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羞辱(二)

冯氏听了下了一跳,忙开口劝道,“老太太,把二丫头一个人留在府里不妥当吧?平时就也算了,眼下京城里不安妥,到处是难民,就怕有些人像昨晚一样摸进来,一两个二丫头能对付得了,若一群可就难了。别的就不怕,就怕有些人把二丫头一个人在府里的消息传出去,那才让人担心。”

已经犯过一次错,冯氏却不想再犯第二次。

老太太气糊涂了,她却没有糊涂。

这样把一个闺中的姑娘自己仍在府里,还是京城里匪盗横行的时候,到时让别人说什么?又怎么跟大房那边交代?就是现在他们都不知道怎么跟大房交代了,再做下去怕是真要和四房一样与大房绝交了。

赵老太太挑衅的看着元喜,“她不是能耐吗?有没有咱们这些长辈坐阵在府里都一样,如今也是大姑娘了,连府里的事情也能管了,这些你不用担心,只管去收拾东西,明日咱们就搬出去。”

元喜淡淡一笑也不说话。

冯氏却不能不劝,“老太爷那里要不要让人先吱会一声?”

眼下婆婆做事越发没有章程,搬到是容易,若老太爷那边不同意,到时又是她这个儿媳妇一身的错,冯氏只觉得这一个月来过的比她这一辈子过的还要难,不知道熬白了多少的头发。

“你公公那里我去说,你只管去收拾东西。”赵老太太却是下了狠心,“镐哥,你也回吧,告诉你母亲好好将养着身子,以后有事到二房去找我们即可。至于塞青那丫头的事情,等她养好了身子再过来便可。到底失的是我们赵府的孙子,我年岁大了,也伤不起那个心。你回去吧。”

赵镐打知道事情的真伪之后,就一直坐在那里默不作声。听到祖母赶他回去,站起来作揖这才退了出去,走到元喜的身边的时候,却停住脚,“二妹妹,我有几句话想跟你说,不知道二妹妹方不方便出来。”

“三哥先在外面稍等片刻,我有几句话与祖母说完就出去。”元喜与赵镐没有接触过。虽然见他对自己客气,可想到四房,也疏远了些。

赵镐点头走了出去。

元喜才扯了扯衣袖,将带着血迹的亵衣拉到衣衫里才开口,“四婶说庄府到要府上来提亲,若人真的过来,祖母就直接拒绝了吧。这人还没有嫁到他们庄府就算计上了,若真嫁过去,怕不到一个月我这条命就没有了。我也说句不敬的话,祖母也不要觉得巴结上了庄府日后就好了。我这脾气祖母也是知道的,真强逼了我去,结亲是不成的。到是可以结仇。多了我也不说,只这几句,那我就回了。”

“孽子。”赵老太太对着元喜的背影大骂,元喜早就出了花厅。

冯氏也大惊,昨晚只听说这事与庄府有关,却没有想到庄府是来提娶正妻而不是平妻,难怪陈小侯爷会恭喜老爷,这也就能想得开了,庄府有人不同意这婚事。就对二丫头下了手。

他们又没有逼着庄府娶人,庄府却做这般事情。心下不喜欢庄府作法的同时,也佩服二丫头的手段。只一晚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查了出来,现在想想到真是她这狠绝的手段才把人给吓到,实情才能露出来。

“看到了没有,现在竟然来我这里来顶上了,这府里哪里还能呆,你现在就让人收拾东西去,我去找你公公。”赵老太太招了采清扶着,就往外走。

冯氏起身跟了出去,在岔路口的时候与赵老太太分开,回了自己的院子,东西都收拾的差不多了,也没有什么收拾的,到是叫了几个人去了梧桐院那边看着收拾东西。

书房里,赵老爷子手里拿着本书,看到老妻过来,脸色不怎么好看,“有什么事让下人过来禀报一声便是,你过来做什么?”

赵老太太自顾的坐在榻上,挥手让书房里的下人都退下去才开口,“我让老二媳妇收拾一下,咱们明日都搬出府去。你也不用说我又糊涂闹事,今日二丫头一回来就到了我那里,直接告诉我不要应下庄府的亲事,还说若强迫了她,她只会让两家结仇。更是直接让老二媳妇把那个小门的婆子给发卖了。我看咱们留在这里只会让她打脸,到不如跟二房一起搬出去,左右这府里也有护卫和下人,又在石库门这里,没有匪徒敢过来。”

不等赵老爷子开口,她又道,“老二媳妇小产了,是个成了型的男孩,昨晚二丫头提了剑过去把人吓流产的,二丫头还与四房断了交,亲兄弟之间就这么断了,难不成老爷也要留在这里,等哪天二丫头与咱们也断了情?最后还被人指出咱们欺负一个孤女?我是看明白了,眼下咱们怎么做都不对,还不如搬出去,这样也省事。”

赵老太太越说越觉得合理,赵老爷子的脸却越来越黑,“所以你就要搬出去?胡闹。不管有什么理由,都不能扔下二丫头一个人在府里,外面是什么世道你还不清楚?那些个黑心的下人,给点好处就能放进两个恶人进来,若是更大的好处呢?满口荒唐,你真是越发的糊涂了,二房做下那等恶事,能与二丫头断交,定是得到好处的,我已经让于项打听了,二丫头承诺,两房断交,日后大房回来了,也不会追究那晚的事情,不然你以为四房会不经我同意就下了这个决定?行了,我这里还有事,你回去吧,若你不喜欢呆在府里,大可随了二房先搬出去,我留在这里。”

赵老太太被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脸也挂不住了,“好,你不搬我搬。”

气得颤巍巍的走出了书房。

回到梧桐院的时候,见下人在收拾东西,她心里才好受些,躺下之后才让人去给冯氏送信,老太爷要留在府里,让她把老太爷的东西先留下。

冯氏一听就知道两个人吵架了,只寻了赵玉舒把事情说了,赵玉舒摇摇头,“就按母亲说的去办吧,只是到时要辛苦你了。”

母亲能闹腾,到了二房那里不知道会怎么样。

冯氏淡淡一笑,“老爷放心,老太太必竟是我的亲姑母,待我是不同的。”

赵玉舒才放下心来,夫妻两经了这阵子的事情,到比以往越发的亲近了。

在前院的角门处,元喜看着赵镐,任他对自己深深的作揖,也不说话,只等着他开口,赵镐红着脸,“二妹妹,先前是我误会你了,我母亲做下那样的事情,二妹妹却还能如此大的胸襟,坎比男子,我敬佩二妹妹。做人子女,讲究不得父母的过错,以后两房虽然断了亲情,可二妹妹放心,只要二妹妹有需要的时候,让人送个事,我都会第一个站出来帮二妹妹。”

“那就多谢三哥了。”元喜到也觉得赵镐可怜,遇到那样的母亲。

赵镐被道谢越发的不安,慌乱的摆动着双手,“当不得谢,这是我们四房欠二妹妹的,那我就先走了,二妹妹保重。”

人逃一样的走了。

元喜也没有多留,回了月阁院。

还没有到院子门口,就见绿竹跑了过来,双眼肿的像核桃一样,“姑娘,你没事真是太好了。”

绿竹一醒来就已经中响午了,从下人的嘴里听说了晚上发生的事情,当场就哭了起来,她要出去寻姑娘,又被拦下不得出去,只能在院里守着。

“好了,别哭了,我这不是没事吗?回屋吧,我可饿了,去厨房看看有什么饭菜弄点过来。”元喜往院里走。

只见四下里多了许多的下人,也没有多问,绿竹却一边抹泪一边叫了个小丫头过来,让她去厨房里端饭菜,府里现在传开了二姑娘把人头砍了下来,哪个不怕,一听到吩咐就忙着应下,可比平时痛快多了。

屋子里的血腥味已经散去,元喜却不愿再回到床上,只往软榻上一靠,绿竹也不用吩咐,直接吩咐下人打水过来,服侍元喜洗了脸梳了头。

洗干净了,元喜自己也觉得轻凉了,又吃了一大碗的热汤面,肚子里暖和了,脸上的气色也好了很多,庄府那边正房里此时却剑拔弩张,庄启源面沉如水的看着上面的母亲,竟不敢相信刚刚的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

“原来这件事情真是母亲所谓,你真是太让儿子失望了,你知不知道一个清白对与女子来说代表着什么?这是在害人,母亲怎么可以如此做?让庄府被人怎么说?让朝中的政敌抓到了怎么攻击父亲?又让儿子怎么自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怎么能变得这么狠毒?”他一个男子都知道这件事情的多狠毒,母亲是一个女子,难道不比他更清楚吗?

庄启源忍不住一阵阵的失望,想到那双恨意的眸子,整个身子无力的坐进椅子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若早知道会这样,他一定会先劝通了母亲,再到父亲那边去说项,现在却适得其反。

第一百零七章:提亲(一)

黄氏看到儿子为外人质问自己,心里不好受,也坐在那抹起泪来,更是满肚子的委屈,“你只知道说我狠毒,却没有想过我为何这样做?你从小到大哪里被人说过一个不是?可自打有了赵元喜,你就倍受人指点,明明不是你的错,也被她牵扯进来,眼下又要娶她为妻,娶这样的女子对你的前程有什么好处?只会让你成为别人的笑柄,若这次就娶了她,是不是告诉所有人,只要像赵元喜一样的来闹,咱们庄府就会娶,那庄府岂不是成了菜市场?我不管你怨我也好,恨我也罢,这事我是做了,不过我却是让赵府的四房想办法让赵府主动拒绝亲事,却没有告诉他们找人去坏了赵元喜的清白,我虽不喜欢她,却也没有恶毒到坏了良心。”

黄氏不是为自己狡辩,她是真的没有想过这样的心思去害人,当时听到儿子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她也被吓到了,随后是满满的恨意涌了上来,四房这样做却是陷她与不义啊,现在事情都捅破了,可不是让世人唾骂庄府?

她现在是比儿子还要着急,只怕等老爷那里知道了,她就要被休下堂了。

看到母亲哭了,庄启源的心也软了,声音也不有先前强硬,“母亲,儿子也是听到这件事情之后愤怒,并不是怪母亲,可这事情到底与母亲脱不了关系,虽然是赵府四房作的,可他们的理由却是听了母亲的吩咐,到底把错都推到了咱们庄府。事情已经发生了,好在二姑娘没事,不然赵府大房告到皇上那里去,咱们庄府也就完了,眼下你也先别担心。我去寻了父亲,看看他怎么说。”

这件事情不管早晚知道,都不能当作不知道。而且还要去面对。

黄氏抹了抹泪,“那你一定要告诉你父亲。并不是母亲的意思。”

黄氏是真的怕了。

庄启源应声去了前院的书房,庄丞相正与朝中大臣商议事物,庄启源就坐在院子里的亭子里等着,直到一个多时辰之后,众人散了,他才进去。

看到儿子一身的寒气,庄丞相关心道,“怎么不进外间等着?眼下要入冬了。寒气重,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

“劳父亲操心,是儿子的错。”庄启源见书房里也没有外人,“父亲,儿子有事要禀报,还请父亲听了之后息怒,先想出解决的办法才是。”

见儿子一脸的浓重之色,庄丞相点点头,“你说吧。”

庄启源这才把事情前后说了,庄丞相答应过不发火。可听了之后还是忍不住把手里的茶杯给摔了出去,“蠢货。”

庄启源没敢动,那茶杯碎了一地。

外面丫头听了没听到叫唤也不敢进来。

书房里庄丞相黑着脸。“她现在知道怕了,早干什么去了?当初我就说过,这件事情我做主,她不听,现在闹出这种事情来,还让人知道了,真是愚蠢至极。”

“母亲那里已经知道错了,眼下要紧的是赵府那边总要给个说法,亲事可以不结。但是这误会可不能结下。”庄启源也不敢再提亲事的事情。

“这亲事不但要结,还要好好的结。现在闹腾了这么多事。咱们府再不结这亲事,只会让赵府以为真是咱们心虚做的。这罪名咱们就背上了,若咱们正大光明的去提亲,起码让他们犹豫一下,这事我自会解决,明日我就去赵府,先与老爷子把这事说开了,你不用担心,只管看住你母亲就行,别让她再闹出什么事情来。”庄丞相已是不耐烦。

庄启源小心的认错,“都是儿子的事让父亲费心了。”

“哪里是你的错,要不是你母亲折腾这么多,又如何会有今日之事,更不用去赵府提亲了,现在她知道不喜了,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该安份些。”

儿子自然没有说父母错的道理,庄启源只听着也不还口,庄丞相也觉得儿子可怜,有这样一个分不清好坏的母亲,到底是耽误了他。

“下去吧,我也一个人静静。”眼下朝局动荡,家里也不安稳,怎么能不让他心烦。

庄启源这才出了书房。

原本打算回自己的院子,却被黄氏身边的月展在角门那里拦了下来,“公子,夫人有话找儿子。”

“你去告诉夫人,父亲说他会去处理,让母亲这几日什么也不要管,莫再让父亲恼了。”庄启源也没有心思去母亲那里,只说了一句转身走了。

左右母亲等的也就是这一句心安的话。

黄氏看到儿子没有过来,不勉有些失落,可听到月展带回来的话,脸下才有了笑模样,到底是自己的儿子,还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赵府那边急着收拾东西搬家,当天下午冯氏就让人把大件都搬了过去,一些小的只等着明天一起带过去,晚上赵老爷子回来,与赵老太太因为搬家的事情又吵了一架,人去了书房住,第二天一大早就出了城,去郊往散心了。

赵老太太带着火气,跟着冯氏走了,府里瞬间就安静下来。

等庄丞相让下人送贴子到赵府要拜访的时候,门房直接让人把贴子送到了三庙街二房那里,老太爷不在府中,门房只想着既然是找长辈的,那老太太也可以,这才把人支到了那里。

庄府的小厮回到府里回话之后,庄丞相还微微一愣,“赵府的各房都搬出去了,留了大房的姑娘一个人在府中?”

“奴才听好像是这样。”小厮打听了,赵府的人嘴很严,没有告诉他。

庄丞相挥了挥手,到底还是让人准备一下去了三庙胡同。

冯氏正在指挥着下人安置东西,听下面的人来报说庄丞相来了,微微一愣,“快去请老爷相迎。”

又问了身边的妍秀,“庄府可有送贴子过来?”

妍秀想了一下,摇了摇头,到是兰心呀了一声,“回夫人,奴婢去前院的时候,到是隐隐听了一句,说庄府的人给老太太送了贴子,难不成是那个?”

“那就对了,没有送贴子人怎么可能直接上门来。”冯氏拧着眉头,老太太怎么不让人告诉二爷一声呢。

到底心中有些不快,可也知道要计较这些个,只会把自己气死,闹得府上不开心,“府里现在乱,妍秀去老爷那里服侍吧,丞相来了,总不能失了礼数。”

又叫兰心找出好茶,交给妍秀带了过去。

自己则去了赵老太太那里,二房的这些宅子不大,却是个四进的,三庙胡同里住的人家也都是些安稳的,安全这方面到也信得过。

赵老太太住的是后院的正房,换了地方鼎哥一直的哭,老太太心烦,正让人带了下去,就见冯氏来了,“前面都收拾妥当了?”

到底不比赵府里的地方大,赵老太太住的还有些别扭。

“姑母,庄府可有送贴子过来?里面说什么了?庄丞相来了。”冯氏也不多说,直接就问。

赵老太太顺手从左边拿出一张贴子来,“是送来了,里面说要来商讨两家定亲的事情,这有什么可商讨的,二丫头现在的名声,能嫁进丞相府是她的福气,难不成还真被她吓唬到拒绝这门亲事?你去告诉老二,把这门亲事应下,庄府说了,可是正妻,不是平妻。”

冯氏一听就急了,“这到二爷怎么能做得了主,不如让人去城外送信给父亲,让父亲回来吧。”

两家都闹成这样了,还不知道庄府到底是什么意思,就这样把亲事给应下了,万一有什么事,他们二房哪里担待得起,又怕老太太恼了她说的话,“二丫头的性子是个烈的,就怕她知道咱们帮着她把亲事定下了,闹腾起来,与庄府结亲不成,到得罪了庄府,那就得不偿失了。”

赵老太太听了这话,脸色才缓了缓,“你扶我去前院,这事我与庄丞相说。”

老太太愿意担下这个责任,冯氏自然不会多说,扶了老太太去了前院。

书房里早就整理好了,是前日送来的东西整理好的,招待客人也没有失礼的地方,赵玉舒与庄丞相分别坐在上坐的两边。

“家父不在府中,出城去了,到是丞相送来的贴子,怕是在母亲那里,我们这还没有知道,有失远迎,丞相大人还不要见怪。”赵玉舒简单的把原由说了。

庄丞相爽声一笑,“叫丞相太外道了,叫我一声伯父吧,就像以前一般。”

“是。”赵玉舒暗下不敢确定庄丞相是来提亲的,难不成是为了与四房那事?却也不敢多问。

庄丞相抿了口茶,“今日是来是要与你父亲商议一下府中二姑娘与犬子的婚事,现在看来要等改日再拜访了。”

“是小侄失礼了。”赵玉舒自然没有异议。

二丫头的事情他做不得主,若庄丞相让他拿主意,他到是为难。

原本正暗暗高兴,却听以外面下人报说老夫人来了,赵玉舒的心就是一紧,看着庄丞相已经起身了,只能出去相迎。

ps:感谢papa牛的粉红票,如月兰的打赏

第一百零八章:提亲(二)

两人不等出去,冯氏扶着赵老太太已经走了进来。

众人客套一翻,这才分主次的坐下。

赵老太太便开了口,“到是我忘记了,看到贴子之后也没有让人给老二递信,听了丞相来了,这才赶过来,二丫头能与贵府的公定亲这可是我们二丫头修来的福气,老爷不在,这个主我也是能做的。”

庄丞相一听,心下自然高兴,面上却露出担心的样子,“老太太做主自然是可以,只是有些事情我也是昨天才听说,想着总要说开了,不然两家心里也存着疙瘩,二姑娘的事情我都听说了,庄某惭愧啊,也问了黄氏,她承认是她找了四房,却没有让四房那样对二姑娘,昨日她听了那件事情之后,就病倒了,只说她没有想到自己的私心竟然差点害了二姑娘,对源哥的婚事也不管了。我是看中二姑娘的,她的性情在闺中女子里是个难寻的,我们源哥的性子软,若有这样一个贤内助帮着他,往后的日子我也不会担心。今日是来府上提亲,更是为内人做下的事来道歉的。”

语罢,庄丞相起身向上面坐着的赵老太太作揖。

“这哪里使得,老二快把庄丞相扶起来。”赵老太太见丞相都跟自己认错了,心下这个舒服,面上越发的和蔼,“你也不用多想,到底是四房黑了心,大房已经与四房断了亲情,这事也就算过去了,常言说的好宁折一座庙不折一姻缘,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人总要往前看不是?这定了情日后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还有什么记恨的。”

庄丞相自然是乐见其成,“那就借老夫人的吉言。两孩子的亲事就定下了。”

一边从衣袖里掏出张纸来递给身旁的赵玉舒,“这是我家源哥的八字,原本这些该是内人来做。只是她愧对府中的二姑娘,也没脸上门来。只能我这个当父亲的代劳了。”

赵玉舒心下觉得不妥,当面也不敢多说,把八字递了上去,赵老太太拿在手里,笑得合不拢嘴,“要说还是我们二丫头有福气,能有这样一门好亲事,满京城里打听一下。谁不知道你们家源哥的才名。”

夸赞完了,才吩咐身边的采清,“把二姑娘的八字给亲家老爷送去。”

冯氏一惊,看着采清从衣袖里拿出来的八字,万没有料到老太太连这个都准备下了,看来是下了狠心要同意这门亲事了。

交换过八字,又坐了一会儿,庄丞相就走了。

赵老太太把八字递给冯氏,“找个人去合一下走个章程就行。”

“姑母,这事我不敢做。公公不在家,你就把亲事给定下了,回来之后万一公公发火怎么办?你是我亲姑母。怎么也得为我着想一下,我当儿媳妇的哪敢反驳,这事又是在我们府里出的,我没有做什么也会怪到我身上来,还求姑母救我。”冯氏跪了下来。

今日老太太直接将婚事给定下了,老太爷那边怎么说不重要,大房那边定是不会同意的,二丫头受了这么多委屈,还要将女儿嫁过去。若真是家里败落的只是个孤女到也说得过去,可二丫头是有父母建在的。

“行了。你起来吧,这事我应下的我自己去弄。”老太太心中虽不快。到也没有怪冯氏。

冯氏笑着从地上起来,到了赵老太太身前,扶着她往后院走,“姑母也别生我的气,我这是跟姑母亲近,才把心里想的说出来,若不然面上敷衍姑母,那样姑母心里岂不是更不舒服?眼下二爷辞官在家,只想着修身养性,我也不求旁的,只求着好好伺候姑母,再把老爷也服侍好了,这辈子就是死也能睁上眼睛了,那再多的福气,还不是别人的,我可不去操那个心,到时好了也就罢了,坏了却要遭人埋怨一辈子。要我说这婚事姑母就该不管,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姑母也不要生气,我知道你同意这门亲事,是想着五弟那里,只是二丫头是个听话的,到时也能求到庄府,可偏二丫头是个脾气倔强的,这人嫁嫁进庄府到也容易,可在庄府里怎么闹腾,那咱们就管不到了,到时让庄府恼了,还不是牵连到咱们身上?二爷不当官了,左右都没事,就怕五弟没指望上庄府,到时还要被庄府打压。”

赵老太太不以为意,“这你就不懂了,当初二丫头一心缠着庄府的哥,现在说不嫁不过是面子上过不去,等人嫁过去了,她自然会好好的过日子,还指不定怎么感谢咱们呢,这女人啊一但嫁了人,再刚强那也会以男人为天,到时还不是庄府的哥说什么是什么,她想哄着还来不急,哪里会闹。”

冯氏苦笑,“姑母,若是别的女子我到相信会这样,可换成二丫头我就不敢苟同了,就是大嫂那边也不会认同吧?”

换成谁的身上都不会同意,老太太怎么就不明白这个理呢,为子老五,老太太真是才能都不顾了。

“哼,莫氏来了更好,我到要看看她怎么反驳我这个当婆婆的,我给二丫头订的这门亲事哪里不好?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丞相府的独子,将来庄府的一切还不都是这一个儿子的?又是丞相主动上门求取,这样大的荣幸到哪里找去?二丫头不知好赖到是可以理角,她若也不知道好赖,我就让老大休了她。”

“姑母,小心抬阶。”冯氏在一旁小声提醒。

将休了莫氏的这句话给掩饰过去,大嫂当年嫁过来之后一直没有为大伯诞生下子嗣,大伯也没有休了大嫂,更是连个妾也没有纳,就是后来身边有个妾,那都是因为救了大伯,失了名节,大伯才不得已娶的,老太太竟然在这里说让大伯休了大嫂,只让她觉得是个笑话。

赵老太太被冯氏这么一打岔,到也忘记刚刚的话了,冯氏走的时候到是嘱咐冯氏让二爷去给赵老太爷送个信,冯氏应下之后才出了老太太的院子。

回到自己的院里,冯氏也没有心思想别的,等了二爷一进来,就迎上前去,“母亲就把亲事定下了,这可怎么是好?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老太太刚刚说了,让你给公公那里送个信,告诉他一声。”

“放心吧,母亲不说,我也得给父亲送信。”赵玉舒紧着眉头,“这事让下人把嘴守住了,先不要传到二丫头那里,我怕她会闹起来。”

“老爷不说我也会这样做。”二丫头的厉害见识过了,哪有不怕的。

夫妻两坐在屋里紧锁着眉头,却听人说大姑奶奶回来了,冯氏忙叫人去迎,又问了报信的丫头,“大姑奶奶是自己回来的?还是跟姑爷一起来的?”

“回夫人,是和姑爷一起回来的。”

冯氏这才满意的点头,让人下去,不出半刻,就见赵元绮和曹植进来了,见了礼,赵玉舒带着曹植去了前院,冯氏才拉着女儿坐到软榻上说话。

“不是说收拾妥当了再派人去送信,你怎么回来了?也不仔细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整日里乱跑。”冯氏见女儿的气色好,眼里也有了笑模样。

“我这还不是听到府中有喜事,才回来的。”赵元绮一脸的神秘,“庄丞相真的主动上门提亲了?外面可传开了,各勋贵世家可都知道了,今儿就连我婆婆那里也叫了我问这事,看着比我还高兴呢。”

说到最后,赵元绮一脸的嘲弄,“巴结上丞相府,她现在也不再甩脸色给我看了。”

“这才定下来的事,怎么就传开了?”冯氏一惊,二丫头那里岂不是也要得到信了?

“听说是从国公府那里传出来的。”赵元绮到没有多想,语气酸溜溜的,“二丫头的命到是好,这样都能定给丞相府,这可真是要发达了。早知道这样,当初也不该和她闹得红了脸。”

赵元绮还在这里后悔呢,冯氏却坐不住了,“你在这里坐着,我去你父亲那里看看。”

不等多说,见母亲几个大步已经出了屋子,赵元绮摇摇头,带着下人去了赵老太太那里,冯氏却到了前院,让人偷偷叫出赵二老爷来,把外面都知道二丫头与庄府定亲的事情说了,赵玉舒也从曹植那里知道了,“让人先去石库门那边盯着,我让人去城外寻父亲。”

冯氏有了主心骨,这才放下心来。

石库门这里,元喜听到绿竹从下人嘴里听来的信,微微勾起唇角,“我不同意,谁也强迫不了我,那边到时不怕丢脸,只管去弄,左右到最后打的还是自己的脸面。”

元喜早就料到她的意思祖母不会听进去,只要有好的利益她岂会放过,不要说她有信心,这事等到了父母那里也通不过,到时怎么跟庄府交代,就会让祖母头疼了,丢人的事情还在后面呢,她有什么着急的,只管看热闹便是。

城外,赵老爷子被找到了,却是被抬回来了,而且直接抬进了三庙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