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上一章:第 34 章
  • 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下一章:第 36 章

“啊,是潘火长!”里面之人应和着,只听一阵吱吱嘎嘎的声响,铁盖板从下面被缓缓顶起,一个兵卒从里面冒出脑袋来,“潘火长,您是……”

“武校尉和袁校尉要下狱察看。”

“是!”

铁盖板下,竟是另一片天地。

在潘大忠的带领下,武逊和袁从英生平头一次进入到这样一个黑暗森严、简直与墓穴一般无二的地下监狱之中。沿着石阶下行并不深,前面是长长的巷道,估计就是从外部营房通到木墙里头的道路。巷道狭窄逼仄,仅容二人并肩,每隔二十步的墙上置一盏油灯照亮,底下则是一名全副武装的守卫在站岗。

潘大忠头前领路,武逊居中,袁从英走在最后面。巷道里面空气稀少混浊,阵阵恶臭扑鼻而来,袁从英感到窒息,胸口憋得十分难受,他一边走一边默数着自己的脚步,在心中估算巷道的长短。这巷道建在沙地之中,却是木柱架梁并砖石垒砌而成,当初一定是花了相当大的人工。袁从英猜测,巷道本身应该不会太长,尽头或许会是个比较大的地穴,牢房就聚集在那里。但是,他想错了。

在袁从英默数了大概百来步的时候,巷道在前面拐了个弯,传来隐隐约约的人声。转过弯去,面前的巷道突然变宽,大约三十来步长短的巷道两侧,根根铁栅后面出现了一间连一间的牢房。光线十分暗淡,只见牢房中人影晃动,却看不清囚犯的容貌。巷道的两头各站着一名狱卒。

潘大忠停下脚步,轻声道:“这里就是天字号监区。”

武逊问:“他们都是死囚吗?”

潘大忠咧嘴一笑:“武校尉,伊柏泰里面其实没有死囚非死囚的区别,就看他们自己能不能活得下来。”

武逊阴沉着脸瞥了一眼袁从英,发现他的脸色在幽暗的光线之下愈加苍白,武逊道:“袁校尉,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袁从英摇了摇头。

于是潘大忠领着他们继续前行,一路拐来拐去,每隔几段窄小的巷道,便出现一段两侧有监房的巷道。袁从英心中终于明了,原来这个地下监牢造得就如同迷宫一般,所有的巷道彼此相连交错,监房不规律地散布其间,这样的设计使得进入其中的人,假如没有带领指示,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同样,囚犯要想找到一条路径逃走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要么在巷道中迷失,要么被无处不在的守卫擒获。想到这里,袁从英不禁暗暗佩服这座监狱设计者的巧妙用心,但又觉得不可思议:伊柏泰处在大漠的中央,囚犯本就很难逃脱,为什么还要把监狱建在地下,又设计得如此繁复,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不知不觉他们已经在地下转了很久。武逊也有点儿受不了那污浊的空气了,便问:“潘火长,如果没什么其他可看的,莫如你就带我们上去吧。”

“且慢!”潘大忠还未答应就被袁从英拦阻了。

武逊不耐烦地问:“袁校尉还想看什么?”

袁从英慢吞吞地问:“那五座堡垒怎么上去?”

潘大忠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怎么把这茬忘记了。真是该死!”接着又忙解释道,“咳,其实那几座堡垒就是通风换气之用,没什么可看的。二位校尉跟我来吧。”

他领着二人又是一通七绕八拐,总算走到了一座石梯前面。石梯尽头光线亮堂很多,还有阵阵新风吹来,袁从英赶紧深吸了几口气,慢慢张开捏紧的拳头,右手扎紧的布条上面,血渍和汗水已经混成一片。

潘大忠倒是步履轻松,快步走上石梯,武逊和袁从英紧紧跟随。上到地面,三人便处在了一座圆形的砖石堡垒中间,堡垒中除了一大块石板之外,便什么都没有了,那石板显然就是台阶入口的盖板。

徐徐清风从堡垒最上面的那排换气窗洞中吹入,武逊和袁从英都觉得头脑顿时清醒了许多,潘大忠看着二人的脸色,微笑道:“二位校尉有些受不了吧。呵呵,我们长年累月生活在伊柏泰,不习惯也得习惯,这里真是个能把人活活折磨死的地方啊。”

袁从英问:“我们是在最小的那个堡垒之中吗?”

潘大忠点头:“袁校尉好眼力,是的。这里就是离铁门最远的那座小堡垒。其余四座和这个一模一样,只不过格局略大些。”紧接着潘大忠又笑问,“二位校尉还要去看其余四座堡垒吗?”

武逊看了看袁从英,皱眉道:“嗯,一样的话就不必细看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再次下到地底,又随着潘大忠转了数个弯,面前出现的巷道和来时最初的那段十分相仿,走到巷道尽头,又见到一段向上的石阶。石阶旁的守卫见三人过来,赶紧行礼,殷勤地跑到石阶上头,翻起铸铁盖板,目送三人登了上去。出来一看,这里恰恰是吕嘉营房左侧的那个小营房,与入口的营房恰好一左一右。原来他们在地底下绕了个大大的圈子。

三人此时俱已头昏脑涨,都拼命呼吸着地面上的新鲜空气。等好不容易缓过神来。武逊便将二人招到自己的营房坐下。

喝了口烧酒,武逊感慨万千地道:“真没想到伊柏泰里面是这个样子,今天本校尉算是开了眼界了。潘火长!”

“在!”潘大忠毕恭毕敬地躬身行礼。

武逊问:“伊柏泰下面的情形,编外队有多少人完全了解?”

潘大忠道:“因为地下的活儿太苦,编外队的每个兵卒都要轮流下去当狱卒和守卫的。咳,其实他们大多本来也就是这里的囚犯,选拔上来充了编外队,才算有了一线生机。”

“那么说大家都还熟悉下头的布局?”

“也不尽然,伊柏泰下头的布局太奥妙,就算在里面待上一年半载,还是会走错路。如果是外人入内,那就压根甭想出来了。”

袁从英突然插话:“潘火长,你可知道这座监狱是何时所建,何人设计?”

潘大忠微微一笑:“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袁从英接着又问:“下面的布局可有图纸?”

“没有。大家都靠脑子记忆。不过……既然说到这里,我倒是可以画一张出来。此地也就我,大概清楚这里的情况了。”

袁从英冲潘大忠一抱拳:“麻烦潘火长了。”

“好说,好说。呵呵。”

正说着,卫兵来请三人用午饭。忙了整整一个上午,大家均饥肠辘辘,也都不客气,围坐桌前边吃饭边继续谈话。武逊掰下块馕,撒上碎牛肉津津有味地嚼了几口,突然问潘大忠:“大忠,我记得你是七年前到伊柏泰来的吧?”

潘大忠嘴里塞满食物,含含糊糊地道:“是啊,咳,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地方待不住人,能走的都走了,现如今我算这里资格最老的了,本来还有吕嘉,可现在……”

武逊停下嘴,盯着潘大忠问:“老潘,我仿佛记得当初你是和你兄弟一起来的伊柏泰,你兄弟现在何处,也走了吗?”

潘大忠的神色骤变,慢慢放下手中的筷子,垂下头好半天都不吭声。

武逊和袁从英奇怪地互相看了一眼,武逊正要再发问,潘大忠忽然抬起头,却见他双眼通红,牙齿咬得咯咯直响,颤抖着嘴唇喃喃道:“我兄弟,他……早就死在这里了!”

武逊大惊:“这是怎么回事?”

潘大忠握紧双拳,胸口起伏不定,好不容易才略微平复下来,抬头对另二人苦笑道:“袁校尉,前日夜间我冒险去求你搭救武校尉,当时你对我十分提防,不予信任,我那时候就曾对你提起过,我潘大忠与吕嘉有不共戴天之仇。这仇,就是杀亲之仇。正是吕嘉,害死了我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我的兄弟潘二孝。”

原来这潘大忠和他的兄弟潘二孝本来都是庭州刺史钱归南的家奴。他俩从小父母双亡,在钱家长大,干的是伺候人的营生。潘大忠为人谨慎,颇得钱归南的赏识,其弟二孝却不太争气,成天不务正业,还经常小偷小摸,十分不检点。偏偏潘大忠对这唯一的兄弟很是疼爱,钱归南几次欲将其赶出钱家,都因为潘大忠苦苦哀求才罢休。可恨潘二孝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越闹越不像话,后来还勾搭上了钱归南大夫人的婢女,终于彻底惹恼了钱归南。就在七年前,钱归南一气之下,将潘二孝判了罪,发往伊柏泰。潘大忠实在不放心这个兄弟,主动向钱归南恳求,陪着兄弟同来服刑。

潘大忠说到这里已经泪流满面,他抹了一把眼泪,咬牙切齿地道:“我们刚来时,吕嘉碍于钱刺史的威势,对我兄弟二人还算客气。因我本就是无罪之身,他还给了我一个火长的职位。我也是小心谨慎,拼命效忠于吕嘉,只求他能待我兄弟好一些。可谁知道,这吕嘉本性恶毒至极,居然趁着我回庭州办事的时候,将二孝骗出监牢,与另外两名囚犯斗殴,最后又将重伤的他放在野地,活活地让秃鹫啄咬至死!”他抬起头,泪眼模糊地看着袁从英,“袁校尉,就是你们头一天来的时候看到的那一幕,所谓的‘野葬’。”

袁从英默默地点了点头。潘大忠继续道:“我本来打算找吕嘉拼命,哪怕同归于尽也要为我兄弟报仇。可吕嘉这厮又狠又刁,知道我必怀恨在心,就把我遣入地下监狱,打算让我熬不得苦楚死在里头。我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定要在伊柏泰活下去,就这样我在地下苦熬了五年,直到两年前吕嘉需要用人时才又把我提出来。当时他仍然对我十分有戒心,处处防范,我便更加表现得贪生怕死、胆小懦弱,终于慢慢地令他放松了警惕。这两年来我一直在等待最后一击的时机,总算等到了你们。武校尉,袁校尉,谢谢你们,使我终于能够为我的兄弟报仇雪恨。”

“原来是这样!”武逊感慨万千地长叹一声,举起手安抚地拍了拍潘大忠的肩膀。

潘大忠勉强一笑,扭头对袁从英道:“袁校尉,前日夜间实在无法对你将这些和盘托出,致使你一直不能信赖于我。否则,公主他们也不会遇到那样的险情了。”

袁从英点头:“是的。当时我确实不能轻易相信你,所以才将你打昏,把蒙丹他们转移到另一间营房。坦白说,这也是万般无奈,我一人难以兼顾两头,又必须去救武校尉,所以只能赌一把。”

潘大忠理解地笑道:“袁校尉当时若是相信我,我倒可以给公主他们找个更安全的所在。但我知道你不能冒这个险,万一我是吕嘉派来调虎离山的,那就惨了。”

潘大忠又道:“袁校尉,有件事情我一直想问你,不知道现在可否赐教?”

“什么?”

“就是那晚我们离开营地前,你一直在看营地上空的一个闪光,那究竟是……”

“哦,”袁从英微笑了,“那还是你们昨日看到的斌儿的玩意儿。那东西可以把光投得很远,我让斌儿想法把烛光射出窗洞,在夜间老远都能看得清楚,这样我便可以知道他们平安。”

谈到这里,三个人方觉有点坦诚相见的味道,彼此的隔阂和猜疑渐消。武逊理了理络腮胡须,又想起件事:“老潘啊,还有件事情。”

“武校尉尽管吩咐!”

“嗯,我来问你,编外队的兵械、甲胄和马匹,怎么都如此精良?吕嘉打哪里弄来的这些?”

老潘微微一愣,眼珠转了转:“这个……我也不清楚了。好像瀚海军每年都会给吕嘉送些辎重过来吧。”

“不可能!瀚海军自己的配备都没有这么好!”

“那,卑职不知道了。”

“不知道就算了。”武逊有些失望,指指袁从英道,“不过,老潘你下午带袁校尉去挑件兵刃吧,把这里最好的家伙都拿出来。”

潘大忠赶忙答应:“那是自然。”

袁从英却摆了摆手:“武校尉,多谢费心。也不必太麻烦,方便的话,就把吕嘉的刀和弓借我一用吧。”

“这……”武逊和潘大忠相互看了一眼,“你不忌讳?”

“好用就行。”

“那好,吃过饭就让兵士给你送去吧。”

午后,在营盘后面的一座小茅屋里面,袁从英带着韩斌洗了个澡。一进这个小茅屋,他就发现这里与阿苏古尔河畔的那个茅屋简直一模一样。屋中央同样是口深井,井缘和地面相平,只在井口盖着块铁盖子,也与阿苏古尔河畔茅屋里的那个铁盖子外观完全相同。

所不同的,这个茅屋里放置着好几个木桶,以供人从深井里打出水来。另外还有个小火炉子用来烧热水。袁从英发现,此地洗澡的方式和中原很不一样,没有盛满水的大木桶可以浸泡,却用个木勺子舀出水来往身上浇。脚下就是沙地,水从身上流下后就直接渗入沙中,转眼被吸个一干二净,洗完澡沙地居然还是干的。他起初以为不用大木桶是为了节省水,但很快发现这种洗澡方式似乎更费水,便有点儿想不通。

不过此刻他顾不上这些,只是让韩斌把烧烫的水一遍遍浇在自己的背上,痛到僵硬麻木的后背才觉得轻松些。与此同时,他仔细地研究起铁盖子上浇铸的纹理。

这纹理也与阿苏古尔河畔铁盖子上的相仿,最外面是五个尖角的样子,围绕着里面的一个圆圈,圆圈的中央还有纹路。所不同的是,此处中央的纹理曲曲弯弯,有点儿像水波,而阿苏古尔河畔那图案的中央纹理,是几道斜斜的线条。袁从英让韩斌帮着自己一起尽量记下这些图纹的形状,打算回营房后默写在纸上,留个记录。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用处,过去在狄仁杰身边的时候,寻求这类奇异事物中所蕴含的秘密,往往是狄仁杰的拿手好戏,可是现在,只能靠自己了。

虽是初春,大漠上昼夜的温差依然很大。太阳快落山时,周遭已经十分寒冷。袁从英带着韩斌匆匆洗完,就回了营房。桌上已燃起蜡烛,率先洗好澡的狄景晖坐在桌边,埋头读那本《西域图记》。袁从英精疲力竭,在榻上靠了一会儿,一动都不想动,可想想还是挣扎着起身,坐到桌前拿过纸笔,打算把刚才强记下来的纹理画出来。

桌上搁着一柄闪亮的钢刀,还有一副黑色的硬弓,一望便知是吕嘉的家伙。狄景晖冲袁从英努努嘴:“老潘送过来给你的。”

袁从英擎刀在手,翻来覆去地看着,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把百炼成钢的宝刀。同样,那把弓也是少见的利器,问题是,吕嘉怎么会有这样好的武器?

狄景晖看他又在沉思,便随口问了句:“很不错的家伙吧?我虽不太懂,却也看得出来。”

袁从英把刀搁回桌上,点头:“确实是好东西。不过也怪得很。”

“哦?哪里怪?”狄景晖来劲了,上下左右地摸着刀把和刀背。

袁从英把他的手轻轻挡开:“你不习惯碰这种东西,小心点,这刀削铁如泥的。”

“削铁如泥?”狄景晖好奇地问,“吕嘉怎么有这种好东西?这样的好刀不常见吧。”

“不常见,很稀罕的。最奇怪的还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

袁从英指着刀身,解释道:“不论什么刀具,通常刀身上都刻有铭文,表示炼成的日期地点和炼制之人,这是规矩。普通的刀尚且如此,更别说如此少见的宝刀。可是你看这把刀,上面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还有这把弓也是,没有任何打造的标记。”

“还真是啊!”狄景晖也是一脸纳闷,但他知道自己也想不出个究竟,就岔开话题,“那个老潘倒很殷勤,还问长问短的,似乎挺关心你的身体。”

袁从英冷笑了一下:“你怎么说?”

狄景晖轻哼道:“你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对付。”

袁从英压低声音说了句:“这个人,很不老实。”

狄景晖把手中的书往桌上一放,似笑非笑地看着袁从英:“嗳,人家又怎么惹到你了?”

袁从英阴沉着脸道:“他没有惹到我,但是他说了不少谎话。”

“说谎?”

“是。首先,今天他开木墙上的铁门时搞出很大的动静,想证明那铁门好多年都未开启了。可是那些大铜锁和铁链上连灰尘都没有,真好笑,伊柏泰日日都是漫天风沙的,难道这里的人没事还经常擦拭它们不成?其次,他领我们去木墙中的时候,刻意只让我们看了其中最小的堡垒,以此类推地想说明每座堡垒都没有门,偏偏不领我们逐一看过,我总觉得其中有诈。还有,他说自己与吕嘉有仇,可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动手,却要等着我们和武逊来这里的时候,借我们的手除去吕嘉,而吕嘉明明知道潘大忠对自己怀有仇恨,却还如此信任他,也很说不通。至于他说不清楚兵械的来历,我看多半也是撒谎。”

狄景晖听完哈哈一笑:“完了,你算是把我爹草木皆兵的毛病全学会了。既然你对这潘大忠有诸多怀疑,干吗不直接对武逊说呢?”

袁从英叹了口气,略显懊丧地道:“武逊此刻宁愿相信潘大忠,也不愿意相信我。你当初说的话很有道理,武逊对我有成见,亦有顾虑,假如我太多地表示对潘大忠的不信任,他只会认为我是故意离间他们边塞军兵的关系。对他来说,我毕竟是外来的,潘大忠才是自己人。”

狄景晖颇有兴味地看着袁从英,很是幸灾乐祸,道:“现在想明白了?饶你拼着性命去解救他,还差点连我们的命都搭上,结果也没落上个好。”

袁从英深深地吸了口气:“还是见机行事吧。潘大忠盯得很紧,我不想打草惊蛇,否则对你和斌儿不利。另外,武逊也会有危险。潘大忠和吕嘉还不同,这回是他在暗处我们在明处。我不知道他究竟想干什么,也不知道他对剿匪到底有利还是不利,更不知道他的背后是不是还有更凶险的势力……”他抬起眼睛,看着狄景晖苦笑道,“可惜我没学到大人料事如神的本领。”

狄景晖正要开口说话,有人轻轻敲门。韩斌跑过去把门打开,夕阳逆照下,蒙丹亭亭玉立的身影仿佛镶了道火红的金边。狄景晖猛地站起身来,快步走到门口,蒙丹看着他微笑,轻声道:“我是来向你们告别的,明天一早我就要走了。”

第四章

暗 斗

“你要走了?还回来吗?”狄景晖急迫地问。

蒙丹被他热切的目光逼得不觉垂下双眸,心中暗暗懊恼着:来告别前明明打算表现得若无其事,可为什么一听到他的声音,一看到他的眼睛,自己的心又跳得如此慌乱?都怪他,这没用的汉人男子,知道自己要走,居然如此紧张,只不过是短短地离开几日,他就着急成这个样子……

韩斌也站在门边,伸手扯她的衣裙:“蒙丹姐姐,你什么时候再回来啊?”

蒙丹握住他的小手,温柔地笑起来:“斌儿,以后就叫我红艳姐姐吧。”

“啊?红艳姐姐,你改名字啦?”

“嗯,好听吗,你喜欢这个名字吗?”

韩斌转了转眼珠:“还行吧。红艳姐姐,我喜欢!”

袁从英来到门前,见狄景晖在一旁呆呆地站着,蒙丹又不理他,便不动声色地拽了拽狄景晖的袖子,招呼道:“蒙……呃,红艳,屋里坐吧。”

狄景晖回过神来,也忙道:“啊,对,对,红艳,请屋里坐。”

蒙丹瞥了一眼狄景晖,眸中碧波流转,好不容易憋住笑,摇头道:“不坐了,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就来给你们道个别。”

“可是,”狄景晖有点儿发急了,“你这是要去哪里?你不是要在此地等梅迎春的吗?”

蒙丹轻轻翘起嘴角,屋外那灿烂的落日红霞此刻好像都飞上了她的面庞:“我又没说要离开这里,只不过是和哈斯勒尔他们一起回趟庭州。春天来了,我们要去寻块水草肥美的绿洲放牧驼马,总不能老在这个大漠里面转悠。”

狄景晖大大地松了口气:“原来如此,那倒也不必郑重其事地道别。”

“你……”蒙丹让他给气乐了,发狠道,“真该告诉你我一去不回!”

“你不会的。”狄景晖笃悠悠地说,此刻已经完全松弛了下来,他把两手往身后一背,低下头来看蒙丹。

蒙丹觉得自己额头上的碎发随着他灼热的呼吸轻轻颤动,连带着心尖也酥酥麻麻起来,这种感觉是那么温暖,那么轻柔。她再没有能力让自己的语气生硬起来了,只好极低声地说:“我,就去几天,然后再来看你们。”

“好,我们在此等候。”狄景晖一本正经地回答。

袁从英在旁边听得实在有些好笑,除了等待难道他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那,你们好好休息吧,我走了。”说完这句话,蒙丹如释重负地长舒口气,正要扭头往门外走,袁从英却把她叫住了:“先别走,红艳,我要问你件事情。”

“啊,什么事情?”自从熟识以后,蒙丹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看袁从英严肃的表情,于是她就微微侧过头,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

袁从英却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习惯性地锁起双眉,思忖着问:“红艳,你在大漠上发现过几次土匪行凶?”

蒙丹认真地想了想,答道:“一共有三次。”

“可曾和土匪正面交锋过?”

蒙丹摇头:“一次都没有。”

“一次都没有过?”

“嗯。”蒙丹咬了咬嘴唇,沮丧地道,“这些土匪太神出鬼没了,大漠又无边无垠,实在无从搜索。现在走沙陀碛的商队不多,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商队经过,只能瞎碰。因此三次所见到的都是土匪劫杀商队以后的现场。”

袁从英抬起眼睛,紧盯着蒙丹问:“如果真的像你所说,土匪又是从何得知商队行踪的呢?”

蒙丹紧接着他的话道:“是啊,我也想不通这一点。好像有人把每次商队进入沙陀碛的时间和路线都通报给土匪,否则他们绝不可能把所有的商队一网打尽。还有……”

“还有什么?”

“还有就是这些土匪的营地究竟设在什么地方。我这几个月带着人把沙陀碛都跑了个遍,始终没发现可疑的地点。可是从土匪攻击商队的地点来看,遍布沙陀碛的东西南北,因此他们一定在沙陀碛的内部设有营地。只是……这个营地到底在哪里呢?”

袁从英沉思片刻,对蒙丹微笑了一下:“你哥哥所发现的奇怪之处,就是这些吧?”

蒙丹也不觉莞尔:“差不多吧。”想了想,她又道,“还有一个古怪,是我发现的,还没来得及告诉我哥哥。”

袁从英和狄景晖相识一笑,他们都听出了蒙丹语气中那点掩饰不住的天真和自豪,袁从英便问:“是怎样特别的古怪,可以告诉我们吗?”

蒙丹轮流看着他们两个,故意稍停了片刻,才回答:“唔,我一共发现了三次被屠杀的商队,现场都是尸身遍地、血流成河,可是货物和车马却踪迹全无。”

袁从英揣度着道:“货物和车马都被土匪劫走了吧。”

蒙丹忽闪着碧色的双眸,略带得意地说:“土匪带走货物和车马也就罢了,可为什么要把所有的兵刃也都带走呢?”

“兵刃?”袁从英惊讶地问。

蒙丹“嗯”了一声:“我发现这三起劫杀,土匪都很小心地把现场打扫干净了。从衣饰来看,尸首全都是商队的人。但我想,土匪未必没有伤亡吧,可现场找不到一具土匪的尸身。还有就是,掉在现场的兵刃明显都是商队用的,没有任何一件土匪的兵刃。甚至一些被箭射死的尸体,身上的箭弩都给小心地拔掉了。”

“居然有这样的事情。”袁从英喃喃自语,陷入了沉思。

蒙丹瞧瞧他,又看看狄景晖,娇俏地点点头:“那我就走啦。”

狄景晖忙道:“我送你。”正要陪着她出门,却听身后袁从英叫了一声:“狄景晖你站住。”

“干什么?”狄景晖满脸狐疑地站住身,袁从英抢步上前:“我来送红艳姑娘,你回屋去!”说着,他伸手轻轻一拦,不由分说就把狄景晖挡到身后。

蒙丹也有点儿意外,但还是在袁从英的指示下,乖乖地由他陪着自己朝门外走去。韩斌刚想跟上,袁从英反手推上房门,也把他关在了屋里。

狄景晖看着两人并肩出了门,实在猜不透袁从英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便索性坐回到桌边。突然,他发现桌上袁从英刚才在默画的纹理图,拿起来仔细瞧了瞧,脸上露出笑意。韩斌探身过来要抢,被狄景晖随手推到一边。

过了好一会儿,袁从英才又开门进屋。他若无其事地往桌边一坐,狄景晖狠狠地瞅了他一眼,故意拉长声音问:“送走了?”

“嗯,送走了。”袁从英拿过画着图案的纸,提笔接着往下画。

狄景晖瞪大眼等着,看他毫无再开口的意思,终于忍不住问:“哎,你和蒙丹说什么去了?”

袁从英连眼皮都没有抬,一边在纸上画着,一边随口道:“我和她说什么,你没有必要知道。”

“你!”狄景晖咬牙切齿地道,“袁从英我告诉你,你休想……”

“休想什么?”袁从英搁下笔,瞥了眼狄景晖捏紧的拳头,似笑非笑地加了一句,“怎么,要和我打架?”

狄景晖冲他干瞪眼,无奈地摇头:“在别人那里受了气,就跑到我这里来耍威风,什么人嘛!”

两人暂时休战,袁从英从怀里掏出另一张画着阿苏古尔河畔图形的纸,和自己刚画的纸放在一块儿,拧眉抿唇,开始苦思冥想。

狄景晖坐在对面不怀好意地看着他,最后还是探头过来,讪笑道:“哎,我们做个交易吧。”

“交易?什么交易?”

“如果你告诉我你和蒙丹说了什么,我就告诉你这些纹理是什么意思,如何?”

“你知道这些纹理的意思?”袁从英有些喜出望外,往椅子背上一靠,看着狄景晖道,“说吧,这都是些什么。”

“罢了罢了,不和你计较。”狄景晖嘟囔着连连叹息,把那本《西域图记》翻到最后,摊开在桌上,“你自己看吧。”

袁从英定睛一看,那上面果然绘着自己在两处井盖上见到的纹理,粗粗看去几乎分毫不差。他长舒了口气,对狄景晖笑道:“你早说啊,害得我琢磨了半天。”

狄景晖摇头晃脑地回答:“我怎么知道你在琢磨这个?恰巧这些图在书的最后面,我也是刚刚才看到。”

“书上有没有写这些纹理是什么意思?”

袁从英拿过书翻看,狄景晖指着书页道:“有的,不过内容不多,只说这是一种西域神教——萨满教的神符。”

“萨满教?”

“是的,萨满教。”狄景晖解释道,“这本书上只简单地记载了萨满教是西域颇为盛行的一种神教,大概从上古开始就有了。这种神教信奉万物有灵的说法,认为不论草木牲畜、山河湖海皆有灵,都能与人相通。萨满教将世界分为上、中、下三界,上界是天神居住的地方;中界是人活动的场所;下界则在地层深处、江河湖海,等等,有各式各样的精灵出没。”

“什么是精灵?”袁从英听得津津有味,好奇地发问。

狄景晖翻了翻书,边看边道:“唔,精灵嘛,就是一种通神的灵物吧。萨满教认为每个部落都有保护自己的精灵,会附着在本族的巫师身上,借巫师之肉身来行使其意志。在精灵的指点和教诲之下,萨满巫师可以探访灵界、可以上天入海,巫师作法时有精灵协助,才可以顺利地治病、求雨、寻魂、驱鬼、祈福和诅咒。”

这会儿连韩斌都靠在袁从英的身上听得入了迷:“听上去还真挺有意思的。”

袁从英笑着问:“你说萨满巫师能治病?”

狄景晖点头:“能啊,这书上说得还挺神,能治各种疑难杂症。”

袁从英道:“那我干脆去找个萨满巫师治治我的背痛吧。”

狄景晖始料未及,愣了一愣,应道:“倒是可以试试。不过你要小心巫师把你大卸八块啊。”

“不怕,只不过要是让大人知道了我去找巫师看病,他一定会把我大卸八块的。”

狄景晖哈哈大笑起来:“对,对!我爹最恨这些装神弄鬼的邪恁之说。怎么?他教导了你十年,你居然还信这些?”

袁从英自嘲:“大人是有大智慧的,我怎么能与他相比?你还没有说,这些图符纹理到底是什么意思?”

狄景晖指着书上的图案道:“书上说,萨满教有许多神灵,包括天神、地神、风神、雨神、火神、水神如此种种。这些纹理图案就是用来崇拜不同神灵的。像这种曲曲折折的波纹应该表征河海,也就是水神,这种倾斜的竖条纹就是风神的符号。这两种符号分别在此地和阿苏古尔河畔茅屋的井盖上有。另外,书上还记载了雨神、火神、地神等符号。”

袁从英频频点头:“不错,很像这么回事。井里有水,所以要祈求水神的庇佑,难道我们在沙陀碛里见到的这些深井,都与萨满教有关联?”

狄景晖想了想道:“我想可能最初的掘井人都是笃信萨满教的,所以才会在井盖上饰以萨满神符。”

袁从英想了想,又道:“可是这书上的图案都没有套在外面的那五个角,这是怎么回事?而且阿苏古尔河畔的那口井上的图案,照你的说法是风神符号,我却从中挖出了清水,这又是怎么回事?”

狄景晖“咳”了一声:“别问我,这我可就不明白咯!”他接着又笑道,“你不是想找萨满巫师看病吗,到时候顺便向人家请教请教呗。如果巫师不肯说,你就把刀架他脖子上逼他说!”

袁从英一本正经地点头:“嗯,这个我倒拿手。”

说着,袁从英又拿起那本《西域图记》,翻动着道:“这个前隋的宰相裴矩倒挺有趣的,记载下这么多西域的奇闻逸事。”

狄景晖长叹一声:“裴矩啊,他可是我打心眼里崇敬的人。你说我爹有大智慧,其实我倒觉得,裴矩比我爹更了不起。”

袁从英惊讶地望着狄景晖:“真的?这个裴矩真有如此厉害?”

狄景晖正色道:“那是当然。裴矩在前隋任内史侍郎和吏部尚书的时候,为政廉洁,颇负清名,此为功绩之一。受命赴张掖经营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编撰成这本奇书《西域图记》,此为功绩之二。你或许还不知道,裴矩是绘制下西域到中原之间来往商路图的第一人呢。”顿了顿,他又感叹道,“河东闻喜裴氏家族,真正的三晋望族,历六朝而盛,至裴矩一代,可谓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茂郁如林。有种说法:裴家的男子不是出相就是入将;女子不是王妃就是诰命。对了,西晋时候裴家还曾有过一个叫裴秀的,定出了‘制图六体’,后世至今勘测地域,绘制地理图,都是依据裴秀在其所著《禹贡地域图》里拟定的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卸和迂直的方法而做的。所以裴矩能编纂出这套《西域图记》也是有渊源在的。”

袁从英若有所思地问:“绘图,勘测……裴家世代沿袭这样的学问?”

狄景晖点头道:“听说是这样的。裴矩在隋灭后就归顺了大唐,但据说有些裴家族人却流落在了西域,至今不肯返回中原。咱们在此地待久了,说不定还能碰上一二,也未可知。”

狄景晖话音落下,袁从英锁起双眉,指了指门外:“你觉不觉得这个伊柏泰的位置、格局、建造的方式,都颇为深奥?”狄景晖颔首,袁从英沉吟着又道,“如果你去了那地底下的监狱,就更会有这样的感受。真难以想象,这一切之中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秘密。”

面对着桌上摇曳的烛光,两人都沉默了。边塞大漠的春天,就在这瞬息万变、吉凶难测的氛围中徐徐展开。屋外风沙又起,沙尘经窗洞涌入屋内,袁从英把韩斌的脑袋搂到怀中,为孩子挡住那呛人的气味,他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此时此刻,即使愿意付出生命,他能为这孩子做的,也依然是如此有限。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命运始终与“秘密”这两个字紧紧相连,哪怕走到天涯海角,哪怕身心俱疲,也仍然无法摆脱。深入骨髓的思念和牵挂,连同“秘密”这个词一起,又一次将他的心带回到悲喜交加的过往。

这天晚饭之后,周梁昆终于下定了决心,他让家人送出一封信以后,便在书房中静待回音。随意翻看着手边的书籍,周梁昆再次回味下午与女儿靖媛的一番谈话,心中跌宕起伏。

周靖媛自花朝节与狄仁杰等人共游天觉寺以后,就始终闷闷不乐,才过了短短几天,娇美的面庞就消瘦憔悴下来。周梁昆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要和女儿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周靖媛来了,无精打采地坐在父亲的面前,纤细的指间绕着块丝帕,揪过来又扯过去。周梁昆问了她几句闲话,她也答得心不在焉。周梁昆有些着急,便清清嗓子,小心翼翼又直截了当地问:“靖媛啊,为父看你自花朝节之后就有些意气消沉,是身体不适还是有心事啊?”

周靖媛一愣,抿起樱唇答道:“爹爹,女儿的身体很好。”

“哦,那就是有心事了?”

周靖媛低头不语。

周梁昆慈爱地笑起来:“你这孩子,一向敢说敢做,今天这样子,可有点不太像我的女儿啊。”

周靖媛秀眉微蹙,脸色愈发阴沉,周梁昆耐心等待着,他了解自己的女儿,知道她一定会有所表示。

果然,周靖媛抬起头来看着父亲,黑如黛石的双眸中迷雾深锁,似有无限的困惑和忧虑:“爹爹,女儿的心全都在爹爹的身上,爹爹的心事便是女儿的心事。”

“靖媛……”周梁昆颤抖着声音喊着女儿的名字,心中一阵酸涩。

定了定神,周梁昆勉强笑道:“靖媛啊,裘侍郎那头的事情,为父知道你不愿意,已经回绝了,你就放心吧。”

周靖媛低头不语,周梁昆稍待了片刻,温和地道:“靖媛,你上回提到太平公主向先帝圣上讨要武官做驸马的逸事,为父想问一句,靖媛是不是也有心上人了,并且还是个武官?假使果真如此,靖媛不妨就直说给为父听,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