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又过了一会儿,皇上便出来了,脸板得死死的,也不知是担心妙贵嫔,恼怒宇文承川和韩卓,如今终于见到了人所致,还是为了掩饰方才的帝王形象尽失,所刻意营造出来了。

众人见状,忙都跪了下去,永嘉侯先就说道:“皇上,正好庶人宇文承川与罪人韩卓到了,方才的圣谕,皇上看是不是让何公公再念一遍?”

一语未了,宇文承川已冷笑道:“永嘉侯方才叫孤什么?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直呼孤的名讳,难怪敢做侵吞军饷以养私兵这样图谋不轨的事呢!”

说完看向皇上,抱拳道:“父皇,儿臣这会儿过来,有几件事要禀明父皇,这第一件事,便是儿臣方才说的,永嘉侯侵吞军饷以养私兵之事,这是证据,还请父皇过目。”

皇上经过了方才妙贵嫔的以死明志之举后,人已冷静了不少,也暗暗后悔起方才的废太子诏书下得太草率来,太子乃国本,哪是轻易能言废弃的?得亏爱妃阻止了他,不然这会儿还不知该如何收场。

所以这会儿再听得宇文承川的话,便没有再怒形于色了,只是沉声命何福海:“呈上来!”

何福海遂应声自宇文承川手里接过了几大页的证据,恭敬的举过头顶呈到了皇上面前。

皇上接过,一页一页的看了起来,越看嘴唇便抿得越紧,越看脸色便越难看,看到最后一页时,终于忍不住一把将那些证据都扔到了永嘉侯脸上:“你还有脸说太子当以欺君大罪论处,韩卓几个是乱臣贼子,如今看来,真正的乱臣贼子是你才对!”

永嘉侯忙捡起来,一目十行的看起来,饶事先便已做好了会有现下这一出戏上演的心理准备,依然是越看越心惊,越看越后怕,那一万精兵每个月的钱粮兵器支出明细,乃至众领兵之人的来龙去脉,并他府上和二皇子府上,还有关雎宫每个月的收支情况也都在上面了,也是,腾骥卫本来就是干这一行的,会知道这些有什么难的?

得亏他来之前,便已做好了第二套准备,只要不出意外,胜利依然会是属于他们的!

------题外话------

这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是15年的最后一天,感谢大家这一年以来的支持,因为有你们的支持,瑜才能坚持到今天,排好队,瑜带小帅哥送热吻来了哦,O(n_n)O~

最关键的是,票子亲们手里还有吗,都去清清兜兜吧,若有就投给瑜,然后给瑜留言,让瑜好发送奖励好不?也算是物尽其用嘛,O(n_n)O~

☆、第二百九十回 反转(新年快乐)

永嘉侯心里惊涛骇浪,面上却丝毫不表露出来,只看向皇上满脸惊讶与委屈的道:“皇上,这些东西完全就是子虚乌有,您忘记腾骥卫是干什么的了,要构陷出这样一份所谓证据来陷害臣,不说易如反掌,也难不到哪里去,若臣真私下养了一万精兵,还养了那么久,远的不说,只说一万人的吃喝拉撒睡,动静便怎么也小不了,可您之前可曾听到过一丝半点风声,其他人又可曾听到一丝半点风声?可见庶人宇文承川…”

想起皇上方才又称宇文承川为‘太子’了,只得不情不愿的改口:“可见太子殿下是在诬陷臣,臣对皇上和大邺的一片忠心日月可鉴,只求皇上明察!”

皇上闻言,就皱起了眉头。

的确,一万人的吃喝拉撒睡,放到哪里动静都小不了,若永嘉侯真私自养了一万精兵,还养了这么长时间,怎么可能一直瞒天过海到现在?腾骥卫的职责和能力再没谁比他更清楚了,韩卓又一心忠于太子,要替太子构陷出这样一份证据来,的确不是难事…

皇上忍不住又犯起了疑心。

永嘉侯看在眼里,忙再接再厉:“皇上,您不知道,太子殿下方才当着臣的面儿,尚且唤韩卓夫妇‘义父义母’,对他们多有维护,韩卓还扬言要让臣血溅当场,死不瞑目,私下里太子与他们夫妇感情有多好,可想而知。实不相瞒皇上,韩卓之女如今由臣的下属护送着,也在进京的途中,太子殿下一心以为臣会对她们母女不利,已数度派人去不计伤亡的拦截了,甚至还假借痘疫之名,将林贵嫔和五公主给控制在了自己手里,用以要挟臣和二皇子殿下,——为了保住自己义父一家,太子殿下连自己的庶母和亲妹妹都能杀了,何况只是诬陷臣一个做臣下的?求皇上一定要为贵嫔娘娘和五公主,还有微臣做主啊!”

说得皇上眉头皱得越发紧了,看向宇文承川沉声道:“太子,永嘉侯说的是真的吗,小五不慎染了痘疫,以致关雎宫封宫之事,真是你做的?”

宇文承川对永嘉侯的巧舌如簧恨得牙痒痒,道:“回父皇,这事儿的确是儿臣所为,儿臣既敢做,就敢当,宁死也绝不会当缩头乌龟!不过儿臣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且说来话长,还请父皇容儿臣细细禀来,待儿臣说完以后,您再生气也不迟。”

说完不待皇上说话,已继续说起来:“儿臣打小儿命好也不好,父皇是知道的,说命好是因为儿臣生来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全天下再找不到比儿臣更金贵更幸运的孩子,说不好则是因为儿臣生不逢时,又没有尊贵的母妃和母族可以依靠。父皇或许已不记得儿臣三岁以前,您对儿臣是如何的呵护宠爱有加了,儿臣那时候虽小,至今却仍记得好些,所以等到骤然没有了父皇的宠爱后,儿臣心里有多难过且不说了,只说儿臣的处境,也是来了个天上地下大转弯,那时候儿臣虽小,倒宁愿自己一开始就没过过好日子了。”

宇文承川的语气很平静,整个人也都很平静,就像是在诉说别人的故事一般。

却让皇上满腔的怒火一下子散了个七七八八,取而代之的是心虚与愧疚。

他自己也是打小儿生于皇宫长于皇宫的,如何会不知道没有了上位者的宠爱和看重,便是位份再尊贵,也只有受尽委屈与侮辱的份儿?何况那时候皇后与贵妃都有了自己的儿子,就更容不下他这个生母卑微,无人庇佑的太子了。

皇上只得默默的又听宇文承川说起来:“儿臣由几个忠心耿耿的老宫人护持着艰难的长到四岁,终于还是在某一日不慎落了单,被人给推到了冷宫里的一口枯井里,足足熬了三天三夜,就在儿臣以为自己已经死了之时,终于被人救了起来,救儿臣的人,正是儿臣的义母韩夫人了。之后,韩大人辗转找到了韩夫人,他与韩夫人乃青梅竹马的恋人,只可惜被奸人所害…”

言简意赅把韩大人的经历说了一遍,末了道:“因为韩夫人当时已经收了儿臣做义子,韩大人便也开始教儿臣读书习武,只是儿臣依然身处重重威胁之中,所以打那以后,儿臣便开始常年‘卧病’了,若不然,儿臣岂能熬到今日?至于儿臣与韩夫人会一直隐瞒父皇,则是有苦衷的,韩大人的仇家位高权重,在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他们养寇自重,残害忠良的情况下,我们岂敢打草惊蛇,便是现在,我们也没有十足的证据,可事出突然,也只能先把既得的证据呈到父皇面前,请父皇即刻遣钦差前往福建彻查,将那群蠹虫绳之以法,还冤死之人一个清白与公道了!”

说完,又自袖里掏出几页纸张,双手举过了头顶。

何福海便忙上前接过,恭敬的呈给了皇上。

其上正是成国公府这么多年来如何与福建的水匪和海盗们勾结,监守自盗,垄断海运,牟取暴利,陷害忠良的种种证据,皇上只看到这些年来成国公因此牟利近千万两,且还不是确切的数据,只怕真实的数据更吓人这一项,已是气得铁青了脸,倒是顾不得去关注后面因为知悉了他们罪行,便落得满门俱亡下场的忠良都有哪些了。

韩卓缓声开了口:“臣方才虽不在懋勤殿,却能大概猜到永嘉侯都对皇上说了什么,不外臣乃罪臣之后,必定对皇上心存怨恨,不定什么时候便会对圣躬不利,可臣一开始便知道自家的冤屈乃是拜成国公府所赐,皇上也一直被蒙在骨里,又怎么会如此是非不分?等到臣有了侍驾左右的资格,等到臣亲眼见识过了皇上的英明神武后,臣便越发不可能怨恨皇上了,老虎尚且有打盹儿的时候,皇上日理万机,哪能事无巨细什么都亲力亲为,因此被底下的人浑水摸鱼了也是情有可原,与皇上何尤?”

觑了觑皇上的脸色,继续道:“至于臣与内子,当年若非臣一家忽然蒙受不白之冤,落得满门俱亡的下场,她一定不会进宫的,所以还求皇上慈悲为怀,宽宏大量,饶了她和小女,小女生来便患有心疾,便皇上不治她的罪,也未必就能…臣只求皇上要降罪,都冲着臣一个人来,千万不要迁怒于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是您的儿子,更是您的第一个孩子,您已经在他的生命中缺失了父亲的角色那么多年,难道还想继续再缺失下去吗?”

皇上这会儿哪还顾得上去生宇文承川的气,与永嘉侯蓄养私兵和成国公养寇自重的行径比起来,宇文承川与韩卓等人做的那些事,根本不值一提好吗?

尤其是成国公府俨然已拿福建当自家地盘,俨然已拿自家当福建土皇帝的事,皇上近年来也不是不曾耳闻过,心里更是诸多不满与猜忌,只这一年多来,碍于朝廷事情多,三皇子又年轻早亡,所以暂时没有追究而已,却没想到,他们已过分到这个地步,眼里可还有他这个皇上!

皇上当即怒喝起何福海来:“传朕旨意,立刻着腾骥卫去成国公府拿所有成年男丁下诏狱,待钦差前往福建查明一切后,再行论罪,成国公世子即日奉诏还京!”

顿了顿,看了一眼永嘉侯,又道:“再着腾骥卫拿永嘉侯府所有成年男丁下诏狱,二皇子宇文承乾禁闭府中,待钦差查明一切后,再做定夺!”

自家所有成年男丁都下诏狱了,自己这个一家之主岂能例外…永嘉侯万万没想到,不过眨眼之间,事情便发展成了这样,他不但没能将太子给拉下马,反而连自己也填限了进来。

说来说去,都怪成国公府太胆大包天,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那样的事,难道不知道皇上最忌讳这些吗?偏又没能做好善后,让太子的人给揪住了小辫子,连带皇上本来只对他有三分猜忌的,立马也到了十分,实在是可恶啊!

与他们的大逆不道行径相比,太子等人的那点儿小打小闹,立马变得微不足道了,何况太子又狡猾,知道利用皇上的愧疚之心,只要皇上觉得愧对他了,他的一切所作所为,自然都是情有可原,远构不成欺君之罪了!

永嘉侯忙为自己辩白起来:“皇上,臣真的是被陷害的,您不能就凭太子殿下的一面之词,就给臣定了罪啊,何况如今林贵嫔与五公主还身陷囹圄是事实,太子殿下再情有可原,犯了欺君大罪,手握半个朝廷,只差架空了皇上是事实,韩卓夫妇欺君罔上,大逆不道也是事实,难道皇上就不管不问了吗?”

皇上就看了一眼韩夫人,方才见到人后,他的确恍惚记起了自己曾有过这样一个妃嫔,可当年到底怎么盛宠过韩夫人,与韩夫人怎样柔情蜜意过,他却是半分也记不起了,何况如今他一心都在妙贵嫔身上,就像妙贵嫔之前说的那样,‘横竖都是您不要的,难道还不兴别人捡了去不成?’,所以对韩卓和韩夫人的所谓背叛之举与他戴绿帽子之举,他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关键还有一点,若没有韩夫人与韩卓,他的儿子别说出落得如今这般英明能干顶天立地的帝国皇太子了,连性命都将早早不保,于公于私来说,他反倒该感谢韩夫人与韩卓才是,当然,他是皇上,他们也的确做了欺君罔上的事,那便算是功过相抵了罢。

所以皇上只看了一眼韩夫人,又看了一眼比告假前瘦了好些,憔悴了好些,倒真像是生病了的韩卓,便淡淡开了口:“这些事朕自会处理,几时轮到你一个做臣子的来指手画脚了,怎么你以为你连朕的主都可以做了吗?何福海,带下去罢!”

“是,奴才遵旨。”何福海便尖声应了,上前对永嘉侯做个了“请”的手势:“永嘉侯,请罢!”

永嘉侯就看了一眼外面,见天色已暗了下来,如今已交了八月了,天黑得比先前早了一些,按时辰算的话,至多再过半个多时辰,天就要黑透了,只要能拖过这半个时辰不让自家的子侄们下诏狱,不让二皇子下诏狱,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他心里立时有了主意,遂大声喊起冤来:“皇上,臣自然不敢做您的主,可臣真是一心为着皇上啊,历朝历代被架空了,然后死得不明不白的帝王少了吗,您千万不要受了太子的蒙蔽,将来落得后悔也迟了的下场啊!”

这话不止说得皇上黑了脸,宇文承川也黑了脸,冷笑道:“孤说句话糙理不糙的话,父皇的江山便到了孤手里,那也是子承父业,天经地义,怎么着也比落到外臣手里来得强得多,永嘉侯说是不是?”

言下之意,你这般上蹿下跳的为了什么,谁还能不知道,不就是想着推了宇文承乾上位后,你好乾纲独断,成为大邺事实上的皇帝吗?

永嘉侯被堵得一滞,但很快又叫了起来:“皇上,忠言逆耳,您如果实在不爱听这话,那臣不说了便是,只是方才太子殿下呈给您的所谓证据,真是他捏造出来诬陷臣的,求您一定要明察,还臣一个清白,不然臣今日就跪死在这懋勤殿了。还有林贵嫔和五公主,太子殿下一心要她们死也是事实,难道您也不管吗,如今是您还健在,太子殿下便敢这般作践庶母和亲妹了,等到异日您…其他娘娘小主,皇子公主们会落得什么下场,可想而知,皇上,您难道真不管您的其他儿女了吗?”

皇上的脸色十分难看,正要说话,就听得外面传来一个女声:“父皇,臣媳是东宫的顾氏,特地带了林贵嫔和五公主过来当面与永嘉侯对质,臣媳现在可以进来吗?”

皇上想了想,现下也不是追究东宫消息到底是如何这般灵通的,反正事后再来追究也是一样,遂冲何福海点了点头。

何福海便向外道:“皇上宣太子妃娘娘进来。”

很快,便见顾蕴带着林贵嫔与五公主进来了,母女两个看起来除了眼圈下有一圈青影,应当是连日来没睡好以外,其他倒是没什么异样,衣妆也都整齐干净,摆明了并没吃任何苦头。

顾蕴一进来便先看了宇文承川一眼,示意他稍安勿躁后,方跪下向皇上道:“父皇,以痘疫之名,将林贵嫔和五皇妹困在关雎宫,都是臣媳的主意,与太子殿下无尤,还请您千万别责怪太子殿下。而臣媳做这些,也不是为的旁的,正是为的太子殿下有情有义才做的,知道韩夫人母女身陷囹圄后,殿下跟前儿服侍的好些人都劝过他,杀人比救人容易多了,何不弃小保大?想来韩夫人母女也不会怪他,可殿下却说,不能让韩夫人于九泉之下,才来后悔当初救了怎样一个无情无义之徒,说什么也要救韩夫人母女脱险。”

说着冷冷看了一眼永嘉侯,接道:“反倒是永嘉侯和二皇子,得知林贵嫔与五公主被困住后,从头至尾想的都不是救人,而是直接将人杀了以绝后患,若不是我们的人一直严防死守着,如今林贵嫔与五皇妹才真是不在人世了,所以究竟谁有情谁无情,父皇这下明白了罢?至于永嘉侯口口声声他蓄养私兵的事乃是太子殿下捏造来陷害他的,这么大的事,林贵嫔与五公主怎么可能会不知道?父皇只要问过她们,自然也就知道到底永嘉侯是不是被陷害的了!”

皇上要知道永嘉侯有没有真的图谋不轨,遣钦差去查也就是十天半月的事儿,不过他也想知道事到临头了,林贵嫔与五公主会做何选择,那将来真到了算总账的时候,他也有理由留她们一命。

于是微眯双眼看向林贵嫔与五公主,道:“永嘉侯蓄养私兵的事,是不是真的,你们母女事先可知道?”

林贵嫔想起儿子和兄长的绝情,——之后又有两拨人秘密潜入了关雎宫,试图取她们母女的性命,当然林贵嫔不知道这是东宫的人假装的,只当又是儿子派了人去刺杀她,听说永嘉侯对此也是一力赞成的,所以如今林贵嫔对二皇子和永嘉侯都是恨透了。

可真要让她眼睁睁看着他们万劫不复,连同自己的家族也万劫不复,她又委实狠不下那个心,即便她心知她承认或不承认,只怕都改变不了事情的结果。

是以咬唇犹豫了片刻后,林贵嫔轻轻摇了摇头:“臣妾不知道,外面的事乾儿与哥哥从来都不会告诉臣妾,可臣妾相信,乾儿与哥哥都对皇上忠心一片,是绝不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事的,还请皇上千万不要被奸人给蒙蔽了才是。”

这话一出,永嘉侯先就暗自松了一口长气,得亏妹妹的忽然出现虽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好歹她还知道什么叫大局为重,没有因一时之怨便胡说八道,她很快就会知道,自己没有胡说八道是对的,更会知道,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

只是他一口气还没喘匀,五公主就尖叫起来…

------题外话------

以为设了自动更新的,原来忘记了,原谅我上了年纪的人记性不好,大家新年快乐,O(n_n)O~

☆、第二百九一回 逃跑

只是永嘉侯一口气还没喘匀,五公主就尖叫起来:“母妃,他们都一再的想取我们的性命了,您还替他们说话,如何眼见事发,他们都不会有好下场了,您也不是想着找机会为自己,更为我谋一条生路,您好狠的心,难道就只二皇兄是您亲生的,我就不是吗?父皇,我知道他们养私兵的事是真的,我什么都知道,您问我罢,问我罢…”

五公主一想到二皇子和永嘉侯的绝情便气不打一处来,什么“成大事岂能不有所牺牲”,他们倒是说得轻巧,怎么不牺牲他们自己啊,等她人都死了,便是给她追封了再尊贵的封号,举行了再盛大的葬礼,让她极尽哀荣,又还有什么意义?不过只是做过世人看的罢了!

关键还有一点,五公主素日是被养得骄纵任性没脑子了一些,可生在皇家长在皇家的人,又有几个是真正没脑子的,至少最基本的大局观与趋吉避凶的本能还是有的。

如今明摆着兄长与舅舅早前便斗不过东宫,如今在父皇面前也东窗事发,惹怒了父皇更斗不过了,她不为自己谋一条生路,难道由着他们拉了自己一块儿去死不成?

凭什么啊,她还这么年轻,大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而且有公主的身份做护身符,将来便是当不了最体面最得势的长公主,谁又敢公然的对她不好不敬不成,她可不是四皇姐那样的软柿子,任夫家可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便她一辈子不嫁人,她也有自己的公主府,有俸禄和赏赐,难道还能挨饿受穷?

所以她大好的日子且在后头呢,凭什么要为了一心要自己死的兄长和舅舅白白去送死!

是以五公主一听完林贵嫔的话,想也不想便反驳起她来,末了便又急又快的与皇上说起来:“父皇,我什么都知道,他们养私兵的事是真的,而且养了好久了,怎么也得几年罢,为此母妃连自己多年的体己,甚至我的嫁妆都全部赔了进去,我们宫里好些值钱的不常用的金器和大件摆设,也都换了赝品…可儿臣早前不敢说啊,怕说了父皇不会轻饶了母妃和二皇兄,他们再怎么说也是儿臣的亲娘和亲哥哥,儿臣实在做不到大义灭亲,可如今儿臣才意识到,父皇也是儿臣最亲的人,儿臣怎么可以差别对待?”

但到底还是做不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母兄万劫不复,说完犹豫片刻,还是忍不住补充了一句:“只求父皇看在儿臣大义灭亲的份儿上,看在昔日夫妻情分,父子情分的份儿上,好歹饶母妃与二皇兄一条性命,他们也是一时糊涂,受人蒙蔽受人蛊惑了啊。”

至于这个‘人’,自然是永嘉侯了,死道友不死贫道,五公主当面陷害起永嘉侯来也是毫不手软,什么甥舅情分,他既无情在先,就休怪她无义在后!

这样的结果,应该说早在皇上的预料之中了,太子便真要陷害永嘉侯,也不可能拿这样的事来陷害才是,朝廷一旦彻查起来,他上哪儿找一万精兵来证明真有其事去?若他真有一万人,一万人能做的事实在不少了,又干嘛要这样兜圈子,直接一力降十会不好吗?

所以皇上心里其实已经信了宇文承川的话六七分,不然也不会下旨先将永嘉侯府所有成年的男丁都下诏狱了。

可就算皇上信了六七分,也还有三四分残存的希望不信啊,他与永嘉侯打小儿一起长大,彼此间的情谊,真不是旁的臣工能相提并论的,他对永嘉侯,终究还是抱了希望,不到最后关头,绝不相信他会背叛自己,会有不臣之心的。

只可惜,残酷的现实终究还是让他失望了,皇上不由看向了永嘉侯,似笑非笑道:“你不是说,太子的证据都是他捏造出来的,你要跪死在懋勤殿吗,你现在可以跪死在这里了!”

永嘉侯的脸白一阵青一阵的,简直恨不能立时扑上去掐死了五公主才好,谁知道妹妹好悬没出幺蛾子,事情却坏在了一个小丫头片子的手上?

可到底五公主是公主,他即便是做舅舅的,也不能当着皇上的面儿打骂她,便只是看向皇上道:“皇上,五公主年纪还小,能知道什么…”

说着,余光忽然瞥见五公主与顾蕴交换了一个眼神,顾蕴还含笑轻轻冲五公主点了下头,似是大有赞许之意,自以为找到了五公主会忽然这么做的理由,忙叫道:“皇上,五公主她分明就是被胁迫的啊,太子妃既能让她染上所谓的‘痘疫’,还让太医们都瞧不出破绽来,将她和贵嫔娘娘困在关雎宫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自然也能胁迫得她让说什么,就说什么,所以五公主说知道臣蓄养了私兵有什么奇怪的,她说臣要谋朝篡位,也不足为奇啊,反正怎么能冤杀了臣,他们便怎么来,皇上,您可一定要明察啊!”

这话说得五公主立时冷笑起来:“与永嘉侯甥舅这么多年,本公主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您不止打仗敛财是一把好手,胡说八道指鹿为马起来,也是一把好手,倒真是个文武全才呢!只可惜大家都有眼睛,父皇更是圣明烛照,岂能看不出我到底是不是受了胁迫!”

五公主不想年轻轻的便横死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她事先已与顾蕴达成了共识,只要她肯出面指证永嘉侯和二皇子的罪名,将来东宫上了位后,定然既往不咎,不说让她做最尊贵最体面的长公主,至少也会保证,别的长公主有的,她都有,并且为了让她相信东宫的诚意,顾蕴还以念哥儿的名义发了毒誓。

如此五公主自然没什么可犹疑的了,母亲和兄长都不为她考虑,舅舅更不会为她考虑,那她自己为自己考虑,总成了罢?

林贵嫔听得女儿的话,也是白着脸又气又急又无奈,她小人儿家家的,哪里知道没有了母族和兄长做靠山,她便是贵为公主,也只会任人欺凌,连哭都没地儿哭去?

还不如大家一起死呢,至少黄泉路上彼此还能有个伴儿。

因忙喝骂起五公主来:“你怎么与你舅舅说话的,这是你与长辈说话应有的态度吗?还有,你方才在胡说八道什么,连我都不知道的事,你怎么可能知道,你别目光短浅,看着别人许了点蝇头小利,就什么有的没有的都乱说一气,与虎谋皮会有什么下场,难道你想不到吗?快告诉皇上,你方才都是乱说的,请皇上原谅你的有口无心,快!”

五公主本就恼着林贵嫔,觉得委屈,听得这话,越发委屈了,连眼圈都红了,道:“一门心思将自己外甥女往死路上坑的舅舅,算哪门子的舅舅,至于我方才说的话,别人不知道,母妃却是最知道句句属实的,我是目光短浅,被一点蝇头小利就迷住了双眼,可没有人替我打算,我少不得只能替自己打算了,母妃别怪我,我才十五岁,大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是真的还不想死!”

永嘉侯在一旁闻言,就叫嚣起来:“皇上,您也听见了,五公主是被利诱了才会如此胡说八道的,皇上,求您明察啊!”

“本公主是被利诱了,可这样就能掩盖得了你蓄养私兵,图谋不轨的事实了?若你没做过,别人利诱我也是枉然,反之,不利诱我照样会很快真相大白。”五公主嗤之以鼻。

气得永嘉侯是额头青筋直冒,还待再说,皇上却已不耐烦再听他们甥舅打嘴仗了,直接命令何福海:“立刻拿永嘉侯下诏狱,永嘉侯府的成年男丁概不例外,待钦差查明一切后,再正式定罪,——你放心,你若真是清白的,朕自然不会冤枉了你,反之,朕自然也不会放过你!”

后一句话,却是对永嘉侯说的,一字一顿说得极慢,却越发让人不寒而栗。

永嘉侯就不自觉的打了个寒噤,想再喊冤,可皇上已摆明不想听,因忙往外看去,就见天不知何时已经黑透了,只不过懋勤殿内放了两颗硕大的极品夜明珠,天一暗下来便会自然而然散发出与自然光相差无几的光芒,所以他一时间没意识到罢了。

他心里立时又生出了满满的希望来,看向皇上恳求道:“既然皇上暂时不肯相信臣,那便只能等待时间来为臣证明清白了,只是臣在进诏狱前有一个请求,臣想去御花园的西北角,就是小时候臣和皇上最爱去的那棵大树下,故地重游一次,也许,这是臣此生最后一次去那个承载了臣小时候最多美好记忆的地方了,恳请皇上能成全。”

御花园西北角的大树?

皇上闻言,不免就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事,那时候他刚登基不久,因为还没亲政,每日的生活除了读书,还是读书,真是枯燥又辛苦,一日里最快乐的时光,也就每日午后,与永嘉侯等几个发小伴读,瞒着师傅和太监长随们,偷溜往御花园西北角的大树下,或是吃他们各自自家里带来的好吃东西,或是与他们一起斗蛐蛐爬树,或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外面的趣事,只有他如饥似渴的听着,完全插不上口了。

那时候的快乐,为什么就能那么简单呢?

皇上的心不自觉软了几分,若不出意外,这次的故地重游,可不是永嘉侯此生最后一次去那个承载了他们童年和少年最多快乐的地方吗?罢了,且让他去罢。

皇上因吩咐何福海:“打发几个人跟着永嘉侯,待他去过御花园后,再带他去诏狱!”

何福海忙应了,又一次对永嘉侯做了“请”的手势。

这一次,永嘉侯便没有再说什么了,只恭恭敬敬的给皇上行了礼,又深深看了林贵嫔和五公主一眼,便头也不回的出去了。

余下皇上看着他的背影走远了,才看向林贵嫔淡淡道:“才小五说你是一时糊涂,才会受人蒙蔽受人蛊惑,你的这个‘一时糊涂’持续的时间也未免太长了些,念在三十几年的夫妻情分上,朕不会对你怎么样,但以后也不想再看到你了,你就安安静静的在你的关雎宫里待着罢,至于小五的婚事,朕也是她父皇,自会替她打算的,你大可放心!”

林贵嫔不待皇上把话说完,已是流了满脸的泪,想为自己和二皇子永嘉侯辩白,又不知该从何说起,且事已至此,她辩白或是不辩白,又还有什么差别?就像五公主说的,事情本来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除非时间倒流,否则根本改变不了。

也做不到责怪女儿,本来她就觉得愧对女儿了,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她怎么能为了儿子和兄长,就罔顾女儿的前程性命?

遂只冲皇上缓缓磕了三个头,说了一句:“臣妾多谢皇上宽宏大量,臣妾还有一个请求,若乾儿他…他最后当真罪不可赦,皇上能否好歹留他一条性命?身在天家,他很多时候未必就是真想那样做,不过是身不由己罢了。”

得了皇上的肯定答复:“朕才说了,朕也是乾儿的父皇,虎毒不食子,自然不会真要他的命。”

便挣扎着站起来来,蹒跚着往外去了。

五公主见状,忙忙要追上去,却被皇上给叫住了,吩咐左右:“送五公主回自己的寝殿去,以后没有朕的旨意,不许再踏进关雎宫半步!”

五公主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也落了下来,“噗通”一声跪到皇上面前,满脸凄苦的叫了一声:“父皇…”便再哽咽得说不下去了。

皇上的眼圈也微微有些发红,终究他也付出了真感情,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如今遭到三重背叛,岂能有不伤心的?却终究什么都没说,只挥手让人送了五公主出去。

如此殿内便只剩下皇上和宇文承川顾蕴,并韩卓韩夫人夫妻五个了。

皇上定定看了宇文承川好一会儿,宇文承川也是不闪不躲的任他看,父子两个就这么对视了良久,皇上终于收回视线,淡淡开了口:“早年朕的确没有尽过自己为人父的责任和义务,你心里怨朕也无可厚非,不过打你前年回京后,朕看你出落得那般精明强干,却是一直都为你骄傲的,更从未想过要让别人取你而代之。”

顿了顿,继续道:“早前的事,便就此一笔勾销,只是朕也不想再看到这两个人了,你们都离了盛京,离得远远的罢,至少在朕有生之年,别再踏进盛京半步,否则,朕若是哪日忽然又出尔反尔了,倒霉的就是你们了!”

历朝历代拿自己妃嫔赏得用臣工的帝王也不是没有,韩卓这些年替自己出生入死,也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关键若没有他,便没有今日的太子,其他几个儿子的明争暗斗还不定得惨烈多少倍,罢了,自己就当莲嫔是赏他的罢…这般一想,皇上心里总算舒服了许多。

这样的结果也算是在宇文承川和韩卓的预料之中,皇上能饶过韩家一家三口已是万幸,难道还指望他能让韩卓继续高官厚禄,继续拿他当心腹重臣不成?

得亏腾骥卫“盛名”在外,便是随便一个小旗总旗都身家不菲,何况韩卓还贵为副指挥使,身家更是常人难以想象,关键他这几年一直有留心培养接班人,便他不在腾骥卫了,至少也还有三分之一个腾骥卫能在宇文承川的掌控之中。

是以韩卓很干脆就应了皇上的话:“臣谢过皇上不杀之恩,臣即日便会带内子与小女离京,有生之年,绝不会再踏进盛京城半步,请皇上放心。”

皇上没再看他,淡声吩咐起送走了永嘉侯折回来的何福海来:“传朕旨意,显阳侯顾准劳苦功高,现特晋为从一品太子太保,荫一子为正四品指挥佥,金吾卫指挥使由原副指挥使沈世铭接任,钦此!”

将大伯父晋为从一品的太子太保,还荫一子?

表面看来,大伯父的确是赚到了,像他这样不到五十,便做到了“三公三孤”的,不说后无来者,至少自大邺开国以来,已是前无古人,可算是天大的殊荣了。

宇文承川与顾蕴对视一眼,却都忍不住暗自苦笑起来,三公三孤说来好听,可谁不知道只是虚职,哪里比得上金吾卫指挥使手握重权,风光体面?看来皇上终究还是对东宫起了芥蒂,所以开始剪除东宫的羽翼了。

不过也罢了,只要二皇子永嘉侯一党与成国公府一党都在此役中倾覆了,东宫便再没有威胁了,一时间的实力大减反倒不是坏事,反正韩卓与顾准便离了腾骥卫和金吾卫,短时间内也不会人走茶凉的。

“奴才遵旨!”何福海忙应了,便要退下传旨去。

冷不防一个金吾卫却跑了进来,跪下后连气都来不及喘,便先禀道:“皇上,不好了,永嘉侯逃走了——”

------题外话------

勤劳的小蜜蜂来了,可看文的人都哪里去了啊?被订阅虐哭了…

☆、第二百九二回 乱象初生(求掌门人投票)

逃跑了?

皇上与宇文承川顾蕴等人面面相觑,一时都有些反应不过来这金吾卫的话是什么意思,御花园在皇宫深处,高墙林立,侍卫如云,关键永嘉侯身边当时也跟了不少人,而他就一个人,再是神勇不凡,也双拳难敌四掌,怎么就可能让他给逃跑了,还是众目睽睽之下?

而且如今皇上只是下旨拿永嘉侯及其子侄们下诏狱,并没有要他们的命,那事情就仍不到最坏那一步,仍有回圜的余地,永嘉侯若是明智的,就该恭敬从命才是,至少还能有一线生机,可他却逃跑了,那便是抗旨不尊,罪上加罪了,他这是连最后一丝希望也不想要了?

皇上因忙沉声喝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么多侍卫,都是干什么吃的,眼皮子底下都看不住一个人,朕养你们这群废物有何用!”

喝得那金吾卫不但喘得更厉害,话也越发说不利索了:“回、回皇上,属下们实在没想到,到了御花园后,永嘉侯围着一棵大树绕行了两圈,忽然就说,自己想再上一次树,重温一下儿时的美好回忆,属下们想着上树也无伤大雅,于是同意了…没想到,没想到他上了树后,却忽然扔了个不知道什么东西到地上来,然后便起了一阵黑烟和火光…”

金吾卫都是训练有素的,感受到那黑烟与火光带来的气浪,立时便都本能的趴到了地上去,可等那阵气浪过了,他们再睁开眼睛从地上爬起来时,却发现,方才还在树上的永嘉侯,竟然不见了!

顾蕴这才发现,说话这个金吾卫的脸上和脖子上都有几处黑黑的,铠甲也颇为凌乱,难怪方才他一进来她便觉得不对,原来是不对在这里…她忽然想到一个可能性,顾不得皇上正怒声斥责那金吾卫:“什么黑烟什么火光,永嘉侯怎么可能无旨将这些东西带进宫来,你这是糊弄朕当时不在现场,可以任你们想怎么胡说八道,就怎么胡说八道是不是?”

忙出声打断了皇上的话:“父皇,现下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永嘉侯既敢逃跑,那必定已打算将不轨之心,付诸于行动了,父皇,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阻止他啊!”

顾蕴能想到这上面,宇文承川自然也能,忙沉声接道:“是啊父皇,只怕永嘉侯立刻就要将不轨之心,付诸于行动了,我们得立刻防备起来才是!”

皇上这会儿虽恼极了永嘉侯,却仍不是很相信他立刻就要将不轨之心付诸于行动,倒不是仍对永嘉侯抱了好的希望,而是不相信已卸甲回京一年多的他有那个能力,他再在军中有声望,这里也是盛京,远水救不了近火不是吗?

因说道:“他拿什么付诸于行动,这是盛京不是辽东,他能让几个人为他所用?”

宇文承川道:“父皇有所不知,二皇弟与四皇弟一早便暗中结了盟,四皇弟早年曾无意得了张改良火药火器的残方,这些年一直让人在暗中研制,如今看来,永嘉侯方才往地上扔的东西,就是那张残方上的了,便他们至今仍没能将最厉害最管用的研制出来,将其他的做出来一些成品,威力也足够惊人了,所以儿臣才敢肯定他们只怕就在今晚,就要铤而走险了!”

皇上闻言,又惊又怒:“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既知道,怎么不一早回了朕,让朕早些将他们的不轨之心扼杀在萌芽时?”

想起韩卓以前在腾骥卫的举重若轻,怒道:“是不是你告诉太子的?你就算忠于太子,也不能事无巨细都回了他,却瞒着朕,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朕若不是,若不是…有言在先,朕现在便砍了你的头!”

宇文承川忙赶在韩卓之前道:“父皇别怪义…别怪韩大人,是儿臣逼他不告诉父皇的,父皇若是一早便知道这事儿,四皇弟怎么也逃不了一个被圈紧的下场,总是兄弟,儿臣不想眼睁睁看着他落得那样的下场,所以当时替他留了一线,却没想到,他竟变本加厉,千错万错,都是儿臣的错,父皇要罚,就罚儿臣一人罢,与韩大人无关!”

皇上听得宇文承川前半段话,还觉得有几分欣慰,果然长子是个宽厚的,只要他一直这般宽厚,将来他百年后,至少也不必担心其他子女落得不得善终无以继日的下场了。

但很快那欣慰就变作了恼怒,当着他的面尚且如此维护韩卓,是把他这个父皇置于何地,果然他这个儿子白生白养了吗?

皇上正要说话,腾骥卫指挥使满脸凝重的进来了,行礼后禀道:“皇上,臣方才奉旨去成国公府拿人,没想到却迟了一步,成国公府已是人去楼空,所有主子都不见了,只剩下半数不到的下人,问下人成国公等人去了哪里,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如今该怎么做,还请皇上示下!”

人去楼空,所有主子都不见了?

皇上本就正满心的恼怒,闻言就越发的怒不可遏了,随手抓起御案上的茶盅便往地上砸去,“那么多人,怎么会忽然说不见,就不见了,难道他们都长了翅膀会飞不成?立刻派人给朕去追,但有反抗,格杀勿论!永嘉侯府和二皇子府亦即刻派人去围剿,胆敢反抗者,不论是谁,同样格杀勿论!”

宇文承川忙补充道:“陆大人,成国公必定是带领家小往福建方向投奔成国公世子去了,你立刻派了人快马加鞭去追,一定要赶在他们在天津卫上船前追上他们,否则待他们上了船,再要追捕起来,可就难上加难了!好在他们一行男女老少皆有,行动起来必定快不了,应当能很快追上的!”

如今看来,成国公必定也在御前安插了人,而且安插的人地位还不低,所以才能这边一曝光他们父子的罪行,他们便立刻倾巢出逃了,不过便他们一收到消息便立刻准备起来,也不可能这么快即收拾好出了盛京城才是,可见他们是一早便有预谋的,只可恨他们竟然没有提前发现!

陆指挥使见皇上并没有出言反驳太子殿下的话,那便是默许了,忙应了一句:“臣谨遵皇上和太子殿下旨意,这便派人捉拿逃犯去,一定会将所有逃犯都尽快捉拿回来,请皇上和太子殿下放心!”行礼却行退了出去。

皇上这才怒声说道:“朕才下了旨,那边便已是人去楼空,可见早有预谋,也可见他们这些年在福建到底做得有多过分,连自己都知道一旦曝光,绝无再生还的可能,朕可真是替自己和朝廷养了好一帮蠹虫,好一帮硕鼠啊!”

这事儿其实也怨不得皇上,整个大邺一日里那么多事,他哪里能方方面面都顾到?而且成国公父子若真那么不堪一击,成国公府也不至稳坐盛京勋贵第一家的宝座这么几十年了,光靠宗皇后一人,怎么可能!

宇文承川便欲宽慰皇上两句,待皇上先把这事儿放一放后,再继续说防备永嘉侯一党的事,他真的有很强烈的预感,永嘉侯与宇文承乾等人今晚上便会发起行动,冒险逼宫了。

外面却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声:“三皇子妃娘娘,您不能就这样进去,皇上正与太子殿下议事,你且稍等片刻,容奴才们替您通传一声…三皇子妃娘娘,您真不能直接进去…”

还夹杂着三皇子妃凄厉的声音:“让开,本宫今日一定要进去,一定要立刻见到父皇…都给本宫让开…”

皇上的脸色难看至极,向外喝道:“朕忙得很,这会儿谁来也不敢,都给朕轰走!”柯氏果然是个难登大雅之堂的,别说跟太子妃比了,跟其他几个儿媳也相差甚远,得亏老三早殁了,也得亏他从来没想过让老三当太子。

外面就安静了片刻,然后却响起了三皇子妃越发凄厉的哭喊声:“父皇,臣媳实在是有万分紧急之事,这才会急着要求见父皇,并非是有意打断父皇与太子殿下议事的…父皇,珏儿他不见了,申时过后,臣媳便再找不到他了,命人找遍了阖府大大小小的角落,也没有找到他,也不知是不是遭遇了什么不测,求父皇一定要为臣媳做主,一定要为臣媳做主啊…”

宇文珏忽然也不见了,他一个几岁大的孩子,总不能平白无故就消失不见,莫不是…让成国公府的人一并带走了?

这个可能性才在顾蕴脑中一闪过,她已是遽然变色,再看宇文承川,也是神色大变,急声道:“父皇,若珏侄儿是让成国公府的人带走的,只怕成国公世子很快就要起兵造反了!”

有了宇文珏,再打个“清君侧”的名头起兵,就不叫造反了,输了当然没的说,只有死路一条,一旦侥幸胜了,这便是他们的遮羞布,不至叫他们背着乱臣贼子的名头,遗臭万年了,——可见成国公从多早开始,就在谋划着这一日了!

皇上怒到极点,脸上反而看不出什么了,只浑身都散发着森冷的气息,喝命何福海:“让柯氏进来,再派人去景仁宫,看皇后还在不在,若是还早,就让她即刻滚过来,朕要当面问她,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父兄的罪行,有这样大逆不道的父兄族人,她又还有什么脸面做大邺的皇后!”

何福海忙答应着快步去了,不一时便见三皇子妃披头散发,满脸泪痕的进来了,一进来便“噗通”一声跪下,嚎哭起来:“父皇,珏儿他在自己家里,便莫名其妙不见了,一定与当初殿下一样,是被奸人所害,求父皇一定要尽快派人将他救回来,一定要为臣媳母子做主啊!”

说完,不待皇上说话,已看向宇文承川,继续哭道:“大皇兄,太子殿下,珏儿他还是几岁大的孩子,我娘家又倒了,我们孤儿寡母的,根本对您造不成任何威胁了,求您就饶了珏儿,饶了我们母子罢,我给您磕头了,给您磕头了…”

一语未了,果然已捣蒜般给宇文承川磕起头来,状若疯癫。

看得宇文承川抿紧了嘴唇,大是恼怒,然当着皇上的面儿,他又是做大伯子的,断没有与弟媳直接吵嘴的,那也太有失身份了。

得亏顾蕴也在,闻言立时冷笑起来:“三弟妹还请慎言,我们殿下从来没想过要对你们母子怎么样,你自己方才也说了,你们孤儿寡母的根本对我们殿下造不成任何威胁,那他何必要对付你们,显得没事儿干吗?至于当初三皇弟是因何而死的,我们殿下知道,父皇知道,你自己心里更知道,所以,你若再敢胡说八道,即便当着父皇的面儿,也休怪我这个做长嫂的,对你不客气!”

三皇子妃被噎得一滞,但很快便说道:“当然是因为我的珏儿是父皇真正的嫡长孙,又有母后这个皇祖母和父皇最信任与倚重的成国公府做靠山了,我明白你们的顾虑,可我们真的没有那个心,只求大皇嫂看在你我同为母亲的份儿上,就饶了我的珏儿罢,我给您磕头了…啊…”

话没说完,随着“啪”的一声脆响,手背上忽然传来了一阵刺痛,忙忙看过去,就见不是别个,正是皇上一把将何福海方才才重新沏来的热茶掷到地上,茶盅破裂后溅起的水珠溅到了她的手背上,才让她那么痛的,满心的恼怒与委屈就立时化为乌有了。

再觑了觑皇上的脸色,三皇子妃就更是一个字也不敢说了,只敢在心里腹诽,她只是在说实话而已,父皇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儿,就算人的心天生就是偏的,他也不能偏到没边儿罢?

余光却见顾蕴正拿同情而不乏嘲讽的目光看她,她就越发恨得牙痒痒了,却不敢再造次了,便只低下头,小声的啜泣起来。

顾蕴看在眼里,方收回了目光,在心里暗暗摇头,儿子在自己家里不见了,却一点蛛丝马迹都查不出来,只知道想当然的撒泼,疯狗一般想当然的乱咬人,三皇子妃也真是蠢到没救了!

很快何福海便带着宗皇后回来了,她病了这么长时间,早就瘦弱憔悴得不像样了,万念俱灰之下,又懒得再跟以前似的费心捯饬自己,于是这会儿看起来,别说跟皇上像夫妻了,说是母子只怕都不会有人怀疑。

皇上如今恨透了成国公府,恨乌及乌,对宗皇后自然也不会有好脸色,待宗皇后一被搀进来,便喝道:“跪下!朕问你,你父亲和兄长的罪行,你事先可都知道,他们如今倾巢出逃,你事先可又知道?有这样的父兄,你还有什么脸面做大邺的皇后!”

宗皇后因为如今对皇上不抱任何期待,所以听得人来禀‘皇上有请’时,还有些不想过来,便也没有捯饬自己。

万万没想到,迎接自己的会是皇上的雷霆之怒,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皇上说了什么,立时如被抽走浑身的力气般,瘫软到了地上,片刻方哆嗦道:“皇上这话什么意思,臣妾听不懂…臣妾的父兄自来对皇上和大邺忠心耿耿,哪来的罪行,又怎么会倾巢出逃?皇上一定弄错了!”

因见宇文承川与顾蕴也在,忙又道:“皇上可别听信了奸人的谗言,到头来亲者痛仇者快的才好!”

皇上闻言,居高临下的看向宗皇后,七分恼怒,三分怜悯,冷哼道:“忠心耿耿?你还有脸说他们对朕忠心耿耿,那他们这些年养寇自重,监守自盗,陷害忠良,垄断海运…这一系列的罪行,都是朕在诬陷他们了?如今不但倾巢出逃,还连珏儿一并给带走了,说他们没有不臣之心,大逆不道,皇后你能信吗?反正朕是一千个一万个不信的!”

父兄不但做了那么多不忠不法之事,如今已倾巢出逃,还连她的孙子也一并带走了?

宗皇后身子一晃,简直快要支持不住瘫到地上,心里已绝望的明白过来,父兄这是彻底放弃自己,彻底将自己当弃子,不管自己的死活了,——总是成国公府地位最高的人,有些事成国公府也不会全瞒着宗皇后,她自然约莫都知道几分,满以为只要自己撑下去,总有报仇雪恨,扬眉吐气那一日,却没想到,到头来先放弃她的,反而是自己自来最信任的父兄亲人们,让她情何以堪!

眼见宗皇后一张脸惨白如纸,整个身体摇摇欲坠,三皇子妃听了皇上的话后,恍然大悟后怕不已之余,本来还抱着一丝侥幸希望的,这会儿也再没法自欺欺人的,“哇”的一声便大哭起来:“我的珏儿,我的珏儿,都是娘不好,竟在眼皮子底下都让你被那些个乱臣贼子给掳走了,都是娘害了你,都是娘害了你啊…”

------题外话------

不好意思亲们,元旦回了娘家,关键孩子小,一到假期我就各种忙,所以更新迟了,请大家千万千万见谅,么么哒O(n_n)O~

另:掌门人投票那个亲们看到了吗?我单独发的公告那里,XX首页中间的大广告上也有哈,亲们能把你们手中宝贵的一票投给瑜不?万分感谢万分感激啊,以后我也会越发有动力多写文写好文给大家看的,么么哒,O(n_n)O~

☆、第二百九三回 废后

三皇子妃在今日之前,一直都做着宇文珏一朝登上大位,她母凭子贵母仪天下的美梦,她也以为自己的梦不会始终都是梦,而终有成为现实的那一日,毕竟他们母子有成国公府那样强大的靠山不是吗?

所以三皇子妃一直都将宇文珏看得很紧,母子两个吃饭一起吃,睡觉一起睡,连宇文珏读书习字和练习弓马骑射时,三皇子妃也大多数时候都在一旁偷偷的看着,便不亲自看着,一个时辰内也得打发人去看上个十次八次的,既是因为她死了夫君,娘家人又都回了故居,儿子便成了她唯一的亲人,她感情上离不开他半步;

也是因为她知道自己余生最大也是唯一的靠山,便是儿子了,一旦儿子有个什么差池,可叫她余生靠哪一个去,她还等着儿子让她扬眉吐气,让已经背弃了她的亲人们悔不当初,更让所有曾看不起她、薄待过她的人好看,万一一个错眼没看住儿子,该如何是好?

这盛京城容不下他们母子,巴不得他们母子凄惨度日,甚至连命都没了的人,可从来不在少数!

却没想到,她这样日防夜防,竟然还是没能防住儿子忽然就消失不见,三皇子妃当时便几乎不曾崩溃了,还是左右心腹好说歹说,才让她稍稍冷静下来。

然后便连衣裳都来不及换,也顾不得天已黑了,各处已快宵禁,宫门也早关了,忙忙坐车进了宫,疯了一般敲开了宫门,满脑子都只剩下一个念头,一定是东宫抓了她的珏儿,一定是的,她一定要求了父皇为他们母子做主,一定要让东宫付出血的代价!

这才会有了方才她一见宇文承川和顾蕴,便又是哭求又是磕头那一出。

压根儿没想过,万一抓了儿子的人不是东宫,她又该怎么办?还是见了宗皇后面无人色,万念俱灰的脸后,她才不得不接受了抓走儿子的人不是东宫,而是成国公府,如今成国公府的人已倾巢出逃在外的现实,也不得不开始在心里计算起救回儿子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了。

这一算,便让她越发绝望了,显然成国公府已是抱定了破釜沉舟,非生即死的心,那她的珏儿哪还有被救回来的希望?或者说,她哪还有能活到再见他那一日的希望?父皇便第一个不会饶了她啊!

早知道当初她就该听祖父的话,别抱什么非分之想,别搀和那些有的没的,只安安分分带着儿子度日的,等儿子长大成人了,照样有她的好日子过,——可如今便是悔青了肠子,又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