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的先生竟然连秀才都不是!三人都是一惊,脱口问道:“先生没考过?”

先生反问了一句:“考那作甚?”

另一位学子也不由奇道:“先生既有如此大才,为何屈身在这小小县城中?没得埋没了自己。”

先生静静笑了,也不答他的话。转眼回眸间流光溢彩,直叫人看呆了去。

最先问话的那人还想再问,却被同窗扯了扯袖子,他那同窗脸上虽有不解,却还是毕恭毕敬地拱了拱手:“学生唐突了,我三人定会为先生守得秘密。”

先生唇畔笑容更深,挥挥手叫他们离开了。

帘后转出一位妇人打扮的女子,看他神情中似有疲惫,忍不住嗔道:“说好了每回一个时辰,你倒好,又给加了两刻钟。”话虽如此说,人却走到他身前给他揉眉心。

容璟邰闻声转过头来,眼前一片茫白,只能瞧得见一个虚虚的影子,不由伸手轻轻搭在她小臂上,这小小的碰触才能叫他心安。听了这话便答:“以往多年,我极少见到这般勤奋好学的,虽资质拙劣,倒也鲜活,忍不住多说了两句。”

义县与京城之间只隔着两座城,当初留在这儿是为了治眼。结果神医开的药还没喝完,成雅风就查出了身孕,故而两人一直没离开,生下了孩子更不好走,就在这个小县城生了根。

原先护送他们至此的十几名暗卫陆续在义县安顿了下来,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天大地大何处皆可为家。

容璟邰刚开始置办这鹤鸣楼的时候,不过是想着日日讲学赚个吃喝穿用,后来常有学子一掷千金,会试高中的学子归乡时也会备上厚礼,就再没缺过银子。

前两年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京城也有新臣微服来过义县。大概是想要吸纳民间饱学之士入朝为官的,悄无声息地来,容璟邰身边的暗卫刚察觉对方踪迹,前来探访的人又悄无声息地走了,此后再没来过。

经过几年调养,他的眼睛好了许多,原先一点光都瞧不见,如今能瞧得见虚影了。再加上向来心思细致,在这义县住了六年,知道他是个半瞎的却没几个。

想起最后那人的话,成雅风忍俊不禁:“敢情他们是怕你没考过科举的事被人知道了,会于你名声有损。”

“我明明是实话实说。”容璟邰轻哼一声:“没考过科举有什么可丢人的,当他们的先生绰绰有余了。”

听不到她说话,容璟邰蹙了眉尖,以为她真的希望自己考科举,为难说:“你想做什么我都能试试看,状元夫人是真的不成。”

成雅风笑意更明媚,“王妃我都舍了去,也不差这么个状元夫人。”

容璟邰这才笑开。

曾经美食华服也意难平,如今落到此般田地,他竟觉得安心。再不用装出一副淡泊名利的样子,再不必困守在母妃惨死的仇恨中不得安眠,再不必绞尽脑汁的算计,也不必再与他们一家有半点牵扯。

连姓氏都能改,改成什么都随自己喜欢,即便是无名无姓被别人喊一声“鹤鸣先生”,也比以前听着别人喊“王爷”要开怀。

做了二十年的噩梦,不知从何时开始再没做过。偶尔梦到母妃,她也是一脸温婉笑意,隔着如江南烟雨一般的濛濛水雾,笑盈盈看着他。

又有一个男娃掀了帘子,如一阵旋风一般呼啦啦跑出来,大声喊:“爹娘!该用午膳了,孩儿摆好碗筷啦!”

冷风吹得廊下灯笼呼呼地响,屋子里却暖得犹如春日。

红绡帐暖,他缓缓停下动作,盯着她细细打量半晌,齿间扣着她薄薄的耳垂轻噬,含糊不清地问:“你…是不是点了灯?”

成雅风正是浑浑噩噩,凝神细细想了两遍才听明白:“是啊,怎么了?”

朦朦胧胧之际,容璟邰忽的笑了,唇角上扬,瞧得她心神一荡。他以手指沿着她的眉眼描画,极细致的,沿着她汗津津的额头、漂亮的眉眼、微微皱着的鼻尖、咬出浅浅牙印的唇慢慢摩挲。

成雅风心里发酸,抓着他的小臂不让他再动作。自六年前他失明以后,常常做这个动作,时不时就要把她整张脸摸上一遍,像是怕印象不够深刻,怕忘了自己长什么样子。

就连睿儿每一回写的大字他都留着,留着将来能看见的时候细细看。

睿儿写字也是用了心的,写出来的大字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小小年纪便腕力惊人,就为自己写出来的字能让父亲摸得到。

怔怔走神之际,他伸手摸上她软软的耳垂,似有些犹豫,低声说:“我似乎…能瞧得见光了。”

炭火炉子噼啪作响,成雅风微张着唇,似乎没有听清。

他慢腾腾地眨了眨眼睛,又慢慢重复了一遍:“我…好像能看得到你了。”

两人一宿没睡,点亮了几十根烛火,把屋子里所有家具摆设都看了好几遍。成雅风指着一样物件问他:“这是什么?”

“喜鹊登枝镇纸,栗色的,一手长,是睿儿去年岁考得了头名的奖励。”

“那这个呢?”她又问。

“苏绣四君子桌屏,你亲手绣的,歪歪扭扭,勉强能入眼。”见她兴致勃勃还要再指别的物件让他辨认,容璟邰忙拦住她,这回不用摸索,一下子便抓住了她的手,他定定看着她,“我真的能瞧见了,不是骗你的。”

窗外有窸窸窣窣的细微动静,大概是下起了雪,赤脚踩在地上有些冷,他打横抱起她,绕过地上家具抱她回床上。

手背忽然贴上了一片温热,容璟邰抬眼去看,眼前光亮一片,她脸上明媚的笑几年不曾得见,叫人心里发暖。

上天给了他这么多苦难,到底还是仁慈了一回,姑且算他公平。

帝后番外

听到身侧起身的动静,文宣帝苦恼地拧了拧眉,掀起眼皮瞅了一眼,迷迷瞪瞪咕哝一句:“天还没亮呢,怎么又起这么早?”

皇后把床帐合好,方才露出一线的烛光被挡在帐外,她笑笑:“吵醒你了?”

“起这么早作甚?”文宣帝叹了一句,撑着坐起身醒了醒神。这是他以前上朝要起床的时辰,退位五年来也没改了觉浅的毛病,早上到了那个时辰,再轻的动静也能听得到。

本以为退位后能轻闲些,其实也没比之前好多少。

承昭即位后拔擢了许多新臣,虽然朝堂之上站在前列的仍是老臣,可到底底气没以前足了,商议朝政的时候众臣各抒己见,不再是以前一声声的“臣附议”了。

好些老臣心中不忿,都把奏章递给他这位太上皇。不敢把他们逼得太狠,这些事文宣帝只能跟承昭商量着来。以前常去的御书房如今也没闲下。

文宣帝坐在椅上,隔着两步距离看丫鬟给皇后梳发。沿着她着常服的背影细细看,修长的颈,挺直的肩背,正襟危坐从来不放松的姿势已经成了本能,即便没有外人的时候也是如此。

眼睛一晃,文宣帝瞅到了丫鬟手里端着的那个紫檀妆奁。这个妆奁就放在她梳妆镜下的第一层抽屉里,是她最常用的,已经显得挺旧了,用了好些年也没换上一个。

文宣帝微微阖上眼,记不清那是哪一年的事了。那时正是她的寿辰,承昭还小,亲手雕了这个紫檀妆奁送她。雕工是极漂亮的,承昭那孩子严于律己,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

明明是孩子一片心意,承昭没得一句表扬不说,反得了她一通训斥。大意是身为储君玩物丧志云云,把承昭说的脸都红了。

文宣帝却见她时常抱着这个妆奁摩挲,用了十几年,至今也没换上一个。她哪里是不喜欢?分明是担心承昭整日琢磨这些废功夫的玩意,因此荒废了学业。

“娘娘,这两支凤栖桂枝步摇可好?”丫鬟轻声问。

皇后随口答:“你们拿主意就好。”她没抬头,也没看看那步摇什么样,等到妆点完毕,只朝面前的妆镜瞧了一瞬,见一切妥帖,就收回了视线。

文宣帝微微蹙了眉,梳妆镜下的每个小屉里都放着两三个妆奁,她爱戴的首饰却只有那么几样,别的都不用。银作局每月的首饰份例在她的吩咐下一减再减,如今她的份例大概比不上二品宫妃多。

有的她嫌花哨,有的她嫌轻浮,连样式太新的她都不喜欢,从来只挑简单素净的戴。

没人知道民间那些帝后勤俭的美誉,文宣帝听着就觉得不顺耳。

此时丫鬟给她簪在头上的这两支凤栖桂枝步摇,他看着都觉得眼熟,想来是她戴过好几回的了。文宣帝不由问了句:“今年暹罗进贡的那套蓝宝石头面呢?”

头一回听他问起这个,皇后想了想,“送给承熹了。”

文宣帝不由叹口气:“那是送你的,怎么你又给承熹了?”这个“又”字真不是虚言,每年番邦进贡的珍宝她都紧着承熹,剩下的再给宫妃分分,自己极少留下。

这么多年,也从没见过她特别喜欢什么物件。

啊,好像是有一样。她喜欢各种模样的插瓶,镂雕的、窑变的、琉璃的…除了这么个不费钱的喜好,再没有别的了。

听得此话,皇后微微一笑:“那些个新鲜样式合该小姑娘戴,我哪用得上那些?”

文宣帝抿抿唇不说话了。其实他心里明白,她就是觉得自己老了,自从承熹再嫁,她就不爱梳妆打扮了;次年承昭即位后,她移居慈宁宫,日常出行更少,连梳妆打扮都成了敷衍。

她就是觉得自己老了。

每每想到此处,文宣帝就觉得心里发酸。其实她一点不老,除了眼尾和颈上有细细的纹路,除了气质端华雍容,容貌甚至跟刚刚入宫时没差多少。

她是心老了。

皇后看他一眼,垂眸收回视线。文宣帝原本就不是什么喜怒不形于色的心性,退位后更是没了顾忌,这时眼角眉梢都能瞧得出显而易见的颓丧。

多年前那么一场到底是寒了心,至今也没捂热,大概这辈子都暖不回来了。

中宫之位他愿意给,她就管着;奇珍异宝他愿意送,她就收着。他想要的恩爱和睦,她也愿意陪他一起,得个帝后恩爱的美谈。算不得真心,却也没有半点虚情假意。

大抵世间的老来伴,就是这个样子。

一双儿女都渐渐长大,左不过这一辈子,她都要在这吵闹又冷清的宫里陪他。

*

承昭即位的第三年,国舅林大人自请辞去了户部尚书一职。承昭驳回两回,甥舅俩促膝谈了一回,最后给了林大人一个一等公爵的闲缺。

朝中好些人大惑不解,林大人正值壮年,自家亲外甥刚刚即位,林家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他却趁着这个时候从呆了十几年的户部退了下来,这不是脑子有坑吗?

有的大臣揣测林大人是琢磨明白了重用新臣,主动以身作则,表明新帝是任人唯贤的好皇帝。

也唯有皇后知道真相。林大人辞官前入宫与她见了一面,这些年他一向克己复礼,大多时候都让夫人带话,主动进宫的次数极少。皇后有些微诧,却听他说:“妹妹,当年,你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皇后脸上笑意微滞,“怎么忽然提起这个了?”

“有些事瞒了你这么多年,本该一直瞒下去。”林大人垂眸思量片刻,长叹了一声:“过两日便是父亲忌日,这回你又不让上皇去祭奠。”

皇后不由颦眉,他受奸人挑唆,给父亲留下了涉嫌谋逆的污点。父亲狱中自尽,虽说次年二月平|反,可已经去了的人,平|反又有什么用?

若是父亲的忌日真让他去祭奠,又算是什么?

“为兄不想再瞒你了。”林大人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这是父亲临去前写给你的。”

这信封还是干干净净的,里头的信纸已经泛了黄。皇后拿起来略略扫了一眼,忽的顿住了视线,脸色也慢慢变了——“姝儿,为父早年犯下错事,如今悔之晚矣。我儿若有余力,定要护我林家。”

这封信写得极简单,却一点不显潦草,像是反复斟酌之后才落笔的。可再三斟酌,却也知留下了这么短短两句。

她又读了两遍,声音微微发颤:“错事…是什么错事?”

林大人静静看着她,不答,反倒换了个说法:“这是父亲的绝笔书,信里所说的,妹妹应该明白。”

她明白?她该明白什么?皇后惶然。

当年林家以涉嫌谋逆的罪名满门下狱,父亲不堪受辱,于狱中自尽。他去后,帝王亲卫才整理清楚先前抄家所得,竟未发现任何与谋逆相关的证据。林家百余人这才获旨出狱,次年二月父亲身后平|反。

父亲的信里却说他做了错事…皇后闭了闭眼,意思是他真的与裕亲王有关联…

“不止这些,父亲还做过一事。妹妹那时还小,可还记得上皇的母妃?”对上她的眼,林大人语出艰涩:“她因病早逝,也和裕亲王…甚至父亲,脱不了干系。”

“这事上皇还不知道。”仰头对上她眼中惊骇,林大人又叹一声:“为兄觉得还是瞒着为好。”

*

午膳,她却没有动筷。文宣帝先是给她夹了两筷子菜,他自己有点心粗,吃了两口才发觉她一直没有动筷。抬头瞅了瞅,见她眼神复杂地看着自己,文宣帝迷惑地问:“怎么了?”

皇后抿着唇没作声。文宣帝又瞅了瞅她的脸色,只好猜测:“成甫辞官的事惹你不高兴了?”见她不答话,又忙说:“吏部尚书还没定好,他想再回来也成。”

皇后眼里泛起湿意,他明知君无戏言,却仍这么胡闹,只是不想自己介怀。她开口轻声问:“你怎么…什么不说呢?”

文宣帝眼露茫然:“何事?”

“我父亲的事。”

文宣帝慢慢蹙了眉,放下了筷子,“是成甫与你说了?他与你说这做什么!”

她一向敬重孺慕自己的父亲,他瞒了她这么多年,便是不想让她知道林国丈曾有不轨之心。如今却被舅兄告诉她了,文宣帝确实是不高兴的。

两人四目相对片刻,文宣帝叹了口气,握上她放在桌上的手。这双手细腻柔|滑,保养极佳,却已经不再年轻了。

“合姝,你可知,这么些年来,朕最怕的是什么?”

“每月你吃斋念佛的那三天,就是我最怕的时候。”

“承昭三岁的那年,本来只需一个宫妃为皇儿祈福就是了,偏你要自己吃斋念佛。有一回我刚走进小佛堂,便听到你与静安师太说话。你问静安师太说,等以后轻闲了,能不能绞了头发做姑子去?”

皇后眸光微动,眸底润湿一片。那时她心里有怨有憎,若是没有这一双儿女,若不是顾及林家,大概是要与他撕破脸皮了,问那师太时确实是动了心思。

文宣帝静静说:“过去这么些年,你那话我还清楚记得。”

“承熹出嫁的时候我怕,承昭及冠的时候我也怕,我退位的时候最怕。我怕自己早早退了位,我怕你把承昭送上那个位子之后,就再没什么念想了,怕你绞了头发做姑子去。”

皇后唇微动,启唇却说不出话,嗓子眼酸得难受。原来她以为的错待并非错待,她以为的亏欠也从没亏欠。

文宣帝眼中带笑,慢慢地说:“我退位三年,你仍在我身边。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欢喜?”

*

他的母妃是怎么去的,这事兄长告诉她了,皇后却一直没说。

她知道承昭已经即位,他也没有别的子嗣。即便他知道这事后大发雷霆,也改不了承昭的位置。

却忽然舍不得告诉他。她这辈子瞒了他太多,也不差这么一件。

临老了,想对他好一回,就再瞒他一回。

重润许清鉴番外

初遇以前,三公子从不知道这世上有这样的姑娘。

外男面前也敢说敢笑的不拘小节的姑娘。

不爱女装爱穿骑装,有时一身短打就敢出门的姑娘。

心情好的时候喝酒,心情不好的时候策马射猎的行事荒唐的姑娘。

成亲以前,三公子不知道自己将会变成夫纲不振的典型。

欢好时不在上边就不高兴的媳妇。

除非没力气,才会甘心在下面的媳妇。

跟兄弟聚会时,会帮自己挡酒的千杯不醉的媳妇。

生娃以前,三公子不知道这世上还有这样的娘。

跟同窗打架输了就不给儿子吃饭的娘;

拆了房顶夜明珠给儿子当弹珠玩的娘。

再比如现在,带着六岁的儿子上山剿匪的娘。

四道关卡门口的寨旗都被拔了,原本威风凛凛的、写着牛鬼蛇神的四面寨旗萎靡地落在地上,被无数乱马踩得看不出原样。

仅剩的十几个山匪撒丫子往山下逃,时不时被身后一条神出鬼没的长鞭扯回去,他们鬼哭狼嚎的声音顺着山风飘散得极远:“女大王饶命啊!!!”

这是京城西边的黑风寨,这两年山匪作乱,向过往客商收取过路费,已是这条路上约定俗成的规矩。过往客商往往破点财求个和气,故而京兆尹一直睁只眼闭只眼。

可这回黑风寨撞上了铁板,竟不长眼的劫了江家的商队,双方一番打斗,各有伤亡。此番再不整治恐成大患,京兆尹便派了兵下来攻寨收归。

看着前头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媳妇与儿子,许清鉴一阵心累,扬声喊道:“慢点慢点!”明明是官兵剿匪,她非要来打头阵,就为了凑个热闹。儿子和她一个性子,起了个乳名叫“闯儿”,哪有不来的道理?

闯儿扭回头来,咧嘴笑得一口白牙:“爹爹你真慢!”

他与重润同乘一骑,马屁股后头栓着一个大汉,跟在马后头跌跌撞撞地跑。闯儿低头一瞥,面上笑得更灿烂了:“大当家快点跑呀!”

被擒住的黑风寨大当家恨恨咽下一口老血。

许清鉴双腿一夹马肚,坐下的白马抖着腿稍稍走快了两步。明明是千里神驹,这马却被这般混乱的场面惊了神,不敢靠近重润的马,只敢远远地跟在后边,任许清鉴一连抽了几鞭都没用。

为什么山匪头头不绑在他的马后?因为他座下的白马跟主人一般性子温和,做不来这样的土匪事。重润座下的马却两眼炯炯有神,四蹄撒欢跑得飞快,马鼻里哼哧哼哧喷出的热气表明了这马亢奋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