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上一章:第 32 章
  •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下一章:第 34 章

陈周道:“无恙无恙,娘娘尽管放心,罪臣只是伪造一封书信,诱大公子夫妇至邻郡访友,并请贵府其他下人到吴兴郡府衙中稍坐一会儿。娘娘聪明过人,早就识穿罪臣的计策,臣实在是佩服不已。”他本是既当武将,又作过文官的人,行事机变,知道公孙二娘武艺天下鲜有人可挡,故而使出调虎离山之计将他夫妇二人骗出吴兴,再与程元振属下内飞龙使合力,将府中其他人全部抓起,造成沈府灭门的假象。

沈珍珠冷冷道:“我只是担心,若你四处散发那假消息后,我仍旧不来,保不定这件惨案真会发生!”

陈周有些尴尬:“罪臣决不敢!”沈珍珠暗笑,为名为利,还有多少事是你不敢做的?当年邺城之事我不怪你,可是今日我若真的不来,你只怕会真的痛下杀手!

沈珍珠看着他:“大人现在官拜几品,领的甚么职?”

“罪臣从七品,领军中折冲校尉。”陈周原为金城郡守,从四品,现在虽被重新录用,却连降数级,故而他面上多有愤懑之色。

沈珍珠眉尖一挑:“此行圣上正是要重用你了!”

陈周连称“不敢”,说:“只因罪臣曾为金城郡守,知晓北地地形物态,圣上方委我此任。罪臣只盼能从旁襄助娘娘,殿下能平安归京,某死而后已。”

程元振垂手道:“此事全因我一人作主,陈大人只是协从,他日娘娘若要降罪,微臣一力承担。”

沈珍珠听陈周满口谄媚,与当年杀强敌重伤后仍壮志不息的陈周,相去甚远,不禁暗自叹息。反倒是程元振话语不多,知进知退,难怪他可成为肃宗的内飞龙正使。叹息道:“我一介民妇,哪敢问罪于两位大人。陛下既寄厚望于我,只盼我不负所托。”想着李豫生死,心头阴霾重重,道:“既如此,宜早不宜迟,待见过兄嫂后,我们从速出发!”

遥遥关塞断烟霞

沈珍珠、程元振、陈周一行快马加鞭,沐雨栉风,足足用了二十日方至金城郡。一年前金城郡已由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从南诏和吐蕃手中夺回。在金城郡稍作歇留,便启程越贺兰山往回纥腹地行进。程元振、陈周骑马,沈珍珠乘马车,带侍从近百名,混杂牛车和驼队,作商旅行人装扮。侍从人数虽少,但均是从内飞龙使中精心拣选过的,个个都可以一当十。

现在已经是春末夏初,四方草绿葱笼,解冻了的河流喧哗而欢快的淌过山间平地。出金城郡远远望去,暗紫色的贺兰山麓悍然矗立,绵延数百里,于这一片原野开旷之中更显气势磅礴,本是回纥与大唐间的天然屏障。

因为素来回纥向大唐称臣纳贡,关系密切,故而贺兰山侧麓积年日往,由来往商旅行人生生踏出一条狭窄的东西向山路,数年前沈珍珠被默延啜带至回纥王庭,就是经由此路。

这条路崖谷险峻、沟壑丛生。好在现时可谓大漠南北一年中最好的光阴,雨水甚少、天气和煦,积雪已融尽,较之冬日行路畅顺许多,途中遇见不少往返回纥与大唐、着装各异的百姓。问询周边零散居住的百姓,二个月前确有人看见一行唐人往贺兰山方向而去,那必是李豫一行无疑。可是李豫身为储君,无论何时都有信使与长安通讯,何以会失去踪迹,到底发生了甚么事?想到这里,沈珍珠心中不禁一阵又一阵发紧。

七日后,攀越贺兰山路程已近一半。因着心情急迫,一行人日夜赶路,困顿时就在路侧停驻休息数个时辰。陈周谙知地形,见一众人马数日奔波疲倦不堪,加之后面的道路更为陡峭难行,便与程元振、沈珍珠商议:前方不远有一片山谷空地,暂且安营扎寨休息一晚,养足精神明日再好赶路。

果然没有一柱香功夫就看到陈周所说的空旷地带,程元振传令搭建毡帐、点燃篝火、喂食牲畜,那些内飞龙使训练有素,身手灵活利索,更兼过往扈从皇帝,经常露营设帐,套路熟谙,极短时间便将一切安置得妥妥贴贴。

陈周请沈珍珠入毡帐歇息,自己拿过一床毡子,就着沈珍珠营帐前的篝火躺下,竟要亲自守护沈珍珠。沈珍珠过意不去,劝道:“既有侍从轮流值守,大人不必如此。”陈周依旧是毕恭毕敬的说道:“太子殿下已失踪迹,夫人再若有闪失,陈某一百个脑袋也不够抵数。”沈珍珠坚持不许陈周等唤她为“太子妃”,故而陈周只得含含糊糊的称她为“夫人”。

沈珍珠合衣在毡帐中躺下,听得帐外风声呼啸,偶尔鹰隼“吱啦啦”的怪叫着,仿佛由帐顶穿行而过,远处隐隐有虎狼的咆哮,近处牛马、骆驼长嘶,此起彼伏。郊外的夜晚,若然太过宁静反叫人害怕,她阖上眼睛,渐渐进入梦乡……

一觉醒来,天已大白。

走出毡帐,程元振正在清点人员、整肃队伍,沈珍珠便立在一旁静静的看着。清点来清点去,少了十余人。内飞龙使以二十人为一队,几乎每队都有缺人,队正立即清查。一番查找,原以为这些人或许正巧便潲,却四处不见踪影。程元振和陈周便知不对劲,亲自遍查营帐左右,果然发现多处营帐外草地上有拖曳痕迹,陈周对沈珍珠道:“不好,这些侍从失踪非比寻常,定是昨晚被人制服后带走了!”

沈珍珠也十分吃惊,要知夜间有侍从轮流值守,这些内飞龙使虽比不得武林高手,但个个身手也不弱,是谁能这样不动声色的带走十余人呢?为今之计,第一要务是切不可动摇军心。

想到这里,她立刻敛定神色,召集所有侍从,从容说道:“昨晚之事,想必诸位将士均心中有数。我等以百人之众远赴回纥,本属以身犯险。从古成大事者,不计苟安;立大功者,素非庸众。诸位都是一等一的好男儿,必不至稍有受挫便起退避之念,我等众志一心,敌虽在暗,亦然不能催我斗志。”

众侍从见十余名同伴被人神不知鬼不觉的弄走,都有些惶惶。但见沈珍珠以一女子之躯尚来安抚他们,不禁心中暗叫“惭愧”,想着既然已奉皇命入回纥,便是只有向前,绝无退后之理,若是自己先逊了胆色,那已输了一半,由是个个顿起豪壮之气。程元振为防再生不测,特嘱诸队侍从加强相互照应,避免走失离队。

然而,虽是加倍小心提防,三日后再安营扎帐歇息一晚,第二日程元振清点人数,居然又少了近十人。陈周亦告知沈珍珠道:“这三日行来,路畔竟然发现一些被丢掷的内制器具。”随即将那些因风吹雨刮和人马践踏而破烂不堪的东西递与沈珍珠看,既有盛饭的簋(注:状似大碗,圆口,大腹,下有圆座),也有搭建营帐所用青帆布的残料。嚣具上隐约可见东宫特用徽标。所幸未见有兵刃残物和打斗痕迹。沈珍珠左思右想,不知李豫一行究竟发生何事,这些被丢弃的内制器具,又意味着什么。

两日后再度安营扎帐,第二日少了七八人。队伍人数锐减至六七十人。

这下随行侍卫都渐的慌张起来。这暗地里仿佛有一只无形黑手,紧紧跟随着他们行进的步伐,随时会伸手带走几人。

沈珍珠三人再四研讨,百思不得其解: 这掳走侍从的,尤其有何意图?俗语道擒贼先擒王,他们要是立意对付自己这一行人,既然能轻易掳走内飞龙使,何不直接对付他们三人?这是易如反掌的,为何迟迟不下手?难道是要玩猫抓老鼠的把势,将他们一行人逼吓得半死,享受其中乐趣,直至失了兴味,再一把捏死那老鼠?

此时随行侍从人心逐渐涣散。以程元振之威,其后几日不时有侍从偷偷由来路往金城郡方面逃跑。

程元振气得七窍生烟,这日亲自抓捕数人,召集余下的四十余名侍从,当场要立斩不赦,陈周极力赞同。

沈珍珠知道程元振一为气极二为颜面三为要完成此行任务;陈周由沙场征战而来,最恨逃兵懦夫,借此法杀一儆百立威,以免逃跑的侍从愈来愈多。

此法也不无道理。可是此行限险,既然部分侍从不敢、不愿随行,那么勉强毫无用处,说不定今后还成累赘,低声劝道:“既然他们无意跟从,何不容他们归去?”

程元振却是不依,一手拽住其间一名脱逃侍从的衣领,拔剑比其头颈道:“此乃程某驭下无方,内飞龙使一入飞龙厩,便已誓死效忠陛下。今日这些小子胆怯背诺,程元振依律可立斩于剑下。”

说毕,长剑随手一拉,那名侍从来不及哼一声,颈间淌血,当场倒毙。沈珍珠不及劝阻,嘘得朝后连退两步。

这下威慑当场,不等程元振长剑比来,被抓捕回的另几名侍从皆就地滚倒,连连叩首求饶,其中一名中年侍从涕泪齐下,述道:“夫人饶命,两位大人饶命!非是我等怕死,若战死沙场属下万死不敢辞,但谁个家里没有老母妻儿,象这样不明不白死在他乡异土,无人收尸,属下实不情愿啊!”

本来在场其他侍从对这些脱逃者多存鄙睨,程元振说要斩时,皆拔剑在旁齐呼“当斩”、“杀了他们”,深觉这些人大堕内飞龙使的威名。然而此时听这名中年侍从一说,倒勾起恻然之心,一时场中倒有些静默了。

沈珍珠便知此事再不能勉强。然而程元振为内飞龙正使,所作决断若要他亲口再收回,也是不妥不当,随即朝陈周使了个眼色。

陈周何等聪明的人,心中虽有不愿,恶狠狠盯这几名脱逃侍从两眼,上前对程元振打个拱,说道:“程大人,容某说两句罢。”

程元振收剑回鞘,微有不耐烦,摆过头去,道:“大人请说。”

陈周道:“这些人虽然罪在不赦,但念在尚为初犯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还请大人给他们一个将功赎过的机会。”

程元振冷哼一声,不置可否。

沈珍珠插言道:“要他们生,还是死。既然程大人也十分为给,依我看,可否由在场侍卫评判作主?”

她这话说得新奇,程元振转头诧异道:“哦,夫人说如何评判?”

沈珍珠缓步向前几步,提高声音,对当场侍从道:“诸位均是由陛下身侧内飞龙使中选拔出来的,个个出类拔萃。我赫赫天朝威振四邦,东西来朝,百姓富庶,谁想安禄山造反于前,史思明再叛在后,以致百业凋敝,百姓离乱。至今已近六年。朝廷力克叛军,已显胜绩,再复我大唐盛世指日可待。岂料储君忽失踪迹,天命假于你我之手,虽受重挫,必能再鼓士气,顺天应命,重迎太子殿下归京。”纤手指向几名脱逃的侍从,继续说道,“他们曾与你等同甘共苦,现脱逃于队列,以耻辱加诸于诸位,然人谁无过,改之为善;人谁无畏惧退缩之时,重整旗鼓则宜。现在,你们可有权对他们做出裁判,希望——不,可允许重回队列中?”

沈珍珠的问话隐隐在林中震荡,徐徐方落。她的问话很简单,在场侍从只要回答“是”与“否”即可。然而,一时竟然没有人回答,所有的人都沉默着伫立不动。她的话是有着震撼力的。几乎每名侍从此时均在自省已身。没有脱逃的侍从会想到:夫人区区女子都这般不畏艰险,我身为男儿,是不是从未起过害怕畏缩和脱逃之心呢?陛下以如此重任负于我等身上,我能完成这样的重任么?那些脱逃的侍从更是无地自容,深觉自己辜负重托,先前那名中年侍从再度叩首:“属下知错了,属下不敢求死,只求将功抵罪。”

片刻之后,所有的侍从皆面载坚毅之气,齐刷刷半跪下来:“夫人,二位大人,我等誓死追随,决不有半步后退!”

沈珍珠未料到自己的话竟然起了这样大的鼓动作用,程元振与陈周也为这一刻而深深震撼了。她的话,终于将即将涣散的军心,在最后一刻拉拢回来。这四十多人的力量,也许要大大强胜当初的百余人。

两日后,一行人攀越过贺兰山,面前豁然开朗,耳聪目明。

春末的草原,壮阔无比,生机勃勃。

清风徐徐,绚丽的阳光倾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头上扎满小辫的回纥少女策马扬鞭,高声唱着听不懂的粗犷歌谣,驰骋奔跃;山岗上、河谷中,羊群如绵软的雪堆,四处飘散;天空澄碧辽阔,那般纯粹与凝练的蓝色,与远处的山岭遥相呼应……

程元振勒马惊叹道:“没想到塞外也有这样的美景!”

陈周道:“回纥人逐水草而居,一年中草原美景,最多也不过这三四个月,过了八月后天气寒冷,草原便积雪难融。现在看是美景怡人,但越往北朔漠愈多愈大,鲜有草原绿洲,我们须得备好水食。”陈周通晓突厥语且熟知回纥人习性,正是此行最佳向导。

程元振便道:“那我们就在此附近安营歇息一晚,这附近有山涧,便于预备水食。”

沈珍珠与陈周均无异议,于是如常安排扎营。

其时将近正午,看着侍从们有条不紊的搭建毡帐,取水、生火、煮食,沈珍珠暗自叹息:前途茫茫,她劝住了这些侍从,但她与程元振、陈周可有能力保护他们,留住他们的性命,将他们安然带回大唐?

“夫人,在想什么?”程元振象是看出沈珍珠心思,部署毕扎营事宜,行至她身侧说道。

沈珍珠侧头对程元振微微一笑,说道:“我所想的,大人怎能不知?”又说:“我看大人也是满怀忧忡的。”

程元振点头沉默一会儿,才说道:“无论如何,我想夫人定会安然无虞的。”

沈珍珠轻笑起来:“你说得这般肯定,无论如何,我都要谢过你。”低下声音,仿佛自言自语,“其实六七年来,诸般事情都经历过,生与死,我倒也看得淡了。”

程元振叹道:“太子殿下若知夫人——”

话未说完,已被沈珍珠打断:“我与程大人结识已久,尚不知大人家世渊源,听说大人事母至孝,家母甚好罢?”

程元振未料沈珍珠轻言细语的问及自己的身世,稍有诧异,也有几分感动, 说道:“其实程某出身寒微,父亲早逝,全赖母亲大人日夜替人浆洗衣裳充为家用,才将某辛苦养育成人。”

“哦,你的母亲——”沈珍珠柔声道,“真是十分了得。”

程元振点头,眼中竟然噙了泪花:“某家祖籍相州滏阳,临河而居,冬时严寒难耐。母亲常年浆洗,落得一身病症;想当年,姨母、外舅也多番劝她老人家携子另嫁,她总怕某受委屈,执意不肯。”

沈珍珠被轻轻触动心事。寻常妇人也会拼一已之力,与儿子相守相亲。她却忍心抛下亲子这样长的时间。适儿已近五岁,她已离开他两年有余。他有多高了,他生病时可会呼唤“娘亲”,他快活时有多少人真心与他同乐?只是,若真等他长大成人,或许会永远的怨怪自己的母亲。这是她欠的他,永远的负疚,永难补偿。

不知不觉,她泪上睫下。她听见自己问道:“老人家现在安好?”

程元振答道:“她年前已经去世。”

沈珍珠派出数名侍从,由陈周引领,向周旁回纥百姓问询李豫的讯息。然而正如陈周所说,回纥人逐水草而居,方圆数里基本没有什么定居的百姓,个个摇头说“不”,至日暮,仍是一无所获。

惊风时掠暮沙旋

弦月熠熠。

沈珍珠合衣躺在毡帐内的毡席上,覆去翻来睡不着觉。直觉和前几次的事告诉她:今晚定会有事发生。

前几回宿营,她也是这样的心神不宁,多次去毡帐四方巡视,然而总在她回帐歇息后,仍会发生侍从失踪的事。因此,逞着白昼曾经小寐过一会儿,她索性起身坐在毡席上,取出随身小刀,在毡帐上用力一划,割出一条细缝。因是在草原上扎帐,不同于在山谷扎帐分布松散,且明月高挂,故而从这小小缝隙可窥周边营帐的动静。

外面的世界很平静。侍从们轮流值守巡防,陈周守着篝火侧卧,不时发出阵阵鼾声,篝火时明时暗,偶尔走来一名侍从添加干枯树枝,程元振由对面毡帐走出,低声对侍从叮咛着几句什么,四面观望一时,又缓步踱回……

沈珍珠不时偷觑,始终无任何异常,时间一久耐不住困顿打起瞌睡,头往侧旁一咯,正碰着搭建毡帐的篷架,立即吃痛惊醒。眯着眼往毡帐外望去,却见南面营帐远侧,一名侍从宛若喝醉酒般,歪歪倒倒的斜下地去,她赫然一惊,全身汗毛倒竖,也不知自己是以何等惊人的速度飞奔出毡帐,高声大叫:“来人!来人!有刺客——”

她的叫声瞬时划破驻地的宁静,陈周率先一骨碌儿由篝火前跳起:“哪里,刺客在哪里?”就近的几名值守侍从已拔刀出鞘,四下里查看。

沈珍珠分明看见南面营帐后忽的蹿出数条黑影,她指向那个方向:“快,快,就是那里,抓住他们!”

正叫唤间,忽听有人喊道:“接着!”沈珍珠倏的抬头朝声音所在方向看去,在这电光火石间,耳畔“嗖”的风声抢掠,听到身后“铮”的一声,一支箭羽贴近她身躯而过,正正刺入身后毡帐的梁柱,力道不减,犹在瑟瑟颤动。

陈周双掌一拍,骂嚷了句“他娘的”,手一招,瞬即带着数名侍从朝沈珍珠所指方向扑去。此时各个营帐中歇息的侍从全被惊动,纷纷由帐中冲出,一时拔刀声,喊打喊杀声此起彼伏,火把四方晃动。

数名侍从靠近守卫在沈珍珠身侧,南面打斗声依约可闻,沈珍珠由一名侍从中夺过火把,道:“走,咱们去看看究竟。”

快步走至南面,方知打斗声由更远处传来。南面营帐处只留一队内飞龙使,队正见沈珍珠来至,指向东方禀道:“刺客往东面逃窜,二位大人都去追赶捉拿,且留我等护卫夫人。”沈珍珠点头,见地上倒卧一名内飞龙使,蹲下身子问道:“此人怎么了?”

队正道:“看这模样似乎被药物捂住口鼻,暂失知觉。属下已令人取水,洒泼到面上,应当可以立即清醒。”说话间,一名侍从已由营帐取来水囊,将水尽数洒至昏迷侍从面上,果然那侍从摆摆脑袋,虽然头昏沉不堪,还是摇摇晃晃的站起来告罪。

沈珍珠道:“想来那些人定是用此法,才能轻易劫走诸多内飞龙使。古来可置人短时间麻醉的药草不在少数,不知这回的药物,是用什么制成的?”

队正面有难色:“这,属下见闻短浅,实在不知。”

沈珍珠笑笑,也觉得此问强人所难。这般识药物的本事,世间除却慕容林致,还能有几人?

恰在此时,听得东面马蹄杂沓,沈珍珠面上微微变色,欲开口说话,又强自忍住,再屏气细听,那马蹄声却渐渐远去,仿似草原上掠过一阵惊风骤雨,转瞬没了声息。

沈珍珠叹道:“可惜可惜,那伙贼人定是逃脱了。不知二位大人抓到一两名漏网之鱼没有?”

片刻功夫,果然程元振与陈周带着侍从们神色怏怏的奔行而回。

陈周摇头大骂:“这伙人部署好生周详,原来早早埋伏有兵马接应!我们追赶过去,他们且战且退,不与我等纠缠交兵,追了数里路,接应的人乱箭齐发,倒让我们折伤数名飞龙使,他们却不损分毫,全身而退。”

程元振悻悻不乐,闭口不言成败。想是短兵相接,内飞龙使再度败北,他心中殊不痛快。

沈珍珠与陈周检视从侍从伤势,一边问道:“可知他们是甚么来头?”

陈周随手捡起一枚由受伤侍从身上拔下的箭头,道:“他们以驽弓射箭,箭虽短促,来势凌厉,惟杀伤范围有限,所以我们的飞龙使均只受皮肉之伤,稍加诊疗即可。——此乃回纥人惯用的弓箭。这群人,应当是回纥人。”

沈珍珠昔年在回纥也多见此种短箭,微微颔首。

陈周又去看那名曾被迷晕的侍从,回来说道:“某问询过此人症侯,那迷药亦非什么特别之物,是回纥四处常生的一种药草,叫做腾尔枝。”

沈珍珠道:“哦,何以名字这样怪异?”

陈周道:“因回纥人以游牧为生,多有与野兽相斗身受损伤的,这腾尔枝本是突厥语,意思是‘迷’,可令受伤者痛感暂且消退,与咱们中原的麻沸散药理大致相同。”

“这二件事都与回纥息息相关,看来,咱们一入回纥,就被人早早盯上。”沈珍珠道。

陈周皱着眉头:“可是他们要对付我们,用意何在呢?仅仅为阻挡咱们救殿下?当前之势,我们较之他们的力量无异螳臂挡车,何至于这样费脑筋?一古脑儿杀死我们,不就万事大吉?”朝程元振喊道:“程兄,你可不能闷头不说一语,今日之事,你有什么见较?”这一路行来,他与程元振的关系仿佛亲近了一些,偶尔也兄啊弟的相称,但大多时候都是相敬如宾,客气得让人发怵。

程元振苦笑,拔出长剑插于地上,双手合抱,背向着沈珍珠与陈周,良久伫立不动。

沈珍珠劝慰道:“大人不必气馁,今日之事足以鼓舞士气。”

“夫人,二位大人,这支箭杆上捆有书信!”一名内飞龙使队正快步跑来,将手中箭羽递给程元振。

沈珍珠“咦”了声,说道:“这不正是方才刺中营帐梁柱的那支箭吗?”

队正连说“正是”。

当时情况紧急,沈珍珠一心只想速速抓住袭击他们的人,没有留意这支箭有什么特别,这时才看到箭杆上用丝绳捆着一张牛皮纸。

程元振解下牛皮纸,沈珍珠打开念道:“欲寻大唐太子殿下踪迹,由此处东行一百里至平罗遇,再折北行三百里。”字迹扭扭曲曲,看似书写汉字十分费劲。

陈周十分吃惊,将那牛皮纸拿过,从头至尾再看,边喃喃说道:“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有什么不妥之处?”沈珍珠与程元振异口同声。

陈周抹了一下额头冒出的汗:“据某所知,由平罗遇折北前行,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大沙漠。太子殿下怎会在那里,那里怎能容人存活!这,这,这牛皮纸所写,究竟是什么意思!”

沈珍珠轻咬嘴唇,脑中一时有成千上百个念头晃过,种种猜想交织盘错,绞弄得头脑混沌无措,好半晌才勉强定下神,说道:“这件事确实奇怪之至,他们既然要袭击我等,又为何要特地送信告知殿下下落?莫非是请君入瓮之计?他们若是要对我们不利,何以迟迟不下手杀死我等?若不是要对付我们,又为何要连连袭击,掳掠侍从?”

陈周与程元振也是茫无头绪,程元振道:“以夫人之见,我们下步如何行事?依旧往回纥王庭方向行进,还是照这牛皮纸所说?”

沈珍珠长吁一口气,见此时星河渐落,天将破晓,说道:“我们折腾一夜都累了,料那些人今晚不会再来,我们都回去各自仔细思量推敲,明早再议吧。”

其实沈珍珠哪里睡得着,回至自己的毡帐中拿着那牛皮纸书来回翻看思索。

以这封信的口吻看,李豫应该没有性命危险,尚在人间。这封信最大的用意,应该是引(或诱?)她与侍从们朝所指方向去寻李豫。

可是,为什么要引他们去寻李豫呢?自己一行区区不足百人,无论在何处都翻不起风浪,不会被任何人瞧在眼中放在心上。

还是那句老话:用意何在,用意何在啊!

第二天早上与陈周、程元振再议此事,沈珍珠说道:“我们就依这书信所写,往罗平遇后折北前行!”

陈周摆手道:“夫人,我们怎能这般被动,被那伙人牵着鼻子走!”

沈珍珠无奈一笑:“那我们该如何走呢?其实殿下在何处,你我都不知道,回纥正发生内乱,我们就算往回纥王庭方向前行,也未必就能找到殿下。这些人如此处心积虑的对付我们小小队伍,不如就依他们所说,或有意外收获。”

程元振也附同沈珍珠,道:“夫人所言有理,四下里乱闯,还不如就随书信所说,碰碰运气。”

陈周摊摊手,说道:“既然夫人与程兄都这样说,陈某就从命了。只是还有一条,过了平罗遇,你们只说由北入沙漠后,可没有讲殿下到底在哪里,我们若行进三百里仍未找到太子,可怎么办?”

沈珍珠思忖着说道:“那伙人既然要引我们入津,到时自然会设法为我们指路,不然怎生算得上一出好戏。这个,我倒觉得无谓多作担心。”

平罗遇是漠南村落地名,因此处地势平坦,水草丰足,有近十户百姓定居左右,自然而然形成小小村庄,更因由平罗遇往北是大沙漠,其后可达回纥东北部重镇特尔里,故而一些过往商旅行人多在此处稍作停留休整,储备水草。

草原上从来没有路,牧民行游,只需要方向。方向就是草原的路。好在平罗遇过往商旅多,草原上留下或宽或窄、或浅或深的牛车车辙,且陈周擅识方向,一行人由陈周带路,纵马飞驰,只用一天功夫就顺利到达平罗遇。

平罗遇的回纥百姓见惯唐人,对沈珍珠一行毫不为奇,惟有一两个回纥少女惊诧于沈珍珠的美丽,当陈周与她们以钱币换干粮交易时,不住闪动大大的深琥色眼睛,盯着沈珍珠看,艳羡不已。

陈周早就听说平罗遇往北的大沙漠中没有绿洲,此时再问这些回纥少女,少女们均笑道:“阿爷阿奶一直说平罗遇过去沙漠宽大得象天边的云彩,少说要备足半月的粮草和水,要是迷路,怕是个把月也出不来。从来没见过里面有只斤泽!”突厥语中“只斤泽”即是沙漠中绿地的意思。

程元振和陈周对行李辎重再行清理,抛弃许多无用器具,以六匹好马向平罗遇回纥百姓换了四只骆驼,备齐足够二十余日饮用的清水。多备的水囊如小山般沉沉的压在骆驼和牛马背上。

在平罗遇平平安安的歇息一夜,一行人朝大沙漠进发。

平罗遇尚有一条小河流朝北而去,随着队伍的行进,眼见着河流渐渐干涸,已入戈壁滩。再走得一两日,戈壁滩渐渐呈现出沙漠的模样,草木越来越少。最后,终于完全变成了沙漠。

进入沙漠,众人才真正体会到“朔漠无边”四个字的涵义。

焦灼的阳光犹如金缕玉丝,密密匝匝的将沙漠护上一层金色盔甲,无边无际的黄沙仿若连着天边云际。沙漠中,红柳花开若焰火绚丽,梭梭枝干青嫩细软,相映相伴,还有零星可见的骆驼刺、沙枣,稀疏的点缀着这黄沙朔漠。

沈珍珠甫入沙漠掀开马车的帷帘,那一阵炫目的阳光使她突然间睁不开眼。

她忽然想起六七年前,李豫由回纥万里迢迢接应她回中原。那是冬日与初春,虽然也要经过沙漠,阳光却没有这样绚烂与张狂。与他们同行的还有长孙鄂,日日邀她下棋为乐,那时的李豫会挽着她的手说:“千万别累着。”

离开他这样久、这般的远,而覆盖心中的那个影子,何尝淡开化去。哪怕他会忘记她,哪怕他永远不能明白她,他仍会乍然幻化为一道光影,惊空飞旋过她的世界,降落于山川河谷,将她笼罩,难辨日月昼夜。

陈周自有他的一套法子,一入大漠,为防陷入沙中,即令侍从在牛马蹄上套以木鞋,为骆驼蹄上包了牦牛皮。

四月气候干燥,白昼酷热,并非穿越沙漠的最佳时节,且沙漠中某些地段风多沙大,当地回纥百姓称为沙流,轻则阻碍行程,重则危及性命。一年中惟有十月至来年三月,穿越沙漠方最有利。众人沿途所见,多是埋到山半腰的沙堆、波浪般的沙丘和锯齿形的红锈山峰。

到第五日,以陈周测算,一行人已朝北方行进将近三百里,离那书信所指地应当不远,可是众人目之所及依旧是象海洋般辽阔的沙漠,没有看到丝毫绿地痕迹。部分侍从不禁开始疑惑,只怕陈周带路方向弄错,若南辕北辙可就糟糕之至。

陈周经验丰富,见沈珍珠有些担忧,乃解释道:“沙漠中行走只能以金乌(注:唐人称太阳为金乌)起落或沙丘移动作指示,以识方向。尤其金乌东起西落,指示方向最为可靠。”此时正是清晨,陈周指着初升旭日道:“夫人,你看金乌初升,我们所见诸物的阴影都倒向西方,再过几个时辰,至未时三刻,金乌位于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至戌时金乌到正西,影子便指向正东。以此法行走于沙漠,绝不会迷失方向。”

听了他这番解释,众人才放下心。

这天晚上众人依旧依偎着驼马睡觉。白日赶路辛苦,不仅众侍从,连沈珍珠、程元振、陈周都睡得很沉。

临近夜半时,陈周忽然醒了。凭着多年来作战的经验,他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因为疲劳,他依旧躺在原地不动,脸紧贴着马脖子,只睁开眼睛,依仗着朦胧的意识,聆听四周的动静。过了不久,他的脸微微动了一下,他看到远远的有十余头骆驼的一支队伍,正朝着他们所在行来。

他全身绷紧,大力推了身侧的程元振一把:“小心,有人来了!”程元振反应极快,手按腰间长剑,迅速欲弹跳起身,陈周按住他:“别打草惊蛇。”

程元振随即点头,半跪避在驼马之后,仔细察看对方的形迹。过了一会儿,他松口气道:“应该是过往商队吧,看上去骆驼上托着不少货。”话是这样说,终究丝毫不敢存有侥幸,拍醒身侧的侍从。如此顺次下去,所有侍从都被唤醒,各拿兵刃以备应战,沈珍珠也忙由马车上坐起。

那驼队渐渐走近。

这段距离看去不远,实际并不是那么容易缩短的。大约过了甚长时间,驼队曾走到一座小山丘背后,隐没队形。然而,不久又突然出现了,而且快得令人吃惊。

“什么人!”陈周提高嗓门用回纥语喊道。

大漠风尘日色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