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宇文綦闷哼一声,顿了下抬起脸看向墨今。

透过宇文綦的发丝,墨今头一次在他的脸上看到惊讶的神态,那双微怔的眼眸闪过一道光芒,快的墨今难以抓住,更是来不及品味其中深意。

且不说这些,此举造成的效果,虽然使得墨今的心中有些小得意。但是,很快她就瞥到宇文綦狠狠地瞅着自己的眼神,墨今的心里才开始泛凉。

刚才自己好像太冲动了?!

宇文綦使劲一拉,身体缠上墨今的,语气强硬:“大胆粗妇,居然敢对朕作此猥亵不堪之事!理应大刑伺候!”

后果可想而知

墨今刚要开口辩驳,便被皇帝老儿再度拉进了昏天黑地的欲望之中。

宇文綦生平第一次被自己以外的人碰到那里,说得难听点宇文綦自己都没戳过心中五味杂陈,如打翻了油、盐、酱、醋、辣椒面一般,他一时半会儿也道不清心情的复杂。

后宫之中自有体制,年幼的皇子就是犯错,身为母妃也不可如民间一样惩治自己的孩子。皇子一生下来便是皇家血脉,好像臀部这类的地方是绝对打不得的。

宇文王朝较重视皇子、皇女的教育,遵循着循循善诱的道理。打?打不得。骂?骂不得。所以身为皇子的夫子首先就要学会如何引导皇子学有所成,而“严师出高徒”也不见得就要暴力之下才培养的出贤才。

(咳咳所以说老虎的胡子不能拔,老虎的屁股就算再翘也是戳不得的~~~龙颜大怒啦~~~)

这一天清晨,宇文綦头一次延误了早朝,众位大臣在大殿等得心急,纷纷揣测宇文綦莫不是龙体有恙?宰相闻人狄几次叫小太监去查看,若是宇文綦身子不爽要尽快宣太医诊治。

后宫回话,前一夜本应该在芒秋宫歇息的宇文綦前半夜就离开了,皇上走的时候身边只跟着文权,具体去了哪里没人知道。

朝臣震惊,依照宇文綦宠爱宥淑妃的程度,何以只会呆了半夜?

一盏茶的工夫过去了,后宫再次回话,文总管告知皇上后半夜去了明雪宫墨充媛处

此番说辞已然掀起了轩然大波,朝堂众人亦开始议论起来,闻人狄更是最为惊讶者。墨今进宫刚刚月余,宇文綦已经到了如斯宠幸的地步?想来其中必有文章。

历来只有宇文綦为了芒秋宫而舍下其他宫妃的先例,却从无芒秋宫备受冷落的情况出现。芒秋宫的主子宥淑妃每逢半夜病痛,不论宇文綦身在何宫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看望,这一夜亦不再会离开芒秋宫。

宇文綦是头一次只在芒秋宫呆了半夜,下半夜居然驾临“某充媛”的床上?这岂不是直接下了芒秋宫的面子?墨充媛进宫日子尚短却已然博得如斯重视,此一时,闻人狄心中可谓是喜忧参半,看来宇文綦为何突然提早离开芒秋宫才是整件事情的关键所在

而满朝文武的心中亦是有了新的见解。

这闻人宰相家的两姊妹均与众不同,年长的贵为贵妃,暂掌凤印,可以说是等于凤袍加身、富贵已极了。虽然之前已传出贵妃有病在身,短期内不可再侍驾,本以为闻人家的势力会受到动摇。

却没想到,年幼的刚刚进宫不久就连升三级跃居充媛一位,如今又力压群芳,甚至是一向最得宠的芒秋宫,如此看来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更有朝臣心中愤愤不平,闻人狄此人果然心计颇深,先后送两个女儿入宫,意欲为何大家心知肚明,却没想到如此成功,不知此二女使了何种手段,会使一向重视国事的皇上贪图闺房之乐。一些朝臣心中对闻人狄既是鄙视又是警惕。

此时,之前抱着看好戏的众人亦开始不满闻人家再度得宠,另一方面也心中开始盘算应该如何继续巴结、攀附才是上策。

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风往哪儿吹人往哪儿跑,这墨充媛的枕头风吹得可谓及时啊一夜功夫就将整个朝局与整个后宫的动静改了个方向。

虽然闻人狄表面不动声色,力持老臣的威仪,但是他心中却是最难以平复的。

墨今能得宠固然是好的,但是他也从没料到会如此之快。

宇文綦此人绝非贪图闺房享乐之人,闻人狄更是心知宇文綦不爱财、不过分好女色、亦不贪图享受,否则又如何坦然拒绝当年其他皇子用这些诱惑之,一步登天呢?

就连一向深得宠爱的宥淑妃尚没有使得宇文綦如此破例,何以墨今会

墨今啊墨今,如今的你身处宫闱不比在家,凡事一定要看的透彻点,为父既不能贸然入宫稍作提点,你可切勿顾此失彼,妄自尊大才好啊。

将自己陷入锋芒之中绝非是保身之举,恐怕只会招人话柄、徒增口舌之余成为众人算计的靶子啊。

这十几年以来,闻人狄第一次为自己的末女担心起来,看来也是时候让刚回家的闻人烽昀进宫警惕墨今一下了。

而午时方至才转醒的墨今,也是头脑一片晕眩,过了好一会儿才回想起之前发生的一切。看着身上的吻痕与红印,墨今只觉得没脸见人。自己的性格一向是遇事淡然处之,如今看来还不知道众人会如何非议自己狐媚诱主了。

后来,听到公伯芸转述文权的话,宇文綦延误了早朝的时辰,待到赶到之时已是过了三刻了,满朝文武虽然未就此事提起,但是相信大家已经心里有数了。

那也就是说,父亲也知道了?

墨今懊恼的抓了抓头发,捶胸顿足的暗骂宇文綦“昏君”。自己懒床也就算了,何必多拉个人下水呢?

如今,就算自己矢口否认恐怕也没有人相信她什么都没做过吧?宇文綦有此一举确实是始料未及,后宫暗自争论不说,就是在朝堂之上亦是给家族带来了麻烦。

随后宰相府传来家书,墨今仔细阅读,心中有了几分明了并有了新的打算,为今之计只有釜底抽薪!

没过几日,宫中便传来另几种说法

据春华宫的樊总管所说,那日太医院院判墨夷炘为明雪宫两位主子请脉,贵妃娘娘虽然病情颇重,充媛娘娘体寒有变,但是墨夷炘大人却是胸有成竹,并坦言定会尽心竭力的为两位主子诊治直至康复。

而此时,又传出一个说法,那日深夜方至两位娘娘便倍感不是,除了太医及时诊治之外,皇上更是前去探望两位。而据说两位主子犯病的病根源于一种花陆囿国进贡之兰花。

而第三个说法亦在此事传出,时机配合的刚刚好!

原来,宥淑妃在进宫之前乃是宇文綦微服巡游陆囿国之时所遇之佳人。当时的宇文綦文采风流,雎鸠宥美貌天然,曾被陆囿国誉为佳话,可谓是天作之合。

后来,雎鸠宥跟随宇文綦离开陆囿国,便再无人找到此二人,没想到原来宇文綦乃宇文王朝天子,而雎鸠宥便顺理成章的成了贵人,再一步一步登上淑妃之位。

这一连串的传闻不胫而走,后宫众人大家的注意力也被转移。稍微动点脑子就能将这几件事联系在一起了。

这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脑子稍微简单点的都能意识到不对,更何况是各宫善于明争暗斗的主子?

有人传,宥淑妃下毒害明雪宫两位主子,自己好从中取利,不想却被宇文綦戳破此事。于是,宇文綦与宥淑妃才会失和,而此时明雪宫又传来两位主子身体病情加重的消息,宇文綦这才会深夜离开芒秋宫赶至明雪宫探望。

目前看来,此种说法似乎最为合理。

亦有人传,近来陆囿国屡犯边境,实则是有人暗中做内应。

要知道,陆囿国乃边境小国,所谓军事势力根本不值得一提,如今却为何蠢蠢欲动,想必是宫中有奸细与之互通军情。而宇文綦最为宠爱的妃子便是身为陆囿国子民的宥淑妃,宥淑妃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最有可能谋得消息之人。

而宥淑妃历来体弱多病,想来也是想对自己的身份加以掩饰而已,试问谁又会想到这样的妃子会是奸细呢?所以有了这层掩护,宥淑妃探听情报来更是方便很多。

而宇文綦至今都未有处置宥淑妃,想来是暂无真凭实据罢。

此时,闻人宰相一派的主战派力挺捍卫皇权,刚回府的闻人烽昀近两天在陆囿国四处游历、打探消息。如今闻人家对宇文王朝迎战陆囿国一事更是如虎添翼。就算是有奸细已然深入宫闱,宇文王朝却已掌握了足够的军事情报,势要将陆囿国此等宵小之国一举拿下。

所以,宇文綦当夜先是面对可能是奸细的宥淑妃心生烦躁,后来又想起身为闻人家末女的墨充媛。试问两相比较之下,一位是敌国异族女子,一位是忠臣良将之后,究竟如何取舍、何去何从,相信连三岁孩童都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作者有话要说:咳咳,有毒的兰花出自陆囿国,之前已经说过了,宥淑妃的身份暂时揭开一部分,请大家随便联想吧嘎嘎33邪恶的飘走

话说,按照宇文王朝的律例,凡是霸王者只有充军发配陆囿国所以请各位大小霸王考虑后果,嘿嘿嘿!!!

三四、圣旨改局

不管是何种传闻,单只说从下毒的传闻来看,猜测宥淑妃乃奸细的确实稍嫌大胆了些,甚至后者更有犯上作乱、杀头之危险。但是在这两种传闻之下,众人心中又会作何感想呢?怕是表面赞同前者居多,实则内心却都暗自揣测后者罢?

人啊,都是不由自主的就会把事情往最坏的一面想去,这种思路根本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墨今亦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人的劣根性,才会搞出今日的“明论暗讽”的把戏。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于是乎,小传闻瞬间演变的沸沸扬扬,就差直接传进宇文綦的耳朵里了。

有时候,流言的杀伤力是很大的,影响亦是可能演变的广泛,难以估计。不论你是不是做过一些事,只要你背负了臭名,那么身败名裂就是迟早的事了。

但是,所谓“命运难抗”的道理也只是孤立的看法。有些人对此亦有其他见解。

说到底,想事的是人,做事的亦是人,命运就算是不可测亦是各种人为因素加乘之后的趋势罢了,没有人为何来结果,何来宿命之说?所以说掌握命运的追根究底还是人。

因为人太复杂,人心亦是最深沉的难以猜测,有些人相处一辈子也未必见得就敢说了解对方,更何况是面对处处戴有面具的后宫众人?

诚然,这个道理可以正面理解,亦可以换个角度分析。

好比说,有些人会拼命地想驾驭命运,改写自己的人生,到头来却是因小失大。而有些人却懂得顺势浮沉,顺着命运的轨迹迈开脚步,一步一步都称得上是出人意表,而在不知不觉间却反而将自己困难的处境改写,甚至是发挥到意想不到的成效而这种人在墨今身边,亦是大有人在。

这宥淑妃就算第二种人:善于被动的采取进攻,善于走一步看三步的预测最坏的下场,再根据对手的作风、性格、行事酌情分析,再行见招拆招。

在雎鸠宥的观念中,先发却未必制人,后发反而更有把握。

而墨今,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亦是有些悔悟之前低估了此人。对此,墨今有些感慨,看来做不到知己知彼,过分试探亦只会暴露自己啊。

先前的传闻散播开来不过才三日光景,便有新的传闻出现:

宥淑妃心中郁结难耐,一直趋于稳定的病情终于再度发作,先是休克再来便是昏迷,命悬一线。幸亏太医墨夷炘早有准备,而皇宫中亦是有千年老蔘一类的名贵药材得以续命,这才算是救回了宥淑妃的性命。

虽然,宥淑妃的命算是救回来了,却始终处于时好时坏的阶段。宇文綦更是焦急万分。待究其原因,才发现是宥淑妃病情恶化乃是某种传闻所致。

此时,宥淑妃初醒便以嫔妃上表的方式正式向宇文綦请罪,表书中写道:

【臣妾入宫两年有余,从不敢妄自是妇德、容德兼备之女,更加谈不上有益于皇室。不仅未曾为皇家开枝散叶,为皇上生育龙裔,愧对皇家;还一直病卧在床辜负了皇上的怜惜之情,实在是有负皇恩!

论说臣妾对后宫的贡献更是不堪一提。两年以来,臣妾自持一妃主位却无任何堪与之相匹配的德行,对于分属淑妃之位理应相助管理后宫之能,则更是毫无建树。

臣妾并未为皇上分忧担愁,更谈不上帮扶另外两宫维持后宫秩序。反而一直以来,臣妾都是那个制造麻烦的元凶,为皇上徒增了很多烦忧。

此次,臣妾更是有歪妇德、有歪本分,深知有罪。

且不论传闻是否成真,臣妾都是这个传闻的源头,脱不了干系。臣妾虽然幽居养病,却不想造成后宫的动荡不安,传了出去怕是更会影响朝野时局、民心所向,不但损了皇家的威名,更是薄了皇上的体面!

既然是非不容妾身,既然时不与臣妾,臣妾亦自当明白该如何自处。

如今,臣妾实想为皇上分忧解难。

臣妾虽非宇文王朝子民,但是在这两年间的耳濡目染之下,却亦使臣妾明白了所谓的两相利益之下,当取重者的道理。

如今,臣妾很想为皇上做一点有益的事。

既然,臣妾乃是这罪恶的源头,为了皇上,就让这传言随这源头的逝去而消散吧。

相信臣妾这番决议与考虑,都是对宇文王朝、对皇上、对后宫众人的一种平复安定】

表书末尾还以小字注明着:【时不与我,何不归去】的字样。

据闻,宇文綦反复阅览了“淑妃表”数次,当夜的尚书房更是整夜未熄烛火,从殿外亦可看到皇上来回踱步被烛火映出来的影子。

自宇文綦登基以来,这是他第一次不为朝政彻夜未眠,而是为了后宫之事苦恼。依照宇文綦果断的行事态度来看,此次必是心绪烦躁的。

天方微亮,宇文綦终于走到龙椅上坐下,微闭的眼眸难以分辨各中想法,但是他的心中已有了决定。

“文权,进来。”宇文綦疲惫的声音传进了文权的耳朵。文权一个激灵连忙躬身走了进去,诚惶诚恐:“皇上。”

这几日的传闻弄得众人都如热锅上的蚂蚁,怔忪不安,尤其是面对一位深沉的皇帝,更觉天威难测!所以,文权的心中亦是如几个拨浪鼓同时摇晃一般。

宇文綦彻夜烦躁,身处门外的文权当然明白,心里打了十二万分的警惕,等的就是宇文綦得出个结果来,这样事情也许才会平息吧?所以文权被叫了进去,才会如此忐忑,心里预感到某件大事就要发生了。

宇文綦一字一句的道来,疲惫的面容透露着一丝决心,不容犹豫的语气缓缓回荡在书房中:“传朕旨意:宥淑妃容贤兼备,更是恪守淑妃之德,勤修本分,谦顺有功。并以德言容功,有助后宫,深、慰、朕、心。”最后四个字,宇文綦说的格外的慢,一字一字的轻轻吐出,字字落在文权掉的老高的心尖。

没由来的,文权抖落了一身的寒意。随着“深慰朕心:四个字的落地,他也才松了口气。

“是,奴才令旨!”文权心里一惊。

宇文綦淡淡的看向一旁的“雨后春笋瓶”,凤眼微眯似是在考虑着什么,一时难以下决定。

过了很久,文权依然恭顺的跪等,本来平息的心头却因为宇文綦迟迟不肯宣“平身”而再度攀高,这莫非皇上还有其他旨意?难道是文权心中一惊,连忙收起内心的猜测,循规蹈矩的跪伏,等待着

就在文权以为宇文綦并再无其他吩咐的时候,又听到上首更显清冷的声音甩了下来:“传朕口谕,闻人墨今聪慧贤德,才能堪许,能心系于后宫,并为朕分忧解劳,深得朕意。现特赐修媛之位,以示皇恩。”

低头的文权眼睛猛地睁大

翌日,此两道圣谕公布之后,后宫的传闻终于算是得以平息了

可是,平静的海面,往往只有海鸥四处飞扬徜徉于天际与水面之间,兀自悠闲自在吧。而处于深海的波涛汹涌与暗流,滋味如何恐怕亦只有水里的鱼虾才可以体会得到了。

既然皇上金口一开,那么宥淑妃就算是陆囿国人,现在看来亦是有心归顺于宇文王朝了,如此识时务、识大体的女子堪为后宫众人的榜样。

后宫众嫔妃理应尽力效法,以报皇恩。

一时间,此说法遍布后宫乃至朝野,什么宥淑妃“委曲求全”、“忍辱负重”、“舍己为皇”等,真是只有众人争相夸奖的,却没有嫌夸奖不够的。

虽然众人已经不在议论宥淑妃的身份,但是亦有多数人在猜测,宇文綦可以这么快便为了芒秋宫平反,想来必是有她人在从中为宥淑妃说好话罢。

而此人,最有可能者当是属墨修媛了。

更有甚者,亦有将“为朕分忧解劳,深得朕意。”拿出来大做文章的。

如今的宇文綦最为担心什么?除了战事还要说宫中传闻所造成的动荡影响吧?墨修媛可以高升,其“分忧解劳”一举怕是就是这个原因罢?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深得朕心”四个字。

众人纷纷猜测,莫非墨修媛高升就是因为这个?莫非闻人家早已暗中培植了雎鸠宥这股势力?莫非明雪宫与芒秋宫早已暗中联手?

否则,一个毫无身份背景的雎鸠宥何以会如此顺利位居一宫主位,而又以体弱多病之躯稳稳当当的坐到现在?

想来,必是内有隐情吧?

而如今,这个隐情似乎得到了一些证实,最有说服力的便是此种说法。

此一时,真不知道要说是宇文綦的口谕深意太多,暗示太多呢,还是要说众人的想象力太过丰富,人心变化的太快呢?

作者有话要说:好吧,宇文綦的圣旨确实是有很多意思的,但是最重要的下章再说,请大家自行联想吧!

情景故事时间:

小墨:我突然感觉宥淑妃是个很厉害的女人~~~

小宇:(假寐)自然

小墨:(按摩)那是我美还是她美?

小宇:不同类型

小墨:那是我聪明,还是她聪明?

小宇:不同类型

小墨:那是我身材好,还是她身材好?

小宇:不同类型

小墨:555

小宇:(搂住轻吻)其实你有一样不错

小墨:唔??

一夜过去了

小宇:现在你知道是什么了吧?

小墨:(羞)坏银(白白说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要抓住他的胃,我要说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就要抓住他的哎呀~~~都知道了吧?)

好吧请各位霸王尽情YY本章剧情跟小墨的后半句话吧下台一鞠躬,哇咔咔咔咔咔咔~~~~~~

三五、烽昀送药

此一时,真不知道要说是宇文綦的口谕深意太多,暗示太多呢,还是要说众人的想象力太过丰富,人心变化的太快呢?

若真是如此,那么闻人家的势力必是更加稳固,甚至是大权在握了。试想一下,三宫主位有其二联手,一位“深慰朕心”、另一位“深得朕意”,看来这“双珠绕龙”才是日后趋势了

其实,此时的墨今心中甚是忐忑不安的,因为她自己很清楚所谓明雪宫、芒秋宫联手一事只不过是空穴来风、子虚乌有罢了,可是又会有何人相信?

就算墨今向众人大声辩驳,怕也只会被当做此地无银、徒做掩饰吧?更不要说此时的墨今根本就是有口说不出了,她总不能逢人便解释”此事与我无关“吧,毕竟这些说法都只是暗自传诵的,并无真凭实据。山不转水转,如今哑巴吃黄连的感受墨今也体会到了。

早先,墨今所谓给樊师阙指条明路,就是让樊师阙散发墨夷炘救助明雪宫的传闻,使得大家明了墨夷炘已有投靠明雪宫之势。这样一来,不但从而将墨夷炘架在高台上,他就是不想医治也碍于传闻不得不医治。而以墨夷炘跟芒秋宫的关系,此番还可分化两者。只要他们心生嫌隙,墨夷炘这个人自然会另投她人。

樊师阙为了保全春华宫,为了保全怜贤妃,这段谣言就轮不到他选择是散播还是不散播了,身不由己的滋味想必他也深有体会。

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这种有苦说不出的尴尬境地就轮到了墨今承受了,真是谋事在人啊

从本能上,墨今已然意识到了一些危机,但是一时间却难以理清思绪。,究竟真相如何,宇文綦又有何深意?正如诏书所提及的,墨今只怕这其中是表面一层文章,内里又是另外一番它意吧?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或是同一个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诏书也是一样。众人对于皇上这次的圣旨与口谕也是众说纷纭的。

除了传言明雪宫、芒秋宫联手的说法之外,亦有人传言是墨修媛针对宥淑妃在先,却反被宇文綦拆穿,而宇文綦只不过是碍于闻人家的势力,再加上正值战事、朝局不安之际,朝中更是急于用人,宇文綦只得稍作安抚闻人家。

因此,虽然宇文綦有意于保住宥淑妃,却亦不想因此使得闻人家妄自猜测、心生嫌隙,才特有了封位墨修媛此口谕,一褒一贬用的可谓是恰大好处。

而这种说法,却正是墨今心中所担忧的。

除了这点,墨今亦实在想不出其宇文綦更有可能的深意了。想来,宇文綦除了有意于将圣旨、口谕同日公布,再加上上面写的意欲不明。正是他为了希望众人猜测的一种手段!

不同智能、不同见解的人对同一件事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出现。而不论哪种说法,都只对芒秋宫有利。

宇文綦这番举动,虽看似简单,却是别有成效的。不管如何,宇文綦都达到了保住宥淑妃的目的,而至于闻人家不论是有意为之亦或是无意之举,与之比较都足以引起众人的戒备了。

墨今思来想去,宇文綦正是这个意思。

而最可怕的,亦是最让墨今惴惴不安的一点,就是此口谕除了明处褒奖墨今,确是暗贬外加警告了。虽然墨今与宇文綦相处时间不多,但是这点默契却已然足已通过几个字传达到了。

想来,宇文綦必是早已洞悉先机,对所有的一切都了然于胸,才通过这种形式告知墨今“朕已然知晓,望爱妃好自为之”。

所以,现在最值得墨今着急的并非是如何针对宥淑妃、怜贤妃二人了,反而是自己应该如何表态回复宇文綦的难题才是重点!

而这表态不能太明显,回复亦不能太过度。只要让宇文綦意会到自己的心思与悔意便已足够了。

既然此事只有君臣二人之间明了,亦是他们之间待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墨今亦只需要向宇文綦一人表态即可了。毕竟,若是宇文綦如此隐晦的示意,亦是想给闻人家留个面子吧,否则早就下旨申斥了。

所以墨今的表态亦决不能做的太显露,薄了宇文綦的一番好意。若是做得太过显露,不但是不领圣恩,恐怕还会引起宇文綦更多的不满。

想到这里,墨今轻喘口气,心中分外庆幸自己还有点小聪明,否则若是领会不到这层意思,岂不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