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觉知漪有被说动的迹象,慕老夫人有些高兴,连忙回道:“我和你祖父商议,是希望知漪你能在成婚前一月回慕府,再从慕府嫁进宫中。这样既全了祖宗的规矩礼仪,也全了皇家颜面,更会少了那些无由的闲言碎语。只一月,一月而已,府中也会备好知漪到时大婚所需的那些东西,到…”

“知漪明白了。”知漪点头,“您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这意思,约莫是应了大半?慕老夫人猜测着,喜意渐渐涌上心头。

她提的这个建议,当然是有私心的。因为无论是什么理由,知漪都不会回慕府,恐怕便只有趁着这大婚的契机才能让他们老夫妻两真正和孙女相处那么一段时间。纵然这时间很短,而且短暂的相聚后便要亲手将孙女永远送到别人手中,她也想要尝试一下。

而且她确实也想让京中的人知道,知漪不是只能靠着太后和皇上的疼爱才能坐稳后位,她还是慕府千金,有慕府这么一个依仗。纵然太后和皇上可能会一直把知漪捧在手心,她也不希望今后别人觉得她的孙女是靠着讨好太后和皇上而得的地位。

她的孙女,本就该是受尽宠爱的天之骄女啊,而非是…这么多年他人口中被太后一时兴起收养的小姑娘。想到某些打听出的闲话,慕老夫人差点凝出泪光。如果不是太后和宣帝心肠好,如果不是他们将知漪保护得密不透风,这些年仅是那些人议论和碎语的唾沫就能把小孙女给淹没了。

慕老夫人甚至有些暗恨为何自己的身子那么不争气,若非因为自己,老伴也不会一致仕就带着自己退隐江南,致使孙女成了如今这般与他们疏远的模样。

“我…”知漪轻抖眼睫,低眉垂下,复抬首,“还是要再去和阿嬷…太后商量一下。”

按捺下急迫的心情,慕老夫人颔首,“这件事上,太后娘娘更会遵从知漪你的意愿,你若想回,太后和皇上应该都不会反对。”

慕老夫人说得很对,可见她这些日子确实从各方面打听出了知漪在宫中的日子。太后疼爱知漪,护着知漪,也给予知漪自由,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慕老夫人才没有直接去寻太后,而是先来了知漪这里。

在这一点上,慕老夫人其实是很有些小心计的。

可这点心计,目前看来也不过是为了争取最后能维护她和同她相处的一点机会。

知漪心中轻叹一声,暂时说不出是什么复杂感受。但看到这样的老人家对自己如此小心翼翼,笑脸讨好,心中总归还是会觉得有些酸涩和不适的。

见慕老夫人又要饮茶,知漪轻声开口,“茶已经凉了,慕老夫人,先让人给你换一杯吧。”

慕老夫人因着身子虚,确实只能饮热茶,所以在这大热的天也从来不碰冷食。她没想到知漪心细至此,仅一个照面就看出了这些,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愧疚,他们慕家到底是错过了怎样的一个珍宝啊…

而这个珍宝,他们除了能小心再小心地在远处看着,似乎再也没了能挽回的机会。

第91章 提议

慕老夫人满怀期待而来,半含希望而去,临出绛雪轩时回头看了好几眼知漪,眼中尽是不舍。

待她身影完全不见,知漪拿起冰碗消暑,中途不自觉含着银勺发起呆来。惜玉上前为她打扇,小声问道:“姑娘可是已经答应了慕老夫人?”

摇摇头,知漪起身走至窗边,随手拨弄了两下悬在上方的小金铃,铃声清灵动听,知漪歪头细听了会儿,不禁露出略带孩子气的微笑。

其他宫女还未进来,身边只有怜香惜玉,知漪轻声问道:“你们觉得慕老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惜玉细想了下,快嘴道:“奴婢觉得看上去挺可怜的哩,对姑娘也是真心疼爱。慕老夫人说的话确实很有道理啊,而且姑娘…这些年的事情,如果慕老太爷和老夫人真的不知情,好像…也确实…怪不了他们。”

她说得犹豫,有点怕自己的话引起小主子的反感。惜玉入宫前祖母外祖母都尚在,虽然只是市井小妇人,也有点重儿轻女,但不妨碍惜玉记住她们对自己的点点慈爱。将心比心,看到慕老夫人这么温和慈祥的老人小心讨好自家小主子的模样,惜玉看着就觉得酸酸涩涩的,如果自家姑娘也能得到亲人的疼爱就好了。

知漪眨眼,“我也没怪过他们呀。”

惜玉吐舌,“奴婢知道小主子没这个意思,只是说说而已。”

等知漪思考了会儿惜玉的话,怜香才几步上前帮知漪披上清凉的薄纱披肩,柔声道:“姑娘可不要被惜玉的话影响了,她这人向来心眼大,姑娘之前什么想法就还该是什么想法儿。慕老夫人看起来是真心疼爱您的,的确有意弥补您,但以姑娘的聪慧,也定然看出慕老夫人来意不仅于此了,奴婢不过一个下人不该多说什么,只是姑娘若真要下什么决定,奴婢觉得还是应该先多听听太后娘娘和皇上的话,他们也许还有别的安排呢?”

被怜香这么嫌弃,惜玉嘿嘿一笑,摸了摸头不再说话。论心思细上面她的确比不过怜香,对人心的思量上也没有怜香想得多,毕竟以前静太妃宫中极为简单,后来跟在姑娘身边,也从未经历过什么勾心斗角的事。但敬和宫就不同了,她听怜香说过,宫里没什么人,只两个最大的主子太后和皇上,所以敬和宫那些宫女内侍背地里的心机暗算都不少,因为谁都想入太后的眼,一举成为敬和宫的红人。

能让太后另眼相看还被赐给姑娘的怜香,当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知漪点头,“本就是这么打算的。”

说着,她半倚在窗边,似自言自语道:“唔…皇上这时候在做什么呢?”

“听说皇上今日去西郊大营考校将士们去了,得差不多酉时才能回来。”怜香带了丝笑意,“昨夜姑娘才在宸光殿待到了快亥时才回,莫不是就想皇上了?”

“对呀。”知漪撑腮答道,毫不脸红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嘛,我和皇上分离了五六个时辰,算起来都已经差不多两秋未见了,自然甚是想念。”

怜香惜玉俱是掩唇轻笑,她们姑娘怎么就这么坦诚呢。其他人家的小姑娘说起这种事总还要忍不住红个脸嗔两句,唯独她们姑娘,自小就把这些甜言蜜语说得像饮水般寻常。

不过要是她们,若能每日听到有人对自己说这些话,肯定也要开怀极了。

“阿嬷该起了吧?”

“这时辰,太后娘娘该在御花园的凉亭里乘凉,姑娘要去吗?”

知漪嗯一声,“随意梳个双环髻吧,正好把刚才的事和阿嬷说说。”

知漪行动迅速,不多时就已经进了御花园。行走的青砖道两侧尽是满园芬芳,夏季的的花儿个头大,开得极艳,连吐出的花蕊也分外纤长浓密,条条红黄蕊挤在花心中,偶尔迎风招展,迷人而不自知。

太后歇于玉泉亭,因亭前有两处人工制成的小喷泉,亭内铺的几方地板用的又是难得的凉玉,双脚迈入其上,便能自下而上油生一股清凉。

说起来,宫中许多极为享受奢靡的宫殿等建筑,还都是托了先帝的福。宣帝是不爱摆弄这些的,索性承了前人遗惠,一举两得。

“酣宝儿来了。”太后对她招手,“到阿嬷这儿来,凉快。”

方才已经有人向她禀报了慕老夫人进宫寻知漪的事,但太后不急不躁,半个字也没问,只等知漪自己开口。

知漪照例在太后怀中歪了会儿,片刻后缓缓开口,“阿嬷,今日慕老夫人来寻我了。”

“嗯?”太后拍拍她的手宽慰,示意知漪继续。

视线胶着在亭外一朵伸展出的花儿上,知漪轻言细语将今日的对话复述出来,怜香惜玉从旁听着,觉得简直是一字不差。也是,她们姑娘向来记性好,背书在太学院中名次都是前几位,将对话完整重复一遍自是不难。

太后含笑倾听,无论听到何处都没变过神色,末了心道这慕老夫人想来是江南待久了,再不复以往的当家主母锐气。如今对着知漪这么一个小姑娘都能卖起可怜来,这作态…她还真有些看不上。

心中看不上慕老夫人的做法,太后却并未明言。知漪性子良善真诚,除了幼时的那场大难,几乎就没经历过什么坎坷,有时候就难免容易心软。慕老夫人今日此行此言,明显打的是“动之以情”的牌子,处处显得是为知漪着想,又说得那般小心可怜,也怪不得怀中的小姑娘动摇了。

没有评价慕老夫人的话,太后温声道:“酣宝儿,有一件事你想错了。”

知漪疑惑望去,听得太后解释,“民间流言固然会有损皇家民声,但你觉得,这种流言对阿嬷和皇上来说,真的能成问题吗?”

知漪一细想,便明了太后的意思。但凡学了些帝王心术的人便明白,百姓通常都是被引导的一方,因为他们所知道得太少,必须要他人来告知,而这个他人,便是身处高位之人。俗语有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其实不仅是要少做会让百姓有意见的事,更多是在让帝王要懂得如何去驾驭统治百姓的言和思,让他们凡事都能顺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去想、去说。

这些太傅没有告诉过她,但是宣帝早就在各方面无形地教导过她。

就像她一回京,京中关于她的凤命和一些神奇之处,还有和皇上的天作之合就传得沸沸扬扬。这些无疑都是宣帝派人暗中引导的,像那些心怀叵测之人想传的流言,也很快就会被宣帝压下。

此理类推,到时即便真有慕老夫人担心的那种流言蜚语,太后和宣帝如果有心,将流言稍加引导,换个方向,简直轻而易举。又或者,也会像她小时候那样,从不让她接触到那些可能伤害她的闲言。

平日这些道理本来知漪也是明白的,只是放到自己身上,就有点一叶障目了。

“知漪知道了。”知漪对太后弯眸,让太后亦浅笑,又道,“其实慕老夫人所说之事,阿嬷和皇上早就商量过了。”

“咿?”知漪惊讶,“阿嬷从来都没和我说过。”

“毕竟还早着呢,等全都布置好了再同酣宝儿说也不迟。”太后亲昵地捏捏她秀气小鼻子,“咱们酣宝儿只需要安安心心等着,当咱们宣朝最漂亮的小新娘、小皇后就行了。”

经过这两月,太后似乎也接受了知漪要嫁给宣帝的事,不过平日还是会时不时地突然对宣帝发难一下,对此宣帝也只能见招拆招。

“那阿嬷和皇上什么打算?”知漪疑惑看去。

太后忍不住轻戳了把粉嫩光滑的小脸蛋,“酣宝儿到时从你元涵哥哥府中嫁到皇宫,可好?”

信王府?这她还真的从未想过,之前猜测顶多是庄府。

似想到什么,太后续道:“是哀家疏忽了,日后这称呼是该改改,可不能再像以前那般乱叫了。”

沉吟片刻,太后止不住笑意,“以后…就直接唤元茂元涵的名字吧,至于你原来的姨母他们,可就该唤皇兄和皇嫂了…”

闻言知漪眼睛顿时睁得圆溜溜的,像只受惊的猫儿。叫信王为皇兄,信王妃为皇嫂,元茂哥哥和元涵哥哥成了她的侄儿,呃…

被她这可爱的模样逗笑,亭中的几个嬷嬷俱是眉眼弯下,“主子说得对,日后这称呼上,姑娘可千万不能叫错了。”

“那姨母…”知漪顿了下,暂时还是没能把那个称呼叫出口,“信王妃他们都同意吗?”

太后将她鬓边发丝绕到耳后,微笑道:“自然,他们那么疼爱酣宝儿,还准备把酣宝儿的十里红妆添成二十里呢。”

惜玉不免咋舌,很快低下头,生怕被徐嬷嬷看到了自己不庄重的表情。

知漪托腮思考,太后也不扰她,过了许久才道:“不过这些,阿嬷和皇上都会看酣宝儿你自己的意愿。如果你想回慕府,最后陪慕老夫人一段时日,我们自然不会干预。”

自己想回慕府吗?知漪知道,当然是不想的。慕府根本没有她亲近的人,之前会考虑慕老夫人的提议,更多还是因为她说到了不利之处,还有这些可能对大婚和皇上的影响。

但是太后表现出的意思,明显是这些根本不必担心。

慕老夫人担心别人会觉得知漪是靠太后和皇上的宠爱过活,言语中还多加暗示有了娘家作为依靠,即便以后他们宠爱变淡也能有一席之地。但知漪从不会有这种担忧,别人觉得天家无情,她却是自小在宫中长大的,太后和皇上对自己如何,当然是自己最明白了。

想通了这些,知漪不再纠结,“就听阿嬷和皇上的。”

太后一笑,对知漪的决定很是欣慰,不忘调侃道:“恐怕中间多了两字吧,应该是听皇上的,阿嬷猜得可对?”

小姑娘不依不挠往太后身上一腻,皱着小鼻子,“又取笑我,阿嬷变坏了。”

一老一小在凉亭中借着清风喁喁私语了片刻,温情尽显,那是与知漪同慕老夫人见面时截然不同的氛围。旁边伺候的嬷嬷宫女们无论目光或真心或假意,心中都十分羡慕。这样和睦融洽的亲情,即便在普通的市井人家,也没常人想的那么多,所以当它出现在天家时,便更显得弥足珍贵。

“对了,酣宝儿今日怎么没念着找皇上了?”太后眉目满是笑意,“黏了这么多日,终于淡了?这可怎么办,还没到大婚的日子呢。”

太后如今是逮着机会就要调侃一顿,知漪鼓着腮帮子望了眼,“皇上今日不是去了西郊大营嘛。”

“只是去看看而已,并非什么大事。”这些事太后知道得倒清楚,轻笑道,“除了往日秋狝围猎,酣宝儿可看过皇上动武的模样?”

知漪想了想摇头,平时他们出行都有一堆侍卫护着,她也没怎么看过宣帝练武。太后这么一提,她还真想知道皇上除了射箭骑马,会不会有像那些将军侍卫一样持长枪宝剑飒飒逼人的英姿。

“你那表哥庄泽卿如今正在宫中,哀家给你令牌,可让他带你去西郊大营。”太后轻眨眼,“说不定能看到皇上同平日不一样的模样。”

知漪也对视相眨,奇怪阿嬷怎么会提出这样的建议,按理来说大营不是不能随便去吗?不过…她确实很动心。

皇上的各种模样,她都想知道。

太后如何看不出来,笑着轻抚小脑袋,“去吧,别忘了换个装扮,不然营中出现了个漂亮的小姑娘,皇上可要不高兴了。”

第92章 探视

宣帝下了早朝去的西郊大营,随行的有工部尚书和几位将军。这行所考校的主要为近日将士们的练兵成果,更重要是要测一测前几月工部等人制成的支持水上作战的战车船只。

随行人员中有一位青年极为打眼,他面容比起那几位将军和尚书来说显得太过年轻,又生得俊秀,气质温润。这让人感觉他就该是坐在画楼书阁中看书作画的儒雅公子,而不该出现在军营这等地方。

此人正是季永思,季永思自幼长于江南水乡,水性极好。他不仅文采出众,这次在水上战车和战船上面还给宣帝提了个极好的建议,所以宣帝才破格带他一起来巡视军营。

提前得了消息,西郊大营的将士早就做好了迎接圣驾的准备,待宣帝现身时更是呼声震天,激动得面红耳赤。西郊大营不是唯一在训练这些的军营,但皇上正好就选中了他们来考校,这是一种无上荣耀。

军中早有议论说皇上已经准备再过几年就对大石和海清发难,既然他们不安分,几番试图扰乱大宣,那宣朝就彻底让他们安分下来。

以宣朝兵力,将士们丝毫不觉得这对他们有什么难度。所以即将到来的战事不仅能为宣朝扩大疆域,更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宣帝微颔首示意,站上点将台,几个将军向他请命过后接连离去,归到大队中,准备排兵布阵。

另有一位军师模样的人在旁随时准备解释。

士兵主分骑、步两种,另有箭弩手战车兵若干,各有数万人,嘴边蓄了一圈络腮胡的方将军翻身上马,径直纵马至大军前侧,高举长枪,中气十足道:“列阵——”

数以万计的士兵如潮水般分涌至四侧,又迅速围拢,骑步分开,正好将方将军围在了内侧。最外围是手持弩箭,架设好机弩的步兵,往里是策马昂身而立英姿飒爽的骑兵和战车兵,这些士兵齐齐围住方将军,恰恰由这多重方阵形成了一个大圆。而且布阵时动作极为迅速,几乎是在一刻钟之内便都站到了自己该有的位置,丝毫不乱。

那军师解释道:“皇上,此为方圆阵,易守难攻,若战事有变,此法用来防御再为合适不过。”

宣帝淡淡嗯一声,其他人也看不出他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要知道他们皇上可是亲自出征过的,对行兵打仗之事不同于历朝历代那些大部分只会纸上谈兵的皇帝,所以不少人心中既紧张且兴奋,只希望能得到宣帝认可。

方圆阵后,又换了一队将士,此次摆的是长蛇阵。长蛇阵一般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运转之下犹如巨蟒出击,极为狠厉。对于稍弱的敌军,此阵不仅攻击力强,气势上也能压倒对方,也可算占了小半个心理战术。但长蛇阵对骑兵要求很高,要求骑兵能反应迅速,提前预判,及时改变方位,这样才能保持阵势。

宣帝望着眼前的巨蟒,再听得军师的介绍,凝神观看片刻后眼眸沉下,凌厉无匹,道:“此阵不易守,极易混乱,弱处太过明显,攻成不易,改。”

军师点头,皇上说得很在点。他们摆的长蛇阵的弱处就在于骑兵,军中骑术好的士兵不是没有,但大都只会服从领军命令行事,很少能够自己根据战场上的形势改变阵势。然而战场瞬息万变,此时摆阵虽然摆得好,但在战场若被敌军抓住这点,特意来各个击破头尾的骑兵,那长蛇阵自然就被破了。

接下来还有偃月阵、鹤翼阵、鱼鳞阵等,但凡他们针对阵法自身的弱点做了改动之处的,大都会被宣帝赞赏几句。而其他的,也都能被精准地点出问题所在,等阵法一一摆过,这些将军心底不由对宣帝更加拜服。

“阵法演练切记不可操之过急。”宣帝身后随了一种将军副官,初步看过排兵布阵,他正在嘱咐一些小问题,“平日操练时不仅要懂得如何摆阵,更要知道如何破阵。”

“是。”“是。”众人连声应答。

宣帝又说几句,转头看向季永思,唇边终于有了弧度,“永思有何建议?”

对于真正有才之人,宣帝向来不吝嘉奖赞许。

季永思怔住,半晌略不好意思一笑,“永思以前于排兵阵法上不过纸上谈兵,方才一看之下,除了被我大宣将士的威武勇猛惊呆了外,还真什么问题都看不出,皇上实在高看永思了。”

宣帝准备等季永思参加明年的会试后再真正重用他,所以如今季永思还未有一官半职,只能如此自称。

闻言几位将军哈哈大笑,看向季永思的眼中多了几分欣赏,就连宣帝也露出笑意,“各有所长,是朕疏忽了,永思不必自贬。”

“就是,小季兄弟不必自谦,听说那什么海上战车还是你改良的?改良后果然好用许多,往日在船上试用时都觉得颠簸不平,现如今却是平稳了许多,再也不必摇摇晃晃,用起来也更容易了,实在是让我手下那群小崽子高兴坏了!”胡将军高兴地大拍他肩膀。

胡将军生得虎背熊腰,手劲极大,没想到他这一拍季永思神色丝毫未变,反而朝他笑道:“胡将军过奖了,我不过在前人已建好的基础上稍微改动了些,真论起来,功劳并不在我。而且胡将军你们曾为我们宣朝在战场上血海拼搏,马革裹尸,立下汗马功劳,你们才是我们宣朝的好男儿,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守在后方之人该做的。”

几句话说得些将军们心花怒放,之前有些看不起他小白脸模样的人也立马改了看法,和季永思称兄道弟起来。

宣帝见着几个臣子和未来的臣子迅速打成一片,也未出声打扰,只微微含笑。这季永思能言善辩,只要他有心,怕是任谁都能很快结交,当真是天生适合在朝中为官的人物。虽然与慕大学士性格有些出入,但从其言谈举止上看,肯定被慕大学士教了不少东西。

巡视过排兵布阵和往日常用的战车武器,还有近年针对水上作战新制的一些武器器具外,宣帝便让这些士兵稍作休息,等用了午膳再察看他们平日练兵的模样。

西郊大营设在京城往西三十里处,策马疾奔倒用不了多长时间。圣旨已下,知漪的皇后之位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自然也就没人敢带她策马。

开玩笑,谁敢和皇上的人同骑一匹马。

幸好知漪自己也通骑术,虽然比不上庄泽卿和这些侍卫,但他们自然是随着她的速度。

花费了他人两倍的时间,等知漪赶到西郊大营时,午膳的时辰都已经过了,小姑娘也觉得有些饿。

知漪当然不会这种时候让人去给自己寻膳食来,便准备忍着。她这模样让庄泽卿不禁一笑,上前将油纸包递去,轻声道:“就知道你这小丫头会饿,火急火燎的来见皇上,别皇上没见着,自己先饿晕了。”

鼓着腮帮子,知漪哀怨望他一眼,还是伸手接过,里面包的正是大多数小姑娘爱吃的藕粉桂花糖糕,香甜软糯。这个时节没有新鲜桂花,用的是去年存制的桂花干,口感便失了一层,比之宫中御贡的点心更不知差到哪儿去了。不过知漪丝毫没流露出不喜,叫庄泽卿眸中含笑。

之前圣旨刚下的时候他和这小表妹相处起来还有点不大习惯,毕竟以前只是他自己猜测皇上有那个意思而已,如今却成了正式的。但现在看来真是他思虑太多了,知漪岂是那种因为身份改变就变了性情的人。

庄泽卿亮出令牌,先带知漪去营中寻了位他认识的将军,提前讲明了知漪身份。毕竟军营再怎么样对知漪这个小姑娘来说还是有点乱,先让人做好准备总好过到时突然出状况。

那将军听到消息呆怔了好一会儿,半天才敢小心翼翼地望一眼营帐前背对他们静立的小姑娘,吞了吞口水,“长瑜,这位真是你那个自小被皇上太后一眼看中然后深藏在宫中多年的表妹?是凤女转世能指挥凤凰而且救了数万百姓一命,皇上两月前亲自下了圣旨立后的那位?”

庄泽卿:…这么多形容都是哪儿来的?指挥凤凰又是什么鬼?

想到那群在他们面前彪悍霸道但在知漪面前却乖顺得同小白兔般的野凫,庄泽卿决定还是将真话默默吞下,就给将军留点美好的幻想吧。

默认之下,庄泽卿勉强道:“带我们去皇上那儿吧。”

将军了然点头,听说这位未来的小皇后和皇上感情极好,一刻也离不得,那就难怪了。

不过这军营里都是些糙汉子,还真得让人小心护好了,不然让这位娇贵的小皇后不小心掉了跟头发丝儿,他都怕被皇上的眼神弄死。

许是等得久了,知漪转眸问道:“还没好吗?”

清悦如鹂鸟轻鸣的声音传入耳中,再将那张即便作了少年装扮也依旧漂亮的面容映入眼中,将军立马移开眼,心中告诉自己:这是未来的小皇后,怎么能如此大胆地直视凤颜呢。

心中这般想着,他还不轻不重地打了下自己手背,看得庄泽卿眼角直抽抽。当初和这位将军交好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性子特别直,心性单纯,如今看来,还真是单纯过了头。

见这人一直低着头不看自己,还突然狠狠打了下手背,饶是知漪也讶异地跳了下眼皮,目光投向自家表哥,得到庄泽卿一个无奈的眼神。小姑娘百思不得其解,最终挑眉略过。

第93章 小少年

知漪被悄悄带进营中,除庄泽卿和几个侍卫相护,另有将军安排的几位小兵。他们不知道知漪身份,只当是庄泽卿表弟,少年好奇心盛嘛,听说皇上今日来巡兵,想见识一下不足为奇。

怜香惜玉手巧,如果没有被特意告知知漪性别,这个装扮的她一般不会被人认作小姑娘。

悄无声息进入营中,知漪一眼就看见正准备下场的宣帝,眼眸一亮,止下出声的冲动,视线随即黏在了宣帝背后。

宣帝此时本就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军营中不知多少人在景仰狂热地望着他,知漪这点小目光很难被察觉。但宣帝才走两步便突然顿住,心中微微一动,总觉得周围有种熟悉的气息,不动声色用目光逡巡一圈,毫无所获。

“皇上?”有人小心请示,“可是有人不对?”

摇头,宣帝收回心神。知漪此时该在宫中,怎会出现在此地。

岂知因为知漪相对军营那些将士来说就是个小不点,所以宣帝才没见着,等小姑娘好不容易找个高处,她已经回过了头。

小兵特意给她找了矮凳垫着,知漪踮脚张望。午膳后休息了一刻,此时这些士兵正在按平日练兵的顺序向宣帝一一演示,剑术、刀术、弓术、绕军营跑圈等。既是特地为宣帝而来做的准备,选的士兵大都是平日练兵时的佼佼者,将这些人集结在一起,呈现的效果便极为震撼人心,因为每一动一止,他们都做得极为统一、迅速、有力,真正体现将士的强悍与团结。

相比于阵法,这些只要勤加练习都非难事,宣帝显然满意了些,神色较之前要缓和许多,让不少人望之心喜。

“皇上今日就只是看看吗?”知漪偏头好奇道,太后那番话下来她还以为能见到宣帝做什么。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和秋狝时差不多嘛。

庄泽卿微笑,“按照往年惯例,待会儿皇上应该会亲自下场。”

小兵附和道:“庄大人说得对,皇上会挑选军中几个勇士,亲自考校他们的功夫,骑术刀术和弓术武功都有。”

他语气欣羡目光灼热,忍不住道:“要是我也能有亲自被皇上考校功夫的那天就好了。”

知漪见过宣帝佩剑,但基本没见他用过,更没见过宣帝同人动武,闻言也激动起来,甚至跃跃欲试地想去场下围观,还好被庄泽卿及时拉住。

果不其然,一刻钟过后,宣帝歩回首位,似在同身边将军谈论什么。不多时,全军停下,持枪举箭者齐齐停住,声音极为统一,气势恢弘。士兵们的眼神几乎个个都是直勾勾的,咻咻往自家将军和宣帝那儿飞。

宣帝颔首,几个将军各报出数个名字,被点到者一一出列,或身形高大,或肢体健壮,个个拎出来都不可小觑。

既是亲自考校他们,宣帝便会亲自下场同他们比试。对上宣帝没人敢动真格,但也没人敢不尽力,这种特殊情况不小心给皇上来个擦伤什么的还是小事,若因为畏惧天威不敢动手或放水,可是会直接被皇上斥责在全营面前丢脸的。

宣帝静立在原地,墨色衣袍上印着张牙舞爪的苍龙图腾,更显他威仪逼人。刀裁的剑眉沉下,浓如黑墨的眸中充满肃萧杀气和对对手的审视,黑色长靴包裹着精瘦有力的腿,修饰出颀长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