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微笑,一转念心中瞬间有了沟壑。慢悠悠地走回了钟粹宫,把旁人喝退,独留下江俨一人。太子自顾自倒了杯茶细细地品,看着面前恭敬垂首站着的江俨沉思。

江俨做他的侍卫,这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这人自五年前皇姐大婚的那年就跟了自己,沉稳机警,武功高强又知进退,他提作了副提举护卫自己安全。

作为储君,年纪轻就意味着资历浅,父皇膝下又只有两个皇子,他那兄长这些年又不安分,暗中惦记他的人多了去了。可自打江俨近身护卫后,就没出过半点岔子。

若说江俨此人,做事十分得踏实,又没有寻常武夫那些个鲁莽习性,他用着十分得顺手。

真要算的话,江俨唯一的缺点就是寡言少语,你问一句他才答一句。若是问到人家不想答的,江俨还保持沉默不搭理人。常常跟个背后灵一样亦步亦趋地跟着。

有一次半夜钟粹宫里进了刺客,刺客什么样太子没见着,倒被一身黑衣披头散发、刚从床上爬起来就拔了剑守在他床边的江俨吓得不轻。

宫里很多人都知道太子殿下身边的江护卫武艺高深莫测,眼神疏离透彻,说话咬字如金,常年面无表情。所以人人都以为江俨冷面冷血冷心冷情。

可太子很早以前就知道,江俨的心中,有一个藏了许多年的执念。太子前些年就猜到了些许,直到最近总算能确认下来。

太子定定地看着他,语气淡淡,神情却莫名严肃:“江俨,你进宫几年了?”

江俨低头想了想,“属下是文景一十三年秋入的宫,到今年秋天已满了十四年。”

太子殿下感慨道:原来他在宫里呆了这么多年了啊!心中算了一下,一十四年前自己才五岁,皇姐大自己四岁,那时候应是九岁。

——真的是好久了啊!

太子看着面前垂着头的江俨,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几遍,眼前的男子仪表堂堂,清俊淡泊,哪怕快到而立之年了,仍是青竹一般的好风骨。

“你这几日心神不属,但凡听到关乎我皇姐的事就失了分寸。可本殿看你又无意遮掩情绪,莫不是在等本殿下主动看明白?”

江俨眸色微闪,沉默着没答话。

太子低声轻嗤了一声,果然这人是有心思的!江俨做了这多年侍卫,时刻谨慎专注已经成为了本能。自打皇姐回宫以来,江俨却常常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三番五次失了心绪,果然是刻意为之的!他分明是为了让自己知道:他的心已经不在自己这了。

“你我二人多年主仆情分,你的心思这么些年本殿也看得明白。”太子凝视着他,语气淡淡回忆道:“当年我皇姐选驸马那时候,我见你处境尴尬,就主动跟父皇讨了你。”

“那时你的答复让我父皇放下了戒心,这才让你跟在了我身边。”太子唇角微勾:“如今本殿倒想问问——这些年你可是后悔了?”

江俨微垂眼睑,声音更低沉了两分:“属下自知配不上公主。”

容璟绍朗声一笑,眼神霸气张扬:“我皇姐风姿卓然,举世无双。莫说是你一个小小侍卫,便是这天下的王侯将相,也是配不起她的。”

江俨低着头沉默,甚至微不可见地点了下头,很明显他心中也是这么想的——那是他心尖上可望可不即的白月光,只能远远守着,连想想都是奢望。

“不过——”容璟绍话音一转,“你这仪卫队长副提举,去做个公主近卫,倒是绰绰有余的。”

江俨一怔,眸中神采骤然变亮,他飞快地回过神来朗声道:“谢殿下恩典!”

太子哼笑了两声:“你可想好了,从我这太子仪卫,变成公主侍卫,可是贬了职呐。”

江俨没答他的话,却退后两步恭恭敬敬行了个大礼,声音仍是清朗:“谢殿下恩典。”

待江俨退下了,容璟绍拿起桌上一只壶,斜斜倾倒给自己斟了杯酒。他执起酒杯看着殿中灯火照不亮的阴翳处,低低地笑出了声。

像他皇姐那样外温内凉、凉薄慢热的人来说,唯有细水长流才能一点点撬开她的心。可有时候只退那么一小步,便能生生隔开万丈沟壑。

——五年的时光,又怎么能轻易补回来?

——这世上的后悔一事,又哪有嘴上说说那么容易?

江俨,只愿你这一次,莫再让我皇姐失望。

作者有话要说:江俨很快就要回到公主身边了~~~

关于江俨为什么离开公主身边只略略提了一句,以后会慢慢讲。

刚到学校发现连不上网。存稿箱里有几章,日更不会断。手机小修了一遍,可能会有遗漏错字啥的,过两天再改,抱歉 %>_<%

请安

长乐宫里,容婉玗歇了几天,把病气一去就精神大好。

小厨房精心准备了可口的小菜,切得细细的用麻酱拌匀了,一碟子小巧玲珑的卷饼各个夹着不同的馅料,配上粥水总算有了些味道,比前几日寡淡的药膳要好太多了。

容婉玗一向起得迟,在公主府的时候一无外人二无琐事,她又不爱出门,索性就起得迟一些。每月偶尔几次起得早了,便去老夫人院里给她请安。其余时候,都任凭自己睡个天光大亮。

可惜这冬日夜长,睡到自然醒了太阳才刚露了个小缝。冬天的清晨出去散步也感受不到暖融融的阳光,脸前总有呵气缭绕一片,冷得人心都要凉半分。

用过早膳,已经是辰时正。

不消她说,昨日两位嬷嬷就已经把前几日从公主府带回来的人挨个查了一遍,哪年进的宫做得什么,何时开始跟了主子,长乐宫哪年有什么大事…

公主大婚时从长乐宫里带出去的宫人都是留了底的,可这次回宫时候跟着的下人浩浩荡荡的,却超了那个数。两位嬷嬷估摸着是因为昨日乱哄哄的,有些偷奸耍滑的徐家旧仆便动了歪脑筋,想混进宫里来伺候贵人,就这么顺道跟着进了宫。

这可不行!谁知道混进来宫的怀着什么腌臜心思?若是不彻查一遍,不把那些人剔出去,她们连睡觉都睡不安稳。

这么一查,果然查出了好几个,什么外院洒扫的、正院养花的…这些心思不正的通通打了一顿板子,让人领回徐家去了。至于回了徐家会有什么样的严惩,她们可管不着。要是在宫里,这种心思不正、背叛旧主还一心想往上爬的下人,真是打死都不为过!

余下的都是长乐宫曾经的宫人,两位嬷嬷早已经吩咐下去,把人都已经安置妥当了。

容婉玗无事可做,想了想,换好衣服让手最巧的絮晚绾了发,一路走着去了坤宁宫。坤宁宫离长乐宫近得很,步行也不过两炷香的功夫。

她去之前就想着,今日可能是诸位后妃给母后请安的日子。母后不爱给人立规矩,定下了五日一请安,别的时候也无须她们过来。

容婉玗记事不久后,文宣帝便独宠皇后,从那时起后宫就形同虚设了。刨去前些年作过乱的被整治了的几个妃子,余下的后妃两只手掌能数得清,大多还是文宣帝是皇子时候的旧人。

这些后妃多年无宠,也早就歇了争宠的心思。她们想得很明白,没有子嗣又没有宠爱,还争什么争?反正整个后宫除了皇后,大家都是一样的不受宠,没有谁会眼红谁,也没有谁会对谁冷嘲热讽,那又有什么好争的?

文宣帝和皇后把太子教管得很严,另一位大皇子比容婉玗大五岁,是低位嫔妃生下的,因为做过一些不太敞亮的旧事,早早地离宫落了府。所以这些妃嫔们常见的小辈就只有容婉玗一个了。

妃嫔们膝下无子,能见到的只有她一个水灵灵的小姑娘,不疼她还能疼谁?平日里得了什么好东西,又不能送出宫,就都给她留一份。

容婉玗只当是自己多了十几位美貌的姨母。她性子淡但骨子里温柔,跟这些算作长辈的妃嫔们在一块儿的时候也不会觉得无趣烦闷,让膝下无子的妃嫔们充分施展了一把母爱。

长此以往,也结下了不浅的情谊。

到了一看,果然赶了个巧,里面熙熙攘攘做了一屋子华衣美妇。容婉玗笑吟吟地做了个福礼:“承熹给各位娘娘请安了。”

众人都停了话头,这才看清楚来的是谁。

一位美妇站起身,走过来就握了她手,神色颇为高兴:“哎哟,我当是谁,原来是小承熹来了呀!快过来坐着,我们姐妹们正说起你呢!”

握了她手的这人是皇贵妃娘娘,也是当朝宰辅的嫡长女。在妃嫔里面算得上八面玲珑的人物,做事待人大多时候权凭心意,可偏偏能不落任何埋怨,所以容婉玗一直很敬佩她。就连皇后身子不好、包括两次怀孕的时候也都是她打理的后宫,从没出过半点乱子。

德妃关切道:“承熹快坐下,前两日听说你发了热,你母后不许我们去扰你,可我一直放心不下,如今身体可大好了?”

容婉玗点头应是。

“昨日我特地从私库里寻出了这串佛坠,大势至菩萨,除妖辟邪,护你吉祥如意。”贤妃神色温婉,叫丫鬟捧过一条佛坠,看容婉玗仔细收好了,这才接着说:“忘了是哪位高僧开过光的了,据说颇为灵验。我平日里本不信这些,只你近日小人缠身,才让我突然记了起来。”

这小人说的是谁,在座的娘娘都是消息灵通之人,即使是母家不显消息不灵通的,可前几日驸马在乾清门和长乐宫前那么一跪,陛下又下了那样一道旨意,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

只是她们在后宫修炼了多年,都是极有眼色的人。看皇后这两日心情不算美,承熹休息了三天,可面上还留有些憔悴之意,都识趣地不提驸马。

既然有人开了头,妃嫔们眼一亮,盘算着自己的私库里还有什么驱邪避凶防小人、寓意又吉祥的东西。

这个说:“赶明儿我把我那儿供了好些年的观音像给你送过去。”

那个说:“我那也有对玉如意,据说是一百位多子多福的老人沾过手,寄了喜气上去的,明儿也让人给你送过去。”

柔贵嫔用帕子捻了一颗蜜枣,本是不雅的吃相可她做起来却偏偏很是好看。她想了想自己没什么能送得出手的吉祥物,便笑道:“再有一个来月就要过年了,承熹你还年轻颜色又好,过年可一定要穿得漂漂亮亮的,想穿什么样儿的我亲自给你画图样子!”

柔贵嫔在这些嫔妃里面年纪最小,最是爱俏,平日里闲来无事就琢磨各种首饰样子绢花样子衣服式样,不光宫里的小丫鬟乐于学,世家贵妇也时常学着她穿衣打扮,传到了民间总是能广为流传。

盛情难却,容婉玗朝皇后看了一眼,看母后只是笑着喝茶,没半分帮她解围的意思。只好自己站起来又福了一礼,笑道:“承熹谢过几位娘娘心意。今后怕是要在宫里久住了,还望您们莫要嫌我烦哪。”

皇贵妃哼哼一笑,捏了嗓子假装生气道:“瞧这是说得什么话?莫不是还能短了你一口吃食?”

淑妃娘娘团扇遮着口,咯咯笑得直喘气:“要是你母后嫌你烦了,带着你家皓儿到我这来就是,保管一日三餐把你们养得白白胖胖的!”

说起皓儿,话头更是止不住,这回连往常不爱跟着搀和的皇后娘娘都主动接话茬了。

聊了大半个上午,看时辰不早了,妃嫔们都起身跟皇后告辞——这个时候该是文宣帝议完事,来陪皇后用膳的点儿了。

多少年都习惯了,刚开始还会不甘会难过,有些妃嫔会留下等着文宣帝来一起用膳,就算像个外人一样尴尬,可能见陛下一面也是值得的。

渐渐地就越发没感觉了——谁会十几年如一日一如既往地对一个心有所属的男人留有执念?识趣儿些的歇了心思,不识趣儿的也慢慢死了心。

德妃临走前还回头叮嘱了一句:“赶明儿把皓儿也领过来给我们看看,今年中秋没见上,还挺挂念那孩子的。”

能得长辈疼爱是最大的福气,容婉玗自然笑吟吟地应了。

淑妃家中有个表侄近日犯了些事儿,被御史参了折子,于是淑妃多留了一会儿,跟文宣帝求了两句情。文宣帝没应声,也没太为难她,挥挥手让她下去吧。

因皓儿还在长乐宫里,容婉玗推了父皇和母后的留膳,跟走在最后头的淑妃并行了。

淑妃咬牙切齿骂她那个表侄:“不成器的东西,做出这等欺人的事还得别人给他收拾!刚才我跟陛下回话的时候声音都抖了,承熹你不知道我好些年没跟你父皇离这么近说过话了,吓死我了!”

容婉玗不由莞尔——当着她的面儿说她父皇的不是,这没心没肺的话也只有淑妃敢这么说了。

却见淑妃犹豫片刻,终是忍不住好奇问道:“承熹,你进门前我们姐妹几个说的事也与你有关。我们都不明白你对那狐媚子是怎么想的?”她眉峰一利,艳红的唇脂更显犀利,恶狠狠道:“要是我遇上这事儿,早剥了她那一身狐狸皮了!”

这狐媚子说得是何人,自然无需赘言。容婉玗沉默须臾,望着冬日正午却依旧昏昏沉沉的日光,轻吐出一口气浅浅笑道:“我读书破万卷,却从来不信一句话。”

淑妃心中一动来了兴趣,不由向前倾了身问道:“哪一句?”

“——有情饮水饱。”容婉玗低眉浅笑,唇角舒展又慢慢道:“祸福相依是什么样,荣辱与共是什么样,我都好奇极了。方筠瑶不是说她与徐肃在边关五年不离不弃心意相通么?我却十分想看看,在这寸土寸金的天子脚下,单凭这虚无缥缈的‘情’之一字,他们所谓的深情到底能值几钱?”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嫡公主应该叫嫔妃什么?母妃吗?我用了“娘娘”也不知道合不合适…

关于公主对方筠瑶的态度问题,我知道这个解释太勉强了,但实在不想让公主亲自下手弄死方筠瑶。笔下第二个长篇女主,想让她从头到尾干干净净的,所以对方筠瑶的虐会安排别人来。

侍卫(捉虫)

淑妃愣了好一会儿,前几日宫里的姐妹们给皇后请安的时候,也曾说起过不知承熹对那狐媚子是怎么想的,为何不给她两分颜色看看?众姐妹们想过无数缘由,想过承熹放不下徐家;想过承熹于徐肃还有情;最后大家都猜是因为承熹心软,不忍见方筠瑶腹中那个还未出世的婴孩被夺了性命。

可从没任何人想过,承熹心底最大的原因,居然是因为好奇,想看看那狐狸精口口声声的真情到底能有几分真?

若是民间那些个平头百姓听承熹这样答,一定会笑得前仰后合,可淑妃却能若有所悟——因为她也从来不知道夫妻之间的祸福相依、荣辱与共、不离不弃是个什么模样?

即便是她的爹娘感情深厚琴瑟和鸣一向为外人称道,她爹还不是纳了好几个妾只为求一个儿孙满堂?

想到此,淑妃不由心中发酸,她们这些个高门贵女好些时候还不如市井丫头。活这一辈子,山盟海誓没有听过,天长地久不敢奢望,入了这宫门后连相敬如宾都再不敢期待。

她们这些个宫妃心里苦,可承熹又何曾见过真正的一往情深是什么模样?嫁入徐家的五年过成那样,身边又没有个能说话的好姐妹,怕是过得还不如她们。

两人一时无话。容婉玗想了想,又颇有深意地缓缓道:“再者说,聘则为妻奔为妾,淫奔为贱妾。无媒无聘珠胎暗结,淫奔这二字这辈子都锁死在她头上,她就算百番筹划也进不了徐家的门。”

容婉玗微笑,方筠瑶费尽心机百番谋算,缠上了徐肃,巴结好老夫人,至不过能拼得一个徐家妾的位置。她就算生下的是个儿子,这一辈子也不能当上徐家的主母,一个“淫奔”的名声就能压碎方筠瑶的所有妄想。越是得不到,才越想得抓心挠肺。

她又有什么好生气的呢?

淑妃侧首看到公主脸上颇有深意的笑,赞道:“这话我喜欢,那咱们就冷眼看着,她能把自己作践成什么样!”

出了灵犀宫,这才发现又下起了雪,已经盖住了地皮,怕是下了挺久了。漫天碎雪飘飘悠悠飞下来,不知还要下多久,天色也是阴沉沉的,不似刚才那般明朗。

淑妃提起了两分兴致,她一向觉得下雪的时候诸多趣味,自然不顾忌这小雪。容婉玗也不想等着雪变小了再走,红素和絮晚劝了两句也奈何不了她。只好让宫门口的小丫鬟进去告知贤妃娘娘一声,免得把客人留得太久。

跟淑妃并不同路,二人告了别。容婉玗今日来请安并未作辇,这里离长乐宫不远,走一会儿也就到了。

怕雪湿了衣衫,便跟宫门口守门的嬷嬷要了两把伞,本想着她们三人有两把伞足够了。可红素怕公主打滑,和絮晚一人一边扶了她,第二把伞倒是用不着了。

三人慢慢地在雪地中行走,落在地上的雪已经盖住了青砖地,鞋子踩上去会咯吱咯吱地响。这雪刚刚盖住地皮,底下并没有结冰,踩上去一点都不滑。

偶尔鸟雀扑棱棱扇扇翅膀抖掉身上的雪,一蹦一蹦跳到了树叶茂密的枝条上,唧唧喳喳叫了两声,又冷得缩了脖子,成了一个白绒绒的小毛团。抬眼看去漫天的碎雪在阳光下莹亮亮的,仿佛连过往的人声都寂静了几分。

回到长乐宫门口的时候,却见雪地里站了一人。一身墨色侍卫服,身材颀长,肩背挺直。也不像其他人一样冷得不停跺脚走动,也不站到檐下去躲躲雪,只安安静静地站在大雪中,任凭落雪染白了他的头发与外衫,远远看去竟觉背影寥落。

容婉玗一怔,有一瞬间的恍惚,不由停下了脚步。

那人听到脚步声,慢慢转回头来。那人不知在雪地里站了有多久,飞雪打着旋儿落在他眼角眉梢,头发上落满碎雪。

这场景莫名觉得熟悉,就像是他在这雪地里等了很多年。岁月从来薄幸,再回首时竟生出一头华发。

看到她停下脚步,对面那人快步走向她,单膝伏地跪得笔直,声音清朗沉稳:“见过公主殿下。卑职奉太子殿下之命,平调公主仪卫队任队正一职,补公主近身侍卫之空缺,护持公主安全。”

——声音是熟悉的低沉平静,语气也是熟悉的刻板僵硬。五年过去了,他好像一点都没有变化,一如既往的忠心、寡言,与清冷。

他跪在三步之外的地方,抬起眼,一张脸上棱角分明,黑漆漆的眸子专注地望着她。熟悉的清冷眼神,却不知内里蕴藏着怎样的力量,竟让这漫天鹅毛大雪都多了一点温度。

——不,也是有哪里不一样了:比起五年前,如今那双眼里绚亮的光采更盛,轻轻巧巧吸走她心神。

四目相对片刻,容婉玗拂去肩头的碎雪,浅浅绽开一个笑。

跪在地上的江俨强压下心头滚腾翻涌的万千情绪,茫茫白雪如屏似障,仿佛连她的声音都阻绝。江俨心神震颤,有那么一瞬间,似乎连她说什么都听不到了。

他盯着公主的嘴型,慢慢地辨出了四个字。

她说,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江俨紧抿薄唇,眼眶微涩,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明明这几日以来已经见过四回了——头一回他隔着十几步距离跪朝她的车辇;徐肃犯浑那日,他挡在她身前护着;她发热那日,他站在三步之外看着她憔悴地倚在床上;便是给世子捉鱼的那天,也曾远远见过一眼。

公主婚后的这五年间统共见过九面,说过三句话;如今短短几日便见过四回。

却只有今日,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重逢。

许久后,江俨轻轻地勾起唇角,以为自己还了她一个微笑。

溢出喉的却是一声低不可闻的叹息。

——久违了,公主殿下。

红素是公主身边的大丫鬟,每天卯时正起身,先把自己收拾整理好了,再轻手轻脚地去公主寝宫里熄了炉子里燃着的安神香,把公主的早膳给小厨房交待好。余下的时间,就是跟絮晚牵风几个打络子、缝香缨,等着公主起身后服侍洗漱。

可最近几日,她发现除了小丫鬟和洒扫太监,居然有人比自己起得更早,一大早就在偏殿外面练功了。

这人就是江侍卫。

对方看见了红素,点头致意一下,也不吭声,自顾自把长♂枪、长剑、双刀、戟、弓箭、袖箭挨个使了一遍,只把她当个可有可无的观众。

内廷之内不能带见过血的凶器,想来是顾忌到红素在近处站着,江俨还特意收敛了凶气。纵使如此,这许多武器在江俨手中使出来仍然森意凌然,看得人心生不安。

红素站在一旁沉默着欣赏了一会儿,朝小厨房走去了。她在琢磨早膳的空当,小小的走了个神——好些年不见,江侍卫还是这般沉默寡言。

红素是文宣十一年进的宫,那时候她还是个八岁的小丫头。因合了一位尚宫嬷嬷的眼缘,对方离宫前费了大心思把她送进了坤宁宫。红素心思细腻又做事勤快妥帖,到小公主独自移居长乐宫的时候,她就被挑去伺候小公主了。

江侍卫就是那年进的宫。

大兴朝的皇嗣在懂事后就该挑选侍卫组建自己的仪卫队了。只不过公主九岁以前身子骨弱,一直养在皇后身边,这事就被拖了几年。到了这时,公主要搬到长乐宫了,挑选侍卫的事也该被提上日程了。

配给公主的仪卫队自然不能有半点马虎,数百名备选侍卫的相貌年龄家世品性武艺都得摸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放进宫来。

相貌不能太差,最次也要五官端正,若是歪瓜裂枣,不光带出去会丢主子脸,把小公主的审美带偏了,更是大罪过。

年龄以十三岁到十八岁为宜,太大了老想着成家立业,事事都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太小的心性不定,还得调♂教两年,诸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