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愠怒道:“没有我的命令,今后不可擅自动手打人。等他醒过来,午衙我再细细审他。如今快将这王三郎并钟先生尸首一并抬回县衙,交与洪参军,这是一份案卷格目也带去与他。

就说我这里还要查问几个证人,事毕便赶回县衙。——快与我拿一张油布来。”

狄公将油布裹盖了头和两肩,仍跳上铁匠铺租来的那匹马,出北门,还向沼泽地中那条官道飞驰。

大雾稍稍退去,官道两侧的沼泽地一片汪汪积水,闪烁着奇怪的亮光,一丛丛的芦苇密层层,将积水切割成一条一条的水道。其干涸高凸处则略略几点碧绿。一大群水鸟听得马蹄声鼓翼惊起,高低盘翱,声鸣四野。昨夜一场大雨,此刻水退,官道上还留下一片浮萍水草。远处军营的戍楼孤立在黄云之下。——狄公想无疑那里的岗戍已发现了自己。

果然一声梆子响,军营辕门大开,飞出两骑来拦住他的马头,狄公从衣袖中取出大红名帖递过。两名士兵验看了,忙不迭勒马致礼放狄公过去。

看看到了那座废弃的谯楼,谯楼顶檐早塌了,楼墙荒败不堪,四周瓦砾遍地。折断的巨梁上栖着两羽乌鸦正叭叭哀鸣。谯楼外几十羽鸭子见了人影嘎嘎乱叫,惊惶一片。

狄公将坐骑系紧在谯楼外一根长满苔藓的石柱上,信步跳上青石台阶,进到楼内,门外鸭子吓得一齐涌泻进一个水塘,水花泥浆飞溅。

谯楼底层黑洞洞,湿漉漉,且不及一人高,显然不能住人。狄公便轻步上楼,楼梯摇晃晃,且无扶手,有好几级断阙。狄公用左手扶着满是霉斑的湿漉漉的墙壁,一级一级向上爬。

推开一扇歪斜的木门,果见是个住人的房间。一张木板床上隆起一块脏污不堪的床单,半边堆着几件破衣服。一张破桌上放着柄裂缝的茶壶,靠墙有一灶头,灶头上放着一只锅,灶下堆着柴火,搁着一只小竹凳。

狄公刚走进房间,木板床一动,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子跳下床来,她顺手抓起床边的破衣服穿了,怒目圆睁,发出一种奇怪的叫声。一张白净的圆脸却很是妖媚动人。

狄公心知此人便是黄莺儿了。见她惊惶失措,便慢慢站定,从衣袖取出大红名帖,轻轻放在桌上,指着名帖上的大红官印,又指指自己心口,笑吟吟地望着黄莺儿。

黄莺儿稍稍释疑,走近木桌向那名帖上一望,心中明白,但仍张大着一对美丽的大眼睛惶恐地望着狄公。——狄公知道这回她是害怕官府来缉拿她了。

为了松驰黄莺儿的惊恐和疑虑,他故意随手将灶头下的小竹凳拉到桌边坐下,又掂起桌上的茶壶摇了摇,凑上嘴唇,“咕冬咕冬”地咽了几口隔夜的馊茶水。

黄莺儿见状,心略略镇定。用手去嘴里蘸了唾水在桌上歪歪斜斜写了六个字:“三郎并未杀人。”

狄公一看,心中大喜。知黄莺儿虽哑,却能写字,并不疯傻痴呆。便转手去冷灶上摸出一块黑炭也在桌上写道:“杀人者何人?”

黄莺儿点头,又蘸唾水写道:“黑妖。”她怕狄公不懂,又扭扭歪歪写下一行字:“黑妖杀雨师。”

狄公惊异,失口问:“雨师?”——自觉好笑,便拿起那块黑炭又写:“汝见黑妖耶。”

黄莺儿摇头,撩了撩倾倒下来遮了脸面的一头乱发,用手拍了拍“黑”字,又摇了摇头。

狄公叹了口气,又写:“识钟先生否?”

她困惑地摇头,手指“钟”字,双眉紧蹩。狄公用手擦去“钟先生”三字,改写了“彼老翁”。

她脸上闪过鄙夷的神色,用唾水将“彼老翁”三字画了个圈,写道:“满身是血,化变为人。”又写:“雨师赠我金银”……“雨师”、“雨师”禁不住泪如雨下,呜呜抽噎。

狄公明白这登州临海一带,百姓多信鬼神,巫风盛行,谣祀繁多。这黄莺儿信“雨师”,不足为怪。或是她少女梦中曾与“雨师”相会,故有此言。但她怎么说:“雨师赠我金银”呢?莫非“雨师”原是人装扮的?——她不是写过“化变为人”吗?

他拈起黑炭又写:“雨师模样如何?”

黄莺儿见问,两眼闪出晶亮的光,两片樱唇禁不住咧开甜甜一笑,写道:“俊。”

狄公写:“其身如何?”

“高”

“性如何?”

“止善。”

她抢过狄公手中黑炭在“俊”、“高”、“止善”三个词上分别画了圈,然后扔掉黑炭,禁不住咯咯大笑起来。

狄公虽还三分懵懂,约略也猜出其中大概。又从地上拣起黑炭,写:“雨师何时来此?”

她半嗔半喜,望着狄公问话,看了半日。忽抿嘴一笑。也用黑炭写道:“夜雨时,——雨师随雨而来。”

突然她用手捂着脸面,呜咽起来。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望着樵楼外那一片水晶晶的沼泽地呆呆出神。

狄公又用黑炭在桌上画了一只鸭子,写了个“饥”字。

黄莺儿会意,走去那灶头下摸出一柄牛耳尖刀,又从灶上一个竹篮里倒出一堆米糕和鱼头肠杂。她熟练地拈起那牛耳尖刀,开始在灶头上切剁起来。

狄公望着那柄尖刀愣了半晌,又见黄莺儿把切剁好的鸭食掳进那口铁锅,扭着细腰向狄公微微一笑,表示歉意,便踏着摇摇晃晃的楼梯“吱嘎吱嘎”下了楼去。

狄公这时才发现房门口甚是清洁,不像其他地方满是尘土。污灰、霉斑、蛛网。他顿时明白那是钟慕期被杀害的地方——尸身曾经躺过。可惜已被张校尉手下的士兵冲洗清扫了。

雨停了。窗外沼泽地还游荡着一层薄雾,遥远处已升起了美丽的云彩。狄公下谯楼梯,看看黄莺儿喂鸭子。突然,他想到了什么,便急步上前解了坐骑的缰绳,翻身上鞍,扬起长鞭狠抽了一下。那坐骑踢了踢后蹄,飞也似地驰离了樵楼,狄公回身与惊呆了的黄莺儿挥手示别。

狄公驰进北门.正遇上当值巡官,便命巡官带他去“钟记质库”。“钟记质库”就在北门里,不一晌便到了。巡官道:“老爷,钟掌框的铺子临街,但他的住宅却在后面的小巷内。”说着他指了指小巷里一幢高大的雕砖门楼。

狄公吩咐巡官自回北门去值巡。他踱进小巷到那雕砖门楼下望了一望,便抬手用鞭柄去黑漆大门上敲了几下。

一个衣冠齐整的经纪人出来开了门,问道:“贵相公,有何物典质?铺子在巷口,我这里正要过去,你随我来吧。”

“先生莫非就是林二掌柜?下官狄仁杰特来宅上拜访。”

那人一惊:“原来是狄老爷,大驾责临,恕罪,恕罪。小人林嗣昌见礼了。”

狄公道:“下官从钟慕期先生被害现场回来,有几件钟先生的遗物要交付与林先生收存。”

林嗣昌不敢怠慢,引狄公进来到一间布置得十分典雅的客堂,分宾主坐了。狄公见客堂正中一幅名人山水大轴,两边各四条泥金古篆对联,熏香袅袅,鸟声啁啾。——紫檀木八仙桌上端正搁着一个铜线编制的大鸟笼,十几尾羽毛绚斓的小雀儿在笼内拍翅啼鸣。

林嗣昌苦笑道:“这些雀儿都是钟先生亲自喂养。看鸟是他的癖好。”

狄公好奇地听了一晌雀儿的鸣唱。侍童献上茶来,狄公端起茶盅,揭了盖子,吹嘘几下便呷了一口,顿觉脾胃清爽,精神一新。他从衣袖中取出钟慕期的那一迭名刺、两柄管钥和一张典质的票据。

“林先生,钟先生在谯楼遇害,尸身已运回衙门。这三件东西是他身上携带之物,现场拣到的,望林先生代收过了,顺便问一句:钟先生平昔出门时可携带大笔钱银?”

林嗣昌答道:“钟先生两年来已不理铺中事务,故不必携带许多的钱银,他外出时至多带三、五两银子——这足够他使化了。昨夜他不幸遇害,然我见这堆遗物里并无银子,心中不由感到溪跷。”

“钟先生昨夜几时出门的?”

“老爷,昨天晚膳后,他说他心中不舒,想去河边走走。这时乌云密布,天隐隐作雨,我劝他别去,可他不听……”

“钟先生晚膳后常去河边独个散步?”

“是的,老爷。钟先生脾性孤癖,言语不多。两年前,钟太太亡故后,他便时常去那河边盘缠,有时还带去钓具。即便是打雷下雨,也不退避,兴致愈高——很是有些古怪的拗劲。”

“林先生可有宝眷在此居住?”狄公转了话题。

“回老爷,说来惭愧,小人尚未娶亲。只因钟先生百事不问,我整日忙着铺子里外事务,分不开身来,故此中馈长虚。”

狄公点头,又问:“钟先生昨夜出去时,说过几时回来没有。”

“老爷,钟先生早有约在先,但凡他出去,从不说准几时回来。我们不便多问,亦不必等候,有时他带了钓具去,租了一条小船会在河上度过一宵。”

“你可听说了钟先生昨夜租的是一个渔夫王三郎的小船。”

林嗣昌答道:“不曾听说。北门外那条河上渔夫好十几个。都是些只认银子的红眼苍蝇。那王三郎我也认得,很是条心狠手辣的汉子。倘若昨夜钟先生真是租了他的船,保不定就是他做下了黑心的勾当。”

狄公一惊:“这话如何说?”

“小人也有钓鱼之癖,只是空闲无多,故殊少去北门外坐钧。有一次,我正撞上王三郎的那条船,他剖鱼时手持尖刀,眼露凶光的模样,看了令人胆寒。……噢,这当然也只是一时疑心而已,并无实据,怎可平白诬人。对,老爷这里送来的两柄管钥甚是重要,一柄是开启钟先生书斋的,另一柄是开启他的银柜的。”

狄公将两柄管钥纳入衣袖,说道:“钟先生系谋害身死,在勘破案子之前,他的一切遗物暂且由官府掌管。此刻,央烦林先生引我去钟先生书斋,我要验对质铺一应商务账册、票据、契书及存柜钱银数额。”

“遵老爷命,钟先生书斋在楼上,老爷随我来。”

林嗣昌陪同狄公上了楼梯,走到走廊尽头的一扇刻花房门前停下。狄公用一柄管钥打开了门锁。

“林先生费心了,少刻我下楼来找你。”

林嗣昌会意,欠身施礼,道了声“老爷自稳便”便旋踵下楼去等候。

狄公走进书斋,随手反锁了房门。书斋虽小,却窗明几净,陈设虽古旧,却甚有气派。尤其是粉壁上挂着的两幅金彩山水更增添了书斋一层富丽的色调。沿窗一架书橱,书橱上供着一细颈花瓶,瓶内插着一束野玫瑰。他在一张乌木靠椅上坐了下来,长长吁了一口气,向书斋边的那口坚固的银柜溜了一瞥。狄公不解,如此一间豪华不足,雅致有余的书斋的主人如何会与沼泽地里那座半坍的谯楼缠结瓜葛。

他摇了摇头,站起掏出管钥打开了那银柜的厚铁门。银柜内果然都是账册、票据、契书、信札——大都是与质库业务有关连的。信札中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寄来的,禀报他们在京师的日常起居、经纪事务。也有几封是蓬莱一家行院里的乐妓写给他的,内容照例是欢爱后的想眷、倾倒、邀约之言,落款的日期都在最近一年之内。狄公将这些东西按原秩序一一放进柜内,又拉开银柜内最下一层的小抽屉,见翠绿丝绒衬垫上一大红信封,信封内装着钟慕期亲笔撰立的遗嘱:他的全部地产、房产、家财归京师的两个儿子,唯这爿“质库”馈赠林嗣昌。

狄公关合了银柜,慢慢在房中踱步,又去拉开了那大书橱的橱门,橱内齐齐正正放着一函函青紫封皮的书籍。狄公顺手一翻却是一部旧刻《玉台新咏》,每一页上几乎都密麻麻用朱笔加附了训诂注释。再翻看其他的书帙,也大都是南朝的诗赋集子,最上边一格还有《尔雅》和《说文》。狄公乃明白钟慕期原是一个十分好学之人,只因从小经商,读书颇觉艰难,又不甘恬颜求教于人,只得暗自借助辞书,苦苦攻读,以期奠下个文学诗赋的根基。他性喜野趣,向往田园风色,故常去沼泽河边垂钓盘恒,又爱采撷野攻瑰。对,他还养着那一笼小雀儿哩。

狄公坐回到那张乌木靠椅上,从衣袖中取出一柄折扇轻轻扇着,心里苦苦思索钟慕期为人隐蔽的一面。突然他又想起了楼下客堂里那一笼雀儿,略一迟疑,将手中折扇放在书桌上,站起开门出了书斋。

狄公下楼来,转回进客堂。林嗣昌早在那里等候,侍童又献上一杯清茶。狄公望着八仙桌上那鸟笼呆呆出神。

“林先生,这笼里的小雀儿因何垂下翅翼,伸长了颈项?噢,该给它们喝水了,那盛水的小瓶早空了。”

林嗣昌凑过眼来一看,点头称是,正待吩咐侍童打开鸟笼换水。狄公忽叫道:“瞧我多么疏忽,竟将自己一柄扇忘记在楼上书斋里了,还烦林先生代下官去取来。”

林嗣昌不敢推阻,便匆匆折过走廊,上了楼梯。狄公对侍童道:“林掌柜看来不喜欢这雀儿,故不甚挂心,水瓶空了都没想到换,倘是钟掌柜见了岂不心疼?”

恃童小声道:“可不是。昨夜钟掌柜和二掌柜还为这鸟儿争吵了一番哩!”

“你可听得他们争的什么活题?”狄公赶紧问。

“什么莺儿、雀儿的,八成是二掌柜抱怨那笼雀儿太费人事。”

“你没听见钟先生说了什么吗?”

“他嗓子很粗,训斥二掌柜休管问他的事。”

狄公又问:“他们可认了真?”

“晚膳后小人见钟掌柜满面怒气,出了大门。”

走廊里响起了林嗣昌的脚步声,侍童缩下了后半截话,恭敬侍立一旁。

林嗣昌笑吟吟将折扇递给狄公。狄公和颜悦色道:“一个时辰后你须去衙门注册。——钟先生既然亡故,这‘钟记质库’的业主便要改换成你的姓氏,因为你是这铺子的二掌柜。并尽早移办商号过户一应登记备注手续。”

林嗣昌淡淡一笑:“多谢狄老爷关照,只是钟先生死得太惨,还望衙门早勘破此案,捉拿到凶犯,祭奠钟先生亡灵。”

狄公回到县衙,命一名衙役将坐骑并一串铜钱的租金送去铁匠铺,便自去衙舍后院沐浴。

淋浴罢,精神一爽。弹冠振衣,穿戴完毕,先去邸舍与狄夫人叙了几句家常,便匆匆告辞,一径去内衙书斋找洪参军。

洪参军早在内衙书斋等候,一面批阅日常公文。他抬头见狄公进来书斋,便迎上道:“老爷去了半日,大太都着急了。北门的守卫将一个人犯并一具死尸送来衙里,我都妥善处置了,只不知这案子如今如何判断?”

狄公道:“洪亮,这案子并不简单,也许是赖了一个侥幸的机缘,我窥见到了其中一层委曲。我对此案的裁处已腹中有了草稿。此刻,便可将那人犯王三郎带来书斋讯问。”

王三郎被带进了内衙书斋。他阴沉着脸,两目怒张,仇视着狄公。衙役令他跪下,便手执皮鞭站定他背后监伺。

狄公挥手示意衙役退下,衙役但恐王三郎恣蛮冲撞,虽放心不下,也只得从命。

“王三郎,你在河边打了几年鱼了?”狄公口气温和,仿佛闲聊家常。

“我懂事时起便在这河里打鱼了。”王三郎警惕地望着狄公。

狄公转脸对洪参军道:“那条河及那片沼泽真是个奇奇怪怪的地方,那里的水流、云彩、雾蔼、石头都奇形怪状,与其它地方大不一样。我还听人说河里有河神,认识天上的雨师……”

王三郎惊愕:“老爷也知道这情景?”

“不,我只是听人说起。你在河边长大,应知道每逢风雨交加、霹雳雷电的夜晚,那里经常发生什么样的怪事。”

王三郎忘了顾忌,说道:“河神从水里来,雨师从天上来。但雨师……”他的脸上闪过一阵痉挛般的痛楚。脸色更阴沉了,两眼又闪出了骇人的凶光。

狄公突然道:“王三郎,究竟是谁杀的钟先生?”

王三郎脸色陡变:“我早已说过不是我杀的。”

“不错,杀死钟先生的不是你,我是问谁杀的,为什么杀?”

“不知道。”

“不知道?你在他被杀后又去他胸前腹下狠戳七八刀,却是为何?”

王三郎仰起了头,叫道:“只恨我没亲手宰了这条老狗!倘是他活着时见我,倒真做了我刀下之鬼。”

“放肆!”狄公厉声喝道:“刀刺一具死尸借以消恨泄忿,只是懦夫的行止。我并不想多加追究。此刻我只问你,你与黄莺儿私下往来有多少时间了?”

王三郎的脸上顿时泛出红晕,目光柔软了不少:“一年多了。老爷,黄莺小姐是个好姑娘,虽是哑,却不聋,通晓人事,玲珑可爱。外边人只道她呆痴,不知她还识得二三千字哩,而我,斗大的字不识一篓。”

狄公点点头,从衣袖中取出那三两银子:“王三郎。你将这银子拿去吧,去买一条新船,娶黄莺儿为妻。以后就在这河里打鱼为生,夫妻间和睦相爱,不许反目。你这暴性子也该改改了。不过,此刻还得委屈你再蹲几个时辰大牢。”

狄公拍手,衙役急忙进来书斋——他一直在书斋外监伺,这里王三郎一有不轨,他便冲进来接应。

狄公命衙役将王三郎押回大牢监护,然后去外厅值房将林嗣昌带来书斋——狄公估计他此刻已来了衙门。

窗外浙浙沥沥又下起雨来,衙院花园内仍笼罩着一重令人心灰意懒的黄雾。花木都没精打采,低垂着头,似乎也因这阴霉天气感到窒息。

狄公自语道:“王三郎果然笃信河神、雨师之类的鬼话,他对雨师表现出的那种隐隐的痛楚不是很发人深思么?”

他慢慢端起茶盅,呷了几口,顿觉茶味精香,爽人心脾。

“洪亮,你去将本县有关祭祀、巫觋、河神、山鬼的各种记载都找来,这对我们勘破案子很有帮助。许多歹人正是利用百姓的愚昧无知来犯科作奸的。”

衙役引林嗣昌进来内衙书斋。

狄公道:“林先生来得正好。原本我想钟慕期既然亡故,而你又是铺子的二掌柜,这钟记质库理应转到你的名下。不料钟先生早就立了遗嘱,存放县衙有司。适才洪参军整理钟先生案卷存档时才发现。他要将铺子的存银抽出五百两来给一个女子。”

林嗣昌不听则罢,一听怒从心起:“钟慕期要将五百两银子送给那哑巴小淫妇?”

“林先生休要张皇,昨夜钟先生出门前便正是与你当面说了此事。他说他要从铺子存银里提一笔钱给住在北门外谯楼里的黄莺小姐,就是你说的那哑巴姑娘。你们于是发生了争吵,这一点你家中的侍童可以作证。他亲耳听见你们俩争吵的话题。”

林嗣昌道:“我并不想否认争吵之事,我哪里可能说服得动他?他气势汹汹,一反常态,不许我管他的闲事。我其实是为他好哩,谁都知道那哑巴小淫妇与王三郎打得火热,他这么冒冒失失闯入其中,后果不难揣想。钟先生不听我的忠告、怒气冲冲出了门.他去了那谯楼。王三郎岂肯与他干休?如今果然被王三郎所害,不正是飞蛾投火,自寻死路么?悔当初没能拖留住他。即便是跟随他去那谯楼亦好,临急也好助他一臂之力,也不至于坏了性命。”

“林先生这话说错了,昨夜,你正是尾随着他去了那谯楼。”狄公的声音变了调。

“不,不,北门外军营驻戍,官道上一向有士兵巡逻,戍楼上又有宵岗监视,过去不得。”

狄公冷冷地说:“你说过你们俩都去过那一带钓鱼,地形焉能不熟。河边正有一条小径,穿过沼泽地边上的芦苇丛可径到那座谯楼。昨夜,大雨滂沦,巡丁及戍岗只顾及官道,那条小径他们并不留意。钟先生以往大雨之夜都扮做‘雨师’去与黄莺小姐厮会。黄莺儿天真纯朴,不辨真伪,又笃信河神、雨师之说,故乐意献身于他。钟慕期邪行毙命,固然咎由自取,但杀死他的并非王三郎而是你林嗣昌——你尾随他到了那谯楼上,一刀刺入他的背脊。黄莺儿还证实你昨夜穿着黑衣裤,她不辨其中委曲,认你作‘黑妖’,她只认‘黑妖杀雨师’——如今林先生还有什么花言巧语可狡辩的。”

林嗣昌大惊失色,抵赖道:“老爷岂可信中编派,厚诬小民。”

狄公道:“裴氏那张典质的票据便是明证,那票据是谯楼现场钟先生尸身边拣到的。你曾亲口对我说,钟先生两年来已不理质铺中事务,如何他身边会有一张当日签押的典质票据?故我断定是你林嗣昌抽刀暗害钟先生时,不慎从衣袖中掉落的。”

林嗣昌的双眼闪露出绝望的神色,灰白的脸上渗出豆大的汗珠。突然他大声叫道:“这条不避腥臭的虫精野狗合当吃我一刀!这些年来,我为铺子事务,心劳日拙,惨淡经营,至今连个婆娘都没讨着。他酒足饭饱,却日日寻花问柳,思餍淫欲。竟扮作‘雨师’去荼毒那哑姑娘,天理不容。宰了这条野狗,亦出我胸中一口恶气。”

狄公示意,洪参军走出书斋。片刻,两名衙役上前用铁链将林嗣昌套了。

“林嗣昌,午衙升堂时,我再细听你的招供。”

洪参军道:“这真是一件可悲的案子。只不知王三郎在这个案子里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狄公答道:“王三郎的来龙去脉亦是一清二楚的。黄莺儿曾告诉过他,每至雨夜便有‘雨师’来与她作伴,她为之感到十分荣幸。王三郎听了也不生疑,他们都是笃信鬼神的愚昧百姓。今天一早,王三郎到谯楼来送大鲤鱼给黄莺儿,发现一具死尸躺在楼上房门前,而黄驾儿则在一旁哭泣。她告诉王三郎道,一个‘黑妖’杀了‘雨师’,并将‘雨师’变化成一个丑陋不堪的干瘪老头。王三郎将尸身翻过来一看,认得是质铺掌柜钟慕期,不由心中憬悟,知道黄莺儿受骗,盛怒之下,他拔出尖刀对准死尸的胸前腹下猛戳了七八刀,溅了一身的鲜血。他怕惹祸,便偷偷溜到了船上,藏身到河边的芦苇深处。他在洗涤裤上的血迹时被张校尉的部下捉住了。”

“老爷又是如何在短短的半日里便勘破此案的呢?”

狄公捋着胡子,莞尔一笑,说道:“最初我不明白凶手在钟慕期背脊后戳了致命一刀后隔了长久又如何猛戳他胸前、腹部七八刀。我当即判定前后曾有两人在钟慕期身上戳了刀:一个是谋杀案的真凶,一个却是为了泄忿。我审问王三郎时,王三郎提起钟慕期咬牙切齿,骂不绝口。我见黄莺儿时,黄莺儿又说及‘黑妖’将‘雨师’变作了人——变作了一个丑陋不堪的干瘪老头。于是我疑心。‘雨师’系钟慕期所装扮,而王三郎是情妒杀人。后来,林嗣昌无意中透露钟慕期已有两年不问铺子事务,我立刻想到裴氏那张当天签押的票据必是凶手杀害钟慕期时不慎掉落在现场的。及我去质铺拜访林嗣昌,从他口中得知他也常去河边钓鱼,十分熟悉那一带地形。又听说他为黄莺儿的事与钟慕期多有龃龉。他家侍童不知内里,还以为是两个掌柜为那一笼雀儿争吵哩。”——于是一切都了同白昼了。

洪参军笑道:“如此说来,王三郎与黄莺儿这一对贫苦的纯朴男女算是交好运了。倘不是遇上老爷,那王三郎岂不冤枉作了刀下之鬼?而黄莺儿也从此凄苦终身。”

狄公道:“虽王三郎木讷,黄莺儿哑巴,但律法岂可欺侮于他们?我忝为民之父母,正是要为这等不会说话或不善说话的善良纯朴百姓秉公办事,大声说话。——这才是一个父母官的职责啊!”

五朵祥云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话说大唐高宗皇帝乾封年问,狄仁杰——狄公外放登州蓬莱县县令。这蓬莱县为古齐地,滨临大海。除盐铁之利外,官府监督的船舶营造业也甚是兴隆。狄公上任甫及七日便邀来地方船舶营造业巨商叶守本、夏明及专理刑名契约的县司法佐郎贺春帆来衙厅,商议由官府资助兴办大型船坞的事宜。

看看已是申牌时分,狄公笑道:“今日下官十分欣慰,承蒙诸位先生大义襄助,鼎力合作,终于议定了营建船坞诸事项。”

他心中好生感激,眼前这三位先生已陪着他从午时坐到了此刻,商议妥当许多工程实施的细则和银款摊派份额。

贺春帆道:“今日签押的这份议约,包罗巨细,公平合理地解决了夏先生和叶先生之间同行业务的许多纠纷,钱银款额上似也无厚薄盈亏之分。”

夏明咂嘴道:“未必,——倘若允许我自行运营,官府不出面干预,我无疑会赚得更多的钱。”

狄公正色道:“船舶营造业关乎国计民生,朝廷日夜关心,下官焉敢怠忽?夏先生、叶先生也不必再起纠纷,一切遵照本议约行事。再说,船坞建成,登州平海军也从此改善设施,更有利于海疆安全。”

叶守本不住点头,心中敬佩狄公。狄公也暗中有抑夏助叶之意。狄公知道叶守本拘谨厚道,守法安分,而夏明则狡黠狠戾,且生活放浪,贪恋酒色。

狄公吩咐衙役斟茶,他吁了长长一口气,靠身在太师椅背,凝望着槛窗外怒放的木兰花。这时起风了,将持续了整整一天的懊热驱散净尽。槛窗外不时透进一阵阵馥郁的芳香。

叶守本放下茶盅,斜眼示意贺春帆和夏明:该是告辞的时候了。

突然洪参军气咻咻进来衙厅禀狄公道:“值房有人求见老爷,说是有紧急口信启禀。”

狄公一惊,欠身道:“三位先生权且等候在此,下官去了就来。”说着一拂袖便随洪参军出了衙厅。

下了衙厅台阶,转过右首一溜超手游廊,洪参军乃低声说:“老爷,贺相公的管家来报,贺夫人投缳悬梁了,午睡时吊死在她家后花园的亭阁里。管家发现了便立即赶来衙门报信。”

狄公惊愕之余不禁为贺春帆叫苦。“看来还是让我来将这噩耗告诉贺先生。他得讯后真不知会怎样悲哀。”

狄公伤心地摇了摇头,回进衙厅,神情肃穆地对贺春帆说:“贺先生,来人正是宅上的管家,他来报信说,尊夫人寻了短见。”贺春帆抓住靠椅的扶手目瞪口呆,半晌才沮丧地说:“我担心之事终于……发生了。近一个月来她总是神思倘恍,意气沉郁……她……老爷,她是如何自杀的?”

“你管家来报是悬梁自尽的。——管家此刻正在值房等候你回去善后处置。你先回去料理一下,我这里即刻委派仵作、差官人等赶来宅上。”

贺春帆呆若木鸡,嗫嚅道:“这样快就去了!我离家才一个时辰……哎哎,老天,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夏明和叶守本也不胜诧异,言不尽意地说了几句劝慰的话。但贺春帆似乎都没听见,他两眼吊直,木然僵立。突然他拉住狄公的衣袖,悲哀道:“狄老爷替我作主!我……我生性胆怯,不敢亲见贱荆死状。老爷,卑职还是留在这里静思一晌,等老爷衙里去人料理完毕,安厝了尸身,我再回宅下看觑。老爷千万别见怪,我此刻正五内颠翻,魂魄摇荡……”他的声音低了下去,恳求的目光哀苦地仰望着狄公。

狄公道:“既然如此,贺先生便暂留在衙里,再沏一盅新茶,安宁一下散乱的神思。为筹建船坞之事,贺先生劳顿了这半月。叶先生、夏先生两位也委屈陪侍贺先生一晌。——我去贺宅料理了现场便回来,不需半个时辰。”

洪参军陪同贺宅那管家在值房等候,正心急如焚,忽见狄公独个出来,不由诧异,便问:“贺先生为何未出来?”

狄公挥手吩咐管家先回去,转脸对洪参军道:“你也无须去贺宅了,时间紧促,我只带缉捕及两名番役随行。你速去通知仵作,并备下我的小轿。”

狄公、仵作、缉捕及两名衙役很炔赶到了贺宅。管家叩跪拜见狄公,两名女仆正在门楼里抽抽噎噎。狄公命缉捕及两名衙役守候在外院,然后由管家偕同仵作去后花园亭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