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恕己不知的是,崔晔私底下面见武后,以吏部之人折损的借口,请求调他前往。

然而武后拒绝了。

武后虽未明说,崔晔却隐约猜到皇后的心意。

只怕跟今日在朝堂上,武后并未允许袁恕己请缨前往的原因是一样的。

---

其实崔晔也在检讨自己。

前去拜请武后的时候,他在进宫的路上徘徊很久,理智告诉他:不要去。但是另一方面,心里那团火却发出怒吼似的,煎熬着他,逼迫着他。

就像是之前那次,因为敏之跟武三思之事牵扯到阿弦的时候,他明知自己不该出声,却仍是明知故犯。

这种反常,让他内心更加焦灼。

在袁恕己骂他不配当阿弦的阿叔之时,崔晔的确也是这样想——如果他跟阿弦的关系能够“淡然如水”一些,也许他绝不会犯下令他自己也觉幼稚的那些纰漏错误。

方才他一目十行急切浏览,心也随着浮沉起落,直到目光被这一行字紧紧地黏住。

跟窥基法师有些渊源,窥英……

他的心情本来是表面晴空万里,内里却掩藏着漫无边际的雨云雷霆,却在看见这一行字的时候,春风拂面,艳阳高照。

---

——“‘窥英法师’,这名号,亏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范县县令的公文递回长安的时候,阿弦跟桓彦范一行人早已经过了襄州半途。

靠着先前从范县县令那里“诈”来的一点钱,买了一辆板车,三人摇摇晃晃地上路。

桓彦范原本不大懂这“赶车”的勾当,幸而阿弦是个能手,桓彦范看她赶了几回,很快学会。

三人又换了寻常百姓的衣裳,看来就像是一家三口。

蜿蜒的山路上,桓彦范一边扬鞭,一边回头看阿弦。

阿弦笑道:“当然是要借窥基法师的大名,这样才好说服那县令啊。”

先前阿弦先说服了桓彦范,来到范县县衙。

因林侍郎在车上颠的骨头都散了,便在外歇息,只他两人报名求见县令。

县令正吃晚饭,听有人又性命相关的紧急大事禀报,不太情愿地放下碗筷走出来,却见堂中站着两名看似面嫩的少年。

县令具有世人以貌取人的普遍特质,又相信“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心里先有两份不乐意。

因问他们两人来此作甚,阿弦便将今夜暴雨之事告诉,又恳请县令快些将百姓迁移。

谁知县令听了,冷笑一声:“哪里来的妖言惑众之辈?当本县是三岁小儿么?无理取闹无稽之谈,速速叉出去!”

一声令下,衙役们窜动。

桓彦范早就觉着不妙,见状忙叫道:“大人且慢!”

县令急着回去吃饭,虚火上升:“还有何事?你们两个无知之徒快些回家,不要在这里无事生非,惹怒了本官,打断你们的腿!”

桓彦范甚是狡黠,眼珠转动:“大人,我们其实只是脚童,我们法师师父还在外头,师父是个大有来头的人,连长安城的显贵们都奉为座上宾。”

因高宗跟武后都崇信佛教,是以从上到下的朝官们自也有效仿之意,县令听是“长安来的法师”,不免起了“远来的和尚好念经”之心,这才稍微缓和脸色,止步回身温声道:“怎不早说?快些将法师请进来。”

有差人出去,却只见林侍郎立在屋檐底下,虽不像是个法师的模样,因一路上略整理了下仪容,又加上林侍郎本就是官宦之家出身,养尊处优,自有一番风范。

问清楚跟阿弦桓彦范是一路后,便忙将人请了入内。

林侍郎一头莫名,但虽如此,这小小地范县他是绝不放在眼里的,因此浑然无惧,傲然睥睨着入内。

范县县令本以为是个和尚,谁知见是个胡须头发都齐全的老丈,大失所望,本要呵斥,又被林侍郎外露的“官威”所慑,竟未敢直言相斥。

只得请教他的高姓大名,林侍郎不明所以,才要以真名告诉,阿弦在旁道:“师父的法名乃是‘窥英’,不知县令可听说过大名鼎鼎的窥基法师?那可是玄奘法师的高徒,我们师父,就是窥基法师亲自看中的俗家弟子,独此一家,再无他人。”

她这边吹嘘起来,林侍郎侧目冷看。

桓彦范不由也佩服她思维敏捷,简直堪比专职骗子。

县令当然知道窥基的名头,那和尚乃是个随意出入大明宫的高僧,但眼前这几个么,看着衣衫褴褛,很不像高僧,反像是流民……或招摇撞骗者。

县令迟疑:“可有凭证?”

桓彦范跟林侍郎都看阿弦。

阿弦心里着急,却冷笑道:“大人,你不要不识好歹,我们师父在长安跟窥基法师平起平坐,多少高门请他去还不能够,如今师父路过范县,又算到这县城将有大难,师父慈悲为怀,这才出手相救,知县大人若不知好歹,只管不理,等满城百姓都被河水席卷而去,县令大人的官儿不能做还是小事,只怕更因此而被后人唾骂,因县令本有机会挽救那千万人性命,却偏固执见死不救!”

县令心头微震,佯斥责道:“住口……若你们说的不真呢?”

开工没有回头箭,桓彦范在旁道:“我们难道是吃饱了撑的,故意来此耍着玩?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又不收你的钱。”

他两人如此唱做起来,林侍郎心领神会,他毕竟是堂堂地工部侍郎,深谙官场中人的心理,当即上前一步,在县令耳畔低语了一句。

县令脸如土色,将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终于咬牙道:“好,如此我便听你们的,但若是有差,休怪本县无情。”

谈话到此,县令果然召集三班衙役,飞快地叫敲响锣鼓,动员百姓们在一个时辰之内立即撤退到小荆山。

幸而这县令在范县的口碑不算太差,百姓们虽不情愿,听说性命相关,不敢怠慢,忙都收拾细软,赶了牛羊,牵了猪狗等拖家带口地上了小荆山。

还有一小半人不愿动,眼见众人都去了,而天上忽然雷霆闪电,便也惧怕起来,忙也跟着奔逃。

那最后十数人正往小荆山上爬的时候,无渡河上已经翻波涌浪,河水掀起巨大的浪花,冲城而入!

山上盘踞的众人见状,一个个痴痴呆呆,死里逃生,如梦如幻。

范县县令瞪大双眼看着河水吞城,半晌才反应过来,二话不说,倒头向着林侍郎跪拜下去。

林侍郎将他扶起,目光掠过脚底下摧枯拉朽吞没所有的河水,转头看向阿弦,望着那略显稚气的面孔,此即心头之感,也似这河水滔滔,奔流起伏。

后来桓彦范跟阿弦问林侍郎对县令说了什么话,林侍郎道:“他只是个区区七品小吏,在此地籍籍无名,我只同他说,只要做了这件事,便能一飞冲天,这是他人生之中最好的机会,倘若错过,再不可有。当官儿么,心里总会有些往上爬的念想。”

阿弦跟桓彦范面面相觑,林侍郎又道:“我又跟他说,我们会一同上山,如果事情不真,就拿我们问罪,跟他无关,没有风险又可放手一搏的事,傻子才不会做呢。”

他两个大笑,林侍郎这才问:“只是我有一件事实在不懂,你们为什么竟这样笃定,河水会倒灌?”

桓彦范问道:“我也有一件事不懂,为什么林侍郎竟肯出言相助?我还以为你会反水。”

林侍郎道:“我如今跟你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还能怎么样,且……”

“且怎么样?”

林侍郎看向阿弦,却忽地道:“你昨晚上拿着的那‘护身符’,是崔天官的亲笔么?”

阿弦吃了一惊,抬手摸了摸胸口:“你看见了?”

林侍郎道:“我只扫了一眼,便认出了天官的字迹。之前我听说天官待你很是不同,未肯就信,现在却……崔天官是我在朝中为数不多的真心实意钦佩之人,他看中的人,必然有可取之处,所以虽然此事匪夷所思,但,我选择相信你。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也亏得如此,才未让我成为历史的大罪人。”

桓彦范笑对阿弦道:“你那护身符,倒果然是‘护身符’,不仅救了我们,还救了这范县一城百姓,灵验灵验。”

阿弦随身所带,自是崔晔手书的孙思邈传授之《存神炼气铭》——窥基给的那护身符她送给了太平,临行前便特意带了崔晔这书,权当是“护身符”,图个念想意头而已,谁知果然帮了大忙。

此刻听桓彦范称赞,阿弦自觉心窝里一阵热乎乎地,笑道:“是啊,很灵验的。”

第193章 地府(慎入)

就在板车过襄州, 进入江南西道的舒州之时,天气越发凉了。

一场急雨猝不及防,三人虽有所防备, 却仍是淋的半湿。

阿弦还对林侍郎玩笑:“稍后跟人讨些生姜熬些汤水, 热热地喝了,免得受了寒气病倒。”

谁知这一句话,却应验在她自己身上。

不过是淋了雨半个时辰后,阿弦身上很快地发起热来, 连桓彦范跟林侍郎都看出她脸色发红, 眼神恍乱, 有些不对。

玄影低低呜呜地叫, 不住地用舌头舔阿弦的脸,阿弦却动也不动。

林侍郎道:“小弦子, 你怎么了?”轻轻握住她的手臂,纵然隔着衣衫,却也觉察出她身上滚烫。

林侍郎失声道:“不好了, 她着了风寒!”

---

阿弦是得了风寒, 然而原因, 却并不仅仅是因为淋雨。

桓彦范见阿弦高热的如此, 知道非同小可, 忙停车在镇上就近寻了一个大夫。

那大夫背着药箱来到,把脉一诊,脸色大变道:“热的如此,这已经是湿寒入骨, 带出热邪来,冷热交激,只怕不能救。”

桓彦范心头一凉,继而怒道:“你算什么大夫?也不肯动手一试就说无救?”逼着这大夫再细看,这人无奈,只得施了几针,却统统无效,又开了两剂药,临去之前,因见林侍郎面善,便低声道:“我自行医以来,从不曾见人高热成这般的,只怕不中用了。”

林侍郎嗤之以鼻:“庸医。”

大夫吃了一鼻子灰,溜溜离开。

桓彦范举手在阿弦的额头上一试,手就像是放在了烧热的炉子上,烫得立刻抽回!

林侍郎见状惊心,又见阿弦双眸紧闭,满面痛苦,他举手试了试鼻息,竟甚是微弱。

玄影在地上狂躁大叫,不时用爪子刨动地面,宛若疯狂。

桓彦范喝了它数声,玄影置若罔闻,忽然仰起头来,如狼似的“嗷”长嚎不绝。

这声音,听起来却仿佛在哭。

桓彦范悚然而惊,心中竟有种不祥之感。

同林侍郎两个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能相信,明明前一刻阿弦还跟自己谈笑风生,忽然间就病来如山倒,如此凶险,生死一线。

---

的确是生死一线,前所未有的凶险一关。

就在桓彦范跟林侍郎为阿弦的生死忙碌奔走之时,阿弦到了一个想也想不到,噩梦成真的地方。

耳畔有滔滔地河水声响起,其中似乎还夹杂着些惨厉的呼号,阿弦起初懵懂不知,忽然醒悟:这不是在范县之外的无渡河么?

侧耳倾听,河水中那惨烈哀号阵阵不绝,阿弦心惊:是怎么了?

——无渡河之难,不是已经平安度过了么?

她心中恐惧,忙欲走近再看,却见眼前蓬蒿连天,遮住了视线,忙伸手拨开。

正要迈步之时,目光转动,却见脚底下躺着一个白色的骷髅头,微微张嘴仰望着她,裸露尖锐的牙齿似要一口咬落。

阿弦几乎忍不住惊呼出声,脚下一转,却似踩到了泥潭,甚是吃力地将脚拔了出来。

等她小心而仓皇地拨开面前枯草看清前方景象之时,阿弦整个人惊呆了。

眼前这一条长河,像是无渡河,却又不是,河水好似乌黑的墨汁,河面并不见很大的波浪,只是一小簇地浪花偶尔泛动,好似还有鱼穿梭其中,有些诡异地涌动。

但当阿弦定睛仔细之时,才发现河水中翻滚涌动的其实并不是什么鱼,而是……许许多多的“尸首”。

这些尸首有的还算完整,尚可看清本来面目,但多半是残缺不全,血肉似乎被什么啃食干净,露出森森白骨。

阿弦还未来得及后退,在河水中翻涌的这些尸首忽然动了起来。

他们厉声尖叫着,向着阿弦的方向拼命“游”来,其中一个半面骷髅纵身一跃,竟是从河水中跳了起来,向着阿弦尖啸着冲来!

有什么飞溅到阿弦的手上,她低头看去,却见竟是鲜红的血液。

也直到这会儿,阿弦才又发现,原来河水哪里是什么墨汁的颜色,分明是血色!粘稠的血色汇织,因为颜色太深,便如同墨汁一般了。

阿弦惊心动魄之时,有个声音在耳畔叫道:“十八子,快走!”

阿弦回头,却见似曾相识,正是客栈里为她领路的那只鬼。

阿弦来不及多想,转身就跑,叫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但是双足困顿于泥沼之中,每跑一步都觉着十分吃力。

那鬼却忽然哭道:“是我对不住十八子,是我害了你!”

阿弦不解这话:“怎么了,你在说什么?”

鬼还要再说,横空一条锁链飞了过来,正好将它的脖子套住,那鬼来不及说一个字,便给锁链拽着,纸鸢似的被拉走了。

阿弦骇然惊心:“什么人?”拔腿往前追去。

在无边的黑暗中不知追了多久,那鬼早就杳无声息。

阿弦累极,也找不到路,她试着叫桓彦范跟林侍郎,但声音响起,就像是小石子投入万丈深渊,死寂无声。

正在无所适从之时,眼前却有一点微光闪烁。

阿弦眨了眨眼,咬牙向着那灯火而行,渐渐地见一棵槐树底下,有一名妇人坐着,面前摆着的似是一个茶摊。

方才阿弦左右奔波,早就口渴非常,见状心喜,忙跑过去道:“婆婆,劳烦给我一碗茶。”

那老妇人闻言抬头,打量了她一会儿道:“我的茶你不能喝。”

阿弦诧异:“为什么,我给你钱就是了。”她举手在身上摸来摸去,却找不到自己的钱袋子,恍惚中想起是放在包袱里了。

阿弦失望之余,嗓子里更是冒火,只得求道:“婆婆,你先给我一碗,回头我多给您钱可好?”

妇人摇头道:“不成不成,你喝不得。”

阿弦见她如此固执而冷情,又是失望,又有些恼怒。

正在这一刻,身后有个人走过来,那老妇人将一碗茶放在桌上,那人举起来,一饮而尽,往前而行。

阿弦目瞪口呆,见那人好似踏上一座桥,阿弦百般无奈,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只得转身也往桥上而行。

身后老妇人忽然叹道:“孩子,那不是你能去的地方。”

阿弦气不过,回头道:“你怎地什么都拦着我?”

老妇人道:“我拦着你,是为了你好。”

阿弦正要跟她理论,耳畔忽然听见锁链声响,她忙驻足回看,却见来路上,出现数道人影,都被锁链铐着,一个接一个往前而行。

两边只有两个公差随行,看哪个走的略慢了些,便举起手中的棒子打落下去。

顷刻间,那一队人走到跟前,阿弦拱手作揖:“敢问你们是哪一处的差人大哥?”

那手持棒子的“人”闻言抬头扫了她一眼,手中的棒子蠢蠢欲动,似乎要向她打落。

阿弦警觉:“你做什么?不要误会,我也曾是公门中人。”

那“人”阴测测道:“人?你是什么‘人’?你瞧瞧你身在什么地方!”

阿弦讶异,却忽然发现这人打扮甚是奇特,手中握着的也并不是什么公差所用之物,而是一支哭丧棒。

心底似电光石火,急速转动,阿弦猛抬头,见被他们所赶的这些人,一个个似行尸走肉,失魂落魄,哪里是什么‘人’?!

远看,前方那一条河仍旧滔滔而过,河中无数的魂魄苦苦沉浮挣扎,无法逃离。

身侧,那老婆婆打了个哈欠,身侧的那茶字招牌上,赫然是“孟”的字样。

她慢吞吞地将一碗茶放在桌上,桌前那“人”举手喝了茶,往前上桥。

阿弦的目光随着看远,却见那桥墩旁侧,依稀有一道碑刻,上头竟是:奈何。

如晴空霹雳,阿弦终于顿悟了自己身在何处。

身侧,那手持哭丧棒的鬼差举手,便要打在她的头上,忽然那老妇人喝道:“这个不成!”

鬼差失望地“唔”了声。

哭丧棒掠过阿弦头顶,重被鬼差抱入怀中,那鬼差驱赶着众鬼,依旧去了。

阿弦转头,老妇人的脸在那淡淡地灯火之中,显得有几分阴森可怖。

“我……来到了阴曹地府吗?”阿弦喃喃,环顾周遭,“我怎么会在这里?”

老妇人不答,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阿弦叫道:“桓翊卫,林侍郎!”声音像是撞在了层层厚厚地黑色软障上。

黄泉,孟婆,奈何桥,鬼差呼啸而来,呼啸而去。

“不,我不要在这儿,我不能在这里,我……”心底一瞬间浮现许多人的脸,难道从此再不能见了?

“阿叔,少卿,玄影,姐姐,还有……”

知道这会儿才忽然发现,她心中眷恋的人,居然那么多,甚至连那原本不该她眷恋着的,都牵念不舍。

心头陡然剧痛,阿弦往前跑了几步,不慎一脚踩在个白色的骷髅上。

那骷髅张口道:“你弄疼我了!”

阿弦直了双眼,骷髅又道:“留下来吧。”一口咬住了她的袍摆。

阿弦大叫一声,脚下一滑,竟向着血水翻滚的黄泉中跌去。

危急关头,空中有人道:“弦子!”

“这个声音……”将死之时,阿弦心中惘然:这个声音,为什么听起来像是……

黄泉中的鬼魂冲上来,争先恐后地想把她拽进去,但随着这个声音出现,那些亡魂却瑟缩起来。

一寸之差,一只微胖的手抓住阿弦肩膀,将她拉了上来。

有些圆润的脸,带着曾经无比熟悉的温暖的笑,慈和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她,无限的宠溺怜爱。

阿弦终于看清楚了面前的脸:“伯伯!”她尖声大叫,声音嘶哑。

第194章 眷恋

虽然身在黄泉, 但被朱伯抱在怀中,阿弦竟觉着像是在她极小极小,似婴孩之时, 襁褓中被朱伯这般抱着, 他并不怎么宽广的胸怀,仿佛是天地之间最可靠安稳的所在。

阿弦只来得及大叫出声,泪已经似泉水般奔涌难止。

老朱头将阿弦抱起,奇怪的是, 之前阿弦寸步难行的“泥沼”, 对他而言, 却似不存在, 他如履平地地掠过那一片草沼,在孟婆的摊子旁边止步。

孟婆笑道:“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忍不住来见这孩子的。”

老朱头道:“孟婆, 多谢你帮我照看她。不然吃了那一记冒失的失魂棒,这魂就不好返回了。”

孟婆道:“不算什么,我看见好孩子, 心里也喜欢的很呢。”

阿弦正在悲喜交集, 涕泗滂沱, 身不由己听两人说了这几句, 便竭力忍住哭泣:“伯伯, 真的是你吗?”

这会儿的老朱头,的确仍是一如既往,高矮胖瘦甚至容貌都毫无变动,甚至仍穿着昔日那种下厨的衣裳, 系着围裙,右手中甚至还握着一把勺子。

纵然在这样可怖森冷的地府,浑身亦透着令人熟悉的尘世欢喜烟火气。

孟婆递了一个杌子过来,老朱头谢过,将阿弦放在上头坐了,替她将凌乱的头发整理了一下:“傻孩子,伯伯还有假冒的吗?”

阿弦嘴一撇,忍不住又要哭:“可是伯伯已经……”

老朱头笑道:“你不是最清楚的吗?死亡从来不是结束。”

阿弦吸了吸鼻子:“这、这里真的是阴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