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有道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道错了才能改的好。”

三爷嗤一声乐了:“我得说这句话不能用在你身上,每次犯错之后你认错都快,过后如何?可改了?我倒觉得还是罚更管用些。”

陶陶一听话头不对,忙抬起头来,瞄着三爷的脸色不像恼,心里略松了松,腆着脸凑了上来撒娇:“罚多了应付差事一样没用啊,罚的少,才有时间深刻反省认识错误,而且这次来万花楼也是因为让安铭气的啊,不然我才不稀罕来呢,瞧瞧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啊,没一个好东西。”

三爷却道:“上个月我也来过。”

“呃…”陶陶有种搬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眼珠转了转:“三爷来肯定跟他们不一样,不是被硬拉过来的就是有脱不开的应酬,性质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三爷却不领情:“你怎么知道我是被硬拉来的,这万花楼可是京里有名的美人窟,食色性也,圣人尚且如此,难道我就不能来万花楼寻乐子。”

陶陶有些语塞,呐呐半天才道:“□□那么多美人,还不够三爷寻乐子的啊,干嘛跑这种地方来,风尘女子再没美也比上□□的美人吧,上回在书房外见的那个会弹琵琶的,就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也没见三爷多稀罕啊。”

三爷轻笑了一声:“美人倾国与否也要看个人的喜好,你夫子我的品味偏就与众人不同,别人瞧着好的,不一定能入我的眼。”

陶陶愣了一会儿,挠挠头,不明白这明明自己认错怎么拐到对美人的品味上头来了,又一琢磨,这么东拉西扯的也好,说不定就岔过去,自己的罚也就免了。

想到此便顺着三爷的话题扯了起来:“三爷府里的美人我也见过几个,称得上环肥燕瘦,各有各的美,况或唱曲儿或弹琴都有自己的才艺绝活,就算三爷的品味与众不同,想来也能找到可心儿的,若还满意,就再纳她十个八个不就得了,反正您府里头地方大,也养得起,就跟□□花园似的,奇花异草多了,今儿瞧牡丹,明儿赏芍药,总不会腻歪的。”

三爷点点头:“先头倒是没瞧出来,你这丫头是个如此大度能容人的,我府里的美人不少,就不劳你费心了,倒是老七府里有些清净,正好昨儿周胜送了几个人来,不如给老七送过去,也省的跟前儿没可心的人伺候。”

陶陶一听就急了:“周胜是你的奴才,大老远送了人来是他的心意,三爷还是自己留着吧,我们府里没闲屋子安置这些人。”

三爷脸上的笑猛地一收,冷哼了一声:“ 合着你的大度都使在别人身上了,我府里就得今儿芍药明儿牡丹的,到了老七哪儿就不行了。”

陶陶给他冷冽的语气吓了一跳,半天才道:“那个,我心眼小怎么办,我可不想跟别的女人抢男人,没意思的紧,而且你干嘛生气吗,不就是说的玩笑话罢了?别气了好不好,你要是非喜欢万花楼的美人儿,也不一定非去啊,名声不好,我偷偷跟你说,皇上可不喜欢他的皇子逛青楼,不过你可以换个法子,寻个名目例如过两日的赏花宴就是个最好的名头,那些名士不是最喜欢跟青楼名妓唱和吗,三爷就把她们叫到□□来,一是满足了那些名士的需求,再一个也烘托了赏花宴的气氛,也省的别人说您三爷府里的赏花宴年年如此枯燥没新意,夫子觉得弟子这个主意好不好?”

三爷点点头笑了起来,只不过笑的更有些冷:“你倒是都替我想的周全,怎么在你心里我是色鬼不成,非要把青楼女子弄到府里来找乐子,你当我是十五呢。”

陶陶听着语气越发不好,有些怕,低下头嘟囔:“是三爷自己说非要去万花楼的,我不过是怕坏了您的名声,出了个主意罢了,您怎么越来越气了。”

三爷见她那样儿,气更不打一处来,刚要再教训她几句,外头顺子回话:“主子,到了。”陶陶一听,不等轿子落稳,蹭就窜了出去,今儿三爷心情不好,怎么哄都没用,自己还是能避则避吧。

出了轿子便道:“那个,我忽然想起来,有些急事得办,就不打扰三爷了,先回去了。”撂下话转身就要跑,却给三爷冷声喝住:“再跑一步,信不信爷打断你的腿。”

陶陶刚迈出去的脚吓得缩了回来,转回身,看着从轿子下来的三爷,有些不明所以:“夫子,陶陶今儿不知怎么了,说什么都会惹得夫子生气,干脆先回去好好反省,等想明白了再来给夫子认错,去年冬底下您那场病哩哩啦啦好几个月,到今年开春才见大好,当好生保养着,不该生气。”

陶陶这几句话说出来,三爷满心的怒气便散了无影无踪,心里暖融融的,到底没白疼这丫头,自己跟她计较什么,别看这丫头生了个机灵聪明的样儿,有些事儿却笨的紧,就算自己气死了,这丫头还不知道自己气什么呢。

这些日子不见她,心里着实惦记,想到过些日子自己就要去西北巡边儿,这一去少说也得几个月,又不像上回去南边儿能带着她,西北荒凉不比江南繁华,这丫头如今养的娇惯,哪受得了那样的苦,自己也舍不得。

想到此,伸手拉了她:“当我是你这小心眼的丫头不成,好端端的生什么气,说好了帮我写帖子想溜可不行,再说今儿犯的错若不罚,下次不定更要胡闹。”

陶陶一听罚,嘴巴撅了老高:“怎么您还记得这茬儿啊。”

三爷见她的样子,轻笑了一声:“不想挨罚,下次就好好想想。”

陶陶:“安铭见异思迁,我替子萱出气难道不对,是朋友就得讲义气,难道眼看着朋友被人欺负却袖手旁观吗。”

三爷哼了一声:“你呀,想帮朋友也得审时度势,一味讲义气,是为匹夫之勇,你闹了一通倒是撒气了,后头怎么办,谁来收拾。”

陶陶:“什么后头?有什么可收拾的?”

三爷拍了拍她的额头:“你呀,都多大了,做事还瞻前不顾后的,若是你闹一通替姚家丫头出了气之后,他们俩一拍两散也就罢了,可姚丫头会乐意吗,就算她不想嫁了,姚家能眼看着这门亲事黄了吗?”

陶陶:“其实我也知道自己一时气愤做的有些过,但你是没见子萱的样儿,以前多爽利痛快的人,让那安家的刁婆子硬生生弄成了怨妇,委委屈屈的坐在屋里学针线,还要受那婆子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刻薄话,不是她拉着我,我真想一脚把那婆子踹出去,什么东西,拿着鸡毛当令箭,屎壳郎都想成精了。”

三爷倒也不在反驳她,拉着她进了府,沿着回廊缓步往书斋走,耐心听她絮叨这些有的没的牢骚。

陶陶絮叨了一会儿,心里痛快了些,忽想起什么道:“去年秋猎的时候姚家不还好好的吗,怎么就成这样了。”

三爷看了她一眼:“那些史书都白看了,自古而今哪个名门望族能永远兴旺,盛极必衰是必然的。”

陶陶:“即便如此,姚家上有祖上的累世功勋,又有贵妃娘娘坐镇,姚家两位老爷更是肱骨之臣,家族根深叶茂,也不会说衰败就成这样子了吧。”

三爷:“如今掌家的两位虽无大错,可姚家门里有多少子孙,依仗着姚家的势力,祖宗功勋的庇佑胡作非为,危害百姓,像姚世广一样的贪官污吏不胜枚举,这些人仗着祖宗得了官职好处,有了错一样祸及宗族,不肖子孙多了,家族的气数也就到头了,姚子萱是姚家的小姐,她跟安铭的亲事,对此时的姚家来说至关重要。”

陶陶脸色有些黯然:“我知道,安家如今正得势,既有军权在手,又是皇亲,皇上如今又格外器重您,安家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姚家却正好相反,家族势力起落消长,也就再谈不上门当户对了,可安家也不能这么欺负人吧,更何况当初可是安铭死乞白赖缠着子萱的,山盟海誓说的我听的耳朵都快起糨子了,转过眼就往万花楼跑,过去说的那些还不如放屁呢。”

三爷皱眉:“这些粗话也是你一个姑娘家能说的,今儿回去抄二十遍《墨子.非命中》。”

陶陶不满的道:“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不用夫子罚,我会背呢。

三爷嗤一声笑了:“既知慎言知行的道理,却怎屡教不改。”

陶陶:“上回进宫,万岁爷说我看着像猴儿其实长了颗牛心,有些聪明却用不到正经地方,所以是小聪明,这辈子也就混个小富贵成不了大事,还说这是夸我呢,哪有这么夸人的吗?”

三爷看了她一会儿,暗道这丫头可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知道父皇可是真龙天子,金口玉言,父皇何曾说过谁一辈子富贵,便是自己这些皇子,也没得过这么一句啊,听似平常却最是亲近,父皇是真心疼爱这丫头的。

第102章

陶陶在三爷的书斋里写了大半天帖子,手都写酸了,倒是没白干活,今儿的罚免了,还把三爷书案上自己惦记了许久的寿山石冻的笔筒要了过来,摆在自己的小书桌上,怎么看怎么喜欢。

小雀儿端了茶过来,见她一副占了大便宜的神情,忍不住好笑:“下次姑娘再去三爷哪儿,三爷只怕要把好东西都收起来呢,不然早晚被姑娘算计了去。”

陶陶白了她一眼:“我又没算计你的东西,你找什么急啊,再说三爷的好东西多着呢,□□的库房里堆着金山银山,我不过算计一两样小东西,能值什么,我跟你说万岁爷的几位皇子里,除了大皇子端王数着三爷最是有钱。”

小雀儿直摇头:“这个奴婢可不信,汉王妃出身商户之家,最是有钱,听人说当年汉王妃出门子的时候,嫁妆挑子排了足足十里地,金银珠宝,珍珠玛瑙,什么没有啊。”

陶陶点点头:“汉王的确是个有钱的,手里那些产业买卖也都是他老丈人管着,他那老丈人善经营,倒积了不少底子,可惜赚的多花销也大,汉王立志当天下第一善人,举凡哪儿有灾荒瘟疫的都是头一个捐银子,自己捐还不行,连他老丈人一起拉着捐,就算家里有金山银山这么造,也得空了啊。”

小雀儿:“姑娘这话说得不对,难道说二皇子捐银子救助百姓还错了不成。”

陶陶:“做的是善事,可惜心不正,况且瘟疫灾荒之中,他那点儿银子也只是杯水车薪,再说他哪个能钻营的老丈人何等精明,又怎会做赔本买卖,本来就是开生药铺的,靠着女婿拿了朝廷供奉,成了皇商,这赈灾救济的药品自然从他的铺子里出,弄点儿树皮草根跟草药混在一起,前头捐的银子成几倍的赚回来也不新鲜。”

小雀儿:“本来灾民就够苦的了,指着这些药治病活命呢,却吃了假药,这不缺德吗,再说姑娘刚不还说二爷赚的都花销也大吗,哪儿有花销啊。”

陶陶:“你哪懂官场的事儿,上下打点,疏通关系,最是费银子,没有好处,这么多位皇子呢,那些官凭什么替你说话,跟你说这打点关系花银子,就跟往河里扔金锭子一样,听不见响儿就没了,而且底下的官员又多又杂,得全面撒网重点培养,花销自然就大。”

小雀儿:“照姑娘说,也不止二皇子花销大,其他几位爷不也一样吗。”

陶陶:“皇子跟皇子可不一样,爹一样娘可不一样,二皇子的娘出身低微,没有帮手靠着自己熬,自然要想方设法的钻营,其他几位皇子或才能出众,或母族显贵,或淡泊名利,或皇上偏心,总之不用打点钻营就有一堆人上赶着当奴才,所以即便同是皇子境遇不尽相同,结果自然也不一样。”

小雀儿:“五爷七爷是贵妃娘娘所出,母族显贵,七爷心里只有姑娘,就想着跟姑娘长相厮守呢,因此最不在意名利,要说才能出众得数三爷了,说起偏心,万岁爷最偏十五爷了,十五爷的府邸赏赐每次都是最好的,真不公平。”

陶陶嗤一声笑了:“人的心本来就是偏的,五个指头伸出来还有长短呢,更何况皇上生了这么多皇子公主,孩子多了自然就不稀罕了,十五是老小,算万岁爷的老来子,哪个当爹娘的不是偏着老小,你娘不也一样。”

小雀儿挠挠头:“这倒是,我娘最偏心我了,不过我两个哥哥也疼我。”

陶陶:“你这丫头命好,就别得了便宜卖乖了。”

小雀儿:“奴婢命再好,也比不过姑娘啊,万岁爷偏着十五爷,可最疼的却是姑娘,哪次进宫不是留姑娘说半天话儿,还总留姑娘吃点心。”

正说着外头七爷回来了,在外间换了衣裳进来,陶陶见他眉间微蹙,不禁道:“娘娘的病仍不见好吗?太医说怎么说的?”

七爷拉着她坐在炕上,摇摇头:“太医还能怎么说,左不过那些话罢了。”

陶陶:“宫里的太医胆子小的紧,生怕主子有个闪失掉了脑袋,开药的时候都是好几个人商量着,斟酌再斟酌,宁可治不好也不能自己担责任,指望他们治病是不成的,要不然咱们偷着找个外头的郎中给娘娘瞧瞧。”

七爷:“亏你怎么想出这么个主意,你以为禁宫是好进的不成,更何况宫里也不都是庸医,许长生的脉科还是相当准的。”

陶陶这才想起许长生来,许长生倒是太医里的清流,很是负责,便道:“那许长生说娘娘是什么症候?”

七爷:“许长生说是脾气郁结,久则伤正,运化失常,以致不思饮食。”

陶陶:“脾气郁结是什么症候?没听过啊?”

七爷:“医书上言,思伤脾,思虑过甚常致脾气郁结,陶陶,母妃这是心病。”

陶陶想起姚家的境况,难道是因姚家?

七爷:“陶陶,母妃最喜欢你,你多去宫里走走陪母妃说说话儿,就当替我尽孝了好不好?”

陶陶点点头:“嗯,那我明儿就进宫去瞧娘娘。”

转过天一早陶陶就进宫了,正碰上图塔在宫门当值,远远瞧见图塔,陶陶暗叫倒霉,这黑脸的家伙最是无赖,明明答应自己学会骑马就把婚书给自己,可后来却不承认了,死咬牙硬的说没说过把婚书给自己的话。

陶陶实在不明白他捏着婚书做什么,难道还指望自己嫁给他不成,就算没有七爷也不可能啊,自己怎么会跟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成亲,更何况娶了自己对他没半点好处,小安子说十四爷亲自做媒给他说了位参领千金,还是对他有提拔之恩的上司,只要娶了那位小姐,前程必然一帆风顺,可这家伙就是不答应,弄到后来从侍卫头子降职成了侍卫,虽都是守宫门站大岗,可待遇地位可差远了。

陶陶心里知道是因为自己,图塔才倒霉的,七爷不知怎么知道了这件事儿,年前两人大吵了一架,七爷说这样的大事自己不该瞒着他,可自己心里喜欢他,却忽然得知跟别人有了婚约,哪敢告诉他啊,也气他不理解自己,话说顶了就吵了起来,好几天没说话儿,还是过年的时候,自己着凉咳嗽起来,他一心疼,两人才和好,却不能提图塔,一提就不高兴。

后来隐约听说图塔降职,就知是七爷使了手段,这醋吃的有些莫名其妙,但陶陶还是觉得心里有些甜丝丝的,毕竟男人吃醋代表在乎吗,可对因为自己倒霉的图塔多少有些愧疚。

所以在这儿碰上,难免尴尬,咳嗽了一声打了个招呼:“图师傅今儿当值啊。”

图塔从上到下打量她一遭,开口道:“刚远远的瞧着穿红的过来还当是哪位王妃主子呢,原来是你啊。”

这话可带刺儿,陶陶撑起的笑脸刷的掉了下来:“你也不是娘们,怎么说话也学会了夹枪带棒的,有话直接说不行啊,我知道你因为我降了职,心里气不忿,可你怎么不想想是谁的问题,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明明有前程似锦的康庄大道你不走,非挤不通的死胡同,撞了墙也是活该,我还得去瞧娘娘呢,没功夫儿跟你闲阖牙。”说着腰牌往他面前一晃,蹬蹬的进去了。

图塔站在原地没动劲儿,旁边的侍卫过来小声道:“我说你这是何必呢,就算有过婚约又能如何,你没瞧出来吗,惦记刚那位的人多着呢,可不止七爷一个,个个都是爷,你跟他们争能有好儿吗。这次给你穿小鞋的还是七爷,若是换了其他几位,只怕守宫门的差事也轮不上你了,有道是好汉不吃眼前亏,说到底不就一个丫头吗,有什么放不下的,只当没这回事儿,答应十四爷给您保的那门亲事,往后升官发财还不容易,干嘛非一棵树上吊死啊,更何况这位我也没瞧出哪儿好,也不知怎么那么多人惦记。”

图塔:“我答应过她姐,护她一生平安。”

那侍卫翻了白眼:“那位身后有的护着她的人,哪用你多事,你还是先把自己的差事保住再说吧。”图塔愣了一会儿,脸色暗了暗,是啊,给那些人比起来,自己算什么,又能护她什么,不过是一场笑话罢了。

陶陶快步过了宫门,一直走到贵妃娘娘的荣华宫才停住脚,在外头站着平了平心绪,总不能一脸气怒的进去吧,这是哄娘娘开心还是添堵来了。

觉得心绪平和了,方才迈脚走了进去,到了廊下,姚嬷嬷听见信儿迎了出来,一见陶陶就笑了:“娘娘刚还念叨说这些日子怎不见陶丫头来,不想今儿就来了。”

陶陶笑道:“昨儿晚上连着打了几个喷嚏,就琢磨是不是娘娘念叨我呢,这不一早就来了,想跟娘娘好好说说话儿。”

姚嬷嬷笑道:“倒是没白疼你这丫头。”

正说着屋里姚贵妃的声音传来:“怎么听着像是陶丫头的声儿,莫非本宫听差了。”

陶陶笑着应道:“娘娘没听差,是陶陶来了。”

第103章

陶陶迈脚进了明间,不等行礼,娘娘就就拦了:“这儿也没外人,就咱们娘俩不用这些规矩。”拉了她坐在身边儿:“可是说呢,昨儿老七进来请安,我还说怎么没把你带来,老七说你那个掌柜的要跟船去洋人国置办货物,你就不得闲了,要母妃说你那铺子干脆关了得了,成日劳心劳力的,能赚几个银子,要是缺银子,母妃这儿有,先拿去使唤就是了。”

陶陶 :“该我们孝顺娘娘才对,哪有让娘娘往外搭梯己的理儿,岂不成了不孝,更何况我们府里人口少,没多大使费。”

姚嬷嬷进来道:“主子您可是不知道这丫头开的那个铺子可不寻常,宫里的奴才们都知道,想要什么稀罕物件,得去海子边儿的陶记,那可是日进斗金的红火买卖呢。”

日进斗金,姚贵妃有些意外,拉着陶陶:“嬷嬷说的可是真的?你那铺子真这么赚钱。”

陶陶点点头:“日进斗金有些夸张,倒是赚了一些。”

见她那得意的样儿,姚贵妃忍不住笑了起来:“就说我们陶丫头有本事,才多大就会做生意了,还做的这样好。”

饶是陶陶给姚贵妃夸得小脸有些红通通的。

姚嬷嬷笑道:“娘娘快别夸了,这丫头脸皮薄,不好意思了呢。”

陶陶:“在家时七爷总说我脸皮比城墙都厚,不知什么叫不好意思呢。”

贵妃伸手把她揽在怀里:“老七胡说呢,等下次他来,看我怎么数落他,让他再不敢欺负你。”

陶陶忙道:“那个,七爷没欺负我啊,我的脸皮是挺厚的。”姚贵妃听了笑了起来:“你这丫头,哪有女孩家自己说自己脸皮厚的。”

陶陶:“我这是实话实说呢,省的娘娘冤枉了七爷。”

姚嬷嬷:“主子还没听出来,这丫头是心疼七爷,怕主子数落七爷呢。”

姚贵妃点点头:“倒是我糊涂了,好孩子,看着你们这样好母妃就放心了。”这边儿正说笑着,外头冯六来了,说听说陶陶来了,万岁爷叫她过去说会儿话。

姚贵妃道:“ 万岁爷的耳报神倒真是快,这丫头刚来,就听见信儿了。”

冯六忙道:“万岁爷喜欢跟小主子说话儿,这些日子常念叨小主子进宫来的少了,可巧今儿就听见来了,这才让奴才来找小主子过去。”

姚贵妃:“我不过说笑呢,万岁爷看重这丫头是她的福气。”说着看向陶陶柔声道:“去吧。”

陶陶这才跟着冯六出了荣华宫,从夹道过去走不远便是养心殿的侧门,陶陶听人说过,这嫔妃越是得宠,住的地方离着皇上越近,可见贵妃娘娘是极得宠的,陶陶无法猜测皇上对贵妃娘娘的宠爱里到底有多少真心,作为一个君王,天下之主,在他身上找寻爱情是可笑的,但皇上也是人不是吗,只要是人就有真心。

况且在陶陶看来,老爷子也没那么不近人情,相反有时候极要人情味,比如对自己,就格外亲切,以至于陶陶总会忘了他是手握生杀大权的皇上,觉得他是个异常疼爱自己的长辈,可这样慈善亲切的长者却又是最无情的存在,无情的对陪伴自己二十多年为自己生了两位皇子的女人不闻不问。

陶陶才不信皇上不知贵妃娘娘得的是心病,思虑过甚,郁结于心,不是心病又是什么,纵然太医院所有的太医一天来八遍,只怕也抵不上皇上一句宽慰的话。

女人有时候就这么傻,傻得自己钻牛角尖,傻得想不开。

从侧面进来,听见殿内有说话的声儿,冯六把陶陶带到屏风隔着的西侧间儿,小声道:“这奶皮酥是万岁爷知道小主子进宫了,特意叫御膳房现做的,还有这玫瑰露,都是小主子平常最喜欢的。”

陶陶知道皇上这是有事儿,让自己在这儿一边儿等着,便点点头:“冯爷爷去忙吧,我自己在这儿待着就成。”

冯六嘱咐旁边的太监好生伺候着,这才去了。

陶陶早饭吃的多,这会儿还不饿呢,吃了两块奶皮酥,喝了半盏玫瑰露,便觉有些撑得慌,跳下炕在地上来回走着消食,刚走到屏风哪儿忽听外头的声有些耳熟,像是十五,便扒着头往外看了一眼,还真是十五,正跪在地上说话呢,神色瞧着有些急迫。

这倒新鲜了,他能有什么急的,昨儿不是还在万花楼上喝花酒呢吗,难道是想纳万花楼的姑娘当小妾,跑到自己老爹跟前儿求恩典来了。

好奇之余竖着耳朵听了听,却不是纳妾,是找皇上要差事来了,想跟着三爷去巡边儿,这可是新鲜事儿,别说陶陶觉得新鲜,皇上也有些意外,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虽说自己皇子众多,可谁是什么性子,自己这个当爹的还是知道的,十五好武是没错,可这好武跟带兵是两码子事,这小子性子又荒唐,巡边防兵营是何等大事,真要是让这小子跟去,到时不服老三管教,闯出祸来是小,引得将士们笑话,不是连自己的脸都丢了吗。

想到此不禁皱了皱眉:“西北荒僻不比京里繁华,没什么乐子可寻,况且你三哥跟十四去是办正事儿,你跟你去做什么?”

十五急切的道:“就是知道是正事儿,儿臣才要跟去啊,儿臣都多大了,也该跟哥哥们学些正经本事了,总不能一辈子混吃等死吧,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皇上挑挑眉:“学本事也不一定非跟老三去巡边啊,你若真想学本事,从明儿起就跟着众臣工上朝,都听听臣工们说什么,这本事没有手把手教的,多听多想,自然就长本事了。”

十五却不乐意:“那些大臣们一个塞着一个心眼子多,上朝就是斗心眼子呢,儿臣没他们那么多心眼儿,也听不明白他们说什么,儿臣可不想当那些絮絮叨叨没事儿找事儿的大臣。”

皇上给他气乐了:“没事儿找事儿,你这一句话朕的朝堂成什么了,哪有学本事还挑挑拣拣的。”

十五:“儿臣不是挑拣,儿臣是不像当成天胡吃闷睡的皇子。”

皇上:“不想当皇子想当什么?”

十五膝行几步,凑到皇上跟前儿,仰着头:“父皇,儿臣想当个带兵的将军,母妃说父皇当年就带过兵,还跟番邦打了好几回胜仗呢,威武极了,有道是虎父无犬子,父皇这样英明神武,儿臣若太不知上进,别人面儿上纵然不敢说,心里不定怎么笑话儿臣呢,父皇您就成全儿臣吧,让儿臣跟着三哥十四哥去西北走一趟,儿臣保证听三哥的话,绝不胡来,父皇您是真龙,儿臣怎么也不能成了地虫子啊。”

噗,听了这句话陶陶实在没忍住,笑了出来。

十五自是听见了,侧头看了一眼,正瞧见陶陶探出来的小脑袋嗖的缩了回去,脸腾的红了,却瞬间恢复过来。

皇上咳嗽了一声:“既然你想去就去吧,朕准了,不过需记得你自己的话,若是因胡闹闯出祸来,决不轻饶,去吧。”

十五忙扣头谢恩,站起来退了出去,到了殿门口往侧面看了一眼,正看见陶陶撇嘴,脸色暗了暗,自己仿佛永远不知道她想要什么,她看不起自己不就是嫌自己不上进吗,自己这上进了怎么还是这种脸色。

安二见主子站在殿外发愣,就知道十有**是因刚进去的那位,那位简直就是爷的魔星,明知道成不了自己的,偏偏就是放不开。

低声道:“爷,这里可是养心殿。”

十五回头看了一眼:“你说爷这个堂堂皇子,父皇的嫡亲儿子,怎么混的还不如这丫头了,这丫头在父皇这儿进进出出,比爷可自在多了。”

安二:“陶姑娘招人疼啊,万岁爷喜欢,就瞧冯爷爷的意思,比那几位正经公主还得宠呢,听说要是陶姑娘不来,万岁爷就让冯爷爷去请,一来便是大半天,留饭都不稀罕,那赏赐更是多了去了,您说这是多大的本事啊。”

十五嗤一声:“什么本事,这丫头就生了一张巧嘴,会哄人高兴罢了,不过跟她在一起是自在,心里也畅快。”说着叹了口气:“走吧,去三哥哪儿有正经事呢。”

陶陶觑着十五退了出去,才从屏风后头出来,跪下磕头,儿子都得跪,自己就更不用说了。

皇上摆摆手:“行了,起来吧,你跪的不情不愿,朕瞧着也别扭,这里没别人,就别弄这虚套子了。”、

陶陶站起来嘟囔:“这虚套子可是万岁爷定下的规矩。”

皇上看了她一眼,也就这丫头敢跟自己顶嘴,搁别人十个脑袋都砍了,偏偏这丫头越顶嘴,自己越觉得亲,尤其这丫头嘴角还挂着奶皮酥的点心渣儿,这会儿嘟着嘴瞧上去异常可笑,皇上指了指她的嘴:“怕谁不知道你吃了点心不成,还非要挂在嘴上。”

陶陶也不在意,伸手摸了一把:“这不就没了。”

皇上嗤的笑了起来,指着她:“真不知老七那个性子,怎么找了你这么个邋遢的丫头。”

陶陶:“我们是真爱哦,真爱能战胜一切,邋遢算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