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晚坐了会儿觉得累,又躺下了,脑子里乱纷纷的,却始终睡不着。昨天的事情走马灯般又在眼前闪动。

她浸在水里,挥手向亭子里的人求救。

银安公主满脸惊讶仿佛还没从恐慌中回过神来,银平公主神情却很淡然,唇角还带着一抹笑。孙月娥则是兴奋中带着几分急切,时不时地左右张望…都是看热闹的,没有人想着拉她一把。

身上的衣服沾了水像铁块般沉重,拉着她的身子一寸一寸往下坠,她几乎就要坚持不住,水面上却突然垂下一条姜黄色的腰带,耳边传来焦急的呼喊,“二姐姐,抓住,二姐姐。”

五妹妹站在栏杆旁不停地挥着腰带,以便离自己近些更近些…

是她最瞧不起的五妹妹救了她。

也是这个最爱巴结讨好别人的五妹妹不惜得罪忠勤伯府与沐恩伯府,替自己找回了公道。

还是这个平常有些懦弱五妹妹,敢将上门装腔作势的忠勤伯夫人毫不犹豫地挤兑出去。

楚晚在国公府是高傲骄纵惯了的,向来只有她给别人亏吃,自己何曾吃过这么大的亏,就是楚晴不放言与孙家不共戴天,她也不想咽下这口浊气,定要寻找机会报复回去。

可自己的娘亲却…

昨天夜里贾嬷嬷就来过,跟娘亲嘀嘀咕咕半天,不外乎说要将坏事变成好事,要上赶着跟孙家和好。

她虽然烧得昏头昏脑,这番话却听得明白,只恨得牙痒痒。自己差点没了命,而贾嬷嬷却撺掇着娘亲藉此来换脸面或者好处。

倘若自己真的当场殒命,娘亲是不是也会只想着利益,想着怎么给二舅家的孩子换好处?

楚晚越想越伤心,泪无声地洇湿了枕头,到了夜间,病又似乎重了些。

卫国公刚回府就听说了此事的详细经过,感到十分满意,晚饭前特地将楚晴招到自己身边,和蔼地问:“五丫头平常喜欢做些什么,可读过书?”

楚晴受宠若惊,老老实实地回答:“除了女红就是抄经,书读得不多,就是《女戒》《女则》,还读过杜工部和李义山的诗词。”

卫国公沉吟片刻道:“女子虽然多囿于内宅,但内宅跟朝堂也有牵扯不断的联系,闲着没事多读史书,对你以后行事决断大有裨益…我记得汲古阁有套前朝大事别录,你可以读一读。”

楚晴并不十分喜欢看这些前朝旧事,但见卫国公神色殷殷,只得乖巧地答应。

徐嬷嬷听闻却非常欢喜,“国公爷说得没错,读史可以让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姑娘什么时候去看书,我也跟着见识见识。”

汲古阁离四房院很近,从四房院出去穿过梅林是道围墙,从月洞门穿过去,北面是苍松翠柏环绕着的楚家宗祠,南面就是三层楼高的汲古阁。

汲古阁向来只许楚家男子出入,若有女子或者外人进,需事先得了许可才成。

正好第二天明氏让人知会楚晴,说这几日便有工匠来盖厨房,让楚晴看紧门户,约束好下人。

徐嬷嬷跟楚晴一商量,厨房紧贴着院墙,还得加开一道门,进出总是不便,不如锁了门都收住到四房院去,倚水阁留了春笑,外加明氏指派的两个婆子照看着别让工匠乱看乱跑。

当下,楚晴便将日常需用物品挪了一部分到四房院,没住正房,只让杏娘把东厢房收拾出来,楚晴自个住了一间,其余众人挤在了一间。

安置停当,楚晴就带徐嬷嬷与暮夏去了汲古阁。

看门的是楚家的世仆,姓周,约莫五十多岁,方正的脸上不带一丝笑容,看到楚晴,恭敬地行个问道:“敢问姑娘在家中行几?”

楚晴侧转身只受了半个礼,道:“行五。”

周伯微微颌首,“五姑娘请进,不过下人却不能跟着,”伸手指了旁边一间小屋,“可以在那边等着,姑娘要是饮茶或是点心,也得到那里。”

楚晴看一眼徐嬷嬷,软声问道:“我只带嬷嬷上去可以吗?”

“不行!”周伯回答得极是干脆,毫无回旋余地。

“那我将楼上书籍拿到那小屋里看可以吗?”楚晴再问。

周伯目无表情地说:“可以,但看完后需得放回原处。”

“那——”楚晴还有问题要问,可察觉到徐嬷嬷轻轻拽了下自己的衣袖,只好作罢,礼貌地跟周伯道了谢。

徐嬷嬷一起到了小屋,悄声道:“周伯看着不像个好说话的,咱们头一次来别落了坏印象,回头打听下他喜好什么,等混熟了再来商议把握就大了。姑娘先上去看书吧,我们在这里等着便是。”

楚晴笑着点点头,提了裙角沿着屋子当中盘旋而上的楼梯上了二楼。

迎面是十几排高大的黑檀木书架,架子上满满当当的全是书,干净整洁井井有条,有浓重的纸墨香气充斥着四周,让人不由心生敬畏。

楚晴从第一排慢慢看过去,先是经史子集,然后是诗词歌赋,再就是游记杂说,分门别类地放着,丝毫不乱。

在南边临窗处放着一张长案,案前两把官帽椅,椅子上搭着半旧的墨绿色椅袱,案上摆着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案边另有一高几,上面供着只梅瓶,瓶里斜插着枝疏密有致的腊梅,散发出沁人的清香。

冬日晨阳从窗户斜照进来,光柱中有浮尘舞动,使得这个肃穆静谧的空间更加沉寂了几分。

楚晴寻到想看的书在官帽椅上坐下,刚看几页便听窗外有琴声飞来,紧接着有箫声与之相和。琴声素和沉静,箫声清越空灵,琴箫相合丝丝入扣。

少顷,琴声挺,楚晴不由探身朝外看去,就看到不远处听松斋前有两人正围着茶炉对坐谈笑。

其中一人身穿白衣,气度高雅,犹如天上谪仙偶然落入尘间,正是表哥明怀远,而另一人却穿一袭玄衣,腰间佩一柄宝剑,剑柄上缀了玉佩,玉佩晃动,映射着阳光也一闪一闪地动。

两人不知说了什么,齐声大笑起来,一黑一白显得分外和谐。

楚晴看呆了眼,突然黑衣人猛地转过头,目光牢牢地锁住了她…

第42章

梦里那种被俯视被逼迫的感觉忽地涌上心头,楚晴愣愣地站着,一时竟忘记闪避。

几乎同时,明怀远也朝这边看过来,清俊高雅的面容上浮起悠远的微笑,又招招手示意她过去。

楚晴本应该避嫌的,可想到莫名其妙出现在梦中的黑衣人,又按压不住内心的好奇。她实在是想知道那个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自己会三番两次地梦见他。

合上窗扇,楚晴慢慢下了楼梯。

暮夏倒机警,蹦跳着过来问:“姑娘是要回去了?”

“先不走,出去看看,”楚晴轻声地答。

徐嬷嬷闻言将大红羽缎斗篷捧过来,将楚晴严严实实地包裹住了。

明怀远已行至汲古阁门前,对着楚晴温雅一笑,“五表妹在此看书?我与好友在烹茶,想借妹妹身边的下人帮我们把火生起来。”

楚晴愕然,原来他们还没有点起火来,老远看着还以为已经煮好了茶。垂眸不经意地瞧见明怀远手背上两道灰印子,雪白衣衫的襟边也沾了灰,不由莞尔。

明怀远抬手瞧了瞧,笑道:“让五表妹见笑了。”

楚晴摇头,“没有,我也不会生火…而且,丝毫无损于表哥高华的气度。”真的,即便他手上有灰尘,那也是谪仙,是沾惹了人间烟火的谪仙。

明怀远淡然一笑,“好友自瀛洲带回来冻顶乌龙,五表妹一道过来尝尝。”

楚晴没有拒绝,慢慢地跟随在明怀远身后。

及至走近,明怀远笑着给两人介绍,“这是国公府的五表妹,这是好友凌风。”

凌风扫一眼楚晴,两手交握着拱了拱,并未言语。

楚晴正要曲膝行礼,明怀远止住她,“凌风是江湖人士,不讲究这些俗礼。”说着自旁边取过一只苇草编成的蒲团,“五表妹请坐,不必拘束。”

楚晴道谢接过,拘谨地坐下,目光落在身边不远处的玄色袍摆上。

衣袍的料子叫寺绫,是用绫草织出来的,比绫罗细密贵重,但却不经洗也不经刮。袍边是用墨绿色丝线绣成的水草纹,丝线中掺杂了金线,衣袍摇晃时会有金光闪动。

目光上移,在那人腰间顿了顿。

腰间是条极宽的墨色腰带,上面缀着好几块色黑如漆的墨玉。墨玉虽不如碧玉或者赤玉贵重,但因只西蜀有,且产量不多,能凑齐这几块大小品相都差不多的玉也是难得了。

再过去就是那柄长剑,适才隔得远没看清剑穗上坠着的玉,这会儿倒是瞧得真切,是块雕成树叶状的碧玉,玉的颜色深青如蓝靛,上面叶柄纹路清晰可见。

明怀远见她注意剑穗,笑道:“…是我初学玉雕时的练手之作,幸得凌风不嫌弃,一直佩戴着…”

凌风淡淡道:“懒得换。”

明怀远目光明亮笑容高远,“我雕玉还是跟凌风学的,凌风最擅长雕刻,无论是石雕还是竹雕…五表妹喜欢小虫子,回头让他帮你雕一只。”

楚晴急忙道:“不敢麻烦凌…公子。”

“无妨,怀远喜欢就成,”凌风毫不在意地侧过头问楚晴,“最喜欢什么?”

“嗯…天牛、螳螂或者蚂蚱都喜欢。”楚晴犹豫着回答,趁机看清了凌风的长相。

眉目长得很周正,鼻梁挺直,唇略略勾起,似有似无带一丝笑,再加上广袖深衣,慵懒而散漫的神态,整个人看上去随意不羁。

全然不似梦里出现的黑衣人。

楚晴清楚地记得,那人是穿玄色甲胄,目光深且冷,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压迫感,似乎想要抓住什么。

纵然,她从没看清过梦里人的面容,可就是笃定,凌风并非梦里人。

楚晴莫名地松了口气。

此时徐嬷嬷已生好火,烧开了水。

明怀远将她与暮夏打发到一旁,亲自提了茶壶,先烫壶再温杯,接着高冲低泡,分出三杯茶来。

茶盅是极小巧的青瓷茶盅,里面茶汤不似平常青茶那般碧绿,反而蜜绿中略带金黄,香味倒是浓郁。

楚晴尝了一小口,只觉得味道太浓重了点,而旁边的明怀远已赞道:“好茶,香味浓而不腻,轻却不浮。”

凌风却略蹙了眉头,“到底不如阿里山的水清凉甘冽,不过也算是好的了。”

一盏茶喝完,楚晴起身告辞仍回汲古阁。

徐嬷嬷跟在身旁低声唠叨,“这算什么江湖中人?真正的江湖人都以地为席以天为被,哪有坐蒲团的?再者,江湖人浪迹天涯餐风露宿还有不会生火的,定然是平常出游都带着小厮仆人随身伺候。还有穿的那衣服,又贵又不经穿,不小心刮一下就是一道口子…纯粹是钱多了没处花来装酷!”

楚晴虽听不太真切,却也觉得很有几分道理。记得收拾四房院的衣柜时,也曾看见几件寺绫的长衫,是父亲之前对月吟诗时候穿的,杏娘也说这种料子只能穿两次,再洗多,织好的纹路就会歪斜或者断丝。

看起来,凌风还真有几分装。

但明怀远却像很敬仰钦佩他似的,望着他的目光都比平常明亮得多。

***

楚晴在四房院住了四天,也在汲古阁读了四天书,只是对枯燥的史书总是提不起兴趣来,不如游记读着有趣。

凌风果真雕刻了一只蚂蚱给楚晴。

是用市面上极常见的芙蓉种翡翠雕的,底座是片绿色略略发黄的菜叶,上面一只蚂蚱正展翅欲飞。翡翠地子不太好,又有白棉,翠得也不好,可经过凌风的匠心雕刻,那些繁杂的地子反而让蚂蚱看起来更逼真。

楚晴喜不自胜,连连跟凌风道谢。

凌风看着她似笑非笑,“五姑娘不必客气,若真要谢就谢怀远吧。”

楚晴笑道:“凌公子与明表哥都是要谢的。”

第五天,楚晚的病终于好利索了,倚水阁旁边的厨房也盖好了,还有飘絮阁的墙面也粉刷完了,楚晴收拾好东西又搬回了倚水阁。

老夫人思量了好几天,终于决定把贾嬷嬷放出去,“云芝跟随我已经四十年了,要不是我这把老骨头拖累着你,你早该回家享清福了。”

贾嬷嬷虽已知道早晚得离开,可听到老夫人这般说,老泪霎时流了满脸,“夫人说什么呢,能伺候夫人是我的福气。这些年要不是倚仗夫人,家里的孩子哪能有这么大的出息?”

老夫人开恩,一早就消了贾嬷嬷全家的奴籍,贾嬷嬷的儿子在正阳门外安国寺附近开了家杂货铺,大孙子在家帮衬着卖货,小孙子正进学,听说书读得不错,经常受到夫子夸奖。

老夫人见状心里也不是滋味,缓缓地说:“趁着你腿脚还轻便,回去能抱抱重孙子,再过几年就怕抱不动…回去享享清福,免得天天在这儿忙里忙外的不得清闲。要是得闲或者有事,尽管回府里来。”

贾嬷嬷哽咽着跪下磕了个头,“那云芝就走了。夫人多保重身子,夜里别忘了用汤婆子捂着脚后跟儿。”

老夫人挥挥手,让贾嬷嬷退下,浑浊的老眼里,突然就流出两滴泪。

她脚后跟疼还是生楚澍那年受了寒,从而落下的病。这都三十多年了,每到天气冷的时候就疼,贾嬷嬷心细,天天灌了汤婆子放到老夫人脚底下捂着,没一天忘记的。

如今放贾嬷嬷出去,老夫人心里还真是空落落的。

文氏自打不管家消息就不像以前那么灵通了。直到贾嬷嬷要走了,她才听说此事,急三火四地跑到宁安院,正赶上珍珠送贾嬷嬷出去。

文氏一把抓住贾嬷嬷,“嬷嬷,你走了,我可怎么办啊?往后老夫人那边谁帮我照应着?”

贾嬷嬷闻言不由寒了心。

本以为文氏颠颠跑来是要给自己送行的,即便不打赏几个银钱,至少也会说点诸如“照顾身体”“得空再来”的客套话,没想到文氏眼里只有她自己,只想着她以后没人给她通风报信了。

贾嬷嬷摇摇头,可看着文氏终究狠不下心来拒绝,停住步子悄声道:“二太太只管本本分分地伺候好二爷,照顾好旻哥儿就行,老夫人心里仍是想着二爷跟二太太,就是文家那边,老夫人也不忍心真的撒手不管。只不过,二太太可得收敛着点儿,万不可再像以前那般肆无忌惮地四处伸手。”

“可我…”文氏孩子般跺了下脚,“我现在不掌家,想伸手也插不进去啊。明氏她自己掌着大权,什么也不让我沾边,我不求厨房那样油水多的地方,就是把针线房给我管着也行啊。嬷嬷好歹帮我出个主意。”

贾嬷嬷失望地看了眼文氏,“我老了,哪里能出得来什么主意,二太太好自为之吧。”

文氏眼看着贾嬷嬷离开,回过头去找翡翠,“以前你不是说你弟弟在门上当小厮没出息,要不我跟二爷说声让他到铺子里当学徒?当了学徒学点眉高眼低的本事,以后就可以当管事或者掌柜。”

翡翠笑吟吟地给文氏倒了杯茶,“二太太有所不知,大夫人娘家侄儿就是明家表少爷刚来的时候,因在京都人生地不熟的,就跟老夫人讨个小厮使唤。老夫人把我弟弟给了明家表少爷,才给了一个多月,倒不好立马要回来。”

文氏刚喝了口茶,正要称赞翡翠沏茶的手艺好,听闻此言,立马觉得嘴里没味了,讪讪地放下茶盅道:“这茶太淡我喝不惯,赏了你喝吧。”站起身连上房都没进,颠颠地又走了。

翡翠看她离开,扬手把茶盅里的水泼在了院子里,“早先三番五次地求她,她装糊涂,现在贾嬷嬷一走倒想起我来了…”

***

楚晴回到倚水阁后,徐嬷嬷看到宽敞干净的厨房立刻来了干劲,忙活了好几天既做点心又整治汤水,拾掇出好几样新鲜吃食给楚晴尝。

有曲奇,有饼干,还有年糕,年糕不是煎好之后蘸了糖吃,而是用酱汁炒的,酸酸甜甜的说不上难吃,但绝对不能说好吃。

又叫人做了烤肉架子,把五花肉片成薄薄的片儿烤好之后也蘸酱汁,还渍了酸白菜。

徐嬷嬷边张罗便道:“别小看这几片肉,高丽棒子能吃点烤肉再撕两片酸白菜,这就好比是过年了。”

暮夏乐得哈哈笑,“嬷嬷说得跟亲眼见过似的,嬷嬷去过高丽?”

徐嬷嬷瞪她们两眼,“没去过我也知道。”

暮夏等人哄堂大笑,徐嬷嬷却不恼,只笑道:“这天底下大着呢,不但有高丽还有波斯,隔着海还有东洋人。”

暮夏只当作听故事,倒也觉得颇为有趣。

石榴来寻楚晴,“五姑娘可得空闲,夫人有事情想请姑娘帮忙?”

楚晴笑道:“石榴姐姐真客气,以前可没这么见外还问我得不得闲?有事尽管吩咐便是,即便不得闲我也能挤出空当来。”

“五姑娘就知道拿奴婢寻开心,我得寻了夫人告状去,”石榴作不依不饶状,只片刻就“扑哧”笑出声来,“夫人正在飘絮阁,姑娘这就过去吗?”

楚晴见外面阳光灿烂,便没披斗篷,只套了件镶白色兔毛的湖绿色比甲,又往袖笼里塞了手炉,跟着石榴往飘絮阁走。

飘絮阁离着楚晚的盈翠阁不远,因四周种了杨树,每到春天杨絮飘飞如雪,故而得此名。

刚走到飘絮阁门口,正看到楚晚扶着喜鹊的手在林子里走动。

楚晴并未上前,只略略福了福。

楚晚却笑着朝她扬了扬手,一反之前的高傲淡漠。

因要散掉屋里的白灰味道,飘絮阁的门窗都大开着,明氏瞧见楚晚,扬声道:“二姑娘要是没事的话,也过来帮我拿个主意。”

楚晚犹豫会儿,慢腾腾地走了过来。

明氏笑道:“你们两个都是年轻姑娘,知道姑娘们的喜好,你们看这屋子怎么收拾才好?”

“是有客人来吗?多大年纪的女孩子?”楚晴好奇地问。

明氏顿了顿,仍是笑着,“不是客,是你大伯父的两个女儿,想必过个三五日也就到了。”

大伯父的女儿…是跟谁生的?

楚晴不由看向明氏——

第43章 进展

明氏穿着丁香色宝瓶纹的褙子,梳着简单的圆髻,鬓角插一枝镶着猫眼石的金钗,耳垂上戴着同样猫眼石的耳铛,猫眼石个个如桂圆般大,光亮润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正如她平常的打扮一样,简单却不失奢华,目光仍是温和,笑容也是端庄,可端庄底下却隐隐藏着些失落。

楚晴一下子想起前几次明氏提到大伯父归家的时候,笑容都有些勉强。

想必她老早就知道大伯父身边有了别人吧?

身为正妻,要伺候公婆和睦妯娌,照顾儿女,还得当家理事,管理上下两百多口子的吃穿用度。这都不算,还得忍了心中酸涩为两个庶女打点住处…

楚晴心里为明氏不平,抬头望了明氏道:“伯母去忙别的吧,这里交给我跟二姐姐,我们肯定会用心收拾,等布置妥当,再请伯母过来验看,绝对不会落人话柄。”

寒风自洞开的窗棂间扑进来,吹散她鬓间几缕碎发,仰起的小脸被阳光映着清晨朝露般水润光滑,乌漆漆的眼眸里蕴满了毫不掩饰的关切与担心。

真是冰雪聪明,这么点年纪就知道自己的难处,能说出那么一番话来。

明氏心头一酸,差点失态,忙侧头叮嘱楚晚,“你大病初愈,别在窗口站着,免得受了风,”伸手替楚晚笼起风帽,系了系带子。

这才温言告诉两人,“…大的叫楚曈跟二丫头差不多大,也是十三岁,小的叫楚晞跟晴丫头同岁,都是头一次到京都来,怕她们初来乍到不习惯,暂且住在一起,等开春再把其它几处院子收拾出来好生让她们挑挑。”又把对牌交给楚晚,“你们只管看着布置,需要什么帐帘,什么摆设就打发人到库房寻崔嬷嬷。”

两人齐声应了。

明氏这才带着石榴离开,临走时又嘱咐楚晚一遍,“要是累了就回去歇着,且不可逞能。”

楚晚点点头,唇角勉强扯出个微笑,“伯母放心,我晓得轻重。”

楚晴也乖巧地道:“我会好生照顾二姐姐的。”

明氏走了几步,等左右看不到人了,才掏出帕子轻轻拭了拭眼角。

石榴看在眼里,低声道:“夫人身上不利索先回房躺一会儿,桂嬷嬷想必已煮上红糖水了。飘絮阁这边有两位姑娘帮衬着,夫人尽管放心,西跨院那边交给我便是,外头二少爷那边请大少爷帮把手。”

明氏来了小日子,正是懒怠动弹的时候,却偏偏又赶上这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