的写的是什么霍乱天下,大逆不道的话语。

他肯定私下里秘密禀告给皇帝,而不是大张旗鼓的说出来。

这林灵素,据说早年的时候做过和尚,因为在庙内喝酒吃肉,被主持发现后一顿棍棒教育,他干脆改了信仰,成了一名道士。

后来赵佶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神游仙宫,在仙宫中遇到了一个骑青牛的神仙,后来他偶然见到了林灵素,发现这林灵素和他梦中骑青牛的神仙有几分相似,于是大加宠幸信。

如果这林灵素破译了碑文上的文字,无异于更上一层楼,将其他道士都远远的甩到身后。

至于这林灵素懂不懂蝌蚪文,高铭持怀疑态度,毕竟这么多饱读诗书的大儒都没破解成功,一个道士宣称自己能够解读。

怎么看,都不像是治学,更像玄学。

高铭和他爹到的正是时候,和其他官员寒暄了几句,官家就领着他的皇亲国戚们莅临了。

高铭见这碑文高一丈左右,上面刻着弯弯曲曲的蝌蚪文字。

此时这块石碑被放在一个描金的底座上,披红挂彩,打扮得通身气派,石块超规格待遇的石头。

在这块石头旁边有一个三层高台,供有三清圣像,设放着各种醮器。

高台上站立着一个中年道人,一副入定的模样,全然不顾王公大臣们的窃窃私语,看起来,很超脱。

“元妙先生,时辰已到,不知可否透露天机?”

林灵素听到官家的声音,缓缓睁开正眼,起身朝皇帝拜了拜,然后抬头看天,众人也都跟着看,高铭自然也看了,除了觉得阳光刺眼外,没有看出任何的不同。

然后他就见着林灵素手指掐算了一番,“不错,此时天门正开,待我进入天宫,请仙人破解这些文字。”

高铭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低声问他爹,“他刚才是不是说他要上天?”

“嘘!不要说话!”

行吧,叫天人破解天书,很合理,没什么不对。高铭就见着林灵素,密诵灵章,舞动法剑,踏罡布斗,然后便如同施展了定身法一般,不动了。

有人窃窃私语,这是元神出窍了。

高铭就一个感觉,这、这也太二了吧?可是他发现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好像都很淡定,目光都放在林灵素身上,不过,很快他发现了一个和他一样的人,荆王赵楫,正在瞅他。

高铭内心翻了个白眼,看赵楫,还不如看林灵素呢。

过了一会,林灵素突然睁开了眼睛,露出一副天下万事了然于心的自信模样。

赵佶道:“神仙如何说,还请道长代为转述。”

林灵素气定神闲的道:“天宫中的人告诉贫道,这块碑文上记载的的确是天机。”

高铭都替林灵素尴尬,这扯得也太边儿了,但是他看官家的表情,似乎真的相信这林灵素说的说辞。

道君皇帝果然不是说假的,赵佶对道士的信任是无条件的。

林灵素道:“这块碑文记载的乃是下凡历劫的神仙,在人间时候的身份。”他走下高台,指着为首的第一行道:“这段文字记载的便是长生大帝君在人间的身份,不是别人,正是官家。”

众人惊诧,高铭亦愕然看向赵佶,你不会相信吧?

赵佶的表现叫高铭十分无语,他面露喜色,“当真?”

“贫道岂敢欺君,这一行,记载的便是左元仙伯在人间的身份,便是蔡太师。”

在场的蔡京,猛地一呆,大概没想到他老人家也是神仙,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挤出尴尬的笑容,四处点头接受称赞。

高铭见这块碑这么大,估计能承载下不少的名称,果不其然,就见林灵素开始了“册封大典”,童贯、王黼、以及他爹都有仙位。

老前辈都有牌面,他这个后起之秀自然也不能落下,高铭等了一会,就见林灵素指着他道:“高铭,高提点乃是宝华吏。”

高铭看着他:“呵呵。”

一溜名单念下来,基本上得宠的臣子都榜上有名。

赵佶龙颜大悦,当即在艮岳的殿宇内摆上酒席,与他的神仙臣子们畅饮开怀。

等晚些时候,高铭与他父亲出了皇家园林,在回去的马车内,高铭抖了抖身上的鸡皮疙瘩,“怎么会有人相信那么离谱的话?怎么没人戳穿他?”

“你不是也没戳穿么,咱们信不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官家相信。”

高铭沉默,谁都愿意听好话,尤其像赵佶这样的道君皇帝,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这林灵素不仅吹捧皇帝一个人,顺带连周围的大臣们一起吹捧了,这样好出均沾,谁也不会揭发皇帝的新衣的骗局。

大家就都是神仙圈里的人,牢牢地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尤其这个圈子里的大佬还是皇帝。

而圈子里面地位较高的,比如说蔡京,他可以利用这个神仙圈儿巩固自己的权利。

而刚刚榜上有名的,也想通过这个圈子捞到许多好处,皇帝高看他一眼不说,还能鄙视下圈外的人。

有真心的,有看破不说破的。

林灵素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才敢这么忽悠皇帝。

至于碑文上究竟是什么内容,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想相信它是什么。

高铭心想,看来利用石碑搞事,并非是宋江的专利,皇宫内也一样行得通。

这才是最危险的。

因为后来金军南下,北宋灭亡,跟赵佶和赵桓两位皇帝搞封建迷信有直接的关系。

金军兵临城下,赵佶和赵桓的操作,能惊掉看这段历史的人的下巴。

他们不组织军民抵抗,竟然相信一个方术骗子郭京,相信这人能召来天上的六甲神兵。

六甲神兵当然是没有的,这郭京收了钱,雇佣了一群泼皮无赖,手里拿着符箓,出城迎敌。

战斗力拔群,金军直接砍瓜切菜一般的砍翻了这群人。

因为这群人败北的速度太快,城门都没来得及关,于是金军就从城门直接进入了东京外城。

固若金汤的城墙根本没发挥任何作用,极大的加速了灭亡的过程。

然后赵桓吃错药似的跑去金军大营亲自何谈,直接被扣留,为了把他赎回来,王公贵族四处筹集金银,直到将公主等一干人都抵押了,最后温水煮青蛙一般的,被金军盘剥殆尽,都打包押送北回。

当初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骚操作,说不定还有回旋的余地。

因为这段历史太智障,导致后来很多人宁愿相信北宋是积贫积弱才被金军实力碾压才亡国的。

至少那还好接受点。

但高铭厌恶归厌恶,现在这个状态下,高铭总不能跑去说:“您别听这些道士瞎逼逼,您根本不是神仙,甚至作为一个皇帝,您老命运还挺惨。”

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了破除封建迷信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高铭不想成为英年早逝。

就在高铭恶心林灵素恶心了好几天之后,又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说是另外一个道士王仔昔,也破解了这石碑上的碑文。

这王仔昔也是当红的道士之一,于是赵佶也很给他面子,再次将大家都召集到艮岳内,请王道士朗读他破解的版本。

王仔昔没有学林灵素设坛作法,而是直接宣布:“贫道昨夜梦游天宫,从神仙那里获赠一本天书,贫道已经通过这本天书破译出了碑文上的内容。”说着从袖中拿出了一本残破的古卷。

高铭还没见过天书长什么样子,正好他离得近,就翘脚去看,就见打开的书页上一片空白,并没有一个字。

天书无字,无字天书啊,高铭感慨,你们行,开局一张嘴,全靠扯。

别人看不见文字,但作为所有者的王仔昔却仿佛能看见一般,一边对照手里的天书,一遍去看那碑文。

然后缓缓地说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时立下的碑文,这上面记载了一百零八个魔君的姓名。”

高铭愣怔,心里猛地一惊,不会吧,这块碑文按照他的推理,应该是假的才对啊。

怎么这王仔昔提起魔君这茬来了,高铭蹙眉,他已经打定主意,一会一定把水搅浑,立捧林灵素那个版本,决不能叫真正的碑文被皇帝认可。

众人都一惊,这跟林灵素破解的完全相反。

“下面便是这些个妖魔转世后在人间的名字。”王仔昔看着碑文,认真的解读道:“天罡,第一是天魁星蔡京。”

诶第一不应该是宋江么?蔡京是怎么回事?高铭一愣,这和以为的不一样啊。

蔡京也懵了,不知是年龄大了反应慢,还是被震惊到了,许久才朝皇帝请罪道“陛下,臣冤枉啊!”

高铭明白了,嘴角忍不住翘起,这也是个骗子。

这下子有意思了,果然什么鬼神都假的,政治都斗争才是真的。

之前蔡京是神仙,现在成了头号魔王了。

一块破石头,竟然玩出这么多花样。

就在大家惊讶当朝太师被公然点名而惊愕的时候,那王仔昔继道:“天罡星蔡卞,天机星朱勔,天闲星杨戬,天勇星童贯。”

高铭挑眉,看来不仅仅是蔡京,还有其他人,不知道有没有自己。

朱缅和杨戬这两位都凉快了也被加进去,应该是论证名单上都是大奸大恶之徒。

就听王仔昔道:“天雄星王黼,天猛星梁师成,天威星高俅,天英星高铭……”

果然有自己,不过想想很有意思,他一直担心花荣上这黑名单,结果,花荣安然无恙,他自己倒是跑上来了。

不过,他有点不满意,他怎么排名这么往后?是不是还得在奸臣排行榜上继续努力,力争上游啊。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林灵素就是这么吹捧宋徽宗赵佶和蔡京等神仙圈臣子的。

第122章

当念完高铭的名字, 有人大声喝斥道:“妖道住口!”不是别人,正是荆王赵楫,因为他就站在官家旁边, 他忽然发生一喊,还将沉浸在震惊中的赵佶吓了一跳。

他从没见过儿子在公开场合如此大声说过话,甚至他平时说过都不曾大声,突然爆喝一声, 叫所有人都是一惊。

赵佶是来听自己这朝臣班底的仙位的, 可不是来听骂朝臣是妖魔鬼怪的,如果他手下都是一群魔君, 那他是什么?魔王?

赵佶当机立断, “将这妖道拿下!”

王仔昔早有准备, 摆出了视死如归的模样,“小道就知道官家听到真相会龙颜震怒,为此, 小道已经准备好了棺材, 哈哈哈,小道何所惧也。”

他这个样子,仿佛真的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唤醒昏聩的君王, 宁愿以身殉道。

这份从容和自信, 博得了一部分人的“信任”, 其中资政殿学士郑居中站了出来, 仗义执言,“官家, 臣以为不管是真是假,还是让王道长讲完……”

高铭嘴角含笑, 这郑居中叫王仔昔把名单念完,自然也不是为了查清朝中的魔君,也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他和蔡京不睦,蔡京在这份名单上排名第一,他想听王仔昔继续念完,看有没有其他的蔡京党羽,到时候好顺水摸鱼,打击蔡京。

结果不等他说完,王仔昔就念出了他的名字,“天贵星郑居中。”

郑居中老脸一红,活像被拔了毛的公鸡,从脖子红到头顶,羞愧的缩回了队伍里。

此时,就听到一个年轻的声音大怒道:“都愣着做什么,将这妖道下狱!”

高铭循声望去,看到赵佶旁边的太子赵桓朝王仔昔怒目而视,刚才的话就是他说的。

宫廷侍卫不费吹灰之力的将王仔昔抓住,往下拖拽。

那王仔昔口中哈哈笑道:“上天降雷现出这块石碑,本是对官家警示,官家却闭目塞听,他日江山被这群妖魔祸害,悔之晚矣。”

太子赵桓对气头上的赵佶道:“父皇,让儿臣来审问这个妖道罢!看他到底有什么目的。”

赵佶的心情都坏了,根本不想再搭理王仔昔,太子既然想揽下这件事,他便同意了,摆摆手,“就你来审吧。”

赵楷眸子一垂,微不可察的叹气,真是贼喊捉贼。

赵佶面色如霜,那天听林灵素说他拥有个神仙圈儿他有多高兴,现在听王仔昔说他有一群魔王臣子他就有多难受。

两个道士同时破解出了碑文,内容却大相径庭,截然不同。

事情闹成这样,赵佶率先黑着脸走了,其他人面面相觑,也都一言不发的各自离去,脸色都很不好。

高俅跟其他人一样,都十分难看,但他瞧自己的儿子泰然自若,不禁教育道:“你怎么还跟没事儿人一样,榜上有名,你一点都不担心吗?”

“天塌了,有蔡京顶着呢,我排名那么往后,瞎担心什么。”

高俅有的时候也没法理解儿子的想法,就当他拥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胆量吧,“如果这王仔昔身后有人指使,就说明有人看不惯咱们父子,想要除掉咱们,就算有蔡京顶着,但就怕天子一怒,伏尸百万,驱逐我们,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高铭听出来了,“您是担心,这件事是太子指使的?”

如果太子盯上他们,确实不妙,毕竟是储君,等他登上皇位,刚才被王仔昔念到名字的都得凉快。

赵桓即位后,的确也是这么做的,把这群绕在他爹跟前的奸臣们,统统清理了一遍。抄家的、流放的、斩首的、雷厉风行一通打扫,能看出对这群人的仇恨压抑许久了。

赵桓对他爹赵佶那是一百个不满,从来就没彼此看顺眼过。

父子俩的关系早就冷到了冰点,不过,因为本朝储君地位超然,朝中暗中支持太子的人并不少,加上赵佶的性格,往好听了说是仁慈,不忍对亲骨肉下手,说难听点就是缺乏魄力,优柔寡断,赵桓的太子之位目前还没易主。

但赵佶对太子手软,对王仔昔可没这个念头,他已经磨刀霍霍向王仔昔,准备把这个妖言惑众的家伙解决了。

与此同时,狱中的王仔昔不仅默写出了那天没说完的人员名单,还放出话来,如果皇帝不听神仙的劝告,反而杀了他这个上天的使者,必会遭到惩处。

恰好前段日子,沧州降下了一场大雪,比往年提早了一个月有余,算是反常气候,赵佶这心里就有点犯嘀咕。

“父皇,我派人去查了一下,嘉佑年间确实有一个叫洪信的太尉奉命去龙虎山祈福期间,传出过放走魔君的流言。我派人找到了他的后人,他的一个孙子已是耄耋之年,也就不隐瞒了,说他祖父从龙虎山回来后,一直念叨自己放走了魔君,心里愧疚,没多久就抑郁而终。家族内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身为皇城司提举的郓王赵楷向皇帝汇报查到的情况,“另外,也派人去了龙虎山,相信不久就会传来确切的消息。”

赵楷不敢说谎,因为如果说谎的话,他的父亲派别人去查,很快也能查到这样的真相,到时候她反倒没法交代。。

赵佶心里一下就没了底儿,这一切听起来很像是真的啊。

他再看这些星宿的安排好像也并非没有道理,就比如说这高铭吧,他是天英雄,他确实是这些人当中年纪最轻,最为杰出的。

再看天贵郑居中,他是走了郑贵妃的门路,与那郑贵妃沾亲带故,可不就用了一个贵字。

就在赵佶自己瞎琢磨的时候,东京场内,依然悄悄流传一份名单,上面都是一些朝廷大员的名字。

据说这些人都是天上的魔君降世,专门祸害朝政,灭亡大宋的。

瞬间,就在百姓中间引起了极大的共鸣。

这一百零八人,有中央的官员也有地方大员,涵盖面很广,且多数人在民间名声都不怎么样。

这些人如今又被扣上了魔君的帽子,老百姓接受起来,毫无心理负担。

连高铭都觉得如果他是个普通百姓,面前放着两个选择,相信朝廷大员是神仙转世,还是相信朝廷大员是魔君转世,想都不用想,必然是后一种。

不管是出于羡慕嫉妒恨的心理也好,还是对现在的政治不清明感到气愤也罢,除了官员家属之外,基本不会有人选择前一个。

就这帮蝇营狗苟的官员,神仙转世?呸!

朝廷都被他们祸害成什么样子了,必须是魔君降世!

高铭身为皇城司提点,在赵楷的命令下,抓紧委派人手搜捕传播这些谣言的不法之徒,一时间开封府塞满了人。

高铭觉得有点意思,这让他想起,当初郓王送他马匹,京城中就传闻郓王与不学无术的高衙内交好的传闻,当时他还没做出成绩,没法破除谣言,为此还去高唐州避了几天风头。

王仔昔背后的人,如果真是太子,那么他是个很懂得利用民间舆论的人。

皇城司不舍昼夜的打击谣言多日,初见成效,暗地里传播的百姓少了。

但是公然跳出来,矛头直指朝廷大员的社会中上层却多了。

有个叫做陈朝老的人和陈东等太学生们联合一起弹劾蔡京,一时闹得喧嚣尘上。

因为陈朝老算是个民间活动家,许多年前,在他还在读太学的时候,就公然弹劾过蔡京,如今威力不减当年,联合太学生一起发难蔡京。

这一波属于民间运动,而朝堂之上,蔡京的处境也不乐观,支持太子的那些人,以前被他打压得不得不蛰伏,这一次终于逮到机会对他群起而攻之,列举了他十几大罪状。

本朝官员都要面子,尤其是在被人弹劾的时候,都要摆出一副辞官回乡的样子来。

这个时候就要看皇帝的态度,如果他要挽留的话,这个宰相才能留下来,如果他的态度是消极的,那么宰相就应该打包回家。

蔡京几起几落,这次又到了人生的拐点上。

面对舆论压力,蔡京称病不出,痛骂王仔昔,但他也知道王仔昔只是被摆到台前的傀儡,至于幕后操纵的人,不露真容。

兔死狐悲,排行第一的魔君遭受攻击,高俅的心情也不好,就怕这些火烧到他身上,行事更为低调。

高铭没他爹紧张,毕竟他排名第九,现在火力都集中在蔡京身上,谁叫他在民间的口碑实在不好。

但他高铭已经不是当年口碑糟糕的高衙内了,他是招安了梁山的功臣,杭州城的保卫者,擒获方腊的英雄。

百姓尤其认可军功,什么都是虚的,能抓住坏人才是最实在的。

和以往不同,高铭虽然榜上有名,但挨骂却很少。

他在查获妖言的时候,甚至听说过,“高俅虽然不怎么样,但他儿子却是不错的。”“这份名单稍微有点瑕疵,高铭不应该加进去”这样的言论。

高铭很欣慰,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天,高铭忙完皇城司的事情刚回到府中,老都管便迎上来对他说:“衙内,太尉叫您去书房一趟。”

他走到书房门口,听到里面穿来他爹的笑声,他不禁纳闷儿,这是怎么了,因为魔君名单的事,他爹好几天没笑模样了。

他推门进去,就见他爹在逗一只色彩斑斓的鹦鹉,“说话。”,而花荣站在一旁,看到高铭,满面春风的一笑。

那鹦鹉声音机械地道:“太尉万福,太尉万福。”

高俅对儿子笑道:“花荣带来的,你看多有趣。”礼物贵重与否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花了心思,能叫他开心。

这鹦鹉训练好了,专门说吉祥话。

高铭盯着它看,它就道:“辈辈封侯,辈辈封侯。”

听得高俅眉开眼笑,儿子封侯还不够,要辈辈封侯,听,多顺耳,是只好鹦鹉。

高铭走过去,瞅着鹦鹉道:“说衙内第一帅。”

高俅瞥儿子,不满地道:“帅什么帅,你还想挂帅出去打仗不成?!”

高铭耸肩,“不是这个意思,那我再教它点别的,那就说花荣天下第一帅。”刚说完,自己就乐了。

“行了行了,你再别在这里捣乱了。”高俅对花荣道:“你们下去说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