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一面说着,一面逗着拴儿,最后便是去了寿康宫的小花园里:一则是带着拴儿玩耍方便,二则说话也方便。

和李邺不好意思,可是和自己的妹妹却是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陶君兰将自己又有孕的事儿说了:“虽说自从拴儿满周岁后就停了避子汤了,可是也没想到这么快就又有了。倒是有些措手不及的。”

“这可是好事儿。”陶芯兰喜笑颜开,不过随后又急了:“既是怀孕,你怎的还敢抱着拴儿?”忙伸手过去将拴儿又接了过来,还紧张的看了一下陶君兰的肚子。

陶君兰笑了笑:“哪里有那么严重了?”

拴儿被陶芯兰抱开也是不乐意,憋着嘴要哭。陶芯兰忙从荷包里摸出一粒山楂丸来塞给拴儿,又哄了几句,便是放下将拴儿哄着在自己腿上乖乖坐着了。

陶君兰又和拴儿说话,拴儿这才又重新高兴起来。二人也才又继续下去。

陶君兰将姜玉莲怀孕的事儿也说了:“倒是挺巧,她的就比我这个多半个月。”

陶芯兰惊讶了一回,随后悻悻道:“算她走运。”

不过陶君兰没心思讨论这些,这些不过是随口提起的事情罢了。真正要紧的,还是陶静平和李邺要出征的事情。她三言两语的将事情尽量简洁的同陶芯兰说了个清楚,又道明了自己的担心:“我心里忧心得很,草原部落那么嚣张,也不知道……”

话一出口,到底觉得丧气和灭了自家威风,便是又打住不说。

陶芯兰思量了一阵子,倒是更看重利益些:“虽说危险,可是也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再说了,哥哥是文官,也不亲自上阵,倒是不用太过担心。至于姐夫——他身份贵重肯定和被好好保护,也不必太担心。”

顿了顿,陶芯兰忽又一皱眉,有些不痛快:“姐姐你如今有孕在身,怎么的姐夫还要出门去那么危险的地方?这不是存心让你担心?他怎的也不体谅你?”

陶君兰苦笑一声:“他还不知道我有身孕呢。”

陶芯兰愣住了,瞪大了眼睛;“不知道?”

“嗯,我没跟他说。”陶君兰想着自己故意使小性子不肯告诉李邺这件事情的情景,面上有些发热,只觉得不好意思。在加上当着陶芯兰,她自然是也不可能将情况解释得太清楚,便是三言两语糊弄过去,最后又叹了一声:“到了现在,我倒是不知该不该说了。”;

第一卷 第286章 付出

陶芯兰自是不明白:“为何不说?这是好消息呀。”

陶君兰苦笑一声,微微挑眉:“别忘了,王爷马上就要出征了。若是在这个时候我说了,你说说看他如何能放心?家里已有两个孕妇了,再添上我一个,还不得让他挂心?况且我还担当着管家的要职。”

不仅是李邺不会放心,只怕有些心里算计的也要蠢蠢欲动了。毕竟怀孕了之后,她的经历肯定大不如从前,这个时候趁机做点什么也是最合适的时候。

若李邺只是普通出远门也就罢了,可那毕竟是去打仗。这个时候,如何能让他分心?

陶芯兰虽明白了陶君兰的意思,却也觉得不可思议,“为何不说?难道就怕他担心就不说了?你既知道这样的情况会叫人担心,那就更该和他说一说,好歹让他安排好,别将大包袱甩给你。他走了,你一个孕妇要承担这些又该怎么办?难不成你怀着孕,还要去照顾他的女人?”

在陶芯兰看来,这简直就是愚蠢了。哪里有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道理?

“夫妻一体,他若不好,我又如何能好?”陶君兰看出陶芯兰的心思,微微皱眉淡淡的解释了一句。末了又道:“你若处处只想着自己,旁人又如何会愿意替你着想?想要得到,总该要付出一些。这话你且记着好好琢磨琢磨。”日后夫妻相处的时候,记着这句话总是没错的。

陶芯兰见陶君兰这般严肃,倒是不再反驳了。虽有不服,却还是记在了心底——以前陶君兰教导她的时候便是这样的态度,一来二去的她都养成习惯了。况且,她心里明白陶君兰是绝不会害她的。

“可不说的话,之后又该怎么办?”既然陶君兰打定了主意不肯说,陶芯兰也就不再坚持了,反而开始担心之后的事情。毕竟,李邺走后,端王府里没人坐镇,自家姐姐又只是个侧妃,虽说暂管着中馈,可到底是暂管罢了。更何况,府里还有姜玉莲那个侧妃呢。

一想到这些,陶芯兰便是不由得深深的替自家姐姐担心。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陶君兰微微一笑,“我就不信谁还能将我生吞活剥了。大不了到时候我将门一关,只管养胎就是了。他们能拿我如何?”

陶君兰说得自信笃定,可到底陶芯兰还是觉得不放心,一双乌黑秀气的眉都快拢成一团了。

不过,陶君兰没再说下去的意思,陶芯兰也只好闭口不谈了。为了缓和气氛,陶芯兰便是逗弄拴儿:“拴儿,想要弟弟还是妹妹?让你娘给你生一个!”

拴儿哪里知道那是什么东西?眼睛乌溜溜的转了好几圈,最后只当成是什么好吃的,径直看向陶君兰:“妹妹;

!”

陶君兰“扑哧”一声笑起来,捏着拴儿肉呼呼的小拳头,连声道:“好好好,给你生个妹妹。咱们要妹妹不要弟弟!等妹妹生下来,你这个做哥哥的可要爱护妹妹才是。”

陶芯兰也跟着胡闹,“是啊是啊,以后又好吃的都要给你妹妹留着,好玩的也要给你妹妹留着才行。不然妹妹就不来了!”

拴儿听说“妹妹”不来了,顿时急了,“呜呜呜”的叫起来,一双眼睛还到处看,仿佛在看“妹妹”跑去哪里了。口里还含含糊糊的;“留!留!”

陶芯兰“哈哈”大笑,点着拴儿的鼻尖:“你懂什么呀!你这个糊涂蛋。”

拴儿被说成糊涂蛋顿时不乐意了,凑上去就用软乎乎的手掌一巴掌拍在了陶芯兰的嘴上。倒像是真要堵住陶芯兰的嘴不让她再说似的。

拴儿刚才手里抓过点心,此时黏糊糊的,陶芯兰忙扭头避开,却还是感觉到了嘴里甜甜咸咸的味道,忙“呸呸呸”了几声,又用绢帕擦了嘴,气嘟嘟的看陶君兰:“你看拴儿!长大了肯定是个霸道鬼!”

拴儿似乎明白这是在说自己,越发要挣过去抓陶芯兰。

陶君兰忙拉住了,哄道:“拴儿乖,别胡闹。”

待到下午陶君兰回府的时候,拴儿少不得又哭了一场,扭着身子非要跟着去。惹得陶君兰心里也酸得很。

最后还是先让周奶娘抱着拴儿去吃点心了,她这才匆匆忙忙的走了。

待到回了府,陶君兰心里还没缓过劲儿来,整个人都有点儿恹恹的。不过下车的时候,她还是强打起精神来,看着马车里另外两个年过三十的姑姑笑道:“却是要辛苦二位了。姜侧妃年轻不懂事儿,还请两位多操心才是。不管怎么样,孩子要紧。而且太后也不希望以后再出现半夜折腾王爷的事情了,所以请二位一定要尽心尽力才是。”

说完了这话,陶君兰便是伸手将头上一对赤金珍珠钗拔了下来,一人手上塞了一只:“只要孩子能好好的,王爷定会重重有赏的。”

两位姑姑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几分惊奇。都对陶君兰这样看中孩子的行为有些不理解。其实一开始,她们以为陶君兰拉拢她们是为了想做点什么不能见光的事儿。可没想到——

“另外,姜侧妃不太懂规矩,二位姑姑是宫中出来的,想来对规矩也是十分熟悉的。正好趁机教一教姜侧妃。”陶君兰微微一笑,点出了自己最终想要说的话。

两位姑姑便是明白了陶君兰的意思,当下都觉得这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儿,便是都一口应承下来了。其实,这件事情出宫之前太后跟前的张嬷嬷也是隐约透露出过这样的意思。

所以,举手之劳又能讨好了陶君兰,哪里会不答应呢?

至于说为什么要讨好陶君兰——这就是看在拴儿的面子上了。太后和皇帝都对拴儿疼爱有加,拴儿又是端王的长子,将来必是世子;

。她们两个都是宫人,多讨好两个主子总是没错的。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说不得哪一天就能用上了不是?

陶君兰见二人答应,便是也没再多说。带到进了府之后便是让丁嬷嬷领着二人去秋宜院了,只说这是李邺从太后那儿求来的人。

且说这头姜玉莲听说陶君兰让人带了两个人过来给自己,心里便是生出了几分狐疑和不痛快:都是侧妃,凭什么陶君兰处处都高人一等似的摆谱?

就凭着这一口气,姜玉莲就不肯落了面子,当下轻哼一声仍是歪在榻上懒洋洋的吩咐道:“那就让他们进来罢。”那架势,倒是比太后还要更像太后几分了。

待到人进来之后,姜玉莲也是自顾自的躺在榻上,享受着丫头用美人锤捶腿,绫香则在一旁用银签子叉了甜瓜小心的喂给她吃。至于丁嬷嬷一行人么——倒是被当成透明的了。

丁嬷嬷几乎是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姜玉莲是什么意思,当下面色就有点儿不大好看,歉然的朝着宫里来的两位姑姑投过去一个眼神。

宫里来的两位姑姑虽说心里也不大痛快,可面上却还是中规中矩的带着笑的。甚至还主动随着丁嬷嬷朝着姜玉莲行礼请安:“奴婢给姜侧妃请安。”

姜玉莲这才懒洋洋的应了一句,微微睁开眼睛仿佛是才见了三人,唇角似笑非笑的勾了勾:“不知三位前来有何事?”

那架势,倒不像是在询问,反倒是有那么一点儿像是质问的意思。

丁嬷嬷不卑不亢的笑了笑,这才介绍道:“这二位是宫里来的两位姑姑,却是王爷在太后跟前求来的。照顾侧妃您直到生产。”

姜玉莲一听是宫里出来的,神色顿时有些微妙起来——她只当是陶君兰派来的,结果没想到……这下可怎么办?她心里自然明白,刚才她那一番拿腔作调的,只怕是已经将二位姑姑得罪了。

一时之间,姜玉莲满脑子都只剩下该如何挽回这个问题。

“原来是宫里出来的姑姑。”姜玉莲灿然一笑,神色柔和全然不见了方才的架势,甚至还恰到好处的戴上了那么几分歉然:“我因怀孕身上惫懒,若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还请二位姑姑别放在心上才是。”

两位姑姑一笑,神色却还是那副中规中矩的样子。其中一个圆脸的姑姑道:“这话却是不敢当,我们不过是两个下人罢了。伺候姜侧妃也是应该的。”

姜玉莲心中一沉:一听这话就知道只怕人家是真气恼了。一时之间她忍不住后悔,又责怪丫头没打听清楚,如今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可怎生是好?

绫香到底是姜玉莲的大丫头,见情况不好忙也出声打圆场:“咱们秋宜院的左厢房还空着,侧妃您看是不是正好给两位姑姑收拾出来住下?两位姑姑都是宫里出来的,总不好随着我们住后头去。”

姜玉莲缓过神来,忙笑着点头:“看我都糊涂了。”

两位姑姑中瓜子脸的那个微微一笑,却是一口拒绝了这事儿:“这怎么好?我们虽说是宫中出来的,可也只是下人罢了,却是不敢住在主子旁边,还是去下人房里住罢。”;

第一卷 第287章 心寒

最终两位姑姑还是住在了下人房里。

姜玉莲只在心中恨恨的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识好歹!敬酒不吃吃罚酒!装哪门子的像?不过是两个奴才秧子罢了,狐假虎威什么?

殊不知,姜玉莲这头心里腹诽的时候,那两个姑姑也寻了个机会偷偷的交换了一下看法。圆脸的姑姑姓应,人都唤作应姑姑。瓜子脸的姓齐,人就唤了一声齐姑姑。

应姑姑率先开了口,轻哼了一声:“我还只当是陶侧妃信口胡诌,却没想到还真没半点虚假的。说起来还是千金闺秀,可那规矩却是……”比起寒门小户都不如了。真正教养好的,谁会这么慵懒轻慢待人?更别说,她们还是太后派来的。

齐姑姑性子沉稳些,瞪了应姑姑一眼,声音压得低低的:“也不怕人偷听?再说了,规矩好哪里还需要我们?横竖咱们只呆几个月,最多也就一年,也犯不着恼。不过,瞧着这个样子你心里得有个准备才好。这样的人,最是会阳奉阴违。”

作为在宫中呆了十多年的人,两个姑姑都练就了一双慧眼,看人虽说不可能半点不走眼,可**不离十也是能做到的。不管是应姑姑还是齐姑姑,都是差不多的看法:姜玉莲看着可不像是表面上那样。就从知道她们二人的身份之后那态度转变上,就能看出一二了。

两位姑姑住在了下人房的事情,陶君兰那头自然也是得了消息。当下一笑,微一思量:“住下人房就住下人房吧。准备全新的被褥送过去就行了。记住了,都照着宫里她们用的东西给就是了。太过了也不好。”顿了顿又道:“一人再赏一副银头面,四件新衣裳。”

姜玉莲那头虽然心中腹诽不止,可是却还是准备了好东西的。两下一对比,倒是陶君兰的东西显得寒酸了。

可是最终两位姑姑用的却还是陶君兰让人送过去的东西,为啥——这人的身份定在那儿,用了逾矩的东西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了。两位姑姑心里明白,自然不会给自己留下祸患。

只是这一举动落在姜玉莲眼里,却是又让姜玉莲心里猜疑起来:这二人和陶君兰一起回来的,莫不是已被拉拢收服了?不然的话,又何至于如此?按理说,这二人是来照顾自己的,怎么的倒是和陶氏更亲近一些?

所以当晚上应姑姑在看了桌上一盘辣炒鸡丁让人撤下去的时候,姜玉莲便是觉得应姑姑怕不是为了自己好,反是故意来折腾自己的。

这个念头,在两个姑姑这不许吃那不许做,又苦口婆心的“劝说”她要做这个吃那个之后,便是越发的强了;

就在姜玉莲一肚子火气的时候,陶君兰却是悠然自得的和李邺一处用着饭。

李邺自是知道陶君兰从宫里请了两个姑姑到府上送去了秋宜院,倒是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倒是极好。因次也没说什么,反倒是提起了今日自己在宫中的情况;“父皇已经决定认命辛攀做副帅。而舅舅顾瑀直做为统帅。我则随军出征,代替父皇坐镇军中。”

顿了顿又道:“御赐的金甲估摸着就这几日会送来,到时候你替我收着。”

事情已然是不会再更改了。陶君兰心里微微叹了一口气,面上却是竭力让自己看起来甚至是有点儿欢喜的:“好,我替你收着。擦得亮亮的,等到出征那日再亲自替你穿上。”

“陈家三郎和静平也会随军一起出发。若你想静平了,就让他来府上住几日。”李邺焉能不知陶君兰在故作平静?看着她这幅样子,他更是只觉得心疼。可是作为男人,他总不能只顾着儿女情长,抛却自己的抱负。不能两全其美,他只觉愧疚。所以便是想着在其他地方尽力弥补陶君兰。

“周意我仍是留他在京中,你若有什么事儿,就吩咐他一声。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与他商量一二。”周意比王如沉稳,留在陶君兰身边他最放心。

陶君兰想了想却是摇头:“周意沉稳,办事儿能力也强,你便是带着他一起走罢。至于我这边,另外派个就行。王如周意都跟惯了你,你带着他们我放心。”

李邺闻言,微微皱了眉头想了一阵子,倒是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那就刘恩罢。他也是宫里出来的,进出后院也方便,办事能力也不错。只是他以前是负责外头事情的,回头我调他进府。”

陶君兰笑着应了:“回头让他进来给我请个安,我瞧瞧是个什么样的人。”既是李邺推荐的人,办事能力她自然是放心的。不过却还是要先瞧瞧脾性什么的才是。

“可还有些什么事儿需要我走之前安排好的?”李邺又问。

陶君兰算了一下自己怀孕的日期,这个孩子应是三月底有的,年关便是差不多该生了。最多不过正月。所以她便是道:“也不知战事如何,反正你要尽量赶在年前回来过年才好。”

李邺想了想,便是点头应了:“应是要不了那个时候就能回京的。”

“另外就是府里的红蕖和姜氏,红蕖眼瞅着要不了多久就要生了,只怕你却是赶不上了。不如先留个名字罢,至于满月宴我会看着办。要紧的是那孩子是养在红蕖身边呢,还是……还有姜氏,她的性子你也知道。你走后我打算让各个院子都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也省了再生出什么事端,你看如何?”陶君兰将自己心里的盘算和担忧都说了出来,“姜氏怀孕,我少不得也要让她几分,但是能不生事最好。”

李邺沉吟片刻,心知陶君兰怕是觉得为难。心里更是心疼愧疚,当下道:“红蕖的事情,我会先和太后说好。到时候让太后出面。至于姜氏——就按照你说的法子来罢。这样你也省心省力,反正有宫里的两个姑姑看着她,她自己管着门过日子倒也不会出什么岔子。若是她真再不省心,你就去求太后,让她去宫中养胎罢。”

去宫中养胎,最多也就是陶君兰面子上不好看,可是这样却是最省心的;

陶君兰如何不知李邺这是替自己想着,便是一笑:“你放心,我却是不会吃亏的。说这些不过是未雨绸缪罢了。”

其实她还真不怕姜玉莲闹事儿——尤其是借口怀孕闹事儿。毕竟,她肚子里也揣着一个呢,真闹起来,自己也仗着身孕一推三不知就是了。纵然太后偏心一点儿姜氏,她也不怕。都是李邺的骨血,太后怎么着也不会让她吃亏的。况且,她还有拴儿。

“刘氏若是敢借机闹事。你便是让人联系刘氏院子里的春卉,她自会看着办。”李邺说这话的时候,眸子里有一闪而逝的锐利滑过。

陶君兰微微一凝,心底浮出了一个不太好的猜测。当下惊是有些心惊,下意识便是问道:“春卉会怎么办?”

李邺却是不肯说了,只沉默片刻后轻声道:“这事儿你却是不必多问了。”

陶君兰轻轻的战栗了一下,却是看着李邺的眼睛追问:“刘氏会死?”

李邺叹了一口气,似乎为陶君兰的打破砂锅问到底而有些无奈,末了却还是妥协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不会。”最多只会发疯,变成一个疯子,一个只能被关起来的疯子。不过后头这句话李邺却是没说出口。

陶君兰微微松了一口气,没再问下去了。她虽然恨不得刘氏去死,可是真要是死在李邺的手里,她却也多少觉得不应该。那样的话,未免太让人心寒了——那毕竟是李邺的发妻,也曾替他诞育子嗣。就算手段下作令人不齿,可是李邺却是不能动她的。

尤其是李邺将来是想做那个至尊之人的,更不能有这样的污点。

“明日早朝,父皇会认命辛攀。到时候,我会请命。但是肯定会有人反对,然后提出康王。到时候,父皇只怕会犹豫不决,你明日进宫一趟,替我向皇后表明一下心迹罢。皇后必是不愿意让康王去冒险的。”李邺说这话的时候,唇角噙着的笑容竟是有些意味深长。

陶君兰几乎是一瞬间就明白了李邺的意思。这是要皇后主动去皇帝那儿帮李邺说话——到时候,皇帝心里怎么想?而且,若是自己这一番“表明心迹”做得好,只怕皇后以后会觉得李邺更是个掌握在鼓掌之中的人罢?

“好,明日下午我就进宫去。”陶君兰立刻就点头应下了这件事情;“你放心,我定能说服皇后,支持你去军中。”

李邺见陶君兰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便是一笑:“若姜氏闹事,你也可求助皇后。”

“我会的。”陶君兰断然应道,一脸的理所当然;“不管如何,我会保全自己。”尤其是关乎己身安全的时候,她绝不会有任何顾忌。毕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时候,她还是更希望对方去死的。

“若真有那个时候,你别怪我心狠……”陶君兰低下头,声音有些发闷。

“我说过,不管如何,你和拴儿才是最重要的。”李邺微叹一声,伸手握住陶君兰的手,微微用力;“就算有所亏欠,也是我李邺负了她们,与你无关。”若不是我,你又何须如此?所以,真有那么一日,所有罪过都该算在我头上。;

第一卷 第288章 发疯

第二日陶君兰用过午饭后便是打扮妥当,只等着李邺派人过来传话之后,便是出门进了宫。

一些日子没见,皇后倒是比起之前憔悴了不少。陶君兰匆匆看了一眼后,便是恭敬的低下头去行礼:“妾给皇后娘娘请安。愿皇后娘娘金安。”

“起身罢。说起来倒是有些日子没往我这里来了。”皇后笑了笑,随手让人见陶君兰扶起来,又赐了座,这才又笑道:“我道是你不肯来看我这个姨妈了。”

陶君兰听皇后的语气还算亲昵和煦,便是心中微宽了几分,嘴上却是跟着叹了一口气,带了几分抱怨道:“却不是妾不想来。只是府里的事情着实是太多了——又想着娘娘每日也是繁忙,便是没敢每次进宫都过来扰了娘娘的亲近。”

“都说了你就跟我的亲侄女似的,哪里需要在意这么多?”皇后语带了几分嗔怪:“听说你昨儿进宫了?还带了两个人回王府?这是怎么回事儿?莫不是太后给你塞人了?”

皇后这话带着几分关切的味道。不知情的,怕是还真觉得她是对自己有几分亲情的。可是陶君兰心里明白,这所谓的“关切”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陶君兰又叹了一口气,将愁绪直接摆在了面上:“姜氏怀孕了。三番两次的借着这个理由将王爷从我那儿拉走了。至于那两个人,却是我向太后要去照顾姜氏的。我想着有了人教导着,她总该收敛些了。”

话没说得太清楚太明白,不过陶君兰觉得皇后只怕却是能猜个**不离十的。

果不其然皇后露出了几分了然的神色来。随后笑道:“太后倒是也能压住她。你这一招倒是用得极好。不过,你若是来找我,却又不必这么麻烦了。”

陶君兰又惊又喜的看了皇后一眼,顿了顿才嗫嚅的解释:“我想着娘娘每日里已经够忙了,着实是不敢再拿这样的小事儿来劳烦娘娘。”

“都说了是自家人,你又这么见外作甚?”皇后一笑,颇有些长辈慈爱的风范。

陶君兰面上一红,随后鼓起勇气看向皇后:“其实今日来,也是有一件事情想求娘娘。”

皇后挑了挑眉,露出几分感兴趣的神色来:“什么事儿?”这一回,皇后倒是真有几分好奇。毕竟,陶君兰也的确是个识趣的,从不曾有什么事儿来求她。

“是关于王爷的事情。王爷却是不好亲自过来,便是让我替他跑这一趟。”陶君兰忐忑不安的看了一眼皇后,似乎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

皇后被陶君兰这样给逗笑了,“你说说看,端王难得有这样的时候,若是我能帮得上的,一定帮。你也不必觉得不好意思。”

陶君兰腼腆一笑,定了定神之后,这才缓缓言道:“其实是今日早朝上的事儿。关于随军出征的事情;

。”

“哦?”一听是这事儿,皇后眉头便是微蹙了一下,只是很快又展开了:“这事儿我也听说了。端王也是胡闹,战场是谁都能去的?那么危险的地方,别说是皇上,就是我也不能同意。”

陶君兰早有预料,倒是也不担忧,只继续道:“王爷的确是诚心诚意想要去的。他自己觉得他如今着实也没什么用,做文官他文采也不好。所以这才动了这样的心思。毕竟,这样也算是能为皇上分忧解难了。他也能体现出自己的用处不是?”

“可战场也的确太危险了些。况且,做闲王又有什么不好?”皇后似笑非笑,眼里的光深沉而内敛,让人看不透。

“做闲王是好,可王爷却是不想过这样混吃等死的日子。他说,若能有些用处,将来也能辅佐大哥。也能再替子孙挣些家业。”陶君兰低声言道,语气再诚恳不过:“王爷知道,若是娘娘不肯帮着说清,只怕皇上是不会答应的。所以王爷这才让我进宫面见娘娘。”

“他有这个心思?辅佐康王?”皇后的笑容更甚了,可是眸子里光却是更冷了。

陶君兰知道皇后只怕是不信,当下轻叹一声;“王爷说,大哥既嫡且长,纵然现在皇上不肯立太子,将来总会只是大哥继承衣钵。这是大势。况且,余下的几个兄弟中,王爷也只信服大哥一人。”这倒是实话,除了李邺之外,她也只觉得还就只有康王勉强看得过去了。

其他的人,要么身份太低,要么没有那个资质。着实是入不了她的眼。

皇后却是不开口了。

“王爷还说了一句话。”陶君兰决定再下一剂猛药。“他这辈子也就只能这样了,别的东西注定和他没有缘分。他想要有些成就,便是只能选择跟随明君。虽说他这次是随军出征,可是到底不会掌握军权。他考虑的是,等到回来之后,是否可以靠着这点噱头掌握一些要紧的官职。到时候大哥需要时候,他便是能立刻支持。”

这算是在表忠心了。

陶君兰手心里微微有些濡湿,心里也像是紧紧的绷着一根随时都可能断掉的弦,整个人都是说不出的紧张。

“我还是不明白端王的想法。”皇后慢悠悠的言道,“做闲王有什么不好?又何必这样拼命?到头来却是什么好处都没捞到——”

“等到将来拴儿袭爵的时候,头衔便是只有郡王头衔了,再往下便是更不如——”这个也是实话。若是李邺真的只是一个闲王的话,将来这个爵位,最多五代之后也就和平民无异了。陶君兰深吸一口气,抛出一个条件:“若是将来能帮助到大哥一二,王爷希望至少拴儿的时候,还能有个王爷头衔才好。”

顿了顿,陶君兰又毅然的看向皇后:“其实妾也是有私心的。刘氏占据了王妃的位置,妾心有不甘。妾想更进一步!所以……另外,妾的娘家弟弟如今也进了官场,妾也希望能给弟弟更多的助力。”

“所以呢?”皇后挑眉,神色倒是多了几分认真,似有些感兴趣。

陶君兰咬咬牙,“妾愿意拉着王爷一同效忠于娘娘,妾的弟弟也会如此。所以,还请娘娘帮妾这一把。”

说完这话,陶君兰甚至起身跪伏在地,将自己的姿态摆得十足的低;

皇后静静的看着陶君兰的背脊,心中一时转过无数念头,却最终都化成了一句:“可皇上的意思是让康王替他御驾亲征。”

陶君兰大吃一惊,甚至于忍不住抬头看向了皇后。

皇后和陶君兰平静对视。

陶君兰咬咬牙,又重新伏下去以额触地:“万万不可!战场何等危险?康王如何能去那样的地方冒险?”

“难道端王去就不危险了?”皇后的声音里多了几分威严和嘲讽。

“自是不同的。”陶君兰尴尬的辩解:“虽说都是皇上的儿子,可是其中的身份悬殊,又岂止是一点半点?以王爷的身份,就算真遇到了什么事儿,相信皇上和娘娘也不会亏待我们母子。更不会亏了拴儿的地位。所以——”

“这么说来,在你心里倒是拴儿比端王更重要了。”皇后笑了一笑。

陶君兰犹豫了一下,最终用一句话委婉的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娘娘也是做母亲的人,妾也是做母亲的人。想必娘娘是能体谅妾的心思的。”

皇后最终笑出声来:“你这个回答倒是很有意思。的确,天下母亲的心思其实都是一样的。”顿了顿后才缓缓道:“你说的事情,我可以答应你。”

陶君兰顿时喜出望外,看着皇后几乎说不出话来。最终重重叩首:“多谢娘娘成全!”

“回去告诉端王,莫忘了他说的话。”皇后轻笑一声,语气却是凝重:“若他忘了,却是不能怪我日后做出什么事情。至于你的事儿,且看你的造化罢。”

陶君兰明白,皇后这是连同自己的要求也一并应了。当下微微松了一口气,心道;总算是不负李邺所托了。口中却是重重应道;“即便王爷忘了,妾也一定会提醒王爷的。”

皇后便是满意的笑了,心里对今日的收获也是十分满意。同时更是觉得一阵舒爽:昔日对头的儿子今日彻底臣服在脚下,那种滋味又岂止是爽快二字可以形容的?

皇后心情大好的同时,甚至伸出手来,亲自扶起了陶君兰一把。

陶君兰注意到皇后手腕上戴的正是自己送上去的那串念珠,心顿时都狂跳起来——一时之间,她甚至觉得自己“咚咚咚”的心跳声几乎已经让所有人都听见了。

待到陶君兰从皇后处告辞出来的时候,她只觉得自己的脚步都是虚浮的。仿佛踩在云端,软绵绵的几乎不着力。若不是竭力克制着心里的情绪,只怕这会子她当场就会露出异样之色来。

等到出了宫门,陶君兰这才找回了一点点冷静,摊开手掌一看,手心里几个深深的指甲印,可是她却是半点也不觉得痛,只觉得说不出的狂喜和激动。

她甚至想要哈哈大笑,可却也有点儿想哭。

陶君兰觉得,自己若是再不发泄一下,只怕这般憋闷在心中总会憋得她发疯。;

第一卷 第289章 监视

待到回了沉香院,陶君兰一进门就看见了坐在廊下的李邺;

陶君兰眼睛一酸,便是加快了脚步走了过去,随后轻轻用手抓住了李邺的袖子。

李邺也觉察出了陶君兰的异样,便是朝着红螺使了个眼色。红螺会意,便是忙将其他人都带着离开了。

“怎么了?”李邺将陶君兰揽入怀中,轻轻拍了拍她的背脊,然后轻声问道。

陶君兰深吸一口气,“我看见皇后将那串念珠戴在手腕上了。”

李邺便是什么都明白了。无声的沉默了一阵子后,他便是才又开口言道;“放心,谁也不会发现的。”

陶君兰点了点头,镇定道:“我知道。”她只是觉得激动罢了,她觉得自己已经触摸到了未来一般,她甚至觉得自己已经看见了皇后日渐衰弱下去的样子。

那种感觉,着实微妙。

“皇后已经答应了。”陶君兰定了定神后说起了正事儿:“不过心里怕是多少还有些怀疑的。我告诉她,我想取代刘氏做正妃,还想给静平寻找更多的助力。也向她保证了,我们将来会支持康王。”

虽说这些都不过是信口胡诌为了获取皇后的信任,可是这些话,她觉得还是应该告诉李邺的。

李邺听了,倒是一笑:“既你说了这样的话,怕是她也信了。”对皇后来说,平白无故的去表忠心反而叫人怀疑。可有所求就不同了。有所求的人,皇后觉得更能被她掌握在鼓掌之中。

“皇后就没怀疑我的动机?”李邺嘲讽一笑,“她对你倒是很有信心。难道我看上去就那么像是个色令智昏的人?”

陶君兰被他这话逗得忍不住抿唇笑起来,“怎么没怀疑?再说了,皇后会这样认为,不也是你自己表现给她不那么在意我,她也不会这样认为了。至于色令智昏……却是用得不恰当了。你顶多就算是个儿女情长罢。若真是色令智昏,府里这么多美人,怎的不见你在她们身上花功夫?”

府里要说容貌出色,哪一个不比她强?也正是因为这个,所以皇后才觉得她能左右李邺的想法罢?只怕在皇后心里,她手段好着呢。

不过,却是不能不说皇后这是高估了她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