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十一郎身为谈助之一,却是心不在焉神游天外,他本来趁着天好打算骑着马去游一游城南的愿会寺,途中想起孝行里闻名遐迩的裹蒸,便拐了个弯,一不小心迎面遇上他堂兄,三两下就被忽悠来充了数,非但没吃上他阿兄言之凿凿的“阿翁赞过的汤饼”,连“柰那么大的枣”也没见着半个。

豫州士人清谈之风远不如洛京那么盛,卫十一还从未出席过清言会,一开始也有几分好奇,可听了小半个时辰,发现他堂兄与虚云禅师你来我往,越发玄虚,听其言虽美,责其实却如兔角龟毛,与其说是阐明义理探幽寻微,倒不如说是为辩而辩,为争而争。卫秀没了兴致,往外一张望,天光有些冷下来,心里越发焦急,生怕再晚他阿翁赞过的汤饼就要收摊了。

正巧另有一人与他所见略同。

钟荟扯了扯常山公主的袖子,将她黏在卫十一俏脸上的目光硬是剥了下来:“公子,我想去尝尝那凤仪汤饼。”

“好好听,别多事,”常山公主不耐烦地道,“你这孩子怎么如此不懂事,难得本公子发善心带你来长点见识。这场清谈乃是旷世的盛会,必能流芳百世,你能亲眼目睹两位大家的风姿,聆听其高谈阔论,是多么三生有幸呐!”

对常山公主长篇大论的幌子,钟荟言简意赅地答道:“多谢公子的大恩大德,小的没齿难忘,可是小的饿了。”

常山公主气不打一出来,拿麈尾往她头上连拍了三记泄愤:“你午膳吃了多少东西以为本公子没看到么?”

钟荟想了想,她总计吃了八样果子,六碟糕饼,三样肉膳,两种水族,外加一荤一素两道羹汤,才两个时辰便喊饿是有些说不过去,只好实话实说:“小的馋了。”

常山公主被这如此坦荡又厚颜无耻的回答噎了个半死,饶是她巧舌如簧也拿这没脸没皮的小娘子没辙。

钟荟看公主的脸色不好看,连忙又狗腿地顺着她的心意道:“看那卫郎长得这样好,想必同名的汤饼也是格外标致的,小的去替公子掌掌眼。”

“那你自个儿去西门外吃去吧,莫走远了,叫拐子背走了本公子可不背这锅,只当你是自己走丢的。”末了看了看她那身僮仆妆扮和两道暗渡陈仓勾搭到一起的粗眉,觉得自己的担心也是多余,大方地一挥麈尾,眼不见心不烦:“去吧去吧。”

钟荟前脚刚绕到掩人耳目的屏风后头原路返回,卫六郎和虚云禅师的三番也已到了关键之处,两人俱是口干舌燥,便停下来喝茶休憩,顺便整理思绪。

卫六郎扫了眼谈助席上心神不宁的堂弟,心知他是为了什么坐立不安,微微一笑道:“觉着无趣么?此番结束后阿兄还要与禅师聊一会儿,你也很多年没来这崇福寺了,四处逛逛吧,那凤仪汤饼很好找,在西门外一棵百年梧桐树下,出门便能看到了。”

卫十一郎不好意思地起身向他阿兄和虚云禅师施了一礼道:“抱歉失陪了。”嘴上说着抱歉,脚却已经毫不含糊地挪动起来,仿佛生怕他阿兄后悔似的。

卫六看着他急急忙忙的背影,摇了摇头无奈地对虚云禅师道:“这孩子让我们家里给惯得无法无天,倒叫高僧见笑了。”

虚云禅师答道:“卫居士与令弟情谊深厚,着实令人感佩。”

***

修长双腿已初具规模的少年郎与八岁的肥短身躯不可同日而语,钟荟早走了半刻钟,却叫他后来者居上,先一步抵达了卫郎汤饼摊。

摊主王二郎和他娘子有旁的事离开,因天色向晚,客人不多,便只留了十四五岁的小儿子守着摊儿。

那绿豆眼朝天鼻一脸麻子的小摊主指了指坐在草棚下胡床上等着汤饼出锅的卫十一郎,瓮声瓮气地对钟荟道:“对不住,最后一碗汤饼叫那位客人要去了。”

钟荟一听脸便垮了下来,忿忿地看了眼捷足先登的卫十一,觉得那张俊脸上写满了洋洋得意,讨人嫌得很。

就在她以小人之心揣度人家的时候,谦谦君子卫十一郎却对那小摊主道:“我一个人也吃不了这许多,劳烦您匀半碗给这位小郎君罢。”

不知为何,钟荟觉得那张脸比方才还要讨厌上三分,不过面上却是感激不尽,虚情假意地行了礼又道了谢。

草棚四面透风,里面原本挤了七八张胡床,因快到日暮时分,那心急的小摊主便将胡床都收了起来,只留两张在外面并排放着。钟荟刚刚受了人恩惠,不好意思将那胡床拖远,只得在卫十一郎身旁坐了下来。

好在卫十一郎也没有找小孩搭话的志趣,两人眼睛都看着支在炉子上的大锅,巴巴等着汤饼出锅。

那小摊主果然将一份汤饼分作了两半,用陶碗盛了端过来:“小心烫口。”

钟荟接了过来,却突然想起了什么,对那摊主道:“听说你们这摊子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卫家人来吃可以多加两片肉是不是?”下巴往卫十一郎那边点点道,“这不就是卫家人么,怎么不见多两片肉。”

小摊主吸溜了一下鼻子,有些懵了,他阿耶似乎是定了这么个规矩,可从未见过真有活生生的卫家人来讨这两片肉的,犹疑道:“阿耶阿娘不在,我作不得主......”该给便罢了,若是不该给,在他手上给了出去,他那母夜叉似的阿娘回来一数少了两片肉,怕是要从他身上活剐两片下来。

“哈,”钟荟摇了摇头,似笑非笑地看了那小摊主一眼,“你们挂人家卫郎的名号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趁的钱不知能买多少头猪了,连两片肉都舍不得,真真不要脸,叫什么凤仪汤饼,我看叫忘恩汤负义饼还差不多。”

十几岁的少年人脸皮薄,最经不得激,那小摊主当即拼着被他阿娘活剐,一挺胸道:“你这小郎莫乱说话,哪个说不给了。”说着就回转身去往其中一个陶碗中加了两片肉,重又端了过来。

卫十一郎觉得为了肉的多寡与人理论十分难为情,可心里又有些暖。他在豫州呆久了,与洛京有些格格不入,总以为都会人情淡漠,没想到这位作僮仆打扮的小郎君却是如此古道热肠。

他向摊主道了声惭愧,正要去接,却被一双小而白的手抢了先。

钟荟理直气壮地接过那碗多两片肉的汤饼便吃起来,卫十一郎这豫州来的乡巴佬哪里见识过大都会的世情冷暖,呆呆地捧着小摊主塞进他手中的陶碗,张口结舌道:“你......”

钟荟瞥了他一眼道:“我怎么了?这两片肉又不是打你碗里来的,你不还是这么多么?所以我凭本事多吃两片与你有何干系?”

卫十一郎似乎被她这番歪理说服了,默默地捧起碗吃起饼来,他吃东西很斯文,不声不响,不吸溜也不砸吧嘴,动作优雅好看,速度却不慢。

钟荟埋头吃了一气,额头上冒起汗来,她也顾不得讲究,用袖子一抹额头,把眉墨抹得到处都是,半张脸都花了。

吃完饼要付钱的时候,她一掏袖子就呆住了,这才想起自己换了衣裳,身上半个钱都没有。

第42章 报应

现世报来得太快叫钟荟措手不及。

适才为两片肉得罪了人家,现在再要找补未免太丢人,不如就坐在这儿磨蹭着,常山公主知道她在此处,不见人回去总是会遣人来寻的。

可惜她等得,那饥肠辘辘的小摊主等不得了,时不时地乜着眼睛往他们碗里瞅,把锅中煮饼的汤头哗啦往地上一泼,然后丁零当啷重手重脚地收拾起碗勺来。

钟荟只做看不见,把硕果仅存的一片汤饼用勺舀起来,用牙咬下一点尖,然后又放回汤里,过了半晌再捞起来咬一点。

卫十一郎吃得没她快,却挺有眼色,见那小摊主急着收摊,不愿意耽搁人家,速速将剩下的饼和肉吃完,然后搁下竹筷,用修长的手指执着汤匙,斯文地喝了两口汤,然后意犹未尽地将陶碗搁在身边一个充作食案的树桩上。

那小摊主哪里看不出这狡僮是成心拖延,方才脑袋发昏着了这小儿的道,叫他骗得两片肉,他已是后悔不迭,此时更是咬牙切齿,一见贵客吃完了,便拿大铜勺敲敲锅沿道:“收摊了收摊了!”

钟荟无法,只得道:“催什么,哪有这样赶客的,都说店大了欺客,你这摊儿这么小,这不良习气倒学了个十成十!”

一边说一边装模作样地在袖子里掏来掏去,指望神佛在自己地界上显个灵,即使掏不出钱,掏出个能抵钱的物件也好,可惜常山公主很小器,袖管里莫说财货,连个线头都没有。

钟荟将全身都掏便了,佛祖不曾为这临时抱佛脚的俗人显灵,她只得不情不愿地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蜡纸包来,这纸包里是她院里秘制的五味梅条,虽很可口,但拿来当钱用想来是不行的,不过她瞥了瞥眼观鼻鼻观心的卫十一郎,心里便生了一计,将腊纸包打开,故意往卫琇跟前晃了晃,自言自语似地道:“吃完咸的就想吃甜的呢。”

卫十一郎果然掀了掀眼皮,眼神悠悠飘了过来。

钟荟窃喜,这孩子打小嗜甜,拿果脯蜜饯一拐一个准,趁热打铁道:“这是小仆自家做的,卫公子要是不嫌弃,请尝一尝。”边说边热情地将那包吃食往卫琇面前递了递。

卫琇一脸受宠若惊:“可以么?小郎君盛情,在下就却之不恭了。”说完掏出帕子拭了拭手,拈起一块用紫苏叶裹着的梅条,先观赏了一番,道:“观其色闻起味已是不同凡响了,府上的果脯做得好生精致。”

那批梅条是钟荟从小厨房要了腌过的梅子重新制的,梅子要挑大小均一,熟度刚好的,两缸腌梅子中只拣出了两小罐,用桔汁、桔皮、白梅、安石榴、桂和蜜和匀腌制四十九日,然后在文火上慢慢炖到汁水收干,再小心剔去梅核,切成一指宽的细条,每条用紫苏叶裹好。这么两小罐吃食前前后后花了阿杏和阿枣好几日功夫。钟荟一条条数着吃,如今也只剩下这一小包了,吃完就得等收了今年的新梅之后才能再做了。

卫十一郎拈起梅条咬了一口,钟荟觉得简直像是咬掉了自己一截手指。

“果然美味非常。”卫琇忍不住赞叹,透亮的眼睛映着天边晚霞,似有光华流转。

他将剩下半截梅条放入口中细细品味一番道,“有桔子的清甜,还有一缕白梅香,可惜尚有几味未曾辨别出来。”说完似是而非地瞟了眼钟荟手中剩下的梅条。

钟荟忍痛识趣地将纸包递上前去,颇富心机地将蜡纸掩上一些:“卫公子喜欢真是小仆天大的荣幸,公子不必客气,这里还有。”

卫十一嘴上客套着,白玉般的手已经伸了过来,又拈了一条送入口中:“嗯,还有桂的香气,似乎还别有一味,却是尝不出来了。”

钟荟偷偷数了数,蜡纸包中只剩下四条了,赶紧将纸包往回收,道:“还有蜜和安石榴。”

“真的?”卫琇皱着眉,以一种探究学问的语气道,“我倒未曾品出安石榴的味道。”说着仗着手长,往钟荟这边一探,灵巧地取出一条,“啊,果然是安石榴,不过这蜜是槐花蜜还是茉莉花蜜呢?”

钟荟眼睁睁地看着他一条接一条地将自己珍贵的梅条吃了个干净,然后用帕子擦擦指尖,心满意足地弯了眉眼道:“实在不好意思,一不小心将小郎君的梅脯吃完了。”

就知道这卫十一不是善茬!钟荟在心中哀叹,都说三岁看老,这小儿有生以来第一回 开口说话就叫她吃了瘪,她怎么会相信他去几年豫州就转了性呢?

不过如今她有求于人,也只有低眉顺眼地吞下这口郁气了。

“卫公子喜欢就好。”钟荟硬挤出个勉强的笑容,干巴巴道。

小摊主已经将锅碗瓢盆都收拾完了,见他们还在慢吞吞地品尝什么劳什子梅条,气不打一处来,忍不住又将锅沿敲得铛铛响,他们倒是吃了咸的吃甜的,顺心畅意得不得了,他肚腹里还空得咕咕作响哩!

钟荟自觉交情套得差不多了,对那没眼色的摊主道:“晓得了晓得了。”说着故意当着卫琇的面掏了掏袖子,盯着他的脸,皱着眉头道:“啊呀,方才走得急了,竟然没带钱。”

卫十一郎嘴角一翘,却并不接话。

钟荟只好老老脸皮道:“卫公子可否先借小的两个钱把帐会了?”那包精细的梅条怎么都值这半碗汤饼钱了,何况市面上根本没得卖。

卫琇却浑似忘了梅条的交情,诧异地道:“借?小郎君打算何时还我?”

钟荟一愣,这所谓的借不过就是虚客套,他不是应该投桃报李干干脆脆把帐会了,再道一声这点小钱不必介怀么?

虽然和预想的不一样,见识过大风大浪的钟十一娘还是随机应变,沉着冷静道:“卫公子不必担忧,小仆明日一回城定然立即将这汤饼钱奉还。”

“如此甚好,”卫琇点点头道,“不借。”

“你.....”在这佛门里,因果来得也比别处快,钟荟你了半天说不出句整话。

“在下怎么了?”卫琇低头弹了弹衣襟,然后抬起眼无辜地笑道,“既然是在下的钱,借与不借不都是我说了算么?对了,那梅条确实可口,多谢了。”说着站起身便要走。

钟荟一咬牙,捋起袖子,偷偷解开绑在手臂内侧的小布包上的暗扣,往眼下一抹,那布包拿吴茱萸浸过,是赴宴之前有备无患绑上的,没想到却在这里派上了用场——也是她该有此劫,记得带吃食,记得带作案工具,偏偏就不记得带钱。

卫十一郎这孩子虽然有些蔫坏又小气,但是有个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心肠软。幼时钟荟见他好玩常常逗他,千方百计地从他手里骗蜜饯吃,无论说什么他都捂紧了不给,可她只消皱着眉头捧着心作泫然欲泣状道:“阿姊方才喝了药,嘴里苦得很”,他必定乖乖掏出来,屡试不爽。

钟荟每每得了手都要揉着他的头顶笑话他一番,可下一次故技重施他仍然会就范。

卫十一郎有了前车之鉴长了些心眼,见那小僮用袖子捂着眼睛呜呜哭,还怀疑他是不是装的,可下一刻就看到泪珠从那双杏眼中一颗接一颗涌出来。

钟荟一边哭一边用袖子抹眼睛,她不愿轻易动用吴茱萸就是因着用量太难控制,一不小心点多了就止也止不住,方才叫她抹花的眉墨雪上加霜,被湿袖子擦得到处都是,半张脸都是黑乎乎的一片,越发显得可怜起来。

卫十一郎先前也没怎么注意她的脸,这时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小郎君”原来是个小娘子扮的,他有两个嫡亲的兄长,三个阿姊,可一个妹妹也没有,因四五岁上跟着阿耶去了豫州赴任,和堂妹们也没什么相处的机会,完全不知道如何应付这种场面,手忙脚乱地掏出帕子递给钟荟道:“莫哭了,我逗你玩呢,不过一碗饼钱罢了,如何会要你还。”

钟荟止住了哭声,接过那帕子,擦了擦眼泪,不过吴茱萸的效力还未过去,还是有源源不断的眼泪涌出来,连带着鼻尖都红了。

卫琇望着那一脸脏兮兮黑乎乎连眉目都看不太清楚的小娘子,觉得有些逗趣,忍不住弯了嘴角,可往腰间一摸,那笑就凝固在了脸上。

钟荟立时察觉出了不对劲,警觉地盯着他,她脸上黑,眼珠子便尤为黑白分明,看得卫十一郎心惊胆寒:“你该不会也没带钱吧......”

“我出门时分明带着钱袋子,”卫十一郎站起身,一边在腰带中翻找一边疑惑地道,“还在景明寺门口买了个油饼......”

方才还可怜巴巴的小娘子说翻脸就翻脸,嫌弃地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道:“景明寺一带最多窃贼,你这钱袋子大剌剌吊在腰上不是去给人送菜么?长点心吧卫公子,这可是京城。”

第43章 堂妹

那小摊主一直留意着他们这边一举一动,闻言急急地跑上前来,看了看相貌堂堂的卫十一郎,又看了眼身着仆役青衣的钟荟,两人通身上下都没什么金玉之类的值钱物件,不过那胡服少年容貌气度看起来终究更富贵一些,便柿子拣软的捏,朝钟荟扑过来。

钟荟见他来者不善赶紧脚底抹油,哧溜往后一躲,没叫那气急败的小摊主逮个正着。

小摊主先前听说那少年是卫家的小郎君,故而有几分怯意,未敢肆意盯着他看,然而此刻再一打眼,那身胡服也不是什么刺绣、织成、锦缎之类的贵重料子,又想起方才两人有说有笑眉来眼去的,说不得根本就是来扎火囤混骗吃白食的。

本来嘛,卫郎脸上又没写字,那矮个小子说是就是了?就凭生了张好皮相?西市上杀猪的还长得人模狗样呢,难不成个个都是卫家人?一想到被唬弄去的两片肉,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那三分猜疑顿时变作十分肯定,一把拽住卫十一郎的胳膊道:“我看你根本就是个骗子,卫家郎君哪有穿成你这寒酸样的!没钱还来吃汤饼,是打定了主意吃白食吧!”

钟荟白瞎了一回眼,还搭上了仅剩的一包五味梅条,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对卫十一心怀忿懑,此时看戏不嫌台高,躲在后边搓火:“寒酸?你睁大眼仔细瞧瞧,他这身衣裳上好的越罗制的,断个袖子就能将你这小摊儿连锅碗带人一齐买下来了。”

那小摊主一听,好哇,这是生怕不知道你俩是同伙么?一激动,吹出两个鼻涕泡泡,他用手背擦了擦鼻子,往裤腿上一抹,悍然扯住卫十一郎那价值连成的衣裳,几乎真要将他扯成断袖,一边还要顾着躲在后头的小同伙。

钟荟顿时噁心又嫌弃:“啊呀,你方才下汤饼时该不会没洗过手吧,说你是黑摊儿真真一点不假,早知这么脏倒找钱请我吃我都不要。”

小摊主恼羞成怒,想去抓那坏嘴的小僮,可又怕放跑了手里这个,只好下了死力拿他泄愤,他这双手可以连着大铜锅端起整一锅汤水,几乎将卫十一郎的小胳膊掐断。

难为卫琇疼得嘴唇发白还维持着花容月貌,精雕细琢的五官没一处变形,只抽了口冷气对钟荟道:“劳驾您少说两句罢!”又对那小摊主道:“今日实是钱袋遭窃,并不是有意的,你且先将我放开,我哪里都不去,就同你在此等候家人来会帐。”

见那卫家小儿断袖是件可乐的事,可断臂就不好玩了,钟荟收拾起姗姗来迟的良心,对那摊主正色道:“你信也好不信也罢,他真是卫家人,你若是把他胳膊拧坏了,一会儿他家人来了看此事怎么善了。”

这西门只是个偏门,不是出入崇福寺的必经之道,这时候已近黄昏,更是人迹罕至,然而卫郎汤饼的这番动静还是引来了不少围观之人,他们交头接耳,时不时还对着卫十一等人指指戳戳。

有个同在崇福似摆摊卖酪浆枣茶的大娘一见卫十一郎那花枝招展的容貌,平常那一碗酪浆兑半碗水还要卖三个钱的冷硬心肠顿时软成一滩春水,上前道:“王小麻子,这小郎君生得一表人才,哪里会赖你的饼钱,我看八成是真有难处,你粗手笨脚的别把人金贵的小郎君弄伤了,一会儿人家人来了不肯罢休。”一边劝解,一边上去掰小摊主的手,趁着乱顺便在卫琇手背上摸了一把,心里赞叹,真个比她家的酪浆还白滑柔嫩。

围观者中便有那无赖汉哄笑起来:“钱五娘,你这老寡妇想汉想疯了吧,也不看看人家小郎君毛长没长齐!”

卫十一郎何曾叫人这样既动手又动口地轻薄过,全身的血气都往脸上涌,连带耳朵都红得像煮熟了的虾子,钟荟都有些不忍心看,捂住了眼,心里默念几声阿弥陀佛,求佛祖庇佑这可怜见的小郎君,然后趁着众人忙着围观卫十一郎的当儿,猫下腰,偷偷从草棚中溜了出去。

其实在她刚刚抬脚开溜的时候卫琇已经发现了,不过他倒没打算难为这不仗义的小娘子,何况还吃了人家的梅条,一想到此处,那梅条酸甜的余味就在舌尖上打转起来,一分神,又被那好心劝架的钱五大娘寻到可乘之机薅了一把。

钟荟突围成功,见没人留意她,转身拔腿就往寺中跑,一口气爬了十几级石阶,这才放慢了脚步,一边走一边频频回望西门外的小草棚,马后炮地担心这卫小郎吃亏,一不留神没看前面,撞上了一个人的后背,身形一晃,差点仰面从石阶上栽下来,幸好后头有人眼明手快将她扶住,温和地道:“小心。”

叫她撞上的是个满脸横肉的彪形大汉,比起姜大郎更像是杀猪的,此人转过头瞪了她一眼,声如洪钟地骂道:“小贼皮,没生招子吗?”

钟荟这欺软怕硬的没敢瞪回去,心有余悸地站定,向那扶她的好心人行礼道谢,一抬头便被唬了一跳。

眼前这个身着碧纱袍,束发戴诸葛巾的少年郎,分明是她的堂妹十三娘。

钟荟不自觉地就想躲,闪念之间想起十三娘并不认得她现在这副尊容,方才放下心来,惟恐被识破的惊惶替之以遇见亲人的喜不自禁。

十三娘见这脸上脏兮兮的小童直勾勾地盯着她瞧,疑心是自己女扮男装叫人识破了,草草回了一礼,低下头加紧脚步继续往前走。

这是钟荟死而复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上辈子的亲人,且是堂姊妹中与她最密切的十三娘,然而最初的欣喜过后,她立即意识到十三娘本该在钟府替她服大功,出现在这崇福寺着实蹊跷,不由跟了上去。

十三娘钟芊爬到石阶顶端,右转沿着一条小径穿过一片栽着栝柏的密林,钟荟怕被她发现,一直待她的背影消失在林中,方才跟了上去,若即若离地远远缀着。

穿过林子,眼前是座花木扶疏的深深禅院,院门外有几丛修竹香草,低矮的院墙内探出几支白茶,碧玉般的叶片上伏着只黑色甲虫,已将叶片边缘啃出了个缺口。

十三娘在院外站住,钟荟便蹲下身子,躲在小路尽头处的一块磐石背后,透过石上一株瑞香花叶间的缝隙,向外张望。

十三娘定定地看着那叶子上的小虫出神,一直到叶子被啃去半边,方才举足上前,曲起纤细的手指叩了叩门扉。

片刻那木门吱呀一声打开,门内走出个小沙弥,双手合十向十三娘行了个礼道:“敢问居士有何贵干?此处乃是敝寺禅房,恕不接待外客。”

十三娘回了一礼道:“劳驾小师傅与卫家六公子通传一声,钟十三郎在此恭候,若他拒不见我,我便在此一直等着。”

藏在花丛后的钟荟觉得今日大约能替常山公主省一顿晚膳,她吃惊都快吃饱了,没想到她这个不声不响的堂妹有如此胆量,竟在服丧期间从钟府偷跑出来,跋涉几十里路来到这山间的崇福寺见一个外男。

***

盲禅师的屋子里空空如也,只沿墙设香案一条,僧床一张。

卫珏与虚云禅师席地而坐,手中捧着一碗苦得难以入口的粗茶,两人不复清谈时口若悬河的模样,相对着枯坐良久而不发一语。

虚云禅师叹了口气,抿了口茶道:“卫居士,术业有专攻,您叫一个和尚算卦,这不是为难小僧么?”

“禅师别道门入佛门不过短短两年,难道就将毕生绝学忘得一干二净了?”卫六郎微微一笑,轻快地道,“幸而当日在荆州有过一面之缘,不佞才知名满天下的无为真人竟然成了大名鼎鼎的虚云禅师。”

这半路转行的僧人被拆穿了也不见异色,背叛师门的决心十分坚定,打着模棱两可的偈语道:“小僧劝居士一句,‘如河驶流,往而不返',您又何必执着于这击石火,闪电光?”

“人生在世,总有些放不下的人和事,”卫六郎皱着眉头将一口苦茶咽下,一根茶叶柄梗在喉咙口,“纵使出尘绝俗如大师,不也执着于几寸青丝久久不能释怀么?”

那盲和尚冷不丁被抓了痛脚,高深莫测的嘴脸几乎绷不住,心道这卫遥集看着倒是人模狗样像个君子,没想到心肠如此之黑,连他因早秃不得不改弦易辙当和尚的事也探查得一清二楚,只得不情不愿地从怀中摸出三枚铜钱往蒲席上一撒,然后以食指指尖一枚枚地摸索,口头上仍在虚张声势:“合会有离,生者有死......”

正说着,只见门口跑来一个小沙弥,对卫珏和虚云禅师行了礼道:“门外有一位自称钟十三郎的居士求见卫居士。”

钟家排行十三的小郎君还在啃手指,卫六郎不用想也知道门外的是谁,叹了口气对虚云禅师道:“是在下执迷不悟,妄想窥伺天道,还请禅师见谅。”说着便起身告辞。

“卫居士,您那位友人已登极乐,还请莫要再自苦了。”虚云禅师双手合十,原本紧闭的双目微微睁开,在缭绕的烟雾中,这道心不坚的盲和尚似在用悲悯的目光凝视他。

第44章 前情

佛祖没有显灵,救卫十一郎于水火的是王小摊主的亲娘,那妇人看了二十多年卫郎,从腰围两尺五的窈窕少女到腰围五尺二的五个孩子的娘,一年都未拉下,一见卫十一就知道是真凤了,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来一把揪住小儿子的耳朵将他拎开,抄起钟荟方才坐过的胡床就往他臀上砸:“你眼睛生着是用来出气的么?真佛来了你不烧香!这家都叫你个贼崽子败光啦!”

她一张红扑扑的胖脸上油光闪闪,口说败家很没说服力。

王小郎见了她阿娘大气不敢出一声,抱着脑袋满地绕圈,眼泪鼻涕混在一起流个不停。

卖酪浆的钱五娘一手叉腰在一旁说风凉话:“我说王小麻子他娘,你这是打板子呢还是拍灰呢,都没捱上他臀尖,王小麻子,你也甭装相了,方才揪着人家小郎君要打要杀的时候怎么那么能啊?”

王大娘腮帮子一紧,扔了个白眼给那钱寡妇,骂道:“我自打我自家孩儿,要你这白天夜里想汉想得嘴里闲出鸟的骚浪贱货多管闲事!”

卫十一郎自出生以来耳边只闻风雅正声,对这些市井中的粗俗话语听不大明白,不过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话,适才好不容易冷却下来的脸颊和耳朵又烘一下烧了起来。

王大娘被那钱寡妇一激,把气都撒在了儿子身上,王小郎如是捱了有生以来最刻骨铭心的一顿毒打。

那妇人一边打一边觑着那卫家小郎,见他一脸不落忍,知道火候差不多了,咒骂两声,把那胡床摆好,用裙摆仔细揩抹干净,然后一边点头哈腰赔礼道歉,一边请那卫家小郎君上坐。又从碗碟架子下取出个陶罐子,舀了自家吃的酪浆捧给他:“奴这没眼色的傻儿子多有得罪,奴回去定好好治他,小郎君大人有大量,求您饶恕了他这一回。”

卫琇揉了揉酸痛的胳膊,估计是被掐青了,对那胡搅蛮缠的小摊主也不是真不恼,可自己吃了白食也是不争的事实,便宽宏大量地道:“实是我没带钱,怨不得令郎,待稍后见了家人必如数奉还。”

围观众人闻见那玉人一般的小郎君果真是卫家人,方才那些嘴上没把门的都成了缩头的鹌鹑,此刻又见这卫小郎如此有此雅量,俱都啧啧称赞起来:“这世家公子就是不一样,没想到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肚量,将来必定不可限量,卫家恐怕又要出一只凤凰了。”

王大娘赶紧诚惶诚恐地摆手:“卫公子不与这贼崽子计较已是天大的气量了,怎么还能要钱,您只要不嫌弃,什么时候想到尽管来吃,不单是这崇福寺,咱家全洛京的摊子都任你吃。”

卫琇默默地扫了一眼正“呼哧呼哧”揩鼻涕往旁边甩的王小郎,心道这如何能不嫌弃。

钱自是要给的,他那碗连同那坑蒙拐骗的小娘子那碗,翌日就遣了下人来回几十里山路专程送来,自不必提。

此刻他只想尽早脱身去寻他六兄,便也没有多推却,彬彬有礼地道了谢,便放下陶碗站起身道别,围观的人群自动分开让出了一条道来,卫琇朝他们点了点头浅笑了一下,他脸上还带着羞赧的轻红,这一笑将许多人看得呆住了,半晌回不过神来。

卫十一郎估摸着他六兄还在与虚云禅师谈天,沿着沙弥指的石阶拾级而上,沿着小径穿过一小片茂密的柏树林,便看到了背对林子而立的颀长身影。卫琇加快脚步,正要开口唤他六兄时,冷不丁从旁边一块大石头背后伸出一只手来,一把将他扯住拽到石头后面,他被拽得摔了个屁股蹲,尚且来不及惊呼,便叫一只手隔着帕子捂住了口鼻。

“嘘!”一张黑一道白一道的小脸出现在他眼前,“莫叫嚷。”不是那忘恩负义的小娘子又是谁?

“若是叫你兄长发现你躲在这儿偷听他和别家小娘子说话,你就是浑身长嘴也说不清了,”钟荟压低了声音在他耳边道,温热的呼吸近在咫尺,“所以一会儿我放开手了你别动也别吭声,知道么?”

卫琇且来不及细想这古里古怪的小娘子为何会躲在此地偷窥他六兄,先想起捂在他嘴上那块半湿帕子的来历,背上起了层密密麻麻的鸡皮疙瘩,赶紧点头。钟荟便缓缓松开了手。

卫十一郎这才放开胆子吸了口气,晚风夹杂着松柏的清香和泥土略带腥味的气息,两人肩并肩蹲着,虽然那小娘子看身量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卫琇这正人君子仍旧有些不好意思,人家年幼不懂得避嫌,他却已经十二了,便轻轻挪动双脚往旁边避让了一些。

钟荟哪里知道这卫家柳下惠的心思,在她心里卫十一还是当年那个小崽子,和自家弟弟差不多,那时候他的头发又软又细,摸起来像丝缎一样顺滑,她看着那油光水滑的脑袋,竭力克制才没上前温故知新地薅上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