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下的锦褥皱得不成样子,上面的污迹更是碍眼极了。再细细一瞧,她昨夜穿着的中衣、兜儿都散在床上;兴起之时,她甚至把手边的床帐都扯了一半下来…真是荒唐…

承熹心中委屈得厉害,瞧见江俨竟还一脸笑模样,轻哼一声瞪了他好久,眼神有点可怜还有点凶。从他脚边行过,默不作声地下了床,推门走了。

江俨没起身,盯着帐顶直觉摸不着头脑——昨晚还好好的,娇软甜腻的声音叫人心都化成了一汪糖稀,下了床就变成了这般模样…

活了这么多年,他真正明白了“女人心,海底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红素和牵风已经带着洗漱用具候在门外,没带别的小丫鬟,就怕她们嘴不严实。只是公主低领的衣裳又遮不住颈上的印记,两人对视一眼,抿着唇憋笑,神情十分微妙。

承熹丢脸丢到了极致,反倒不恼了。

*

又过两日,皓儿病已大好,后脑的伤处摸着还有些疼,却不再头晕了。便回了秉谨楼,又把落下十来天的功课捡了起来。

江俨跟在一旁端茶递水,研墨翻书。明明皓儿不曾支使他做什么,自己却找事忙。皓儿一时摸不着头脑,拧着小眉头沉思一会儿,忽的说:“鱼叔叔,你坐下。”

江俨默不作声,却站着不动。

“你太高了,我头晕。”

江俨微怔,赶紧搬过一张红木小凳坐下了,却又觉得这样坐着比小世子高出太多,抽掉凳子盘膝坐在地上,正好与皓儿平视。

皓儿身量矮,坐在椅上双腿还沾不着地,说话却一本正经,像个小大人了,“鱼叔叔,我不怪你,真的。”

江俨一时怔忪,想要开口解释什么,可无论什么样的解释都是借口,生死关头他选择舍弃的事实不可辩驳。对着一个孩子,无论找什么样的借口都太无耻了。

“去年,娘亲生了一场大病。奶嬷嬷和小魏公公不让我去看娘亲,怕过了病气。”见皓儿像要说什么要紧事,江俨沉下心来听他说话。

“我偷偷去了,缩在屏风后,听到红素姐姐和牵风姐姐在说话。她们说娘亲很累,养我不容易。”这般严肃的对话明显要超出他的表达能力,皓儿皱着小眉头,尽量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江俨心中一沉,公主生病时,两个丫鬟侍疾之时如此感慨两句确实无可厚非。叫他难过的是,小世子那时方满四岁,却已经能听得懂这些了…

独自抚养孩子,教他说话,教他走路,教他读书写字,教他明白事理,江俨不知那是怎样

作者有话要说:独自抚养孩子,教他说话,教他走路,教他读书写字,教他明白事理,江俨不知那是怎样的艰辛,却能从公主比前些年更加沉稳的言行举止上看得出来。

而皓儿,小小年纪便已经能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觉出自己是个负担了。

“从那以后,我就再不调皮了。”皓儿声音稚气,说出的话却极有分量,“鱼叔叔,你教我习武好不好?我与你一起保护娘亲,我不想做娘亲的拖累。”

江俨重重点了点头,应声说“好”,心中的愧疚却更深了。

今后无论是为了践行他给公主的承诺,还是单单为了小世子,都再不能弃他于不顾。

作者有话说:昨天在评论里请假了,大家有没有看到?缺掉的那章更新会在月底前补上~~~~~

彻查

三月中旬围场遇刺一事中,多数刺客被侍卫军斩毙,抓捕归案的十几个刺客有的咬破齿间毒囊自尽了。剩下的几个被卸了下巴,未能及时自尽,可嘴巴个顶个的严实,没熬过重刑,什么都没问出。

口风如此严实,虽重刑加身仍一心护主,定是私豢多年的死士。

顺着山中那避世的营寨查,也终究无果。山上的少年大多是未及弱冠的孩子,早忘了当年买他们上山的人是什么模样,好几年住在山上练兵习武,却从没见过主子。

如此,便只好顺着城防军和虎枪营的方向查。比如常年驻守围场并在那处练兵的虎枪营营长因疏忽竟不知围场的铁网破了;比如负责点兵的城防军统领,从城中一路直行到围场,路上发现一队兵士似有异常,却也未在意,这便是渎职之罪;比如北郊校场的库守,发现丢失了十几把兵器却瞒而不报…

这么一查,顺藤摸瓜查出来好些人,其后牵涉众多,连几位三朝元老都牵涉其中,查不到罪证,却也脱不了嫌疑。这案便成了悬案,已走至了死胡同中。

负责彻查此案的大理寺一个月没休过假,夜半都不敢安眠,生怕被人悄无声息地抹了脖子。若不是陛下指了他彻查此案,他哪里会往这事上撞?只能早早安置了一家老小,给他们留下了退路。

围场遇刺一事刚查出点眉目,还未待查出主事之人,先蚕礼上的祸事却接踵而来。贼人竟还是贴着与京兆尹一模一样的面具去的,真正的京兆尹当下自请辞官,待脱了嫌疑后再回朝堂。

官场沉浮二十余载,如今却遭了这无妄之灾,惹得朝中大臣欷歔不已。万幸没出什么大事,若不然,这回还不知得牵扯多少人。

这一月来,出入京城都极为严苛,东南西北四处城门都守得严严实实,非京城本地人不得入城。一月内竟出了两拨刺客,街上日夜换防。京中百姓更是人人自危,入夜后再不敢出门,生怕被官兵当成贼人拿了去。

大臣们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知府邸何处藏着太子的耳目。

那日江俨带着侍卫折身救皓儿的时候,是在京郊另一处村子里找到皓儿的,并非是窝藏刺客的那个荒村。官兵一连搜捕三天三夜,最终在深山中找到了贼人。

若不是循着小世子沿途洒下的碎纸片做记号,节约了不少时间,那伙贼人定已从山路而行,一路逃出了京城。假扮京兆尹及五十兵士的贼人尽数伏诛,连带着那荒村里的刺客窝都连根拔了。

这些贼人原是徽州知府手下的府兵,徽州知府手下几十府兵私逃,他却瞒而不报。若是往日摊上这事,那知府顶多被定个渎职之罪。可如今三日内便被黑骑卫缉捕进京,丢了乌纱帽不说,还没了半条命去。

那些贼人不是正经杀手出身,又是得人钱财做这事的,口风不严实。此时自己性命不保,以为把主使之人供出来就能逃过死罪,当下把大皇子的样貌口述了出来。

待画师画出来,与大皇子真人有个八分相像,众人面面相觑不敢置信。

等到皓儿清醒后,却斩钉截铁道:“舅母是坏人。”认了认那画像上的男子,更是一口咬定。

这便板上钉钉,再没差了。而围场刺客一事,大皇子也未能脱去嫌疑。

如此这便成了文宣帝的家事,瞧见文宣帝脸上铁青,满朝文武没一个敢开口。连往日蹦跶的最欢、口口声声天地君亲师的御史们,此时都闭口不言,缩着脖子如鹌鹑。

老臣们懂得明哲保身,此事是由大皇子主使。若他们说重罚,兴许会悖了文宣帝的心思;若他们说轻罚吧,那就是往太子眼里戳刀子,将来还能讨得了好?此事万不能插手,端看陛下的态度了。

许多寒门出身得太子提擢的新臣都没见过这般风声鹤唳的阵仗,又因心中坦坦荡荡,此番倒是最积极,恨不得亲手抓出主事之人,得太子青眼。

*

坤宁宫中,原本该温馨和顺其乐融融的家宴,此时却一室冷肃。满桌美食珍馐都没了热气,仍无一人动筷。

侍膳的宫女静立一旁,垂首敛目,却各个手脚发软,连手中的杯盘都端不稳了,杯盘轻撞,发出细微声响。

往日陛下不拘小节,娘娘性情疏淡,太子温儒俊雅,公主更是暖若春风拂面。此时四个主子竟都冷着个脸,也难过她们如此失措了。

承昭太子挥退她们,在文宣帝身边伴了几十年的老魏公公神色微动,也躬身退了出去,不敢听接下来的话。

承昭因在储君的位子上,平日讲究八面玲珑揣度人心,说话做事总是会留一线,以免给臣子留下刻薄寡恩的印象。可此时他眸光极冷:“他虽顶着我容氏皇姓,却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畜牲。皇姐和皓儿与他同出一宗,他都忍心下如此毒手,其心可诛,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文宣帝揉揉眉心,疲惫至极:“你身为储君,应以德治天下。他与你同父所出,千刀万剐这样残酷的刑罚你莫要再提。即便他犯下这般错事,却总归是你的兄长。”

承昭微怔,又不可置信沉声发问:“您的意思,是要我们既往不咎?”

承熹和皇后都定定瞧着文宣帝默然不语,听承昭怒声道:“围场刺客一事与他脱不了干系,如今竟又买通贼子把手伸到皓儿的头上。戕害手足,这便是父皇眼中的兄长?”

空荡的殿中,其声反复回荡,竟有金戈铿锵之势。

文宣帝眸中沉痛,长长叹了口气。

这许多年来,他虽对那孩子不看重,却到底是自己的头个孩儿。他还依稀记得那孩子幼时是多么乖巧,会说的第一个词就是“父皇”,小时候他还抱着他学写字…即便那孩子十四便出宫落府,身边负责教养的嬷嬷和侍礼太监还是他亲自挑的。后来两人都被他撵回了内务府。

文宣帝知他心中有怨,也就不再管他。可他从没忘过那孩子,逢年过节都赏了东西下去。又怕皇后知道了心中难过,还是悄悄做的这事。

那孩子从不上前亲近他,这许多年来他政务繁忙,也未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对他远比不上对承昭的十分之一…可他如今,怎么就变得这般狠毒了呢?

“儿臣既来问您,是因对父皇的爱重,只想为我与皇姐求个公道。”承昭笑得嘲讽:“却未想如此狼子野心之辈,父皇竟还要护着他?!置我与皇姐二人于何地?”

文宣帝默然许久,终是颓然倒在椅上,闭上眼似有不忍,仿佛一瞬间老了十岁,“随你们去吧,可总归…留他一命。”

“父皇放心便是,儿臣不才,可做不来戕害手足的事。”承昭太子语气嘲讽:“定会留他一条性命。”

话落,见文宣帝还要说什么的模样,承昭气得拂袖去了。

承熹坐着未动,轻声叹了口气。承昭多年来与朝中重臣斗智斗勇,言谈举止早已至滴水不露的境地。此番却是动了真怒,想来是当真被父皇此举伤了心。

她又转了视线看向文宣帝,幼时那段晦暗的岁月浮现在脑海中,眸中嘲讽之色愈深。为帝多年,她的父王还是一如既往的心软,心软得近乎糊涂。

瞧见母后眼中悲意,承熹摩挲着母后冰凉的手,想要拉她起身一起离开。皇后却摇摇头示意无碍,叫她先行离开。

承熹欲言又止,瞧见她面上的憔悴惫倦之色,终是什么话都没说出口,只得离开,留二人独处。

“陛下如此,又置我的承熹于何地呢?”听到皇后发问,文宣帝不知该如何答,她的声音飘飘悠悠:“当初他给承熹下毒,陛下说他年幼丧母,又受奸人挑唆,才犯下如此错事。”

“我不信他,可我信陛下。”

文宣帝抿了抿唇,方握住她的手,却被她轻轻巧巧挣了开,又说:“可他如今仍冥顽不灵,此番查明了幕后主使,陛下却还要护着他?”

她语气寡淡,声音低得像是叹息,听不出半分咄咄逼人的质问或是苛责。

可文宣帝一颗心微微下沉,这许多年来,她一直没给他起过什么亲昵的称呼。两人独处时她一直喊“你”,从不唤他一个更亲近的称呼。仿佛是近乎苛刻地守着心中的距离,不再靠近他一分,也不容他再靠近一份。

他从前还偶尔会丧气,后来习惯了,反倒觉得她声音温软,无论怎样喊都好听。

却只有在十几年前,两人关系濒临破灭之时,她才疏离冷淡地喊他:“陛下”。

文宣帝怕越说越错,再三斟酌才开口说:“合姝,他到底流着我容家的骨血,此番犯下大错不容辩解。可要他一条性命到底是过分了些…将他幽禁府中可好?”

皇后静静看着他,轻声问:“他没有军权,也从不参议朝政,却仍能收买臣子,联络贼人作恶。这般狼子野心的畜牲,幽禁府中可有大用?若是日后死性不改,伤到了我的孩儿,陛下又待如何?”

文宣帝静默片刻,抿唇答:“将他贬为庶人可好?合姝,你既为人母,该知我的苦衷。”他不由欷歔:“到底是我误了他,若是当年好好教养于他,他定不会生出如此祸孽心思。”

皇后看着文宣帝脸上深深的愧悔之色,扯出了一个凉凉的笑,手腕处曾经的伤痕一下一下挣扎得跳着,微弱的疼。

端懿皇后提起正红裙摆,行出五步远,盈盈下拜,跪倒在冰凉的金砖上。她仰头看着文宣帝,这人的眉眼鼻唇,眼尾的每一条细纹,鬓角的每一根新增的白发,她都再熟悉不过。

这是与她相伴二十余载的陛下。

这是与她同床共枕近二十余载的夫君。

这是一个心慈手软的糊涂帝王。

十八年前因为他的多疑,她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因为他的迟疑不决,差一点也要永远失去自己的承熹。

十八年后因为他的心软,她终于能对他彻底死心。

心死如灰,不过至此。

她深深俯身,朝着坐上神情怔然的九五至尊叩首,额头紧贴在冰凉的金砖声,冷声道:“陛下圣明。”

文宣帝一瞬恍惚,似福至心灵突然想明白了什么,陡然起身,阔袖带翻了身前的杯盘,美食珍馐霎时一片狼藉。

那在他身侧相伴多年的人却已经走出了门外。

从来坐北朝南的帝王家,每日申时以后,看到的景色便只有逆光。此时只能瞧见她的背影,走入沉沉夜色之中。

肩背挺直,娥首高抬,像极了多年前那韧骨不折的样子。

事败

大皇子府近日来愈发冷情了。

前两日,老管家把府中数十个下人聚在一块,把各自的卖身契都发了下来,领着他们面朝正院的方向跪下磕头。

人人脸上神情寡淡,心中或许还有些许欢喜,却没有对主子的半点不舍,连签了死契的三户家生子都在昨日走了个干净。

芸香是府里的大丫鬟,此时她站在最后头,待身边下人都走了个干净,这才上前接过管家手中的卖身契。

余下的一沓卖身契,大都寻不着人了。有的是曾经犯了错事怕被罚,私自逃出了府;有的是生了重病死在了府里;还有的,却是因犯了大皇子的忌讳被杖杀了。如今早成了孤魂野鬼,哪儿能来领这卖身契呢?

芸香从那一沓卖身契中找出了自己的,未看一眼,当着老管家的面撕了个粉碎。老管家先是一怔,随后捶胸顿足长吁短叹:“你这姑娘,怎的这般糊涂?”

“我不想一辈子做丫鬟。”闻得此话,老管家一怔,见芸香眼中满满是跃跃欲试的神采,她甚至克制不住心中欢喜,声音都比往日尖细一些:“我总得为自己搏一把。”

老管家长叹一声,摇摇头走了。

芸香涂好香粉,抹了胭脂,修眉描唇都做得极为细致,足足收拾了一个时辰,甚至还在十指上染了红蔻丹,唇畔笑意愈来愈深。

当初她是被婕妤挑来伺候大皇子的。那时大皇子还是个孩子,芸香却比大皇子大六七岁。而如今,大皇子未及而立,正是男子最好的时候,她却已经是半老徐娘了。

只是芸香平日保养得宜,又因是一等大丫鬟,用的粉黛胭脂都是好物。这么一拾掇,虽比不得水葱一般的小姑娘,却有别样楚楚动人的韵味。

芸香挑了一身浅碧色襦裙,瞧着挺满意。她这般年纪又未嫁人的姑娘如何挑衣裳可是一门大学问,年轻时喜爱的桃红鹅黄那些个颜色都不敢穿了,这浅碧色却大有不同,既能让人瞧着精神,又有岁月沉淀内蕴光华之美。

她亲手熬了消暑解热的绿豆百合粥,又做了石榴香饼,因记着大皇子的口味,一点糖都没敢放。小心盛在精致的食盒中,朝着大皇子的书房走去。

一路上,路过的所有丫鬟小厮都向她微微躬身行礼,好些人背后还背着包袱。芸香温婉点头示意,肩背却挺得更直了一些。

——这是一等大丫鬟该有的体面。可她想要的,又何止是这些呢?

叩响书房门入了内,芸香瞧见大皇子正伏案写着什么,便从食盒端出精致玉盘,温声笑道:“主子,歇歇吧,您来尝尝婢子新琢磨出来的点心。”

大皇子没抬头,只掀起眼皮略略瞥了她一眼,继续提笔在纸上写着什么。没喝那粥,也没碰那点心,却忽的问:“你怎的还不走?”

芸香就等他问这句,此时微微一笑跪在地上,仰头凝视着他,水润润的眸子里满是爱慕之情,柔声说:“奴婢把卖身契撕了。”

容璟邰默不作声,芸香不知他是怎么想的,只好继续说:“奴婢与您相伴二十余年,这条命都与您长在了一处,自然跟着您和皇子妃一起逃。无论主子日后是富贵还是落魄,奴婢都绝不离您半步。”

这几日来在盘旋在她心口的话此时说来,抑扬顿挫说得极为感人。若是常人听了,怕是会被这番深情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

可大皇子丝毫无动于衷,听了这番本该感人至深的肺腑之言也没作声。提笔又写了一句话,静默一会儿,问:“谁说我要逃了?”

瞧见芸香脸上笑意一僵,又面无表情淡声道:“再者说,我逃或不逃,又与你何干?”

芸香的脸唰得煞白,脸上的笑再挤不出来半分——自然与她相干,多年来她伴在主子身边,即便是好些年前够了年纪能离府嫁人时却仍死心留着不走,心中如何能没有打算?

主子落难之际自己却要留下来与他患难相扶,这般深厚的情分,主子此时不该感慨万千,握着自己的双手说“芸香,我定不负你”吗?可他为何话中透着一股子生人勿进的冷傲?怎么和她所想竟完全不一样?

更让她心惊的是,主子话中的意思竟是不打算逃?事已败露,难不成要坐以待毙?等着陛下来抄家问斩?

她知道主子把多年积攒下的金银都藏到了别处,此时这府中只剩一个空壳子。

她也知道府中有许多密道,虽她不知通向何处,这些年却有好几回看到暗卫进进出出。

若不是为了逃,主子费尽心思弄这些做什么?

而若是主子逃了出去,日后叫她做个姨娘,不比去做平民的妇人安闲自在?

主子是聪明人,多年谋划极少有不成事的,此番定给自己留了后路。怕是她的分量太轻,主子不想带着她逃吧…

想明白这一点,芸香紧紧咬着唇,扑在他身前哭道:“主子,奴婢不忍心瞧您这样。如今大势已去,却又未到山穷水尽之地,暗卫定能护着我们逃出去的!不管日后会有多少磨折,奴婢定陪在您身边不离不弃!”

她跪在大皇子脚边,哀哀戚戚哭得双肩颤抖,既表了忠心又诉了真情,梨花带雨楚楚可怜。

容璟邰漠然看着,仍是无动于衷。反倒在她双手抱住自己小腿的时候,蓦地皱了眉,重重一脚把她踢远了些,冷声道了一句“滚”。

芸香抽抽搭搭的哭声陡然而止,她是婕妤留下的丫鬟,从大皇子仍是个幼童时便被婕妤指来跟着伺候他。主子十四岁出宫落府,她是唯一一个从宫里跟着出来的;也是大皇子妃进府以前,阖府上下唯一一个能与主子说得上话的人。

前些年,她每每入夜后给主子送宵夜,甚至连大皇子妃都给过她难堪。那之后主子虽与她更为疏远了,芸香却觉得心中窃喜,觉得是自己入了主子的眼,皇子妃才会这么斤斤计较。

芸香一直以为自己是能得他几分脸面的,连府中的每个下人都如此想。好些下人都传言说主子有了嫡子后,便会把她纳作姨娘。芸香听得多了,自己也开始这么想,越是想,便越像那么回事。

等了一年又一年,到了如今,她也忘了自己等了多少年,生生耗成了老姑娘。许多人劝她出府嫁人,可芸香一想到普通老百姓要过精打细算的日子,连一日三餐都不敢吃什么贵的好的,她真是想都不敢想。

心中执念越来越深。可芸香从不气馁,主子定是不忍心叫她受皇子妃磋磨,这才刻意与她疏远的。

直到今日,她才恍然,原来自己从未入过主子的眼,只是因为识抬举懂规矩,极少犯他的忌讳,这才能被留下。

可这时已经晚了…她已经把那卖身契撕了,如今抄家问斩的人马上要来了,手中没有卖身契的丫鬟,定会被送去妓馆或军营的。

芸香吓得花容失色,哀哀戚戚求了两句,“主子,您就带着奴婢一起逃吧。”她忽的想到了什么,忙说:“主子,奴婢不只是您的丫鬟,奴婢还是您的侍妾啊!您不能舍下我的!”

容璟邰漠然不语,眸底冷光却越来越深。

那还是多年前的旧事了。

大皇子幼时丧母,平时看着还好,可一旦有不顺他心意的,便暴躁易怒,十岁时在他母妃忌日那天,把逼死婕妤的几个太监通通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