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娘听了大惊失色:“这不能吧!”

二娘子反而没什么诧异之色,只是沉默片刻道:“毕竟是传言,也未必作得准。”

“是这个话儿,”刘氏忙道,“老太太也怕错怪好人,思来想去,只能趁着年关把账目拿出来理一理,从外头找帐房先生太打眼,咱们两个又是两眼一抹黑,所以想着叫两位小娘子帮忙瞅瞅。”

曾氏往年也一直在年末将账目送呈松柏院给婆母过目,不过也就是走个过场,老太太是从来不看的。

“阿婆也不想叫你们夹在中间难做,也是实在没有旁的法子。”姜老太太道。

钟荟倒也不是怕事,只不过曾氏敢把帐送来松柏院,至少面上已经抹平了,他们两个从未正经看过账本的小娘子如何能从经年的帐房先生做平的账目中看出端倪来?

她便将自己的疑虑同祖母说了,想了想建言道:“我记得年表兄同一个老帐房先生学了几年,不如请他帮个忙,叫那帐房先生来几日,只说大姊入宫前跟着他学一学,到时候人在府里,随时可以抽出空来将祖母这里的帐看了,几百万钱的大数目不会凭空不见,若是那老先生看过没什么不妥,自然也就没问题;若是看出哪里有蹊跷,再顺藤摸瓜查下去。”

姜老太太和刘氏对视一眼,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便按她说的去布置了。

***

萧熠在广济寺遭到姜二娘的冷待,当时是恼羞成怒居多,夜里躺在床上难以成眠,姜二娘的姿容却慢慢从静夜中浮现出来,扰得他心神不宁起来。

说来也怪,本来这桩亲事就是他一厢情愿,姜家娘子未曾给过他片言只语的许诺,甚至连个眼风都没有,可他心里酸涩难当,只觉那小娘子仗着自己生得好将自己的一片真心玩弄于股掌之间,一夕招来那卫家的狂风浪蝶,就拣了高枝而栖,把自己弃如敝履了。

亏得我还替你守身如玉!萧九郎忿忿地怨着那狼心狗肺的意中人,不知不觉坠入了梦乡。

往日尚且要日思夜想,今日终于窥得佳人真容,姜二娘自然是要入梦来的。梦中的姜二娘温言款款,柔情似水,比白日里那冷言冷语的模样不知妩媚可爱多少,衣饰也较白日的清凉,只见她着一身玉色纱衣,心口上还有一点朱砂,正是当日蕣华楼那吴越女子的装束。

萧熠迫不及待地将她抱了满怀,正要在梦里一偿夙愿,姜二娘突然仰起头,冲他娇羞一笑,露出一对小而深的笑窝,软绵绵地道:“十一郎——”。

萧九郎差点叫这一声“十一郎”吓得肝胆俱裂,再定睛一看,那姜二娘分明在五步开外,正柔情蜜意地依偎在卫琇怀中,那可恶的卫家小子双手环着美人的柳腰,将下巴搁在美人的玉肩上,正恬不知耻地往她耳朵上吹气。

姜二娘咯咯笑着将一对玉臂往上舒展,反手勾住卫十一郎的脖颈,这不要脸的竖子竟然就那么侧过头照着美人的檀口亲了下去!

萧熠看得怒不可遏,妒火中烧,待要发作,突然听得耳边有个婉转的女声道:“九郎!九郎!”又恍惚觉得怀中似乎抱着什么绵软的物事,心中窃喜,赶紧低头一看,他怀里抱着的哪是什么姜二娘,压根就是没瘦下来的姜昙生!

萧熠立时吓得醒转过来,过了许久仍然有些惊魂未定。

“九郎!九郎!”那声音仍在兀自叫唤个不停。

萧九郎揉了揉眼睛,皱着眉头慢慢将眼前的人看清楚了,原来是他的贴身侍婢清婉,顿时有种劫后余生之感,松了口气道:“什么时辰了?出了什么事?”

“是夫人和十娘子......”清婉轻轻咬了咬朱唇为难地道,“似乎是郎君在外头举了债......跟夫人支取,夫人称没有,郎君不肯罢休,夫人......夫人便挪了十娘子的嫁妆......”

萧九郎的那点绮思一瞬间化为乌有,五脏肺腑里全灌满了怒气,恨不能立即提刀冲去将那恶妇杀了,然后将这条贱命还给那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所谓父亲。然而他最终还是在原地等着沸腾的血慢慢冷下来——他也不记得这是第几回了。

也好,也好,他本想等着妹妹入宫,他在祖父跟前说得上话一些再提姜二娘的事,如今正好借他阿耶的东风——没想到有朝一日这不成器的废物也能替他的姻缘出几分力。

萧熠当即起身盥洗,直奔他父亲萧谨的院子,无视满院子的美貌舞姬,毕恭毕敬地对那一脸愁容的父亲行了个礼道:“阿耶,儿子愿为您分忧。”

第129章

过了腊日, 年表兄便陪着帐房老先生从济源启程了。

姜老太太等几个知情的人都没有走漏半点风声,曾氏前脚命人将一年的账目送到松柏院, 年表兄他们的骡车后脚便到了姜府,木已成舟,曾氏纵有疑虑也是无计可施,不过她也不甚担心, 那做帐的管事是她心腹,早将账目平得滴水不漏。

且老太太请来那帐房先生须发皆白, 嘴里随时都仿佛含着一口水, 说起话来含含糊糊,一口浓重的济源乡音——那种小地方来的, 能算清楚一斗米两升麦就不错了。

年表兄此次前来一是为了将师父送来, 二是顺便把年礼带来。他到姜府的当日,老太太把儿媳和几个孙子孙女都叫到了松柏院。

最高兴的莫过于姜明霜,阿年和她打小在济源一块儿长大, 可自从她回了姜家,两人就没见过几回, 头几年逢着大年节年表兄还跟着父母一块儿来姜府走走亲送送节礼, 待过了几年姜家几个小娘子都大了,表叔母便不叫他来了,姜明霜也知道这是为了避嫌的意思, 只是心里难免遗憾。

两三年未见,年表兄又比上回长高了好几寸,已经全然是个大人模样了, 他一张容长脸随了他阿娘,穿一件藏青色的平纹夹绵袍子,站在遍身绮罗富贵逼人的亲戚跟前一点也不露怯。他眉目间有种本分人特有的笃定和沉稳,很容易叫人生出信赖和好感。

姜明霜乍见年表兄变了模样,一时间感觉有些陌生疏离,不过他咧嘴一笑,用济源话叫了声“阿姜妹妹”,两人之间由时间筑就的隔阂刹那之间便溃散了,大娘子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段上山爬树、下河摸鱼,无忧无虑的岁月。

姜老太太看到喜爱的后生晚辈长大成人,一边欣慰一边感慨自己真是老了,亲自下了榻翻箱倒柜地寻出一对凤穿牡丹赤金手钏,不由分说地往他怀里塞:“给我孙媳妇儿的,又不是给你的,你这臭小子推什么!”

阿年哭笑不得,连连推拒:“阿婆,我还木讨媳妇儿呢!”

姜老太太只管一个劲地扯着他的袖子、衣襟往里塞:“你这小子这许多年不来看阿婆,阿婆的物事也不要,莫不是嫌弃老婆子东西脏臭?”

大娘子和二娘子姊妹俩也帮着老太太劝他:“阿婆一片心意,年表兄就收下罢!”

姜明霜又打趣他:“表兄啥时候给我们寻个表嫂呀?”

年表兄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朵根,低着头不敢看姜明霜,讷讷的活似个新媳妇儿,姜大娘只当他脸嫩,仍旧不见外地笑他。

钟荟旁观者清,看在眼里只觉唏嘘,因是半个过来人,愈发觉得年表兄这局促窘迫的模样有些可怜,便嬉皮笑脸地替他解围道:“年表兄这回又给咱们捎什么好吃的来了?上回表叔母带来的截饼好吃得紧,就是少了些,害我足足念想了大半年。”

“你这馋痨,镇日就知道吃!”姜老太太拿手指戳了戳孙女脑袋,佯怒道。

年表兄只要不对着姜大娘便是一派落落大方,脸上的红晕也慢慢退了下去,爽朗地笑着道:“阿婆莫说表妹,小娘子哪个不好吃来?我阿娘还生怕你们吃不惯,我回去同她一说不知有多高兴。”

他一行说一行将礼单交刘氏呈给老太太,他一手山清水秀的小楷如同其人一样周正,姜太太虽不识字,也是啧啧称赞,再一看那礼单似乎比去年又长了些,便嗔怪道:“做什么那么见外,你们庄户上才多少出息,自个儿省吃俭用的,今年年成又不好……”

年表兄便道:“不是什么稀罕东西,老太太和表兄弟、表妹们不嫌弃就好。”

拉了会儿家常,姜老太太叫下人摆晚膳,一家人在松柏院用饭,姜昙生陪阿年饮酒,姜胖子能说会道,阿年虽沉默寡言,经商几年有不少见识,两人倒是相谈甚欢,姜昙生便拍着胸脯保证,下回一定要做东请他去全京城最好的酒肆畅饮一番。

第二日一早,年表兄便将行囊收拾停当前去松柏院辞行了,姜老太太有意留他多住几日,他一味推说腊月里家中事情多,得回去帮着耶娘一起操持。

阿年临走前,老太太突然对两姊妹道:“大娘去送送你表兄吧,二娘过来,帮阿婆读一读你二叔捎来的信。”

姜明霜懵懵懂懂地应了声是,便跟在阿年身后走了出去。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老太太的屋子,穿过院子和过厅,走到外进庭院中的大槐树下,阿年突然停住脚步转过身来,笑了笑对姜大娘道:“这棵树我记得,那时候我和阿娘送你回家,开了一树的花,香得很。”

“是呀,”姜明霜也笑道,“那时候二妹在树下支使婢子爬树摘花,我当时就想,乖乖,这么好看的小娘子咋会是我双生妹妹,莫不是搞错了吧!”

“你也很好看。”阿年脱口而出,紧接着便发觉自己失言,尴尬地挠了挠脸颊,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递给她:“阿娘说本来要亲手给你戴上的,不过年关事多,开了春也不知能不能寻到机会,就叫我先带来了,你看看喜不喜欢。”

姜明霜将外层的麻布展开,里头还有好几层丝绵,裹着一支红玉竹节簪。她在姜家这些年见惯了好东西,一看就能分辨出成色和雕工都只能算平平,不过对马表叔家这样的庄户人家来说应该是传家宝了,便推辞道:“这我怎么能收!阿兄留着将来给嫂子吧!”

年表兄将双手往身后一背,不肯去接:“咱们知道你不缺这些个,就是一点心意,你收下吧,要不阿娘得难过了。”

姜明霜只得收进袖子里去,阿年又道:“阿娘还叫我带了坛她自个儿腌的菘菜来,硬说谁做的腌菘菜都没她的好吃,皇宫里什么没有呢,她一个乡下妇人没什么见识,叫你见笑了。”

姜大娘仿佛到了这一刻才终于意识到,她明年开春就要入宫,他们这一别大约就是永远了,眼泪不由在眼眶里打转。

“莫要哭,傻妹!”年表兄像小时候一样手忙脚乱地想拿袖子给她擦,手伸到一半讪讪地收了回来,“你这是去做娘娘,是好事,阿耶阿娘和我都替你高兴……好了,你回吧,莫要送了,表兄走了。”说着笨拙又突兀地转过身,逃也似地疾步出了院门。

***

腊日前后家家户户忙着祀先祖,祭百神,宫中的繁文缛节自然更多了,常山长公主好不容易捱到最后一场郊祭完毕,连口气都来不及喘,便下帖子叫了姜二娘一起去了钟府——过了腊日不久就是年关了,此时加把劲说不得能在除夕前将驸马敲定了。

钟荟不能陪着阿翁过腊日也觉很愧疚,接了帖子当日便打点起行装去了长公主府。

第二日清晨,两人到茅茨堂一看,好几名外姓子弟已经启程回乡过年去了,剩下的不是洛京人士便住得去城不远。

钟七郎见了常山长公主诧异道:“咦,苏兄不回扶风过年么?”

“哦,”司徒姮眼珠子一转,瞎话张口就来,“家严家慈有命,不学出个名堂来不许区区进家门。”

“贵族不愧扶风郡望,家风谨严令在下感佩。”钟七郎嘴上说着感佩,那腔调却透着说不出的古怪。

常山长公主满心期待她的驸马驾到,没怎么留意他的神色,只心不在焉地客套:“哪里哪里,不敢当,足下过誉了。”

钟荟扫了堂弟一眼便知必定有事发生,正思忖着,钟蔚便到了,身后还跟着个约莫十四五岁的陌生少年郎。

司徒姮一见钟蔚双眼霎时一亮,仿佛有谁往里面投了两颗星子,随即便发现了他身后的少年,饶有趣味地“咦”了一声。

那少年生得甚是清俊,与钟九郎共处一室也不至失色,且服饰讲究,举手投足也很端雅,一看即知出自名门世家,钟荟将他打量一番,却猜不出那少年的身份。

常山长公主欣赏了一会儿美少年,把目光又转回了驸马脸上,毫不掩饰地朝他粲然一笑,钟蔚今日似乎兴致颇佳,居然没有横眉冷对,反而报之以微笑。

钟荟心道不好,她这兄长轻易不笑,一笑起来便如毒蛇昂首,山猫卷尾,绝不是好兆头。

在好友和兄长之间,钟荟没有半点徘徊和踌躇,当即扯扯常山长公主的袖子递过去一个警示的眼神。哪知道这为美色蒙蔽的长公主压根不看她。

钟蔚指了指司徒姮左手边的空位,对那小公子道:“你就坐那里吧。”

常山长公主一颗心都系在驸马身上,不过还是有旁的心匀给笋尖般鲜嫩的美少年,向他揖揖手道:“敢问小公子如何称呼?”

那少年似乎有些羞涩,也回了个礼:“在下苏斐。”

“啊呀真巧,”司徒姮连忙套近乎,“区区也姓苏,咱们真是有缘……”话一出口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这姓苏的世家,整个大靖除了扶风苏氏似乎别无分店啊!

常山长公主不敢再问下去,却听钟蔚悠悠道:“可不是有缘么?”说着冲那少年道:“这位苏公子同是扶风人士,你说巧不巧?”

苏小公子颇为不解,他左思右想,族中若是有这样姿容出众气韵高华的年轻郎君,他没道理一无所知啊,便羞惭地问道:“敢问这位公子名讳?”

常山长公主只得冒着叫人戳穿的风险道:“在下苏晢,‘明星晢晢’之晢。”

那少年一张脸变得白中带青,也不知是吓的还是怒的,颤抖着声音道:“不可能!你不是苏晢!扶风苏氏只有一个苏晢,是我阿耶!”

方才看得如坠云雾的众弟子顿时一片哗然。

这场面实在是惨不忍睹,钟荟拿袖子捂住了脸,钟蔚却是老神在在,看看苏小公子,又瞟瞟常山长公主,抚了抚下颌道:“想不到令郎已经这么大了,真是看不出来。”

第130章

常山长公主只知她有位名叫苏晢的远房表兄, 哪知表得远了年岁便没个定准,那位苏表兄比她足足大了近二十岁, 连儿子都能娶媳妇儿了——而她至今蹉跎着,看上的驸马还不省心,成日里想着给她挖坑,真真人比人气死人。

“你究竟是何人?为何以我父亲名讳招摇撞骗?”那苏小公子自认已是大人了, 突然多了个妙龄阿耶,一张小脸登由青白转成通红, 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

这几年他家时不时出些怪事, 总有莫名其妙的陌生人往他家递书信和礼物,这也就罢了, 更诡异的是前年四月里, 有个摽梅之龄的女郎一路从洛京寻到他们府上,气势汹汹指名道姓要找苏晢,阍人不放她入内, 她就坐在门口朝着往来的行人哭诉,说那狼心狗肺的苏郎始乱终弃, 许定了她终身转头就不见了人。

好巧不巧, 他阿耶那段时日离开过扶风,虽去的是雍州,可他阿娘不信啊——人虽也是世家出身, 祖辈却是武将,当即从厨房提了菜刀剁在他阿耶书案上,差点将他一个文弱士子吓得一佛出世而佛升天。

鸡飞狗跳地闹了半日, 最后同那女郎当面一对质,这才晓得弄错人了。

人家苦主就戳在眼前,若是换了一般的女郎,这时候恐怕已经捂着脸落荒而逃了,不过她若是一般女郎也就不会做出这等荒唐事了。

钟蔚估摸着她丢那么大个脸至少也得羞得无地自容吧,谁知人家只是略微红了红脸,朝那苏小公子深施一礼,诚恳道:“区区罪无可恕,还请小公子责罚。”

苏小公子方才的确是义愤填膺,想着这冒用人家名讳的无耻之徒必定要抵赖,谁知他就这么认了,又要自己责罚,他一个少年郎,此次来京还是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哪里知道使什么手段惩治个比自己大好几岁的成年男子?倒是一下子手足无措起来。

常山长公主又道:“区区生于扶风……的郊野,出身寒素,籍籍无名,幼时鄙家受过苏郎恩惠,又久仰苏郎之才名令名,平生最大憾事莫过于秦川之外无人识之,几年前来了洛京,便出此下策……”

她这番话破绽百出,压根就是欺负苏小公子年纪小心思单纯。

那苏小公子听他一番话说得恳切志诚,甚是入情,竟也无暇去想此人报恩如何报出个上门收情债的女郎来,大度地道:“既是如此,也算是情有可原,不过家父行善不是为了图回报,更不是沽名钓誉之辈,往后切莫如此行事了,且隐姓埋名终究是昧暗之行,不为君子所取。”

常山长公主一下子叫他问住,“苏小公子小小年纪虚怀若谷,真有令尊之风,区区谨尊小公子教诲,定当洗心革面,刮肠洗胃,重新做人。”

苏小公子叫她架在高处,浑身不自在,轻轻道了声:“不算什么,便坐回了书案后头。”

钟蔚一直抱着臂冷眼旁观,只等着她出丑,谁知这么三言两语地就将那苏家的傻孩子哄得晕头转向——巧舌如簧向来是他的专长,自己靠一根长舌颠倒乾坤的时候挺受用,可旁人这么着别提多讨厌了。

钟蔚看那没脸没皮的长公主越发不顺眼,阴沉着脸对弟子们道:“你们将我昨日讲的篇目再温习两遍。”

又微微抬起下颌,傲慢地朝常山长公主点了点:“你,给我出来!”

司徒姮殊无惧色,临走还得空朝姜二娘抛了个媚眼,颠颠儿地跟在钟蔚后头出了茅茨堂。

她见钟蔚不顾外头飘着柳絮般的雪片,一径下了台阶往前走,殷勤地道:“钟先生,外头雪大,您有什么话就在廊庑下说吧,若是染了风寒就不好了。”

钟蔚冷哼了一声,只作没听见,这时候知道溜须拍马了,可惜太迟了!

常山长公主无可奈何地闭了嘴,跟着钟蔚穿过过厅,来到无人的庭院中。

钟蔚这才站定了,转过身,没好气地往她脸上瞟了一眼道:“说吧,长公主殿下驾临寒舍究竟所为何事?”

“啊呀,钟先生已经知道了?”司徒姮活似看不懂脸色听不懂人话,反而眉开眼笑。

钟蔚不答腔,等着她的下文,眼睛鼻子眉毛嘴无一不在表达嫌弃之情。

司徒姮看在眼中只觉一颗心都化成了满腔柔情,他知道自己身份,倒是省却了不少口舌,便直截了当地道:“为了你呀。”

“在下何曾得罪过长公主殿下?”话是这么说,钟蔚其实有点没底气,他在外头得罪过的人着实不少,随口说了什么刻薄话,传到她耳朵里也未可知。

“钟先生未曾得罪过我,钟先生好得很,”司徒姮知道他误解了,越发觉得驸马可爱得紧,“只是我有个不情之请。”

钟蔚挑了挑眉,不自觉地便要一口回绝,不过司徒姮没给他开口的机会,继续道:“我心悦钟先生,你当我驸马如何?”

“你……你……”钟蔚自打一岁上能说整句,长那么大还没打过磕巴,此时却是“你你你”了半天,死活憋不出旁的字来。他感觉自己好端端在路上走着,突然有人照着他后脑勺给了一闷棍,不过震惊之余,似乎又有那么一丝羞涩和窃喜,毕竟他长那么大,这还是第一次有女郎说心悦自己。

钟蔚自己都还没将那一丝细弱的感觉分辨清楚,常山长公主就更不得而知了,她只看到钟蔚一脸惊恐万状,心道果然如此,苦涩地笑了笑,转而道:“尚主对你有百利而无一弊,你不必担心不得自在,成婚后你不必随我住长公主府,你想明经育人、著书立说或是观山玩水都随你。你若是想纳妾,我亦不会拦着你。”

司徒姮看了他一眼,见他仍旧在发怔,想了想又道:“钟守侯和夫人在岭南瘴疠之地待了那么多年,你我成婚是绝佳的机会,他们正可借此返京。”

钟蔚前一刻还有些头晕目眩飘飘然,她多说一句,他的血便冷一分,免不了又想起卫氏一门的惨烈下场,始作俑者正是她阿耶,忍不住迁怒于她。

待她把话说完,钟蔚一挑嘴角,连嘲讽都不屑,一开口比那北风还肃杀萧索:“你们司徒家的人还真是一个样,就是不会把人当人。若是我自卖自身换得耶娘回京,你信不信他们回来第一件事先打断我这身贱骨头?”

说完潦草地行了个礼:“承蒙长公主殿下错爱,仆惶惧之至。福薄之身,不堪为配,还请殿下另择佳偶。”也不看她表情,转身便往茅茨堂走去,留下司徒姮一个人站在雪地里发愣。

钟荟左等右等,只等回个臭着张脸的钟蔚,迟迟不见常山长公主的身影,便躬着身子悄悄走了出去,到庭院里一看,雪地上还留着一大一小两种脚印,常山长公主是往院外走的,院外小径上的雪叫婢子扫掉了,钟荟在附近转了转没找到人,这才往他们住的歇琴院寻去。

甫一推开院门便听到房中传来呜呜咽咽的哭声。钟荟小心翼翼地撩开门帷走进去,果然见司徒姮抱着膝缩在床上,连黑锦面黑貂裘都没脱,把自己裹成一团,乍一看像个硕大的煤球。

她红红的眼睛肿成了桃子,头发湿漉漉往下淌水,淌到脸上和涕泪混在一起,她也不晓得擦。

钟荟叫她吓了一跳,她料到了常山长公主大约要趁此机会把话说开,也料到了她的希望多半要落空,可万万没料到她会哭。这是常山长公主啊,不是应该甩甩袖子打道回府,开几坛好酒,找几个美人,醉生梦死一场,然后将钟蔚那厮忘得一干二净,继续穷奢极侈兴风作浪么?

长公主是钟荟平生所见最干脆利落的女子,然而受了情伤的长公主黏糊糊软绵绵的,一点也看不出哪里脆了。

钟荟不知道如何应付这样的长公主,硬着头皮走上前去,捱着床沿坐下,从袖中掏出帕子递过去,抚了抚她的背问道:“这是怎么了啊?”

常山长公主顺势往她肩上软软一靠:“呜呜呜……”

“钟先生说什么不好听的了?”钟荟只得自己猜,“他这人说话就那样儿,未必真那么想,你们到底怎么说的啊?”

钟蔚这人嘴虽欠,不过一个如花似玉的女郎向他诉衷肠,心里不知该有多得意呢,即便拒绝应该也不至于狠狠削人家面子啊。

常山长公主好容易将哭嗝止住,抽抽嗒嗒地把两人的对话复述了一遍,钟荟一听便知道症结在哪儿了:“钟先生那么……清高的一个人,你提他父母返京之事,这不是以利诱之么,他不勃然大怒才有鬼了。”

钟荟不由暗暗叹息常山长公主看着大大咧咧,并非不通人情世故,这回大约真的是关心则乱,只想着给自己加点砝码好打动钟蔚,却是弄巧成拙了。

“除了利我还有什么啊……”司徒姮说完又嚎啕大哭起来,“他喜欢的是卫七娘那样的人,我有什么啊……”

钟荟想起泉下的好友,心里一阵钝痛,过了会儿才回过神来,握住司徒姮的手轻轻拍抚,一边安慰道:“你有你的好,不用去比。”

常山长公主的哭声慢慢低了下来,时不时抽噎一两声,过了良久才吸溜了一下鼻子道:“你的肌肤真滑嫩......”

第131章

受了情伤的常山长公主判若两人, 平日除了贪花好色些没什么别的毛病,对姜大美人尤其千依百顺体贴入微。谁知道一朝情场失意, 能折腾出万般花样来。一时要钟荟解了发髻让她摸,一时要她唱子夜四时歌哄她入睡,一时又不睡了,要她换上不成体统的纱衣跳胡旋舞, 但凡钟荟流露出半点不耐之色,她立时就能给你开闸放眼泪, 收放自如, 活似另一端连着洛水。

司徒姮的肝肠有没有寸断钟荟不知道,可她鞍前马后老妈子似地伺候了半日, 腿已经快断了, 只好在心里把钟蔚那不积口德害她连坐的罪魁祸首骂了百八十遍。

好容易一勺羹一箸菜一边哼着西洲曲哄司徒姮用完晚膳,又给她读了两篇主旨可疑格调暧昧叫人十分怀疑出自她本人手笔的《玉山赋》和《子都赋》,司徒姮这才突然良心发现道:“你陪伴我大半日, 一定也乏了,早些去安置吧。”

钟荟如蒙大赦, 生怕她翻悔, 赶紧逃回自己屋子,吩咐阿杏伺候她沐浴更衣,然后钻进被窝里长舒了一口气。

白日里叫司徒姮一哭吓得不轻, 哄她且来不及,哪有空细想,此时静静躺着, 便觉得有些不对,钟蔚这人最是惫懒怕麻烦,若是看谁不顺眼,当面挖苦一番就算完了,这次为了让长公主丢丑竟然大费周章将人家苏小公子从扶风弄到家学来,这得费多少心力、笔墨和唇舌?

再一琢磨,他回茅茨堂之后便没个好脸色,按说才将自己嫌恶之人数落一番,以他一贯的性子该是志得意满神清气爽才对,钟荟越想越觉可疑,不过夜幕低垂,这会儿没法去找她阿兄探底,又确实累得心力交瘁,不一会儿便睡了过去。

钟蔚这一夜却是心烦意乱难以入眠,无端就想起常山长公主,那声“驸马”如同附骨之疽,甩也甩不掉。

于是钟蔚做了件事后回想起来完全琢磨不透的傻事——他从被窝里钻了出来,重新穿上夹袍,裹上狐裘,套上厚厚的足衣,穿上风雪履,推开房门走了出去。

入夜时雪反倒停了,大约是心火旺,他倒没觉得怎么冷,在廊庑下徘徊了会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地回房取了琉璃风灯,推开院门走了出去。

出了院子也不知道往哪儿去,钟蔚任由思绪随风飘着,心不在焉地提灯慢慢沿着小径走着,他从未在冬夜里出过房门,望着四周清晖映雪的景象觉得有几分静趣,倒是起了游兴,也不急着回去了,遇上岔路便凭着心情随意一拐,不知不觉穿过了花园。

这时,方才勾着他一路往前走的月亮仿佛存心戏弄他一般,突然躲进了厚厚的云层里,刹那之间起风了。

寒风入襟,钟蔚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不免又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腰酸腿疼手脚冰冷,立马决定回屋去,他转过身去,打算沿着来时的小径折返,过了两三个路口便晕头转向想不起来路了。

这时候他还不甚着慌——难道还能在自己家中迷了道不成?

一炷香之后,钟蔚便没那么笃定了,他本就有些不辨东西,这天寒地冻月黑风高的,草木凋零,楼宇屋舍又铺了雪,每一处看起来都差不多,七拐八弯的小路岔道又多,钟蔚摸索了大半个时辰,足底大约已经磨出水泡来了,这才摸出了花园。

钟先生松了一口气,脚步也轻快起来,沿着那条看起来熟悉又亲切的小径走了一会儿,忽然觉出不对劲了——从花园出来走四五十步左手边便是他的院子了,可他适才少说也走了数百步,按理说早该到了。

钟蔚惊恐地停住脚步,提着风灯往四下里照了照,那琉璃灯如豆一点,似乎还未发出光来便被周遭的黑暗吞噬了,钟蔚聊胜于无地举起灯往四下里照了照,那火苗突然一跳,钟蔚跟着唬了一跳——钟先生虽然明面上对鬼神之说嗤之以鼻,其实背地里深以为然,他打小怕黑,那么大了还得点着灯睡觉,加上他妹妹还魂之事,更叫他对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深信不疑。钟蔚心里发毛,眼皮直跳,偏偏这时候身后的石板路上传来了木屐声,“嗒,嗒,嗒”,一下又一下,听起来无精打采的,钟蔚毛骨悚然,整个人僵直成了一根棍子,又不敢逃——志怪故事里哪个不是逃得越快死状越惨?

一踟蹰便坐失良机,不过片刻那脚步声便已近在咫尺了,只听脑后一个熟悉的声音道:“咦?钟先生?你怎么在此处?”

常山长公主哭了大半日,其实用完晚膳便犯困了,她是强撑着不睡的——为情所伤怎么能那么早睡呢?为了提神便出门吹冷风,她本来是打算去园子里找棵梅树底下再哭一哭,不想才转过一个路口便看到个颀长的身影杵在路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