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二人便如心有灵犀一般,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封城,平王府。

“主子,您要的东西取来了。”无伤将东西呈上道。

元熙打开那油纸包,这白石做事还真是小心,竟是连着用两层油纸包了,又用了一层布包裹了一本诗集。元熙将诗集打开一页页地迅速地翻看着,约莫到了中间时,元熙的手停了下来。这一页的纸上写的却不是诗!而是一张名单!元熙又翻了几页,又出现了一张名单。如此反复下来,共找到了五张名单!

元熙将名单撕下来,细细地看了,笑道:“这个白石还真是小心,这可是他的全部人脉的名单哪!”元熙走至桌前,拿了笔,将上面的名字一一抄录了下来。

元熙将那份原件放在了书架内的一处暗阁里,而是拿着刚刚抄录好的几张纸交给了岳正阳。

“这是什么?”

元熙笑道:“你不是一直想着要一网打尽吗?这上面记录了白石的手下收受了多少银两,连日期都是写好了的。你拿着这张名单一一去查吧!”

“这么多?若是全查处了,岂不是要空出许多的空缺来?”

“无妨!反正这封城吃着官粮的人也是太多了,却是一个干实事儿的都没有!”

岳正阳撇了撇嘴道:“全都杀了?”

元熙白了他一眼,“是你去查处,不是让你去杀人!你若是都杀了,封城就真的变天了!”

岳正阳咽了口唾沫道:“知道了。那个?白石伏法,那文相谁来做?”

“这你就不必操心了,本王早已找好了人选。你就好好去办你的差吧。至于白石,赐他一条白绫吧!其它的人就按咱们先前说的,一干主犯从犯,全部判以斩刑!其余人全部贬为奴籍,女子八岁以上的,全部流放到平秋县吧!”

“平秋县?流放到那儿做什么?”

“本王也不知道。这是王妃的意思。”

“呃?”岳正阳一愣。

“本王也弄不懂依依的心思,不过她说待晴天回来了,就会告诉我她是如何安排的了!”元熙说完,又道:“一眨眼已是入冬了。这封城的贫困,你也看到了,总要想个法子出来,帮助这些平民度过严冬呀!”

岳正阳点了点头,“你有打算了?”

“本王命人去采购了不少的粗葛布和棉花。现制棉衣是不现实了,不过做一些过冬用的棉被还是可行的。”

岳正阳努了努嘴,“罢了,这种事情,我不在行。你还是找弟妹去商量吧。我先走了。”

元熙也出了书房,去了文华院。

一进文华院,便看到满院子的旧衣在院子里晒着,元熙上前一看,那袖子上还缝着'损赠’二字。何嬷嬷一见王爷来了,赶忙过来行礼道:“王爷回来了。”

“嗯,何嬷嬷,这是做什么?”

“哦,回王爷,这是王妃吩咐的,说是冬日到了,将自己以前没有穿过的,或者是只穿过几次的旧棉衣都找了出来。说是要给百姓送去。”

“这怎么还有小孩子的衣服?”

何嬷嬷一笑,“这是王妃小时候穿过的。来封城前,王妃命奴婢特意回了一趟候府,将这些旧的衣物全都打包带来了。还有奴婢们的一些穿不着的旧衣物,有十几箱子呢。”

元熙这才恍然大悟道:“我说来时,依依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行李,原来如此!”

“王爷,王妃现在在里面看书呢,您快进去吧。”

元熙点了点头,又看了一眼这满院子的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棉衣,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温暖感动!这就是他的依依呀,总是时时处处地为自己着想!想来,她也是早就知道了封城的困境了吧!

元熙进了屋子,静依正斜倚在榻上看着一本杂记。

“最近喜欢看这种书了?”

静依一看是她,坐起身来,笑道:“反正闲着也是无聊,便随便看看罢了。”

“你竟是运了这么多的旧衣物来?”

“原想着是以防不时之需的,现在看着天气越来越冷了。不少百姓的冬衣却还是没有着落。这些衣服虽是旧了些,可也还能穿着,总好过没有吧。何嬷嬷昨天已经是晒了一批了,整理好了。我原想着,这两日便出趟府,将这些衣物给百姓们送过去呢。”

元熙轻拉了静依的手道:“依依,谢谢你!你总是那么贴心,那么为我着想!”

“净说些傻话,你不也总是宠着我吗?咱们是夫妻,自然应当如此了。”

“嗯,明日吧。明日我陪你一起去城外看看。我已经命人采购了不少的棉布和棉花,你看能不能找些人手,给做成棉被?”

静依一听,大喜,“好呀!我正发愁,没有棉被呢!如今倒是好了。你放心,人手,咱们王府里若是不够,我再去找些夫人们想办法。总是要让这些百姓平安度过这个冬天的。”说到这里,静依微微一顿,看了元熙一眼道:“其实,我已经找过欧阳少夫人了。她也已经答应帮忙,并且已经开始准备了。今儿一早,她便派了人来告诉我,说是也收集到了不少的旧衣呢。现在正在改制呢。”

“好,那明日我便让人先送一部分过来,你先安排人手先做着。回头,忙不过来了,你再找别人帮帮忙。”

静依点点头,“元熙,这些日子,我想着,你曾在北疆收留了那么多的孤儿,咱们在封城,是不是也可以效仿你在北疆之时的做法呢?”

“哦?你想着再培养暗卫?”

静依摇摇头,“不!我现在只是想着,咱们是不是可以先建一个慈善堂,地方不用太大,主要是收留一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我前两日从欧阳府回来时,便遇到了一名饿晕的小孩子,甚是可怜。”

元熙点点头,“我听初一说了。你把人交给他了。现在人已经没事了,还住在外院呢。初一今儿早上还问我如何安置他呢?”

“元熙,咱们不是查抄了白府吗?那白府的地方倒是不小,反正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就改为慈善堂可好?”

“慈善堂?”元熙喃喃道,“你怎么想起这个来了?”

“元熙,咱们将这些孩子们聚到一起,找人来专门教授他们知识,再教授他们一些生存技能。总好过他们在外面流浪,甚至是不学好了吧!”

静依看了元熙一眼,又道:“还有,白府的地方那么大,咱们索性就在里面也建一所学堂,专门请了先生教那些没有钱上私塾的孩子吧!你说呢?”

元熙看着静依有些兴奋的神色,笑道:“你想的倒是不错。只是这么多的人,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呀!”

“怕什么?咱们接连抄了两个贪官的家,还怕没银子?至于米粮!”静依睨了元熙一眼道:“只怕你手里现在多的都要往外冒了吧?”

元熙淡淡一笑,“不错!我现在手里确实有不少的米粮。这样吧,具体的就由你来安排吧。白府,我便给你了。你想怎么折腾,便怎么折腾吧!只是有一条,千万别累着自己!”

“放心吧!我会量力而行的。”

静依像是想起了什么道:“我想着明日一早便先去城外看看,尽快地将这些旧衣给百姓们送去,然后上一趟华阳山。”

“去华阳山做什么?”元熙一愣。

静依神秘一笑,道:“元熙,百姓们最信奉的本就是神灵和佛祖。咱们初来封城,要想声名远扬,还是得想法子,借助佛祖的名气的。”

元熙眼前一亮,“你又有了什么好主意?”

“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主意,古来一直就有的!我想请华阳寺的慧清大师能够在华阳山脚下,建个施粥棚。冬日,能够吃上一碗热粥,既填了肚子,也是可以驱寒的。”

元熙点点头,“你是想着让华阳寺自己出米粮?”

“是呀!慧清大师德高望众。以往每年也会施粥的。只是今年,咱们总要提上一提,再来,在华阳寺的对面,以你平王的名义也开个粥棚,与佛家一起施粥。”

元熙笑道:“你倒是会算计!这样一来,本王得了个爱民的好名声,还借着华阳寺的光,可以让人传颂!”

静依淡淡一笑,“古人云,施恩莫望报!咱们现在不指望着他们以后如何地回报咱们。只希望,他们能从心底里记的咱们的这一点点好,就是了!也不枉咱们如此为他们费心了。”

“也对!依依,我元熙自问从来不是什么好人!在战场上,我杀人无数!以前在宫里生存,我为了自保,也曾做过一些害人的事!我曾经以为我的一生将会是灰暗的,没有其它任何色彩的!更是不可能会是带有光亮的!可是偏偏我是那么幸运!我竟然遇到了你!”

说到这儿,元熙低头深情地看着静依,“依依!是你给了我阳光,给了我信念,也给了我要好好活下去的勇气!”说着,便轻轻地抱住了静依,“你知道吗?当我知道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换不来父皇的一个微笑,一句奖赏,甚至是一个眼神时!我真的是死的心都有了!母妃不在了!父皇不要我!我的养母却又是因为收养了我,而失了圣宠!多少个夜里,我一个人住在冷冰冰地宫殿里?孤独、寂寞,被人遗弃的感觉困扰着我。依依,唯有你,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动?”

静依的眼眶有些湿润了,想起他曾经在宫里受到的那些苦难,她是真心地为元熙感到心疼!“元熙,咱们现在不是在一起了吗?以后,有我相伴,你是不会再感觉到孤独了。”

元熙点点头,“是呀!有你在,我永远都不会再是一个人了。有你在,真好。”

静依没有说话,犹豫了一下,然后轻轻地用自己的双臂,将元熙的腰轻轻地环住。静依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这是她第一次抱住元熙呢!

元熙感觉到自己的腰上环上了一静依的胳膊,轻轻地,软软地。元熙的心底里涌出了极大的满足感!喜悦感、幸福感迅速地在他的心底里蔓延!将他的心填的满满的,似乎就要冲了出来一般,让他的心里抑制不住的激动!

元熙轻轻地将静依放开,双手轻揽着她的肩,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眼前心爱的人。静依的脸微红,不敢与元熙那深情地眸子直视,有些羞怯地低了头。

元熙伸手轻轻地掬住了她的下巴,缓缓地抬起了她的头,自己的头也慢慢地低下。

静依只觉得自己的心跳的极快!仿佛就要从嗓子眼儿里蹦出来了一般,屋子里寂静一片,似乎是能听到两人的心跳声一般!静依有些害怕,却又是隐隐地有些期待!很奇怪,很复杂地感觉!

元熙的头在静依的眼睛里越放越大,终于,静依不知是下意识地,还是一种本能反应,竟是微微闭上了眼睛。自己的双唇,竟是微微地抖动着。

这一幕在元熙看来,那简直就是极度的诱惑!看着那粉嫩的嘴唇微颤着,像是在对他发出一种邀请一般!元熙也只觉得自己的心跳似乎是比寻常要快了许多倍,比之以前亲静依时,还要快!

终于,元熙的唇轻轻地贴在了静依地唇畔上。元熙像是得到了一种满足,心里奇异地踏实了起来。他轻轻地吸吮着静依的唇瓣,似乎是怎么都觉得不够一般,然后,却又是想要渴望得到更多,更多!不由自主地,元熙加深了这个吻!而两只大手,也开始了不安分!一只大手,紧紧地锁在了静依的腰间,让静依后退不得!而另一只手,却是隔了衣衫像那玉峰攀去!静依感觉到了胸前传来的滚烫的热度,想要推却,却是动弹不得,浑身绵软无力!不由自主地轻哼了一声。这声音听在元熙的耳朵里,却是如同是催情香一般,让他更是欲罢不能!竟是不自觉地,扯开了静依的衣带!

第二卷 红尘相伴 第十二章 一拍即合!

静依觉得衣襟一松,暗叫不好,急忙推了元熙道:“还不行!”说完,脸便红了,急忙转了身自己将衣服弄好。

元熙一看她如此,也知道自己今天是有些过于冲动了。到窗前打开了窗户吸了几口凉气,心里的那股燥动才算是压制了下来。

“依依,对不起了!我,我不是故意的。”说完,看静依仍是背对他,不说话。暗暗恼恨自己刚才过于冲动了,只怕是又吓到了她。“依依,我明日陪你出城。我还有政务没有处理完,先去书房了。晚些,我再过来陪你用晚膳。”说完,便有些苍促地出了院子。

静依待他走了,才转过身来。脸色仍然是潮红一片。

“海棠!”

“是!您有什么吩咐,王妃?”

“你去将我大婚前,祖父赠于我的那箱字画抬过来,我仔细地挑一挑,看能否找出一幅适于送与欧阳老先生的。”

“是!奴婢这就去。”

静依看海棠出去,自己也到了院子,“何嬷嬷!”

何嬷嬷正在叠着那些棉衣,见静依唤她,是紧忙过来,“是!您找奴婢有何吩咐?”

“你去将以前我让人装裱好的那些字画,给我出来。”

“可是以前王妃未出阁时,作的那些?”

“正是!特别是后来我从昌隆寺回来时,带回来的那几幅字画。”

“是!奴婢这就去找。”

静依这后半晌就没怎么动地方,就一直在几个箱子内挑来挑去。反复斟酌后,终于挑出了一幅山水画,和一幅自己写的字。

“何嬷嬷,先把这两幅收起来,备在一旁。回头我要做贺礼给人送去的,仔细别给弄脏了。”

“是!王妃,时候不早了,该用晚膳了。”

“知道了,派人去外书房看看王爷忙完了没有。我等他过来一起吃。”

“是!”何嬷嬷捧了字画,又命人将箱子抬了出去。

次日天还未亮,静依就早早地梳洗打扮好了。“马车可备好了?”静依一边看着何嬷嬷等人整理好的棉衣,一边问。

“回王妃的话,已经备好了。您与王爷还是先用了早膳,再出门吧。”

静依点点头,与元熙一起简单地用了一些。便上了马车,向城外驶去。

静依和元熙乘坐的是带有王府标记的马车,前面有初一带着侍卫开道,后面跟了海棠等人乘的马车,再后面便是四辆拉了大木箱子的马车。这一路行来,可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元熙,我昨晚想了一夜。这白府的宅子可是不小!是座七进的宅子呢。我粗略算了算,若是每间屋子里住上四五个小孩子,这里面怎么也住得下五六百人呢。”

元熙点点头,“这白石也的确是奢华,只怕你还不知道。他除了这处宅子,在封城的城西还有处别院,在其它地方,总共有七处庄子,还有六座别院。依依,抄了一个白府,等于是给咱们的府库,添了一大笔的银钱哪!”

静依笑道:“这样正好,咱们就把这些好好利用起来。尽量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些房子、店铺,总归是死物,现在天气渐冷,咱们正好可以有着大用处。至于银钱,咱们再看看,也不一定会用多少!毕竟他们都是百姓,都是可以做工赚钱的。”

“好!这件事情就由你来安排吧。若是白府的宅子不够用。还有白山华的那处的!”

“嗯。我知道了。对了,白石和他的子女?”

“你放心。我已经按你的建议,将他们流放到平秋县了。至于白石,昨日已经自尽了。这几日岳正阳都是在忙着肃清白石的一些党羽,估计会很忙了!”

“那你不也是会很忙,一下子会有这么多官员落马,谁来顶替?”

元熙摇了摇头,“这封城的官儿太多了!本来我就有意精简一下!一个位子上占着两三个人,真正办事儿的,却是没几个!再说了,我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文相就成了,其它的,让他去操心吧。”

“文相?你可是有了合适的人选?”

“嗯。我已经命人去下令了。明日便会当着这封城的大小官员的面儿宣布了。”

“哦?你选中了何人?”

元熙眨眨眼道:“依依向来聪慧,你猜!”

静依听了,垂眸思索片刻道:“莫不是付姐姐的祖父,付彦老先生?”

元熙眼睛一亮,道:“依依果然懂我!不错,正是他!”

静依点点头,“我听说付姐姐的父亲,付华也是一名勤勤恳恳之人,为人宽厚仁义,极得当地百姓的爱戴。只是做官十余载,为何仍只是一名小小的县令呢?”

“这也正是我要启用付彦老先生的原因。这付老先生看事情极为透彻、长远!他定是早已料到了这白石在封城定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才给自己的儿子下令,远离白氏一族!这样一来,付华不肯奉承白石,自然也不会得到重用。如此,反而是保全了他!”

静依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元熙,你真正想提拔为文相的人是付华吧?”

元熙笑着点点头,“依依果然心思敏捷,一点即通!没错!付彦老先生虽然威望足矣,可是毕竟是年纪大了。在这文相的位子上,最多也不过是坐个三、四年,真正有前途的,是他的儿子!”

“不错!这付家也是封城的望族!有付家做支撑,付华做起事来,也会更加的得心应手!再加上这封城的府尹又是他的女婿,他回到封城后的升迁,也不会有太多的阻碍了。”

静依说到这儿,用有些审视的眼光看着元熙,“你可是早就密会了这付老先生了?”

“哈哈!”元熙大笑道:“依依呀!你总是一语中的!我刚入封城时,便曾秘密拜访过付老先生。前几日,白石下狱后,我又去拜会了一次。”说完,用手指轻刮了静依的鼻梁一下,“真是什么事情也瞒不过你!”

静依嗔了他一眼,“你呀,真是最擅长扮猪吃老虎了。人人都以为你初入封城,又无权势,定会是个好拿捏的。没想到不声不响的就先办了一个白山华,又拿下了左山大营!现在可好,竟是早早地便特色好了顶替白石的人选。元熙,我真是不得不佩服你呀!”

元熙捉了她的手道:“我这不也是没法子!只是为了自保而已!若是他们不来欺我,我也懒得理会他们!要怪就怪他们存了不该有的心思!自然也就不能怪我出手狠辣了!”

“处在你这个位置上,对待那些官吏若也是一幅菩萨心肠,只怕早就死了几十回了!”

“是呀!所以说我还不够强大!等我足够强大了,谁又能勉强得了我?谁又能强迫我做不愿意做的事?就像母妃赐下的那几名美人儿!若我足够强大,我不想要,谁能强塞进来?还有这次的白石事件!若不是顾忌母妃在宫里的日子不好过,我早就将事情捅到皇上那里去了!也可以出了我心中一口恶气!可是我不能拿母妃的性命做赌注!她到底也是养了我十几年呐!”

静依点点头,“我们的确是应该顾忌到这个!不过现在还好,至少淑妃因为身子不好,并不怎么得皇上的宠爱,反倒是能让她在宫中平安度日了。”

“但愿吧!皇上的心思,谁能说的准?她现在是看着母妃长着一张与丽妃相似的脸,所以还对她宽容有加,若是哪一日,不顺心,不高兴了,说不定,一道圣旨,便可以要了她的命!”

静依听元熙的语气带了一丝悲凉之感,安慰道:“别想那么多了。前几日不是才收到了母妃的平安信?放心吧,最起码,她不参与晋王与明王之争,对谁都没有威胁,暂时是安全的。”

元熙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道:“你说的对,不想这些了。还是想想咱们自己的眼前的事儿吧!希望咱们来封城的第一个年,会是平安无事地度过的。”

静依笑道:“自然会的。咱们还年轻,有的是时间、精力来建设这封城!咱们夫妻同心,定是能将这封城建造成大渊最为有名气的一座城池!不让咱们的父母们失望!也不让咱们的对手,看了咱们的笑话!”

元熙听完,笑着亲了一下静依的手背,“有你在,真好!”

静依的脸一红,抽回了手,道:“快要出城了,正经些!”

元熙看她害羞的样子,如同是那含苞待放的牡丹花一般,娇艳欲滴!真恨不能上前咬上一口!可惜了,就快要出城了呀!元熙心中闷闷地想着,昨日不过只是想亲一亲,结果就差点儿控制不住自己了。唉!自己当初是怕依依被人抢跑了,不放心,所以才求了圣旨,提前大婚。现在倒好,只能看,不能吃!还真是活受罪呀!

元熙一想想,每晚搂着这具娇躯入眠时,那浑身的血脉喷张,就像是要爆裂一般,心里就是止不住的悔呀!干嘛要提前大婚呢?干嘛自己非要与她同床共枕呢?可以睡在书房,可以睡在榻上!为什么就非得跟她挤在一张床上呢!这不是自己虐自己吗?可是一想着与她分开睡,心里就空落落的!想着依依在华阳寺待的那些日子,自己一个人睡时,哪里睡得着?罢了!现在这样也挺好,至少还能睡个安稳觉!憋屈些就憋屈些吧!自己的小依依总是有一天会长大的嘛!不急!再等等!

静依坐在马车上,正想着晚些时候上华阳山的事,哪里知道这元熙此时的龌龊心思?

元熙看了静依一眼,见她似是想着什么重要的事情想的入神,也没敢打扰她,掀了小窗的帘子向外看了看,快到了。便将静依身上的斗篷往一处拢了拢,轻道:“快要到了。待会儿一定要跟在我身边,不许一个人乱跑!这里虽说都是百姓,可到底是一些没有教化的粗人,免得他们伤了你!”

“嗯。”静依乖巧地点了头,收回了心神,准备着待会儿与百姓的互动了。

到了城外的一处较为贫困的村子,二人下了马车,村子的里正早已在此恭候了。

“给王爷、王妃请安!”

二人看着眼前跪了乌压压一片人,相视一眼,元熙道:“不必多礼,都起来吧。”

静依吩咐道:“把东西都卸下来吧。”

静依看着不远处有几个小孩子还穿着单衣,冻的小脸通红,那两道鼻涕挂在鼻子下面,小手都冻成了小罗卜一样,又红又粗!看了真是让人心疼!

静依急道:“何嬷嬷,快,先将那些小孩儿的衣物给他们送过去,先给孩子穿上!”

“是!”何嬷嬷应了,便赶忙吩咐柳杏儿她们将那两个装了小孩子棉衣的箱子找了出来。让几名侍卫抬着到了跟前。

静依命人打开了箱子,拿出一件她幼时穿过的一件小斗篷,对着一个约莫有五六岁的小姑娘道:“来,小姑娘,姐姐这里有新衣服穿!穿上就不冷了。来!”

小女孩儿有些犹豫地看了看身旁的妇人,那妇人也是有些懵了。小女孩儿终是没有抵过温暖的诱惑,慢慢来到了静依的身前。静依笑着将那件棉斗篷给小女孩儿穿上了,系了一个蝴蝶结,又给她拢了拢斗篷,轻声问道:“怎么样?是不是不冷了?”

小女孩儿点点头,有些胆怯道:“你真好!”

静依笑道:“乖!刚才你旁边的那个是你娘?”

小女孩儿点了点头,没说话。

静依吩咐道:“何嬷嬷,别愣着了,先把小孩子的衣物给他们发了,让他们先穿上,别再冻坏了。还有,衣服可能不够,一人只能发一件。实在不行,就把大人的衣服也给小孩子穿上。”

何嬷嬷等人,这才忙着将一件件的小棉袄,小斗篷给小孩子们送过去。

没一会儿,这村口就热闹了,衣服都发完了。基本上倒是都有了。静依不禁叹道,这么多的衣物,才勉强够这一个村子的人的需要,这个缺口的有多大?看来自己还要再想想办法才行!

元熙问着眼前的一位老者道:“你是这个村子的里正?”

“回王爷,小的是!”

“你们村子有多少人?粮食可够过冬了?”

“回王爷,这原来是三个村子,后来村子里发生了一起瘟疫,死了不少人,便并成一个村子了。现在这个村子其有四百二十三户,共有两千一百口人。”

元熙点了点头,“这个村子还真是不小呢。你们村子共有多少地?今年的收成如何?”

“回王爷。这村子里的地倒是不少,可是今年的雨水不足,所以收成比之以前,是差了不少。这粮食也是勉强能够度日,虽是吃不饱,可是吃个半饱倒是没问题的。”

元熙皱了眉,半饱?

静依听了,也是黛眉一蹙,有些忧心地向元熙的方向看了看,轻道:“老人家莫要担心,再过几日华阳山的脚下便要开设粥棚了。你们村子离的倒是不远。到时,每日过去吃上一顿粥,再加上你们的存粮,应该也是差不多了吧。”

那老者一脸激动道:“多谢王爷王妃为小的们着想!”说完,一转身,对着身后的一干村民道:“大家快快叩谢王爷王妃的大恩大德!”说完,一干村民们便又跪了一片!

“老人家快快起来。地上凉,别再让您受了寒。”静依边说着,边将老者扶了起来。“今日,是我与王爷第一次出来看望村民们。还得麻烦老人家转告其它村子的村民,莫要着急!再过几日,我与王爷还会到其它的村子看看的。咱们封城地大物博,王爷正在想法子为百姓们缝制一些棉被,还想着来年开春,再给大家送些种子呢!大家放心,王爷定是不会一直让乡亲们受苦的。”

老者竟是激动地痛哭流涕,一手抹了把眼泪道:“多谢王爷王妃了!小的们感激不尽哪!”

元熙和静依又到几户村民家中一一看过后,二人的眉皱的更紧了。出了村子,马车向华阳山驶去。

一路上,二人都没有说话,各自想着心事。

直到马车开始上山路了,车身一晃,静依向车框一歪,眼看就要撞上去了,被元熙一把给拉住了。

“开始上山了。”

“嗯。元熙,我心里堵的慌。”

“我也是!看到封城这个样子,我的心里也不好受。”

静依的眼中升起了一层水雾,有些闷声道:“元熙,我们王府以后就节衣缩食吧。反正偌大一个王府,真正的主子,也就咱们两个人,不怕别人笑话!以后,咱们的一日三餐,还是一切从简吧。”

元熙抱着她,叹道:“依依,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仅凭咱们省下来的那些,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哪!咱们得想个一劳永逸的法子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