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母亲思虑周全,女儿惭愧。”

好歹算是明白了一条道,小杨氏舒坦了许多。

母女两个在屋里聊了好一阵,孙氏又留了小杨氏等人用过饭,这时候长房那边才来了消息,说是时间不早,已经为小杨氏他们安排好了别院,叫他们去那边住着就成。

小杨氏已经得了孙氏这里的指点,也自知长房不欢迎他们,走的时候也不纠缠。

一路到了别院,小杨氏看见了宋仪,忽然想起当时孙氏频频看宋仪的情形来。

若是周兼在这件事上能有大作用,那么宋仪……

要知道,当日周兼乃是异常倾慕宋仪的,只是不知现在周兼又是个什么情况。

不管怎么说,如今的小杨氏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所以在进门之前,她看着与宋倩站在一起的宋仪,忽然道:“仪姐儿,你进来。”

宋仪怔住,只觉得来京城其实没自己什么事儿,她又不是小杨氏亲生的女儿,找自己干什么?

别说是宋仪,就是宋倩宋攸两个人也不明白了,小杨氏这是什么意思?

一时之间,也来不及多想,小杨氏已经先进了屋。

宋仪略略犹豫一下,回想起方才小杨氏的神态来,还有那杨府二太太瞧自己时候的眼神,虽没明白这里面有什么关窍,还是慢慢进了去。

小杨氏已经坐在了屋内一把嵌螺钿园林仕女纹黑漆圈椅上,抬眼见宋仪小心翼翼进来,她便和颜悦色道:“你也坐下吧,我只是有几句话要问你,顺道告诉你一些消息,你不必太过紧张。”

几句话要问,一些消息要告诉?

宋仪没拒绝,看着如今的小杨氏,又觉得她恢复了往日主母的做派。

兴许是此刻她心思有些重,宋仪看不懂她的眼神。

“母亲但问无妨。”

“也不算是什么要紧事……”小杨氏看着她,见她这般乖巧,心里又是一声暗叹,“你可还记得,你与那周家公子之间原是有过一段缘分的。虽你那一阵鬼迷了心窍,可周家公子依旧没与你翻脸,心里还念着你。那时候周家落了难,周公子求到咱们府上,他也是想见你一面的,可老爷想着不大合适,也就没让你们见。”

心头猛地一跳,宋仪是知道这件事的。

只是,小杨氏现在怎么又提起周兼的事情来了?

她抬眼来看着小杨氏,道:“母亲,这事不是过去了吗……”

“是过去了。”

若是早知有今日,当初何必把事情做得那样绝?

小杨氏想起来,只觉得千般万般的无奈,手指压着自己额头,她道:“只是又来了旁的事。那周家公子,在周家出事之后失踪了许久,原以为他是弃家逃命去了,或者受不住这般打击所以离开。没想到,现在才传出消息来,周公子成了巡按御史彭大人的幕僚。”

幕僚?

宋仪险些失声叫出来:陆无咎不是说他成了个书吏吗?如今怎么又变了?

小杨氏道:“谁知道老爷出事,是不是有他这报复在里面呢?此番到京城来,我只为着你父亲这件事……仪姐儿,你也知道你父亲待你不薄……”

剩下的话,小杨氏着实有些说不下去。

对宋仪这一个还没到十五的小姑娘来说,这些事情都太沉重了。

更何况,周兼此刻必定恨着他们宋府,宋仪又能出什么力?

“罢了,我只将此刻情由告知你,你知道个大概也就成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勉强笑了一声,小杨氏又挥了挥手,示意宋仪可以离开。

宋仪这等机敏的性子,一转眼就已经明白了小杨氏的意思。只是周兼毕竟也有周兼的傲气,哪里能这么简单就帮助宋家?她也不说太多,一躬身便退了下去。

☆、第二十七章 池鱼

从小杨氏处出来,宋仪便看见了一直悄悄等在外头的宋倩。

很显然,宋倩是担心她。

一见到人出来,她就上前来拉着宋仪走到一边去,压低声音道:“我娘找你干什么?你没事吧?”

“母亲不过是说了些跟周家公子有关的事情,并没有什么要紧。”宋仪直言不讳,只是没有说到底是什么事罢了,先头小杨氏不让宋倩听这些事,宋仪也不会自找没趣又把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告诉她。“三姐姐未免太紧张了,如今还有什么事情比救父亲更要紧的呢?”

“救父亲出来又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你可别混为一谈了。若与周公子有关,那可是你终身大事……”只是一说起终身大事,宋倩就想起了她自个儿,还有如今还在济南的宋仙。

分家分家,这心里头的不舒坦和嫉妒,终究还是去不掉。

眼见着宋倩一下没了声音,宋仪也猜到她在想什么,反而走过来拉她的手,道:“三姐姐你啊,还想安慰我呢。都是没影儿的事,不该放在心上的。咱们也先走了吧。”

在小杨氏屋外不远处说话,怎么想怎么不合适。

宋倩想想也是这样,便与宋仪一道,去了她在别院的房间,说起体己话来。

姐妹两个虽非同母所生,可感情却渐渐好起来。

宋倩想着,若是忽略这一张脸,宋仪其实是个很容易相处也很适合做朋友的人。她以前怎么没发现宋仪这样好相处?人好,心也好,虽是庶出,可也没有如宋俪那般的小家子气,整个人大大方方看着便舒坦。有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她心里自己有自己的一杆秤,少有叫别人尴尬和为难的时候。

仔细想想,嫉妒宋仪也完全没必要,只因着嫉妒不会有用处,反而会让自己多一个敌人。

跟宋仪说着说着话,宋倩想得也就越多,竟然渐渐了悟起来:“五妹妹,往常我素性最厌恶的便是你,只因着你是个庶出,还要处处跟我抢风头,可如今我才发现,没了你还有别人与我抢风头。更何况,我自己没本事,这风头怎么也不会落到我的头上来。这样一见着你,想着你,跟你说着话儿,竟觉得天底下没有比我五妹妹更好的人了。”

平白来的一番夸奖,才真是让宋仪微怔。

“与人为善”四个字,是宋仪从孟姨娘处学来的,讲的便是做人做事留一线,不把事情做绝,也不把话说绝,所以得罪人很少。

不过她倒不知道,还有人说跟自己相处很舒坦。

即便宋倩这话是假话,她也该笑一笑,更何况她从这一位骄纵成性的三姐姐眼底看见的全是真诚呢?

宋倩是个很真的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喜欢就是喜欢,厌恶就是厌恶,少有虚伪的时候。而宋仪觉得自己处事很淡,时常寻不见痕迹,不见得很喜欢谁,也不见得很依赖谁,更不见得很厌恶谁。

有时候宋仪自己都在想,人活成自己这样挺没意思的。

她朝着宋倩笑笑:“我也该说,没想到三姐姐是这样率真的人,倒叫我刮目相看了。”

宋倩一下羞赧起来,扑上来挠她,两个人倒是一下少女心性起来,玩笑作一团。

刚到京城,这么一闹,原本的紧张感也终于消散一空。

此地繁华,毕竟非济南府能比,跟着来的众人都想出去见见世面。

在别院停留两日,小杨氏上下一通打点完,终于有空闲时间下来,准备带着人去外头逛逛庙会。她乃是京城人士,对这边倒也熟悉,不过嫁了人之后便一直在南边,少有回来时候,自己也想念。

一切准备停当,眼看着就要出门了,结果那一日早晨,杨府那边就来了消息,说是大太太头风终于好些了,想起小杨氏回来这么久还没见过,不能慢待,因而邀她们过府一叙。

好端端的庙会肯定是去不成了,宋家姑娘们难免觉得扫兴。

可杨府这里又不能不去,一时只好打叠起精神来,换上一身衣裳,跟上小杨氏,一路又去了杨府。

这一回,她们总算是见着大太太许氏了,看上去比孙氏的年纪要大一些,人很富态,眉眼之间都透着一股子高贵的味道,看人的时候略略地抬着眼。

旁人一往她跟前儿站,便跟矮了一截儿一样。

要按着寻常人的话来讲,大太太的女儿进宫当了皇帝的妃子,合该她这样。

只是宋仪站在她面前,被上上下下打量一番的时候,着实难受。

许氏坐在水榭里头,手里把玩着一柄通体碧绿的翡翠如意,吊着眼睛把宋仪从头看到了脚,而后才笑一声道:“早听说过你们宋家是庶出的姑娘更漂亮,没想到今儿一见竟然还是真的。”

小杨氏脸色有些难看:“大伯母说笑了,女儿家,貌虽要紧,才可也要紧呢。”

“可不是,我听说仙姐儿可是书院结业时候的头名,这一位长得好看的却是个草包,只听说连结业也不能够。”大太太也不知哪里来的消息,张口便开始讽刺,“不过这也怨不得你。我那女儿虽去得早,不过年纪小时候就是个好读书的,仙姐儿承了她的才华,也是厉害的。对你,对孟姨娘,更不能强求……”

话里话外都是讽刺,宋仪听着也是有些无言。

小杨氏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不过她应该是已经习惯了,只笑一声道:“大伯母说得有道理。”

许氏终于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了。

小杨氏根本就没打算跟他掐,任许氏说什么她都不反驳,这样说起来也没意思,许氏索性去说别人了。

平白被牵扯进去的宋仪简直无辜,宋倩也只能憋笑。

毕竟,宋仪在济南府的时候还是个八斗才女,到了大太太嘴里就成了个除了长得好看之外一无是处,甚至不能从书院结业的绣花枕头了。

宋仪素来能忍,倒也不在意,规规矩矩坐在旁边便不说话了。

过不一会儿,外头便有丫鬟笑着通报了一声:“慧姐儿下学回来了。”

于是,里里外外一下就热闹了起来,就连大太太也不由得笑眯了眼:“今儿倒是回来得早,也不知又被先生夸了什么,快叫她进来,外头天儿热,赶紧给她端碗冰镇酸梅汤来。”

“还是祖母疼巧慧,我可是听说今儿来了贵客,早早完成先生交下来的课业赶回来的。”娇滴滴的声音一下就传了过来,接着便见到丫鬟婆子们簇拥着一个小姑娘走了进来,约莫比宋仪小一点的年纪,看上去身量纤纤,走路带着一股子轻灵劲儿,进来之后便扑进了大太太许氏的怀里。

“哎哟,我的小心肝儿,当心摔着了。”

许氏连忙接住了她,笑着抚她的背。

周围的丫鬟婆子们也都跟着笑起来,仿佛这样的场景已经是见过很多次,习以为常了。

宋仪倒是惊讶,没想到许氏竟然也有这样的时候。

杨巧慧是许氏膝下嫡孙女,才上书院没两年,听她言语之间表露出来的意思,课业也是相当不错的。

祖孙两个在人前腻歪了一阵,许氏才拍了拍她的肩膀,道:“可别猴在我身上叫人笑话了,也不看看这里还有客人呢。”

“啊呀,要不是祖母提醒我都忘了。”杨巧慧一下子起了身,红了脸,有些不好意思,她连忙回过头,灵动的目光一下扫了过来,先给小杨氏行了个礼,而后看向了其余几个人。

宋仪今日原本是不很出挑的,至少穿着上头。

至于容貌,那是天生的遮掩不了,而杨巧慧的感觉也是天生的,只一眼就瞧见了太过出众的宋仪。

早在小杨氏他们来了之后,杨府这边便是人人都知道了消息,更知道有几位姑娘跟着一起过来了。丫鬟婆子们议论的时候,少不得要私底下点评一二。

这样一来二去,杨巧慧也渐渐知道了一些。

不过,杨府这边的人多谈论宋仙,毕竟是济南那边书院结业考校的头名,杨巧慧对这个也更关注一些,她方才转过身来,头一个想找的就是宋仙。

只是此刻,她的目光完全被宋仪吸引了。

若是没记错,小杨氏带过来的众人之中,的确有个很漂亮的,不过据说连书院结业都没能过。

想着,杨巧慧脸上挂了甜笑,脱口问道:“哪一位是仙姐姐?”

小杨氏一僵,勉强从容地解释道:“仙姐儿没来,还在济南呢,慧姐儿要见,怕要另寻机会了。”

“原来这样么……”杨巧慧嘀咕了一句,似乎有些不解,又道,“早就闻说仙姐姐才华盖世,在济南一举夺得魁首,可叫人没想到。祖母与我娘可时常拿仙姐姐来教训我,叫我认真读书呢。”

“瞎说,我们可没这样逼过你。”许氏剐了她琼鼻一下,带着浓浓的溺爱。

杨巧慧道:“你们逼也没用啊,谁不知道现在郡主也在书院?不管是才华还是出身,都是我比不上的。我也就是个万年老二的命,自打她进来,我便再没有过得第一的时候了。”

说来也是郁闷,杨巧慧不大高兴。

只是宋仪这里却犯了嘀咕。

郡主?

这等高贵的身份,何必还上书院读书呢?自己请个先生来教,怕才是最简单不过的。

她还没思虑完,就听见了许氏接了杨巧慧的话,道:“你啊,哪儿能跟郡主比?不过你也就是嘴上功夫厉害,真当我不知道你如今与郡主交好吗?就你还要压过郡主呢!”

许氏笑着,见小杨氏这边的人似乎都面带着疑惑之色,于是解释道:“就是嗣祁王的妹妹,单名一个‘锦’字的。前不久才到了书院里,没想到就一把压过了慧姐儿,可把咱们给郁闷了许久。不过好在你们两个竟然交好了,可是叫人没想到的……”

说来郁闷,可许氏哪句话里不是炫耀?

旁边的孙氏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略显得不耐地扭过了头去。

宋仪这里一听,却是反应了过来,“卫”乃国姓,郡主单名一个“锦”字,那不正是卫锦吗?再想想这时间身份,难不成是当初那个?

这猜测可半点也不好。

宋仪当初与卫锦也有过一面之缘,便是那泼辣小姑娘甩鞭子抽人的时候,宋仪还记得自己的玉坠就是她给抽碎的。

一提起这样一个人,宋仪本能地不喜欢。

她想起自己其实很少厌恶谁,可这卫锦约莫是其中难得的一个,性子太骄纵,还没个轻重。记得她醒过来那时候,摆弄听人说,她是被卫锦给推下去的。

杨巧慧竟然与卫锦交好?

在宋仪意识到这一点的瞬间,她看杨巧慧的目光,也就不那么自然了。

好在,宋仪的异样没人发现。

她只竖着耳朵听他们谈话的细节,渐渐从旁人口中知道了卫起与卫锦。宋仪一觉睡过去两年之后醒来,头一件遇到的事情便跟他们两个有关,只是对这二人的种种,竟还不很清楚。

嗣祁王卫起,地位虽不比皇帝亲子所封之亲王,可在俸禄待遇上却比亲王还要高上一些。其父乃是当朝天子的胞弟,只可惜身子骨不好,体弱多病,没能被立为太子便已经英年早逝。

由此一来,自然也有人戏言说当今皇上的皇位乃是卫起的父亲让来的。

不过皇上自个儿倒是不介意,大手一挥直接封了卫起一个嗣祁王,另封他妹妹卫锦为昭华郡主,地位也仅次于公主了。

只是卫起从小生下来,也是个命途多舛的。

这一位早年染上些古怪病疾,久不见好,有高僧断言需要避世修养,所以卫起年纪不大时候便已经入了寺庙,跟随着师父们修行。

说来也怪,一入寺庙,卫起就慢慢地好了起来,从此没病没灾。

不过身子好了,心性也被佛陀给磨平了。

从那以后,卫起竟似成了个修行的僧人,无欲无求,淡泊高远,且还不近女色,成日里叨咕的都是些佛学经义。

世人喜好之种种,非卫起喜好之种种。

这般一个清心寡欲之人,本该超脱世俗,可偏偏皇上惜才,照旧叫他辅政。好在这一位素性聪明,即便是处理政事也是颇有手段,并未完全拘泥于佛家经义,由此越发受皇帝倚重。

至于另一位昭华郡主卫锦,比之卫起可就差了不少。

卫锦从小就是皇宫里长大的,兴许是娇生惯养了,所以虽则眼界开阔一些,不同于寻常大家闺秀,可性子太骄纵,也没人敢管束,一直以来都叫人头疼不已。

不过最近似乎好多了。

许氏拉着杨巧慧的手,笑着道:“都说是女大十八变,原本郡主可带着几分男儿气,如今回了京城,便染上咱们京城姑娘那几分精致的脂粉气。现如今,调香弄粉,诗词歌赋,哪样比寻常姑娘差?都说人是会长大的……”

“祖母这话说得不错,前儿郡主还研究出个好玩的东西,叫珍珠粉,往脸上一抹,那漂亮的。”说到底,杨巧慧也是个小女孩儿的心性,说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便忍不住眉飞色舞起来,“前儿郡主还给了我两盒,回头我孝敬给祖母。”

“我这一张老脸老皮,可不用浪费这些个好东西了,都是你们小姑娘的玩意儿……”

许氏这会儿看上去太慈和,半分没有此前讽刺宋仪时候的尖酸刻薄。

宋仪心里无言了半晌,终究还是觉得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来来去去的争斗毫无意义。

她陪着在这里枯坐了许久,只觉得嘴角都要僵硬掉了,众人才说要去用饭。

待用过午饭,便有人张罗着去看戏,杨府专程请了戏班子来,大家坐在下头一起听了戏,用了不少茶点,这才有散去的意思。

这一段时间,足够杨巧慧认识宋仪等人了。

不过她性格跟宋倩不对付,又根本不想跟宋仪这等庶出的说话,宋攸年纪太小,也没话说,因而杨巧慧只觉得无聊,暗地里不知打了多少个呵欠,更不知多看了宋仪那脸几眼。

眼看着他们要走了,杨巧慧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只道:“回头可要好好跟郡主说说,这宋仪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嘛。不就是一个都不能从书院结业的卑贱丫头吗?长那么好看一张脸能当饭吃不成?真是……”

宋仪还不知自己已经被人盯上了,她只在出了杨府门的时候狠狠地松了一口气。

小杨氏瞧见她这般情状,便是一笑,不过接下来却说了一句让宋仪心情有些沉重的话。

“方才席间听见的与郡主有关的事情,倒都不算是什么大事。听说后日乃是彭大人夫人的寿辰,倒是需要上心一二。”

彭大人夫人的寿辰?

宋仪抬眼望着小杨氏,已经隐约明白小杨氏的打算了。

只是他们与巡按御史府素无交情,连请帖也没一张,又要怎么去人家府上贺寿?

☆、第二十八章 幕僚

彭林原本是十三道监察御史之一,前一阵被点为巡按御史,这才巡察到山东去,由此引来一系列的纷争纷扰。如今彭林已经归京,这巡按御史的名头自然也就放下了。

不过饶是如此,他也还是大名鼎鼎的御史之一,更是深得皇帝信任。

这日,其妻生辰,自然也有不少的人关注。

平日里,彭林严于律己,不曾与朝中官员们有什么往来;可一到后院这些事情上,纵使彭林乃是一家之主,也无法插手太过。

小杨氏打的,正好是这方面的主意。

宋元启的事情便是彭林巡察的时候弄出来的,可以说此次事件还是彭林出力最大。虽然可能不大,可如果能说动彭林一二,宋元启这件事也就简单了。

更何况,这里头指不定还有个周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