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还特别开心呢,第一次来的很开心,来过多次的觉得这一次最贴心消费得最爽。

当然,云雁回也很谨慎地没有带他们去买书,虽说这年头一些重要资料是不允许印刷出版的,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

就这么疯狂购物到了晚上,很多店铺都关门了,才意犹未尽地回去。

让云雁回惊讶的是,其他驿馆的别国使节有的发现了这个场景,也纷纷要求馆伴使提供这样的服务。这些人哪有这种意识啊,又不可能给你个地图让你自己找,还是云雁回出马,给他们写了购物路线,不会忽悠没关系,别废话,带着人就照着这一个点一个点买下去!

无论是枢密院还是鸿胪寺,最后都觉得特别开心,不止是因为促进经济。这些使节啊,每次来了不止是做点私下的贸易,他们还喜欢交流文化。

平时不管他们来还是宋人出使辽国,没事拉着宋朝的官员就比诗词歌赋文章,搞得他们每次选伴馆使和各种使臣都紧着有文化的选,自然没往玩乐那方面挑,不就是为了不阴沟里翻船么,论文化人儿,必须是咱大宋第一啊!

所以,这一次大家的视线都被鸡血购物转移了,让接待人员们松了口气,太好了,不用随时准备联诗对对子背书了……

而进一步的发展,便是云雁回自己也没有想到,这购物路线图竟是流传了出去,还被一些印刷坊盗印出来,因其来源是外国使团,所以特别具有含金量,都认准了这个版本。

这地图被专门卖给那些外地甚至外国的游客,还特别火爆,后来几乎每个来汴京的都人手一份,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翻新,成了入京必备物。

第83章 西瓜的踪影

云雁回一场导游做下来, 和辽国使团的成员们也都混熟了,他觉得这些人的态度和自己之前想象的有点不一样。

由于现代的各种文艺作品与历史记载,云雁回一直觉得宋辽关系紧张,使臣过来就是不断挑衅然后被打脸之类的……

比如苏轼苏大大就曾经啪啪啪打过辽国使臣的脸,辽使把自己国家所有人都对不上的绝对拿来出题:三光日月星, 结果苏轼分分钟给出了三种解法, 其中一种是“四德元亨利”。

辽使犹不甘心, 认为这一个有漏洞,四德少了一个“贞”,苏轼却告诉他,这是因为避仁宗讳, 仁宗叫赵祯来着。

——简直不能更打脸,听上去就像电视剧一样,但都是真的,只是现在这个时间点还没有发生罢了。

但是这几天相处下来, 云雁回觉得也许只有正使才会带着目的考别人吧, 这些跟团游玩的关系户们, 根本没想那么多国家间的事情。

毕竟宋辽保持和平也挺多年了,较劲的事情留给上面的官儿去做,他们只管玩儿。

反正这些人对云雁回特别好,觉得他特别可爱,还有人奋力邀请云雁回下次也找机会跟着使团去辽国,然后他们也可以带云雁回买买买。

云雁回只能老实说:“我是临时工咧,还没文化,出使也不会叫我出使的。”

他们不知道临时工是什么,云雁回就说了,因为他没参加科考,没有编制。

耶律袅履觉得特别可惜,“你这样的人才,若是到我们辽国来,一定能做官的。”

云雁回心里哎哟了一声,怎么的,这是要给他解决编制问题啊?看来,这人还真是居心不良,一定是打听过他……

云雁回就斜眼看着耶律袅履。

耶律袅履诚恳地说:“你煮的八宝糯米饭特别好吃,我们国主也很喜欢吃糯米饭来着。”

云雁回:“……”

其他人一听,也纷纷附和。

云雁回简直醉了,你们这国家也太随便了吧!

眼前是一个因为给皇帝画写真画得好就免罪的,现在还来劝别人给皇帝煮糯米饭当官,请问这个官做了有什么意义啊,千百年后难道让人看到这样的奇闻记载,开封临时工跑到辽国去,凭借一手煮糯米饭的手艺做了官?

“不必了,我的家在这里,而且现在的工作我已经觉得很好了。”云雁回客气地说。

耶律袅履叹息道:“可惜!我们大辽虽然不如汴京繁华,但是也有不少好东西,我真想带你去逛一逛。”

“有什么东西啊,你这样一说,我也想求代购了……”郑凌不是在鸿胪寺么,宋国的使节团成员他认识得可多了,有必要也可以叫人代购啊。

虽说使团们都搞代购生意,但是其实两宋时期是禁止宋朝这一边的使臣私下贸易牟利的,可拦不住就是拦不住,即便罢官大家也前赴后继地做着生意,这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不过也正因为明面上不允许,所以一定要找靠谱的人代购。

“头一个自然是要说珍珠了,”耶律袅履颇为自豪地道,“这个你应该有所听闻吧,你们宋国人十分喜爱,称为北珠,光质兼优,颇负盛名。”

云雁回心道,这个倒是可以买来,给家中女眷,女人应该很喜欢。而且这时候北珠虽然流行,但还不算天价,他也买得起。

耶律袅履洋洋洒洒给云雁回介绍着,因为他汉语不好,所以过程中还有卡壳,想不到怎么翻译、形容,这时候就要群策群力了。

“……这个,这个,西瓜!味道甘甜无比!”

耶律袅履说着,云雁回突然听到“西瓜”两个字,一个激灵,“等等,你说什么?西瓜?”

耶律袅履顿了一下,“是啊,怎么了?”

云雁回有点激动,是西瓜啊,他心心念念的西瓜啊,一直以为西瓜在中原绝迹,要到南宋才有,到了明清时候才普及,没想到在耶律袅履口中听到了。

云雁回自己是特别喜欢西瓜的,夏天冰一个西瓜吃,多痛快啊。他甚至觉得如果不是西瓜有季节限制,应该是水果里的一番!

“你,你们那儿怎么会有西瓜啊?”辽国可不是西瓜的原产地。

耶律袅履答道:“当年太祖破西域诸部,打败回鹘,便带回了西瓜种,咱们大辽用牛粪覆棚种,不过好像还是回鹘的瓜比较好吃……”

靠,对啊,回鹘不就是后来的维吾尔族吗?

云雁回一拍自己的脑门,真是傻啊。

“我特别,特别想吃西瓜。”云雁回真诚地说,“能给代购一点儿优良西瓜种吗?我和回鹘使团的人也不熟。”

“这有什么问题!”耶律袅履拍拍胸口,“我回去给你收集一些西瓜种,然后请你们国家或者我们国家的使团,下次带回来给你吧。”

下次,一年固有的也就贺正旦和贺皇帝生辰了,因为招待使臣,云雁回还了解过,辽兴宗的生辰是二月底,如果托宋使,那么四五月种子也能随着使团一并回来了。

古代这点真的不好,路程太耗时间,难怪古人这么多离别愁绪。

“好的,海邻,你们陛下的生辰不是二月底吗,过些日子我们的使团也会出发去辽国了,但是我怕你们赶不上,你帮忙写封介绍信吧,然后我再托他们找你亲友帮忙要种子。”

“这有什么问题,我给你写!”耶律袅履极为爽快地答应了,“你对我这么好,这点种子算什么,还有什么想要的?”

“没有哈,就这点爱好。”云雁回一想到拿到种子,能种西瓜,明后年的样子就能吃上西瓜,更别提各种衍生品,简直快乐得不得了。

耶律袅履想了想,说道:“我们初六就要回程了,在那之前,我给你画一副像吧。”

云雁回万没想到他会这么说,我去,这可是皇帝的待遇啊!

虽然他吐槽了辽国皇帝太随便,但是能够凭借一幅画就让人免了他的罪,可见其画工何其精深了。

云雁回期期艾艾地道:“那怎么好意思呢……画我在开封府好不好?”

耶律袅履:“……”

……

耶律袅履跟着云雁回去开封府,他什么纸笔都没带,云雁回问起来,他便说:“我去只是为了看看开封府,记在脑子里,然后把你们画出来就行了,不用边看边画。”

这么厉害?云雁回觉得自己穿了后真的各种被震撼,不知道为什么牛人特别多的样子。

云雁回站在开封府门口,让耶律袅履仔细观察。

大相国寺和开封府对他来说都很重要,都成全了他的能力,而且两个地方的人都特别好,让他觉得工作得更加快乐,心甘情愿地奉献。

鉴于大相国寺已经被呈现在了郑凌的笔下,所以这一次,云雁回希望和开封府“合影”。不知道这两幅画能不能流传到后世,他还挺期待的。

云雁回正在出神地想着,忽然听到了一声猫叫,便抬头看了看,原来是大毛小心翼翼地出现在了墙头,探头看他,然后回头喵喵叫,接着,其他几个毛也出现在了墙头。

云雁回莞尔一笑,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发现自己在门外的,他可是一点声音也没发出来啊。

“你们在干什么,别跑到外面去!”这时,传来一道声音,然后又是一个人攀了上来,双手挂在墙头,嘴里唤着六个毛,随即一眼看到云雁回,顿时愕然,而后俊脸发红。

云雁回的笑意加深了,意味深长地喊了一声:“展护卫啊。”

因为“御猫”的事情,展昭对这几只猫好像一直有点微妙,加上大家背地里管他叫七毛,他好像听到了一点风声,所以平日里总是对这些猫很冷淡的样子。

万万没想到啊……

展昭显得特别别扭,“我就是怕他们走丢了……”

越说声音越微弱,手一松,就落下墙,不见身影了。

就耶律袅履写真这件事,后来还惹得赵允初特别不开心了。

耶律袅履画画特别快,赶在离开之前就画完了,送给了云雁回。

云雁回一看,那画上果然是一个惟妙惟肖的自己,站在开封府门口,笑意盈盈的,有趣的是旁边的院墙上还画着六只猫和一个展昭,统一地歪着脑袋去看门口的云雁回。

云雁回:“……”

云雁回刚开始有点抓狂,画得像是像,但是怎么那么忠实地把猫和御猫都画进来了啊?但是仔细一看,这样一来画面真的活泼了好多,让开封府看上去都没那么肃穆了。

尤其是六只猫一个人那微妙相似的动作,简直让云雁回要以为耶律袅履也听说过展昭的外号了。

云雁回把画拿回去,郑苹还特别喜欢这幅画,表示下一个作品就决定是把这幅画缂出来了。

赵允初和郑凌来他家玩儿时也被郑苹展示了画,郑凌看了是计算要云雁回给他介绍一下去找耶律袅履交流画技,赵允初则酸气冲天。

“我也会喂猫,我也会爬墙……”

云雁回:问题是这个吗??

第84章 皇佑元年的第一场雪

辽使团离开汴京的第七天, 汴京下起了大雪。

接待工作已经告一段落,而云雁回带着对西瓜的盼望,又要投入到另一方面的建设中了,早在天气渐寒之时,云雁回就递交了建设温室的报告。

冬天时外面也没法种地了, 云雁回认为应该将地窖和空置的房屋改造成温室, 来栽种蔬果, 以缓解冬日的蔬菜需求。

中国早在秦代就有温室栽培技术了,那时是利用温泉周围的环境,但到后来汉朝时,就已经出现了真正的温室, 靠烧火提高温度,被称作暖房。

而在宋时,这项技术也成为了让人们冬天能吃上多种蔬菜的方法。

云雁回自己虽然不甚了解温室的建造方法,但是, 大相国寺有啊。

他曾经在关扑日卖鲜花动物, 那些花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也是温室出来的。大相国寺的花圃掌握着比较先进的温室栽培技术, 这些提早开放的花被称为“堂花”。

而种蔬菜,就更是寻常了,可以用温室和马粪释放热量,来促使植物生长。

包拯也是考虑过一番,才同意让云雁回引进这项技术,开辟温室。

为了不浪费空间,云雁回还将温室改造了一下,运用了很多木板,进行多层栽培,连天花板都要悬上绳索,挂着花盆种花。

如此一布置,与其说是温室,看上去更像一个个小花园了,满眼的绿色,在冬日格外迷人。

——就是不怎么好闻。

因为开辟了温室,云雁回也时而往返大相国寺和开封府之间,以讨教技术。

大雪纷扬,云雁回走在路上,裹紧了自己身上的羊羔皮外衣。

四周的建筑上落满了白雪,整个汴京都被妆点得银装素裹,这个时节有不少人去高塔上饮酒赏雪。

这时候没什么特别高的建筑,一眼望过去,整个汴京尽收眼底,白茫茫一片,甚是好看。

云雁回看到有些路人身上穿着的是纸裘,郑苹一直竭力提供最好的生活,所以这样的衣服在云雁回的记忆中是没有穿过的。这是用楮皮纸做成的,是穷人御寒的首选。

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云雁回很怀疑这到底能不能防寒,但事实上以现在的制作手段,这种纸做的衣服性价比真的很高,既牢固又便宜,具有不错的遮风防寒功能。

云雁回埋头走到了开封府的后门,一抬头就撞进一个有些冰冷的怀抱。

“雁哥儿。”赵允初的声音响起来,带着点儿冰雪的气息,但语调还是柔软的。

“嗳,你怎么来了?”云雁回迷茫地看着他,“下着雪呢。”

赵允初脸有点红,“三哥带我去吃酒,我吃到一道菜不错,便带来给你尝尝……本来以为你不在,幸好你回来了,喏,我还要回去呢。”

“傻啊你,下次一起去吃不就得了。”云雁回都觉得好笑,把赵允初打包的菜接了过来,“我还有事,就不留你,你少喝一点。”

“好的。”赵允初点了点头。

云雁回看看他,又从脖子上把围巾解了下来,踮脚给赵允初系上去,把他红红的鼻头都罩住了,“怎么次次都不记得系围巾,不是有么……”冷风灌进脖子,他瑟缩了一下,跳进门里,“好了,我进去了!”

云雁回一直拢着手,中途系了下围巾,但是手也没有碰到赵允初的身体。

虽说一点身体接触也没有,赵允初现在却觉得热得很,他感觉自己的脸一定红了,站在原地摸了摸脸颊,然后往吃酒的地方回去。

上了二楼,赵允迪还在,一见他就翻了一个很大的白眼:“我还以为你不来了。”

赵允初喏喏道:“我不是说了,去送了菜就回来。”

赵允迪嗤笑道:“算了吧你,这未必是你新近养成的习惯?不过是叫你跟青娘喝一杯,你就跑得比兔子还快,什么都没做,还特意跑去开封府看一眼你家雁哥儿压惊啊。你这样,叫青娘多伤心啊。”

一旁陪酒的妓女默默把温酒给赵允初倒上,笑了笑没说话。

赵允初:“三哥你别这样,青娘是雁哥儿的侄女,我怎么能吃呢。”

赵允迪说的什么吃酒啊,那是吃人家嘴里的酒呢。

赵允迪听了,扶着额头道:“你够了啊,全汴京的妓女都是云雁回的晚辈了,大家不过是顺着同伴叫一叫,你就这么帮雁哥儿认了这么多亲戚,雁哥儿知道吗?”

一开始这辈分明明是说话人里面赁出来的,然后在妓女里面本来也没有特别流行,只是因为周人爱家的花魁因为开封灯大红了,这些人知道内情,才一个喊得比一个亲热。

赵允迪指着赵允初:“我觉得你,就是在找借口!”

赵允初一脸无辜:“没有呀。”

“小弟,你和我说句实话……”赵允迪挪到了赵允初旁边,咬着耳朵,“有没有……”

赵允初瞪了瞪眼睛:有没有什么?

赵允迪的声音游丝一般钻进他耳朵里,却炸起一个惊雷。

“有没有……把雁哥儿睡了……”

赵允初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面红耳赤,“三哥,你在说说说什么!”

赵允迪也学着他家小弟,摆出了一脸无辜的表情,学得极为相似:“怎么,哥哥哥想错了吗?”

哈哈,旁人包括他家的阿爹阿娘,看赵允初黏着云雁回都觉得是兄弟情深,他就觉得特别不忿。

凭什么啊,他一摸小郎君就觉得他在调戏别人,赵允初都要挂在云雁回身上啊,阿娘还当是一团孩子气呢,呸,他就觉得不对!

别看小弟顶着一张——用云雁回的话说就是傻白甜——的皮,但是,怎么说呢,毕竟是他亲兄弟啊,哈哈哈。

看着赵允初窘迫的样子,赵允迪十分得意。

虽然旁边的妓女都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什么都没看到的样子,但是赵允初还是特别慌,总感觉像什么隐私被公之于众了,臊得很。

赵允初仍是磕磕巴巴地说:“你,你想错了。”

三哥向来荒诞不经,说话也是没个边,别说他,周遭的人包括雁哥儿都习惯了,把三哥的话当耳旁风。

但是,三哥这次说的话不知为什么,荒诞归荒诞,却一下子把赵允初炸起来了,叫他措手不及,心慌意乱。

“哦,”赵允迪看他一眼,索然无味地继续吃了一口酒,“看来是没睡到……”

赵允初:“…………”

……

云雁回回去之后也觉得赵允初今天怪怪的,平日里再傻也不至于吃东西吃到一半来送吃的,还是冒着雪,但是这孩子的心思就跟小姑娘一样难猜,只看他脸色不像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云雁回也就不在意了。回了自己办公室,用炉火把菜热了热吃,便去找包拯。

“府尊,”云雁回敲了门,被包拯招呼进去坐下,他也不客气地坐在了炭盆前,“我刚刚从大相国寺回来。”

包拯并不知道他去大相国寺了,“你去大相国寺了?怎么,暖房出什么事情了吗?”

“一点小技术问题,不过我这次去其实还与他们洽谈了另一项事宜,”云雁回说道,“近日汴京天寒,比往年都甚,大相国寺那边起意,想办一个冰雕主题的庙会,持续时间三至五日,此事需要和开封府申请。”

“冰雕?”包拯一愣,他能理解冰雕的字面意思,想来就是用冰进行雕刻,但是他并没有什么主题庙会的概念,也无法想象冰雕能吸引什么人。

云雁回笑了一下,“最近汴京实在太冷静啦,又冷又静,大相国寺此举也是为了活跃气氛,一则聘请大量工匠,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二则办成功了,若是流行于坊间,这个冬天很多百姓又增加了进益。这冰雕大型的可大如房屋、滑梯,供人玩乐,中等有各种人形佛像动物,小的便如摆件一般精美,还能做成冰灯。虽说有时限,但是冬日限定也未尝不会更使人珍惜。”

包拯从中领悟到了可能带来的发展,连连点头,“这个本府明白,就像大相国寺每年的灯节,养活了多少百姓,而且这冰雕原料并不费钱。”

每年上元灯节之后,汴京要烧掉不知凡几的灯,但是创造的经济利益都是实实在在的。而冰雕,连烧这一个步骤都免了。

包拯琢磨了一下,指点着云雁回,十分笃定:“你的鬼点子。”

云雁回抬手一礼,“惭愧,惭愧,拾人牙慧。”

包拯是不知道他拾了什么人的牙慧,在包拯的记忆里,是没听说大宋有这样的活动的,他想着兴许是这小子前段时间招待使节团,又听了些什么故事受到启发吧。

其实若不是这场来得特别早的大雪,和异常寒冷的天气,云雁回也想不起来要办什么冰雕庙会。

但是既然想到了,那就把它给做了吧,冬天比平常更需要多活动来温暖身体嘛!

包拯应承下此事,自然也顺势叫云雁回作为开封府的代表协理大相国寺承办冰雕庙会,一切可方便行事。

云雁回领了差事,哼着歌走出了包拯的书房,“皇佑元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

包拯听着这奇怪的歌声,在他背后拧起了眉毛:人无完人,看来,雁哥儿也有致命的缺陷啊!

第85章 厨子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