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对穆谨亭的性子太过熟悉,九娘真会误解他和儿子之间是不是有什么深仇大恨,明明是亲父子两个,他却总是这么冷淡。幸好九娘对他足够了解,知晓他其实是挺在意儿子的,只是不怎么会表达。

“你对儿子好一些,若不然他长大后会怨你的,说不定还会以为自己是抱养来的。”九娘玩笑道。

穆谨亭没有搭理她,眼睛望着她的肚子,手指上前触了触:“这次生个女儿吧,孤不想要臭小子,要一个跟你一样的女儿。”

这话配着穆谨亭的口气,乍听过去有些怪异,但细听就能发现其中的情意绵绵。九娘忍不住红了脸,“谁知道是男是女啊,就怕到时候让殿下失望了。”

穆谨亭浑不在意道:“无妨,这次生不出来,下次再生就好,总会生一个出来。”

九娘不禁有些囧囧然,这是要把她当母猪的节奏?不过上辈子求而不得,这辈子她并不排斥生养孩子,别说排斥了,其实是求之不得。

于是,她很爽快的点了点头。

*

九娘上一胎怀木木的时候,怀相并不怎么好,这一胎也没好到哪儿去。

那一次的干呕似乎拉开了一个序幕,她又开始了一系列的各种折腾,食欲不振,吃什么吐什么,闻到一点儿什么不对的气味儿,便是一阵翻天覆地。唯独比上次好点就是嗜睡,只要睡着了,倒是能减轻一些不适。

穆谨亭忙着熟悉朝政,九娘也不想分他的心,就让身边人瞒着他。幸好他在府里的时候并不多,日日早出晚归的,也就是晚上的时候回来会儿,倒是一直不知九娘身子不适。

他倒也发现九娘慢慢消瘦了下来,但有着苦夏做借口,似乎也能说通。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起来,穆谨亭似乎越来越忙了,回来的时间也一天比一天晚。心疼男人这么来回折腾,九娘便让他若是时间晚了,就不用回来了,反正宫里不缺地方住,免得次日天不亮就要走,还怕路上出个什么意外。

虽现如今十分平静,但九娘还没忘记去年那会儿穆谨亭频频碰到狙杀,自打穆谨亭被封太子以后,成王与赵王便表现的十分沉静,似乎完全死心了的模样,但任谁都不会相信这种假象,只会觉得他们是在潜伏,寻找一击必杀的机会。

这日,穆谨亭进宫时并不准备带木木,九娘十分惊讶。如今木木深受承元帝宠爱,一日见不到就会念叨,不带他进宫不怕承元帝责备?

他解释道:“留他在府里陪陪你,孤昨日跟父皇说过了。”

九娘也没有多想,想着今天一整天都能和儿子呆在一起,也是挺高兴的。遂,点了点头。

穆谨亭离开后,九娘和木木玩了一会儿,然后娘俩一起睡了一个回笼觉。睡到快中午的时候,两人起床。用午膳时候,九娘又开始折腾起来了。

这还是木木第一次看阿娘这样,被吓得有些发懵。九娘心里连连懊恼,她一个人呆在府里呆久了,竟然忘了要避着儿子。只能强压着心里的呕意,匆忙哄了他两句,便让莲枝将他领走了。

吐到最后,九娘呕出来的全部是酸水,让小翠撑着灌了一杯白水后,她瘫在榻上直喘气。

“娘娘,你没事吧。”莲芳一脸可怜巴巴的样子,小脸儿比九娘还白,差点没急哭出来。

九娘无力地摆摆手,“让我躺一会儿,你交代下去让奶娘将木木哄好,别忘了喂他吃饭,暂时别领他过来,免得吓着他。”

“是。”

九娘一下午都是昏昏沉沉的,到晚上精神才稍微好了一些,勉强用了一碗白粥后,她吩咐莲枝将木木领过来。她心里还惦着中午那会儿儿子被吓得不轻的事,这会儿精神好了,自然想哄哄他,免得日后给儿子造成心理阴影。

木木被领过来的时候,已经用过晚膳了,小胖孩儿可怜巴巴的样子,精神还有些萎靡,可见似乎还记着中午那事儿。

“阿娘,你是不是病了,就和皇爷爷那样?”

九娘将他拉过来,柔声道:“阿娘没有病,阿娘是怀了小妹妹,所以才会这样,当年阿娘怀着木木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所以木木别怕,过一阵子就好了,你看现在阿娘不就好了?”

木木疑惑地端详了九娘好一会儿,才姑且相信阿娘是好了。

楚王命人回府传话,说今晚留在宫中不回来了。九娘给木木讲了一会儿故事,又给他洗了澡,自己也沐浴了一番,娘俩便歇下了。

睡到半夜的时候,九娘突然听到一阵异动。睁开眼睛,发现外屋和庭院里的灯很亮,她叫了一声来人,小翠擎着一盏灯匆匆走了进来,满脸凝重之色。

九娘感觉到一种不详感,不禁问道怎么了。

小翠面色犹豫,到底还是没有瞒着九娘,说皇宫那里好像出事了。

九娘心中一紧,就想坐起来,才发现一旁熟睡的儿子。遂,放轻动作,从榻上起了来,随意披了件衣裳,便拉着小翠一同去了屏风外面。

“到底怎么回事?”

“奴婢也不知道,只是听下面有人来报,说皇宫那边似乎走水了,外面街上有许多身穿各式铠甲的官兵,往皇宫那边涌了过去。消息是孙一总管命人报上来的,他说似乎有人想犯上作乱。”最后这句话,小翠说得有些迟疑。

犯上作乱?

九娘脑海里白了一下,跟着就反应过来,这是有人想逼宫?她不用脑子就能想出是谁做下的,不是赵王就是成王,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两人一起合谋,这大抵是狗急跳墙了吧。

她顾不得多想,让小翠服侍她穿上衣裳,就往屋外走去。

出了房间,果然远处的动静更加明显了,东北方向隐隐有火光传来,再看天上,依稀可看到天空中飘荡的浓烟。

夏日的夜空,宛若一匹最上等的黑蓝色缎子,点缀着无数星芒,衬着远处暗红色的火光,更显惊心动魄。

这么高的火光和浓烟,定是极高处的屋宇起了火,大明宫位于整个长安城最高处的龙首原上,那么着火的地方必然是皇宫无疑了。

殿下,殿下还在宫里呢……

莲芳几个也都起来了,俱都神情紧张地站在九娘身边,见她面色凝重,小翠不禁安慰道:“娘娘您担心,刑一和几个侍卫队长都在府里呢,咱们府里人多,侍卫也多。刑一和孙一总管已经安排下去了,所有门户都已紧闭,护卫军帐死士都已到位,不怕有人闯进来。”

九娘听了这话,不禁想到早上穆谨亭离开之前的异常行举。他没有带木木进宫,是不是早就知道今晚宫里一定会发生一些事情?还有这么周全的安排,这是不忍她担心了?他到底想做什么?他此时安全吗?

不,他怎么会安全呢?他既然想引蛇出洞,定然会以身犯险。

几乎只是一瞬间,九娘便洞悉了穆谨亭的所有想法,脸色顿时有些发白,心也不禁提到了半空中。

莲芳急道:“娘娘哪里是在担心自己,你别忘了殿下还在宫里呢。”

是呀,殿下还在宫里呢。

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既然皇宫那里走了水,叛军定然是攻进宫里了……

一时间,几个侍女都沉默了下来。

小翠强笑道:“娘娘您别担心,殿下素来算无遗漏,定然不会有事的。”

希望如此吧,如今九娘也只能抱着这个希望,殿下上辈子都能安稳无恙的坐上那个位置,这辈子定然也一样。

这时,一阵脚步声匆匆而来。

正是孙一,他行色匆匆,身后还跟了几个侍卫。

“娘娘,您没事吧?府里上下都已经安排好了。”

说话间,孙一偷偷抬眼瞅了瞅九娘的神色,又道:“您不用担心,殿下早就知晓今天晚上会发生一些事,所以府里的一切都提前安排好了。”他也只知道这么多,至于其他的也不太清楚。

九娘强撑出一抹笑,对他点了点头:“我知道了,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不辛苦。”

确定正院这里没事后,孙一便退了出去。这里毕竟是正院,他并不适宜呆在这里。

夜风徐徐,拂起了九娘几缕发丝,她面色有些怔忪,呆呆地望着东北方向的夜空。

莲枝道:“娘娘,咱们进屋去吧。”

九娘点了点头,便转身往屋里去了。

没有人能睡着,九娘回屋后,便命小灿去守着木木了,自己却在贵妃榻上坐了下来。屋里很安静,府外的动静离这里似乎很遥远,却平添了一种让人坐立难安的焦躁感。

九娘拿了一本书,静静的看着,可是上面的字怎么也看不进去。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急的脚步声,九娘手一松,不禁站了起来。

莲枝已经先一步出去了,只听得外面有阵阵交谈声。不多时,莲枝回到屋里,有些犹豫对九娘道:“娘娘,安国公府那边来人了。”

九娘一愣,不禁问:“他们来干什么?”

“来人说,宫里那边似乎有叛军作乱,据说今日太子殿下和小皇孙都不在府里,老夫人担忧您的安慰,所以特意遣了府里的侍卫前来接您回去,说是这样一来混淆了目标,也免得有人拿您做筏子威胁到太子殿下。”

九娘眉头一拧,问:“确定是安国公府的人?”

莲枝摇了摇头:“不知,下面人没说,要不然奴婢去看看?”

小翠急道:“娘娘,你该不会真要去安国公府吧?”

九娘失笑:“我又不傻,自己家里不待,这种时候出去,那不是找死吗!”说完,她面色转为凝重:“我在想他们到底想干什么,还有这些人,到底是不是安国公府里的人。”

“那奴婢去看看吧。”莲枝说。她是安国公府里的老人,整个府里的人就算认不全,也差不多了。

九娘点点头。

莲枝去了差不多一刻钟的时间,就回来了。回来后,说道:“是府里的人,里面有几个侍卫奴婢都认识。”

九娘眉头皱得更紧了。

自打那次她在和鸾殿差点被萧皇后害小产后,楚王府和萧家的关系就彻底僵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九娘不光不再回娘家,连节礼都没有。萧家那边也一直没什么动静,一直到楚王被封太子后,萧家那边才又厚着脸皮贴了上来。

到底有孝道压着,且九娘不想穆谨亭刚当上太子,就给他招来不好的名声。面对萧家人的上门,九娘虽没有表现出来有多么热情,到底也没有做得太过难堪。且萧家那边人十分识趣,并没有越过她去讨好穆谨亭,而只是就几个家中的女眷偶尔会上门和九娘联络一下感情。

这其中又以崔氏和郑氏为主力军,双方都是聪明人,也都明白彼此有隔阂未消,暂时也就是个面上情,却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萧家竟会派人来接她回府避难。

到底是真的存了讨好的心态,还是另有所谋?

以九娘两辈子的经验来看,她反倒觉得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也不知萧家人是怎么想的,王府这里再不济,府中的防卫能力也比安国公府强许多,且萧家的背后是成王,这次叛军作乱虽暂时还没弄清楚到底是谁干下的,但左不过成王逃不了嫌疑。她是傻了,才会羊入虎口。

“去和来人说,本宫谢谢安国公府的好意,至于去安国公府避难,那就算了。”九娘道。

“是。”

前去传话的人没走过久,一名侍卫匆匆而来禀道:“有人闯府,刑一大人命属下前来传话,请娘娘下令让正院里的人不要随意乱走,免得错伤,另外也请娘娘和小主子不要离开正院。”

九娘点点头,吩咐莲枝:“传话下去,正院所有的奴婢严禁乱走,都在屋里呆着。”

莲枝赶忙下去吩咐了。

不多时,负责去给安国公府传话的那名小内侍也回来了。

“娘娘,那些人不走,说奉了老夫人的命,请娘娘一定要和他们回去。还说叛军作乱,说不定便会生了想擒住娘娘威逼太子殿下的心思,王府里太危险,请娘娘千万别糊涂。”

糊涂?她跟他们走,才是真糊涂吧。

她就说怎么会这么凑巧,前面派人来接她,后面就有人闯府,这是想威胁了?,只是这些人未免也太小瞧了她的智商!

作者有话要说:ps:O(∩_∩)O哈哈~看评论说大家都不习惯楚王被改名了,其实面面也不习惯啊,用惯了楚王突然换个名字,觉得好捉急。

但不能不换啊,楚王是穆谨亭的封号,如今他不是楚王,成太子了,但是还有个太子让人印象太深刻,所以想着还是用回本名吧,

☆、第171章 157.117.42.0

第169章

九娘大脑快速转动着,同时命人去传孙一来。

孙一就在院门外守着,接到通传就来了。

“府里如今有多少人手?还有,有人闯府是怎么回事?”

孙一道:“闯府的人只有几人,暂时身份不明,不过都被挡了回去,本来生擒了两个,但是人刚被抓住就自尽了。另,府中有侍卫三百余人,死士的话,不足百。不过娘娘,您放心,这些人足够护住正院这里了。”

足够护住正院?也就是说其他地方可能会失守?

不过九娘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王府这么大,这些人看似很多,实则撒出去根本没多少,要想将整个王府方方面面都护住根本不可能。而且聪明人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劲儿,看来孙一也看出端倪了。

“孙总管的意思是——”九娘佯装不解问道。

灯光下,她一身鸦青色襦裙,因为起来的急,所以头发并未挽起,而是披散在肩后,更显她纤弱单薄。

九娘在王府的存在感并不是太强,至少在孙一来看是如此,除了刚进门那会儿,她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宣告了自己女主人的身份,之后便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线。她并没有像有的主母那样揽着府中大权不放,而是采取了一种放任的状态,将权柄都下放了下去。府中大部分内务依旧还是他和孙二几个处理,除了正院这里,她几乎还是按部就班,没有动任何人,但王府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敢轻忽她。

起初,孙一几个没少暗中揣测这位王妃的心思,后面也慢慢看出她的行事套路了。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子,该抓的她从没有放松过,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她只是抱着一种旁观的状态。她很明白自己要什么,什么对她来说才最重要。所以,她进门多年,殿下至今独宠她一人,身边除了她以外,连个母蚊子都没有。所以,她生了殿下的嫡长子,且将小主子教得很好,连圣上都对其另眼相看,如今又怀上了一胎。

对于一个女子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不外乎是琴瑟和谐的夫君,聪明伶俐的孩子。能笼络住夫君,便是宣告了女主人的地位坚若磐石,有了成器的子嗣,就代表日后地位的延续。所以即使她没有像一般主母那样揽着所有事都不放,这府里上上下下也没有一个人敢轻忽她。

不像那有些傻的,为了一点所谓的掌家大权,日日辛劳,鞠躬尽瘁,自己受累不说,难免会忽视丈夫,影响夫妻感情。尤其身在皇家这种地方,人际关系太过复杂,作为一府的女主人,同时也代表着一府的态度,一旦行差就错,就会影响很多事情。

孙一原本以为以王妃刚进府那会儿的表现,日后定然少不了给府里找麻烦,毕竟那会儿九娘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很张扬跋扈,且恃宠而骄的人。可奇异的是竟然没有,她很懂事,再说白点,她很有分寸,很明白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比如前院那里,她从不会主动涉足,更不会对除了内务以外的任何事情指手画脚。

看得久了,孙一内心深处对九娘充满了敬意,也因此当此时九娘目光灼灼的看着他,他并没有用那种瞧不起女人的态度选择隐瞒,而是据实相告。

“属下觉得有些蹊跷,这事情来得太巧了。”孙一意有所指。所以他们几人和刑一准备施行第二套计划,也就是事出有变的应对措施。

九娘笑了。

很好,这人还算是聪明的,若是他只是当她是寻常妇孺,这种时候还想着事事瞒着她,九娘就要考虑是不是直接将刑一召过来了。

“你是说安国公府的来人,还有这后到的闯府者?”九娘并没有因为安国公府是自己的娘家,而选择避讳,而是言语很直白。“这大抵是同一伙人吧,安国公府那边打什么主意且不提,如今咱们要考虑的是对方会不会狗急跳墙。”

一旁的莲枝忍不住插了一句嘴:“娘娘的意思是,他们还有后手?”

“我怕他们会强攻。”

不是九娘看高自己,而是穆谨亭是出了名的‘爱妻如命’,既然有这个名头在,就不能不防有人对她起了心思。殿下已经将风险分担出去了,甚至造成木木也在宫里的假象,哪怕是为了殿下为了儿子,她也不能让这些人攻进来。

九娘对孙一道:“如今对方打着什么主意,有多少人,会下多少力气在这里,咱们都暂且不知道,但是不得不防。你们的想法很好,但是光顾着正院这里,就未免有些太保守了。咱们府里的门客幕僚不少,下人也有许多,这些人对王府忠心耿耿,咱们也不能置他们于不顾。”

孙一怔了怔,道:“也不是置他们于不顾,而是……”

“而是在情势危机时,必然会毫不犹豫的舍弃他们?”

九娘打断对方的话,站了起身,望着门外灯火通明的庭院,“若不是我半夜突然醒来,恐怕你们会连我都瞒着,自然其他人也定会瞒得死死的。我明白你们的心思,木木如今和我都在府里,自然是我们的安全最重要,我感激你们这份心,但你们也不能让别人无缘无故的当枉死鬼。”

“我都能知道出事了,府里知晓出事的人定然不少,与其让他们呆在自己院子里惶惶不安,担忧自己的安危以及会不会当做弃子,而产生不必要的内乱,还不如将他们集合起来。能不能护住且是另外,但咱们要将态度摆出来,毕竟殿下今非昔比,身份也不同以往。”

九娘说得语重心长,孙一垂下头去,“娘娘……”

“你就当我这人虚伪吧,即想保全自身,还想捞个好名声。”九娘自嘲的笑了一下,意有所指道:“且咱们的人手毕竟不太充裕,后面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与其固步自封,不如故布迷障,有人可以转移注意力,何尝不也是一种安全。那些人虽没有武艺在身,但多个人多份力气,大难临头,即使是为了自身,他们也会拼命的。”

孙一的面色急速转变,忽地,他抱拳一鞠身:“娘娘大智慧,也是属下们想差了,属下这就去办。”

九娘微笑着点点头,孙一顾不得多说便匆匆下去了。

孙一的行动比想象中更加快。

如今王府里杂七杂八的人很多,内侍宫人差不多有五百多人,还有前院的那些幕僚门客书吏之类的人。孙一和刑一商量后,便将这些人全部叫醒并聚集到前院这里。

既然九娘说想为王府捞好名声,孙一自然要做到。且这种情况下,‘鼓舞军心’也是必要的。

孙一站在台阶上,看着下面人头攒动,面色沉重但口气语重心长。

“如今长安城里出了大乱子,有叛军趁机作乱,虽然主力都往皇宫那处去了,但咱们府乃是太子的府邸,不得不防。如今府上的侍卫军帐俱已待命,但你们大多都是府里的老人,应该知晓府里防卫力量几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咱们都不知晓,但应该早作防备。太子妃下命说了,与大家共进退,所以咱们如今要做的,就是不要让那些别有居心的叛军攻进来。”

下面响起一阵阵窃窃私语声,场面顿时嘈杂起来。

其实就如同九娘之前所讲,她都能知晓出了事,外面那么大的动静,虽许多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也知晓不是什么好事。只是各处皆有侍卫看守不让任何人随意进出,大家也就只能呆在自己的住处惶惶不安,暗自猜测。

有些聪明的,例如王府里有些不受重视的幕僚和门客,他们虽没有在穆谨亭跟前拔尖出来,但能进王府做幕僚门客的,可没有一个是傻子,结合当下的局势,差不多便能猜出个几分。

太子虽不在府里,但太子妃在,太子对太子妃的重视,阖府上下俱知,谁敢说叛军不会动了不良心思,想擒住太子妃去威胁到太子,尤其太子妃如今还身怀有孕。

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府里大部分的守卫力量定然会拿去守护太子妃,若是叛军真攻了进来,那他们这些小鱼小虾的,可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这些人之所以会惶恐不安,俱是因为此。

如今形势突然转变,太子妃说要与他们共进退,又命人将他们召集到一起,那就代表不会丢下他们不管。所以不管上面到底想动什么心思,只要这种行举是有利于自身的,他们就会顺势而为。

于是,前面孙一的话音刚一落下,下面便立马有人说道:“太子妃真是菩萨心肠,这种紧要关头,还想着咱们。”

“是啊是啊,咱们定不会让那些该死的叛军攻进来。”

“天佑太子殿下,天佑太子妃,咱们必然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咱们这么多人,还怕那些劳什子叛军,一人一口唾沫就将他们淹死了。”

“就是,咱小李子虽不会武艺,但也是能出一把力气的,不会使刀,给各位侍卫哥哥们递块儿板砖还是可以的。”

所以说,聪明人还是挺多。

即使以孙一这老油子的脸皮,这会儿也不禁有些赧然,幸好火把在夜风下飘忽不定,倒也没让人看清楚他的脸色。

孙一压了压手,有些严肃道:“好了,你们的忠心太子殿下和太子妃都会知晓。方才我说的只是最坏的情况,现如今事情还没有发生,不过咱们要早作打算。我现在就命人将你们分为几组,你们以前院和正院为范围开始巡逻,半个时辰换一班,其他的人都呆在前院留守待命。另外,此乃非常时期,为了防范咱们府里有奸细,每组人各自进行监督,若有异常便报上来,不出事便罢,若是出了什么事,别怪我追究同一组人连带责任。另外太子妃也说了,若是能平安度过此劫,她会向太子殿下给所有人都请赏。”

命令一下,众人便开始行动起来。下面一些不明事理究竟的内侍宫人们,也纷纷跟着忙碌开来。

一直站在孙一身边的刑一说道:“若能平安度过此夜,我会向殿下给你请功。”

按着穆谨亭对府里的安排,应该是以刑一为首,孙一几人为辅,不过刑一历来不善言辞,且他如今的任务是对外防范,府里的调度便交给了孙一等人。

孙一笑着摆了摆手:“千万不当此讲,这可是太子妃的意思。之前也是咱们想差了,总觉得能保住太子妃和小主子,便算是任务完成。可你看看,府里这么多的人,各有各的心思,若真是弃他们于不顾,不用外面攻进来,咱们自己里面就先乱了。如今倒好,将他们都用上,也算是暂时解了内乱之患。”

至于九娘所言的故布迷障、转移注意力所言,孙一却是没有说出来。不过都不是傻子,刑一自然也看出了端倪。

“这里就交给你了,我去前面看看。”刑一道。

话音还没落下,一名侍卫匆匆而来,禀道:“许多叛军往咱们王府方向涌来,已经将外面给围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