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嫡女归来之盛宠太子妃上一章:第 46 章
  • 嫡女归来之盛宠太子妃下一章:第 48 章

刘妈妈已又低声道:“小姐,慕公子来了,这会儿就在我们的院子里。”

顾蕴这才确定的确是慕衍来了,心里先是闪过一抹欣喜,这才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呢,继而便嗔怒起来,这人不守信用也就罢了,如今更是行起了宵小的勾当,深更半夜的闯她的院子,把她当什么人了,他让冬至先递个话给刘大,彼此约了在便捷见面不行吗?

可想起他先前去扬州时,一路上虽不乏无赖之举,却也自来极有分寸,不征得她的同意,绝不会硬闯她的房间,今日指不定是有什么十万火急之事呢?

到底还是忍住了没将让刘妈妈请他走的话说出口,只淡声吩咐刘妈妈道:“请了慕公子去厅堂里,说我随后就到。”

“是,小姐。”刘妈妈忙应声而去,顾蕴则继续写了百来个字,才搁了笔净了手,举步往厅堂而去。

只是走出没两步,她又突然折了回来,与在屋里服侍的锦瑟明霞道:“你们先出去。”

锦瑟与明霞不明就里,不过仍依言退了出去。

顾蕴这才有些不自然的走到床前的穿衣镜前,打量起镜子里的自己来,见自己身上的豆绿色四喜如意纹褙子虽不算鲜亮,却也十分雅致,与自己头上的珍珠发箍很是相衬,不过仍稍嫌素淡了些,遂又一边开解自己,我这只是出于基本的礼仪,可不是有旁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心思,一边自妆奁里捡了支蝴蝶展翅玉步摇戴上,又点了口脂,才举步去了厅堂。

果见慕衍已在厅堂里候着了,只是顾蕴才见他第一眼,便忍不住失声叫了起来:“慕大哥,你怎么瘦成这样了?”满腔乱糟糟的念头和想法早飞了九霄云外去。

慕衍的确瘦多了,原本深邃有神的双眼都凹了进去,两颊的颧骨也露了出来,衬得他整张脸的轮廓前所未有的分明起来,身上的衣服更是空荡得厉害,也不怪顾蕴会惊呼出声。

“当时急着从扬州赶回来,我三天三夜都没合过眼,等回了京后,事情又多,我吃不好睡不好的,就成这样了。”慕衍自嘲的笑道,“很难看罢?不过你也别担心,我也就是这段时间劳累太过了,安心将养一段时间自然也就长回来了。”

能不瘦吗,三天三夜没合眼还是轻的,等回京后,他为了应付宗皇后等人,更是每日只喝一碗粥,每晚上也只睡两个时辰,生生将自己熬得瘦了一圈,如此才能真正符合他“一病多年”的形象,不然脉象什么的能靠内息来操控,他身体的外在情况可瞒不了人。

顾蕴闻言,心里霎时沉甸甸的极不是滋味儿,吃饭睡觉这么简单的事,于他来说,竟然一度都是奢望,只盼太子承川最后真能得偿所愿罢,不然他的这些苦,岂非都白吃了?

沉默了片刻,她才又道:“那现在呢,太子殿下能请动枯竹大师,可见如今你们的危机已经算是解除了,你如今总不至于再吃这样的苦了罢?”

慕衍点点头:“危机暂时算是解除了,不过,却只是一时的,仍不敢有半刻掉以轻心。”

顾蕴道:“这是自然的,你们躲得过对方一次算计,却未必次次都躲得过,除非太子殿下能正位大统,不然你们就得时时保持高度的警惕。对了,这次太子殿下是怎么请动枯竹大师出马的,他老人家可不好请,这世间能请动他的人,更是没几个,别说请了,如今只怕连见都没多少人见过他。”

“说来这事儿也是机缘巧合。”慕衍稍稍压低了声音,“其实太子殿下有一位义父,如今就在朝中为官,官位还不低,他那位义父早年全家蒙难时,恰逢枯竹大师经过,大师慈悲为怀,便救了他一命,之后见他颇有习武的天赋,更是收了他做关门弟子,如此算下来,枯竹大师就是太子殿下的师祖了,所以要请动他老人家于旁人来说,或许难如登天,于太子殿下及其义父来说,倒也不算什么难事儿。”

慕衍快马加鞭赶回盛京城时,宗皇后等人还没开始发难,显然邵太医那边他们还没打开口子,说来邵太医这人也的确是个嘴紧且心思缜密的,然邵太医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好酒,一旦喝了酒,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什么话都不敢说,他也知道自己这个毛病,所以好些年都滴酒不沾了,否则慕衍也不敢将其渐渐发展为心腹,且一用他就这么多年了。

可偏偏慕衍和韩卓的人查到他失踪前,曾于两个多年的旧友一起喝过酒,事后那两个旧友都不见了踪影,他会落到宗皇后等人的手里,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慕衍信得过邵太医的人品,却信不过他的酒品,回京后立时便开始布置起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立刻请枯竹大师进京。

好在早在去扬州之前,慕衍便已开始在布置自己“病愈”之事了,当时他的打算也是请枯竹大师出面,让自己避走皇宫一年半载的,之后再寻一个最合适的契机回来,自然也就不会有人起疑他以前一直是在装病了。

却没想到,他的计划竟这般快便派上了用场,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与此同时,慕衍和韩卓的人几乎将盛京城内外都翻了个遍,也没打探到邵太医的行踪,父子二人只得忍痛决定,若是邵太医已经遭遇了不测便罢,若他已经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他们也只有放弃他,让他沦为弃子了。

之后没几日,宗皇后便带着皇上和一众太医去了慕衍的居所,要当众拆穿慕衍的真面目,治他一个欺君大罪。

只是慕衍不但外表看起来枯瘦如柴,已是病入膏肓,脉象也是紊乱而微弱,宗皇后能指证他收买邵太医一个人,却不能说个个儿太医都被他收买了,让他们众口一词罢?

于是方有了慕衍当众咳血,一度没了心跳和呼吸,被所有太医公认已薨逝,后还是枯竹大师及时出现,亲自“救治”了他半个时辰,才让他又“醒转”了过来那一出出。

“枯竹大师竟与太子殿下还有这一层渊源?”顾蕴万万没想到枯竹大师竟是太子承川的师祖,太子承川还在朝中有一位不为人知的高官义父,那他何以没像前世那样早早便一命呜呼,也就解释得通了,他是与她一样,有了不为人知的奇遇,只不过她的奇遇是来自上天,他的奇遇却是来自人为罢了。

可这些机密慕大哥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告诉她,只怕太子承川的心腹都未必人人都知道,她当然知道自己不会出去乱说,但让太子承川知道了,又岂会对慕大哥没有意见,觉得他连最基本的守口如瓶都做不到?

顾蕴因忙道:“慕大哥别说了,方才这番话我就当没听过,你也当没说过,以后你也别再告诉我这些了,你只告诉我你有没有危险也就是了,省得回头太子殿下知道了,怪罪于你。”

慕衍却笑道:“你不说我不说,太子殿下怎么会知道,而且太子殿下不是那样没有气量的人,我也不想有任何事瞒着你。”

只除了他至今仍瞒着她他的真实身份以外,也不知道回头她知道了,会生气成什么样儿?

顾蕴被他最后一句‘我也不想有任何事瞒着你’说得脸颊发起烫来,免不得想到了当日他在扬州城外下船前与自己说的话,两颊就越发火热了,暗忖要是待会儿他要自己的答案,自己可该怎么说?

是一口拒绝呢,还是说自己要再考虑一段时间?这些日子因为日日担心着他,她倒是忘记考虑这事儿了。

耳边果然传来慕衍的声音:“蕴姐儿,你今日真漂亮,等再过几年,你还不定会漂亮成什么样儿呢。”

顾蕴的脑子“嗡”的一声,脸已快烧起来了,下意识看了慕衍一眼,见他正灼灼的看着自己,忙又慌乱的将目光移开了,不自然的嗔道:“慕大哥什么时候变得这般油嘴滑舌了。”

心里则暗骂着自己没出息,活了两世,倒被个毛头小子弄得心慌意乱,也真是有够丢份儿的,不过想起慕衍夸她漂亮,又忍不住暗自得意,果然先前的步摇簪对了口脂也抹对了。

慕衍道:“我并不是油嘴滑舌,而是实话实说。”说着神情渐渐凝重起来,“只是接下来的几年里,我怕是见不到你,也不能经常陪你了,你千万别怪我。”

这话是什么意思?顾蕴一时也顾不得脸红了,忙看向慕衍问道:“难道不止太子殿下要去凌云峰,你也要去不成?”

慕衍沉默了片刻,才缓缓点头道:“是,我也要去。皇后娘娘打着不放心太子殿下的旗号,坚持将自己身边几个得力的人给了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一并带去凌云峰就近服侍他,说总不能事事都给枯竹大师添麻烦,而且将来要打发人回宫传个信什么的也便宜。贵妃娘娘知道后,也回了皇上,送了几个人给太子殿下,还与皇上说,为了不委屈太子殿下,以后每半个月个把月的,就该打发人送一趟东西去凌云峰才是,所以太子殿下也得带几个自己的心腹去,总不能让太子殿下亲自与那些个下人们周旋去。”

宗皇后还真是贼心不死,偏林贵妃也来添乱,最可恶的还是皇上,明知道自己的妻妾们都对太子不怀好意,时刻恨不能让各自的儿子取而代之,依然丝毫护着太子的意思都没有,这些还是明枪,背地里的暗箭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太子即便眼下暂时占了先机,以后怕也一样是处境堪忧哪!

顾蕴不由皱眉道:“枯竹大师竟也不驳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的回吗,他只要说一句自己清净惯了,不愿意旁人打扰自己,难道皇后娘娘与贵妃娘娘还敢有二话?便是皇上,也不好强大师所难罢,大师可是连先帝和文宗皇帝都敬重有加的人。”

慕衍苦笑道:“大师何尝不曾这样说过,只是他才一说,皇后娘娘便一口一个‘不放心’,求他老人家大发慈悲,体谅一下她‘为人母的一颗心’,贵妃娘娘又说服了皇上,大师已先婉拒过皇后娘娘一次了,哪里还好又婉拒皇上,不然就真要引人生疑了,这事儿原就太过巧合了不是吗?”

“‘为人母的一颗心’?”顾蕴就忍不住冷笑起来,“皇后娘娘竟有脸这样说,难怪只有她能当皇后,旁人哪有她这份儿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功力!”她前世就是一位典型的佛口蛇心的嫡母,岂能不知道宗皇后这些招数!

这话就说得有些诛心,甚至有些大逆不道了,以顾蕴一贯于人前的谨慎,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可一想到慕衍就因为宗皇后作妖,不得不也离京几年,她就觉得自己怎么也压不住心底的那股无名火,定要把话说出来才痛快,横竖慕衍也不可能去告发她。

慕衍果然任她说,并不阻止她,事实上,她这副同仇敌忾的样子极大成都的取悦了他,让他觉得,嫡母就算待自己再坏,能让她为自己鸣不平,也算是值了。

他待她说完了,才沉声道:“所以我今儿来,其实最主要还是向你道别来的。”

说着,忽然抬手自自己颈间取下一块玉佩来,手上略一动作,那玉佩便变作了两块,原来这玉佩是大环套小环的双环佩,雕着鱼龙,外面是一个环形,里面则是一个心形。

慕衍取出心形的那块玉佩,递到顾蕴面前,定定的看着她缓声说道:“这块玉佩是我娘留给我的,据她身边以前服侍的老人说,她的所有东西里,就只这块玉佩是她自得到之日起,便一直随身戴着,至九死一生生下我之后,临死前才取下挂到了我脖子上的,算是我娘留给我的唯一遗物。后来我的义…我的一位女性长辈见了这块玉佩,便告诉我,既是我娘留给我的唯一东西,玉佩本身的价值且不论,光寓意已是举世无双了,让我将来遇见自己喜欢的,打算与之共度一生的姑娘后,便把心送给人家。”

顿了片刻,才又继续道:“我今日就把我的心送给你了,我知道你心里还没有最后的答案,如今正为难着,我也不逼你,我只希望你能先收下我的心,然后再在我不在的这些日子里,仔仔细细考虑一下我们的关系,我至多三四年也就回来了,等我回来时,你也到了出嫁的年龄,只要你点头,我立马娶你过门,一辈子都只对你一个人好,你愿意收下我的心吗?”

顾蕴心慌得紧,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样认真深情的慕衍,好半晌方期期艾艾道:“这么贵重的东西,你还是自己留着罢,我、我、我…”

‘我’了半日,到底还是没能将拒绝的话说出口,他送她的可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他的心,从来没人送过她这样的东西,叫她怎么舍得拒绝?

慕衍见她一副收也为难不收也为难的样子,已直接动手将心形玉佩给她挂到脖子上了,一边挂一边低声道:“我娘是我爹一个不得宠的偏房,也就是因为她机缘巧合下有了我,我爹才正眼看了她一阵子,赏了她不少东西,她却惟独对这枚双环佩情有独钟,我想她是希望有朝一日,她与我爹能一人戴环形佩,一人带心形佩罢,只可惜一直到死,我爹都不知道她的心意,或者说知道了也觉得无所谓…如今我终于遇上了我想与之共度一生的姑娘,我希望我娘的遗憾,再不要在我身上上演了,你明白吗?”

他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何况玉佩已挂在自己颈间,顾蕴哪里还能将那个‘不’字儿说出口,只得什么都没说,算是默许了慕衍的话,反正她还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

慕衍脸上立时爬满了喜色,顺势握了顾蕴的手道:“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负你的!”

顾蕴心下是欢喜的,嘴上却忍不住小声嘟哝道:“光说得好有什么用,得做得好才成,嘴上说得漂亮,办的事不漂亮,一样白搭。”一边说,一边试图抽回自己的手,说到底,还是不能全身心的投入与信任。

却被慕衍握得更紧了,道:“我既说得出,自然做得到。只是如今正是太子殿下用人之际,我不能将冬至留下给你了,你若是有什么为难事,就打发人去找十一爷,他这程子虽不在京中,我已去信与他说好,请他回来后代为照顾你了,你不用与他见外。”

顾蕴道:“我能有什么为难事,况我手下有人也有银子,纵有为难事,我自己也能解决,哪里需要麻烦十一爷?”

如此看来,宇文策与太子那位高官义父,便是太子留在盛京暗里发展势力的人了,她自然不能与宇文策添麻烦,只希望他二人能不负太子所望,毕竟只有太子好了,慕衍才能好!

一时顾蕴与慕衍都没有说话,屋里却有温情在流淌,真正是无声胜有声。

慕衍却忽然无声的苦笑起来,自己临来之前,不是只打算与小丫头道别兼送玉佩的吗,至于她的答案,她既然暂时不能确定自己的心意,那他就再给她足够的时间确定便是,若是她一直确定不了,将来若自己能平安回来,他自然要帮她确定,若他不幸回不来了,小丫头不能确定自己的心意反而是好事了。

却不想见了小丫头后,他玉佩倒是送了,别也道了,事情的发展却差点儿就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哎,说到底,还是因为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字迷啊!

慕衍犹豫再四,到底还是涩声将自己本来要说的话,一句一句说出了口:“此行虽有枯竹大师护着,太子殿下一样危险重重,毕竟枯竹大师不能时时守在他身边,且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以前皇后与贵妃是直接视太子为只剩一口气的死人,如今知道他有痊愈的希望了,自然不会再留他在这世上,而主辱臣死,一旦太子殿下遭遇了不测,我自然也不可能再回来了…所以,三年,不,五年,你只等我五年好不好,若是五年后,我还没有回来,你就、就忘了我,另找一个疼你爱你的男人,嫁了罢…”

最后一句话,说得无比的艰难,心里更是像被针在扎着一般,细细密密的痛。

本来他已打算今夜就将自己的真正身份与顾蕴和盘托出了,但终究还是没说,就怕她知道后,事情朝两种最大的可能,也是唯二的可能发展,一种是怕她生气,真恨上了自己,偏自己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不能留在她身边滴水穿石的求得她的原谅,若她因此嫁了别人,他岂不得心痛一辈子,他生来便是个自私的人,断不能允许她嫁给别的男人,哪怕那个男人再好也不成!

另一种可能则是怕她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后,将自己手下的人也给了他,银子也给了他,她就是那样的人,别人对她好一分,她便会还别人十分,别人对她好十分,她更是会对别人掏心掏肺。

将来他若成功了便罢,他自然要给她全天下独一份儿的尊荣与幸福,可他若是失败了,岂非要连累她?他是自私,却终究自私不到明知有连累自己心爱之人的可能,却仍任事情朝那个方向发展,更自私不到让她为自己苦守终身,孤苦伶仃的地步。

顾蕴没想到他才把自己的心送给了她,转眼就与她说起什么五年后他若是回不来了,就让她忘了他,另嫁别人的话来,立时气得满脸通红:“你什么意思,合着你是在逗我玩儿呢,既然如此,你的心我也不稀罕!”说着便大力扯起颈间的玉佩来。

急得慕衍忙去拉她的手:“你别生气,别扯,仔细弄伤了自己…我不是有意惹你生气的,我都是为你好…”

“为我好?为我好你一开始就不该招惹我,方才更不该与我说那些甜言蜜语,还说什么把自己的心送我,你以为我是什么人,可以任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吗…”顾蕴却仍是一脸的激怒,渐渐更是连眼圈都红了,心里已是分不清到底是因慕衍反复而生气,还是为他有可能回不来了在恐慌,手被抓住了挣脱不了,就拿脚去踹慕衍,一边踹眼泪一边哗哗的掉。

慕衍眼见劝不住她,只得一把将她搂进怀里,然后循着她的骂声和哭声,低下了头去,她的声音总算在彼此消融的唇舌间消弭不见了。

他抱得那么紧,似是要将她嵌进自己的骨头里一般。

顾蕴瞪大了眼睛,一时间竟是忘了将他推开,耳畔只有自己急促的呼吸声盘旋萦绕不去,心跳更是声声清晰可闻。

初夏时节仍带凉意的夜风将她鬓边散落的发丝吹得高高扬起,明明风还是冷的,她却浑身都烧了起来,恍恍惚惚中,不经意瞥见外面廊下的灯火纷纷,昏黄的光晕映入她的眼里,渐渐让她整个都失了神。

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唇间柔软微凉的唇上,带着好闻的青草气息,与鼻间萦绕的瑞脑香浑然天成。

外面放风的卷碧与刘妈妈本来正百无聊赖,卷碧不经意的望屋里一瞥,不想正好就看见慕衍在亲吻她家小姐,立时涨红了脸,要往屋里冲去。

刘妈妈先还不明就里,及至循着她的视线瞧见屋里的情形后,先也是一阵惊怒,但惊怒过后,反倒一把拉住了卷碧,用仅够彼此听得见的声音说道:“你看不出来小姐与他如今是郎有情妹也有意吗,不然小姐早推开他了,你进去裹什么乱,白让小姐难为情么?”

“可是…”卷碧却仍是一脸的不忿,被刘妈妈死活拉到了一边,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她进行起说服教育起来。

彼时屋里慕衍已气息不稳的放开顾蕴了,见顾蕴嫣红着唇,还未彻底发育起来,但已可以想见以后会有何等规模的胸部也一起一伏的,他几乎忍不住要再次低下头去。

好歹艰难的强忍住,在她耳边哑声低语了一句:“都是我不好,那你等我回来…”若实在等不到,横竖他总能在临去前递话给她,应当不至于误了她的终生。

然后便艰难的松开她,不由分说的转身大步自去了,惟恐迟了,自己便走不了了,很快一袭黑衣便已融进了夜色里,再看不到他的身影。

只余下顾蕴愣在屋子里,久久都回不过神来…

------题外话------

昨天中午眯了一会儿起来,忽然眼花得厉害,怎么也看不清楚东西,一个多小时才好,所以字也没码完,今早上一早起来赶的,更新迟了,请亲们见谅,么么哒,o(n_n)o~

另就是老生常谈,月票评价票神马的,多多益善哦,还有幸运亲亲们,你们都不给我留言,我桑心了,嘤嘤嘤…

☆、第一百一九回 五年

向晚时分,天阴沉得厉害,黑压压的让人只觉喘不上气来,一场暴雨眼看就要肆虐大地。

金嬷嬷在朝晖堂正房前小抱厦的廊下看一眼黑沉沉的天,忍不住再次吩咐身后的小丫鬟:“再打发人去外面瞧瞧,夫人回来了没?”待那小丫鬟应声而去后,又转头吩咐另一个,“去找你桐林姐姐,让她即刻将夫人的斗篷和木屐整理出来,夫人再不回来,就得打发人给夫人送去了。”

另一个小丫鬟屈膝正要应是,金嬷嬷却已以远超出她年龄的速度消失在了她眼前,小丫鬟忙循着她跑出的方向看去,远远的就见祁夫人正被一众丫头婆子簇拥着走过来,小丫鬟这才恍然大悟,忙也三步并作两步撵上金嬷嬷,迎接祁夫人去了。

“夫人,您可算回来了,这天儿黑成这样,铁定跑不了一场暴雨,您要是再不回来,指不定就要淋雨了。”金嬷嬷迎上祁夫人,给她屈膝行了礼后,便扶着她穿过穿堂,进了正房。

五月的天儿已经很热了,祁夫人在外面跑了大半日,自然少不了满头满身的汗,金嬷嬷先也不多问,让人打了热水来,亲自服侍祁夫人梳洗后换了件衣裳,又给她把头发散了,松松挽了一个纂儿后,方一边将一杯温度适应的茶递给祁夫人,一边问道:“九姨夫人好些了吗?今儿她又是因何原因晕倒的?”

祁夫人喝了几口茶,拿帕子掖了掖嘴角,才道:“还能因为什么,不就是觉得公主不敬着她这个婆母,不将她放在眼里吗?不是我说她,年纪越大,性子反倒越左了,也不想想,她那儿媳是寻常儿媳吗,那可是金枝玉叶,许她见面不必下跪行礼已是格外开恩了,她还想公主似寻常人家的儿媳那样日日在她跟前儿立规矩,捧着她敬着她,对她言听计从,这不是做梦吗?”

说到最后,话里话外到底还是忍不住带出了几分嘲讽来。

金嬷嬷闻言,唇角也勾起了一抹讽刺,道:“九姨太太觉得公主不敬她早非一日两日了,怎么她还没习惯吗,动不动就气得晕倒,怕是身体真有什么隐疾罢,依我说,很该让公主传了太医好生给九姨太太瞧瞧的,老这么动不动的就晕倒,也不是个事儿啊!”

关键每次秦嬷嬷都急三火四的打发人来请夫人过去,当夫人这个一品侯夫人很闲么,就算夫人很闲,也是两家人,夫人怎么好管别人的家务事去?果然就像夫人说的,九姨太太年纪越大,性子却越发左了,连带底下的人也是越发不着调起来。

原来两年前,沈腾终于一鸣惊人,先是秋闱中了解元,再是春闱被当今圣上点为探花,并赐婚给了陆昭仪所出的大公主为驸马,一时成为了盛京城内风头无两的大红人儿。

其时沈老太爷早已故去,沈家的孝期也已俱满了,沈大人还擢升了吏部的郎中,沈家遂举家搬迁进了盛京城,次年沈腾便与大公主完了婚。

因沈腾是长子,公主府便不好别府另建了,陆昭仪遂回了皇上和皇后,将公主府就建在了沈家隔壁,再将两府打通,如此女儿便既可以不受婆母长辈的掣肘,驸马又能尽孝,不至于让人说嘴沈家尚了主,便等同于没有沈腾这个长子了。

说来大公主祁夫人也是见过好几次的,在她嫁给沈腾前见过,在她嫁了沈腾后也见过,平心而论,于一个公主来说,大公主已算是足够温柔足够宽和了。

陆昭仪自来便是个聪明的,知道女儿没有同母兄弟,如今皇上在时还好,他日皇上不在了,谁还会事无巨细的为一个自来便不受宠的长公主事无巨细的出头撑腰,所以打小儿便对大公主严格教育,纵不至于像寻常人家的女儿那样让其务必恪守三从四德,也是大邺开国以来,公主里少有的贤良淑德了。

可沈夫人却并不满意,沈家这样的书香世家,族中子弟一辈子最大的追求便是入阁拜相位极人臣,沈腾自来便有才华,哪怕当年落了第,一样是沈氏这一辈子弟里的佼佼者,之后果然一举中了解元与探花,若不是因为一甲里就他最年轻也生得最好,只怕就要三元及第了,将来自然少不得宣麻拜相,沈夫人还等着儿子给自己挣一个一品夫人的诰命回来呢。

谁曾想儿子竟叫尚了主,不但仕途抱负绝了,以后至多只能领一些闲职,还得被儿媳压一辈子,比那些个入赘的强不到哪里去,沈夫人能对大公主有好脸色,就真是奇了怪了,至于因尚主而让自家成了皇亲国戚的荣光,则被沈夫人选择性的忽视了,她儿子这么出息,就算不尚主,将来自家一样会如此风光,不,只会更风光!

当然,沈夫人也不敢明着对大公主摆脸色,到底君臣有别,可却不妨碍她时不时对着大公主的陪嫁们指桑骂槐,纵容自己的人给大公主的人没脸,还在沈腾与大公主相处时,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打发人去将沈腾叫在自己屋里。

及至到后来,更是发展到了沈腾一回家,便被她的人直接截到自己屋里用晚膳,有时候连觉也不让沈腾回大公主屋里去睡的地步。

其实沈夫人这么做,除了对大公主不满以外,还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自那年她推掉了沈腾与顾蕴的亲事后,沈腾便与她这个娘生分了许多,那种掩盖在恭敬之下的客气与疏离,每每让沈夫人恐慌,觉得自己已经失去这个儿子了。

所以她才会总是忍不住与大公主抢人,惟恐儿子与大公主相处得久了,儿子对大公主有了感情,那他心里就越发没有她这个娘站的地儿了。

可大公主不知道这些事,也没人敢告诉她啊,所以对沈夫人的抢人之举,一次两次的她忍了也就罢了,谁让沈夫人到底是沈腾的亲娘,她的婆婆,而她自第一眼见到沈腾,眼里心里便在容不下第二个男子了呢?

她可以不在乎沈夫人的感受,却不能不在乎自己夫君的感受。

然次数一多,大公主就算是泥人儿,还有三分血性呢,再被她身边早积了一肚子火的服侍的人一下话一撺掇,大公主终于再忍不住,与沈夫人正面交锋起来,本来她是金枝玉叶,已占了名分上的优势,以前不与沈夫人一般见识,是看着沈腾的面子上罢了,既然沈夫人把她的仁慈当做了自己嚣张的资本,那她也没必要与她客气了。

何况大公主本身也是个聪明人,陆昭仪是最早服侍当今皇上的妃嫔之一,算起年纪来,比皇上还大一岁,可她愣是能在自己早已年老色衰,皇上已快将她忘到了天边去的情形下,继林贵妃和宗皇后之后第四个为皇上诞下龙裔,且至今都还在皇上和皇后面前有几分体面,又岂能没有千般的心机万般的手段,而被她教出来的大公主,又岂会是省油的灯?

也就几个回合,便打得沈夫人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力了,偏沈腾这个做儿子的还根本不管这些破事儿,一次两次听了她的哭诉还会虚应几句‘下去后我就说公主,母亲且别与她一般见识’,次数一多,他根本不出现在沈夫人眼前了。

沈夫人外敌未退,眼瞧着又与儿子越发离了心,满腔的恼意都算到了大公主头上,越发的不顾颜面与体统来,她倒还没傻到自己出面,总让自己的陪房们出面,待陪房们受了大公主的人的气,她便找上大公主,说虽说君臣有别,到底她也是长辈,长辈身边的猫狗都比别人身边的尊贵些,大公主打狗前难道不看主人的吗云云?

被大公主笑着拿话堵了回去,诸如‘她是公主,君让臣死,臣还不得不死呢,何况只是区区几个下人,她也没要她们的命,只是稍稍打骂了一回,小惩大诫而已’之类,明着是在说下人,实则却是在说沈夫人,她与她本就该先论国礼再论家礼,沈夫人还真以为仗着婆母的身份,就能拿捏她不成?

以致沈夫人回去后越想越气,急怒攻心之下,可不就晕倒了?偏她醒来后,不说消停,反而越战越勇,与大公主之间的矛盾也是越来越尖锐,大公主嫁进沈家至今,也就一年多而已,沈夫人昏倒的次数已经一只手都数不过来了。

沈家在盛京城又没有旁的亲戚,除了显阳侯府,而这样的事也算是家丑,怎么好叫外人知道,所以自第一次沈夫人晕倒后,秦嬷嬷唬得半死即刻打发人请了祁夫人过去,之后竟渐渐成了惯例,每每沈夫人晕倒,秦嬷嬷都要打发人来请祁夫人。

今日也是,交午时时分,祁夫人正要让人传午膳呢,秦嬷嬷就打发人来了,一见了祁夫人便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求祁夫人即刻过去瞧瞧她家夫人,她家夫人又犯了旧疾晕了过去。

祁夫人早不耐烦管沈家的破事儿了,可到底是自己的亲妹妹,自己不看她还要看老母亲呢,只得收拾一番,即刻坐车去了沈府,听沈夫人又老生常谈的哭诉了一通大公主是何等的不贤不孝,自己如何后悔早前没坚持为沈腾定下亲事,而不是见他不愿意,便想着且待他愿意了再给他定亲也不迟云云,一直到交申时,天看着就快下大雨了,方总算得以脱身回来了。

听得金嬷嬷的话,祁夫人因说道:“若是早前,她有哪里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必定要劝说她的,帮她出谋划策也是一定的,可自那年…我是再不会与她推心置腹了,至多也就只能像现下这样,与她维持不近不远的交往也就是了,所以这话别人会不会与她说我不管,反正我是不会与她说的。”

金嬷嬷想起沈夫人这两年的昏招频出,也是心有戚戚焉:“夫人这样想就对了。话说回来,也不知道九姨夫人到底在想什么,别人家的母亲,都是巴不得儿子与儿媳恩恩爱爱,早日生下嫡子,她倒好,只恨不能表少爷但凡在家,都围着她这个当娘的转,连儿媳的房门都不踏进一步才好,以致公主都过门一年多了,还没有喜讯传来,只可怜了表少爷,夹在中间受气,每日里还不定怎生煎熬呢!”

祁夫人叹道:“可不是,腾哥儿这辈子真真是可惜了,心心念念的人儿与自己失之交臂不说,如今仕途抱负也尽毁了,偏九妹妹还有脸与我哭诉她好后悔,若不是她当年一意孤行,如今腾哥儿必定家庭美满仕途平顺,不知道多意气风发,还都不是她害了腾哥儿?还与我说什么‘儿媳不贤不孝也就罢了,谁让人家来头大,是金枝玉叶呢,可儿子却是我怀胎十月辛辛苦苦生下来,一把屎一把尿养到这么大的,他竟也如此的不孝’,我差点儿就没忍住说她,腾哥儿如今已算是仁至义尽了,换了我,早分府出去另过,让她十天半个月见不着一回了,她还想怎么样?”

顿了顿,又道:“不过我倒是很庆幸,当年她先退了与蕴姐儿的亲事,不然如今蕴姐儿还不定要受她多少气呢,连公主她都敢这样了,何况蕴姐儿?便是腾哥儿也不好太护着她,如今反倒是大公主沾了蕴姐儿的光。腾哥儿那孩子我知道,这些年一直怨着九妹妹呢,不然当初也不会一直不肯定亲,只怕还想着等自己高中了后,能不能与蕴姐儿再续前缘呢,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他心里一直怨着九妹妹,自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对九妹妹百依百顺,不然大公主还得受气,她满眼满心都是腾哥儿,便是公主又如何,感情这种事,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由来都是谁爱谁,便欠谁。”

金嬷嬷点头道:“得亏得四小姐没嫁给表少爷,不然如今夫人就真是里外不是人了。可如今四小姐亲事不顺,表少爷也过得不舒心,若是二人当年真能…就算有九姨夫人从中作妖,一样也是神仙眷侣啊!”

祁夫人想起顾蕴这几年相看了好几门亲事,结果都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成功,本就不受用的心瞬间越发不受用起来,道:“好了,不说这些了,没的给自己堵心,今日家里有什么事没有?三少爷呢,这会儿在做什么?”

金嬷嬷见祁夫人不高兴了,忙道:“除了大姑奶奶那边打发人送了些庄子上新出的果子来,并没有什么事。三少爷今日跟着师傅蹲了一个时辰的马步,又练了一个时辰的骑射,回来后直嚷嚷累,我安排他吃过一碗饭,又吃了一碗乳酪后,便让奶娘服侍他歇下了,夫人要去瞧瞧吗?”

祁夫人想了想:“我晚些时候再去瞧他罢,这会儿让他睡。”又问,“菁儿这些日子都还好罢,悠悠和姑爷呢,也都还好罢?”

金嬷嬷回道:“大姑奶奶与姑爷和表小姐都好,来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大姑奶奶跟前儿何大友家的,一个是夏府另一个有些体面的妈妈,所以我是用上等封儿赏的她们,还回了前儿二姑奶奶打发人送来的大玉斑和一些其他东西,夫人只管放心。”

祁夫人脸上渐渐有了笑模样:“回礼原是该的,既是咱们对亲家应有的礼数,也是给菁儿做脸,只是旁的也就罢了,那大玉斑苒儿也与菁儿送了的,你又巴巴的送去,亲家还以为咱们家没别的东西可送了呢,而且蕴姐儿自来好这一口,你送出去了,她吃什么?”

“二姑奶奶送的是二姑奶奶的,我们送的是我们的,”金嬷嬷笑道,“而且我还留了几条养着呢,够四小姐吃上十天半月的了。”

祁夫人这才没有再说,问起金嬷嬷另一件事来:“给苒儿和我小外孙准备的东西可都收拾好了,明儿我瞧过后,便即刻打发人送去天津卫罢,只可惜我走不开,别说像当初守着菁儿那样守她坐几日月子了,连守着她生产都做不到,只盼她能母子平安罢!”

顾菁四年前嫁进了夏家,次年便生下了女儿悠悠,虽至今还未再传来好消息,一样在夏家站稳了脚跟,如今与夏纪夫妻恩爱,与夏夫人婆媳相得,日子十分过得。

顾苒则在两年前嫁去了天津卫,也是夫妻恩爱婆媳亲厚,去年十月时更是诊出了喜脉,算着日子,下个月就该生产了,所以祁夫人有此一说。

金嬷嬷闻言,忙笑道:“亲家太太自来待二姑奶奶亲女儿一般,这是老太太和舅太太们都亲自看在眼里的,何况还有老太太与舅太太们就近照顾二姑奶奶,夫人您就只管放心罢,二姑奶奶一定会母子平安的。”

祁夫人点头道:“这倒是,有母亲和嫂嫂们就近照顾,我再没什么不放心的,不然当初我也不会将苒儿嫁回自己娘家了,不就是图的没人会给她气受吗?我如今只盼孩子大些后,她能与姑爷一道,带了孩子回盛京,我们母女祖孙好生厮守几日了。”

“明年便是大比之年,二姑爷也要下场的,岂能不进京,夫人的心愿定能达成。”金嬷嬷笑道,说着眉头忽然一蹙,“对了,有一件事差点儿忘了回夫人,建安侯太夫人今儿又打发人递帖子来了,问夫人什么时候得空,她想登门拜访夫人,——建安侯府与咱们家历来少有往来,这建安侯府太夫人这些日子是因何只管递帖子来?”

祁夫人闻言,也蹙起了眉头,见四下无人,因压低了声音与金嬷嬷道:“还能因为什么,建安侯太夫人想聘蕴姐儿为媳,自正月里我带蕴姐儿去京山伯府吃年酒起,这几个月以来,已亲自或是托人探了我好几次口风了,可你也知道,别说蕴姐儿的亲事我做不了主,我纵做得了主,也断不可能把蕴姐儿许给他们家,也不看看他们建安侯府都落魄成什么样儿了,建安侯若是个有出息上进的也还罢了,偏又是个一事无成的,叫我怎么舍得委屈蕴姐儿?”

金嬷嬷还是第一次听祁夫人提及此事,恍然道:“我说两家虽都是侯府,明摆着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建安侯太夫人却巴巴儿的一再递帖子来,还当她是有什么事想求夫人呢,敢情竟是想求四小姐。”

沉默了片刻,忽然咝声道:“其实这门亲事认真一想,倒也没有夫人说的那般不堪,建安侯今年也就二十出头罢?满盛京二十出头便已是侯爷的,可再找不出第二个了,四小姐一过门便是侯夫人,建安侯人口又简单,以四小姐的手段,要将日子过好简直易如反掌。便是建安侯没出息了些,胜在好拿捏啊,大不了请侯爷帮他谋个一官半职的,将来四小姐有了孩子,再好生教育孩子,早早让孩子承爵便是,一样能让建安侯府慢慢中兴起来。也就是夫人满心心疼四小姐,才会觉得这门亲事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的,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倒是觉得可以仔细考虑一下,毕竟四小姐年底就整整十八岁,实在拖不得了…”

祁夫人被说得渐渐若有所思起来,索性也以旁观者的角度再次权衡起这门亲事来。

进门便是侯夫人,头上只有一个婆婆,没有妯娌,两个大姑子也早嫁出去了,也就是说,只要笼络好了婆婆与丈夫,完全可以在建安侯府横着走,而以蕴姐儿的心计手段,要笼络住建安侯母子不要太容易。

缺点与不足则是,建安侯府早是个空架子了,蕴姐儿主持中馈时,少不得要拿自己的嫁妆去填补亏空,不过这也好解决,蕴姐儿本就最不缺银子,大不了到时候他们夫妇再多给她陪嫁一些就是了;再就是建安侯一事无成,就像金嬷嬷说的,让侯爷给他谋个一官半职,带着他上进便是,再不济了,还能让蕴姐儿的儿子早早袭爵呢。

祁夫人不由缓声说道:“听嬷嬷这么一说,这门亲事倒也的确不是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只是我还是觉得太委屈蕴姐儿了,明明人品才貌样样都出挑,却因为蹉跎得如今年纪大了,只能没鱼将就虾,哎,要是当初没有九妹妹一意孤行,如今…罢了罢了,如今再说这些又有什么用!”

金嬷嬷见祁夫人又生气了,不敢再说这个话题,沉默了片刻,小心翼翼的正欲开口,天空中忽然响起一声闷雷,随即大雨便瓢泼般倾泻了下来,砸得窗棂和外面的树木一阵哐当哗啦的乱响。

金嬷嬷忙招呼外面的丫鬟进来关窗户,正乱着,又听得外面传来丫鬟的惊呼:“四小姐,您怎么这时候过来了,快请进屋…夫人早回来了…”

随即便见顾蕴浑身湿透的进来了,祁夫人见状,忙起身迎了上去,一边递上自己的帕子,一面嗔道:“你这孩子,这么大的雨,这会儿又过来做什么?”喝命丫鬟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传热水来,服侍四小姐梳洗更衣。”

顾蕴接过祁夫人的帕子稍稍擦了下脸,才笑道:“本以为大伯母今晚上不回来用晚膳了,谁知道又听丫头说您回来了,我想着您一个人吃饭得多没劲,这才赶了过来,谁知道这雨会来得这么快这么大,我就从院子里走到这里,已经被浇成个落汤鸡了,早知道方才我就该走快一些的。”

至于祁夫人去了哪里,沈家那边如今又是个什么情形,她是绝不会多问也不想知道的,也就只有当初乍一听说沈腾要尚主了之时,她曾暗地里感叹过沈腾可惜了而已。

一席话说得祁夫人心下一片柔软,自顾菁与顾苒相继出嫁,顾韬与顾曜也一年大似一年,前者进内宅的次数越来越少,后者则去了族学,每日不是念书,便是练习弓马骑射后,祁夫人跟前儿也就只剩一个顾蕴了,顾准不在家时,她难免会忍不住觉得寂寞与孤单,偏顾准不在家的时候比在家的时候多得多。

一来二去的,顾蕴自然感觉到了,自那以后,除了早膳,午膳与晚膳她便都是过来朝晖堂与祁夫人顾曜一块儿用的了,素日祁夫人闲着没事时,她也时常过来陪伴祁夫人。

这也是祁夫人会越来越心疼她,暗地里为她的亲事着急上火的主要原因,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姻缘偏就这么不顺呢?

念头闪过,祁夫人不自觉打量起顾蕴来,见她虽只穿了件家常的湖蓝莲纹净面妆花褙子,头发也只随意挽了个纂儿,在鬓角簪了两朵珊瑚石珠花,垂了金镶青石的耳坠,这会儿更是因浑身都湿透了,而颇显狼狈,一样不能让她的天生丽质打上丝毫的折扣,反倒因为衣裳尽湿,显出她玲珑的曲线来,真正已是朵开得正盛的鲜花儿了。

心里终于有了决定,只在事情未成之前,暂时不打算告诉顾蕴而已。

适逢粗使婆子抬了热水来,顾蕴遂借祁夫人的净房梳洗一番,换了件顾菁以前留在家里的衣裳,这才出了净房与祁夫人说话儿:“对了大伯母,您打算什么时候给二姐姐送催生礼去?我也给二姐姐和外甥准备了一些东西,届时好一并送去。”

祁夫人笑道:“好孩子,难为你有这个心,我正与你金嬷嬷说,就这两日便送去呢,你明儿使人连单子带东西送过来罢,你二姐姐见了,一定会很高兴。”

顾蕴又问道:“那大伯母要去天津卫陪二姐姐生产吗?亲家太太再好,再有祁外祖母和舅母们就近照顾,到底不比自己的亲娘,有您在,二姐姐的胆气也足些,当初大姐姐不就是这么说的吗,您要不要去一趟天津卫,家里自有我和金嬷嬷照应着,且如今家里也就这几个人,出不了岔子的。”

当初顾菁生产坐月子,便是顾蕴帮着祁夫人主持的中馈,不然夏府与显阳侯府离得再近,祁夫人也是不放心在夏家守着顾菁一守就是七八日的,所以顾蕴有此一问。

事实上,如今显阳侯府的中馈主持起来也是真不难,彭太夫人已在嘉荫堂幽居多年没作过妖了,顾葭更是非年节不可能出现在人前,顾芷则在顾苒出嫁后不久,被以一顶米分轿抬进了二皇子府,做了二皇子的一名孺人。

本来二皇子为了向顾准示好,在抬顾芷入府前,曾与顾准表过态,说他尚未迎娶正妃,所以只能先委屈顾芷做一名末等的孺人,等将来正妃过门,顾芷也有了一男半女后,立刻封她做侧妃,请顾准放心。

只可惜顾准的态度却十分冷淡,说当初顾芷本就是待罪去的家庙悔过,谁知道她不思悔改,反而做下那等寡廉鲜耻之事,自那日起,他便当自己没生过这个女儿了,何况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既已是二皇子府的人,且还只是一介妾室,死活自然再不与他、与显阳侯府相干,让二皇子要抬举她还是要怎么她,都只管自便,不必告知他了。

为了向二皇子表明自己所言非虚,顾准还不让祁夫人给顾芷准备嫁妆,只准她把自己和宋姨娘这些年来的体己和自己屋里的东西带走,所以顾芷出嫁时,不但因为她是做妾的,礼仪寒酸,她的嫁妆也是一样的寒酸,一点也不符合她侯门千金的身份。

再就是顾韬与顾曜,兄弟二人都是十分省心之人,且顾曜自出生之日起,便从没离开过祁夫人,连当初去夏府祁夫人都是将他带在身边的,若去天津卫,十有八九也要带上,余下一个已是大小伙子的顾韬,就更省心了。

还有就是胡姨娘,宋姨娘那年因为顾芷之事,不久便被顾准亲自下令杖毙了,如今就剩一个胡姨娘,老实得针扎了都不敢叫一声,不是顾蕴小看她,让她兴风作浪她也没有那个本事。

这时候,顾蕴就由不得不再次感叹,果然还是人口简单好了,若是换了盛京城其他与显阳侯府一个档次的勋贵人家,每日里光应酬一众长辈平辈就够累人了,还主持中馈呢,难怪那些人家的当家主母哪怕比大伯母小几岁的,瞧着也比大伯母显老了!

只是祁夫人却摇头道:“我还是不去了,到底天津卫离盛京也得七八日车程,去了之后,又要忙着照顾你二姐姐,又要忙着与亲朋们叙旧周旋,只怕一个月都未必能回来,叫我如何能放心?横竖明年你二姐夫要进京赶考,届时他应当会带了你二姐姐和你外甥一道进京的。”

蕴姐儿是能干,可有些应酬未婚的姑娘怎么好出面,而且她如今最担心的,便是她的亲事,已想好尽快去一趟平府与平老太太商量了,若平老太太也觉得这门亲事有可取之处,她要忙的事且多着呢,哪有时间去天津卫?

——祁夫人至今不知道顾蕴压根儿就不想出嫁,而建安侯太夫人也不可能知道顾蕴的亲事得平家和顾蕴先点头才做数,她只知道顾蕴一直跟着顾准和祁夫人过活,便只当顾蕴的亲事祁夫人能做主,所以一再的向祁夫人示好,便祁夫人不能全权做主,能帮着撮合一下,也是好的。

顾蕴见祁夫人不去,知道她有自己的考量,也就不再多说,只笑道:“等过两年韬弟娶了弟妹进门,大伯母就可以慢慢的把中馈都交给弟妹主持,自己好生享清福了,到时候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知道多快活。”

顾韬在顾苒出嫁前,便与五军都督府五位掌印都督之一的张都督之嫡长女订了亲,只对方比他小两岁,得明年才及笄,所以他的婚期,至少也得明年年底后年年初才能定下,成亲就更得往后了。

祁夫人是见过张小姐不止一次的,对她印象很好,不然也不会定下她做自己的嫡长媳了,闻得顾蕴的话,因笑道:“就算你大弟妹进了门,我也还要操心你三弟呢,哪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见气氛良好,本有心旁敲侧击的问一下顾蕴对建安侯府印象如何的,想了想,到底还是忍住了没问出口。

一时金嬷嬷命人传了晚膳来,娘儿俩遂打住话题,对坐着净了手,举箸用起晚膳来。

饭毕,顾蕴眼见雨还很大,便又陪着祁夫人说了一会儿话,直至雨势渐渐小了,才由锦瑟卷碧打着伞,护着回了饮绿轩。

余下祁夫人先去东厢房看了顾曜一回,才回了房继续与金嬷嬷说话儿:“明儿将咱们庄子上日前才送来的新鲜果菜打点一份出来,我后日去一趟平府,给平老太太请安。”

金嬷嬷一听就明白祁夫人的打算,道:“夫人是要去与平老太太说四小姐与建安侯的亲事?这几年平老太太为四小姐的亲事也是操碎了心,想来会好生考虑的,那建安侯太夫人若是明儿再打发人递帖子来,我就先收下了?”

祁夫人想了想,才道:“还是先别收,待我回来后再说,建安侯太夫人若真心诚,以后定还会继续打发人来递帖子的。”

金嬷嬷忙屈膝应了,又与祁夫人说了一回话,才服侍她歇下了。

------题外话------

问:后妈再等几张让太子回来呢?

答:看亲们,若是票子多钻钻多花花多总之就是什么都多,就早点回来,否则,哼哼…

太子(哭ing):美女亲亲们,我几时回来,就看你们了啊,你们千万别让我二百章再回来啊,要哭瞎的…

☆、第一百二十回 人若犯我,决不放过!

次日,祁夫人瞧着金嬷嬷等人将给顾苒的催生礼整理包装好,送出显阳侯府后,也就暂时了了一桩心事,第三日一早,她便坐上了去平府的马车。

这几年尤其是近两年,但凡祁夫人单独去平府而不带自己,十有八九都是为了自己的亲事,顾蕴知道祁夫人今日要去平府后,立马装作一无所觉的抱了祁夫人的胳膊撒娇说自己也要去:“我也好些日子没给外祖母和舅母们请安呢,还有几位小侄子小侄女,我也挺惦记他们的,大伯母就带了我一块儿去嘛。”

她既答应了慕衍要等他五年,——虽然那混蛋前两年还偶尔会有书信或是口信传回盛京,后面几年却是再无只言片语传回来,她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他还在世,因为至今不曾传出过太子承川的死讯,那他身为太子的左膀右臂,应当也还在世,不然宇文策那里总会收到一些风声,自然就要做到,今年正是第五年,他应当会回来了罢?

便是他今年回不来,甚至未来几年他都回不来,她的初衷本就没想过要嫁人,他只是例外,大不了她仍坚守初衷便是,什么大不了的!

祁夫人见顾蕴也要去,倒是不好拒绝她,不然反倒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遂笑道:“那你就同我一块儿去罢。”反正去了平府后,要找机会背着蕴姐儿单独与平老太太说话也不难。

于是娘儿两个便收拾一通,坐车径自去了平府。

一时到得平府,彼此自然少不得一番契阔,平老太太这几年大小儿子都官运亨通,平大老爷已升至从二品的户部侍郎,平三老爷则升了四品知府,虽如今仍是外放,以平三老爷的年纪,至多再过几年便能擢升进京,与当初的平大老爷一样了,再加上平二老爷经营有道几位平太太治家有方,平家的日子真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已成为盛京城文官圈子里数得着的人家了。

平老太太心宽体胖,人反倒比前几年瞧着发福了一些,也年轻了一些,看起来也越发慈祥了。

瞧得祁夫人由平大太太引进来,平老太太立刻笑道:“你也有些日子没来我这里了,今儿是什么风把你给刮来的?恕我腿脚不便,就不起身了。”

祁夫人忙屈膝给她行了礼,才笑道:“这些日子一直忙这忙那的,也没来给您老请安,好容易今日得闲了,我便立刻来了,您别嫌我腿长才好。”

待坐下后,才又笑问道,“您老人家这些日子一切都好?”

顾蕴忙也跟着向平老太太行了礼,亲亲热热的叫了声:“外祖母。”坐到了平老太太身边去。

平老太太握了顾蕴的手,笑呵呵道:“一切都好,我记得你家二丫头快生了?她自来便是个健壮的,一定能母子平安,你也别太挂心,只等着天津卫那边打发人来给你道喜罢。”

平大太太也在一旁凑趣:“大小姐先给您添了位小孙女,如今二小姐再给您添一位小孙孙,恰巧一个‘好’字,就真是全乎了。”

祁夫人被说得满脸都是笑:“如此就承伯母和大表嫂吉言了。”

娘儿们说笑了一回,祁夫人便趁顾蕴不注意时,冲平老太太使了个眼色,就与顾蕴一见祁夫人要单独来平府,就知道是与自己的亲事有关一样,平老太太一见祁夫人冲自己使眼色,也立刻明白过来祁夫人要与自己说什么了,又与大家闲话了几句,便笑向顾蕴道:“我们大人说话儿,你听着也无趣,也找你表嫂侄女儿玩去罢,等我这边传午膳时再回来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