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喜因主子开口吃惊,便特意打量了妇人几眼,心忖此人莫不是有什么不对,不然殿下怎么会开尊口。

妇人却恍若没察觉这几人的目光,只温柔对幼宁道:“既然姑娘难以抉择,不如我帮姑娘挑几样,可好?”

“好。”幼宁欣然应下,又甜甜道,“谢谢姐姐。”

她又唤姐姐,妇人没忍住,含笑纠正,“我年长姑娘二十有余,这称呼却是不大合适,姑娘唤我云娘就好。”

云娘虽作的妇人装扮,但寻常人一看都会觉得她最多二十几绝不会超过三十,没想到却有这般年纪了。

幼宁有些惊讶,认真看了看仍不大相信,令云娘笑意更深。

云娘给幼宁挑了个特别适合她的小香囊,又选了几件纹样别致的荷包,最后付银子时还额外送了几个小玩意。

幼宁连道几声谢,转头望向燕归,“十三哥哥。”

“…嗯?”燕归犹在沉思。

“云娘有什么不对吗?”幼宁当然也注意到了燕归神色,不过在云娘面前没有问出声。

她迟疑道:“和十三哥哥以前认识?”

燕归摇头,牵过她的手,低声道:“与我无关。”

对上这双充满求知欲的杏眼,他还是将事实道出,“她是李阁老的孙女——李卉。”

虽然面容有所改变,但以前他和三皇子一起见过此女,认得她的声音。

李卉,是个早就随李府被抄家而去的死人。

第75章

李卉曾是京城不可多得的美人, 李阁老最疼爱的孙女,其官帽上最璀璨的明珠。知书达理、温柔贤惠…似乎无论用什么词对着她夸都不为过,不然当初不会引得大皇子和三皇子一同对其倾心。

美人乡英雄冢,若非三皇子对李卉痴心太过, 也不会那么容易受到李阁老等人的半要挟要蛊惑,做出逼宫的蠢事。

燕归当初本想将三皇子处死,他不在乎背上弑兄的罪名,何况三皇子曾伤过幼宁, 又是李秀差点让容云鹤一命归西, 三皇子和李府他都不想放过。

最终周帝等人为三皇子求情, 燕归便只废了他的筋骨将其贬为庶人, 能不能活下去就要看他的运道。

但李府上下八十九口却是确确实实被处斩,当初由云庭亲自监斩。

所以突然看到记忆中早已不存人世之人,燕归说不诧异也不可能。

幼宁因他的话突然想起那段快被遗忘的宫变, 犹豫道:“就是…三叔叔喜欢的那个人吗?”

幼宁不会怨恨人,即使曾经被三皇子那么凶恶的对待,时间冲刷下她也早忘了当初自己的痛楚。但永远无法忘怀的是兄长当时倒下的模样,谈及那时的事至今有些抵触。

燕归颔首, 安抚道:“不用担忧,我已派人跟着她,明日就能查出缘由。”

不管是人是鬼,只要出现在了他眼前, 总能被查清楚。

“嗯。”幼宁转身回眸, 视线穿过人群, 看向那个满面温柔忙碌不停的妇人。她真的很美,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由内而外的气质,教人一看便容易心生好感。若她如其自己所言已三十有余,这副面容未免太过年轻,但若她就是李卉,这般模样就很正常了。

因这一插曲,接下来的夜市幼宁也无法尽兴,她有点儿心不在焉,最终被燕归抱了起来。

幼宁双手下意识圈了上去,脑袋软趴趴伏在燕归肩上,向来明亮的双眼没有焦距,显然在神游天外。

她没有忘记过当初陪伴自己六年的神仙哥哥,如果不是他,兄长也无法得救。当初他未留一言就那么不见了,幼宁一直心怀愧疚,她觉得是自己的请求让神仙哥哥耗费太多,所以消失或者回到了原本的地方。

神仙哥哥还会回来吗…?小少女想着这些,不免有点儿失落。

明明在出神中,待鼻间传来一阵香味时,小少女还是依着身体本能往前一探,张口咬下了糖糕,身旁低低的笑声让她思绪回笼,才发现甜味在舌尖蔓延。

杏儿正瞧着她笑,用帕轻轻擦去小主子唇角糕沫,轻声道:“奴婢还以为姑娘会发着呆就把这糖糕给吃下呢。”

糖糕还在燕归手中,由竹签串制,热腾腾散发着香气。幼宁顺着它巴巴望去,脑袋都跟着它的移动晃了两下,就对上燕归同样含了笑意的目光。

脸蛋顿时害羞得红成一片,幼宁“呜”一声往燕归胸前钻去,埋在里面成了小鹌鹑,无论什么思绪也在此刻化成了云烟。

杏儿好容易才忍住笑,小主子脸皮薄,可不能明着笑话她贪吃。不过方才那模样真是呆得可爱,叫人真担心哪天被人一块点心就哄走了。

逗趣间,夜市树梢的灯笼恍然间尽数亮起,或明或暗,如夜空中斗斗繁星,间或有丝竹声、叫卖声伴着杂糅的香气,叫人瞬间想起那句词来: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幼宁与燕归满载星光回宫,这一趟虽有意外,倒也不失乐趣。

幼宁后半程都被燕归牵着抱着四处玩儿,回宫后又被哄着入睡,看得杏儿石喜当真是又欣慰又纠结。

太子殿下看来真是疼爱极了姑娘,可是这相处模式…哎,不说也罢。

天光未亮,前去调查的鹰卫就回了东宫,向燕归禀报李卉之事。

当初李府上下皆被下了死诏,女子也不例外,李卉本难逃一死。那时三皇子自身难保,就算再想救心爱之人也难以出力,真正出手的是大皇子。

大皇子被燕归斩断一臂,所以他虽然同样有些小错,但都被这一臂抵消,事后并未受到其他惩处。

大皇子真心倾慕李卉,倾尽全力将人用死囚换出,连云庭都没察觉。只是李卉因受刺激太过,之后染了一场风寒,醒来后将这些事尽数遗忘,独独记得三皇子的名讳。

李卉失忆并非全是坏处,起码大皇子便十分欣喜,不惜冒了弟弟的名,对李卉道自己就是她曾经定亲的未婚夫,二人相处一段时日,顺理成章地结为了夫妻。

因李卉名义上应该已死,大皇子怕惹疑,即便她容貌受损再治好后有所改变,他也不敢直接将人带回府邸,而是一起住在了京郊。

两人成亲后李卉都不知他身份,只知道夫君是个做了小生意的商户。而大皇子则日夜在城内外往返,白日上朝处理政事,夜晚则偷偷回到京郊,与李卉作一对普通夫妇。

也是因此,李卉才会时不时循着记忆做些小东西出来贩卖。大皇子没有阻拦她,但安排了人跟随,这也是燕归当初见到李卉时察觉暗处有几道气息不稳,因为大皇子的人都识得他。

年纪同样是大皇子诓骗了李卉,因治伤时用了些虎狼之药,李卉发间生了些银丝,所以对大皇子之言深信不疑。

不过大皇子非良善之辈,对李卉有多痴爱,对三皇子便有多憎恶。在得知李卉彻底失忆后,他立刻就派人让三皇子死于病中,反正已是一介庶民,无人会关心他。

石喜就在殿中服侍,听罢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五年前大皇子妃逝世后大皇子就多方推托,没了再续娶的意思。旁人还道大皇子居然是个痴情之人,恐怕没想到他的确痴,只是对象并非原本的正妻。

此刻石喜都不禁有些怀疑,大皇子妃是否真的是因病逝世。

见主子沉思许久,石喜道:“殿下,李卉如今就住在城郊一处小院中,可要…?”

燕归抬手,这便是暂时不予理会的意思了。

李卉虽然是李家人,但她毕竟和这些事无关,且事过多年,没有牵扯到朝堂,燕归还不至于因此大费周章。

至于大皇子敢藐视律法,偷换死囚,他自会从其他地方罚回。

不过大皇子此举着实令燕归讶异,大皇子自少时便性情暴躁,喜怒不定,且为人阴险狡诈,是再切实不过的利己者。这样的人有一天居然能为一个与他毫无关系的女子不惜违反皇命,甚至冒他人名义诓骗也要将其留在身边,着实令人意外。

这夜燕归未歇,第二日下朝后直接传大皇子入勤政殿。

燕归虽为太子,大皇子却为长,所以每次行礼时大皇子都不大情愿,甚至面上都不曾掩饰。

燕归头也未抬,将几张轻飘飘宣纸扔去。大皇子疑惑拾起一看,当即失色,再没了不满,跪地道:“臣知罪,任凭太子处置。但李氏无辜,且早已忘尽前尘,望太子网开一面,放她一马。”

了解燕归的作风,证据都扔到面前了,大皇子也没为自己辩解,但第一反应想的却是维护李卉。

燕归神色似有些奇怪,淡声道:“李氏戴罪之身,何谈无辜?皇兄罔顾人伦,戕害手足,罪自当令处。”

大皇子料到燕归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此刻出奇得平静,顿了会儿道:“当初李氏逃狱一事是臣一人所为,她毫不知情,也算不得违反皇命。何况她忘却过往,当初的李氏嫡女早已随李家上下八十八口而去,如今的李氏不过是个毫不知情的山野村妇,大周以德治国,身为一过储君,太子何必如此绝情?”

他面对燕归几乎从没有这么冷静的时候,甚至他平日处事也没能具有如此处变不惊的气度。

上首似乎传来一声微不可闻的低笑,大皇子还当自己听错了,耳边便响起燕归惯常的平淡语气,“皇兄言之有理,既然李氏无罪,便是主谋之罪。一命换一命,可是该如此?”

大皇子一怔,这么直白的话他当然懂,太子的意思是李氏要活,他就得死。

拳头微微握紧,又松开,大皇子咬了咬牙,“对!”

他迅速接道:“但李氏已有孕,不知…太子可否允臣再陪她一段时日,安排…安排后事,臣不想让她们母子…日后无依。”

燕归挑眉,“皇兄当真愿意?”

大皇子没回,但他的神色已表明,为心爱女子如此,他愿意。

燕归神色更奇怪了,他无法理解大皇子这种情感。明明那么想拥有她,都不惜冒他人之名,此时却愿意留下李氏独活。

易地而处,若燕归心知自己不能再留于世,他不会留下幼宁,必定会带着她一起去。他的占有欲偏执而霸道,甚至不愿忍受死后幼宁不和他在一起的可能。

久久无话,大皇子似乎从燕归脸上看出了什么,思索会儿,竟露出一丝讥讽的笑意。

大皇子本以为这个弟弟对容家的小姑娘和自己对李卉感情相同,但眼下看显然并非如此。他总算理解了那时三皇子说的那句话——燕归根本就没有正常人的情感。

第76章

巳时, 勤政殿。

幼宁在燕归指点下行朱批,她如今书法大有长进,经过兄长和燕归先后教导已初具风骨。事实上这几日的奏折有许多都是经她手批阅,朝臣拿回奏折时心存疑惑, 燕归淡淡一句“孤左手所批”便令他们状似恍然,接连称赞太子天资卓绝,双手书法也不在话下。

其实大部分奏折不难批阅,只是看起来费些功夫, 并非每道都需回大段文字, 许多只需让朝臣知晓这道奏折已被阅过, 或简单给个应允、否定。

幼宁慢慢写下一句“已阅, 可行”,忽然道:“任善不是个有名的贪官吗?”

她还在南城时都听过这人名声,是贺府婢女当作玩笑给她和贺二逗趣的。盐铁转运使本就是个油水多的肥差, 任善上任后不仅承袭前人作风,更把敛财的习性发扬光大,收受贿赂都是小意思,对来往商户等几乎到了雁过拔毛的地步。

任善亲戚多, 听说他得了这么个官职都来求着分一杯羹。他也来往不拒,把能安插的位置都放上了自己人,却不是为他们谋福祉,而是当成了自己敛财的工具, 物尽其用, 把这些亲戚的作用榨得干干净净。那些人没捞到好处不说, 还累个半死,一年都没到就纷纷请辞,哭着喊着不干了。

有传言说任善在某处修了地库,特意用来摆放他得的那些金银财宝,听说银子黄金都堆成了一座山。任善每月都要去那么几次,把那些宝贝数一遍,擦拭灰尘,再抱着自己的宝贝一起睡。

他如此会敛财,却还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不仅对他人,对家人对自己也是如此。住的是官府分的小宅,吃的菜都是自家所种,平日里见个油星都得碰上年节。最让人当成笑话的是,当地知府请任善一家用膳,这一家人全程就没停过嘴,席上肉菜尽数进了他们腹中,吃完还要带些回家,好在知府是个和善人,当真命下人再做了一桌菜给他们带走。

不管是收受贿赂,还是大肆敛财,在幼宁的认知中都称不上一个好官。奏折为知府所呈,内容却是任善所提,提出当地盐铁转运与他处实情不同,是否可按照大周律法,另起小条例。

那条例内容一并在内,幼宁细想了想,发觉若添这么一条,便能让任善的敛财之路更顺畅。

燕归明白她的疑惑,幼宁所知所学都出自书籍,自然不懂这些,“贪有贪的用处,一朝不能只有清官。”

想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绝非长久之计。大周官员俸禄不低,但也高不到哪儿去,若官员家中人数再多些,要求更高些,简单的俸禄怎能满足?倘若他们只是利用权职之便谋些小利,不影响大局,政事上能够完成所求,燕归不会介意,他不是眼中揉不得沙子的人。

像任善这种人,虽然已经远远超出一般燕归能容忍的范围,但敛财到他这个程度,已经是一种才能。燕归曾派人去查过,这人光担任盐铁转运使三年,所得钱财就不可小觑,而且还未影响当地百姓,因为他拔的都是些富商的毛。

是以燕归不仅不怒,反而十分欣赏,他准备再观望两年,便将此人调往京城。

待燕归将这些耐心地一一给幼宁解释清,她一眨眼,好奇道:“这便是知人善用吗?”

“嗯。”低低一声回应,随后幼宁感觉脑袋被揉了揉,回眸便望见青年眼中极淡的笑意,仿佛觉得她这模样很可爱。

她本就被燕归圈在怀中看奏折,此时被轻轻一提就坐了上去,“看奏折累吗?”

“不累。”小少女脸上神情认真,“我知道十三哥哥是为我好。”

她道:“寻常女子不可以参与政事,太后娘娘在朝几十年,也有很多人没承认她,所以太后娘娘希望女子地位能够再高些。”

她已经懂了这些,让燕归有些诧异,但其实也正是他现在在做的事。

燕归本人并不在乎周朝好坏,可若将其治理好便能让幼宁更开心过得更舒适,他愿意如此。同理,如果逐步让幼宁接触朝事能够如太后所言,让她真正得到某些东西,他也愿意这么做。

幼宁伸手一探,将最后一道折子拿来,翻开看了会儿,迟疑道:“…大皇子请奏革去爵位?”

大皇子早已被封郡王,不过一些人仍习惯称其大皇子。他这些年虽然面上对燕归不怎么服气,有要事交待时依旧会圆满完成。

燕归以前无意探究,现在看来,恐怕是因为他得了李卉,所以才能这么老实。

“大皇子犯什么错了吗?”小少女如此问着,心中第一时间想起的却是当初更加熟悉的三皇子。

三皇子固然有错,但当初伤容云鹤的并不是他,且以前有过数面之缘,幼宁不是个记仇的性子,提起来当然没有什么怨愤。

燕归便又将李卉之事陈述一遍。

幼宁于这种事上同他一般心性,没有感慨,倒只余奇怪和惊讶,撑腮道:“如果只留下她,日后小孩儿没有爹爹,受欺负了怎么办?为什么大皇子会想这么做?”

燕归依然不知,便问道:“你会如何做?”

“当然是和十三哥哥一起。”小少女答得毫不犹豫,声音绵软可爱,却十分坚定,“十三哥哥不是说成亲了就是要一直在一起的吗,十三哥哥去哪儿,我当然也去哪儿。爹爹和娘可以互相陪着,哥哥以后也会有人陪,但是十三哥哥没有呀。”

她说得如此简单,仿佛生死间的跨越只是换了个地方互相陪伴,甚至如此自然,让人连升起的感动都带了丝哭笑不得。

到底是懂了才如此,还是因为不懂才可以这么无畏?

显然燕归很喜欢这个回答,他不需要懂大皇子所说的感情,只要幼宁能够接受他便可,他俯首亲了亲怀中人的脸蛋,低沉道:“对。”

全程旁听的石喜简直给这两位主子跪了,真该说是天生一对么,这种歪理也能想到一块儿,也就容姑娘这种性子能和殿下相配了。

奏折批阅后,幼宁想起这几日看的书,升起采花儿酿酒的兴致。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桃花酒还可作药酒,口服外用皆可,美容养颜有奇效。

幼宁想为容夫人酿桃花酒,因书中载桃花酒有活血通络、润肤祛斑之效,容夫人有些年纪了,前阵子还笑念过肌肤大不如前。

皇城中树种繁多,桃花树更不会少,东南角便有一片桃林。

杏儿提了竹篓在树下提心吊胆地看,不停道:“姑娘慢些,当心衣裳扯着枝条…”

边看着心中也不免嘀咕,太子殿下明明最是紧张姑娘,怎么连姑娘自己要爬树都允了。虽然树不高,但这也危险呀,而且桃树枝条那么细,不小心摔下来伤着哪处,对姑娘家来说可不美。

杏儿往旁边偷觑一眼,只见太子从容非常,微微仰首看着上方,还不时指点哪处桃花更美更多,不由更生不解。

幼宁起初有点儿心怯,但有燕归从旁指导,教她如何踩踏枝干,而且他就站在下方,随时可以接住,便渐渐安下心来。

四月正是桃花怒放时节,桃花林中桃树密集,小小少女着粉衣来回轻盈穿梭,有时几乎同桃花融成一景,叫人分不清花与人。

每摘满一捧或小荷包,幼宁都会将其往下洒,杏儿等宫女便前前后后地接。她似乎觉得这样有些好玩儿,低眸见燕归静静看着自己的模样,不由玩心一起,忽然将满袖桃花往他脸上落去。

花瓣簌簌,随清风飘洒在燕归发顶、面上、两肩,周围有瞬间的寂静,宫人们不约而同偷偷看向他,担心太子不悦。

幼宁却挑了一根较粗的枝干,干脆坐了下来晃悠着小腿,模样可爱极了,还不怕死地称赞道:“人面桃花相映红,十三哥哥这样好漂亮啊。”

杏儿捂脸,小主子又在作死了,仗着太子宠爱当真越来越无法无天。

乖起来很乖,熊起来也是真熊。

一片桃瓣旋落而下,正巧遮了燕归的眼,他抬手拿下,听了幼宁的话后神色暂时没什么变化,只道:“下来。”

“不下。”幼宁当然不会这时候下,明显这是要教训她的架势。

她一点儿不怕,拒绝过后想了想,还特意从顶端摘了最美的一束花枝,又对燕归露出浅浅梨涡,歪着头软声道:“鲜花赠美人。”

她不提美人还好,一说燕归就想起她曾经的“雄心壮志”,向周帝学习,要阅尽天下美人。

他轻挑眉头,又道:“幼幼,下来。”

“十三哥哥要揍我吗?”

“…不会。”

幼宁却转着乌溜溜的眼睛望着他,再望望旁边的宫墙,顿了片刻干脆一撩裙子跃了几棵树,然后踩着边上的树枝往墙上攀去。

杏儿一声惊呼咽在喉间,生怕这时候影响了小主子。

这道宫墙隔开了御花园和华清池,中无拱门,要想去对面就不得不绕过长长的宫墙。

杏儿正思忖着要不要现在就沿宫墙赶去对面,碍于没得燕归的令又不好乱跑。

但没想到的是,宫墙那边刚巧经过一行人,不是他人,正是周帝。

幼宁攀着宫墙还不知要往哪边跳,周帝见了她疑惑道:“在上面干什么呢?”

“唔…刚才在和十三哥哥一起摘桃花儿。”

她道的刚才,周帝还当太子已经走了,当即嗤之以鼻,“桃花儿有什么好摘的,太子什么都不懂,只会批奏折,和他一起玩儿多无趣。不管他,走,朕新得了一些乐伶,带你看美人去。”

第77章

自从太后仙逝, 宫中一年只那么两三次召新的舞伶、乐伶,周帝又有了小十八,在玩乐上的心思就淡了许多。是以这次机会难得,周帝想到幼宁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兴趣, 当即跃跃欲试。

然而现实残忍,不过一刻钟后,周帝坐在了勤政殿,望着满桌已经批好的奏折发呆。

太子的话犹存耳际, “父皇既然如此有闲心, 不如多看一点奏折, 日后儿臣无暇为您分忧时, 也好亲自上阵。”

无暇为朕分忧?周帝几乎要纳闷道,这周朝不都已经是太子的么,朕不过挂名而已, 哪来的替朕分忧。

但他并不敢对上太子的眼神,迟疑了会儿不仅幼宁被太子从宫墙另一边抱走,自己也被人“请”来了勤政殿。

周帝天不怕地不怕,独独怕这些玩意, 不由露出苦大仇深的表情。然而最可怕的并非止于此,石喜亲自来传话,“陛下,太子殿下说他近日身体不适, 恐怕只能勉强上朝, 那些奏折等事就无法再行批阅, 恐怕还得劳烦陛下您了。”

石喜好容易忍住笑意,接道:“殿下说若陛下觉得这些奏折实在烦扰不堪,他也可继续代您行朱批,但…”

不待周帝露出喜色,下面的话彻底打消他偷懒的想法,“但这样一来,太子殿下身体抱恙恐怕一时是好不了,也许得休息个一年两载…”

“不烦!”周帝立刻斩钉截铁,“当然不烦,朕答应了,让太子好好养病,这些奏折就交给朕了。”

“多谢陛下体恤。”石喜临走前不忘道,“这一月就辛苦陛下您了。”

等太子的人都施施然离去,勤政殿只剩下周帝、陈总管和一些随侍勤政殿的宫人,周帝才几欲抓耳挠腮。他并非看不懂奏折,也不是实在不会批,只是他胆儿小,有好些奏折都是曾经教过他的太傅大学士等人呈上的,他若行朱批,那些人定能马上看出来。被他们发觉自己在批奏折,指不定又得来念什么…周帝想想就头疼。

思索良久,周帝严肃看向陈总管,“陈海,朕记得你读过书。”

“奴才…”陈总管几乎瞬间明白了主子想法,膝盖都要吓软,忙道,“老奴只会识字,不能写啊陛下。”

他哪是不会写,是不敢写。如果让太子知道他一个內侍总管敢执朱笔行批阅,只怕第二天大牢里就能见着他。

要知道这朝连秉笔太监一职都取消了,就是防着他们这些阉人呢。

周帝点点头,最后灵机一动,“传小十八来,就说朕有好东西给他。”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日,大臣们拿到的都是些批复歪七扭八,字迹不忍直视的奏折,不由个个对太子投去疑惑目光。

太子淡定非常,从容道:“孤欲效仿古籍,以足执笔练字,众卿可莫笑话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