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后,车队缓缓往东驶到了旷野间,前边是一座小镇,可以暂时停歇。

越往东,天儿便渐渐热起来,景旻年幼火气旺,此时已脱了最外的小褂。知漪也想跟着脱,被徐嬷嬷一摸手还是有些凉意,立刻遭到拒绝。

知漪就趴到小窗前去看绿油油的草地,小手伸出去,正好接到一把飘散过来的綉绒。

她这回学聪明了,自己不吃,见景旻凑过来就递去,眉眼弯得极为可爱,“哥哥,吃。”

景旻受宠若惊,竟呆呆吃了进去,嚼了嚼噗噗两下吐出来,对太后告状,“皇祖母,妹妹欺负我!”

“那是你笨,连妹妹都可以戏弄你。”传来太后沉稳的声音,不难听出里面有一丝笑意。

景旻垂头丧气地耷拉下小脑袋,这下可好,娘亲不想要他了,皇叔不亲近他了,就连皇祖母也要偏着妹妹了。

知漪见状,回头学着徐嬷嬷平时的模样,摸摸他的头,软声道:“不,生气。”

“嗯。”景旻立刻打起精神来,回给妹妹笑脸,“我知道妹妹不是故意的。”

知漪严肃点点头,然后把蹭干净了的手慢慢缩回身后。

第16章 山崩

车队缓缓行了两日,期间在一处驿站歇了一夜,因景旻好奇京外街道要带着妹妹出去玩儿又耽搁了大致两个时辰。遥遥算来,离八仙山不多不少应该还有三日的行程,不想这时,知漪似乎着凉了。

由于那场冻伤,知漪体内一直有寒病,在转季时最需精心照料。但在宫外总会有些疏漏,她又因初次出京和景旻一样兴奋,想是出马车游玩时玩得太过了。

知漪蔫蔫地倚在徐嬷嬷怀中,额前滚烫,景旻伸手堪堪一触立刻缩回,自责道:“都怪我,非要把妹妹带出去玩儿。”

太后宽慰地拍拍他,转向原嬷嬷,“萧太医怎么说?”

原嬷嬷方掀了帘子进来,小心拧了湿巾敷在知漪额上,温和回道:“说是着凉了有些烧,吃几副药歇息两日也就好了。但姑娘身子较常人弱些,恐怕歇息时经不起这车马劳顿,需得找个地方停两日才行。”

“停就停罢,反正哀家不着急。”太后应声,立刻吩咐人去寻最近的驿站或城镇。

很快有人回禀,道前面有条岔路,两边有官道可走,原定的那条途经山林恐怕要再行大半日才能见着城镇,另一边就近得多了,约莫一个时辰后就能见到松江城,松江城为往东一带流域的知府所在地,其知府谭之洲是两年前被宣帝选派到此处任官的探花。

据闻这位小谭探花最出名的不是文章,反而是他的堪相之术,找他测过字的人无一不觉他是高人。他却常道这些不过是旁门左道,运数天定,但若人力极强,未尝不能逆天改命。

太后见过此人一次,当时只觉如芝兰玉树,确实配得上探花一名,感觉颇佳。便着人快马加鞭提前去通知这位谭知府,决定在这停两日。

知漪烧得晕晕乎乎,一路难受地直往太后和徐嬷嬷怀里钻,软趴趴地一会儿喊冷一会儿喊热,听得几个老嬷嬷心都揪成了一团。

最难的还要属喂药,马车空间闭塞,药一端进来苦味便四处逸散,叫知漪嗯嗯咿咿地不肯张口,太后也不忍心灌,摸着知漪烧得红通通的脸犯难。

还是景旻灵机一动,咳了咳,故意压低嗓子粗声粗气道:“喝药,不然朕生气了。”

徐嬷嬷几人无言地看他,心道再怎么装声音也不像啊,而且皇上可不会说这种话儿。

别说景旻这语气还真有点像,许是看他皇叔冷脸看多了,语中也有了几分冰冷的气势。知漪迷糊中分辨不了声音的真假,闻言竟真的勉强半睁开眼,委委屈屈地张嘴,小泪珠儿扑簌落下,不忘诉苦,颤着小奶音道:“皇上,欺负。”

见状即使太后等人再忧心如焚,也忍不住齐齐笑出来,徐嬷嬷笑得身子抖动,“奴婢真想知道皇上到底做什么了,姑娘竟怕他怕成这样。”

景旻摇摇头,“皇叔才没欺负妹妹呢,对她可好了。不过皇叔天生长得凶,妹妹肯定是被吓着了,唉,谁让皇叔长得不像我呢,像我就…哎呀皇祖母,你怎么打我?”

他正可着劲儿埋汰自家皇叔呢,不过话越说越不像样,太后当然不会任他胡说。

好在知漪终于乖乖喝了药,小会儿后就窝在太后怀里睡着了。

马车内一时安静下来,只徐徐听见马蹄和车轮于尘土中滚动的声音。景旻静不下来,便探出马车一看,迎面拂来的微风让他眯了眯眼睛,再睁开时就隐约看见不远处有道巍峨高大的城墙,城门上的字龙飞凤舞,他仔细瞧了半晌,竟一个也不认识。

太后重新戴上头冠,目含威仪,小指长长的金色护甲于明日下耀出光芒。原嬷嬷林嬷嬷二人搀扶着她下马车,轻轻于小凳上一垫,早就守在府前的谭之洲带领一众小官半跪下,齐声觐拜。

“起身。”原嬷嬷代为开口,“太后娘娘只于此地暂歇两日,并无要事,各位大人们辛苦了,照常行事即可。”

“是。”

诸人退下,只留这座府邸的主人——知府谭之洲。

谭之洲着青色官服,腰间系有同色玉佩,面容俊朗长身玉立,唇边一直噙着浅浅笑意,更显风度翩翩。倒不像个普通知府,而是话本中春上少年游的世家公子,也怪不得京城中至今仍有贵女惦记着他。

据说谭之洲于此地治理有方,深得百姓和富豪乡绅爱戴。太后本想该是个极为清廉的官,但见这府邸装饰,亭台楼阁无不精致,流水潺潺,花树间隐有雀鸟相跃,便知这小探花确实有几分本事。

“恭请太后娘娘凤体安康。”谭之洲微一稽首,“不知皇上近年可好?”

他生得一副似没长大的少年面孔,此刻作晚辈姿态向太后请安,还真让太后面色稍霁,缓缓道:“皇上自然是好的,只盼着你能早日回京,为他分忧。”

原来谭之洲是宣帝特地放出来历练存资历的,太后当初见他的那一面还是因了他的外祖母。谭之洲外祖母与太后颇有几分渊源,所以他才能大着胆子向太后献好。

“听说您身边有人病了,可否要下官去请几位城中最好的大夫?”

太后有些乏了不愿做声,原嬷嬷开口道:“大人不必麻烦,随行太医已看过了,只是需个清净住处歇息。”

谭之洲识趣不再多言,领着众人到府邸南边一处大院间,早有管家领着十来个婢女在内等候,以备太后所需。

“你们先退下吧,这儿不需旁人伺候。”林嬷嬷遣退谭府中人,扶着太后上软榻小坐,太后取下护甲,柔声道:“酣酣还睡着?”

“醒了。”徐嬷嬷上前,怀里抱了个圆滚滚的厚毯,知漪正被包在里面。

小姑娘醒了好一阵,但安安静静的一直没出声,只睁着大眼睛好奇地张望。反倒是景旻,进城前生龙活虎的,进城后说了声想睡便直接躺下了,吓得邱氏还以为他也病了。

该是起了药效,知漪雪白的小脸终于又红润起来,看上去水嫩嫩的,额间只留一点余温,不再像起初那般烫得吓人了。

“真是奇了。”徐嬷嬷来回探了探额头,“从没见姑娘烧这么快退下过,那药也没甚么特殊的啊,反倒是像…到了这儿就好了。”

林嬷嬷斜她,“这不好事么,你反倒觉得稀奇了,许是姑娘身子比以前好了许多。”

思来想去,也只有这个理由了。

知漪被放在小凳上,坐了会儿朝徐嬷嬷伸手,“雪宝儿。”

太后没准猫儿上马车,每次她只有车队暂歇时才能见到自己的小爱宠。

原嬷嬷笑意盈盈自院外掂了小猫儿进来,雪宝儿聪明,见着知漪就喵喵叫不停,被松开便一把扑上来,似乎在诉说自己的思念之情。

它嘴边染了点点淡黄粉糕而不自知,叫人一眼便能知道之前还在偷吃呢。只有知漪看不出,搂着它捋捋尾巴摸摸耳朵,雪宝一边炸毛一边享受,长尾摇来摆去,惬意极了。

太后含笑看着这幕,此时离她们决定改道往松江城走已过了两个时辰,暮色将至。

一路劳累,太后不知不觉倚在榻上小睡了半个时辰,最后被雷鸣声惊醒,恍然睁眼,屋内点了几盏灯明亮无比,但外面竟是一片黑漆漆的了。

“什么时辰了?”太后慢慢起身,目光在屋内扫视一圈,见知漪靠在小窗前好奇地听着漂泊雨声,不禁露出笑意。

“该是…酉时正中了。”徐嬷嬷思量了下。

太后微缓出一口气,“那今儿天暗得有些早了,怎么听着外边儿还有别的动静?”

话音刚落,小门被原嬷嬷二人打开,她们皆是一身的雨水,在远处脱了斗篷擦拭衣裳边道:“主子,听说此地往南二十里处的官道旁小山塌了,刚好埋了两队进去不久的马车,有人报到谭知府这儿了,谭知府正着人去营救呢。”

太后皱眉,“怎的又生灾祸。”

原嬷嬷摇摇头,续道:“主子,那条官道本是咱们原定今日要走的路。”

此话一出,房内顿时寂静下来,徒余烛火噼啪之声。

太后久久不能言语,饶是她岁数不小,也从未体会过这种生死起落的感受。

“咿~”知漪回头见众人都不说话了,疑惑出声,转眼绽开笑颜跑到太后身边,举起小手,“阿嬷~雨。”

第17章 堪相

知漪手心聚了一团雨水,小小肉肉的手掌幼嫩无比,带着孩子特有的生气,映入太后眼帘时便使周围景色瞬间鲜活起来。她长长舒了口气,原嬷嬷等人忙上来给她拍背,“主子,没事呢,您有上苍保佑,灾祸都会避过。”

太后摇摇头,一把将知漪搂进怀里,微笑道:“还要感谢阿嬷的小酣酣。”

雨水洒在地面,有些打湿了知漪衣袖,她茫然地看来看去,不知发生了什么,便学原嬷嬷给太后拍背。又指着沉睡的景旻道:“哥哥,小猪。”

徐嬷嬷给她擦手,笑话她,“姑娘竟会说人坏话了,那姑娘知不知道自己每日睡的时辰可比这位小少爷多得多。”

知漪歪头看她,眨眨眼,一副不知道徐嬷嬷在说什么的模样。

“真是越来越机灵了。”太后安下心来,抱着她软软的小身子逗了好一会儿,令人领了一队侍卫去帮当地官府救援。

一夜伴着阵阵雨声而过,许是昨日受惊,太后比往日睡得要沉些,知漪都醒来在暖塌上和自己玩了好一会儿她还未醒。

几个嬷嬷轻手轻脚走来,见到小被子里卷成团儿的知漪都下意识对她一笑。知漪露出小酒窝来,对徐嬷嬷张开手,小声道:“阿嬷在,睡觉。”

话刚落,徐嬷嬷见太后眼皮跳动一下,显然已经醒了,便没抱起小姑娘,故意压低声音道:“太后娘娘再不起就要误了早膳的时辰了,姑娘可还记得原先怎么叫主子起来的?”

静太妃教了知漪许多事情,比如别人生气的时候要躲开,不然就乖一点。还有对着阿嬷的时候,亲亲抱抱是最有效的方法。

知漪想了想,从被子里钻出小脑袋,缩进旁边太后被褥里,抱住太后吧唧一下软软印在脸上,没动静。又亲亲眼睛,亲亲鼻子,柔软微痒的触感终于让太后忍不住了,伸手抱住不安分的小知漪,点了点她,绷着脸,“捣蛋鬼。”

语气却是亲昵极了,即使对着幼时的宣帝也从未见太后这么温柔过。知漪感觉得到,便两只小短腿并用扒上去,点着小脑袋,“阿嬷,阿嬷。”

太后早先想要个公主,就是觉得公主娇娇软软特别可人疼。如今“小公主”的确是有了,不想是个小磨人精,带了几日便如此黏着自己,她一边心中爱极了又有种隐含欣慰的无奈。

“皇祖母,起来用早膳了!”窗外同时响起景旻清脆的叫喊。

“真是哀家的两个小魔星。”太后只得起身,带着两个精力旺盛的小家伙用好早膳,再在这府邸内四处走一走。

谭府是在原来一个富商宅子扩建出的,期间好些摆设沿袭了其豪奢之风,谭之洲玲珑心思,在里面添了好些花木,立刻使府邸精致起来。太后赏过假山池水,雕廊画柱,不禁点头。

谭之洲没有亲自去救人,一早处理好事务后便赶回府中。正好太后于凉亭小歇,任景旻和知漪两人在花圃间玩耍,旁边有几个嬷嬷看着。

花圃不同他处,不知匠人用了什么法子,使这里温度要高上一些,合季的芙蓉牡丹等遇暖缓缓盛开,露出淡色花蕊,偶有粉色蝴蝶于花丛中纷飞,美不胜收。

知漪自能记事来见得更多都是冰天雪地的景色,初见这些春景便好奇地盯着那些花儿和花间飞虫,同时抱紧雪宝儿不让她去挠花。

谭之洲猜测这位小公子该是信王爷的二子,那位小姑娘…他就不大确定了。

他向来讨小孩儿喜欢,微微一笑迈入圃中,刚一看清里面知漪的面貌,顿时停在了原地,脸色变了几下,不知是看到了什么令他失色的事物。

几个嬷嬷同他见礼,谭之洲略点头,低声道:“这位是…?”

他示意在里面玩耍的知漪,原嬷嬷温声道:“是跟在太后娘娘身边的侄孙女儿。”

侄孙女儿?谭之洲更惊讶了,“是太后的小孙女?”

原嬷嬷疑惑看他,心道虽然不是亲生的,但也差不多了,况且对这位谭知府也着实没必要将姑娘的身世讲得太清楚,便点了点头。

谭之洲不禁后退两步,深深怀疑起自己的堪相之术来。他说这些不过是旁门左道,可也向来相信自己于这方面的能力。

如今他看出这位小姑娘的命格,分明会与皇家有姻缘纠葛,更可能是身负凤命,但是,居然是太后娘娘的侄孙女…

亲缘关系颇近,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的皇上…都说不通啊。思及自己所了解的宣帝为人,谭之洲第一次不确定了。

他走近些蹲下身,故意带了一丝生气道:“你摘的可是我园子里的花儿。”

知漪“咿”一声,下意识收回手,粉色的花苞却掉落在地垂在她的小绣鞋边,正是明晃晃的证据。知漪想弯腰捡起,随之而来的一阵风却把花苞吹走,瞬间不见了踪影。

粉嘟嘟的包子脸似乎更鼓了,知漪心虚的小眼神飘向面带笑意的谭之洲,半天鼓起勇气,从旁边又摘了一朵小花儿来,摊开手摆在谭之洲面前,软嫩的声音道:“对不起,还,给你。”

谭之洲:…

他极力忍笑,觉得小姑娘实在是憨态可掬,顺势瞟了一眼小姑娘手相,还是得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我不要你还我花儿,你会写字吗?写个字给我看就行。”

怕小姑娘听不懂,他尽量放慢语速,目光期待地看着她。一旁的景旻见了,两三步跑了过来,倒也没觉得谭之洲是坏人,毕竟嬷嬷们都默许了他接近,景旻是想听这人在和妹妹说什么。

知漪才三岁多,字认都不认得几个,更别说写。不过静太妃往日喜欢抱着她持笔作画写字,兴致来时还教过知漪几次写她的小名儿“酣酣”,所以她对字是有印象的。

接过对面递来的小木棍,知漪开始歪歪扭扭地在土上写起字来,一个“酣”字左边写得极大,右边极小,颠来倒去笔画错乱,晃眼看上去还当她是在画什么东西,亏得谭之洲眼力极好又富联想力,才猜出这是个什么字来。

他哭笑不得,找他测过字的人不知凡几,写成这样的字真是第一次见,还是认真看起字来。

皱着眉,他喃喃自语,“劲足,字圆,中缺火,右偏…为酣,合其手相,分明是早夭之势,但观面相又已遇贵人,该是得以续命改运…”

“难道我真的看错了…?”谭之洲陷入疑惑中,景旻耳尖独独听到‘早夭’二字,立刻不高兴了,牵着妹妹离这个怪人远远的。

他可是懂得这个词意思的,之前一个嬷嬷在他娘亲面前哭诉过。

闷闷不乐的景旻把知漪带到小石凳上坐下,握着小手,认真道:“妹妹不会有事的,我这就派侍卫去把那人揍一顿。”

知漪懵懵懂懂的,但不妨碍她知道景旻生气了,便摊开手,雀跃道:“哥哥,蝴蝶。”

原来刚才她将一只小蝴蝶拢在了手里,此时松开,小蝴蝶便翩翩飞起在二人面前转悠。

“妹妹真厉害。”傻哥哥景旻立刻笑了,明明没差多少的身高非要踮起脚摸摸知漪发顶,叫太后见了好笑,“元涵,带着妹妹坐在这儿干什么呢?”

“皇祖母!”景旻眼睛转了转,决定还是不把刚才的话告诉太后,皇祖母年纪大了不能听这样的话,他回去悄悄告诉皇叔或者爹爹就好了。

“太后娘娘。”谭之洲起身行礼,变回了原先温润如玉的模样,“不知您昨夜休息得可好?”

太后点头,“尚可,你也不必让人忙了,过了晌午哀家便要启程,已着人去准备了。”

这么快,谭之洲微惊,想着这个小姑娘的事情还没弄清楚呢。

不过这似乎也与他无关…谭之洲暗暗摇头,他和这小姑娘一面之缘,方才起了好奇只是因为她面向手相奇特又与凤命有关罢了。可这种事,却不是他一个小小知府该去探究的。

第18章 八仙山

太后只歇了一夜便离开了松江城,谭之洲与众官员恭送至城外三里处,便于原地目送车队缓缓往东行驶。

知漪趴在小窗边同他们招手,稚嫩的笑颜直至很远处似乎都还能被谭之洲看见,他心中隐隐有一分对这小姑娘的担忧,只希望她莫离开命中贵人才好。

景旻觉得单坐着无聊得很,央求太后让雪宝儿也上了他们所在的马车,此刻同小猫对着叫唤。原嬷嬷干脆捻起针线綉起小帕子来,知漪撑着两腮呆呆地看她,密密丝线穿梭,不一会儿就綉成一条摆尾的小鱼儿。

太后身边无庸人,这几个嬷嬷各有所长,原嬷嬷心细手巧,林嬷嬷擅养身之道,亦能辨别字画。原先跟在静太妃身边的徐嬷嬷更不用说,能被太妃专派去照顾心尖儿上的宝贝的,必有过人之处。

知漪打了个小呵欠,双眼迷蒙起来,徐嬷嬷见了心疼,把小姑娘拥到怀里温柔道:“姑娘睡吧。”

迷迷糊糊应一声,知漪不知是不是晕起了马车,倒头直接将这几日的行程都睡了过去。太后忧心地叫来萧太医看了两三次,确定只是贪睡才稍稍松口气,对几个嬷嬷道:“如今哀家才知原先皇上有多么省心了,现在看着酣酣,哀家可整日都得提心吊胆的。”

原嬷嬷笑,“主子心中明明高兴着,还要拿这些话来唬奴婢们。”

太后眉目柔和,含笑摇头,目光往窗外一转,顿时直起了身子,“可是八仙山要到了?”

林嬷嬷掀了帘子推开车门一问,果然约莫再有十里便能到八仙山脚下了,她回禀给太后,太后连连点头,“可算是到了,哀家的这把老骨头都快禁不住了。”

小半个时辰后,徐嬷嬷轻声唤醒知漪,给她披上这几日原嬷嬷特缝制的浅粉色小披风。

八仙山地处东南一带,天气温和湿润,虽地势高了些,可因山间有几眼天然温泉,常年缭绕着湿热的雾气,使山间气候倒和山脚相差无几了。

知漪如小蝴蝶般扑下马车,被景旻接住,顺势捏了捏小手,颇为欣慰道:“妹妹终于长肉了。”

这几天在马车上不是吃就是睡的,确实长了些肉,知漪抱住跃过来的雪宝儿,揉揉它圆滚滚的身子,严肃点了点小脑袋,“长肉。”

仪仗停在山脚,远远列成一排,太后被扶着缓缓走下马车,仰头一望,山峰巍峨高耸,自山峦处叠有层层云雾,正中一尊大佛被烈日笼罩,仿若耀出金光。目光收回,略往前一看,几丈远处便有青石板铺制的宽长阶梯,重重绕绕,直弯入山顶。

仅这一眼就让人忍不住心生顶礼膜拜之情,就连太后这来过几次的人也不免感叹,这八仙山真是无愧于“仙山”之名。

八仙山中藏云寺,寺庙确实建于云雾间,可还常有人道这藏云寺该改为‘藏仙’才对。毕竟寺庙中的高僧个个仙风道骨,若能有缘遇见那么一二,点化几句,于普通人就是极大的造化了。

浩浩荡荡几千人,肯定不可能全都随太后登山入庙。留下一些服侍人的嬷嬷宫女并一小队侍卫,太后便令其他人于附近村镇休息,待得命时再来迎接。

原嬷嬷林嬷嬷二人小心扶着她步上阶梯,徐嬷嬷本要抱知漪走,却被知漪拒绝。小姑娘开心得很,在石阶上随景旻跑来跑去,雪宝儿从旁跟着,不时喵喵叫提醒一下粗心的小主人。

再往上,石阶上也缭了一些雾气,知漪正哒哒小跑着,不防突然撞到什么,让她直接一下趴坐在地上。

呆呆地摸了摸小脑袋,知漪疑惑地望着眼前从未见过的小东西,回头对徐嬷嬷几人咿呀叫了声,指着面前比她略高些的小动物。

徐嬷嬷几步上来扶起她,再定眼一瞧,顿时笑了,“真是奇了,这鹿竟然不怕人,被姑娘撞着也不跑呢。”

眼前的鹿体格尚小,只比知漪稍微高那么一点点,明显是才出生不久的幼鹿,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没有丝毫怯懦。眼神简直同知漪一模一样,都在好奇地打量对方。

太后瞥见小鹿四只蹄子都被人精心用棉布包好,可能是怕它蹄掌太嫩经不起山间石木摩擦,出声道:“别惊着它了,这该是寺庙里养的。”

知漪重复了一声“鹿~”正要好奇地摸摸它,不料小鹿支过头来就用舌头给她洗了把脸,洗得知漪小脸蛋湿漉漉的,然后撒着蹄子扭头跑上了山。

知漪起初没反应过来,等小鹿跑得老远了才指着它软绵绵告状,“坏。”

“对,真坏。”徐嬷嬷拿手帕给知漪擦了把脸,笑得乐不可支。

太后亦含了笑意,“八仙山中草木皆有灵性,更遑论这鹿儿,它肯这样亲近酣酣,是好事。”

景旻从旁边跑回来,身侧跟着侍卫,他不知从哪儿摘了两朵野桃花儿回来,兴冲冲递给太后,“皇祖母,一朵给你,一朵给妹妹。”

说完还去亲自给知漪簪花,知漪乖乖低头,任他把发髻弄得一团糟,兄妹融洽的模样看得太后满眼欣慰,着徐嬷嬷邱氏二人牵着他们上山。

他们行得缓慢,走走停停,待至山腰藏云寺时已过了大半个时辰。有小队侍卫提前到了寺前,排成两列迎接,正中站的是藏云寺的住持和寺间一些小僧。

太后身影初现,住持领一众小僧弯腰行礼,口吐尊言,太后双手合十微回礼,神色肃穆,“叨扰诸位大师了。”

“太后娘娘菩萨心肠,心系宣朝前来祈福,何来叨扰二字。”住持白眉白须,身披青灰色禅衣,一派超然脱俗的意态,叫知漪和景旻两个从未见过这些场面的孩子都安安静静的,不发一言。

住持目光转至他们身前,微微一笑,“原来太后还带了两位小施主,请随老衲来。”

只留两个小僧弥在旁,住持领太后一行人朝后院厢房走去。

八仙山既高且广,于其山腰间修建的藏云寺较普通寺庙也要大上许多,四面或为平地或为小山峰,此次住持给他们安排的住处后方便是背靠峰峦。

甫一进厢房,知漪拉着徐嬷嬷轻轻说了声“香”,徐嬷嬷便弯腰让小主子暂时莫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