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却突然提前近半个多月来到京城,还给京城相得的老诰命们送了信。

而母亲却只是提前几个时辰才得了消息,等匆匆赶过去时,那些老诰命们都已经到了多时,母亲不得不说了那个哑巴亏。

等到回了沈府,据说春晖院里乱成一团,那些老诰命本都是鲁地上来的,虽说如今都是大齐朝的臣子,可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旧主情分的,此见都不由分说指责母亲,母亲无法,只得让出正院,但即便如此,她不孝的帽子还是戴得实实的。

沈秋君听说后,差点气炸了肺,可是祖母到底是长辈,她也不能拿她怎么样,况且,祖母曾隐隐流露出,是因为自己抢了大姐的一切,才如此看母亲不顺眼的,更是让她立不起身来指责祖母。

今生虽诸事不同,不过想到母亲曾在二哥的婚事上设计祖母,祖母未必不会鸡蛋里挑骨头,还是早早防备下才好。

沈秋君想到此,又问了李嬷嬷几句话,心中大体有了数,便去寻了母亲说话。

沈夫人听女儿说,要将春晖院里仿着婆婆在的样子,一一恢复原状,不由笑道:“没用的,你祖母出身世家名门,过得可仔细讲究了,所有的东西必是她看得上眼的,我帮她置办的,她是统统看不上眼,可是又摆到她房中去了,断不会再给她用的,那便只有砸了,倒是可惜了。你别看现在里面都是空的,等她回来,那些大大小小的物什便都搬回来了。况且也不知她何时才回来呢。”

沈秋君忙笑道:“女儿方才去走了圈,只是觉得室里太空,东西也不好,女儿尚且觉得如此,若是外人看了,又不知会做何感想呢!”

沈夫人听了,不由愣了一下,想了想,说道:“平日里来了客人,定不会去那院子里的,便是你祖母真回了京城,也要收拾休养一段时日,才会请外人来的。”

“大姐如今平安生下桂哥儿,二姐也产下嫡长子,喜信必已在路上了,万一祖母来了兴致,昨时起意来看看,小住一段时日,不兴师动众地带着大小家什,母亲又该如何呢?”

沈秋君见母亲仍是不太在意的样子,便又说道:“也不必是什么名贵的,只是样式大体差不多,使房间看起来不是那么空,大家面上都好看些,另外还有院里才只有七八个人,我记得祖母身边单管着梳头、衣裳、执香等大丫头就有七八个呢,还不包括小丫头和外边的婆子媳妇呢,今日那李嬷嬷还唠叨着呢。母亲既然能让一天天好香焚着,这点子银子也算得了什么呢。”

沈夫人听了女儿之言,不由自嘲地笑道:“是啊,既然大笔的银子都花出去了,还怕做个全套的吗?幸好沈家家大业大的,不然,只白白供着那院子,也够让人受的。”

正文 第一四零章 探听消息

沈夫人虽说要做个全套的出来,却并不是特别的积极,仍是不紧不慢地进行着。

因为她认为婆母一时半会是不会回到京城的。

当年为了女儿之事,婆母一怒之下走得那样决绝,如今又错过宁儿娶亲,现在又没个正儿八经的理由,想来婆母是不会轻易回来的,否则就算是默认了当年对女儿之事的处理,就是对下辈服了软,这实在不是她的性子能做出来的。

不想两天后,沈父对妻子说道:“皇上有意让英儿去南边镇守,如今已经调人去鲁地接管了。今天就收到回报,说是人已经到了鲁地,皇上特别开恩,让英儿回京述职时多住一段时时日,估摸着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就能回来,我之前已经写信劝过英儿,务必接老太太一同进京。你让人好好收拾一下,免得到时忙中出乱。”

沈夫人听了,不由哎呀一声笑出声来,说道:“事情可真是巧得很,前日秋儿无意间就走到春晖院,看了一圈,跑来道:里面太冷清。非逼着我务必照老太太当年的模样,一一布置起来。不管老太太在不在京城,都要无区别才是,这才是真的孝顺。死板的直叫人发笑,我笑她不当家花花,就知道花那个虚钱,就是母亲知道府里如此靡费,怕也是不喜的。今日既然知道母亲不久就要进京,倒是该好好布置,也好遂了她的心,省得去一次春晖院,过来叽歪一回。”

沈父闻言,叹道:“秋儿是个好孩子,是个孝顺的好、好孙女。依我的意思也是不必太铺张,家什器具之类的略摆几样就行了,母亲这次回来就长居京城了。她自然是带着她全部的东西进京的,她的脾性你也知道,还不如打扫的干干净净,也方便母亲摆设她的物件。”

沈夫人便不快地说道:“我哪日不是将那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那里八九个人难道是不做活的。”

沈父忙笑道:“我明白你对母亲的敬意,不过是那么一说罢了,你这是想到哪里去了。”

沈夫人这才笑道:“我是觉得母亲回了家,打开院子只看到空荡荡一片,未免有些人走茶凉的凄凉,她老人家如今年纪已高。自然更爱喜庆团圆,所以我想着,就按之前的样子摆设出来。这一进门,发现原来不过是才出去小住几日而已,家里一点也没变,她老人家心里也能舒坦些。况且那些物件也不过几千银子的事,便是将来都砸了去。府里也还承担的起,母亲用不到,可以先归到库里去,将来也能用到其他地方,又在是母亲房中用过的,更能沾些福气来。”

一席话。倒是说得沈父哑口无言,半日,握里妻子的手。说道:“家里的事都是你管的,你看怎样好就怎样做好了,我也不过是提个建议。还是你们内宅的人想得仔细明白。”

沈夫人得了丈夫的话,便开始正式积极地忙碌起来,选家俱挑丫头。其实大多都是临时在府里抽调罢了,反正老太太看不上自己的眼光品味。也不会用自己帮她选的人,只等她一回来,再各归各位,倒也省事。

沈秋君也一直在关注此事,见母亲果真认真对待起来,不由松了口气,这日又无意中自父兄谈话中得知一位出自鲁地的将领也带着家人进京述职,忙跑去劝告母亲:该去探望一下,也好打听祖母与大哥等人的情况。

沈夫人笑道:“他们并不是自鲁地而来,怕是不会知道那边的情况。再则他们刚进京,万事皆忙,怎么也要过个几日才会抽出空来,我现在去就是给她们添乱呢。再说了,等他们收拾妥当,也是会来家里拜访的,不提旧日之情,总是老乡一场。”

沈秋君却不赞同地说道:“虽然他们不是自鲁地而来,却是要路经那里的,未必不会回家乡看看,顺便再拜会一下祖母也未可知。母亲既忧心年事已高的婆母,又关心远在外边的长子,自然是不会放过每一个能得知他们消息的机会。”

沈夫人不由拿手指点了女儿一下,嘲笑道:“什么时候也学会这一套虚的来,孝心关心可不是靠着一张嘴到处嚷嚷就有的,关键是内心里到底有没有。依我说,假的很。”

“可是世上的人都喜欢这一套啊,你只在心里默想,谁能知道,唯有宣之以口,众人才会知道你的仁孝之心,反正本就心中有,才会做出那等事来,也不算是虚的了。”沈秋君忙笑着解释道。

沈夫人被女儿劝服,果然在第二日就去拜访吕老太太。

怎么说当年也是主仆之份,年轻人或许在意识上已经淡忘了,但是老人家却早就成了习惯,将那股意识深扎在心中,故吕老太太见自己才刚进京,沈夫人就上门来拜访,着实感激涕零,连声道:“让夫人亲自屈尊前来,实在是不敢当,本该我前去沈府拜访才是。”

沈夫人笑道:“同为大齐臣子,只为朝廷尽忠,哪来的什么屈尊降贵,今日不过是来拜访同乡罢了。说句实话,我此时来,本就有些唐突,还望不要见怪。今日过来,是想着您进京时,是路经鲁地的,便想着来打听一下那边的情形。”

吕老太太听说,忙道:“不瞒夫人,路经鲁地时,我倒还真去拜会过老夫人呢。”

沈夫人不由惊喜叫道:“这是真的?”一时又叹气道:“老太太年事已高,越发的故土难忘,偏京城里又是一大家子的人,我实在是走不开,无法到她老人家面前略尽孝心,幸好还有英儿夫妻,不然我这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

吕老太太忙劝道:“夫人纯孝至极,老夫人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自能明白夫人的一片诚孝之心。我那日去拜会老夫人,看她老人家的身子硬朗着呢…”

话未说完,沈夫人已经双手合十,欣慰道:“阿弥陀佛,真是上天护佑。”

吕老太太不由暗自点头,又低声道:“我去时,秦将军已经到了鲁地,老太太说早晚都得进京,倒宁愿早些,这样对彼此都好。故择好了日子,先大公子一步进京,看日子倒是比我们晚起程八九天,怕是再过三五天就能进京了。”

沈夫人闻言大吃一惊,既然如此,那边怎么也没提前给个音信,若不是提前收拾准备了,到那日还不知怎样忙乱呢。

吕老太太也看出沈夫人脸上的不自然来,便奇道:“今日听夫人之言,为何似是完全不知此事?按理说,信使也早该到了京城了。”

沈夫人忙笑道:“这一路上得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呢,许是出了什么意外,给耽搁下了。如今自您这里得知消息也是一样的。”

沈夫人知吕老太太舟车劳顿,不敢过多打搅,又闲话几句,便告辞而去。

在回府的马车上,沈夫人不由握紧了双手。

如果说她刚开始还作呕自己的虚假做作,那现在则是无比的庆幸自己今日来做的一番表面工夫,不然如何知道婆母竟然会这么快就到了京城,而自己这个儿媳只怕等她进了沈府门,才会知道吧。

沈夫人想起后面吕老太太所说的话,越发的恨得直咬牙。

“我已经求了老夫人,只要她一进京城地界,就快马送来消息,到时我会同马老夫人和史老夫人一起去郊外相迎,也是多年的情分。”

如今看来,怕是婆母根本就没派人来送信,是存心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呢。

先不说,自己会不会比那些老太太们晚到,只说婆母热情相邀众人过府一聚,看到空荡荡的院子,到时谁会听自己的解释呢?

谁知道那些人会如何想,自己不孝的名声就算是做实了,虽不会在京城中传得人尽皆知,但在鲁地出来的人面前是绝对再也抬不起头来了。

沈夫人回到府中,心火难消,这种事情是不好说与儿媳听的,便叫来沈秋君,将事情细说了一遍,末了又拉着女儿的手说道:“幸好你让我走这一趟,不然以后真不知会发生什么事呢,外人皆道你祖母是个明事理的好人,可怎么就能办出这样坏了沈家名声的事来,我再有千般不是,看到这些子孙的份上,也该给我些体面,暗地里叫到屋里打骂一顿,我还能反抗不成。沈家主母名声坏了,她能有什么好处?”

沈秋君暗叹一口气,婆媳之间大多是不能和睦相处的,两边皆是她的长辈,她也不好随意褒贬,只得低声开解母亲:或许是个误会,等祖母来了再问个明白吧。

沈夫人却明白,定是当年因为女儿之事,逼走了婆婆,她这是怀恨在心,再加上宁儿娶亲之事,更是铁了心让自己好看呢。

到了夜里,沈夫人原原本本将吕老太太的话说给丈夫听,沈父皱了半天眉,暗叹一口气,却什么话也没有说。

日子过得飞快,其间并没有任何信使前来,沈夫人终是在五日后的清晨,接到口信:沈老太太已经到了京郊了。

正文 第一四一章 处处落空

京郊外,一处空地临时扎了一处帐篷,沈老太太正坐在里面,抿了一口茶,看着马老太太等人笑道:“一大早的,就扰得你们不得安生,我这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

那几人忙道:“如今春暖花开,正好出来走走,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又能与老友相聚谈心,也是一举两得。”

沈老太太听了,也不由得眉开眼笑,却见趁人不备,悄然向外看去,眼中便有一丝失落。

其他几位老太太见了也不由暗自叹气:老夫人一生要强,荣耀了一辈子,临老竟然如此被儿媳冷落,实在是可怜可叹!

虽说当日老夫人对沈夫人有些苛责,可是年轻媳妇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也没见她们当中谁会真记婆婆的仇,敢对婆婆无礼。沈夫人这样做实在有些过分,难道你不来接,老夫人就不知道沈府大门怎么走了吗?

倒是吕老太太因为前番事,对沈夫人极有好感,且便是沈夫人不要婆婆,难道还不要孙子孙女?

只是,沈老太太不提,众人想劝也难开口,否则倒象是可怜她似的,这样更让老夫人没了脸面。

场面一度冷了下来,沈老太太倒不愧是当年的老夫人,很快又谈起其他,一派豪爽大气,却愈发地让诸位老太太们心酸不已。

此时,只见远远一队人马向此处奔来,就有眼力好的,看出是沈府的人,忙喜滋滋上前禀道:“府里来人接了。”

众人齐齐松口气,再看天已近半响,暗道:沈夫人这下马威给的好啊!

等那队人马近前,众人又有些吃惊,打头的竟然是沈侯爷!

只见沈爷翻身下马。急步走到母亲跟前,跪倒在地,哽噎道:“见过母亲。”

沈老太太也是老泪横流,抱着儿子痛哭涕泣。

众人忙上前劝解,这才好了,此时沈夫人也带着儿子媳妇向前来拜见老太太,自然少不了抹泪之事。

沈夫人拭泪道:“今晨才接到母亲进京的消息,来得晚了还望母亲恕罪。”

沈父闻言不由看了妻子一眼,终是暗叹一口气,垂下眼帘。

老太太嗔怪道:“早前派人来送信要进京时。我就担心这个。你们的孝心,我都明白,可是你家侯爷肩上担子重大。我一个老婆子不过是回自己家,哪里用得着他撇下朝中事跑这一遭呢?故到了此处,才又派人去府里告之,哪知还是来了,你也不劝劝他。就让他由着性子来。”

沈夫人在此前哪里见过老太太送来的信,此时也不揭破,顺着老太太的话,笑道:“侯爷自从得知母亲要回来,开心得不得了,一早就和儿媳说了。要亲自来接您,就怕儿媳抢在他前边领了这个头功,千叮咛万嘱咐的。只要一得了信,立马报给他。”

众人一听,心里便明白了,怪不得来得有些晚了,老夫人送信晚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沈侯盼母心切,沈夫人得了信再送到沈侯跟前。可不就晚了些嘛。

如此一想,众人便称赞起沈侯夫妻的孝心来。

沈侯听着母亲与妻子在那里一脸虚假地鬼扯,不由得苦笑,自此又该过上受夹板气的日子了。

说起来,这次沈侯是偏向妻子的,老太太在此事中做的真是不地道。

一群子旧臣来迎旧主?虽说都是老太太,起不了多大的风波,可是哪一天真要被御史给提溜出来,也够喝一壶的。

故自从知道母亲大体进京的时间后,他便在皇上面前备了案。

皇上倒是个贤明的,并不在意这个事,而且他自己的猜测再加沈侯言语中的暗示,知道这是婆媳斗法呢,斗吧,重臣家里有内斗,也算是多了一个把柄给他,故大度表示等老太太回京,沈侯说一声就能直接去接人,等老太太休息过来,他还要请进宫里为她接风呢。

沈侯忙谢了恩,老脸却一片通红,修身治家齐天下,如今家宅不和,枉为他曾为一方霸主,如今的大齐侯爷了。

这时沈大嫂也带着儿女上来见礼,沈侯想到家中的女儿,忙道:“在外面诸多不便,还是先家去再一一见过吧。”

沈夫人又请诸老太太们过府一叙,沈老太太也道:“咱们一起回去好好说说话,方才还没尽兴呢。”

那几位老太太本想着沈老太太进府,府中更忙得人仰马翻的,本不欲去打扰,如今见她婆媳二人诚意相邀,便也一同随着去了沈府。

一进沈府,便见沈秋君带着下人们迎在二门上,见众人回府,忙上前笑着见礼:“见过祖母。”

不想沈老太太正与史老太太说话呢,只是抬手示意了一下,仍对史老夫人说道:“府里还是这个样子,倒象是昨日才离京今日就回来了似的。”

史老夫人便顺着说道:“咱们这上了年纪的,儿孙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了。”

诸老太太唏嘘着向里走去,沈秋君已经识趣地避到一边,沈夫人不由心疼地看了女儿一眼,倒是环姐儿却跑过去向沈秋君见礼。

环姐儿去了鲁地,见过不少的大家闺秀,皆没有小姑姑长得好看,如今隔了几年再见,发现小姑姑竟然更加的明丽动人,且小时又听人讲,自己有长得有几分似小姑姑,越发生了思慕之心。

沈秋君见环姐儿过来,不由悄笑道:“还敢来见我,你那小泥人,我可是还收着呢。”

环姐儿不由睁大了眼,道:“您还记得那事呢?”

沈秋君咬牙道:“一辈子都记得,以后空了再和你算账。”

两个小的见姐姐过来,也忙依样给沈秋君见礼,听了忙道:“是什么事?”

环姐儿掩口笑道:“是好事。”又扯着沈秋君不许她说出来,沈秋君道:“我才不会说呢,我怕带坏了珂儿和纬儿呢。”

于是姑侄几人算是重新熟识起来,毕竟她们都是孩子,回到久别的京城,就如同到了一个新地方,众人又只管围在老太太面前,她们便不可避免地有些胆怯,如今有这么一个笑眯眯长得好看的姑姑在旁,心里顿时有了底气,都不约而同地偎在沈秋君的身旁。

沈大嫂临进春晖园时,忍不住回头寻了一下儿女,见此情景不由脸色一沉,狠狠瞪了儿女一眼,可惜那三个人正围在沈秋君身边,争论泥人之事呢,哪里看得见。

众人进得园子,便见园中丫头仆妇齐全,再到房中,只见房中陈设一如从前,当然只是样式相似,质地是不能相比的,毕竟老太太从前用的东西都是精品,但只这一份心,就实在是难得,。

众人见了无不赞叹沈侯夫妻的孝心,其实都知道,这一切怕是沈夫人一人的功劳,沈侯一个大男人,是想不到这些的。

沈夫人不由感激地看向女儿,沈秋君也报以轻笑,再想到祖母脸上在进房时,脸上一刹那的变色,虽飞快地消失,却没有逃过特意留意她的沈秋君的眼。

沈秋君不由暗叹,看来祖母是铁了心要整治母亲的,幸好自己得了先知,提醒母亲做好准备,不然此时母亲只有跪地请罪的份了。

沈秋君想起前世母亲的狼狈,还有自己被人当傻子一样设计的过往,叹道:被怀了那样害人之心的人盯上,真是防不胜防。

一家子能有什么深仇大恨,关上门有什么不能说的,偏要如此对付母亲,况且母亲又向来是个与人为善的,如果她真敢对祖母不敬,只怕第一个不愿意的便是父亲,可看这些年父母恩爱的模样,只能说定是祖母无中生有了。

如此一想,前世沈秋君还与祖母生疏,那今生便有些恨意了。

这时,那位李嬷嬷又跑上前来,笑道:“按着老夫人以往的习惯,这个时辰本应燃梅花香的,可是方才听觉得还有客人,奴婢便自作主张,让人燃了檀香。”

沈秋君不由心里暗笑。

沈侯夫妇出京后,沈秋君便来到院里,细细查看可有缺漏,那李嬷嬷便仗着她曾在老太太院里当差多年,指手画脚起来。

沈秋君也捧她的场,但凡她提出的,一概遵从,多年都过去了,也不在乎这一时了。

此外年年为了焚香,不知费了多少的银子,她怎能让这事不露于人前,以表现母亲的孝心呢,而这李嬷嬷这种人也不会有功不夸耀一下的,自然要让她上前有所表现。

这不,就有其他老太太赞叹道:“果是老夫人调教出的人,这么些年了,对老夫人的习惯都还记得,可见其忠心。”

李嬷嬷得了夸奖,忙笑道:“奴婢是每日都按着老夫人未离京时的习惯焚香,又岂会记错,只是不知老夫人喜好是否有变。”

李嬷嬷焚香,那定然是沈夫人的意思了,要知道老夫人用的香定不是俗品,一年下来也好些银子呢,众人不由赞赏地看向沈夫人。

沈老太太也笑眯眯地对沈夫人说道:“你这孩子也真的,我此次进京是带了全部东西来的,何必再置办这些物件,太靡费了。还有这香,我人不在此,何须如此,这一年年焚香费的银子,便是舍给那些穷人,也算是是我的功德一件了。”

正文 第一四二章 撕破脸皮

沈夫人听婆母如此说,忙笑道:“母亲虽不在京城,但每日感觉到春晖院中那熟悉的气息,总是让人那么的心安,故儿媳的私心,还是一切照母亲在之日布置才好,况且这年不过千把银子,倒也用得起,只儿媳嫁妆上一年的利钱也就够了,倒使不着公中的银子,也算是儿媳的孝心了。”

沈老太太还未说话,旁边的老太太们都上前凑趣道:“还是老夫人有福气,得此佳儿佳媳。”

沈老太太只得干笑,点头道:“是啊,得此佳儿佳媳确实是我的福气。”

老太太不想让儿媳再出风头,便让众人都散了,只留几位老太太们在跟前说话。

于是沈侯夫妻便带着诸儿女来到正院,相互厮见,说些话儿。

直到那几位老太太离去,沈老太太才又派人来请沈家诸人,因说怕吵闹,便一一叫进屋是说话。

先是沈侯夫妻进去,再就是沈大嫂母子四人,然后是沈昭宁夫妻。

老太太看着面前的孙子孙媳,很是满意地点头,对沈昭宁说道:“当日我离京时,你还是只是个少年呢,如今也长大成了,当了官娶了亲,我也就放了心,以后见到你祖父,也能和他有个交待了。”说着便拭起泪来,沈昭宁忙上前笑着劝解,老太太这才好些,只是看到沈昭宁面上休戚之感甚微,不由得心中不悦。

也怪不得沈昭宁,毕竟沈太爷去世时,沈昭宁还没出生呢,祖爷在他眼中,更多的是个称呼,至于祖母,则是因为沈秋君之故。他与妹妹自小一起长大。感情自然要更深,对于祖母当年之事,也就越发耿耿于怀,生了隔阂,自然这一见面,便更是生疏。

老太太也是心知肚明,便不在他身耽搁时间,转而看向程秀梅,拉着她的手赞不绝口,又特意送了她一套上等玉石头面。

程秀梅忙道了谢。看着那套首饰确实是难得珍品,心里倒是对老太太生出些好感来。

之前程秀梅曾听母亲提起过老太太,说她威严傲慢。今日见她,倒是觉出一些,也只当是她在鲁地唯我独尊惯了的。

至于春晖院之事,她虽不知事情始末,却因管家。也曾进去过的,如今见此情形,便只当是婆媳斗法,因都是自己的长辈,自己又不明白其中缘由,便只乖觉地站在一旁不说话。

沈父见老太太已经与程秀梅说过话了。便笑着对孙女说道:“环姐儿,去把你姑姑叫进来吧。”

环姐儿早就被拘得难受,听祖父如此吩咐。自然是巴不得的,忙脆生应了,就要向外走去,这时却听老太太一声大喝:“环姐儿,你先回来。”

环姐儿看看老太太又看看沈侯。一时不知该如何,再看母亲正瞪着自己。只得悄悄走了回去。

老太太这时才慢条斯理地说道:“我今日回京城,便想着在这里好好安度晚年,以前的事,我也不想提起,但更不想见那些不相干的人,免得糟心。”

沈侯夫妻的脸色一下子变了,沈大嫂仍是面色如常,沈昭宁看着祖母的眼光也冷了下来,倒是程秀梅听这话心里糊涂得利害。

老太太又对沈侯夫妻说道:“环姐儿是个好孩子,也是你们的嫡长孙女,若是真心疼她,就让她少让与那人来往,你们是不是也要害得她嫁不出去?”

沈侯见事隔多年,母亲仍是如此,心中便起了火,也顾不得母亲初进京,就要与她争辩一二,倒是沈夫人觉得婆母刚进家门,就在晚辈面前与她大吵大闹,到时闹得人尽皆知,反容易将事情弄糟,不如慢慢说服,忙悄悄拉了丈夫一下,沈侯这才止了声气。

老太太看在眼中,更恨儿媳在其中挑拨,面上却笑着让众人回去休息。

沈夫人一马当先退了出去,见到女儿正恭谨立在穿堂等候,不由得心酸,上前勉强笑道:“你祖母年纪大了,一路上舟车劳顿,这时候累得受不住,等她歇息过来,再来拜见吧。”

沈秋君闻言冷笑道:“是太累了,还是嫌我给她丢了人?母亲也不必再瞒着女儿,窗户门扇都开着,女儿便是没听个十成十,也听到我该听到了。”

沈夫人不由大惊,沈秋君反笑着劝慰母亲道:“女儿做事从来都是问心无愧的,自然不会妄自菲薄,便是将来见到沈家列祖列宗,他们也只会以女儿为傲。”说罢,便也不管他人,扶着母亲走了。

既然门户大开,里面说话外面能听到,同样外面说话,里面也能听到,沈老太太直气得捶床:“出了那样的事,不以死明志,已是够让家人蒙羞的人,如今苟且偷安,还有理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沈父虽觉得女儿行事有些放肆,可终久是装作没听见,走出春晖院。

程秀梅听了,心中越发的生疑,见沈家其他人若无其事的样子,只得将疑问咽回肚中,直到回到房中,才问起丈夫。

沈昭宁叹道:“还是那年京城大乱时,贤王带人抗击陈王,惹恼了那些人,所以便欲劫了大姐以为人质,大姐不得以只得带人逃出府去,哪知竟赶上她生产,前后皆有敌兵,妹妹只得带着奶娘等人驾车将人都引了出去…”

程秀梅不由张大了口:“那时妹妹才多大,竟有如此胆色。只是咱们寻常的马怎能敌过那些战马,而大姐生产也不能贸然移动。”

沈昭宁苦笑道:“是啊,所以妹妹便将剑插入马身,那马便如疯了似的跑出京城,终是将那队人引了出去,后来妹妹不小心被甩了出去,便与奶娘等人失散,至到两天后才寻到她。”

程秀梅不由说道:“这样说来,她便是大姐母女的救命恩人,也算有勇有谋,为何祖母还要如此待她?”

沈昭宁看着妻子字斟句酌,说道:“因为当时有几个宵小欲对妹妹不利,虽然妹妹凭一把匕首将他们都杀死了,只是衣服难免被扯坏了,等我得了消息赶到时,因想得不周全,竟让妹妹的狼狈样子被他人看到,所以祖母认为妹妹失了贞洁,让家人蒙羞,便要让她自裁谢罪。”

程秀梅慢慢消化了丈夫所说的事情,半响,说道:“确实是祖母求全责备了,战乱中有多少女子与家人走失,大家还不都是胳膊折了往袖里藏,遮掩过去也就是了,这是外因所为,又不是行为不检,勾三搭四,与人私奔了,德行有亏。”

沈昭宁不由暗松了一口气,看着妻子说道:“其实这事也怪我,如果我能想得周道些,悄悄地将妹妹接回家来,便什么事也没有了,可恨妹妹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也不知会被那些人如何看待,不然也不会无人上门提亲了。”

程秀梅也不由叹口气,若是沈秋君是个男子,那便是个少年英雄,可惜她是个女子,她驾车将人引开不能提,她杀了那几个宵小更不能提,偏在最后不小心被人看到,便一切都毁了。

也怪不得丈夫会那样疼爱妹妹,妹妹被坏名节,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再是无心之过,但伤害却已经造成。

程秀梅对丈夫说道:“你放心,我会与你一起疼爱妹妹的,你也不要自责了,这也是天命,妹妹她不会怪你的。”

程秀梅此后果然对沈秋君越发的疼爱,沈秋君也感觉出来了,虽然心里很不舒服,可总好过被人横眉冷对,也只得默默接受了她这番好意。

第二天,沈丽君便带着孩子们来见祖母。

老太太很开心,看着桂哥儿,对孙女说道:“我看桂哥儿天庭饱满,是个有福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