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夫人打量了她一眼,脸上的犹豫竟罕见地清晰了起来,已经不再是眼角眉梢的微表情,而是可以眼见的浓郁情绪。过了好一会,她才冲善桐轻轻地勾了勾手指,善桐会意,便把耳朵凑过去听了,孙夫人这才低声道,“你不知道,本身皇上体质不好,其实天生就不容易令女子受孕。我们这位皇长子,那是常年专宠才生了这么一个独苗苗,宫中那一位从前又吃过一点不该吃的东西,虽不说就不能生了——世上也没有这样的药,但也是经过多年调养,可能受孕希望还比一般人小。你想,这小对小,哪里能这么顺畅就怀上了呢?她受宠的次数却也不多。”

善桐渐渐有几分明白了,她也顾不得去想牛淑妃当年究竟是在谁手上吃了什么药,只顺着孙夫人的思路往下想,“您意思是说,琦玉她只是用来分散我们注意力的棋子,娘娘的心思多用在搜寻她身上,就给了那一位私底下做手脚的空当?”

只是这猜测就指向了一个很可怕的事实,那就是淑妃如今肚子里这个孩子,并非龙种。

“这应该还不至于吧。”善桐轻声说。“按您这样说,三月、四月之间,她总要借口出宫去的……可我们又并没有听说,难道这深宫内院的,竟还能进去个大男人不成?”

“这可是难说的事,深宫内院,也不是就没有男人走动了。”孙夫人轻轻地翘起了唇角,“真要有心,浑水摸鱼带进来一个也不难。”

“可这还是没能解释这日子的事。”这种事牵扯到牛家的隐秘,善桐肯定是要尽力去想的,“按您说的,倒不如直说是三月里有的,免得她还要费心遮掩那几个月,又是何苦来?”

孙夫人看了她一眼,忽然笑了,“你是家里就你一个,没有什么雨露均沾的事,皇上虽然在这上头不大用心,但什么时候只是在她宫里过夜,什么时候是真……他心里也不至于没数吧。”

善桐顿时想到自己上回进宫,皇后还谈起这件事,说皇上又去牛淑妃宫里过夜,一时她有些无语了——这要真有了身子还要侍寝,牛淑妃也太大胆了吧?

可要回心一想,真接受了“这孩子不是龙种”这假设,则牛家的所有行动似乎有了解释不说,就连牛淑妃种种反常表现,也都能够理解了。善桐一摊双手,无奈道,“可就算明知道是这样,天家密事,哪里是我们随意能够查出底细的,牛家要有办法把个男人带进来,那也肯定有办法把他带出去,不令他成为日后的软肋……再说,是不是真这样,也还真不知道呢。”

换作是孙夫人,只怕她眼也不眨就会做出一样的安排,因此这话倒是也赢得了孙夫人的认可,她叹了口气,“偏偏权神医地位超然,又不好把瑞云给迫得太紧。”

杨家身为阁老,要掺和进后宫斗争实属不智,这种事,四少奶奶肯定是不会为孙夫人带话细问的。善桐也帮不上什么忙,因想到牛家私底下把鼻子嗅到军火那一块的事,便道,“二堂姐从前对牛家内部的消息,也是收得到风声的……”

“那也都是别人给的信。”孙夫人显然有几分烦躁,话语也不像从前那样谨慎了。“终究也还是有限的,不可能如臂使指,他又不求着我们什么,只是大家相安无事罢了。要我说,他还巴不得多几个皇子……”

话说到这里,善桐也明白了:这肯定是封子绣放的消息了。他也和权家一样,后宫争斗不可能把手插得太深。她轻轻咳嗽了一声,又道,“要这么说,若真能肯定皇上四月里没有临幸那一位,只要欧阳家能说实话,只怕那一位从今往后,便不足惧了。”

这话倒是和孙夫人不谋而合,她点了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就是……”

两人又商议了一番,因善桐刚才回来,根本不能提供多少帮助,只是孙夫人有了个商议的人,不至于一人计短罢了。因话说尽了,第二天一早又要进宫,她便不再提,起身时又想起来说,“噢,还有件事也该让你知道——就是中秋那天晚上,宁嫔得了圣宠,这和从前刚入宫时又不能比了。皇上似乎还是喜爱她的,这几天连连召唤,这也算是我们杨家的喜事吧。”

看她神色,显然是又为皇后忧心,又为宁嫔高兴,这就是出嫁了的主母难做的地方了,善桐亦忙恭喜宁嫔几句,将孙夫人送出去了,又和含沁商议了半晌。含沁对于宫中事,却实在是一无所知,只纳闷道,“牛家和权家一向也不亲近,权家是和谁家都有来往,和谁家都不大粘边的,尤其是宫里当红的几个妃嫔娘家,就算是儿女亲家也几乎不大往来。权子殷那个性子,你也是见识过的,这个人连皇上都敢冲,会为了牛家守密?我看着不像啊,这件事真是从里到外都透了蹊跷。”

话是这样,可善桐也不能拿着偷听来的话四处去对质,只纳闷了半日,好歹因为这还不关她的事,现在桂家痛脚几乎是已经收拾掩盖过去了,对付牛家也没那样急切,尚且有几个月的缓冲期,她就不像孙夫人那样着急上火了。当天晚上还睡得很好,没成想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孙家就来人报信:定国侯太夫人昨晚上又犯病了,现在随时可能不测,定国侯出京办事去了,家里没人,孙夫人根本不敢走开。

善桐本待就要换一天进宫,没想到来人道,“我们夫人说,招呼都打好了,娘娘也心急……”

再一细问,才知道车轿都在外头候着了,善桐也没办法,只好忙忙地起来,倒是和含沁一道出门上值,只是含沁去了御苑,她却直接拐进了宫里。

她虽然也见了几次皇后,但时日有限,和这位天下间一等一的贵妇人究竟还不那么熟悉,此番见面没有孙夫人在一边作陪,善桐也不是没有忐忑和尴尬的,倒是皇后显然被牛淑妃这一招闹得方寸大乱,虽然面上看着依旧不露痕迹,还是那笑吟吟的和气样子,但善桐究竟能感觉得出来,她是少了当时刚见面那一份成竹在胸的稳重的——这也不怪她,这几个月来,牛家奇招迭出,坤宁宫处处被动,先被琦玉,后被牛淑妃这一胎闹得心浮气躁的,对女主人的心情自然也有影响。

她先解释了一下孙夫人没有入觐的缘由,本想皇后还要烦上添烦,又为母亲担心,因此字斟句酌,说得很谨慎。“家里太夫人出了一点事,就不能进来了……”

不想皇后手一挥,竟似乎根本没有听说弦外之音,而是迫不及待地道,“你脑子是灵活的,又天生有福气,快来陪我说说话,没准说着说着,你的福气就来了!”

善桐面上保持笑意,可心底却终究不免一冷:即使是人伦天性,也许在宫中呆的久了,看得也难免就淡薄了几分。

251、谜团

皇后毕竟身在宫中,对牛淑妃的动向是最了解的,比不得孙夫人,就算和宫中联系再紧密,始终也是隔了一层。对宫里的事,只能知道个风声,皇后就不一样了,后宫究竟是她的地盘,有些地方就算她还安插不进人手去,消息始终也还是能知道一点的

“其实还是头顶有人好办事。”她就和善桐感慨,“要不是有个长辈在,咸福宫内又哪里能都是她的人手。其实就是坤宁宫,我们也费了不少心思,这才把人都慢慢淘换了一遍。”

国朝选宫人,素来是在京畿女儿中挑选穷苦人家闺女,孙家要往里安排人进来,也的确是很费事了,只听这轻轻巧巧几句话,善桐就能想到背后的暗潮汹涌。面上却自然丝毫不显,只问,“现在有了好消息,想必她也得意起来了吧?”

“那倒没有。”皇后长长的指甲慢慢地划拉着黑瓷杯,也是若有所思,“还没有三个月,肯定是以保胎为上。母后亲自发话,令她这一阵子都别出咸福宫了,等胎稳了再出来请安。其实,这也是白嘱咐,她现在是有身子的人了,金贵着呢,谁敢胡乱支使她呢,这要是出了什么事,岂不就是妨碍天家子嗣的大罪了。”

现在宫中这个样子,身为太子的亲娘,皇后肯定不会对牛淑妃有什么举动,接下来一段时间,明面上她还要远着牛淑妃,免得出了什么事,说难听点,瓜田李下,这嫌疑真是洗都洗不脱了,最怕是皇上私心里误会了去,那就最难办了。善桐嗯了一声,其实她昨晚来来回回,已经将事情想了无数遍,却也想不出多少破局的妙手来,只又和皇后确定,“连权神医都说,那是一两个月的——”

“权子殷是从来都不说谎的。”皇后慢慢地说,看来对孙夫人的怀疑也不是不知情,善桐甚至觉得可能就是她怀疑牛淑妃的孩子并非皇上亲生。“什么事都不说,从前局面最紧张的时候,在先帝跟前,他也就是瞒住了一件事不说而已。牛家也没那个分量,能让他忽然就口吐莲花起来。倒是欧阳家嘛,估计就没这份操守了,不过他们这些人世代在太医院服役,手段也都老道得很,什么时候该把自己摘清楚,心里都门儿清。瞒住什么事,那是可能的,睁眼说瞎话嘛……”

两人对视了一眼,均感棘手。牛家不愧是老牌世家,别看牛淑妃好像一向不大得宠,这一旦有了个孩子,立刻就腾挪变幻,作出了多少花招来。

两个人自然也都着急——只要这孩子落了地,能平安长大,那她在宫中的根基也就更稳固了。太子身体不好,牛家有意于西北久了,这肯定是两家人都不乐见的趋势。可目前来看,善桐却觉得牛家行事云山雾罩,还未能露出什么抓得住的破绽。

她便转而安慰皇后,“您别急,和二堂姐说的一样,来日方长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是她生了皇次子,终究那也算不了什么。就是娘娘身边,难道就没有得宠的美人吗?”

提到宁嫔,皇后多少舒心了一点。她也露出笑容,亲切地道,“你说得对,太子从小孤孤单单的,正需要个兄弟匡扶。皇家就这么孤孤单单一个孩子,也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叫人难以放下心来,还是要多子多福、多子多福呀。”

又捂着嘴和善桐开玩笑,“还是多得你一句话提醒,皇上从前不喜欢,现在未必就不喜欢……宁嫔进宫这几年,的确是长大了不少,要不是你这福将这么一说,可不就辜负了她的美貌?”

善桐坦然笑道,“娘娘您这就客气了,我也就是看在亲戚份上,随口为她说句好话而已。宁嫔能起来,那还是因为她天资不错,又有娘娘的悉心提拔、调\教不是?”

这话捧了两头,又显得善桐说话实诚,皇后的笑就更多了几分真心。又问了问善桐,“最近宫外都时新些什么?我看你这次进宫,打扮又和之前有些不一样了。”

只要是女人,再没有不关心这个的,善桐和皇后说了半天的流行风尚,也是有意为皇后解闷——虽然似乎是被她宽慰过了,可只看皇后眼角眉梢的沉重,便能知道她始终还是放不下这重重的疑点。

到了半上午,宁嫔过来请安,场面才热闹起来。宁嫔一进屋就笑,“我说今儿过来,人人脸上都带了笑呢,原来是小桂太太在这里说笑话!”

善桐可不是才说了在乡下度假时大妞妞的趣事给皇后解闷,她笑着起身给宁嫔请安,“还没给您道喜呢。”

这一遭见面,宁嫔的确是容光焕发、艳光照人,若说她从前还美得有些迷茫,此时此刻便是正当盛放,已经是一扫十数日前的迷茫惶惑,几乎连毛孔都往外放着光。她一把拉起善桐,嗔怪地道,“这有什么好道喜的?我还没和你算账呢,我眼错不见,你就来讨娘娘的好了。再进宫几次,恐怕娘娘身边的开心果,就要换人啦!”

这话说得,连皇后都笑起来,指着宁嫔道,“你还好意思说!这一阵子你忙呢,都少往我坤宁宫过来了,我可不是要移宠了是怎么?”

说着两人都笑,善桐心中感慨,自然也忙逊谢一番,皇后又正经起来,道,“不过要说实话,这些常进宫请安的姐妹妯娌里,我也就最喜欢小桂太太了,人又机灵又娇憨,是和你像。难怪你们这么争风吃醋的,又逗我开心。”

要不是孙、桂两家正结成同盟预备对付牛家,皇后会这样信重她?善桐在心底一笑,面上却作出着急样子,和宁嫔自来熟,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抢白,将皇后逗得前仰后合,一屋子宫人都偷偷地笑。善桐见皇后心情似乎好了不少,又觉得自己已经进宫够久,便起身告辞,笑道,“有什么事,我再给宗人府打招呼,过来请见吧。”

往常善桐有话,那都是通过孙夫人带话的,她今日这么一说,皇后才想起来,又问太夫人好,善桐忙说不碍事,可毕竟母女天性,皇后也不禁蹙眉沉思不语。宁嫔见了,便不再说话,而是和善桐一起告辞出来,“还要去慈寿宫问问好。”

两人并肩退出了坤宁宫,出了院子,宁嫔这才活跃起来,她一把拉住了善桐的手,笑着说,“今天没能好好说话,我也忙……有几天没过太妃老人家那坐坐了。下回进来,你到我那里吃饭,我们多说说话!”

这种客气话,善桐倒也不会当真,不过唯唯诺诺而已。宁嫔想必也看出来了,她握住善桐的手一紧,倒皱起眉来,现出了些天真的、粗疏的霸道。“和你说真的呢,别不当回事。”

见四周宫人们,不是为她预备车轿——现在宁嫔过来请安,居然也坐上轿子了——就是在远处侯她上舆,她便压低了声音,语调一下又沉潜了下来。“那天你在娘娘跟前为我说话……我后来听说了,心里很感激你!”

有时候人的机缘,也就是这么一句话的事,孙夫人因要避嫌,反而不好多说,善桐这个身份这样说话,对宁嫔也许的确是有帮助的。不过,她能在这种时候还这样说,也的确见了做人的工夫。

只这一句话,善桐便有些吃惊,又有些说不出的安心:宁嫔毕竟没有被这乍然的得意冲昏了头脑,不论她做出这轻狂样子,将喜悦露在面上究竟为的是什么,该怎么行事,她心里还是一清二楚。

“应该的,一句话的事。”她也就轻声细语,不拿出应酬的态度来,轻轻地也捏了捏宁嫔的手。“谨言慎行、审时度势、左右逢源,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宁嫔眼神一闪,望着善桐轻轻地点了点头,一转身又露出笑来,欣然道,“去慈寿宫吧。”

说着便上了轿子,又冲善桐颔首作别,倒显出了几分漫不经心的娇贵,这才一挥手,令宫人放下了轿帘。

#

这一次进宫,除了抚慰皇后情绪之外,因为咸福宫低调非常,连太后似乎身上都不大舒服,善桐几乎没有获得任何线索。回到家里沉思了半天,只得暂时将这件事搁置了,自己给西北家里写问好信。又安排大妞妞满月宴,米氏又派人传话让她过去,帮她安排王时迎娶渠姑娘的诸般事宜,因还犯愁道,“我要回福建去,你大舅舅这边又没人照管了。有时候夫人们就那么一两句话,我们这里得到的好处还更多呢,你大嫂又不大顶事的,再说让她操办,婚事办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人才刚过门,两妯娌可不就生了嫌隙了?”

善桐自然少不得设法安慰,那边阁老太太也又接她去说话,四少奶奶很羡慕她“小桂统领也实在是疼你!”。

就这么忙碌了几天,京里宴会渐渐又多了——过了中秋,出京避暑的奶奶、太太们也都回了京城,大宴小宴,真是无日无之,善桐虽然辈分不高,但奈何含沁当红,除了她日常来往的这些巨头之外,还有许多人家是想着要巴结桂家、巴结含沁的,又有郑家大少爷夫妇也欲和她结交,多半是有为郑姑娘看看未来妯娌的意思,善桐不说忙得脚不沾地,却也很少有一天闲着。眼看着快到八月末了,忽然一天赴宴又辗转得知永宁侯林家最近添丁,忙细问之下,才知道九月中林三少夫人就进了产室,却是生了个男孩,现在月子都做了一半了。

家里添人口虽然是喜事,但当时婴儿实在容易夭折,就是满月,也时常办得很朴素,等周岁宴才会广发请帖。大妞妞的满月就只有几户亲戚参加,外人一律没请。林三少爷也不是家里嫡长子,动静小些倒没什么,只善桐屈指一算,便觉得有些不对——按三少夫人的肚子来看,生产时根本就没足月,可能连八个月都没到就生了。

虽说是有七活八不活的说法,但这没足月的孩子终究是很难站住的。善桐忙打发人去给三少夫人请安,又问孩子好,自己收拾收拾,第二天就上门去探望三少夫人。

过了月子里最初那半个月,产妇其实也可以下床走动了。三少夫人虽然还在床上躺着,可精神却很健旺,见到善桐进来,便露出笑容道,“我想着你总是会知道的,就没给你送信了,不想你消息也不灵通,半个月了才过来看我。”

善桐忙嗔道,“我说你怎么不说呢!好说也派人来说一声,我这里就是中秋前才来了些党参之类的药材,原来是预备着送礼使的,想着你还没那么快,就没着急给你送!有些正是你们产后吃的好药材呢。”

三少夫人就抿着唇笑,和善桐说话,她很直接的。“这不是怕孩子出了事……好在孩子虽然出来得早,可精神却好,权神医来看了,说没什么大事,不叫见风,过了这个冬天,就和一般孩子没什么区别了。”

善桐松一口气,也为她高兴,见三少夫人虽然人还是有点虚弱的,但唇边含着微微的笑,显然心满意足到了十分,便也笑道,“真恭喜你啦!有了个儿子傍身,在家说话分量都不同了吧?”

三少夫人左右一看,唇边笑意也加深了,她冲善桐招了招手,善桐便会意地将耳朵贴过去了,听她贴着自己耳朵轻声道,“我还不是为了这个……你看你这一次过来,可不觉得屋里清静多了?”

善桐其实还是第一次进三少夫人自己的院子,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同,此时留意,这才发觉屋里除了侍女之外,几乎不见姨娘通房等人,她吃惊地望了三少夫人一眼,三少夫人狡黠一笑,抚了抚肚子,得意地道,“我对他说,全是因为发动那天下午,十姨娘顶了我的嘴,我回头越想越憋闷,这才提早发动了的。他听了气得不得了,当天十姨娘就给灌了药……其余几个素日里不安份的全不见了,现在留下那几个,怕我是比怕他更多。”

当然,这发动是不是真因为十姨娘顶了她的嘴,也就只有三少夫人自己知道了。

这种妻妾相争手段,本来也就是谁占了上风谁能得意的,三少爷可能不宠三少夫人,但绝对很看重自己的子嗣。三少夫人既然成功产子,肯定要扫荡扫荡这些不安份的姨娘们,谁叫她是妻,别人是妾呢?善桐心中叹了口气,并不恭喜三少夫人,只道,“也要拿捏了分寸,姑爷是聪明人,这被看透了反而不美。”

三少夫人也收敛笑意,肃容谢她道,“这我知道。”

顿了顿,又叹道,“也就只有你会这样和我说话了,娘家人来看我时,只知道催我和少爷说,令他多提拔提拔我哥哥!”

善桐微笑道,“我们谁和谁啊!”

说着又和三少夫人说了些中秋节的事,三少夫人得知含沁带她去小汤山,一时大为羡慕,善桐忙又说起宫中事来,三少夫人也听说了宁嫔承宠、牛淑妃有孕等几个消息,不免和善桐议论一番,因就笑道,“真是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她还费尽心思要安排个族妹承宠,给自己稳固稳固地位,没想到最后得了彩头的,还是她本人!”

琦玉的存在,对于这些社交圈顶尖的贵妇人来说的确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善桐想到三少夫人自己说的“在两宫跟前,也都有些体面”,心中倒是一动:以她的身份来说,牛淑妃对她也的确要客客气气的,林家和牛家、孙家关系也都很缓和……

“这事是听了小半年的音了。”她就若无其事地说。“只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只怕是以讹传讹吧,真要有她,还不是早得了封号了?”

三少夫人瞅她一眼,不禁又诡秘地一笑,她低声说,“这件事别人我也不告诉,只和你说——把耳朵凑过来

252、代孕

善桐从林家出来时,面上虽然还带着笑,但一上车这笑就不见了踪影。她斜靠在车壁上,一路沉吟着回了家,便寻出了一批药材来,吩咐六州送到定国侯府里去,“这都是太夫人的病用得着的,我们家也是得了别人的孝敬。你给侯夫人送去,再问问太夫人的病如何,如太夫人病势减缓了,便请侯夫人有空好歹来找我说话。”

六州要比六丑沉静,两人分别出嫁之后,善桐往往是打发六丑往外给人送东西传话的,就取她能说会道,容易活跃气氛。今日竟派她出去传话,两个管家娘子一下就严肃起来,都不敢多说什么,六州接过药材,自然去忙活了。六丑便小心翼翼和善桐说些家事,善桐面沉似水,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连养娘把大妞妞抱过来,也不过是逗了逗便又放下了。

好在一时杨家、王家都派人过来说话,善桐亦不得不放下心事,笑着和婆子们说了话,又打发她们回去。过了一会,六州也就回来了,“太夫人的病只怕是真有不好的样子了,侯夫人脱身出来见了我一面,里头就来了三四个人。我看着除了她本人之外,还有好些孙家亲戚,连咱们娘家大太太的那一房还都在呢。”

在京城久了,善桐也多少听说了一点孙家太夫人的病症。其实这位太夫人说来年纪也轻,不过是六十多岁,可五十多岁起就逐渐犯病,发病时身边离不开人不说,还常常是大哭大吐,是闹着不认人的。要不是她身份尊贵,善桐几乎觉得人们有把她说成武疯子的嫌疑。孙夫人毕竟是大宗长媳,太夫人身份又高贵,侍疾的时候她不亲力亲为,太容易落人话柄。有些事也实在是身不由己,往往就被太夫人给耽搁了。太夫人常常闹得不好的那一段日子,她总是有心力交瘁支撑不住的憔悴之感,善桐见她几次,也觉得她实在为难,听六州这么一说,就知道孙夫人又是分身乏术。果然六州道,“我见她这样忙,也就没说话了。”

善桐点了点头,也不说什么,又打发六州、六丑两人,“堂伯母和舅母都打发人来了,接着打发人回去请安的机会,也把药材都分一分吧。还有郑家、石家,都别忘了,娘不是还捎带了给榆哥的东西吗?就都送去好了。”

因含沁自从小汤山回来,要比平时还忙碌了好几倍,今日又要在宫中值宿。善桐打发了这几件事,也就抱着大妞妞逗她玩,四红姑姑也过来坐着,因笑道,“今日这忙忙乱乱的,把两个管家娘子指使得团团转,连大妞妞都不敢高声大气地说话了,怎么,是有心事?”

善桐低头看了大妞妞一眼,见大妞妞果然没有往日那样神气活现,只是吃着手指头望着自己发呆,便笑道,“反正左右都是那些事吧,也谈不上心烦,就是人情上的事,累得很。”

四红姑姑年纪毕竟到了,很多事含沁和她也不会特别说给老人家操心,因此对善桐的这话,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按我看,咱们家在京里也算是顺的了。就不说那二等、三等的人家,光是一等人家里,才来这小半年,就结交了有林、杨、孙这样的大户,难道还真要左右逢源处处开花,才是开心顺意了?只到时候你就又觉得更累了。”

看着是一帆风顺的,谁知道私底下隐藏了怎么样的利益交换,两家这才亲近起来的?就是林家,也不过三少夫人和善桐‘同病相怜’罢了,他们家和桂家可还是不冷不热的。善桐打从心底叹了口气,又挤出笑来道,“我没事,您别担心。就是心里不舒服……”

四红姑姑拍了拍善桐的手背,这才揭盅了,居然是安慰她的话,“您也别心急了,我就知道,您过去看三少夫人,回来是要出神的。究竟年纪还轻,刚过二十岁呢,咱们不着急……”

善桐忽然反应过来,一时不禁失笑——她是根本没想起来这一茬,真正最急的人,其实还是四红姑姑吧。

不过说来也是,含沁和她成亲也有两年了,才止大妞妞一个,四红姑姑心里发急,她也能理解。少不得又要巧言安慰四红姑姑几句,暗示自己和含沁也正在尝试等等,这才把四红姑姑安抚下去。一时大妞妞又哭了,她忙和养娘一道哄好,又抱着她教她说话,如此闹了半晌,自己临睡前靠在床上,已经觉得说不出的疲倦,自己想想:丈夫千依百顺,一心一意就只有她一个。娘家红红火火,和婆家不说势均力敌,好歹也是各有千秋。上头没个长辈,在京城这样的首善之地,自己的生活中尚且还有这许多烦恼,就不知道一般的人家,这小媳妇的日子该怎么挨了。

#

过了几天,送桂太太回去的人也打西北回来了,请回了众先人牌位等等,四红姑姑亦不免再犯起病来,善桐又忙着安顿屋舍,因重阳节快到了,便又命人往各府里送东西,打听得孙夫人还是忙得不可开交,便自己往宗人府递了话,想要觐见宁嫔。宫中也很快就给了回话,为她安排到九月初觐见。

这一次进宫,说是去见宁嫔的,可宁嫔顶头上司还不是皇后?来人直接给领到皇后宫里了,“宁嫔正陪着娘娘说话呢,娘娘听说您来了,也说好久没见您,令您过去一道说话。”

其实善桐这一回本来就是来见皇后的,她勉强按捺了这么久,无非是为了不惹人疑窦,免得给林三少夫人添了麻烦。听宫人这么一说,便明白皇后也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果然进了坤宁宫,大家问好一番,皇后就笑着打发宁嫔,“听说太妃这几天不大舒服,正缺人为她捡佛豆呢,我不和你抢这个好,你快去吧,一会再领她过去你宫里吃饭。”

周围有脸面的大宫人都笑着凑趣道,“进来请安的诰命们多了,再没一个比小桂太太讨娘娘们的喜欢,连吃饭都要抢!”

众人越发一笑,宁嫔便起身道,“这可说定了,等我回宫不见她了,过来这里和娘娘抢人!”

一面说,一面喜气洋洋地出了坤宁宫去。善桐犹道,“是我耽误了娘娘讨长辈的好呢。”

皇后捂嘴笑了,“傻妹妹,两重长辈,近了谁远了谁都不好,这和底下的妃嫔们行事又不一样……这个好,还不是本来就轮不着我?”

正说着,也叹道,“偏巧太后最近心思不畅,也不爱见人,我们去请安,都打发了。说是安耽在宫中念经茹素呢,不见人了。那就更不好老往太妃那里去,免得老人家说起来,好像是我们不孝一样。”

按说牛淑妃有孕,这是喜事,她本人低调养胎也就算了,太后完全没必要如此韬光隐晦才对。善桐心中对三少夫人的话就更信实了三分,她忙给皇后打眼色,皇后便会意地点了点头,冲身边微微一摆头,身边几个人顿时都退到了远处。善桐犹豫了一下,竟又站起身子,搬过绣墩来,坐到了皇后身边。

这姿势其实已经近乎僭越了,但皇后却自然不会怪她,反而更整肃了面色,已经坐直身子,露出一脸聆听之色来。善桐便附耳轻声道,“想先问娘娘几句,这几个月,林家是否都没有内眷进宫来请安呢?”

皇后露出思索之色,慢慢地道,“你也知道,林家其实和宫中一直不算太亲近,也就是三少夫人是最有脸面的。她又大了肚子,上回进宫,还是进来哭着和我诉苦的。紧接着这几个月,是没人进宫来。”

“这就是了,”善桐点了点头,在心中也更肯定了一点——林家只怕对淑妃有胎的事根本一无所知,就连林三爷也完全没收到风声,要不然,三少夫人也不敢把这事说出来。她低声道,“她们恐怕亦还不知道四月里淑妃摸出有了身孕的事,这件事牛家保密工夫做得好,除了我们之外,怕也就只有寥寥数人得到消息。但另一件事,牛家就没有藏得那样好了,毕竟一个大活人不比胎儿,是藏不得那样密实的。”

皇后虽然看似若无其事,但善桐眼风往下一扫,已经发觉她的手指紧紧地握住了椅把。她又往下说道,“还是上回进宫哭诉的时候,她去给太后、淑妃问安,无意间在慈寿宫偏厢里隔着窗户看见了一位宫人,虽只见了一眼,就那么一个侧面,但天姿国色,依然给三少夫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五月里的事了。回头又听她家三爷念叨过一嗓子……说是皇上六月里有几天格外不大高兴,我一问,倒是对上了,这几天,正好就是上回进宫您和我说起来,皇上往咸福宫去了的那几天。”

要再梳理一下牛家这谜案的时间线,应该是三月里牛淑妃承宠有了身孕,四月里私底下肯定了消息,一直按捺到了八月份这才公布有了身孕,却一口咬定是六月那次承宠有了胎。这个时间差曾经令几人都迷惑不解,眼下知道了琦玉的去向,一切却几乎昭然若揭,有了完整的痕迹。皇后的牙关咬得死紧,半晌都没有出声,过了一会,居然又是一笑,冲善桐轻声道,“你瞧我和你怎么说来着?真有本事的人,把谁弄进宫来,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

没等善桐说话,她又欣然道,“你也实在是一员福将。这种事,三少夫人可不会逢人乱说。”

三少夫人会告诉善桐,恐怕主要还是因为桂家看似在宫斗这浑水里趟得还浅,就见了几次皇后,也不过是京中诰命间的常事。要说起来,她其实和宁嫔在血缘上是更亲近的。这种宫中密事,也就只能拿出来当个话柄告诉她知道个新鲜了。但善桐当着皇后的面,肯定要替三少夫人卖好儿,“和您实话说了吧,这种事,大家也都是影影绰绰的,不是局中人谁也看不明白。三少夫人是什么都不懂,只隐约听说了一点风声,她行动又不方便,就是有心提醒您,又也怕您其实早都知道了,只不动声色……”

话没说完,皇后就笑了,“你就放心吧,我不会怪她的,我要是她,我也不说。”

她略带苦涩地一笑,似乎在说:你别瞧我是个皇后,可我还真为难不了她,我还得哄着她。只是这无声的抱怨却没出口,她又握住了善桐的手,“可我也不领别人的情……你就只管往下说。”

善桐这才稍稍松了口气,又打量皇后一眼,见皇后的确根本无心和林三少夫人计较——说起来,她还要谢谢三少夫人嘴不严实呢,这才稍减背后传话的歉疚:如不是这种事没有稳妥来源,几乎无法令皇后信服,她也不至于如此。一边口中续道,“其实您一想,这也明白得很。听您们说起来,皇上身子骨不好,龙种很难站住。只怕淑妃一开始不愿张扬,就是想要先好生保胎,毕竟……”

见皇后眼神一闪,会意地轻轻点头,她就不把话说完了。——换作她是牛淑妃,从前喝过药,生育上本来就有一定风险的,胎没坐稳,肯定也不会大事张扬,免得万一不好,令人白看了笑话。

“正好族妹已经进了宫,只怕是想要木已成舟,先做个没名分的选侍,等得了宠再行册封。”她又继续为皇后分析,“毕竟她出身低了点,家里人也许也不大介意这个……正好,六月里皇上进咸福宫的时候,说不定就玩弄了手段,使琦玉侍寝……只不知怎么,也许没能迷住皇上,反而适得其反。”

这一关窍,是她没有想通的,在这里不免一顿,没想到皇后目光闪动间,倒是主动开口了。

“也未必是没有迷住。”她似笑非笑,缓缓地道,“这南边开海的事,究竟派谁去,一直是争执不下。又说使平国公家世子爷去的,世子爷自己不去,给推托了。皇上又一定要一心腹重臣领着舰队才放心,六月前后,圣心默运,定了是我大哥。”

居然是定国侯将要亲自领船南下!虽说前前后后,朝野间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传言,但毕竟那都做不得准,况且除了孙立泉之外,也一直有传别人。善桐暗吃一惊,只觉难以吃透皇上用意。但在咸福宫一事上,皇上的态度就很好理解了——出海那么危险的事,谁知道去了能不能回来?定国侯毕竟是皇后的亲大哥,孙家宗长……才把这个难差事给了孙家,转头就提拔牛琦玉,这不是在打皇后的脸吗?

“这就说得通了……只怕也就是在六七月里,长角那位的孩子到底还是没有站住……”善桐缓缓地道,“不想却另有一人得了好消息。”

“难怪她在中秋那天,喝起酒来根本无所顾忌。”皇后喃喃道,“连我看了都奇怪,这有身孕的人,有时候讲究起来是滴酒不沾呢,原来——”

她猛地站起身来,在屋内来回走了几步,忽然间又低声说,“可权神医……啊,是啦。宫中问诊,一向是拉起帘子来,就露一只手的。难怪权神医一口咬定自己绝没有摸错。”

看来,她私底下是逼问了权子殷几次了。善桐却没起身,只静静望着皇后自己低声沉吟,等她一步一步推导出现在的局势,达成和她一样的结论——

“也就是说。”皇后果然又一下站住了,她极为吃惊地望着善桐,低声道,“现在咸福宫——慈寿宫,两宫之中,只怕正藏着一位孕妇呢!”

253、做主

深宫内院,还真是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现在就连这样的事居然也就在眼皮底下发生,即使善桐已经多次推演,还是不禁感到深深的荒谬。她望了皇后一眼,轻声细语、字斟句酌地道,“戏文里常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娘娘博学,应该知道这故事是有典故的。”

当年刘妃能够登上后位,其实就是因为她借腹生子,生下了当时真宗唯一存活的嫡子,先真宗皇后郭氏就是因为自己嫡出的皇子九岁夭折,伤心之下这才一病不起、撒手人世的。这故事改编成了戏文,传唱得已经面目全非,但真实故事,这些官家小姐也还是耳熟能详,就更不要说皇后娘娘了。她罕见地煞白了圆脸,双眼闪烁着逼人的寒光,在这一瞬竟显得阴鸷鸷的,善桐只看了她一眼,便转过头去,起身垂手侍立,再不敢坐。

天大的富贵,也要天大的福禄才能受得住,皇后这个位置,没点本事也的确坐不稳。其实在善桐看来,牛淑妃这一招已经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碍着定国侯的差事,皇上恐怕确实也不好提拔琦玉,这几个月没听说老往咸福宫跑,有多为琦玉着迷,她心里是有疑问的。现在宁嫔又起来了,这边自己孩子不见,琦玉恐怕有了身孕,换作她自己是牛淑妃,再异想天开也要摆弄一遭了,若是孩子能生下来,又是个男丁,起码在宫中争斗里,她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到时候太子要是天年不永,牛家自然就进一步,就是太子康健长大了,她也可以跟儿子到封地里去,也就只是这几个月难熬些罢了。她又不是刘娥,把皇上笼得那样宠爱她,就算她是刘娥,那也一样是把郭皇后给等死了,才等到了上位的一天不是?

皇后会如此失态,究竟是因为牛淑妃的阴谋,还是因为琦玉已经承宠这件事,善桐是拿不准的。她总觉得皇后实在是过分看重琦玉,对她也太高估了。但这话当然不好直说——人家会这样在意,肯定是有这样在意的缘由的,这才见面几次,有些事,交浅不好言深。

室内的气氛一下就冷得几乎凝结,皇后的脚步凝滞了半晌,这才又动了起来,她来回再踱了几个方步,便回到了太师椅前,声音也回复了以往的宁静,“坐吧,我难得动一点情绪,没想到反而把你给吓着了!”

她的语调又亲切了起来,片刻前的阴沉刻毒几乎再找不见痕迹,善桐也就学着宁嫔那没心没肺的样子,轻笑道,“也没吓着,就是您这尊贵人不高兴,我们心里也沉甸甸的不是?”

因又道,“不过这事,从头到尾,也都是只言片语中琢磨出来的,没有什么真凭实据,说穿了就是捕风捉影……”

她本来已经全盘想好,想建议皇后寻封锦帮忙,起码把琦玉的下落敲定了再说,但话到了口边,抬头望了皇后一眼,忽然不知怎么又缩了回去。善桐忽然想到了林三少夫人的话,“天下有哪个女人不妒忌?”

到京城不过半年,她也已经听说了皇上的作风,后宫妃嫔,其实没有一个能和皇后争宠的。皇上一心养生,对床笫之事从不上心,坤宁宫独得一份之外,也就是咸福宫能够得到一些雨露,除此之外,再没别的了。恐怕咸福宫的宠爱,也还是太后为侄女儿争取来的,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来,牛淑妃那是一点都不得宠,可不是皇上的心里人。

那皇上心中那人是谁呢?京城里知道的人不少,难道皇后就不知道吗?自己也一再说了,琦玉和宁嫔都是一样的美人,皇后为什么这样看重琦玉,听得琦玉承宠有孕四个字,竟是脸色大变,连坐都坐不住了……是不是因为琦玉长得和封子绣有几分相似呢?

封子绣虽然少年得宠,据说权势非凡,敌人绝不会少,但恐怕内心中最恨他的人,还是后宫中的皇后吧?

想到这里,善桐便赶紧把话咽回去了,她话断得好,皇后也没听出什么来,只咬着牙细细地笑道,“你安心吧,虽然比不上燕云卫,但孙家也不是没有耳目的……”

看来,她是完全没想到和封子绣合作。自己是只差一步,就要说错话了。

善桐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又和皇后分析了一些可能的事情经过同细节,到了近午饭时分才起来告辞,皇后还不想放她走,还是善桐说,“这一次进宫是来看宁嫔的,若不过去,恐怕难以掩人耳目。”

又掉转过来请皇后小心,“之所以拖延了几天,也是因为这边才去林家,转头就来宫中求见,紧接着私底下就开始动作……这有心人稍微一打听,就容易露出端倪。娘娘若是有几分怜惜我——”

皇后忙笑道,“你放心,自然会办得不留痕迹!”

她亲热地握住了善桐的肩膀,就像个大姐姐欣赏地宽慰着小妹妹。“你要是受了委屈,以后上哪找这么一员福将来帮我呢?”

不论福将之说是真情还是假意,总归皇后还没有被冲昏头脑,晓得护住自己,也不暴露林三少夫人。善桐顿时松了一口气,又露出笑来,皇后拉着她的手,亲自将她送到了门外,连和她说话时用的语气腔调都要随便了几分,差些赶得上和宁嫔说话时的喜爱,还打发人,“天气冷,起秋风了,你们看小桂太太斗篷是不是单薄了些?取我那件桂花披风来给她用。”

说着,便亲自将宫人取来的缂丝斗篷为善桐系好了,善桐受宠若惊,忙要下跪谢恩,又为皇后亲手拉住,“干嘛这么客气,同宁嫔一样,我没有妹子,就拿你们当亲妹子看了。”

得了皇后这一语,宫人们待她都不一样了。小心翼翼前呼后拥的,将她往景仁宫方向送去,宁嫔见到她身上的斗篷都很羡慕,“这手艺真精细,难得又不是龙凤那些俗物,是江南秋景图。又是夺天工的沈师傅织的,自她眼睛不好,现在再难得有这样的工艺了,当时我看了就喜欢,几年了也没敢问娘娘要……”

善桐这才知道自己身上这披风大有来头,一时反而更加战战兢兢,从景仁宫出来行自宫门,便要解下来交给宫人们带回去。那大宫女只不接,笑道,“给了您就是赏您的,您就收好吧。等天冷了多围着,我们娘娘见了,心里也高兴。”

说着,便又为她亲自系好了,躬着身笑道,“这也是娘娘嫁妆里的爱物,实在巧夺天工,谁见了都夸。您今儿赶着娘娘心情好,可是得了个大彩头呢!”

善桐哪里不知道她的意思,抿唇一笑,随手解了身上一个荷包就递过去,“进进出出,劳烦你们领着,也算是给我领了运气来吧。”

那大宫女却摇手不敢收,“从前您的赏我们敢接,现在就不敢接了!”

善桐当她客气,还要再给,见她是真的不接,也只得罢了。却是才上了轿子,就忙把披风脱了叠好,换上了自己的绸披风,这才安耽了一点,她靠在车壁上累得直揉心口,是半天才喘过气来。

#

回去给含沁看了皇后的赏赐,含沁却看不出什么好来,觉得“这个和一般的缂丝也看不出哪里不同”。善桐左看右看,也觉得和她那个缂丝屏风比,这无非就是更精致一些罢了,似乎不值得众人如此看重。她想要问人呢,又觉得炫耀,因也只得罢了,只妥善收藏了,又和含沁备细说起自己进宫的事,提起她对皇后的猜测。“这样一想,几次娘娘话里话外,实在是很忌恨封子绣的。我就没敢提和封子绣合作的事。”

又问含沁,“究竟是我多想了,还是皇上真就这样宠这个封子绣?宠得娘娘都可能这样忌恨他?”

含沁显得有些为难,寻思了一会才道,“这要看怎么比了,拿我和你比,皇上自然没多喜欢他。可要拿他和后宫那些娘娘们比嘛……”

善桐也明白他的意思了,想到皇后、宁嫔甚至是牛淑妃的面孔,一时不禁叹了口气,低声道,“怪道一般人家都不肯把女儿送进宫中去呢,就是皇后娘娘的日子,我看也过得不大开心。”

桂家毕竟在京城是初来乍到,交际圈打开了不假,可有些人脉是要时间来温养的,善桐把消息送出去之后就没她的事了,在家休闲了几天,收到的帖子就多了一倍,去杨家说话时连四少奶奶都知道,“听说娘娘把嫁妆里那件披风都赏给你了?”

善桐本来不提,是不便自己炫耀的意思,听四少奶奶这么一说,便忙道,“这披风究竟有什么不凡的地方,连宫中人看我都不大一样了,倒把我吓了一跳!”

“有名呢!是夺天工沈师傅歇手前最后一件,足足织了有大半年。为夺天工打响了招牌不说,娘娘从前年轻的时候披着它,连皇上都夸过……”四少奶奶笑道,“不是真疼你,断断啊不能赏你这一件。这赏出来,谁不知道娘娘喜欢你?”

皇后也真是赏罚分明,自己给了两次消息,她回馈的礼物便如此直接。善桐前番出去赴宴,果然众人面上神色都有变化,她心中还纳闷了好久,被四少奶奶这一提才恍然大悟,一时苦笑道,“我实实在在是受宠若惊,越发要战战兢兢呢。”

四少奶奶摆了摆手,“不碍的,你也是从外地刚过来,其实说穿了,就我们这几户人家,宫中赏赐下来的东西是谁也不少。你还没见吴尚书家的姑娘……娘娘也就是一件那样的披风罢了,可沈师傅歇手之后,是被直接请到吴家去做了教习。他们家从来不穿别人做的衣裳,吴姑娘自己的披风,没有一件比那件粗糙的。”

说着又笑道,“都说天威不可冒犯,其实宫中住的还不是一群大活人嘛,也不必那么提心吊胆。”

善桐哪里是为了一件披风提心吊胆?只这话不好说罢了,只好拿话打岔过去。从阁老府回来,含沁又和她说,“自从你这样一问,我也留心了,几次封子绣进来后,我都留神看皇上神色。其实这事怎么说呢,只好这样说吧,全天下敢给皇上脸色看的人,天下怕也就是他一个了。偏偏皇上又吃他这套,这一阵子,他似乎都不大愿意搭理皇上,皇上心里可不好受呢。”

说善桐太能拉扯也好,被含沁这么一说,她立刻联想到了琦玉六月承宠的事——就不说封子绣本人是不是善妒的性格了,只说琦玉和他相似这一点,没准不但犯了皇后的忌讳,还犯了封子绣的忌讳呢?毕竟,比起皇后,他可是更依靠皇上的宠爱过活的。

她便和含沁商量此事,含沁也觉得孙家同封子绣非但不应该互相猜忌,在这时候精诚合作的好处要更大。正好过两天孙家派人送了时鲜菜蔬并难得的鲜花盆栽过来,善桐问得太夫人病势缓解,孙夫人重阳节已经进过宫了,便寻了一天,上门找孙夫人说话。

这一个多月的折腾,令孙夫人看着又老成了几分,她虽然才三十出头,但比起善桐几乎算是两代人了,就是穿着打扮,也渐渐不讲究俏式,而是往稳重那头去靠。倒是屋里进进出出几个通房年轻娇憨,颜色都并不差。——这也是善桐和孙夫人渐渐亲近了,要在以前,她是看不到这些使唤人的。

和善桐寒暄了片刻,孙夫人就开门见山。“娘娘什么都和我说了,我明白你的好意……家里事多,你就不找我传话了。”

说着要谢善桐,善桐忙道,“二堂姐不责怪我就好了,我也是怕您操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