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姜悔一夜未眠,支撑到寅时二娘子的烧退了,七上八下的心才落回了原位,先时因焦急不觉疲惫,心里一松懈倦意便如暴涨的潮水般袭来。

阿杏见他脸上青白一片毫无血色,赶紧劝他回去休息。姜悔回屋躺了一个时辰不到,又被小僮阿宝晃醒,道庄园管事田吉有事禀告。

田吉四十有余,为人沉稳精干,姜悔知道他不是个无事生非的人,不敢怠慢,赶紧披衣起身。

田吉三言两语把事情与姜悔交代了,原来昨夜不止一个下人望见洛京城中起火,烧了大半夜才止,似乎还不止一处,未知是何缘故,更有下人道康安里的方向似乎也着了起来。

原本他们商定好了待二娘子病势好转就打道回府,田吉生性谨慎,便想着带两个护院回城打探下消息再决定何时启程。

这庄园里正经主人只有姜悔和二娘子两人,姜二娘不过是个不到十岁的小娘子,还病得人事不省,能拿主意的便只剩下姜悔一人,虽说他是个身份尴尬的庶子,在姜府时家下人也很少拿正眼瞧他,可现下遇上事了也只有找他拿主意。

若只是因物候干燥而失火,断没有城中几处起火的道理,八成是出了大事。姜悔拧眉沉吟片刻道:“园子里事情既多且杂,没个老成持重的人照应着不成,田叔你还是留下照看着二妹,我带着两个人下山走一趟。”

少年语调温和谦逊,却显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着冷静来。田吉与姜悔打了几日交道,知他年纪虽小,却是个心里有成算的,他左思右想,手下竟没个与之相当能担事的得用人,只得应允了。横竖栖霞院里那小娘子才是正主,姜老太太离开时千叮咛万嘱咐,只叫他照看好姜二娘,却只字不提姜悔,说到底是个耶不疼娘不爱的婢生子,跑这趟腿也不算太折辱他,如此一想,当即打定了主意,遣人去备马。

姜悔不敢耽搁,草草洗漱一番便要上路,临出门时突然想起什么,转头对田吉道:“这园子去城不远,又在入山的必由之路上,邙山中许多世家大族的庄园,若有兵祸难保不波及到这里,为了以防万一,还请田叔先把二妹移到梅馆里。”

这园子的前一任主人不知是仇家太多还是遭遇过什么横祸,在好端端一片逸世隐居的园子里大费周章地挖了条只容一人弯腰躬身通过的密道,从菜窖一直通到山阴的一片密林里,姜家的下人在整修打扫时发现了这条密道,几个小娘子觉着新鲜,还缠着兄长带他们探过一探。

田吉讶异于这位小郎君的缜密,捶捶脑门道:“瞧奴这记性!还是小郎君想得周到。”

钟荟直到将近卯时才有好转迹象,滚烫的额头逐渐变凉,不再一个劲往外冒虚汗,呼吸渐沉睡了过去,紧蹙的眉头略微舒展,脸上却始终笼着层忧色。

阿枣熬了大半夜,直到支撑不住才去外间耳房里歇着,田吉遣人来传话时阿杏和吕嬷嬷在床边守着。两人听说要挪地方,且是二郎的主意,都觉甚是诧异,吕嬷嬷到底上了年纪,比起糊里糊涂的阿杏多了几分见识,联想到下人们的传言,略一迟疑便起身动手收拾箱笼,并对阿杏道:“去叫你阿枣姊姊起来。”

阿杏嘴唇一翕再一合,犹疑地看了床上的小娘子一眼,应了一声去找阿枣了。

吕嬷嬷竭力将手脚放轻,可钟荟睡得浅,不一会儿还是醒了。吕嬷嬷将她兄长吩咐挪院子的事与她说了,却将城里几处地方着火的事隐去不提,免得主人并未痊愈又提心吊胆。钟荟闻言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她略一想那处馆舍的方位就明白了庶兄的意图。姜悔平时最是谨慎稳重,此时不顾她病重执意要他们即刻搬地方,必是发生了什么事。

方才的梦境历历在目,那曲悲凉的广陵散仍旧萦绕在她心头,她胸口像压了块沉甸甸的石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

姜悔不曾学过骑马,只得乘一辆轻便又不甚打眼的马车,带了小僮阿宝和两个护院,沿着蜿蜒盘旋的山道往都城方向赶。行至去城三四里,东方天际已经露出鱼肚白来,姜悔忽然觉得不对劲起来,他难得出城,然而按常理推断,此时的城外官道也不该是如今这寂静冷清的样子,附近的农户樵夫若是要挑菜担柴进城赶早市售卖,这时候早该上路了。再一想,上回出城时,沿途不时能见到酪浆枣茶摊子、客店、饼家,这回却不是没了踪影就是闭门塞户。

离城越近,姜悔的一颗心也越发往下沉,他吩咐舆人放慢速度,希冀能遇到一两个知情之人,可沿途只碰上几个同样一头雾水往城里去的行人和远道而来的客商。直至城楼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姜悔才欣喜地发现不远处的道旁有家客店竟开着门,他赶紧唤下人们停下,小声吩咐几句,一行人便进店探听消息。

客店小而简陋,是供无力在城中投宿的远客歇脚之处,门口支了个摊子兼卖些煎饼、胡饼、汤饼等吃食。里面一个大约三五步就能跨过的小院里牵着几匹供租赁的枯瘦骡马,穷客若是不舍得买现成吃食也可以购买柴薪借用客店的厨房炊具自己烹煮食物,往里一瞥便能见到几个满面风霜,着粗布衣衫的客人蹲在庭中吃面饼。

姜悔让舆人在客店门前停下,却是无心在此逗留,只吩咐阿宝前去打听消息,顺便买几个煎饼。

在摊前揉面的店家娘子赶紧放下手中活计,拿湿巾帕揩揩手迎了上来,他们的青布幰车虽然不华贵,可那娘子送往迎来的客人多了,扫一眼马匹和奴仆的衣饰便知是富贵人家。

那小僮装作远行客,一开腔便是西北口音浓重的官话,要了十个煎饼,状似不经意地道:“敢问姊姊,往广莫门可是走这条道?”

店家娘子诧异道:“你们要进城?”

“是啊,我家公子来京城探亲,姜娘娘家您知道么?”阿宝一脸鸡犬升天的得意劲儿。

店家娘子听闻姜娘娘名号,一瞬间似是被震住了,咽了口唾沫。

阿宝转了转眼珠子又道:“可方才在路上听人说昨夜城里着火,是甚么事啊?”边说边掏钱会帐,特地多点了几个钱。

店家见他出手阔绰,欲言又止一番,终是低声道:“昨儿夜里城里戒严了,城门到现在还闭着呐,只能进不能出,进一个人要查验半天,还不知啥时候能出来。外头好多拿刀拿枪的兵爷来来回回,才骑马过去一拨。我这店里有几位卖皮子的客人,同你们一般从西北来的,想了半天愣是没敢进城。我劝你们也在我店里歇歇脚,不是我诳你,这方圆十里之内怕只有我这地儿还开门迎客了,得亏你们赶得巧,前脚才走了一拨客人,要不今夜可找不到地方住。”

阿宝顿时急了:“这耽搁了我家郎君访亲可如何是好?昨夜到底出了甚么事?阿姊行行好,说与小弟知道,也好叫咱们心里有个底。”一边说一边暗暗将个银饼子从下面递过去。

那店家娘子接过银子,勉强掩饰住喜色,凑近过来,手往天上指了指道:“那家的事儿。”说完掂了掂沉得压手的银子,许是觉得自己这回答有些敷衍,便半又将早上几个军士前来吃饼时偷听到的谈话透露了一些:“荀府和卫府烧了一夜,荀家死了二十多个男丁,卫家更作孽,叫人灭了满门,几百条人命呐!对了,你们不是本地人,大约没见过卫家人,可惜呐......”

小僮心尖一颤:“那姜家没出事儿吧?”

“那倒是不曾听说,”店家娘子摇摇头道,“眼下城里兵荒马乱的,谁知道变完天是个什么光景,你们呐,还是别上赶着往前凑啦。我与你说的这些话你可莫要到处说嘴,不然得坑害死我。”

小僮殷勤道了谢,接过饼返回车上,附在姜悔耳边将探得的消息说了,姜悔脸色一凛,连忙吩咐舆人掉转车头赶紧回庄园。正在此时,只听前方传来一阵“嘚嘚”的急促马蹄声,尘土飞扬,一队疾驰的兵士转眼到了跟前,将他们的马车团团围住。

姜家两名护院方欲上前交涉,立时被几把寒光闪闪的刀刃格开。领头之人一句话都不说,抽刀懒洋洋地挑开青布车帷,见是个十多岁的俊美少年,顿时一扫方才的吊儿郎当,将刀刃往前一送架在姜悔脖子上,立目呵斥道:“车中何人?”

“回官长的话,小民......小民......乃是冯翊郡临晋人士,前来京城探......探......探亲......”姜悔佝偻着身子,声音打颤,带着哭腔结结巴巴道,他第一次叫人拿刀架在脖子上,要说毫不畏惧是不可能的,不过那怯懦失态多半是装的,他一夜未眠,脸色青白,嘴唇脱色,倒是将那畏缩之态演得入木三分,如何还有平日青竹苍松般的气度?

来人是奉命搜捕卫琇的宿卫,见这少年被吓得面无人色,适才那一瞬间闪过的疑虑已是消除了大半,他前夜曾参与围攻卫府之战,卫家即便是妇孺,赴死时也没有如此失态的,这奴颜婢膝的少年郎实在不像传闻中世无其二的卫家十一郎,不过他还是没有将刀收回的意思,不耐烦道:“过所拿出来。”

“过......过所......有过所......”姜悔抖抖索索地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递过去,这过所自然是假造的,然而此人是宫中宿卫,并非守城门的兵士,接过草草看了一眼,将刀收入鞘中,挥挥手示意他们赶紧走,便带着部下们去搜查客店了。

第79章

姜悔赶紧将过所叠起收进怀中, 身后飘来方才那侍卫的声音:“不是卫家小子,带人去客店里搜。”先前阿宝说荀、卫两家出事,他还有些将信将疑,以为是以讹传讹, 眼下却是不得不信。

那队宿卫一走, 阿宝赶紧放下车帷,姜悔长出了一口气,绷紧的肩背放松下来, 这才发现中衣后背已教冷汗浸得透湿。他不敢再耽搁, 生怕途中再生变数,命舆人迅速驱车回庄园。

姜悔紧紧攒着衣裾,直到马车转入山道,并不见有人追来, 他才放下心来,整理起乱麻般的思绪。他只是一介小小庶子, 又无师长引导, 庙堂之事只能凭着自己读史得来的领悟揣测一二, 如秉烛夜行,堪堪强过瞑目不见而已。

荀家是太子的舅家, 荀家遭难,是否意味着太子也出事了?卫家也是太子一系么?然而若是因太子而受牵连, 缘何下场比荀氏更惨?姑姑和五皇子又是什么立场?还有那军士搜查的卫家人又是谁?姜悔深恨自己所知太少,想了半天也没个头绪。

马车行至半途,山道变得险厄狭窄起来, 舆人见空山寂静,并无半个人影,又急于兼程赶路,未将速度放慢多少,冷不防却有单人匹马从斧削般的峭壁背后突然转出,舆人大惊失色,猛地勒紧缰绳,却来不及收势,好在那骑马之人灵省,右手一拉缰绳,从马车与崖壁之间的狭缝中堪堪擦过,不料崖边有一堆落岩,待那人看清时已经来不及控缰躲避,可怜那匹黑色大宛马右前足陷在石堆中,当即折断了腿。马上之人当机立断跳下马背,仍是因向前的冲势重重摔在地上。

这一切发生在须臾之间,姜悔只觉车厢一阵颠簸,险些把头撞了,勉强稳住身形,便听后方传来一声长长的马嘶。舆人方才情急之下将马头向悬崖边偏去,眼看着就要连人带车摔下去,几乎能听见崖下阵阵松涛和泉水激石的轰鸣,顿时脑海中一片空白,只知死命拽住缰绳,手心磨出了血,终是在距悬崖一步之遥堪堪停了下来。

姜悔心有余悸地下了车,立即回身向那摔倒在地的骑马者跑去,只见那人已站起了身,正背对着他弯下腰检查马儿的伤势,看身形是个纤瘦的少年,穿一身玄色胡服,头发用一根象牙素簪挽了个简单无华的髻。姜悔隐约觉得那背影有些似曾相识,少年察觉背后来人,转过身,显露出一张玉雕般的秀美面容来,赫然是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卫家十一郎。

他这张脸太出众,叫人想忘记也难,姜悔悚然一惊,此时也顾不得失礼不失礼了,急趋上前道:“卫公子往何处去?”

卫琇一愣,回忆片刻才想起是姜二娘的兄长,露出恍然的神情,行了个礼道:“原来是姜兄,方才冲撞了足下,还请海涵。不佞正要回城,姜兄可是从城中来?”

姜悔见他眉宇间有几分不安忧虑,却无悲意,想是还不知卫家的祸事,又看他只身匹马,连个僮仆也没带,想是偷偷从家里跑出来的,一时间既为他庆幸又为他悲戚,翕了翕唇,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含糊地点点头,看了眼受伤的马道:“连累卫公子宝骏受伤,是区区之过,敝舍距此约二里路,若卫公子不嫌弃,还请随我前去略作休整,换匹马再上路。”

卫琇适才摔得一身狼狈,马又折了腿,虽急着赶路却也无能为力,便也不推拒了,作了个揖道:“多谢姜兄慷慨相助,不胜叨扰。”前阵子大皇子偶然风寒,暂停了课业,他这伴读也无所事事,便请命回了卫府。卫琇在宫中拘束了好一阵,好容易逮着机会出宫,自然想松散松散筋骨,可他祖父却不作如此想,一得知他回家的消息就将他叫到书房耳提面命,张口闭口是经世济国辅佐君王的大道理,话里话外夹带的不外乎是权位倾轧门户私计。

卫十一郎吃软不吃硬,卫昭当初为了让这孙儿乖乖就范,不惜装病使苦肉计,几乎是连哄带骗,待木已成舟无可翻悔了,便原形毕露起来。卫琇万事不关心,对那些蝇营狗苟的事情最是反感,进宫已非本心所愿,难得回家一次,祖父不叙亲情,却满口朝堂的勾心斗角,他失望之余流露出不耐来。卫昭目光如炬,一眼便看出孙儿的敷衍,当即厉声说了几句重话,卫琇气性上来顶撞了一句,结果领了一通家法。

卫昭亲自打的笞杖,毕竟心疼这孙儿,下手留了情,没将他打实了,趴在床上将养了数日便又活蹦乱跳了。卫琇心里对祖父有怨,便趁着卫昭上朝牵了匹马偷溜了出去。他往常这样的事没少做,长辈兄姊一向惯着他,管事也睁只眼闭着眼,一路顺顺当当地出了城,一时间却不知向何处去,不知怎的突然惦念起xx寺门口的凤仪汤饼来,索性去崇福寺赁下间精舍小住几日。

崇福寺建在半山腰,从寺中望不见洛京城,然而寺中人来人往香火很旺,前夜城中几处失火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卫琇从昨夜起便觉心神不宁,一听城中有事心便是一坠,连早膳都未来得及用便骑着马急急往城里赶,他自恃骑术高明,一路快马加鞭,险路上也只是略微勒一勒缰绳,却不想在此撞上了姜悔一行人。

姜悔命一护院在此看守伤马,待他们回庄园后再加派人手来。卫琇恭敬不如从命地随他上了车。马车车厢只能容纳两人,阿宝便下车骑马,留下姜悔和卫琇两人大眼瞪小眼,他们萍水相逢,连相识都算不上,在狭小的车厢中促膝坐着,难免觉得尴尬。

卫琇有心攀谈几句,可他从来不擅酬酢交际,心里又牵挂着家人的安危,实在没法凭空扯出话题来;姜悔则满心煎熬,相识一场,他自是不能装作毫不知情眼看着卫十一郎回城送死,他心上如压了千钧之石,几乎喘不过气来,彷徨了许久,把眼一闭,心一横道:“卫公子节哀。”

姜悔说得又轻又疾,仿佛那说出口的话语是利刃箭矢,唯恐慢一时半刻便要叫它们割得血肉淋漓,说完也不敢去看卫琇的脸,径自低着头,仿佛他家人罹难是自己的过错。

卫琇长久不发一言,姜悔说的话他一个字也不信,却知道是真的。

他双眼中的神采明明灭灭,起先仿佛青萍之末的微风,逐渐凝聚成一场摧枯拉朽的风暴,燃起了一场烛天燎原的大火,将他的喜乐与悲伤都烧了个干净,无可遏制的怒意却随业火愈烧愈烈,直将他的目光都烧成了段段灰烬。

他恨姜悔,若是没遇上他该多好,若他佯装不知任自己回城该多好,说不定此时他已经在泉下与家人团聚了。

他也恨他的亲人们,令他负气出走的祖父,镇日为他求情的六兄,总是偷偷塞蜜饯给他的十二姊,老爱摸他头顶的四兄,开春就要出嫁的七姊,爱琴成痴的二叔,将他当成孩童的三婶,还有为了他在京逗留的父母和兄姊......

他将这些抛下他的亲人腐心切齿地挨个恨了一遍,回过头来最恨的却是自己。

为何活下来的偏偏是他这个百无一用的废物?卫琇百思不得其解。

马车进了姜家的庄园,在门里停了下来,阿宝下了马,上前撩开车帷。

卫琇木然地跟着姜悔下了车,木然地踏在残雪斑驳的地面上,这是个难得的晴和日子,天气暖得几乎不像是二月里。

卫琇突然想起去年的上巳,也是如此风和日丽的物候,他初来乍到,与六兄缓缓打着马从洛水边过,人群仰起的笑脸像一簇簇初绽的桃花。

洛京繁花似锦,连风和轻尘都染着层桃花色,而今这座古老的城池终于褪去那层歌舞升平的面纱,露出底下的血与玄铁来。

卫琇仿佛看到了在洛水边大放厥词的少年:“我这人胸无大志,就想着游山玩水,去大漠看看长河落日,在蜀中听听两岸猿啼,闲云野鹤地度过此生便足矣”,那不谙世事的狂傲少年,嘴脸多么可笑,又如此可恨。

日头升得很高了,流金般的阳光洒了他一头一脸,落在他肩头,冷得像冰,沉得像土,卫琇便将那个可笑又可恨的自己,埋葬在了这冻土一般的阳光里。

第80章

庄园管事田吉听闻姜悔已回庄园,一刻也等不及,立刻赶了过来,却见二郎身旁站着个玉人般的少年郎,不由吃了一惊。为免节外生枝,姜悔将他姓氏身份隐去不提,只把车马几乎相撞马匹折腿的经过简单说了。田吉有眼色知分寸,不会在外人面前下主人家的面子,不该他置喙的一句也不多问。

若依姜悔的本心,自然是想留卫琇在此暂避几日,可他却不能置家人尤其是二妹的安危于不顾,踌躇了半晌,终于还是命田吉去备马。

他自觉有负道义,几乎不敢去看对方,卫十一郎却一脸平静地淡淡道:“大恩不言谢,姜兄的恩德在下铭记在心,若幸得脱难苟活,后会之日可期,先在此别过,姜兄保重。”说完郑重其事地行了个大礼,从下人手中接过缰绳,竟是要立即上马启程。

姜悔听了那不卑不亢的一番话,越发羞惭,心下感慨道: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卫十一郎不愧其俊乂之名,只可惜造化弄人,命途多舛至此!他深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收起怜悯的心思问道:“请恕在下多言,眼下不是回城之机,公子有何打算?”

卫琇一瞬间有些茫然,似乎根本未曾考虑过这个问题,竟不知如何作答。

姜悔便接着道:“莫如在寒舍小憩片刻......”

“多谢姜兄盛情,”卫琇似乎想报之以微笑,可扯了扯嘴角,那笑意还未凝聚已散了,“得蒙赐马已是惭愧,安敢再三叨扰?”搜查他的人此刻还未深入山中,然而迟早是要访到此处的,他多逗留一刻姜悔等人就多一分危险。

更何况他并不需要旁人的善意,仿佛有人筑起一道墙,将周遭的一切隔绝在外,无论善恶都无法触及他,他甚至没想过安危和生死。卫琇抬眼看了看天,似要穿过重纱般的薄云将那九霄云外的神祗看个分明,他们会让他死么?卫琇低头一哂,他们怎么会这般仁慈。

他是不能死的,一个卫字便像重重枷锁,将他牢牢禁锢在这人世间,他唯有背负着千钧重担踽踽独行。

姜悔也知留下他有节外生枝之虞,悻悻地行礼道:“既如此,公子千万珍重。”

卫十一郎跨上马,正要走,却有一个奴仆飞奔过来,气喘吁吁地向田吉禀道:“山道上有一群骑马穿铠甲的兵丁,不知是不是冲咱们园子里来!”田吉命护院轮流守在园中最高的揽月阁中,时时刻刻留意着外头,一有风吹草动便向他禀报。

田吉忙追问:“离这儿多远?”

奴仆答道:“约莫只有四五里了。”

田吉大骇,待要请姜悔的示下,却见他一个健步冲到那少年的马前,拽住辔道:“公子留步。”既已知道追兵就在外面,他如何能将卫琇推出去送死?

卫琇想那些兵士与自己多半脱不了干系,生怕连累旁人,一发急着要上路,而姜悔他惜卫十一郎是个温其如玉的君子,实在不忍他就此殒命,几乎是连拉带拽地迫着卫十一郎下了马,低声对他道:“园中有地道通往山后,还请公子随我来。”

阿宝缀在两人身后,寻机凑上前去,附耳问主人道:“小郎君,来的是咱们在山下遇上那些凶神恶煞的军爷?是来抓卫公子的么?”他方才一直不离姜悔左右,是知道卫琇身份的。

姜悔原本想当然地以为那些人是来搜捕卫十一郎的,阿宝这么一说,却反而将他点醒了,山道上那队人马未必就是方才在山下盘查他们的人,谁也不知道他们有何目的,即便是来搜捕卫琇,突然间闯入十多个人强马壮的军士,也难保不会殃及池鱼,想到二娘子,他心中有些不安起来,对阿宝吩咐道:“你赶紧去请二娘子,叫你阿枣姊姊收拾些干粮和银子一起带上。”

钟荟心知有事,支撑着起了床,身上没什么力气,下地时腿脚还软绵绵的,阿宝在院门外一个劲地催促,她便叫阿枣依姜悔的遵嘱收拾包袱,自己将过肩的长发草草地束起,穿上夹襦,披上狐裘,传肩舆是来不及了,只得由婢子搀扶着。

院子里的人事还得有人照应着,阿枣和阿杏两人带一个留一个,钟荟不免有些为难,阿枣却道:“娘子还是带阿杏去吧,奴婢留在这里照看着。”阿杏原本已作好了被留下的准备,她很有自知之明,晓得阿枣伺候主人比自己更加尽心得力,不防万事都要争个先的阿枣却如此说,瞬间红了眼眶,阿枣却将一个包袱往她怀里一搡道:“婆婆妈妈地做甚!不过是去地窖里躲个一时片刻,还不定有事没事呢,你阿枣姊姊死不了!看顾好小娘子,不然回来我扒了你的皮!”

***

姜悔见了妹妹,将他下山打探到的消息、半途中机缘巧合遇上卫琇的事简略与她说了,钟荟虽有预感,闻言还是怔住了。阿杏见她脸色苍白,神情恍惚,身子摇摇欲坠,赶紧将她扶住,只听二娘子口中喃喃:“为何......为何.....”阿杏看她两眼发直,魔怔了一般,心里道一声罪过,用力掐她人中和虎口。

钟荟只觉一股锥心刺骨的痛,疼得她弓起背来,眼泪霎时夺眶而出,止也止不住,她推开阿杏扶她的手,走到姜悔跟前,拉着他的袖子连连问道:“十一郎呢?阿兄,卫琇在哪里?”姜悔知道二妹与卫家十二娘有些交情,却不知卫家出事对她的震动如此之大,赶紧安抚她道:“卫公子已经等候在地窖里了,阿妹你放心。”

“我们家还好么?阿婆大姊他们无事罢?”钟荟又问道,“城中还有旁的人家出事么?”

姜悔叫她吓怕了,哄着她道:“家里人都平安无事,只是城中戒严,外头有些乱,阿妹你莫要怕,阿兄不过是草木皆兵杞人忧天罢了,乖,把眼泪擦一擦。”

钟荟用力咬了咬唇,觉得神思清明了些,她又不是真的八岁孩童,如何听不出姜悔在哄她?却不说穿,只是听话地收了泪,从袖子里抽出帕子揩了揩眼睛,顺从地跟着庶兄下了地窖。

地窖里阴冷而昏暗,走在最后的阿宝窖门关上,姜悔和阿宝手中的灯笼便是唯一的光亮。

钟荟便借着这缕微弱的灯光见到了卫琇,数月不见,他似乎长高了些,愈发清瘦,她看不清他脸上的神情,只听他低低地道:“女公子无恙?”

那声音陌生而疏离,钟荟几乎以为他像姜明月一样,躯壳叫别的魂灵占了,阿晏的声音不该是这样的啊,他小时候的嗓音甜得宛如黄莺出谷,他们这些大孩子便拿吃的哄着他用吴语唱《子夜四时歌》,他自小聪慧无双,一句也不懂,却能将近两千字的唱词背得一字不差,钟荟还记得他没心没肺地懒懒唱着“鲜云媚朱景,芳风散林花”,仿佛真能将沉睡的东君唤醒。

这一世两人重逢时,他已是个半大的少年郎,声音自是与儿时不同了,那春泉激石般的灵动洒脱,那刻入骨子里的无忧无虑却是如出一辙,而如今他一开口,那些全都没有了。

他的嗓音仍旧悦耳动听,没有这个年纪少年人常见的喑哑和粗嘎,甘甜得像蜜浆,醇美得像春醴,可只剩下个完美无缺的空壳子,如果声音也有灵魂,他声音里的灵魂大约已被亲人们带走了。

钟荟心头隐隐作痛,默然地向他行了礼。

姜悔满怀歉意地对妹妹道:“事急从权,无需太多避忌,不是你不守礼,是阿兄嘱咐你的,明白么?”又转头对卫琇施了一礼道:“若有万一,还请卫公子对舍妹略加照拂。”

钟荟回过神来,着急道:“阿兄不同我一起么?”

姜悔笑着摇摇头道:“我留在这里照看着,人多事杂,田叔一个人怕应付不过来。”

他虽是个不受待见的庶子,关键时刻却还是姜家的儿郎,主人全开溜了,遇事叫下人顶着算怎么回事?他却是做不出来的。

钟荟知道她这二兄一脑子的圣贤君子,外头看着软弱可欺,内里却很倔强,知道多劝无益,便道:“我也是姜家人,我也留下来陪阿兄。”

“莫胡闹,”姜悔佯装生气地揪了揪她自己匆忙之间绾出的歪斜发髻,“事不宜迟,你和卫公子快进去吧,你们往里走一段,若是无事,我稍后便来找你们,若是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我还不来,你们便尽快从地道穿到后山去,往密林里逃。”

卫琇向姜悔颔首致谢,便躬身进了地道,姜悔随后将妹妹连推带搡地塞了进去,最后是抱着包袱的阿杏。姜悔将手中的灯笼递给阿杏,叮嘱道:“千万照顾好小娘子。”

说完二话不说拉下门闸,便有一道石门将密道口封住,看起来与墙壁并无二致。

姜悔与阿宝两人搬了几筐菜蔬堆在门前,这才放心地顺着地窖口的梯子爬上去,才打开窖门爬到地面上,便有下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院子里喊道:“小郎君!小郎君!他们要抓二娘子!还把田叔打伤了,拦都拦不住!”

第81章

姜悔闻言赶紧冲了出去,不等他跑到门口,那些兵士已经到了眼前,他们有的持刀,有的背着弓箭,神情峻刻,步履整肃,装束与山下搜查卫十一郎的那批有些不同,无奈姜悔无法从衣着铠甲上辨别出究竟是哪路人马。

其中却有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面白无须,一双细细长长的狐狸眼很是柔媚,他未着铠甲,手中也无寸铁,作宫中内侍打扮,在一众兵士中宛如鹤立鸡群,十分打眼。

“这位就是姜公子罢?多有得罪了。”此人一开口,声音也与外貌一般温柔,却不似大多黄门那样尖细,即使是这种关头,也叫人生出如沐春风之感,若不是他身边的兵士手里拖拽着受伤的田吉,姜悔怕是要错将他的歉意当了真。

田吉脸色惨败,虚汗直冒,股上有一处箭伤,箭矢已拔了出来,留着个血洞,汩汩地往外淌血,将厚厚的冬裤褶都染成了暗褐,那兵士却视若无睹,一味逼迫他拖动着双腿前行。

“田叔!”姜悔看了一眼田吉腿上触目惊心的伤口,直视那白脸内侍,怒道,“你是何人?为何擅闯我庄园?杀伤我奴仆?”兔子急了也咬人,何况是个血气正盛的少年郎。

那内侍不愠不怒地拱拱手道:“在下奉中宫娘娘的口谕,前来请贵府二娘子去宫中坐一坐,还请小公子体谅当差人的不易,莫要为难在下。”

姜悔初出茅庐,尚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颠倒是非之人,一时语塞,愣了愣方道:“你先将我家下人放开。”

内侍轻轻一挥手,那兵士便将田吉往前一推,田吉伤腿无法支撑,往前一仆,单膝跪在地上,顿时泪流不止,姜悔赶紧上前扶住他,前边的阍人和护院伤的伤,残的残,且叫那些兵士绑起来串成了一串,他只得叫阿宝和方才通风报信的小仆用门板将田吉抬回屋里止血上药包扎。

“这下子小公子可以好好回答在下了么?”内侍理了理缘着回文锦的衣领,好整以暇地问道,他微微侧着头,眼神几乎有些天真。

姜悔抿了抿唇道:“我二妹不在此处,晨间已坐车回城去了。”

“既然小公子不愿行方便,那就休怪在下冒犯了”,内侍脸色一沉,对身后的兵士道,“搜。”

兵士们训练有素,闻令立即分成三两人一组,散往各间院落、馆阁中搜查起来,另有一队人快马从后门出去追索姜二娘的踪迹。

搜查之人很细致,厨房、库房、厕房都未放过,连修篁院里一口干涸的八角井也有人吊了绳索降下去查探了一番。好在那密道的暗门十分隐蔽,又是好几十年前砌造的,经土气侵蚀浸润,表面看起来已与石壁融为一体。

那些人搜了足足大半个时辰,却没有姜二娘的影子,只抓获一个老嬷嬷和几个小婢子,无论如何威逼胁迫,几个年纪小的只知摇头痛苦,那些兵士都是老手了,看样子就知这些粗使婢子是真不知情,便盯着那尖脸的大婢子和老嬷嬷审,两人却是三箴其口,那大婢子尤其硬气,叫他们拔了两片指甲疼晕了过去,浇醒了仍旧咬着牙不开口。

长官有令不得害人性命,他们又急于复命,见实在审不出什么,只得作罢了。

内侍的脸色越发阴沉得吓人,不复适才的成竹在胸,他兀自思忖,满是寒意的目光在姜悔青涩的脸上来回打量,姜悔硬着头皮迎上那淬了毒一般的注视,愣是没有露出破绽。

那内侍终是挑了挑细长的眉,冷冷对姜悔道:“小公子好大本事,看来是不愿将令妹请出来了,可在下却无法向中宫复命,只得劳驾小公子随我走一趟,亲自向皇后娘娘解释解释,令妹一个大活人究竟去了哪里。”说完不待他回答,命人将他双手用皮带缚了扔到马上,自己与他同乘一匹,留下五六人继续掘地三尺地搜查,带着其余兵士扬长而去了。

***

密道很窄,只能容一个成年人躬身通过,卫琇也需要低头弯腰才能在其中行走,三人带的蜡烛不多,一早将灯笼灭了,默不作声地摸索着石壁往里走了约莫半里,然后坐下等姜悔。一柱香的时间很快过去,钟荟心急如焚,明知该果断离去,身子却像变成了磐石一般动弹不得,卫琇也不催促她,又陪着她等了一会儿。

阿杏见自家娘子迟迟不说话,最后终于忍不住轻声试探道:“小娘子,咱们......”

“我知道,阿兄大约来不了了。”钟荟低着头道,话一出口回声阵阵,仿佛暗处藏着无数人在附和,她禁不住颤抖起来,阿杏腾出一只手来揽住她,轻轻拍拍她的背。

隧道里寂静无声,卫琇清楚地听见姜二娘的呼吸变得急促,想说些什么能安慰人的话,搜肠刮肚却什么也说不出来,这种时候旁人是无能为力的,没人比他更明白。

“走吧。”钟荟使劲掐了掐手心,勉强镇定下来,留在此处也是徒劳无益,折返回去更是白费了兄长一片苦心。

卫琇本以为姜二娘难免要伤心痛哭一番,不想她如此沉着和决然,说不上心里是什么滋味,闷闷地应了一声。

他走在最前面,阿杏殿后,将姜二娘护在中间,隧道里有些坑坑挖挖,卫琇怕姜二娘走不稳,摸索着将自己一边衣带递过去:“牵着我的衣带,脚下小心,”想了想又道,“你兄长许是一时脱不开身,未必有事。”

卫十一郎的话并不能叫她放下心来,却叫她一下子惊醒过来,钟、卫两家的孩子自小一起长大,情分不比寻常,卫琇几乎算是她半个弟弟。他才失去了家人,此时却还反过来安慰自己,如何对得起七娘子和六郎等人的在天之灵?卫家只剩下十一郎了,钟荟想到此处心里便似针扎一般,她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也要尽力护他周全,浑然忘了自己变成了不满十岁的小娘子,头顶还不到十一郎的肩膀高。

钟荟道了声谢,伸手去抓他的衣带,不小心碰到了他凉凉的手指,她自己倒不觉得有什么,卫琇却立即缩回手去,低声向她道歉。钟荟一手牵着他衣带,一手挽着阿杏的手,三人一时间无话,自顾自埋头走着。

幽深的地道仿佛没有尽头,洞口的一点微光星辰般遥不可及。他们不知自己走了多久,阿杏心宽体胖好吃懒做,眼下苦不堪言,钟荟更不必说,一向能躺着就不会坐着,加上病还未痊愈,不一会儿双腿便如灌了铅一般。

卫琇体谅他们年幼体弱,走一段便回头问一声累不累,阿杏每回都满怀期待,可钟荟总是咬咬牙说无妨。若是有人发现隧道,他们将无异于瓮中之鳖,只有尽快出去才算是暂时脱离了险境。

当那洞口的光轮变作中秋满月般大小时,钟荟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卫十一郎没再问她意见,自己作主道:“我们在此歇息片刻,吃点东西再走。”

阿杏如蒙大赦地一屁股坐下来,倒叫嶙峋的岩石硌得痛叫出声来。她揉了揉痛处,从包袱里摸索出水囊和干粮,几个人分着胡乱吃了一些又继续赶路。

接近洞口的一段通道越发狭窄,三人只得跪下来手脚并用地往前爬,到最后甚至需匍匐前进,那洞口十分窄小,腰圆膀粗的阿杏险些就卡在洞中出不去,多亏了先出去的卫十一郎从腰间抽出柄短刀,将洞口周围一块松动的岩石撬了下来,阿杏死命提气收腹,恨不能将自己像春饼似地卷起来,这才勉强钻了出去,还是将衣裳挂破了几处。

这洞穴凿在山崖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从外边看仿佛一个山中野兽的巢穴,谁也想不到内里另有乾坤。洞口有方寸落脚之地,三个人站在一处着实有些挤。

卫琇往山崖下看了一眼,对两个小娘子道:“前方似有水声,我去探探路,兴许能找到樵夫猎户走的小径。”便以手攀着崖壁上突出的岩石,脚尖抵住凹陷处借力,三下两下便轻捷地下到一处缓坡上,不一会儿背影便没入了苍翠的林子里。

此时日头已经有些偏西,他们身在背阴处,时不时从林间吹来的山风已经带了些寒意,钟荟咳嗽了几声,阿杏这才后知后觉将捆扎成一团的狐裘解开与她披上,一边拿胖手笨拙地抚着凌乱的皮毛,一边啧啧惋惜道:“那么好的皮子就这么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