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后扶着头想了想,悔道:“嗯,也是我病中精神短了,官家回京就去看望雍王,我原本该想到这一层。”她说得这几句,不小心岔了气,又伏在枕上喘息不已。

莺儿见她方才这一阵呕吐喘息,原本腊黄的病容更加毫无血色,黄中透出一股青黑来,不由心慌起来,忙劝道:“娘娘将养好身子要紧,外头这些不相关的事儿,等娘娘大安了,有多少事办不得呢!”

郭后转念又一想,点头笑道:“说得是呢,横竖雍王妃已经贬了,我倒不急着生这闲气。转过头来想想,我瞧她这阵子,也得意过头了不知进退了些,我倒虑着将来皇儿大了,岂非除狼进虎。关她几年,将来我也顺手些。难受的只有嘉庆殿那边,自种祸根!”

刘承规跪在地下,想着雍王妃为了讨好郭后而得罪刘德妃,因此遭这一番大难,源也自郭后起,郭后却浑不在意,倒有几分幸灾乐祸的模样,也不觉一阵心寒,却不敢露出什么破绽来,只告了罪起身。

郭后靠在床上,闭目想了想吩咐道:“今日叫太傅放一日假,承规去把皇儿抱过来,他也不小了,他家里头出的事儿也该让他知道、记住!”她虽是连眼睛也未睁开,刘承规却觉得汗毛直竖,连忙应了一声,转身出去。

刘承规去了半日,依旧独自回来,奏道:“回娘娘,奴才去集英殿,小皇子已经被刘德妃带走了。”

郭后银牙暗咬,手中紧紧地绞住了一条帕子,却未发作,只冷笑道:“她抢得倒快,只是我的嗣子,她凭什么带走?”

刘承规支唔了两声,只得回奏:“前几日官家念及娘娘身子欠安,怕娘娘过于劳累,也怕小皇子无人照顾,德妃请旨代娘娘暂时协同照顾小皇子,官家就下旨同意了。”

郭后失声道:“什么?”用力推开莺儿坐起来厉声道:“我还没死呢,她就如此迫不及待了吗?”

莺儿吓得跪在地上劝道:“娘娘千万不要动怒,保重凤体要紧啊!”

郭后“啪”地一声,将一枚金符扔下令道:“你立刻去嘉庆殿,把皇儿抱过来,看谁敢拦?”莺儿不敢相劝,只得拾起金符匆匆去了,过得片刻,果然将小皇子抱了过来。

那小皇子允让也才六七岁,甚是胆小安静,见了郭后行了个礼,便规规矩矩地站在一边,一声也不敢响。

郭后此时也强撑着梳妆完毕,她甚为重视仪容,便是病重之时,也每日梳妆整齐,脂粉均施,哪怕只是见一个小孩子,依然要妆容整齐。

妇容是女子的四德之一,甚至可是说是最重要的。虽然她自病后不想让人看到她的容颜惨淡,已经免去后宫妃嫔每日请安。但仍然每天都要用大量的精力来在梳妆上,为的是能够太医和宫中妃嫔看望时勉强提起精神,保持气色良好。她的病一直迟迟难以见好,固然是因为亲生儿子去世的打击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却也是因为在病中也一直没有好好地休息将养的缘故。

只是她越在病中,越不敢有怠妆容,她不能让别人看到一个病容惨淡的皇后,一个病人固然会取得别人的怜悯,却会失去别人的敬畏。没有人会怕一个病人,尤其是在处处暗伏刀光剑影的后宫,她更不可以让别人看到她的软弱和无力。让别人看到她的憔悴,无异于她当着人面将自己皇后的尊严摔得粉碎,这是万万不能允许的。

因此,也只有她最贴身的侍从,如莺儿和刘承规等极少的几个人,才看过郭后卸妆后的真实面容。

郭后露出最慈爱的微笑,向允让招了招手:“皇儿,到母后身边来,告诉母后,今天到德妃那里去,玩些什么了?”

允让怯生生地靠近她,他怕靠近这个名义上的母亲,她看上去严厉而古怪,但是他又在几乎所有的人教育下意识到,她是不可违抗的。

郭后抚摸着允让的小脑袋,笑道:“你这孩子,怎么不说话呢?”

允让很想躲开,哪怕郭后的妆容再整齐,在如此紧密的距离中,幼儿是最敏感的,他感觉到郭后的身上那种病人的气息,这种气息令他害怕。犹豫好久,允让用极细的声音说:“其实…也没什么,德妃娘娘给我吃糕点,还叫人给我量做衣服。”

“量做衣服?”郭后皱起了眉头:“难道你还少了衣服穿不成,为何要给你量做衣服?”允让嗫嚅着说不上来,他也只不过是个孩子而已,如何晓得这许多。郭后转身问莺儿:“你过去时,听到什么风声没有?”

莺儿想了想道:“不是说西巡的事儿?”

郭后警惕地问道:“什么西巡?”

莺儿摇头道:“奴婢也不太清楚,好象是德妃要随圣驾西巡。”

郭后的脸色冷如寒冰:“这么说,她打算连孩子一起带走,所以张罗着要量做衣服?”

莺儿低下头不敢看她:“也许是吧!”

郭后冷笑一声:“你们都出去打听一下,把整个事给我弄出个前因后果来!”她心中发狠,手中不由地用力攥紧,忽然“哇”地一声,允让大哭起来。却原来她方才正拉着允让的手以示亲热,不想一时忘情,用力一握,那小小孩童哪里经得起这一握,早痛得大哭起来。郭后猛然醒悟放手,却是那小小的小腕上已经是一圈紫青色了。

郭后这边忙叫人拿了糕饼来哄孩子,另一边忙叫人去太医院取些化淤去青的膏药来敷上,这边不免暗暗懊悔自己失态,竟亲手将把柄落在一个小小孩童手中,怕又要叫刘德妃无事生非地说嘴了。

过了几日,消息都打探回来了。

第四十四章

过了几日,消息都打探回来了。

先是澶渊之盟订立后,寇准等人秉着老丞相毕士安之计,乘着与辽国已订合约,夏州已失去牵制的工具作用,且又遇李继迁刚死,其子李德明继位未久,加紧控制夏州边境的出入。又因与辽国开了边贸,再不需要到夏州买马,于是将与夏州边境所有公私贸易一概取消查控。却又在制造谣言,说是李德明有意投宋。

西凉边荒,本难自给自足,往年靠着做宋辽的属国而得些援助和贸易,现在两边断供,又遇上大荒年,李德明继位未稳,未免慌了手脚,派人向辽国求援。

却是此时正遇辽国睿智太后萧绰驾崩,宰相韩德让也为之病倒,辽国上下也是一片忙乱,又加上辽宋之时既然已订合约,夏州的牵制作用已经不大,徒然增中开支,乐得借此理由取消了对夏州的援助。

李德明走投无路,只得再度向宋称臣,纳还银夏四州。真宗接表大喜,赐德明国姓为赵,封其为定难军节度使兼侍中、西平王。至此,西北二境的边患完全消取了。

真宗大喜之余,决定西巡到西京长安,安抚西北各境边民,彻底安定西北边境,也同时在西京接受赵德明的使臣朝贡。

此次西巡不比那次北上澶州,是全副仪仗地开了过去,想起上次刘娥冒险与他共同北上,因此真宗下旨,此番后宫妃嫔亦可随驾而行。那自是不必再掩藏行迹,而是堂堂正正地鸾车同行了。

这番出行,真宗挑了刘德妃与杨婕妤同行,并准备带小皇子允让一同前去,好让他也从小开始进行政务的学习。

皇后郭氏,忽然请旨要求同行。

真宗念她病中,本是劝她好好休息,但是郭后坚持不肯,只得依了,这边命了数名太医随行照顾。

郭后接旨,立刻令寿成殿进行起程西行的所有准备。

侍女莺儿不解地问皇后:“娘娘,您身子不爽,这车马劳顿的,何必一定要跟着去呢?恕奴婢多嘴,您应该好好保养自己的身子才是啊!”

郭后冷笑一声:“人家已经当我是活死人了,我的人她敢废,我的儿子她敢据为已有。我要再不出去走动走动,只怕天底下的人,更要以为大宋朝的皇后不在了呢!次次随驾侍从,国宴朝贺,都叫个妃子充场面。西夏来贡,是通天下最大的事,我若不在,难保到了西京,她真的就敢穿上凤袍受贺了呢!”

莺儿无语,只得低头退下准备一应物品,却又吩咐太医跟车一路照顾而去。

真宗此番御驾西巡,事务繁多,先是素服诣拜历代各帝王陵墓,又诏在西京建立太祖皇帝的神御殿,谒启圣院太宗神御殿,置国子监,修周朝的六庙等事项。同时又在行宫设宴,李德明派来使臣,奉贡驼马等物,真宗又赏赐物品等等。

那一日大宴,真宗携郭后一起出现,接受万众朝贺时,但见郭后华服盛妆,仪态万千,一点也看不出是久病之人。

宴会的第二日,郭后就开始陷入了高烧和昏迷中去了。

她本是久病之人,身子犹如一棵被蛀空了的大树,此番为了西京巡幸,一路上车马劳顿,早已经颠簸得七七八八了。她却又是要强之人,强忍着不说,又为了能够有精神体力出席宴会,又叫太医用了虎狼之药强行提神,等宴会一完回到自己内宫,便倒了下来。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郭后昏昏沉沉中,只觉得整个人似在云端中飘飘荡荡,似在船上摇摇晃晃,偶而睁开眼睛一次,却又立刻晕了过去。

她再次醒来时,已经是足足十余日后,京城皇宫寿成殿她自己的寝宫之中。

却是因为郭后忽然病势沉重,真宗匆匆结束西巡,赶回京中,汇集了太医院一齐给郭后会诊。无奈郭后的身子,尤如一株大树早已经内部蚀透了,多少药下去,也只如投入大海中一般,毫无作用。众太医数日会诊下来,却只会磕头请罪。

寿成殿中一片寂静,但听得铜漏一声声滴落的声音,仿佛似滴在人的心头上。刘娥坐在郭后的病榻边,看着陷入昏迷中的郭后,心绪万千。

早在刘承规向她密告的时候,她就知道这一天会很近,但是却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快到连她自己面临此时,都还未反应过来。

深宫何尝不是另一个战场,进了宫中的女人,犹如上了沙场的死士,哪怕你伤痕累累筋疲力尽,除非至死,无法退出来。

易位而处,她能明白郭后此番的坚持,昔日门庭若市的寿成殿,哪怕郭后下令免去妃嫔的参拜,依然有人殷勤上门。而自郭后倒下后,所有的妃嫔全部移驾她的嘉庆殿。而竟是她,在郭后回宫之后第一个来看望她的人。

如果是她,她不会有这番坚持,只因为郭后所经历过的,她都经历过,而她经历过的,却是郭后永远无法经历过的。当年大雨滂沱中的九死一生,当年紫萝小院的十年幽居,何等惨淡的心境,她都已经经历过了。所以,在宫中哪怕再多的风波变幻,她都能够守得定,捺得下,忍得起,撑得住。

第四十五章

如果是她,她不会有这番坚持,只因为郭后所经历过的,她都经历过,而她经历过的,却是郭后永远无法经历过的。当年大雨滂沱中的九死一生,当年紫萝小院的十年幽居,何等惨淡的心境,她都已经经历过了。所以,在宫中哪怕再多的风波变幻,她都能够守得定,捺得下,忍得起,撑得住。

自回京之后,她已经隐然是后宫之主了,所有的人都去她的宫殿来向她献殷勤,而她却率先来到寿成殿照顾郭后的病情。

听起来有点讽刺,她并非愚钝,郭后恨她,三番五次对付她甚至曾经想要取她性命,她并没有忘记。杨媛也曾经问过她:“姐姐忘记皇后是怎么对姐姐了吗?”

为什么?“她快要死了,而我还活着!”刘娥平静地说。

杨媛疑惑地看着她:“只怕易位而处,皇后可不会这么善待姐姐。”

刘娥只说了一句话:“所以,今日站在这里的人是我。”

杨媛似有所悟,看了她一眼,这一眼里,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眼神。她也许未能完全明白刘娥,但是她只知道,自己做不到这样。

只有刘娥明白,自己并非毫无保留的宽容,不管是当年主动为潘妃请求真宗追封,还是今年的率先照顾郭后,她的仁慈只施于死者和弱者。她出手只用来制服对方,而不屑于报复,当她对对方施以仁慈的时候,也就表示彼此曾经战争的这一页,已经翻过。

忽然见静静躺着的郭后动了一下,刘娥俯身上前看了一看,转头道:“莺儿,倒杯水来,娘娘可能要醒了。”

郭后悠悠醒来,睁开眼睛,却见是侍女莺儿憔悴的脸,见了她醒来,喜极而泣道:“娘娘醒了,娘娘醒了!”

紧接着,却是刘德妃出现在她的眼前,柔声道:“娘娘可醒了,快拿灵芝汤来,快通知官家去!”

郭后的神志有些恍惚,茫然道:“德妃,你也在啊!”

莺儿轻声道:“娘娘,自您回宫之后,连着三四天,德妃是天天过来亲自侍候着,奴婢们劝也不管用,都好几天不曾歇息了!”

郭后闭上眼睛,微微调息一会儿,这才慢慢地道:“德妃,难为你了!”

刘娥淡淡地道:“娘娘别这么说,您是一国之母,服侍娘娘原是臣妾的本份!”

郭后强笑着:“我好多了,你先回去歇着吧!宫中事务繁多,这里有莺儿就行了,别把你也累着了!”她缓缓地扫视了一眼,见宫中诸嫔妃们,倒有一小半在这里,缓缓问道:“难为你们都在,都回去吧!”

见郭后病着,因刘德妃先过来日日侍候着,宫中诸妃嫔亦不敢不来,刘娥见她们凑这个殷勤,便奏知真宗,分成三批轮班侍候着。诸人见皇后病重,侍候的也懒怠得很,只是见德妃日日在此,亦不敢开溜,此时听得皇后吩咐,巴不得这一声,忙拿眼睛看着刘娥。

郭后虽是病中,警醒之心并不下于往日,见状道:“杨婕妤,你扶德妃回去休息吧!”

杨媛出列应了一声,刘娥点了点头,知道郭后仍有戒心,也不在意:“既然娘娘有旨,臣妾先行告退,明日再来侍候。”这边带着杨媛出了寿成宫,却并不立即离开,候着众嫔妃一涌而出,又点了一两个留下来侍候着,这边又叫人回报真宗,这才起轿回了嘉庆殿。

真宗下朝后,听说皇后已经醒来,忙起驾到了寿成殿中探望,见了郭后神色憔悴,整张脸都陷了下去,也不禁心酸,扶着她道:“你醒了,可觉得好些了吗?”

郭后看着真宗,一阵心酸,与真宗这般亲近,又是多少时间前的事情了!真宗来之前,她亦是知道自己已经是时日无多了,有些话思忖了很久,若不能抓紧这个机会说出来,怕是未必能有下一次了。想到这里,更不迟疑,她看着真宗缓缓地道:“官家,臣妾有一些话,想单独禀奏官家,今日不说,以后怕是没机会了!”

真宗微一犹豫,看着怀中之人,想到这十五年来的夫妻之情,点了点头。

莺儿忙率所有的人退下后,郭后从枕下摸索出早些日子就已经备下,刚才特地找出来的一封奏折颤抖着递给真宗道:“这是臣妾的遗奏,官家,待臣妾辞世之后,再打开吧!”

真宗心中难过,道:“皇后,不要这么说,太医说了,你只是受了风寒,用药之后就会好的!”

郭后凄然一笑道:“臣妾的病,臣妾自己知道,也没多少时间了。此刻醒来,也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

真宗心中一黯,不由地抱紧了郭后。郭后缓缓地道:“臣妾自嫁了官家以来,官家待臣妾一直爱重有加,只是臣妾无德,一则,一直没能多侍候官家…”她忽然咳嗽起来,真宗忙端过水来,她浅浅地喝了一口,缓过气来,过了好一会儿又说:“二则,没能为官家留下一个皇子来…”

真宗轻叹一声:“这不能怪你,或者是上天不肯垂怜朕的缘故!”

郭后叹道:“臣妾再也不能侍奉官家了,过去种种错处,总是官家一直肯包容臣妾。臣妾这两桩心事放不下,走得也不能安心。臣妾虽去,后宫不能无主,官家切要答应臣妾,早日再立新后。臣妾知道能够有人代替臣妾好好服侍官家,臣妾也走得安心。”

真宗道:“好好儿的,何苦说这样的话呢!朕还要和你再做三十年夫妻呢!”

郭后喘了口气,强撑着道:“前些日子,臣妾也反复想过这个问题。若论待人处事,善能照顾官家的,又能安抚后宫的,臣妾冷眼旁戏,原是谁也比不上刘德妃。臣妾病了这些日子以来,难为她日日都来服侍着,毫无怨言,实是后宫中极难得的人。臣妾死后,若是能由她代替臣妾继位为后,原是一件极好的事…”

真宗心中一喜,忙道:“你却又说到哪里去了,她服侍你,原是应该的!”

郭后闭了闭眼睛,又睁开来,缓缓地道:“只可惜,德妃她出身低微,朝中大臣们必会反对。本朝开国以来,后妃皆是出身将相之家。官家,如今国事纷乱,哪能再让后宫的事影响了朝政呢…”她停了一停,继续道:“更何况官家至今无子,此事在臣妾心头难以放下,实在是死不瞑目。官家是个好德不好色的天子,如今后宫诸妃嫔年纪都大了,再孕育皇子的机会怕是不及年轻的女子。虽然臣妾凭私心说,是想取中了素日与我情同姐妹的刘德妃,可是若以作为一国皇后的公心,却是要请求官家选一个青春美貌,出身将相世家的女子继位为后。如此,一则可安朝中重臣之心,二则年轻的新皇后可以为官家孕育新皇子,三则也可更好地…咳咳咳…更好地照顾…咳咳咳…”

郭后强撑着病体,说了这么一大番话,到最后一句时,已经是力不能支,咳成一团了!

真宗扶着她,又心痛又感动,急叫:“太医,快传太医!”整个宫中一下子忙成一团。

郭后已是喘得口不能言,犹自指着真宗手中的奏折,吃力地道:“沈、沈…”

真宗将奏折塞入袖中,忙安慰她道:“朕知道,朕一定不负你这番苦心。”

宋真宗景德四年四月中旬,皇后郭熙因随驾西巡感染风寒而病死,终年三十二岁,真宗赐谥号为“庄穆”二字。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在更第一卷呢,看到没有啊?

第四十六章

郭后死后,真宗深为悼念,特下诏罢朝十三日。待得百日过后,便等候群臣议立新后之事。

百日之后,百官果然上表,请立新后。

依了真宗的意思,满心想要立刘德妃为后,然而,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阴影,却又冒了上来。

自本朝以来,宫中后妃乃至诸王府中所纳,皆为将相高门。此时将真宗提出要立刘德妃为后,皆是十分反对,说她出身低微,又无子嗣。过了数日,却有大臣们上表,请真宗在各将相世家中,另选名门淑女立为新后。真宗暗叹一声,只得让各大臣们先报上待选的名册来,心中却已经有数,明日报上来的会是谁?

在郭后下葬之后,真宗打开郭后的遗奏,却是郭后在遗折中,说到立新后的人选,一则要出身名门望族将相之家,二则要年轻美貌以能为真宗生下皇子,三则要德容工言俱全。她留心多年,挑中了已故的老宰相沈伦的孙女。

沈伦在后周时便已经跟从太祖皇帝,出任幕府,献策甚多,及至太祖登基,便继赵普之后为相。沈伦为人谋事而不谋政,因此后来太宗皇帝登基,亦得信任,增为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太宗北征,又为京都留守。沈伦为相多年一直安然不倒,如今朝中重臣,倒有近一半是在他的手中给提拨起来的。

沈伦的孙女沈仙儿,今年正是十五及笄之时,是京中有名的美人,且为人举止,无不符合淑女的典范。去年郭后听说了她的名声,也特地召她入宫赐见数次,已经在真宗面前隐约地称赞过几次。郭后死前,修了遗折,又推举沈仙儿为继位的新皇后人选。

沈伦的独子沈继宗,时为光禄少卿,为人豪迈好客,家中每日饮宴不息,许多沈伦的故旧,亦是喜欢常光临沈府相聚。沈继宗的儿子沈惟清,此时又娶了六王爷元偓的女儿。莫论沈仙儿本身的才德容貌,便是从门第威望人缘及与皇族的关系上,沈家小姐也都是上上之选。其余或者也有推举了将相之家年岁相近的,却是廖廖无几。

余下众臣之中,也有人提出立杨婕妤,她是天雄军节度使杨知信的侄女,在真宗为襄王时就已经服侍真宗,不论出身年资,都在刘德妃之上;又有人提议立才人杜氏,她是昭宪太后的侄女,身份尊贵,当立为后;还有人提议美人曹氏,她是本朝第一名将曹彬的孙女儿,出身将相门第,武官拥护者甚多。

眼见这一日,朝中诸臣们各拥戴一名妃嫔,闹得朝中乱哄哄地。

且按下朝中纷议,只说这后宫之中,如今也是如热油沸腾一般,不得平静。在这纷乱的时候,平时潜于水底上的暗潮涌动,人人都怀着别样心思。

此时曹美人、杜才人与戴贵人,齐聚杜才人所居的栖云殿,商议对策。

杜才人最沉不住气,道:“两位姐姐今日光临栖云殿,不知为了何事?”

曹美人是将门出身,也是性子爽快之人,闻言冷笑道:“为了何事,杜家妹妹可真是明知故问。如今这朝中上下,闹得沸沸扬扬的这么一件天大的事情,妹妹竟不晓得?”

杜才人冷笑道:“闹就闹吧,横竖轮不到咱们头上去。”

曹美人笑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好不容易去了一个,何苦又再请个太岁镇着。说白了,都是后宫妃嫔,便是称呼上差着么一点半点的,也没什么。若真真要再更分出个上下尊卑来,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

杜才人微微一笑,看着坐于一边有些拘谨的戴贵人:“戴贵人,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

戴贵人本是郭后的侍女,因为生过三皇子而受封,她长得普通,也不曾受过宠。郭后当年在王邸中也不过是因为自己怀孕养胎,又深防着杨媛,因此令她入侍,不料一举得男。从此郭后见了她也便大不自在,后来三皇子夭折了,戴贵人本无根基,凄惶无依只有紧紧地跟着郭后,侍其颜色得以在后宫栖身。郭后病重时,寿成殿门庭冷落,也只有戴贵人念着旧主之恩常常前去探望。

如今郭后去世,恍若树倒猢狲散,各人自去寻了各人之路。曹杜二人尚还算得绮年月貌,且各自有显赫家世,倒也罢了。唯有戴贵人心中的栖惶不安,更甚他人。她向来无甚主见,依附郭后已久,郭后一直对刘德妃心怀忌刻,她再愚钝跟得久了也看得出来。如今刘德妃得势,万一她做了皇后,会不会对着郭后一党的人开刀,像她这样正是最好捏的软柿子,会不会首先拿她下手?这些日子她见了人都带着种怯怯的讨好神态,紧紧跟住了态度和蔼的曹美人。

第四十七章

曹美人出身是当朝第一名将的曹彬家族,曹彬虽然是沙场百战的武将,为人却极是谨慎谦和,做人做事让字为先,遇士大夫必引车回避,对下属小吏从不直呼其名,见人必衣冠整齐,朝野上下风评极好。他在战场上杀得人多了,卸下盔甲来便极为惜生,家中直是到了“扫地怕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窗”的程度。曹美人幼承家教,虽然她本性爽快利落,但有时候,这种爽快利落,更是她的一层保护色。饶是如此,初进宫时毕竟年轻气盛,还是教郭后算计了一把用来对付刘德妃,自此后她行动更是谨言慎行,审时度势。

可是谨慎并不代表无所作为,曹美人端起茶杯抿了一下,心中暗忖,这也正是她今日带了戴贵人过来找杜才人的原因。

戴贵人嚅嚅地道:“我觉得,曹美人也是一番热心肠,咱们大家总要齐心协力才是!”

杜才人抚掌笑道:“这话我爱听,可官家喜欢她,如今又正好这位置空出来了,要预备给她,咱们能有什么办法呢?”

曹美人笑道:“官家喜欢她,这谁也管不了。可是真要立后,那却不是后宫一句话能定得了的。她能在后宫横行,未必文武百官理会她是谁。杜家妹妹真要没办法,怎么今日朝堂上,倒有人提起杜家妹妹?”

杜才人脸一红,强笑道:“这可真是冤枉了,我在深宫里,如何知道外头的事儿?”

曹美人笑道:“这又有什么怕忌讳的,何止是杜家妹妹,还有人提起我呢!杜妹妹,掏心窝子告诉你一句,何必什么事情都瞒着我们。我倒说,有热闹大家一齐挤,”她指了指西边神秘地道:“她朝中能有什么人,到头来,只怕来官家不提也罢,提了她倒是枉为她人作嫁衣。”

杜才人心一动:“曹姐姐,依你说,到最后会是谁?”

曹美人沉吟片刻,方说:“依我看,要么是长春殿那位,要么是沈家丫头。”

杜才人吓了一跳,悄悄指了指:“长春殿那位?杨?怎么可能?”

曹美人冷笑道:“怎么不可能,论位份论宠爱,长春殿都仅次于嘉庆殿啊。更何况论资历论家世,长春殿那位却强过她了,可笑她如今真算不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若真是宫中现有的委决不下,估计可能是沈家丫头,男人哪个不贪鲜,再说朝中拥沈的人也不少。我若是她,我也选这两个,一个长春殿是已经收伏了的,一个沈家丫头年轻识浅。好比当年花蕊夫人,就是有意挑中了开宝皇后,以便自己继续操纵后宫。”

杜才人不服道:“曹姐姐这般说,我倒不服气了,论家世,咱们何在她二人之下,论资历,戴姐姐也不低于长春殿啊!哼,我看这场风波闹到最后,倒是怎么结果了!”

曹美人抿嘴一笑,她今日来的目地已经达到,不再说话了。当下正想岔过话题去,免得后宫耳目众多,一个话题说得久了倒容易惹人疑心。正这个时候,却有人报总管刘承规来了。

曹美人暗一吃惊,却见刘承规进来道:“原来各位主子都在这里,这下可省得老奴少跑了。德妃娘娘有请各位主子到嘉庆殿中品茶,今年刚到的大龙团,昨天才送进来的!”

三人皆吃了一惊,相互看着对方,一时倒不知道如何是好,还是曹美人先回省过来,咯咯一笑道:“正是呢,杜家妹妹也请我们喝茶,原来德妃娘娘也有兴致,我们还真是念着嘉庆殿的好茶呢!”

一缕青烟袅袅,殿中安静得只听到红泥小炉中泉水咕咕煮开的声音。侍女莲心提起执壶,将泉水注入建盏之中清洗,依着次序灸茶、碾罗、烘盏、候汤、击拂、烹试,依次七次,才将茶汤奉上给宫中妃嫔们。

莲心煮水分茶的动作已经熟惯,日光斜影下一举一动,更是美得如诗如画一般,倒把诸妃嫔焦灼不安的心抚了下来。

曹美人接过茶盏,不由地赞了一声:“还是德妃娘娘会调理人,看娘娘身边的侍女,都一个个玉人儿似的,哪像我们身边,尽是些粗丫头。”

刘娥脸上淡淡地不见喜怒,拿起手边的一份奏折叫人递过去给曹美人道:“曹妹妹互不来聪明,帮我看看这奏折上的字句可不有妥。”

曹美人接过来一看,吓得站了起来:“德妃娘娘要上辞表,辞去皇后推选?”

刘娥面无表情地道:“正是。”她眼神缓缓地向众人一扫,众人皆有凌然之意:“先皇后去世百日,今日朝堂上就有人提出国不可无后,请立新后。朝庭上下各执一辞,纷扰不已。我想官家繁忙,我等后宫妃嫔,不能为官家分忧倒也罢了,如何还能给官家添烦添乱呢。因此我上了这道辞表,不知道各位妹妹们意思如何?”

曹美人只觉得脑子轰地一声,尚未反应过来,下意识地眼光一撇,却看向那立后呼声最高的另一位人选杨婕妤。

杨婕妤也是一怔,她的直觉比她的思维快,立刻也站起来笑道:“小妹附议德妃姐姐,我也上辞表。”

曹美人怅然若失,不得不道:“不知道谁竟然把臣妾的名字也放进去了,臣妾今日来本就是想跟德妃娘娘道喜,谁知道德妃娘娘竟…娘娘不肯做皇后,我们何德何等,自然是要请辞了。”

刘媛的眼光扫过怔在那里的杜才人,含笑道:“曹家妹妹多心了,你不必请辞,杜家妹妹也是一样。”

杜才人醒过神来,连忙道:“臣妾正要请辞,只是想不到德妃娘娘您…唉,这皇后之位,明明就是您的,您要请辞,岂非中宫虚位了。”

刘娥淡淡一笑:“难得各位妹妹都这么深明大义,那么大家明日就把辞表递上,免了朝中一场纷争吧!立后之事,以后都不必再议了。”

德妃一言定谳,众嫔只得应道:“是!”

第四十八章

次日上朝,真宗将杨杜曹三位妃嫔的辞表昭示众臣,昨日拥戴三人的各大臣们只得低头无言退后。只是拥立沈氏为后的传言,却是更加激烈了。一时间朝廷上下,宫中内外,都纷纷传说,沈家小姐要进宫为皇后了。

杨婕妤急忙来找刘娥:“姐姐,你可曾听说外头的谣传,说什么沈家小姐要做新皇后了?”

刘娥扑嗤一声笑了:“妹妹,既然你自己都说是谣传,那又有什么可紧张的?”

杨媛看着刘娥,似有所悟:“莫不是姐姐早已经胸有成竹?”

刘娥微微一笑:“郭皇后也算得是费尽心思,只可惜以她的聪明才智,在宫中耗尽心思,亦动不得我。沈仙儿年方十五,又能有什么作为?”

杨媛还是不放心道:“可是,真的要让沈家丫头拣了这个便宜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