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不能太好,免得心高气傲不好好做事;家世也不能太差,若是被这宫里的繁华迷了眼,往往会做错事。

心性要稳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主子的利益为重,把自己当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奴才,免得到关键时刻卖主求荣;这宫里娘娘多,年轻貌美的婢女也多,侍卫又不像公公一样六根清净,要是侍卫不知分寸与婢女沆瀣一气,那可是天大的坏事。所以这心性要定。

武艺自不用说了,但凡能走到考核最后一步,武艺都不会差。

这层层筛选下来,所余者不足十之一二,而江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皇后娘娘点了他做公主的近身侍卫。

红素作为婢子,算是这宫里的下等人,本不能随意打听宫外头的事。可总有些爱说嘴的小丫头好奇心重,听她们说得多了,红素对江俨的情况也就知道了一些。

江俨是他入宫那年武举的榜眼,武举考的是武艺、营阵与策论兵书,江俨的武艺本是第一,营阵也优,可策论要差上一些。兵部考官又思量着他年纪轻,这才评了榜眼。

十五岁的少年就中了武举榜眼!又听说江家世代经商,在这京城也是一等一的大户,家世很是不错。可能会有人觉得如此大才,却要进宫从侍卫做起,是实打实的屈才。

可红素却不这么想,大兴这百年来边关安宁,每三年一届的武举积攒了不少人才,却没有施展拳脚的地方。这样的情形下,中了武举后进宫混资历才是上上之举。若是有幸得了贵人青眼,更是前途不可限量。

而自家公主是当今圣上唯一的掌上明珠。说句大不敬的话,圣上早早就已经立了承昭皇子为储君,那公主今后就是板上钉钉的长公主,做她的侍卫又怎么会是埋没?

整书

见已经走到了小厨房,红素止住心中杂思。厨房的贺厨娘一见她就笑得满脸褶子,放柔了声音问道:“红素姑娘今儿起的可真早!我这正做着软炸奶酥,你快尝尝!”

红素用筷子夹了一个,入口即化,见里面的羊奶也没半点腥味,反而有些许鲜嫩的梨汁味儿,笑着赞道:“贺厨娘这手艺越来越好了,一会儿上一小碟子,再把红豆卷和玫瑰酥配上一碟子,如此就是了。”

想了想,又补充道:“今日做香芋燕麦粥吧,糖放得少些。”

贺姑姑连声应道:“姑娘你放心就是,待公主起身了,您唤人叫膳就是。”又拿了个食盒,手脚麻利地放了满满一碟软炸奶酥,“红素姑娘您拿回去,让几位姑娘都分着尝尝。”

红素也没拒绝,笑吟吟接过道了谢。往日她来交待早膳的时候,贺厨娘有时也会送她一些吃食,但态度可没这么殷勤。

厨房打下手的小丫头前两日偷偷跟她说,小厨房现在表面上风平浪静,可实际暗流涌动,五位厨娘都卯足了劲儿钻研新菜式呢!

说起这话就要扯远一些。长乐宫有五位厨娘,当初公主下嫁徐家的时候,从长乐宫带去了三位擅长做素食、点心与煲粥的厨娘带去了宫外,又从尚膳监挑了两位大厨,分别擅长荤菜与宴席。

公主不喜荤食,吃的素菜多些。如今回了宫,两位大厨自然被遣回了尚膳监,另三位厨娘回了宫,并上一直留在长乐宫的两位,便要争这厨房掌事姑姑的位置。

在长乐宫留了五年的两位厨娘,怕公主吃惯了另三位的手艺,怕被彻底地冷落下来;而在公主府呆了五年的三位厨娘,却也怕公主早吃腻了她们的手艺。

于是这五位厨娘各有心思,为了争厨房掌事姑姑的位置,天天钻研新菜式,想着法儿的跟公主讨赏,也算是各显神通了。

不过红素觉得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多等一段时间,且等她们多想些新菜式出来,待闹腾得厉害了,再来敲打一通也就是了。

毕竟这人嘛,有谁不想往上爬呢?要是厨房真冒出来什么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的厨娘,她反倒不敢用了呢!

回去的路上又见到了江侍卫。见他额头无汗,又换了一身黑色常服,知道他已经练完武艺了。红素笑盈盈打了个招呼:“江侍卫早。”

江俨淡淡地点了下头,显得很是冷淡。红素知道江侍卫并不是眼睛长在头顶上那种人,他向来就是这个沉默寡言的性子,看他态度冷淡也不在意,正打算走呢。

谁知江俨抿抿唇,主要开口问道:“公主殿下可有什么吩咐?”

——诶?居然能碰上江侍卫会主动说话?今日天下红雨了?

红素把脑子里未办的事挨个琢磨了一圈,总算想起一件江侍卫能做的。“这几日事忙,这倒刚想起来一件忘了做的。书房里有些书发了潮,在暖阁里烘了几天,受潮的书籍都干透了。可那日书房里的踮脚凳怎么也找不着,书架的高处又够不着。”

红素有点不好意思,“也不知怎么就把这事给忘了,好些书都摞在地上没分类整理呢!”

江俨点点头,转头朝书房走去了。

“江侍卫不用过早膳吗?”红素看着他的背影扬声问。江俨没回头,连丝犹豫也没有,淡然吐出两字“不必”。

红素摇摇头,心道:真是个尽职尽责的好侍卫啊!

——江侍卫此人最大的特点是沉默,第二便是忠心。但凡与公主沾了边的事,从来都是不假思索去做的。公主想要出宫看看,江侍卫就偷偷带公主出宫;公主想要学钟鼓司那些不入流的曲谱,江侍卫就自己去抄…红素曾经想过,就算公主想要摘天上的月亮,江侍卫怕也不会推辞,而是千方百计去做。

从公主九岁搬到长乐宫到公主十七岁大婚,红素与江侍卫共事整整八年,也不过是点头之交。八年的时间很长,可两人却没说过多少话,每句话还都是与公主有关的。红素对江侍卫少得可怜的了解,还几乎都是从碎嘴的小丫头那里听来的。

以前听好些个小丫头背地里都说江侍卫剑眉星目,气质清俊,光沉默地站在那里都像一根坚韧不拔的竹子,怎么看都跟别人不一样,就连看着江侍卫练武的背影都会羞涩地赞一句宽肩蜂腰。

当时的红素听了这话还觉得好笑:什么坚韧如竹?竹子是什么?不就是一根不通人情的木头吗?还什么宽肩蜂腰?真是一群不害臊的小丫头!

后来到了选驸马的那年,也不知怎地江侍卫就被调去了太子仪卫队,连声招呼都没跟公主打,也算得上是不告而别。后来又听人说调到太子身边好像是江侍卫自己的意思。

公主还消沉了好些时候,直到大婚前夕才恢复了以往的精神。

红素那时候比不得现在沉稳,当时听说江俨不告而别,跟太子毛遂自荐被调去了太子的仪卫队,她还嗤之以鼻忿忿不平,暗骂江俨就是个蝇营狗苟的小人!

后来公主嫁到了徐家,再不提起江侍卫,五年间也从未有过交集,红素都快把这人给忘了。

再后来红素在宫外头见的事多了,想起江侍卫的调动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像江侍卫那样清心寡欲、冷心冷情的人,怎么会是蝇营狗苟之徒呢?

可是江侍卫离开公主身边都五年了,如今怎么又回来了呢?

察觉到自己想远了,红素止住了思绪。这事是承昭太子的命令,公主又没什么意见,她一个婢子瞎操什么心?

整理书籍,算是个苦差事。

前两日小太监们把受潮的书放去暖阁烘书的时候,书都被弄得乱了套,类别书目顺序全无章法,如今只能一本一本地排列。

可江俨一点都不想喊几个识字的小太监来帮忙,他宁愿自己一个人整得久一些,细致一些。但凡其中有泛了薄黄的旧书,江俨就慢慢翻开,一页一页地看。

这一页她写了些字,是她的所思所悟;那一页用浅墨勾住了一句话,特意画了个圈,想必她是不认同那句话的。

再翻一页,边角处画了一只蜻蜓,旁有一只机灵的小猫崽儿歪着脑袋,眼也不错地盯着那只蜻蜓看,伸出爪子似是好奇。简单几道墨线便勾勒得栩栩如生,让人不禁莞尔一笑。想来是她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无趣,就小小走了个神。

江俨从书案上抽出一张纸,舔了墨想把那小小的猫戏蜻蜓图拓下来。可他从来没学过画画,一连画了好几次,纸上只留下一团乌黑的墨线,只勉强有个猫的形状,那蜻蜓画得完全不像个样。

江俨叹口气,把画坏的纸揉成团塞进袖口,继续翻看这本书了。

翻到那本书最后一页,里面竟夹了一朵花,花已干枯褪色,蕊丝细长,夹在书上像一把小扇子——原来是一朵夜合欢,可惜在书页中夹了多年失了颜色,却不知曾经是怎生的娇艳欲滴。

江俨忍不住把书捧高,鼻尖凑近些许。花早已失了香气,鼻端只有经久不散的淡淡墨香。江俨也不气馁,指尖轻轻触了那朵残花一下,小心翼翼合上,换了一本继续翻。

他就席地坐在地上,一本一本看着,眸中染上脉脉暖意。

这些…都是她读过的书。

也许曾经某一日,她在书房里逐字逐句地看,偶尔咬着下唇沉思片刻,认认真真写下批注。

兴许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就窝在一张软榻上,和着蝉鸣看书,困了就用书遮着脸打个小盹。

很多人都说公主雍容大雅婉婉有仪,可他知道,她一个人呆的时候最喜欢图懒,一定是躺在软榻上看书的时候居多。

就像兄长从登州花了大价钱带回来的那两只仙女猫,遇到生人的时候端庄典雅,总是扬着下巴十分骄傲的样子;只有在熟悉的地方独自呆着,才会随了心意,怎么舒服怎么来。

那两只猫儿温顺好静,没养熟之前心防甚重,遇到生人时既不爱娇,也不怕生,只隔着远远的眸光凉凉地观察着,想要摸摸它们就得在手心捧上一把猫食,蹲在地上耐心地等。直到猫儿确定了来人心中蕴有满满的善意,它们才会凑近些和你亲近。

只有主动对它好的人捧着一颗真心送上前,待那猫儿认真地甄别审视过了,那猫儿才会亲近他两分;对它们越好,它们才越爱娇。

那两只猫儿气性还大,若是哪日被主人不小心踩了下尾巴尖,就能好几天不跟你亲近。——被人伤害了就缩回壳子里,这点也跟她一模一样。

江俨心头像被那猫儿软绵绵的肉垫挠了两爪子,心尖一片酥麻暖软,似一汪沉有万千心事的深潭被它轻巧踏碎,化成了一汪香甜暖软粘稠的黄澄澄的糖稀;又像心有阴翳时忽见日光倾洒,心间欢畅无法与人说。

察觉到自己竟然拿一只畜牲与公主相比,江俨重重拍了下自己的脑门,连忙止了这大不敬的思绪。

不一会儿,听到书房门外有脚步声远远行来,江俨一怔,心头霎时升起几分期待。可侧耳又细细听了下,视线便转回书上不再理会。

不是她…她的脚步声十分轻巧,每一步的间歇都是一样的,仿佛从水面掠过的燕般步步生莲,婉婉仪态早已刻在了骨子里;而来人脚步略有拖沓,步点子也踩得不是那么准,自然不会是她。

江俨垂了眼,以为不过是个过路人。却听来人停住脚步,“吱呀”一声推开了书房的门。“娘亲,你在不在?”清清脆脆的小孩音。

江俨不由停下手中翻书页的动作。

“娘亲,你在里面吗?”小世子又唤了一声,没听到人回答,关了书房门蹦蹦跳跳地走了。

江俨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居然连呼吸都屏住了。他不禁有些脸热,明明自己是在做整理书籍的正经事,却偏偏生出一点作贼心虚的怪异感。

江俨无声地笑了一下,笑容微苦。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但凡遇上与她有关的事,自己竟染上了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的毛病?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章是男女主五年隔阂一点点破冰的过程。两人五年间极少见面,男主有十分隐晦的自卑和从不诉之于口的深情,因为不想女主委屈才回来,但心底也有近乡情怯;女主心存芥蒂五年,心有期许又自我克制,要把压在心底的感情一点点解封。

这久别重逢的感情有点复杂,于是选择让离开五年的江俨一点点增加存在感。

明天对徐家第二波打脸。

落地驸马(捉虫)

宫里一派祥和,公主府里头却是乱糟糟的不成样子。徐老夫人病怏怏地窝在塌上,额头蒙着一张半湿半干的软帕,双眼无神地盯着头顶。

她头顶是楠木漆金的大床,镂空的雕花十分精致,内外四角的八根床柱精雕细刻着团纹牡丹,漂亮得挪不开眼。

这是公主刚嫁入徐家时孝敬她的,听几个进过宫的老姐妹说这漆金楠木雕花床比宫里的娘娘用得也差不离,小梁氏每次一来她的卧房说话都要眼巴巴盯着看好一会儿。

老夫人浑浑噩噩想了一通,头疼得快要炸掉了。她正想叫赵姑姑进来问问徐肃的伤治得怎么样了,便听到院子外吵吵嚷嚷的,似乎有好多男的女的在吵架。老夫人面上惊疑不定,连忙侧过头去听院子外的动静。

——“徐陈氏,你给我出来!放开我!谁敢拦我!”

——“你个老虔婆坐了徐家这么多年的家主!瞧你做得这是什么龌蹉事!这二十年来老娘一家子没分得你们半分好处,凭什么要被你们牵扯!”

——“滚开!哪个小贱人敢拦着老娘!都给我滚开!”

徐老夫人听了几句,骂了一声“夭寿哟”,便听门外吵吵嚷嚷的声音越来越近,似乎朝着她的卧室来了。她赶紧披了外衣坐起身,起得猛了下床时候一个趔趄就跌下了床。

房门噼啪一声被人从门外踹开,一众老大爷老太太就冲了进来,丝毫不顾忌这里是徐老夫人的卧房。

原来这些人里头有几个是当年徐老太爷的姨娘,当初老太爷过世后不久,徐老夫人施舍了点家产就把这些个糟心的通通撵了出去。徐老太爷的几个偏房,如花似玉的年纪就跟了个糟老头子。好不容易熬到老太爷归了西,以为能苦尽甘来了,结果还得受大房磋磨,丢给了一点儿薄薄的家产就被撵出了府,更是结下了仇怨。

剩下的来人都是徐家偏旁几脉的老太爷老夫人。自徐肃爷爷那一辈以来,徐家的长房一脉跟偏支几脉实在是不亲近,早些年老太爷为人固执,跟这些不学无术又钻营权术的偏支就断了联系。徐老太爷过世后,这徐家家主的位置就落在了徐老夫人的头上,一个外姓的寡妇掌家,偏支几脉自然火大得很。

可徐老太太十分硬气,徐父又年纪轻轻就入了官场,也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偏支几脉自然不敢上门来闹。到后来徐肃尚了公主,把徐家撑了起来,他们便只上门打秋风了。

一个外姓的老寡妇!偏支几脉哪个人不怨恨她坐这家主的位置?徐老夫人心气又高,每逢闹事的偏支来了,那连见也不见,一概撵出门去。这就不止是落了埋怨,简直是在养仇人。

到徐肃“战死”,公主守寡,徐老夫人更懒得跟这群破落户打交道,她一个鳏寡孤独的老人,连孙子都“战死”沙场了,也不稀罕外人怎么看,自然敷衍得很。不过偏支几脉每次来了都是请公主办事的,恭恭敬敬的恨不得把老夫人当菩萨娘娘一样供着捧着,听得她神清气爽,被她们哄得高兴了,徐老夫人就大慈大悲的赏点东西,这才乐意与徐家偏支来往。

而徐家偏支几脉仗着公主的名声,仗着与徐家和公主沾亲带故,在这京城也打下了些根基。这由虚情和假意维系的情分当真是浅薄如水,只需轻轻一击就瞬息溃散。

如今徐家没了公主,只剩下一个没有功绩没有封赏、还被剥了爵位封地的徐肃,自然再没有了利用的价值。可若说是因为徐肃的不长眼,导致了徐家三代以内不得入朝为官,那以前所有的埋怨与忿恨都能在瞬间暴涨,将徐老夫人和徐肃给压死。

谁家没几个学问做得好的儿子?谁家没有望子成龙的希冀?在这达官贵人遍地走的天子脚下住了多年,谁家不盼着儿子混出了名堂飞黄腾达,连带着全家过好光景?孩子们读了这许多年书,如今就算考上状元也再没半点用处了。更有打拼多年才将将混上七品小官的,如今说抹了官就直接抹了,就因为跟这污了心的驸马爷沾亲带故?

积了许多年的旧怨,偏偏在这种时候被翻扯出来,更添了许多怨恨。故而今日这一来,都是怀着滔天的怒气来的。

这十几人中中年纪最大的头发都全白了,年纪最小的也是不惑的年纪了,泼辣程度却一点不减。

不怪这些偏支老夫人撒泼,实在是徐家这事做得太绝,他们辛辛苦苦在京城打拼了大半辈子,立下了家业打好了关系繁荣了子嗣,总算站稳了脚跟。如今孩子没了前程不说,还要全家人声败名裂受人白眼,如何能不恨?

徐家的几个老仆妇脸上都是被指甲挠破的血道道,可来的这些人算起来都是徐家的长辈,她们又不敢真的下狠手去拦,只能半阻半挡得放了他们进来。

冲进卧房见老夫人倒在地上,几个偏支的夫人蹬蹬几步跑了上前,抓着徐老夫人的头发使劲扯,徐老夫人痛得惊叫连连,赵姑姑怎么拦都拦不住。

老夫人痛得护住脸却护不住身上,被这群隔房妯娌在腰上捏了好几下,顿时扯了嗓子惨呼道:“你们、你们放肆,我好歹还是徐家的家主…你们撒泼也不看看地方!”

她不说这话还好,一这么说,一位徐家偏支的老夫人登时甩了她一个大耳刮子,怒声骂道:“呸!你个老寡妇,一个外姓的破落户,也敢霸着家主的位置不放!看在公主的面儿上,老娘我忍气吞声忍了这么多年。如今公主都休了你那不长进的孙子,你还配当家主?”

旁边的两位偏支老妇人朝徐老夫人腰上、肩膀上的软肉恶狠狠地拧去,“我家出了什么事的时候,你个老虔婆关着大门幸灾乐祸。如今你家做了亏心事,我们还得受你们连累!你个老虔婆,真真是黑了心的!”

一位老妇人啐了徐老夫人一口,她一向良善,再多的恶态却是做不出来了,转头又哭道:“可怜我家孩儿寒窗苦读二十年,总算半只脚踏上了官场,如今却要被抹了官儿,可怎么是好哟?”

几位偏支一脉的老大爷有的不好意思跟一群女人吵,退出了卧房门外;也有的,却是跟着自家夫人骂骂咧咧,字字句句都跟刀子似的,恨不得从老夫人身上刮下一层皮。

老夫人哭得哎哟哎哟的,头发散了,外衣也被扯开了,就连里衣都被扯的皱皱巴巴的,又羞又怒身上又疼得厉害,恨不得当场昏死过去。

几个偏支老夫人更是下了死手,听着老夫人的惨叫总算畅快了些。赵姑姑拼了老命推开两个偏房老夫人,“咚”得一声跪在她们面前,又“咚咚咚咚”得磕了好些个响头,护着主子大声道:“老奴给几位夫人磕头了!求求你们放了老夫人吧!”

徐老夫人难得有了两分硬气,胡乱抹了一把眼泪,扯着赵姑姑的衣襟就要把她拉起来,绷紧嘴角喝道:“雅涵,你给我起来!哼,我好歹还是徐家的家主,欺辱家主这是重罪!便是告到官府去她们也没好果子吃!”

看见老夫人狼狈的样子,几位偏房夫人总算有了两分后怕,虽然仍是恨恨地瞪着老夫人,却僵在原地不知该进还是该退,总算不敢再扑上去踢打徐老夫人了。

场面瞬间僵持下来,直到外头一男子怒喝:“你们这些老匹夫!给我滚出徐家!”

这来迟了一会儿的,自然就是徐肃了。

前两日徐肃膝盖疼得钻心,他在军中多年,知道皮肉下的骨骼已经被碾得粉碎,再不处理怕是整条腿都得锯掉。叫了京城民间最好的大夫剜去腐肉捡出碎骨,这条腿包扎得严严实实。可他知道便是用再好的伤药,这条腿终归是废了。心中滔天恨意自不必说。

这些日子徐肃不稀罕住正院,觉得那里头满满的全是公主的恶毒气息,就跟方筠瑶住进了偏院。听到偏支几脉带人来闹事的消息,拄着两根拐杖紧赶慢赶却还是晚了这么一会儿。

外头的老大爷听了这么不恭敬的话,当即脸色一冷,正要上前呵斥两句,就被匆匆行来的徐肃用力一推,栽了一个大跟头。

几个老头连忙把他扶起来,门外头哎哟哎哟又乱成一团。

徐肃看徐老夫人的卧房门大大咧咧地敞开着,一眼看过去就见祖母仰面躺在地上,头发衣襟全乱得不成样子,脸上老泪纵横,赵姑姑跪在她前面也不知是什么情况。

徐肃当即火起,纵然他只有左臂完好无损,用拐做武器,这些老夫人也被他狠狠抽打了好几下,被赶出了门外。徐肃对她们“小畜生”的骂骂咧咧充耳不闻,他扔开双拐,赶紧和赵姑姑并另一位婆子上前小心地扶起了徐老夫人。

徐老夫人经这一场折腾,差不多折腾没了半条命,此时连干嚎都嚎不出来,只能靠在床头哆哆嗦嗦地喘气,一副受了大惊吓的样子。

徐肃气得眼睛通红,暴怒道:“赶紧去找太医过来!”

前几日圣旨刚下,徐家的人总算记起了如今住着的这地还是公主府,这时候正赶着收拾府里的东西,府里头所有人事都乱糟糟的。等徐管家想起府里的两位太医早就回了宫里,又匆匆忙忙从府外头找了个大夫。

徐老夫人受了惊,再加上这些日子本就心里郁结,没等药煎好就晕了过去。赵姑姑抹着眼泪把事情前后都给徐肃说了一遍,更是气得他眼睛通红。

外头的偏房老大爷和老夫人回过神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今出了这样的大事,当下与他家断了关系才是更好,都想好要破罐子破摔了,也不怕这么个混小子。

徐肃发狠道:“我徐肃敬各位是长辈,这一次祖母受的委屈我们姑且忍下,可若有下一次,我徐肃绝不手下留情。”说罢当即拐杖一扫,卧房门口一人高的盆景顿时被打成了碎瓦片。

他在边关呆了多年,身上有一股子掩不去的煞气。偏房的十几位老人震了一震,憋着怒气不再说话了。

徐肃神情冷厉,脖子和额头上青筋暴起,看上去竟觉狰狞。只见他朝着众人怒喝道:“都给我滚!滚出我徐家的大门!”

闹腾了一上午的人撒了泼解了气,如今又被徐肃镇住了,只得讪讪地走了,临走前还跟旁边的人小声絮叨:“又不是你徐家的地儿,这儿还是公主府呢…”

“如今都是个残废了,还这么大气性,真是该的!”

徐肃眼前一黑,手中拐杖不稳,又啪唧摔在了地上。

这些日子,徐家人简直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原本每天一大早给公主府送菜的菜贩子不来了,每隔两日会把银丝炭送上门的炭行也不来了,送米送面的统统不来了,就连每天来挑粪拎去肥田的农夫都不来了。

实在没法了,徐管家只好增加了采买和洒扫的人手,负责内外院的吃喝穿用。

负责采买的小厮苦着个脸:他出门买到的米面都比别人买的贵,仿佛他脑袋顶上写着个大大的“徐”字,米面行的掌柜看见他,就自动把价格抬高一倍。一出门,走到哪儿就会被人嘲笑,还有一群猴孩子一路跟在他屁股后面唱歌,听得多了,他连词都背下好几句。

——“徐驸马,真窝囊,打仗瘸了一条腿,漂亮媳妇休了夫…”

可一旦走到了府门口,那些个刁民就都散了。小厮长长嘘出一口气,得亏他们还顾忌着这是公主府!如果这是徐家大门,说不得得天天被人丢烂菜叶臭鸡蛋!

短短几天,徐管家愁的头都大了:公主一走,出嫁带过来的宫人都跟着回宫去了,府里的下人呼啦啦少了一大半,空出的缺都不知道让谁填上。

好几个粗使的仆妇还跟他打听“正月还给不给加月钱?每天过年给的两件夹袄还有没有?”

哎呦喂,管家叫苦不迭:公主人都走了,他一个管家管上管下管厨房管外院,如今连丫鬟嬷嬷都得管着了?加什么月钱做什么夹袄,往年那都是公主的私房钱贴补的,如今哪有那闲钱?

这两日,连老夫人每日的燕窝粥都断了趟儿,正院大发雷霆。可他也没法子啊,往日那最上等的纯品燕窝都是公主的份例,宫里头来人直接送到府里来的。他倒是想使钱买,可徐府一向拮据,只在京郊有些田地能租给佃农,好歹得些进项,可今年的租子早收过了啊!明年的租子得过了年才能再去收。徐管家愁白了了头,这个年要怎么熬过去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