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不做声,只目光深远地看自己,阿绵急了,“难道又犯病了?马车怎么这么慢,太子哥哥,让他们快些。”

唔…太子伸出长臂拦住,阿绵正好撞上去,他唇角一斜,“父皇酒瘾和病都犯了,你又不在身旁,孤拦着他,他可每日叫着要砍孤呢。”

他话中有几分小委屈,还露出额头一个指甲盖大小的伤口给阿绵看,“父皇撞的。”

这也是王泉说的,他说太子殿下平日太强势,但对着郡主这般吃软不吃硬的性子,有时就该示示弱,才能让她心软,进而卸下心房。

太子也不知王泉这去了势的公公是如何知道这么多哄女孩儿的招数,不过听着觉得颇有几分道理,便决定试试。

上次父皇在场时不就是这么用的?

阿绵眼角一抽,“真是好严重的伤。”

“所以父皇暂时还离不得你。”太子靠近,凝视着她,低声道,“孤…也是。”

阿绵没感受到这语气有多感人多深情,只觉得鸡皮疙瘩落了一地,眼睛抽搐得更厉害了。

太子在她心中定位一直是言情小说中的邪魅狂狷霸道总裁型的,忽然来个这么无辜卖委屈还玩深情…莫不是中邪了?

她终于开口,却是小声道:“太子哥哥,你是不是也…犯病了?”

太子:…

于是一路上,两人都再无话。

太子面无表情,阿绵极力忍笑,之前的恼怒也抛了开去。

等到了宫中,阿绵才想起一个问题,“香儿呢?”

另一侍从道:“郡主放心,香儿姑娘在后面的马车上呢,随后就到。”

阿绵点头,想起之前太子的话,“陛下现在何处?”

侍从看了眼太子,回道:“正在东华宫呢,张公子气色好转,近日已能下地走动,陛下便每日来寻张公子对弈。”

哦?阿绵惊讶挑眉,上了另一辆软轿,朝东华宫去。

太子辇车紧随其后,等看着阿绵进了东华宫去寻元宁帝,王泉笑着迎上来问太子可有成效,太子才终于一拉脸,一脚将王泉踹翻在地。

“狗头军师!”

王泉作势趟地不起,沉思着:…又是发的什么火儿?

第四十六章

张合伤势大好,原先眼见着就要不行了,这才十来日就已经差不多能行动自如,他生得文雅,倒没看出身体这么强健。

元宁帝很是欣赏他,自从知道张合下棋技术不错后几乎每日都来。

他正是犯酒瘾的时期,若不找个其他事情来做,恐怕真是要时刻发狂了。

二人凝神思索,元宁帝好攻,大张大合,喜欢出险招奇招,这让张合这个看惯了各式书中棋局的人也常常猝不及防。

阿绵进殿,还未至,元宁帝就已因香味辨出了她,未回头道:“舍得回来了?”

张合闻声抬头,忙低眉行了一礼,“郡主。”

父子两人真是一个样…阿绵无语,“陛下,程府才是我家啊。”

她摆摆手,示意张合继续,站到元宁帝身旁去看棋盘。

元宁帝哼一声,“朕既然封了你为郡主,宫中便也是,有何不对吗?”

阿绵心中默默吐槽,决定不和他争辩,如今元宁帝越发幼稚了,连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也能和人争执个半天。

倒不知他这次重新出山,是如何再度收服那些臣子的。

棋盘正厮杀到激烈处,元宁帝落下一子,颇为满意,自觉这招对面应该不能轻易破解。

没想到对面的确没能破解,但却不是因为他棋技高超,而是因为旁边多了一个人,张合心不在焉,实在专注不了。

久等之下,见张合还在拈着棋发呆,元宁帝笑道:“如何?可要朕教教你?”

张合一惊,垂首道:“不,不用,臣岂敢…”

他声音越说越小,明明之前还能大大方方伴君,如今却扭捏起来。

元宁帝何等敏锐,很快注意到一旁观棋的小丫头。

许是因为今日参加喜宴,阿绵挽了个飞天髻,髻上戴有孔雀银步摇,穿了一身花缎织彩百花飞蝶锦衣,额前贴了正适合春日的桃花钿。她本就生得明媚娇艳,特意装扮之下,更是显出少女柔美来,也怪不得张合看了一眼便发起呆来。

元宁帝自觉看穿张合心思,露出一个笑来,“朕忽然觉得有些乏了。”

“那,那陛下先去歇息?”张合讷讷道,心想着自己突然这样是否太明显了些。

“是该回宫就寝了。”元宁帝手一挥将棋局搅散,“明日继续。”

“是。”张合起身行礼,“臣恭送陛下。”

正好太子进来,见状挑眉,“父皇这就走了?”

元宁帝从鼻间哼出一声,示意阿绵跟上,“太子今日辛苦了。”

太子咬牙,深觉自家父皇就是个老狐狸,他不愿去做让阿绵与家人分开的恶人,便等自己做了再来截人,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他本还想留阿绵好好说些话,不过照之前阿绵的表现来看,二人恐怕暂时是无法如以往般沟通了。

想着,太子暗暗朝阿绵瞥一眼,见这小丫头看着前方,也不知在想什么,不由好笑道:“也好,已快夜深,那位大夫明早便能入宫,父皇还是养足精神得好。”

听到‘大夫’二字,元宁帝眼神一暗,很快恢复如常。

等元宁帝和阿绵身影不见,张合才能正常开口,“殿下,我身体已大好,即日便可出宫回府了。”

让他住在太子殿中,总觉得心中惴惴,虽然这几日搬离了主殿,但他身为臣子,这般总是不像话的。

“不急,过几日宫中有事,还少不了你。”太子唇角一勾,“你可想好了要什么赏赐?”

“保护殿下是小臣本分,哪能提什么赏赐。”张合正色补充,“更何况那日不过碰巧罢了。”

太子一笑,拍拍他的肩膀,坐在雕花沉木椅上,食指于白玉棋盘上敲击,“你如今,也二十有一了吧?”

张合有些疑惑,“正是。”

“可有定了亲的人家?”

“并无。”张合微红着脸。

“前阵子,有几位大人还特意和孤问起你,府中各有几位知书达理的千金,你可有意?”

“小臣…暂时并无此意。”

太子微微一哂,“终身大事,也不能由你一人决定,孤看张大人是早就急得不得了。虽有古人云‘先立业后成家’,但为人子者,岂能忍心让老父整日忧愁以待?”

张合垂首,有些纳闷太子殿下怎么突然关心起他的终身大事来,但这话也不无道理,更何况…他心中那点妄想的绮念,终究是见不得光,也不可能实现的。

更何况他心中清楚,自己之于安仪郡主,不过是个见过几面的陌生人,而安仪郡主于他,也不过是洛神之于曹子建而已。

“殿下说得是,自然由殿下和父母做主。”

等张合回偏殿,太子才略有开怀,去了书房又拿出几本书来,准备于就寝前小阅。

另一厢,阿绵与元宁帝同坐在御辇上,元宁帝面上一直带着止不住的笑意,让她不禁疑惑。

片刻后,在某人再次不经意瞥过自己时,阿绵忍不住道:“陛下,我脸上长花儿了?”

元宁帝郑重点头,“可不是,开花儿了。”

阿绵:…

她不知元宁帝现在心情正是复杂时刻,但总体来说还是欣慰大于其它。他看着阿绵长大,虽之前早有听说有不少人心悦安仪郡主想要求娶之类的话儿,终究没亲眼见过。张合是他颇为欣赏的青年才俊,其才识气度于他心中该是京城青年一辈的杰出人物。

他赏识的小辈心悦阿绵,自然让元宁帝心中畅快,不过如果张合进一步作出其他举动,那可就不一定了。

阿绵觉得,今日这父子两人都挺奇怪的。

“再过两月,阿绵就及笄了。”元宁帝似感慨一句,紧接道,“也到了要议亲的年纪,朕都还未准备好。”

阿绵轻悠悠扫他一眼,“是我议亲,又不是陛下,陛下想准备什么?”

“朕嫁女儿是举国大事,难道不该谨慎?”元宁帝反而瞪她。

李安闻言,反而笑着接话,“自然是大事,陛下这是终于想给五公主找驸马了?”

他没听着前面的话,还当元宁帝终于又起了兴致,想起还有个女儿该成婚了。

……

元宁帝讪讪,许久未和其他女儿见面,他竟忘了,自己还有几位正牌公主了。

“叫你多嘴!”顺手将一颗果子朝李安掷去,元宁帝颇为气恼。

正是此时,御辇却停了下来,前面站了一位着了一身轻薄纱衣,体态纤柔飘飘欲仙的美人儿,那美人儿对月望了会儿,兀自念了声,“也不知陛下此刻在何处。”

幽幽转头,她便瞧见了这行人,忙行礼道:“臣妾不知陛下途径此地,误扰圣驾,还望恕罪。”

抬御辇的几位彼此对视一眼,无奈想着:这位婉婕妤娘娘是耳聋还是眼瞎呢?他们这么大一群人,前面还有开路甩鞭的内侍,她硬是能通通无视,直到说完那一句话才发现他们?

这些都是宫里娘娘们惯用的把戏,其实他们也都清楚,不过每次见着这些平日或高傲或自持的后妃们能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演戏,还是不免心中感叹,不愧是陛下,这种美人儿送给他们,他们可消受不起。

因着有帘子遮挡,程婉并没看清御辇内还有另一人,只满心期待想着,当初陛下就是因她柔弱而心生怜惜,此情此景,可会让他想到他们初见那日?

她算盘打得不错,元宁帝确实想到了当初在程府一眼看中这位婉婕妤的场景。

而且他还难得清清楚楚地记起了细节,正是在阿绵祖母的灵堂上,眼前的人被他误杀了母亲还能梨花带雨地扑进他怀中求安慰。

以前是因为发病记得不清,如今回忆起来,元宁帝怎么想都觉得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

这种不知羞耻的女子,他是如何宠幸了她有六年之久的?

阿绵在身旁,元宁帝不好对她这位昔日的堂姐口出厉语。

他沉默得久了,程婉就也在夜风中站了多久。本是为了博得同情而特意穿少些衣裳,如今勇气一过,她也觉得有些浑身打颤起来。

“娘娘,披上披风吧。”身后静立的铃儿小声道。

“不必。”程婉柔柔拒绝,“铃儿,你退下。”

元宁帝终于有了反应,“铃儿?”

程婉一愣,“陛下唤铃儿有事?”

“婕妤这位贴身宫女名唤铃儿?”元宁帝冷哼一声,“朕曾有一位爱妃,名讳便为此字,婉婕妤竟连这也不知?”

铃美人在程婉入宫前就已经去了,程婉又如何得知这件事,只能连忙跪地,这次脸上真的多了惶恐,“臣妾真的不知。”

她暗地咬碎银牙,若真是如此,柔妃几次三番来看她,早该知道铃儿这名字有些忌讳,为何偏不提醒她?

往日打着好姑母的旗子嘘寒问暖,到头来还不是两面三刀!

元宁帝终于找了由头发落,道:“念在你的确不知情,便只将铃儿拖下去打三十大板,着令即刻改名,婉婕妤于婉芷宫禁足十日,无诏不得出。”

事毕,御辇重新被抬起,元宁帝忍不住瞧了瞧阿绵神色,“阿绵可想为她求情?”

阿绵一怔,无奈一笑,“陛下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婉婕妤既已进宫,就是陛下的后妃,我怎么可能干涉陛下后宫之事。”

元宁帝顿时倍感欣慰,即便他如今宠爱至此,阿绵也一直很有分寸,很好。

第四十七章

元宁帝打发阿绵先去休息,就寝前,趟在榻上批阅奏折时,忽然道:“李安,你觉得张合此人如何?”

李安‘啊’一声,小心看去,“既是张大人爱子,那必然是差不到哪去的,不知…陛下何意?”

“朕是要听你说这些话?”元宁帝笑着看他,作势要把杯盏砸去。

李安躲闪着,谄笑道:“陛下也总得多说些,老奴才好回啊。”

放下朱笔,元宁帝顿了片刻,道:“朕想趁着还有时间,把郡主的亲事定下。这次…朕定要亲自掌目,以免再出问题。”

“陛下这是说的什么话。”李安听到这不详之语惊慌失措,“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之年,有大把时间,哪愁不能替郡主选个好夫婿呢。”

元宁帝随性一笑,“那你觉得若是张合,如何?”

见他有几分认真,李安仔细思索一番,回道:“张公子年纪轻轻就得了功名,可见必有大成。心性良善,也是好事,然,处事偶有优柔寡断,恐日后后宅难以安宁。但若是郡主的话,郡主身份尊贵,外柔内刚,与张公子,倒也有几分相配。”

元宁帝颔首,“朕也是这么想的。”

李安附和着,心中怎么觉得有点不对劲。终于想到,陛下,太子也还未娶妃啊,怎么不见您关心关心这位殿下?

再想到,陛下,郡主父母尚在,而且程太尉前几日还和您一道品茶赏画呢,您就这么把人亲父给忘了?

许是李安眼神太过灼热,元宁帝咳一声,“朕,自然会和程太尉一同商议。”

李安点头,然后,这消息在第二日就传到了太子耳中。

据有心人道,太子当时就气得把书桌一角给掰碎了,然后黑着脸去了陛下宫中。

太子确实来找自家父皇理论了,见元宁帝在悠然自得地饮着阿绵亲自给她做的果茶,翻阅经义,不由气闷,“父皇要给阿绵选郡马?”

“哦?你消息倒是灵通。”元宁帝不紧不慢饮了一口,头也不回道,“朕确有此意,太子可是有人推荐?”

太子微哼一声,在元宁帝身侧坐下,“的确,儿臣要荐一人。那人姓宁名玄呁,如今二十有二,正任东华宫太子一职。”

起初元宁帝还在晃着头听他说,语毕却是一顿,下一瞬惊得将茶喷出,将面前书籍尽数打湿。

太子早有先见之明,一侧身偏了过去,“父皇觉得如何?”

李安匆匆拿来干巾擦拭元宁帝领前胸口,元宁帝不耐烦将他推开,瞪着太子,“你刚才说什么?”

“儿臣说。”太子放慢速度,生怕他听不清,“阿绵要成亲也该是和我。”

“你…”元宁帝眼睛瞪得更大,“你们可是兄妹。”

“兄妹之名是因谁而来?”太子瞥了自家父皇一眼,眼中竟有几分幽怨。

咳…元宁帝居然觉得有些心虚,“那可是阿绵幼时的事,你在那时就…?”

“孤没有异、常、癖、好。”太子阴着脸,再一次怀疑自己是否元宁帝亲生。

“那也不行!”元宁帝想到什么,忽然一拍桌,“这叫他人怎么想?朕的阿绵声誉还要不要了?”

“会有闲言碎语的都不过是些宵小,父皇难道摆不平吗?”太子斜睨他,“还是说,父皇更喜欢让阿绵嫁到别处,从此一年见那么两次?”

他为自己倒了杯茶,接道:“更何况举国皆知父皇…,想必若是父皇赐婚,他人也不敢多说什么。”

元宁帝如今状况不稳定,时病时好的,众人皆知,想来他突然发病来个给太子和郡主赐婚,别人也只能是劝那么一两句作罢。

毕竟又没有血缘关系,只是为了图好听让皇后收的义女罢了,大不了把这个义女称号撤了,不就皆大欢喜。

太子想得好,元宁帝却是不爽,竟算计到他头上了,可真是他的好太子!

“朕不同意。”元宁帝斩钉截铁,“阿绵还小,你都多大了?想染指朕的郡主?”

太子:“…张合与我相差无几。”

“哼,朕方才想了想,他也非良配。”元宁帝摆手,“太子还是安心,待朕给你选个贤良淑德的太子妃。”

“若太子妃并非阿绵,孤宁愿终身不娶。”太子撂下话,父子两人颇为幼稚地对视。

元宁帝手指动了动,不可置信道:“此话当真?”

他本来还以为太子今日是来和他逗趣两句的,毕竟他们都是看着阿绵这小丫头长大。太子长阿绵八岁,又是如何对这小丫头生出情愫的?

元宁帝琢磨着,怪道太子一直说对女子毫无兴趣,他差点以为这个儿子有断袖之癖,没想到竟是早盯上了他的小郡主。

太子正色,“绝无虚言。”

元宁帝调整了下坐姿,“阿绵可知道?”

……太子默了默,“大概…是知道的。”

父子二人正想就这问题好好讨论一番,就有人来报那位江南名医到了,正在殿外等候传召。

“传他进来。”

一位花甲之年双目有神的老者徐徐走进,宽大的衣袍随风翻飞,一把垂至胸前的白须使其增添几分世外风范。他步伐稳健,踏步至殿前,跪地叩首。

“不必多礼。”李安代道,“堂下可是游神医?”

“神医二字不敢当,不过山间贱民,偶为游方郎中。出生不明无可考,得人赠一声‘游大夫’罢了。”

他站起身,气度不卑不亢,既有对一国之主的尊崇,也不失个人风骨。若非知道他的来历,元宁帝只怕要认成哪个隐世的大儒。

“山野中也能有如此人物,不必自称卑贱,寻常即可。”元宁帝叹道,心中的抵触淡去不少,“既是今日来了,便直接给朕看看吧。”

之前太子的人已给他看过一些记着先帝并元宁帝的症状的病案,也曾详细描述过一番元宁帝发病时的情景,早在来时路上,这位游大夫便已在心中反复研究了一遍。

他上前一步,却是嗅了嗅,“敢问陛下,熏的什么香?”

“朕并未熏香。”元宁帝似想到什么,从怀间掏出一个护身符,“可是这上面的味道?”

游大夫接过,端详片刻,“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