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走水了吧,”阿枣漠不关心地道,“天干物燥, 没啥稀罕的。”

“小娘子好些了么?”阿杏一边道一边将铜盆递过去。

阿枣她站起身来接过盆,手刚触到冰冷的铜盆便一哆嗦, 她大半夜未阖眼, 背上寒意阵阵, 守着火盆也不顶事:“才刚折腾了一会儿,说了许多胡话, 一个劲儿冒冷汗。”

“那可咋办!”阿杏舔了舔因缺觉少眠而干裂的嘴唇,焦急道, “药也喝了好几碗了,怎么还不见好,我去把大夫叫来看看?”

“有什么用?”阿枣白眼都翻不动了, 有气无力地道,“来了几回了,每回叫再煎副药,尽是白折腾人,小娘子已经得了风寒,半夜三更地将她从被窝里拖出来喝药,怕得烧得更厉害!二郎还在外边么?”

阿杏叹了口气道:“还在厅事里坐着呢,脸色青板板的,瞅着瘆人。”

“咱们小娘子一向里待他好,看来是没白费。”阿枣按了按酸胀的道,“吕嬷嬷这会儿差不多该起了,你去她屋里说一声,往厨房传些热乎点心和汤羹给二郎送来,别一个还没好另一个又倒下。”

“我去吧,吕嬷嬷丑正才睡下,她上了年纪,怕受不住。”阿杏揉揉眼睛,眨巴了几下道。

阿枣点了点头:“索性多要一些,咱们也吃些,暖暖身子。”

说着去揭敷在二娘子额头上的帕子,才一揭开便有股热气冒出来,阿枣赶紧将帕子投进凉水盆里,漂了几下,拿指尖拎起来忍着刺骨的寒冷拧干,叠好了盖在主人的额头上,用手掌轻轻摁了摁,毫无预兆地涌出眼泪来,喃喃道:“小娘子,求求您快些好起来吧。”

钟荟感觉自己飘到了半空中,她俯视着这一幕,很想说点话什么安慰她,却发不出一点声音来。接着她有些恍惚起来,阿枣连同庄园的屋子仿佛水中倒影,晃了晃,随即消散了。远处的虚空中突然传来一阵徐缓的琴音,她侧耳倾听,觉得这曲子有些耳熟,不由自主地循着琴声飘去。

眼前慢慢浮现出个宅院的样子。她四下里环顾了一眼,立即认出来这是卫家的正院,那棵梨花树少说也有七八十年,枝桠张牙舞爪的,很好认。她霎时放了心,脚落到了地面上。

“十一娘来了。”卫七娘不知从哪里跑出来的,转眼间就到了她跟前,她看起来也就八九岁的模样,乌油油的长发梳成双鬟髻,穿着件鹅黄色的衫子,衫子外罩着层雾一样的轻纱,胸前的缨络上挂着那块白玉如意。

钟荟由她牵起自己的手,笑着道:“前日我遇见你家十二娘了,她生得与你很像。”

“那不就是么。”卫七娘完美笑颜地指了指坐在台阶上的小娘子,她着了件樱粉色的绫绢上襦,月白裙子,正羞怯地望着她笑,细声细气地道:“钟姊姊。”

“你不是想学广陵散么?”卫七压低声音道,“趁着阿翁去宫里还未回来,叫六兄教你。”

钟荟想起卫六郎与钟十三娘议亲,心下正踌躇着要不要避嫌,卫七娘已经拉着她走到了树下:“仔细学啊。”

卫珏垂着眼帘,专心致志地抚着琴,落下的梨花在他身边铺了一地。

琴音有些悲怆,钟荟无端觉得心里有些发堵。

一曲弹毕,卫珏在悠长的余韵中仰起脸朝她笑了笑:“学会了么?”

“一遍哪里能学会,”钟荟闷闷地道,“你再弹一遍,慢一些。”

卫六郎看了看天色道:“来不及了,回去吧,小十一。”

身后七娘和十二娘也道:“快回去吧。”

钟荟一回头,不知何时卫家众人都到了,满院子的人,卫老太爷、卫珏的阿耶阿娘,二房、四房、三房......怎么不见卫十一郎呢?她有些纳闷,他阿耶阿娘和阿兄阿姊都在,她正要开口问,又听卫珏道:“小十一,你好好的。”

那声音里的惆怅如有实质地堵在她胸中,她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耳边一声鹤唳划破长空,再睁眼时已回到了邙山的庄园中,正好端端地躺在自己的床上,天光已经大亮了。

“小娘子,谢天谢地您总算是醒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吕嬷嬷抚着胸口道,“想吃些什么?奴婢去给您弄!”

钟荟怔了一会儿,轻轻摇了摇头,心里空落落的,只有一个念头盘踞着:出事了。

***

姜家守夜的阍人子时不到便在门房里打起瞌睡来,最早发觉外头有异的反倒是蒲桃。

肚子里的孩子月份大了,晚上便常常要起夜。这夜子时,她照例憋醒了,扬声唤醒睡在床边榻上的阿鹃,这小婢子是她有孕后姜大郎现从外边采买的,没从公中走,也没受过什么调。教,服侍起人来十分凑合。

蒲桃基本上自力更生地套上外衣和裙子,披上棉披风,由阿鹃搀扶着出了院子,南丙院与相邻的南乙院共用一个侧房,每次都得走长长一段路。阿鹃借着夜色掩护把白眼翻到了天上,这位半仆不主的忒把自己当个人物,还不肯在木桶上凑合,嫌摆在屋里熏人。

出完恭回来,两人还没走到院门口,就听见了外面锵锵的金戈声和厮杀声,大约隔了几条街,听得并不十分真切。蒲桃立在当地仔细听了一会儿,似是从西北方向传来的。

她当机立断对阿鹃道:“快去喊郎君起来!”

阿鹃推脱:“郎君在陈娘子房里,娘子干脆要了奴婢的命算了。”

蒲桃“啪”地甩了她一个耳光:“不去我现下就要了你的命!”说着抱着肚子急急回院子里去了。

不一时哈欠连天的姜大郎来了,他睡眼惺忪,外间的声音听在耳朵里,却没往心里去,只隐约觉得有些不对。蒲桃拽着他的袖子三言两语一说,他顿时慌了神:“这可如何是好?”

蒲桃知他向来没什么主意,本来就没指望他什么,一边思索一边道:“大半夜的城里杀起来,多半是宫里出了变故。郎君您先命管事将家丁护院都叫起来,每个门外都派人守着,看着不像是冲咱们家来的,可也得防着有人浑水摸鱼;往每个院里派护卫人手肯定不够,让夫人、小娘子和小郎君们都去老太太院里,院门外再加一重守卫;再一个万一有贼人趁机摸进来,多半是求财,须嘱咐家人,切不可贪恋金银财帛。”

“要不要备车?”姜大郎道,“看情形不对还能往外逃。”

蒲桃沉吟片刻道:“备几辆马车也成,然而城门、宫门多半都闭上了,出去也只能像没头苍蝇似地乱窜,还未必有府中安全。”

姜大郎连连点头,此时还不忘诉诉钟情款曲:“我姜景仁得了你真可谓夫复何求。”

“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些个有的没的!”蒲桃柳眉一拧,“快去!”

姜景仁毕竟也是在朝为官的人,有了蒲桃这根主心骨,将那些事项一一分派下去,待一切都安排妥当了,便去了老太太院里。

阖家老小连同姜大郎那些莺莺燕燕全都焦急不安地守在堂屋里,孩子们大多不明所以,睡眼朦胧地依偎在各自母亲怀里。

姜大郎一跨进屋里,那些个后房女子便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叫着“郎君”,这个扯着他袖子问“如何是好”,那个扒拉他腰带道“妾好生害怕”,惟独蒲桃安安静静垂首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手里紧紧攒着根削尖的竹竿。

姜大郎应接不暇,坐在一旁的曾氏见不得这情形,气不打一处来,往案头上一拍:“都给我退下去,成什么话!谁再吭一声滚回自己院子里去!”

主母发了话,没人敢再吱声了,曾氏这才抚了抚膝头裙裾上的褶皱,站起身走到夫婿跟前。

姜大郎讪讪地道:“阿娘呢?”

曾氏道:“婆母在房里,老人家年纪大,又是大病初愈,我叫下人替她更了衣,现下合衣躺着。大娘、三娘和八郎也在里头。”

姜大郎点点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沉默了会儿道:“你自己也当心着点。”说着进屋去了。

一进屋却见姜老太太已经下了地,拄着拐杖转悠来转悠去,一边吩咐刘氏和两个孙女将屋子里的金银细软和骨董分门别类地拿绵布包裹起来。

“阿娘您这是在做什么?”姜大郎哭笑不得,“大半夜的,快去床上歪着歇息歇息。”

“你懂什么!”老太太瞪着眼道,“叫贼人抢了去可咋办?”说着低声吩咐三老太太,“你悄悄儿的,找俩靠得住的下人,这一包拿根绳子吊在井里,这一包埋猪圈里,坑要刨得深些,还有这一包,藏茅厕里......”

姜大郎待要再说些什么,身后大女儿悄悄扯了扯他衣裳,轻轻道:“阿耶,随阿婆吧,有事儿忙免得她担心。”

老太太把能忙的事都忙完了,实在找不到什么供她折腾,往铺着水貂垫子的踏上一坐,哇一声哭起来:“大郎,万儿咋办,我两个外孙儿咋办呐!”

“阿妹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姜大郎拍着老母的后背连连安慰。

大娘子也道:“阿婆莫担心,若是姑姑有事儿,咱们家也不会那么太平啊。”

姜老太太一听觉得有道理,方才止住了嚎啕大哭。

姜大郎和女儿才松了一口气,便有个下人上气不接下气地冲进来:“郎君!大事不好了!门外来了队人马!一个个都拿着刀呐!”

第76章

姜大郎赶紧跑出去, 惊慌失措问道:“来的是些什么人?有多少?”

“黑灯瞎火的奴也不数不清啊,看这阵势总有百来号人吧,门撞得哐当当的!”

他话还没说完,又一个小仆役连滚带爬地跑进来, 语无伦次地道:“郎......郎君!贼人从西墙爬进来了!见人就砍, 拿着火把到处点!阿黑,记得莫?高高壮壮那个,人愣愣傻傻的, 这里有粒痦子, 脑壳都叫掀飞啦,白花花的脑浆喷得到处都是,吓死人!方才眼看就抵不住了,这会儿怕已经进得府里来啦!”

这下人嗓门大, 又受了惊吓,扯着喉咙高声喊, 里边老太太、刘氏和大娘子等人也听得一清二楚, 俱都大惊失色。老太太在房里坐不住了, 叫刘氏搀她去堂屋里,大娘子等人也跟着出了屋子。

堂屋里已经哀鸿遍野, 别看姜大郎后房这些女人平日斗得乌眼鸡似的,大难临头倒生出几分同病相怜来, 把着臂挨着肩哭作一团,反正受宠与否不论,逃难时多半是不会带上他们这些人的。

院外果然传来乱哄哄的声音, 脚步声、兵刃相撞声交杂着痛呼哀嚎,姜家那些看家护院的仆人与世家大族能当私兵用的部曲根本是两码事,何况还有十几个青壮叫姜老太太留在了庄园里,如今将厨子、伙夫、杂役、花匠全算上,也就几十号人,大多还是老弱残兵,还没什么像样的武器,花锄、菜刀、木棍,逮着什么拿什么。

“郎君你快拿个主意吧!”曾氏见姜大郎只顾一筹莫展地原地转圈子,又着急又上火,将八郎和三娘子紧紧搂在怀里。

姜景仁一咬牙,对曾氏道:“后门有车马,趁贼人还在院外,先逃出去再做计较!”

“家里的车马载不下这么多人,”曾氏扫了眼姜大郎的姬妾们,“孩子是郎君的骨血,离乳的能带几个带几个,没离乳的......没有乳母坐的地方了。”

主母话音甫落,姬妾们的哭声嘹亮起来,方才的惺惺相惜之情荡然无存,俱都争先恐后地拉扯姜大郎,求他带上自己的孩子。

姜大郎自身难保,哪有暇怜香惜玉,平日里不分嫡庶一样抱在怀里摇着哄着的孩儿,这时候也不得不分出厚薄来了。姬妾们这时候顾不得好看,一个个涕泗滂沱,鼻红眼肿,鬓乱钗横,他看在眼里愈发心烦意乱,狠狠心将袖子往外拽。

姬妾们哪里肯放他走,纷乱中有人发狠道:“将我们扔下就罢了!郎君自个儿的孩儿也抛了!你好狠的心!要死一块儿死!”

顿时有不少人附和,纷纷叫道:“休想扔下我们独活!”将姜大郎和曾氏等人扯住,尊卑全不顾了,这个拽胳膊,那个抱腰。另有自己孩子原本能排得上号的,见此情形自然焦急,与另一拨人撕打起来,哭喊叫骂和孩童声嘶力竭的哭声响成一片,几乎将外面的打杀声都盖住了。

曾氏胳膊都叫他们掐麻了,一边护着一双子女一边往外挣,可犹如陷在淤泥之中,怎么也甩不脱,只得朝着夫君的方向怒骂:“看看你惹的这些债!”

话才出口就淹没在了声浪里。

姜老太太一直面沉似水在一旁冷冷看着这些人作妖,此时忍无可忍,抄拐杖狠狠朝墙角一直陶花缸砸去,众人只听“哐啷”一声巨响,都怔在了当地,忘了你推我搡了。

老太太余威犹在,拐杖一指,前边自动分开一条道来。

她径直走到儿子跟前,狠狠剜了他一眼:“贼人还没杀到跟前呢,自己倒乱起来了”,忍了又忍实在憋不住,“瞧你这熊样!”

“阿娘……”姜大郎像个做错了事的孩童嗫嚅道。

“孩子都带上,没离乳的乳母一起上车。”姜老太太不去看儿子。

没孩子的姬妾眼看又要闹起来,姜老太太拿拐杖往地上一樁:“嚷什么!我老婆子留下!”

姬妾们顿时哑然,姜大郎大惊失色:“阿娘,您怎么好留这里!”

“活到这岁数也够本了,哪里来的地沟老鼠,叫他们认识认识我姜曹氏!”老太太冷笑道,“你们莫废话,赶紧走!”

姜大郎无论如何不肯依,拉扯推搡之间,“砰”一声巨响,院门已经被撞开了,一群人高声叫嚷着往里冲,守在院中的下人在白刃之前哪里还顾得上主人,都作鸟兽散了,几个跑得稍慢落在后面的被刀斧砍中仆倒在地。

屋子里的人纷纷瑟缩着往里边挤,堂屋的木门叫人一脚踹开,一个手持利刃的男人首当其冲长驱直入,身后呼啦啦跟着四五个高矮不一,状貌各异的壮汉,每个人手里都提着柴刀、斧子等利器,头脸、衣裳上都是血。曾氏紧紧搂着三娘子和八郎,老太太则把大娘子圈在怀里。

姬妾们吓得大气不敢出,捂着孩子的嘴,恨不能钻进地缝里去。

那些歹人一见屋子里那么花容月貌的美娇娘,眼都发直了。

姜大郎借着油灯灯光打量来人,只见领头那人生着个橄榄似两头尖的脑袋,阔鼻子,绿豆眼,两条弯弯细细的眉毛像是画出来的一般贴在脸上。

姜大郎顿时转忧为喜:“赵四郎!阿海!你可见到贼兵?”

“这不是油耗子小四么!”姜老太太也恍然大悟,怪道看着眼熟呢,不过她可不像儿子那么天真,这人目露凶光,一看就是来者不善。

“这是要做甚!”姜老太太暗暗攒住拐棍,诘问道。

赵四郎嘿嘿一笑,伸出大拇指往鼻下蹭蹭,一脸皮笑肉不笑:“阿豚兄,老婶婶,这下子认得我赵老四了?”一仰头朝身后道,“嗳!都伸长了耳朵听听啊!我赵四和姜府的交情是不是吹的?”

身后同伙发出一片嘘声。

姜大郎虽后知后觉,到此刻也知道不对了。

这赵四原是姜家住通商里时的西邻,当年姜赵两家都在西市上摆摊儿,姜家杀猪,赵家卖油,这赵四郎与姜大郎同年同月生,小时候玩在一块儿,好得能穿一条裤子,直到后来姜家靠着闺女发达了,搬去了康安里。

赵家前头三个儿子都是老实人,偏赵五郎不学好,成了九六城里的混混,带着一帮不三不四的人干些坑蒙拐骗逾墙挖壁的勾当。

姜大郎再怎么浑,好赖也是个官儿,起先还一同出去吃吃酒斗斗鸡,渐渐的就疏于往来了。赵五郎找上门来找过他一回,叫阍人堵在外头,大门都没得入,倒吃了好一顿挖苦,不免怀恨在心。

前些时日姜二郎拜将军,姜万儿又晋位夫人,姜景仁大摆宴席,自然没请他赵五郎,倒请了隔壁香药吴家当经途尉的三儿子。吴三郎吃了酒席回来连吹了三日牛皮,赵五郎那新仇旧恨都叫他勾了起来,每天夜里辗转反侧,死活咽不下这口气。一夜灵光乍现,便寻思着叫上几个人,趁月黑风高之夜潜入姜家弄些金银财帛花销花销,谁知老天有眼助他一臂之力,要不怎生那么巧,城里偏就兵荒马乱起来了!

赵五郎也是个胆大包天的,当即纠集了平日里一同偷鸡摸狗的闲汉,一开始不过十来个人,这个带那个,渐渐聚起二十来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他一票大的。

“阿豚兄啊,”赵五郎又道,“你这份家业可真了不得!怪道九六城里都说万儿妹子长了个金屄呢!我这乡巴佬走进来差点迷了路!”

后头有人起哄道:“你兄弟就没请你开开眼?”

“是啊!”赵五郎眼睛一瞪,冷不丁往案上砍了一刀。

襁褓里的十郎吓得哇一声啼哭起来,他生母周氏赶紧抖抖索索地捂住孩子的嘴,在他耳边嘘嘘地哄着。

赵五郎仰天大笑一通,笑够了才从牙缝里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挤:“我这兄弟是人贵眼也贵,哪里看得上我哟!兄弟,没事儿!你想不起来赵老五,赵老五念旧情,天天夜夜想着你,自家兄弟,不同你客套,也来沾沾你的光,啊。”

姜大郎原先以为杀进来的是军士,难免吓得两股战栗,眼下闹明白了是赵五郎纠集的一帮乌合之众。穿开裆裤时就一起在泥里滚,谁还怕谁啊!

姜大郎将精铁长刀从镶金嵌玉的刀鞘中抽出,往胸前一横,上前一步将妻儿老小护住。这刀是姜二郎第一次上战场时从寇边的羌胡首领那儿缴获的,那冷铁寒光闪闪,凝着层森然的杀意,他好歹是屠户出身,这刀虽不如杀猪刀使起来趁手,杀他两个人总还使得。不过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想和他们硬碰硬,刀剑无眼,他这儿都是妇孺,难免有个损伤。

他示过了威,倒提着刀,拱拱手道:“五郎,你我兄弟一场,犯不着闹成这样,兄弟们不过求财罢了,我折了这么多下人,也不与你算了,金银器物,你们看上什么尽管拿去。”

第77章

赵五郎的跟班叫他这么一说有些迟疑,他们本来就是想趁乱劫些财帛,与姜家并无仇怨,杀几个奴婢是一回事,杀宫里娘娘的亲眷就是另一回事了。

“哟!我这兄弟真阔气!”赵五郎狠狠往地上啐了一口:“呸!谁信谁是猪!现下说得好听,转头去报官谁拦得住!咱们一个也跑不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话说到一半冷不丁举起刀就往姜大郎面门砍来,两人幼时镇日打闹,赵五郎从小就爱使些趁人不备的阴招,姜大郎早有戒备,左手握住刀把,反手一挡,“锵”得一声将赵五郎的砍刀磕出个豁口。奈何他多年不杀猪,又沉迷酒色和五石散,体魄大不如前,差点拿不稳刀,赵五郎已经第二次举刀劈过来,他只能用刀背勉强扛住,虎口当即震裂,手腕几乎没了知觉。

领头的一动,同伙们也纷纷提着刀枪棍棒拥上前来,其中一人前去襄助赵五郎,姜大郎腹背受敌,一时间左右支绌疲于应对,一个不留神手臂上便挂了彩。

另三人不怀好意地对视一眼,便狞笑着朝女眷们扑过去,顿时时尖叫、哭声大作,曾氏何曾见过这种阵仗,吓得两股打战,只知紧紧搂着号啕大哭的一双子女缩在墙角,一手捂住八郎的眼睛,一手握着姜大郎先前与她防身的匕首,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那三个贼人像赶羊似地将哭叫奔逃的姬妾们趋逼至屋子一角,其中一个脸膛发紫鼻歪口斜,头发乱棕似地蓬在头上,光是看一眼都叫人反胃,只见他往下体掏摸了一把,挑茄子似地将那些娇妾美婢打量了一番,竟拿不定主意先从哪一个下手:“娘的,这有钱人家的娘们儿就是跟窑子里的货不一样,个个细皮嫩肉娇滴滴的,阿兄今儿个拼着榨成干儿也要把你们疼个遍!”

另两个却是轻车熟路,果断地拽住两名美貌的姬妾拖到墙角摁在地上,就上去撕衣裳、扯腰带,一边回头对同伙道:“闫老三,你看着他们,且让兄弟们先松快松快!”

那名叫闫老三的歪瓜裂枣被人捷足先登,忿忿地啐了一口,却一向窝囊惯了,不敢违逆同伙。

可怜两个美妾骇得失声尖叫。其中一个名叫芝兰的素来泼辣,手脚并用又是踢又是抓,那贼人骂了声脏话照着她脸上反手一个耳光,把她打得耳朵里嗡嗡作响,脸偏到一边,霎时肿起五根指头印来。贼人见她老实了,一把扯下自己的裤子欲行非礼,刚俯下身去,知觉后脑勺上一记钝痛,眼前金星直冒,身子往前一栽,叫芝兰趁机当胸一脚踹翻在地,电光火石之间那贼人脸上又挨了一杖,鼻梁骨咔嚓一声断了,鼻子里淌出血来,还没看清偷袭之人,就已经栽到地上昏死过去。

却是姜老太太趁着刘氏分身乏术忙着照应他们祖孙俩,从她手中挣脱出来,那拐杖将那贼人击昏过去。

另一个贼人见同伙不知死活也丝毫不放在心上,以膝盖抵住不停挣扎的女子,朝闫老三吼一声:“把那老货收拾了!”

姜老太太大病一场伤了元气,又使出浑身解数举杖击打贼人,此刻已经精疲力尽,险些支撑不住软倒在地上,刘氏和大娘子赶紧将她搀到一边。闫老三满心满眼都是美貌女子,哪里料到这风烛残年的老妪有这等胆气和力气,自然未曾严加防范,惊得目瞪口呆,听他一喊方才回过神来,挥舞着柴刀就朝姜老太太扑去,老太太想举杖格挡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想这条老命看来就交代在这里了,那贼人却停在几尺开外,持刀的手无力地垂下来。

蒲桃将插在闫三腹中的竹竿搅了搅,用力往外一拔,不等他捂住伤口,又往他肚子上扎了第二下,朝着人群大声喊道:“还愣着做什么?横竖都是死,先拉两个垫背的!”

其余人等手中也都攒着些聊胜于无的防身之具,剪子、金簪、门闩、棍棒等等不一而足,此时见一个孕妇悍不畏死地与贼拼命,胆大的便咬咬牙冲上前去。

毕竟小命比女色重要剩下那名贼人此时也知不妙,麻溜地提起裤子,正要从旁边地上拾起斧子,地上那名女子却突然紧紧箍住他双腿将他拽倒在地,其他人大受鼓舞,一窝蜂拥了上去。

蒲桃不动声色地往后退了两步,沉声指挥道:“徐阿田,拿剪子戳他眼!陈二水,拿花瓶敲他脸!”女人们你一剪子我一棍子地将那贼人几乎戳烂,骂娘声渐渐听不见了。

“废物!”赵五郎咬牙切齿地骂道,手上挥刀不停,说话间又与姜大郎过了几招,“几个娘们儿都对付不了!”对围攻姜大郎的同伴道:“你去,老的小的下过崽的都杀了,留几个上等货一会儿扛肩上带走,或卖或自己受用都使得。”

此人是个身长九尺、髯须如戟的壮汉,方才缠斗时已叫姜大郎吃了不少亏,与方才那三个不可同日而语。

众人听见贼首的话都吓得魂飞破散,本来都是些纤纤袅袅的弱质女流,方才不过是凭着借来的胆气热血上头,一见那贼人形状气早泄了。

姜大郎被围攻了半日,早已是强弩之末,两人都没学过什么正经武艺,都是胡打一气拼蛮力,那赵五郎瞅着一个空子将砍刀从姜景仁腰侧横劈过来。

姜大郎眼看着来不及躲了,慌乱之间竟闭上了眼睛,只听“镗”一声响,他的腰却没如料想中断成两截。

却是挺着大肚子的蒲桃闪到他身前,挥起只铜花瓶替他挡了致命的一击,蒲桃被刀上的劲力带得往后坐倒在地,腿间一股热液涌了出来,裙子很快湿了一片。

“蒲桃!”姜大郎死里逃生万分庆幸,知恩图报地关心道,“你还好吧?”

“没事......”蒲桃捂着小腹,心里涌起极深极幽暗的恐惧。

姜大郎一瞥之下看到她脸色不对,一晃神,左肩上立即挨了一下,血喷溅出来,刀也脱了手。

赵五郎狞笑着再一次举起刀:“姜阿豚,我这就送你......”

话未说完,他的脸上突然现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手无力地垂了下来,刀直直落在青石地面上,弹出几尺远。赵五郎大惑不解地低下头,似乎在找着什么,姜大郎顺着他的目光一看,只见一支箭镞从他胸口伸了出来。

另一名贼人正要向姜老太太挥刀,也被箭射了个对穿。

两名披甲执锐的羽林郎快步走上前来,几乎没有任何停顿,手起刀落,那两个中箭的贼人还未回过味来,已经身首异处。

姜大郎赶紧蹲下身扶住蒲桃,一摸她额头,满手都是冷汗:“你怎么了?”

“郎君,我要生了......”蒲桃颤抖着声音道,“孩子,孩子......”

“你且忍耐一会儿,”姜大郎小声道,“救兵来了,定会无事的。”

一个面白无须作内侍打扮的年轻男子上前一步,作了个揖道,“姜大人,姜老太太,你们受惊了。不必担忧,潜入贵府的贼人已经全数剿灭,各门外都已派遣禁军把守,可保安全无虞。”

姜大郎赶紧叠声道谢,那内侍摆摆手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又扫了一眼女眷道,“奴奉皇后之命请贵府二娘子进宫一叙,请问哪一位是二娘子?”

众人面面相觑,姜老太太问道:“敢问官长,皇后娘娘召我们家二娘子什么事儿啊?”

那内侍笑着道:“奴只管传令,旁的事都不知道,还请列位帮个忙,好叫奴回宫复命。”

哪有三更半夜跑人家家里要孩子的!纵然是皇后也没这个道理!姜老太太倔脾气上来,梗着脖子道:“官长啥都不说,民妇岂敢叫你把孩子带走!”

那内侍不见愠色,微微一笑,朝身旁一名手持弓箭的羽林郎挥了挥手,那弓箭手立即引弓搭箭,只听“嗖”得一声,一支羽箭险险擦着姜老太太的耳朵飞过,深深没入她身后的墙壁中。

“老太太,这回您可以说了吗?”内侍环顾四周,目光落在缩在墙角的曾氏身上,眼风在她脸侧的胎记上扫了一眼,脸上闪过恍然的神色,对着八郎挑了挑下巴:“这位想必是小公子了。”话音未落方才那名弓箭手便将箭镞指向八郎。

曾氏的声音立时变了调子:“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