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声响虽然被厚重的门窗遮掩,但到底还有一点动静传到了厢房,梧哥抬起眼来,纳闷地望了窗外一眼,又站起身子掀开门帘,撩了对门一眼。

虽然时间还并不太晚,但对门楠哥的房间已经上了门板,被门板一遮掩,里间影影绰绰的说话声,就只传出了一点话影子来。

他偏着头想了想,又自微微一笑,放下门帘坐回桌前,又打开书本,全神贯注地阅读起来,时不时还低吟出声,喃喃地念诵起了经义。

严严实实的门板后头,楠哥隐约听到了梧哥嘟嘟囔囔的读书声,越发是有些坐不住了,他略带央求地望着大姨娘,轻声道,“姨娘,我还有功课呢——”

大姨娘面沉似水,全没有平日里的柔和,她白了楠哥一眼,“不许去!成天到晚就只知道读书……下回有这样的事,人家来喊,你一定要去,决不能借口读书逃回家来——知道了没有——”

西厢内各自压了声音热闹非凡,东厢里,榆哥却全神贯注地摆弄着手头的积木,眼看着垒起了一座瓦房,他不由欣喜一笑,又看了看窗边的沙漏,便又小心翼翼地将积木放到了炕桌一角,扭头吹熄了油灯,翻身躺倒被褥一拉,没有多久,漆黑的屋里就传出了淡淡的鼾声。

26、不是

老太太和王氏猜得都没有错,这一群借粮使者头天才到杨家村安顿了下来——借由善桐到现在还无缘得见,又似乎无所不知的小道消息,老太太和王氏一早起来,就已经知道了这一群人昨日里是歇在宗房特地为他们打扫出来的两个院子里。昨晚上已经拜见过了族长,将来意提出。

“只看宗房准备这两个院子,从容不迫,就知道事前必定是已经得到消息。”老太太还是老样子,把闲杂人等都打发出门了,留下儿子、儿媳妇们,和善檀这个孙子,善桐这个孙女说话。善桐早已经熟能生巧,见老太太伸手,便熟门熟路地掏出了烟叶子,又拿起了水烟袋,要伺候祖母抽水烟。

不想老太太却摆了摆手,淡淡地道,“今早许有客人来呢,抽了烟嘴里总是有恶味,这不大好。”

她没有搭理善桐,而是望着王氏,征询地抬了抬眉毛,“你看,宗房的态度怎么说呢?”

王氏不由得就扫了妯娌叔伯们一眼。

三叔海文不用说了,一心就惦记着自己的那几本戏,家里的事要从他口中拿主意,千难万难。慕容氏性子虽然爽快,但不是书香世家,家里有钱是有钱,可惜不识字没什么见识。海武庸庸碌碌的,遇事也很迷糊,萧氏更别说了,一股穷酸气简直扑面而来。善檀呢,千好万好,就是年纪小,看事和妞妞一样,看不长远。

也难怪老太太虽然不喜欢自己,却也只能问着自己了……

心念电转之间,王氏已经收回了眼神,徐徐地道。“宗房应该还是看得透这一层利害关系的。”

她顿了顿,又道。“母亲怕是已经听说了吧?这一次过来的人不少,光是爷字辈的就有五个,又带了十多个亲兵,三个少年郎——亲兵口中都是喊少将军的。”

才几天,消息就已经灵通成这样了……

和王氏比,慕容氏、萧氏就显出笨拙来了。到底是大户人家的女儿,行事实在是没得说。

众人都有些动容,老太太却是神色不变,她几乎是本能地要去抓水烟袋,但才一动手指,又忍住了,只道,“嗯,我想那两兄弟肯定是桂家人了,另外一个妞妞儿说的貂裘小伙子,应该是许家来客。”

这一下,连三老爷脸上都不禁微微变色,他倒抽了一股凉气,低声道,“这一次,老帅们是真要下狠手来挤我们杨家了!”

要说这三个小伙子天纵奇才运筹帷幄,可以决胜于千里之外,或者说能把杨家村这老老少少打得一败涂地,挤出无数粮食,那自然是在说书。但这三人身后所代表的桂家、许家两大家族,却是可以和杨家现在最显赫的小四房大爷杨海东一较高下的豪门巨族。这两家单独拿出一家来,杨家村也许还不会太在意,但两家联手,又都派出了自己的第二代……这里头代表着怎样的态度,几乎不言自明。

宗房只要不是傻瓜,都知道这一次,是免不得要大出血了。

“我还是那句话,如今谁的兵在西北,谁的嗓门就最亮。指望靠着江南的小四房大爷来压这两家,那是远水来救近火。”老太太神色有些疲惫,也有隐隐的自嘲。“咱们家老二不说了,在人家底下讨饭吃。老大也难指望得上,还有几户在外地做官的族人……都太远了。这一次粮是肯定要借的了,就不知道,老帅们到底想借多少……”

最后一句话,她说得又轻又含糊,众人居然未曾听清,萧氏便好奇地问,“娘,这不是好事吗?咱们肯借粮了,二伯在定西一带就更好办事了不是?”

自从知道这借粮的事应该是由宗房做主,而借出的当然也是族田里收成的粮食,她就显得一派贤淑,一脸的深明大义,恨不得玉成好事方便二老爷在定西的公务。此时这句话更是问得迫不及待,似乎唯恐被人抢去了好儿,慕容氏鄙夷地看了她一眼,低声道,“谁也不是傻子,娘这样精明能干,会想不到?”

萧氏一瞪眼才要回嘴,老太太皱眉轻咳一声,两个儿子都好像被谁打了一耳光一样,三老爷横了媳妇一眼,四老爷更是狠狠敲了萧氏手背一下。王氏若无其事地继续了老太太的话题,“娘是担心——”

这四个媳妇,还是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娶得称心。老三媳妇和老四媳妇,都有些不在调子上。

老太太心里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到底还是没忍住,拿过水烟袋来干吸了一口,叹息着道,“族里这摊子事,乱得厉害,自从宗房开了宗学,就有人说话不大好听,借是肯定要借的,怎么借,那还得闹上一阵子喽。”

她瞟了萧氏一眼,一时心中又起了一丝反感,便有几分蓄意地道,“我看到时候,各房私库出血,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见萧氏一下大急,却又不敢开口,老人家心底竟起了一丝好笑,她又紧跟着问儿子们,“昨晚和宗房老四喝酒,喝得如何?”

两位老爷都是今儿一早从岐山县里赶回来给母亲请安的,昨晚出去之后,就在岐山县睡了一宿。

三老爷点头道,“听老四的意思,老七房这一次做事他是不知道的,听说妞妞儿和大姑娘都受惊了,他吃惊不小。一个劲和我们赔不是呢,满口里只让我们放心,回头见了善温那混小子,他会可着劲儿敲打的。”

“别的就没再说什么了?”老太太盯问了一句,见两个儿子都摇了摇头,脸上不由露出几分不快。一看到王氏也是如此,倒又为宗房老四说了几句话,“且看他日后行事吧,若是存心敷衍,我亲自找族长说话去。”

善檀此时也开了口,“二婶不必过分担心,宗房四叔平时虽然不大稳当,但做事应该还是牢靠的,或许几天后,就能让咱们见着结果了。”

王氏这才舒展开面容,笑笑地嗯了一声。见女儿一脸的迷糊,便随口指点她道,“人家嘴上说的好听,却没个实在话,说要怎么敲打。这样的话多半不必当真,要当真,也得等人家先当了真再说。”

这话出来,不但善桐,连三房、四房都大有恍然大悟之色,老太太看在眼里,不由好笑起来。正要再说些什么敲打儿子儿媳,院外忽然有了动静,紧接着,张姑姑的声音便在外间响了起来。“回老太太,定海千户所桂副千户、亲军都护府经历许百户并定海千户所桂百户给您投了帖子问好,请问您什么时候有空,俾可登门拜见。几位少将军还带了二老爷的一封信,随着帖子也送进来了。”

老太太顿时神色一动,她坐直了身子,几乎是迫不及待地道,“快,快拿进来!”

张姑姑便掀帘而入,将一封素信递到老太太手上,老太太一边拆信一边心不在焉地吩咐,“就问问他们中午有饭局了没有,若是没有就到家里来吃吧。怎么说都是海清的同僚……嘿嘿,咱们也不能太过怠慢。”

王氏双眼紧盯着老太太的动作,口中也是心不在焉地附和,“娘安排得是——正好让三叔、四叔陪着……”见老太太拆开了信封抽出信纸,她半抬起身子,又硬生生地坐了下来,只是盯着老太太不放。

老太太眯着眼看了几句,脸上失望之色一闪即逝,便顺手将信递给善桐,道,“你看看,信上都说什么了——字小,祖母看不见。”

善桐拿过来一目十行地看完了,轻声道,“爹说甘肃路坏了,他要主持修复,忙得不可开交,今年回不来了。说这封信还是马上匆匆写的,盼着送信人能追上往这边来的商队、使者捎来,不然怕是都送不来——路坏了一个人根本走不了……说问家里人好,说自己挺好的。”

这封信并不长,她将信纸递给母亲,王氏还是逐字逐句地看了,这才失望地长出了一口气,又静默了半晌,才堆出笑来,轻声宽慰老太太,“不要紧,老爷人没事就好,要是坚持回来,路又坏了,困在半路上生病了,那才叫尴尬。”

老太太似乎一下就老了几岁,她唉声叹气地换了个姿势,脸上一下就现出了好几条皱纹,看了面色木然的慕容氏、萧氏,不以为意的三老爷、四老爷几眼,不禁又把善桐搂得紧了些,还是善檀轻声道,“二婶说得对,祖母不必操这份无谓的心,二叔能主持修路,足见上官见喜,恐怕这一仗完,又要高升了——”

王氏和老太太脸上就又都有了些笑模样,善桐看了看善檀,心中大感佩服,只觉得堂兄虽然说话不多,但却没有一句不妥当。她在心中暗暗记下,要向堂兄学习,一时间张姑姑又进来道,“少将军们说,中午是宗房主持洗尘,若是老太太得空,想现在就过来拜会。奴婢已经乍着胆子答应下来了。”

老太太正是犯烟瘾的时候,又愁着有客到不好抽烟,能够早点完事如何不喜?她扫了三太太、四太太一眼,皱眉道,“女眷都回避一下吧——王氏可以留下,你是海清家那口子自然又不一样。”

看了四老爷一眼,又若有若无地叹了口气,才道,“算了,你们也都忙去吧,几个毛孩子,我老太婆一个人也能应付得了。”

这是嫌弃三老爷、四老爷上不得台盘,还是有意要藏一手牌,或者是做个姿态给客人们看,一时间却无人悟出,三老爷、四老爷当着母亲的面从来没个不字,得了这话自然鱼贯而出。

老太太见妞妞儿扭动着身子也要下地,唇边又露出了一点笑意,她淡淡地道,“妞妞儿却不能走。”

善桐啊地一声,倒局促起来,还没说话,就听得祖母续道,“他们不是问了?问你是哪家的野丫头,今儿就让他们知道,你是我们小五房的野丫头!”

王氏不由得无奈一笑,见女儿冲自己打眼色,也只能笑而不语。——老太太这是年纪越大,越发护短了。一句玩笑话,也要这样半开玩笑一样地回过去。

要不是孩子自己聪颖谦虚,老太太心里也有分寸,长此以往,只怕妞妞儿是真要被宠坏了。

善桐却是早已经出了一身的冷汗,只觉得祖母这话喜怒难测,不过她也不是无胆之辈,既然祖母和母亲都知道此事,便索性也不再畏惧,而是偎在祖母怀里,和善檀互相打眼色玩儿。又用口型轻声问,“怎么人人都知道了昨儿的事呀?”

善檀一边微笑,一边也用口型回,“因为妞妞儿一举一动,都有一百双眼睛看着嘛。”

两兄妹玩得正是开心时,门帘一撩,几个少年人身边并伴了两个中年军官,鱼贯进了屋子,都规规矩矩口称晚辈,向老太太行礼。善桐忙让到一边,一并连善檀都站了起来。倒是老太太和王氏安坐不动,先受了这三人的礼。

这三位少年将军在村外时,神色轻松中不免带了惫懒,尤其是那许家的少将军,原本更是倨傲之色外露。今日进了屋子,反倒是彬彬有礼,一点都没有带出京城纨绔的气息。甚至对小五房堂屋和京城相比明显寒酸朴素的陈设,也未曾露出一点臧否的意思。

他虽然年纪并不是太大,但却隐隐为众人之首,先上前一步,单膝落地抱拳给老太太请了安,又朗声道,“晚生许凤佳恭请老夫人金安。”这才磕下头去,竟是十足十的拜见世交长辈的大礼。

老太太听到许凤佳这三个字,已经知道此人身份,见他一丝傲气都无,心中自然惊异,倒是先看了王氏一眼,在心中又暗叹了一口气。这才露出笑来,和蔼地道,“你也太客气了,快快请起。”

许凤佳露齿一笑,又露出了少年人特有的朝气,他一边说,“在定西时受到杨世伯多方照顾,凤佳铭感,且四姨夫同家父说起老家时多次提到,老夫人当年对他有提拔接济之恩……”一边又闪着眼睛看善桐。

这少年虽然还有些青涩,但眼神却要比一般人更亮、更热得多,善桐吃他看了几眼,心下不禁懊恼起来。她见母亲、祖母都未曾留意到自己,索性轻轻地哼了一声,摆出了一脸‘有胆你就提’的表情,在心中恶狠狠地想:了不起什么,娘和祖母都知道了,也没有罚我!你用不着用这样的事来挟制我。有胆子,你就只管说好了。

或许是她表情趣致,许凤佳眼底笑意一闪,便别过头去拜见王氏,这边却是年长的桂少将军上前自报家门,“晚生桂含春恭请老夫人金安。”

一边说,一边就双膝落地磕头拜见——这却是因为许凤佳乃是京城人氏,行礼和西北不同。老夫人也含笑受了,一边叫起一边笑道,“你是老九房的二少爷吧?上回我到西安吃酒,席间见到你大哥,你们兄弟长得很像,都一样俊。”

桂含春就要比许凤佳多了三分西北青年特有的朴素与刚健,少了几分京城纨绔的慵懒与风流——只是毕竟年少,这朴素刚健中,又透出了三分的腼腆。听到老夫人这样问,他便略略红了脸笑道,“老夫人过奖了——含沁——”

那最小的小将军,本来正背了人冲善桐做鬼脸来的,听到桂含春说话,才笑嘻嘻地上前请安,道,“晚生桂含沁恭请老夫人金安。”

要是不说话的时候,他倒是和桂含春很像,凤眼末梢那一挑里,似乎都带了煞气。可一旦开腔,则所有煞气竟全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惫懒散漫取代,虽说他的脊背也是直的,但善桐怎么看,都觉得他站得一派松弛。就连双膝落地那一跪,都跪得特别松散。请过安来,还要先揉揉脸,揉出了一脸睡不醒的迷糊样,才又抬起头来,亲热地冲老夫人眨了眨眼,道,“晚生和老夫人,说来还带了亲呢。先母马氏,是老夫人的侄女儿——”

老太太顿时神色一动,还未曾说话,桂含沁已经又转过头来冲善桐道,“大水冲了龙王庙,世妹,昨儿在桥上问你是哪家的野丫头——是世兄不对,世兄给你赔不是了。”

27、买卖

善桐不由得就是一怔,她定睛看了桂含沁一眼,又扫了许凤佳方向一道眼风,抿了抿唇,倒是落落大方地道,“没什么,世兄别介意。”

想了想,又不禁加上一句,“虽说是问得刻薄了些,不过一句话嘛,算了,不和你计较。”

许凤佳似乎轻哼了一声,这边桂含春已经轻声喝道,“含沁——你还没给世伯母、世兄行礼呢。”

一边说,他一边对王氏报以歉意的笑,似乎对桂含沁的莽撞散漫深感无奈,却又拿他没法。

王氏自然不会挑这几个少将军的礼,她兴味十足地看着这对兄弟之间的对话,听桂含春这样一说,只是摆了摆手笑道,“哎哟,不要紧,多大的事儿。说起来,还是我们三妞不懂事,给你们添麻烦了。”

桂含沁一边行过礼叫了世伯母,一边又笑嘻嘻地说,“不麻烦,不麻烦,要不是三世妹这一跤,我还不知道许六哥有这样好的武艺,能够在冰面上自如来去。”

他冲许凤佳挤了挤眼睛,许凤佳本来被善桐看得没有好气,经过含沁这么胡搅蛮缠一番,也不禁露出笑意,没好气地道,“说武艺,谁能和你们桂家几兄弟比?我这点轻身工夫那是班门弄斧,藏拙还来不及呢。”’

他虽然浑身都是不经意的京城子弟傲气,但和桂含沁说话时,倒是一点都没有带出来,两人对着嘲笑了那么一两句,还是桂含春有些无奈地出面制止,持重道,“当着老夫人、世伯母的面呢——”

人老了老了,就爱和这样逗趣的小辈说话,更何况桂含沁和老太太还有远亲。老太太被逗得合不拢嘴,连声道,“好风趣的小崽子。”

王氏却是抿唇一笑,夸奖桂含春,“我看着少将军也真稳重。”

善桐又乘着长辈们不注意,划着脸去羞许凤佳,除了善檀还一本正经地和三个少将军互相见礼,屋内三个人,竟是都各有各的忙,气氛一下就软和下来,没了刚见面的生涩,倒多了几分围炉夜话一般的温馨。

这众人刚见面,互相见礼虽然烦琐,但也是必行之礼,善桐见善檀行礼过了,也就上前和许凤佳互相见礼,正儿八经地道,“小女杨三妞,见过世兄。”

当时女子闺名,按理当然是不该随便透露出来的。不过一般也就自称个三娘子,或是杨三,三妞这样乡土气味浓重的说法,也只有乡野村姑会用。善桐这样一说,分明是报复许凤佳喊她野丫头,许凤佳眼底火光一闪,要说什么却又忍住了,他悻悻然地回了半礼,便不再搭理善桐。善桐又给桂含春、桂含沁兄弟见礼,桂含春眼底含着笑意,居然也难得地夸了她一句,“三世妹真是口舌便给。”

这话和善桐的话一样,味道很深,善桐倒是听出来了,心中对桂含春“老成持重”的观感,立刻打了个折扣,在心底道,“没想到你也是个嘴皮子刻薄的,哼,三个少将军,没一个好东西!”

桂含沁还是那似乎笑眯眯,又似乎没睡醒,对善桐的请安他倒是回得中规中矩,这样互相见礼完了,众人又不免和两个军官行礼——这才知道一个姓萧一个姓夏,身上都有五品的功名。

这一次两个老帅可是下血本了,虽说军官升官快,这些年战事不断,更是养出了一群军中新贵,但正五品的军官,陪着这几个豪门世族的少爷们一道进杨家村来,这样大的声势,所求要小也难。

老太太面上还笑着,心中却极速地掂量起了老帅们的胃口和宗房的家底。

虽说儿子那边要照应,不能让他的差事太难办,不能身为内眷反而给儿子丢份子。但族里的情分也要顾,这么多年的老亲了,去年收成不好,明年开春好些人家种粮还不知道有没有呢。族库要是倾其所有,来年如何接济穷苦族人?更别说族库其实就是宗房自己的私库,这有得还的才叫借,万一兵败了可真不叫借了,那就叫肉包子打狗……宗房总不至于能全从族库里出血。粮是肯定要给的,怎么给给多少,族内各房人如何分担,实在是让人头疼。

实在不行,说不得也得开开口,提一提慕容家了……唉,其实桂家刚和慕容家结亲呢,这么新鲜的亲家,他们又哪里想不到——是了,从甘肃过来是先到杨家村再进天水更顺路……

老太太出神,王氏虽然心事也重,却也自然而然地接过了待客的担子,同善檀一道一长一短地问过了甘肃的情况。许凤佳和桂含沁倒都没说什么,十有八九,都是桂含春出面作答——虽然善桐觉得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很显然,这一位少将军,可是三位少年里最沉稳的一个了。

“今年冬天还勉强过得去,我们收成不好,北戎收成就更不好了,进冬时来犯两次,都被打退了。我们要追出去,路也不好走,他们要打进来更没有办法。”今日桂含春打扮得也颇为光鲜,一身玄色团花曳撒,倒显得他有了几分富贵气,虽然这富贵气里又透了彻骨的诚恳,并不如许凤佳那样在漫不经心中透出了矜贵,但他唇畔含笑,认认真真望着王氏、善檀的样子,倒格外让人放心,叫人心底明白,这位少年郎办事的确是妥当的。“因此进了冬没有多少事,兵士们也可以分散开来操练的操练,整顿的整顿。”

“就是没想到路居然坏了!”老夫人回过神来,不禁就皱起了眉头。“这事可难办得很,知道是怎么坏的吗?”

桂含春还没说话,许凤佳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今年进了冬天雪多,进腊月之前天气忽然一暖,反常得和小阳春一样。雪一化就坏了,道路崩裂,又一冷全都上冻,现在一时半会恐怕也修不好。”

他看了桂含春一眼,若无其事地道,“榆林大仓的补给现下还是充足的,就是要修路也不知花多少时间,京城到定西一线又有好几处地方和甘肃一样路都坏了,到了明年开春还修不好……恐怕大家伙就得断粮了。”

都说世家子弟,三代看吃四代看穿,其实是不是大门大户出身,第一就看谈吐。别看许凤佳这矜贵傲慢的感觉环绕周身似乎挥之不去,一旦说起正事,立刻是一脸的严肃,说话条理清晰,潜台词含而不露却又分明易懂,十几岁的少年能把话说得这样清楚得体的,其实不多。

王氏不禁在心里就叹了口气:家里这几个孩子,也就是梧哥几年以后,可以有这样的谈吐了。如果榆哥……

她一下收住了这不该有的念头,略带焦虑地蹙起了眉尖,也把眼神调转向了婆婆。

谈话至此,其实已经触及核心。老太太不知道借粮专员们的胃口有多大,借粮人却也不可能对杨家村的底细一清二楚。要得太多,那就把杨家得罪得太狠了,两边结怨至少对于桂家在西北行事毫无好处——许家在小四房大爷那里也不好交待;要得太少显然又难以满足老帅们的需要。所以不但老太太想要知道对方的肚皮有多大,这一群人,自然也想要知道杨家村这锅饭里,到底有多少米粒儿。

现摆着老太太是村里的老人,又是二老爷的亲娘,也因此,这三位少将军这边才安顿下来,那边火急火燎地就带了人来拜会老太太,为的自然是探一探老人家的口风了。

老太太心念电转,一时间竟难得地犯了难,在几个数字之间斟酌难下,咬了咬牙,索性就问许凤佳,“打开天窗说亮话,少将军,这一次你们过来,心里是预算了多少呢?”

她扫了屋内众人一眼,又道,“这里都是自己人,说话不必忌讳,我老婆子年纪大了你也不必回避,要觉得不方便说出口,就附耳密语一两句,也让老太婆心里有个数儿。”

许凤佳先看了两个中年军官一眼,又和桂家兄弟交换了几个眼神,他摸着下巴还没有说话,桂含春却从容一笑,欣然道,“老夫人真是爽快,如此明人不说暗话——”

他便果然起身踱到老太太身边,附耳低声说了几句话。

老太太脸色骤变,几乎连想都不曾想,她斩钉截铁地道,“这个数字,绝不可行!”

屋内的气氛似乎一下就僵冷了起来,王氏反射性地看了女儿一眼,见善桐一脸的懵懂,知道她也没有听着。便一心一意地望着婆婆,许凤佳调整了坐姿,这个少年将军已经沉下脸来,似乎并未习惯这样不留情面的拒绝,此时身子前倾——竟活像一头年轻的豹子,有了择人欲噬的气魄。就连桂含沁都一下睁大了眼,迷迷噔噔地望着老太太,沉吟着没有说话。

桂含春却是一脸的沉稳,他似乎一点都没有动怒的意思,眼神甚至一直没有离开老太太的眼睛,就这样诚恳地盯着老太太道,“老夫人,这数字大了些,我们也是知道的。可将士们保卫的正是大秦的疆土,说得难听些,定西到凤翔就是八百里路,延安到凤翔更近。士兵吃不饱肚子闹了哗变,怕的不是他们掳掠百姓——我们桂家和许家的兵,还不至于这么下作。”

说到此处,他不经意地顿了一顿,见老太太微微色变,又恳切地道,“怕的是北戎在我们自己乱起来的时候乘虚而入,那帮蛮子,老夫人您也是知道的……当年闯进来烧杀掳掠——”

“够了!”老太太面色有些发白,她咬着牙道,“我老太婆活得久,见识过北戎的厉害,还轮不到你们小娃娃讲故事一样讲给我听!”

毕竟是久居人上说一不二惯了,老人家情绪激荡之下,对着这几个身份不比二老爷低的少年将军,居然也用了这样的语气。

众人都尚未说话时,善檀已经歉然道,“先祖父正是没于边乱……”

桂含春忙一叠声致歉,老太太胸口起伏不定,却是半晌都没有说话。屋内气氛一时陷入僵局,许凤佳咬着下唇沉思不语,神色越见严厉,似乎思绪已经飞出了眼前。桂含沁轮着眼珠子,看了看两个军官,又看了看老太太,他忽然问善桐。

“哎,三妞,昨儿在你身后那一位年轻的公子,也是你们家的世兄吗?”

善桐气鼓鼓地白了桂含沁一眼,虽然恼他自来熟地就叫了自己的小名,却还是回道,“那是诸家的大少爷,也是昨儿刚到。我不认识他,只是见到了招呼一下。”

“噢,原来是诸家的世兄。”桂含沁拍了拍脑门子,回身就和许凤佳拉起家常,“哎,说起来,诸家来这怕也是借粮的,许六哥,咱们可得提防起来,别让诸家狮子大开口硬是抢先分走一份去。”

许凤佳还未说话,老太太倒是忍不住开口了,“怎么,他来村子里,还真是借粮来的?我原以为是,可又……说起来也是甘肃有数的大户——”

“今年收成不好,甘肃治安更乱,诸家是遭马贼了。”许凤佳低沉地道,“十几绺胡子汇合在一起,诸家村虽没死人,可粮食几乎也被淘换尽了。听说是连种粮都没有全保住……”

他神色严肃,语气沉重,这一番话说得善桐倒发起了抖——她从来未曾想到,这马贼进犯一事,居然会真的发生在自己身边。

桂含沁又笑嘻嘻地道,“哎,二哥,都说这一次是多亏了诸大少爷出面斡旋,才没出人命来着。不想这一次还是他出面张罗借粮,英雄出少年诶——他虽没功名,可把你和咱许六哥比下去啦!”

桂含春稳稳当当地摆了摆手,“诸世兄一心要考武进士,这才不曾入伍,否则以他的身份,在江南谋个职位却也不难。他志向高洁,我们如何能比。”

客气完了,才又横含沁一眼,低声道,“你别老东拉西扯插科打诨,仔细回去不给你饭吃。”

他虽然稳重大方,但对含沁却似乎很是无奈,连这威胁,都透了三分无力。桂含沁扮了个鬼脸,却似乎一点都不把兄长的威胁放在心上,他迎着老太太的黑脸,又看了两个千户一眼,欣然道,“世外姨祖母,您别瞪我,您瞪得我心慌——嘿嘿,许六哥,您也该揭盅啦,免得外姨祖母要用眼神呀,活吃了我。”

他惫懒无赖到这个地步,几乎和温三爷有得一拼,偏偏年纪小嘴又甜,不过刚和老太太认了亲,东拉西扯就是一个外姨祖母叫起来,叫人有火也发不出。老太太哼了一声没有好气,只是冷冷地望向了许凤佳。

许凤佳略作踌躇,便向前压了压身子,郑重地道,“世家大族之间互相照拂,本是常理,尤其四姨夫虽然人在江南,但多次来信叮嘱,请我们照拂族人。凤佳受到诸家村一事震动,此来还带了二十亲兵,以为贵族守卫门户之用——”

他话还没有说完,老夫人已经动容,“难道是平国公威震天下,可以以一当百的三百亲卫?”

这位身份尊贵的许少将军面上掠过了一缕笑意,他傲然道,“正是亲卫中人。”

只是这一句话,便有无限铁血,喷薄而出。

老夫人一拍桌子,断然道,“这笔买卖,我看做得!”

28、撩惹

有了老太太的这句话,接下来的对话自然就轻松了不少。桂含沁冲老太太挤了挤眼睛,他甜甜地道,“外姨祖母,您真是巾帼英雄,老而弥坚。这句话说得真是掷地有声,外姨孙听了,心里佩服得很!”

老太太虽然严肃,但也不禁是一脸的笑意,指着桂含沁笑道,“真是个小鬼灵精,你也别急着敲砖钉脚,我告诉你,这事我老太婆说了不算——”

她又看了那两名中年军官一眼,加重了语气,“就是宗房说了也都不算,能不能成事,还得看族里几个大宗的意思。要是大家都说不成,老婆子没那么大本事,能力排众议,给你们把事办成。恐怕就是宗房,也都难说。”

那两名军官对视了一眼,其中姓萧的那位轻轻咳嗽了一声,站起身道,“少将军——”

老太太也看了王氏一眼,眼神中似乎有些别的东西。王氏看在眼里,略一琢磨已经会意,她笑着站起身来,招呼三个少年人,“好啦,大事说定了,小事咱们也管不了,几个世侄早上来得早,且随伯母用些点心吧。”

这几个身份尊贵的第二代,这一次来与其说是办事的,倒不如说是来撑场面的,很多细节和这群嘴上没毛的大孩子商量,老太太自然也不放心。既然买卖已经做了一半,这剩下的事该怎么操办,自然要办事的人来细谈了。

这里面的道理,善桐虽然半懂不懂的,却也知道自己退场的时间到了。她偎在母亲身边,想要跟母亲一道混出去,以便逃到院子里玩耍。没想到祖母眼睛一斜,却是看向了美人拳,小姑娘暗暗叹了口气,却也识趣地笑了开来,“祖母,我给您捶腿。”

老太太满意地嗯了一声,目送着王氏、善檀带着这几个毛头小子出了里屋,这才换出忧色来,淡淡地道,“这一次诸位既然开了这么大的口……可见这一场仗,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打完的了?”

善桐心底顿时又对祖母多了几分佩服:她虽然旁听了整场对话,但却从未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老帅们的要求。直到听到祖母这一问,才明白一叶落已知天下秋,更何况粮草这样和军情紧密相关的消息,更是可以从一点信息,推演出整个大局来。

祖母这么一说,她顿时有恍然大悟之感,可祖母要是不说,善桐自己是决计不会有这个想法的……

她一边想,一边越发留心地听那萧军官道,“老夫人真是慧眼如炬,其实这战况怎么说都还是有利的——”

他看了善桐一眼,老太太立刻道,“我这个小孙女人很懂事,不该说的,决不会乱说。”

善桐也脆声道,“请世叔放心,善桐知道该怎么说话的。”

萧军官到底还是压低了几分声音,他轻声道,“最重要是恐怕京城附近的几个大粮仓,仓储也没有那么十足了。还要从江南调粮上来……这里头一进一出,花的时间就长了。”

粮仓空了,对于前线来说是个毁灭性的打击,杨家村自然也要受池鱼之殃,老太太神色骤变,一下就直起了身子,又惊又惧地道,“这样说,明年开春就算路修好了,粮食一下还进不来?”

萧军官露出了一丝苦笑,他点了点头,却不曾再说些什么。

善桐心里却冒出了无数个泡泡:即使她年纪小,却也知道这粮仓里的储粮,通常都是满的,才能支应军粮的需求。尤其是陕甘一带,战线拉得很长,要支应大兵,当然要后方的支援。可此时后方粮仓居然空虚,那这事儿——

这事儿,可不就闹得太大了?

她想要继续往下细问,追问到底该由谁来为这件事负责,皇上又知道不知道这件事,想要追问这件事该如何解决——可看了看祖母的脸色,又把所有问题都吞进了肚子里。

该问的,祖母肯定不会不问,不该问的,自己问出来也没有用……

忽然间,她明白了母亲的教诲:话出口前再想一想,很多时候,可以避免无数麻烦。至少此刻,就给她避免了一场数落。

老太太却也没有多问。

很多事问了也是僭越,倒不如不知道为好。横竖知道不知道,也不能如何。

“倒是我老婆子小气了。”她淡淡地道,“若是京城无法支应,只怕杨家村这点粮食,不过是杯水车薪。”

她叹了口气,又道,“罢了,能挨得一日是一日吧,真的不成了,那也是天命!”

见萧军官面上也有隐隐的悲苦之色,老太太心中是更凉了几分——如果情况稍微乐观一点,这时候萧军官是一定会出言宽慰的……

她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只是不动声色地道,“不过,老太婆还是那句话,这件事小五房说了不算,宗房说了不算,就是小四房大爷站在这里,他说了也不算。杨家村百年繁衍,有出息的子弟不少,各房是山头林立,谁也压不过谁。单单就说这借粮的事,你们要的分量太大,从族库出是肯定不够的。我们小五房之外,还有几房是必须要拜访的。”

老太太换了一个姿势,又举起手来,为萧军官解说道,“老十六房多年来书香世代,这一代虽然没有出官,但善字辈的几个孙子都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在族里人望一向不低,且家境也十分富裕,是族里的地主之一。最难得房主深明大义一心国事,只要略微告知实情,肯定会倾囊相助……”

“小二房儿子多,虽然也没有出过官,但和宗房走得近,族里有事也肯出面帮忙,在族中人望也不低的。他们家家产虽然不算丰富,但声音响亮,能得到一句好话就省事多了。”老太太眯着眼,动了动手指,又把水烟袋推到一边,打起精神续道,“又都是族田的管事……族库的底细,他们心里是最清楚的了。”

善桐虽然在杨家村长大,但从来只知道这家穷那家富,背地里的故事竟是从来没有想过,一时间倒是比萧军官听得还更入神些。

“老三房呢,你们不用太操心,那是小四房的大恩人,这些年来受到小四房的提拔。现在小四房的亲戚上门了,当然没有怠慢的道理。”老太太又徐徐出了一口气,她略带疲惫地道,“就是外九房要略略废些心思——其实也没有什么,他们家和甘肃诸家是亲戚,眼下诸家上门借粮了,当然不能怠慢。这样一来,还肯拿出多少劳军,那就要你们去下工夫了。”

她顿了顿,语带玄机,“外九房别看声势不大,在族里声音也小,但你们却不好小看了去——这是族里唯一一户经商的人家。现在的商贾能有多富,您心里也是明白的……”

萧军官脸上就现出了货真价实的感激之色,他站起身来长揖到地,同那夏军官齐声道,“老夫人尽心提点,下官等感激不尽!”

老太太摆了摆手,她刻板的脸上绽出了一丝笑意,“你们和海清也是同僚,大家共事,能帮衬的就互相帮衬起来,其实也不算什么事儿……还有些沾边就倒霉的宗房,越发一并告诉你们了。免得行事不慎闹出口角,又是麻烦手尾。”

如此又说了一盏茶工夫,两名军官这才起身告辞,老太太牵着善桐一路送到了门口,正好善檀也送了三位少将军从边厢出来。几人照了面,桂含春、许凤佳都先看萧军官的脸色,含沁却是笑眯眯地和善檀唠嗑,“这可是表哥你说的,眼下粮食紧我不说什么,日后等过了这一关,我上杨家村来找你,表哥可不许赖账,你说得这些个菜名儿我是都记在心里了——”

这个人油嘴滑舌,有时候有用,有时候却简直不分场合惹人讨厌,善桐翻了个白眼,老太太在她身边没有看到,别人倒是都看着了。许凤佳忍不住噗嗤一笑,桂含春摇了摇头,唇边也泛起了一丝笑意,他先给老太太请了安道了别,又转向善檀客气了几句,才转过身来,轻声对善桐道,“世妹,最近世道不大太平,恐怕往下开春了之后还会有事,以后没事,最好少出村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