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陶君兰点点头。而后看了一眼拴儿,轻声解释:“顾惜如今得宠,且我有可靠消息。十有八九她参合在此事之中。且她本就为了当年没能进府的缘故憎恨与我,所以这件事情很可能根本就是她所为。所以,我不能让她继续得宠下去。如今皇上多疑,我便是要利用这多疑。”只有让皇帝不再信任顾惜,让皇帝猜忌顾惜,他们也就有机会了。”

“太子那头,你再带给他一句话,就说让他伺机而动。我们陶家,就交到他手里了。”陶君兰低声言道,有些怅然和凝重。其实,这事儿由着她去操作是最好的。只是她现在被控制在这一隅,根本没有法子。

静灵又有些担忧:“不过皇后那头,会不会”

“肯定会;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随后微微一笑:“所以,让太子给庄王带句话,就说皇后娘娘知道他谋害慧德太子的事情了。”

静灵倒抽一口凉气。她之前是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的,故而如今猛然一听说,倒是惊住了。好半晌都没能说出一句话来。

倒是拴儿一脸镇定,忽然就问了一句:“顾惜是谁?”

静灵正心里乱麻似的,也没多想顺口就答了:“就是庄嫔娘娘。”

陶君兰却是微微一怔:“拴儿方才我们说话你都听见了?”

拴儿点点头,又摇摇头。一脸懵懂又似乎有点儿明白的样子倒是引得陶君兰忍不住发笑起来,不过又觉得拴儿就算听见了,却也不一定都听懂了。于是也没再继续在意,又和拴儿说了几句话,就让静灵带着他离开了。

只是陶君兰不知道的是,拴儿在走远之后却是悄悄问静灵:“姨姨,是不是庄妃害得娘被关起来?”

面对拴儿这样的提问,静灵只觉得有些不好回答。尤其是看见了拴儿巴巴的眼神之后,犹豫了一番之后,她还是如实回答了:“算是吧。不过这个事情,拴儿别说出去,悄悄藏在心里,知道了吗?”

拴儿点点头。

静灵很快就悄悄去见了张嬷嬷一面。张嬷嬷当时知道了静灵的来意之后,便是笑了笑:“我还道是她不来找我了呢。”

张嬷嬷随着太后在后宫呆了这么几十年,自然手段不知高了多少。有了陶君兰的托付之后,她更是放开了手脚去做了这事儿。很快宫中便是流言四起,登时就让宫中的人分成了两拍一派觉得陶君兰就是心黑手辣的,一派觉得陶君兰被冤枉的。

当然,也得感谢陶君兰平日里与人为善的作风。虽说如今还不明显,不过却有渐渐说好话多过说坏话的倾向。

而李邺那头的行动自然也是十分迅速。双管齐下,宫中宫外的风气倒是渐渐的开始扭转了。

而就在此时,一个叫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拴儿带着明珠,居然一路跑出了端本宫,然后去了顾惜的宫里找皇帝。当然,还是有个小太监给拴儿带路的,只是却不知道拴儿是怎么威胁那小太监的,倒是让那小太监听话的带着他们去了。

拴儿倒是也不傻,他是挑着时辰去的。正好是用午膳的时辰,自然皇帝也就正好在那儿。

皇帝听见拴儿带着明珠在外头要求见,也是惊了一大跳:“只有两个孩子?”

宝船太监忙道:“奴才出去看看。”

皇帝点头,又吩咐:“快带进来。”虽说和儿子别苗头,对儿媳妇也不是很喜欢。不过对孙子和孙女,他却是喜欢的。尤其是拴儿这个长孙,和明珠这个肖似顾贵妃的孙女。

顾惜目光闪了闪:“两个孩子怎么过来了?宫里这么大,走丢了可怎么好?而且一路这么多池塘什么的”

这么一说,皇帝心中也是一紧;

。想到拴儿才多大,还带着一个明珠……想想都是觉得后怕。当即就有点儿坐不住,干脆起身也跟着出去看。

明珠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因为她走得太累了。拴儿紧紧的牵着她,也不安慰她,只是在旁边看着。带着拴儿他们过来的小太监急得一脑门子的汗,却是怎么也哄不住明珠小姑奶奶。

“哎哟,明珠怎么哭得这么厉害。”宝船太监有些心疼,一把抱起明珠来,“可是饿了?”

拴儿低声道:“她是想娘了。”末了又举起手掌来,将胖胖的手指挨个儿掰了一遍,却是也数不出来,最后只能一本正经道:“我也很久没看见娘了。想娘。”

话一说完,明珠登时哭得就更加撕心裂肺了。

而此时皇帝也出来了,见了明珠哭成这样,也是心疼:“怎么了?”

拴儿见到皇帝,忙给皇帝行礼。末了又扑上去撒娇:“皇祖父!”

皇帝被拴儿一扑倒是有点儿站不稳,忙问:“拴儿怎么过来的?”

“让他带路过来的。”拴儿指了指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小太监,一脸严肃的告状:“他一点不听话!皇祖父不是说,拴儿是皇孙,谁都要听我的吗?可是他为什么不听话?还是我吓他他才听话的。”

皇帝挑眉:“怎么吓他了?”

“像皇祖父那样,拖出去打死!”拴儿稚嫩的声音里却是透着一股威严冷酷来。神色也颇有些像皇帝。

皇帝顿时“哈哈”大笑:“不愧是朕的皇孙!”

笑了一阵,皇帝这才又和颜悦色的问道:“拴儿怎么想来找皇祖父了?是谁让拴儿来的?”

“是我想来的。”拴儿后退一步,慢慢跪下了,“拴儿想请皇祖父放了娘亲出来。妹妹整夜哭闹,都是因为想娘。拴儿也想娘。”说到最后一句,他嗓子里隐隐带了几分哭腔。“拴儿想娘。娘不能见,爹也不回来,他们是不是不要拴儿了?”

皇帝盯着拴儿,沉下脸来:“拴儿,不许撒谎。你说,到底是谁让你来的?”

拴儿只是摇头:“拴儿没有撒谎。”

皇帝又问明珠:“明珠,是谁让你们来的?”

明珠刚被宝船太监哄着收了泪,正抽噎着,却还是指了指拴儿:“哥哥。骗我!没有娘!”

宝船太监顿时试探着问道:“哥哥骗明珠,说是来找娘?结果没有找到?”

明珠的小脑袋顿时小鸡啄米似的点,头上戴的小珠花都掉下来了。大大的眼睛里写满了控诉。

宝船太监看了拴儿一眼,又看一眼喜怒不定的皇帝,忙问拴儿:“拴儿,真是你自己来的?”;

第一卷 第690章 小祖宗

拴儿点点头,然后懵懂的反问:“不可以吗?”

宝船太监心里自然是心软得不行,完全说不出让拴儿失望的话来。亲亲当即便是看向了皇帝。

皇帝自然也是心软,便是笑道:“当然可以来。只是下次可别只带一个小太监,多几个人跟着才好。”这只带着一个小太监,着实不明智。而且关键是这个小太监看着也不过才十岁的样子,着实也是太小了。

“皇祖父,赏他。”拴儿指了指小太监,“他给我带路,该赏;

!”

皇帝哑然失笑,半晌才吩咐宫人:“去,娶个银元宝来,赏给他。”顿了顿又才点了点拴儿:“你这是怕我罚他,先发制人呢。”

拴儿迷惑的看皇帝:“先发制人?”

皇帝只是笑。随后又问:“拴儿今日怎么想起来找皇祖父了?”

拴儿低下头去,可怜巴巴的嗫嚅:“想求皇祖父放了娘出来。”

“为什么来求皇祖父?”皇帝倒颇有点儿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思。当然,在其他人看来,其实就是试探罢了。皇帝显然未必相信拴儿过来真是他自己一个小孩子家家的主意。

拴儿看住皇帝,乌溜溜的眼睛晶亮亮的透出光来:“皇祖父不是皇帝吗?他们不是都要听皇祖父的吗?”

说着拴儿拽着皇帝的外衫,轻轻的摇晃起来:“皇祖父放了娘吧。拴儿会乖乖听话的。”

“拴儿!”皇帝皱眉轻斥了一声:“你娘做了错事,便是该受罚。你这般无理取闹,一点也不乖!”

拴儿看了看明珠,最后“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抽抽搭搭的:“我要娘!娘没做错事情!爹说了,娘没有做!姨姨也是这么说的!我要娘!”

好不容易哄好的明珠见自家哥哥哭了,懵了一下随后也是嘴巴一瘪就大哭出声来。

一时之间,两个孩子的哭声几乎是要掀翻屋顶。

顾惜听得心里烦躁,而且屋里九皇子听见外头拴儿哭闹的声音,不知是不是受到了感染,也是大哭起来。三个孩子里应外合的,简直就让人恨不得耳朵干脆聋了算了。

顾惜只能上来打圆场:“拴儿乖,快别哭了。乖乖的你皇祖父才疼你。”

拴儿哭得一怔,仔细的看了一眼顾惜:“你是谁?”

顾惜柔声道:“我是你顾姑姑啊。不记得了?”

拴儿认真的回想了一下,然后露出了一点点恍然来,显然是想起了顾惜是谁。接着就听见拴儿认真点头道:“我记得你,你想嫁给我爹。”

这话一出,顿时就让气氛一下子凝注了。

皇帝的脸色……很难看。顾惜的脸色则是尴尬。至于以宝船太监为首的一干宫人,则是都是几乎屏住了呼吸大气都不敢喘一口了。

宝船太监看着拴儿一脸认真却又不谙世事的样子,心里着急得直喊娘:我的小祖宗,你怎么什么话都敢往外说!这话是能随便说的吗?当然,不随便也不能说啊!你这不是要让皇上发火吗?

最后还是拴儿打破了沉默,他觉察到气氛不对,便是又看着皇帝问:“怎么了?”

皇帝扯着唇角露出一个笑容来,虽然尽量温和和掩饰情绪了,不过显然也并不太成功。那笑容,看得顾惜心里狠狠一跳。

顾惜很想开口说点什么,不过看着皇帝那神色,却是最终没敢开口;

。而且,这个时候她是显然不适合开口的。不管说什么,都不适合。

顾惜看着拴儿,只觉得怎么看怎么可恨,心里升起一股怨气来这分明就是陶君兰教过的!

“拴儿怎么这样说?”皇帝“和颜悦色”的问了拴儿这么一句。

拴儿摸了摸手,再自然不过的答道:“她在我家住过。而且,曾祖母还问我,要不要她做我母妃”

“她还讨好我,所以她肯定是想嫁给爹,做我母妃~”拴儿最后总结般的做了这个结论。

顾惜勉强笑了笑,打着圆场:“你这孩子,懂得什么叫讨好。我是喜欢你罢了。”

拴儿一脸认真:“那些宫女太监想要赏赐,就要讨好我呀。和你是一样的。”语气再笃定不过。

顾惜登时百口莫辩:她又何曾讨好过拴儿?不过当初是想着既然要嫁过去,少不得要打好关系,这样也好拉拢李邺,可会子这孩子一说,她倒是成了讨好了!”

拴儿似乎还嫌不够,上前去拉着顾惜的裙子撒娇:“姑姑,你如果放了娘,我就你嫁给我爹。”

顾惜几乎是条件反射的就拉开了拴儿的手,沉下脸来:“拴儿不许胡说!”

拴儿怔怔的看着顾惜,片刻之后“哇”的一声又哭起来,一转身扑到皇帝腿上:“姑姑好凶!皇祖父救我!”

也不知道到底是被吓住了,还是被拽得疼了,拴儿可劲的哭着,颇有点儿撕心裂肺的意思。

皇帝慢慢俯下身子,轻轻的拍了拍拴儿的背脊安抚了他一下。又转头看顾惜:“不过是几句童言,你这般在意做什么?”

被皇帝轻描淡写的扫了这么一眼,却是叫顾惜整个人都是汗毛倒竖起来。那眼神里,哪里还有半点平日里宠溺的样子?分明就是责怪和质疑!

看着这个,顾惜哪里还有不明白的?皇帝这根本就是心中有了疑惑,然后心里不痛快了!

顾惜不敢耽误,连忙低头认错:“是我的不是。一时情急,却是吓到了拴儿了。”

明珠此时也是哭着恨恨骂道:“坏女人!”

宝船太监哭笑不得的忙将明珠抱开了一些。至于拴儿他就一双手一张嘴,着实哄不住了。而且,想想看还是让拴儿闹一闹得好。其实不管拴儿是自己来的,还是别人教的,这一招用得都极好,效果很大啊。

皇帝微微挑眉:“一时情急?有什么可急的?”

顾惜背上的冷汗顿时冒得更快了。随后她福至心灵,便是忙幽幽道:“臣妾也是怕皇上您误会”

皇帝淡淡的打断顾惜:“我有什么可误会的?”

顾惜一噎,“臣妾,臣妾,臣妾……”却是半晌都没了下文;

皇帝看了宝船太监一眼,道:“宝船,你送他们回去。不然回头端本宫发现了,该乱套了。”

气氛诡异,宝船太监自然也不想多呆,当即便是忙带着拴儿和明珠走了。不过,事实上即便是现在送回去,端本宫也是早就乱了套了。

宝船太监去了端本宫的时候,正好就看见了一副鸡飞狗跳的情形。

静灵都快急死了。两个孩子不见了,她几乎快要将端本宫都翻过来了。如今正要打发人去宫里各处找和通知李邺。

自然,陶君兰那头是只能死死瞒着的:别的事情静灵敢说陶君兰必定不会生气着急,可是这个事情,陶君兰那是肯定要着急上火的!

所以,在看见宝船太监身边两个孩子的时候,静灵心头一松,眼泪却是一下子下来了。上前来也顾不上宝船太监,便是抓过拴儿往他背上拍了一下:“我的小祖宗!你这是要急死我们啊!你到底去了哪儿!”

宝船太监被静灵这动作吓了一跳,末了又仔细的观察了一回静灵的神态,觉得怎么看也不像是作假,便是咳嗽一声提醒静灵;“拴儿可是皇孙,岂是人人都能打的?”

静灵这才想起自己的“逾越”来,登时脸上一白,低声讷讷:“一时情急,却是忘记了。”

“罢了,你也是着急。”宝船太监笑了笑,解释了一下拴儿的去向:“拴儿让人带着他去找了一趟皇上。倒是也没贪玩误了事。所以,你也不必太自责。只是以后却是得看好了,两个孩子都金贵,哪一个出了事儿咱们可都担待不起。就是-平时也该多让人跟着。”

这个时候是皇帝没功夫在意这些,不然的话,这个事儿就能牵连不少人进去。

末了,宝船太监又道:“既然来了,我便是去给太子妃请个安罢。”

静灵忙到:“这事儿还得请公公别告诉太子妃才是,没得让她着急。她如今怀着身子哪。”

宝船太监摆摆手:“无妨,已是化险为夷了,说了也不怕什么。”

静灵只能无奈的同意了。说实话,私心里她是半点不想让陶君兰知道这个事情的:这是她没看好两个孩子。也不知道陶君兰会不会怪她?就算不怪她,她这心里也是不好受的。这还好是没出事儿,出了事儿她想死的心都有了!

宝船太监走远后,静灵想了想,低声对拴儿道:“你带着妹妹赶快跟过去,说想看娘。”

拴儿一怔,随后眼睛一亮忙不迭的跟了上去。拽得明珠一路小跑。

静灵远远的看着,忽然只觉得眼里酸涩得厉害,往脸上一摸,却是早已经又落泪了。她叹了一口气,低声自语:“到底是母子连心,才多大的孩子,就知道要为自己的娘做这样的事儿了。”

宫人没听清,便是问了一句:“主子说什么?”

“没什么。”静灵摇摇头,低声吩咐宫人:“叫个小太监去请太子回来一趟,就说有要紧的事儿。”;

第一卷 第691章 狠心

宝船太监和陶君兰说了一句话:“从今儿起,只怕皇上是要冷着庄妃娘娘一段时间了。”

陶君兰自然是不明就里,不过她却是没先想着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而是立刻就想到:若真是如此,那倒是个打压顾惜的好时机。

说白了,顾惜在宫中仰仗的也不过就是皇帝的宠爱罢了。没了皇帝的宠爱,顾惜又算什么?

“多谢公公提醒。”陶君兰这句道谢说得真心实意。她此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当是宝船太监做了什么事儿呢。

不过,宝船太监却是不敢居功,笑了笑摆摆手道:“太子妃可别谢我,要谢也该歇拴儿才是。”

“拴儿怎么了?”陶君兰自然是一头雾水,便是不解的问了出声。

宝船太监笑呵呵的将拴儿的一番作为说了,末了又意味深长道:“您是没听见拴儿说的那些话,若是听见了,您只怕就该惊讶了。要我说,拴儿真真是个聪明的。我在宫里活了这么些年,可从未见过比拴儿更聪明的了。”

这么小,就能说出那些话来,做出那样的事情,这简直已经不是用一个聪明来形容了,这甚至是有些妖异的。就算是背后有人教导,拴儿能做这么好,那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只说最后说顾惜的那几句至今宝船太监回想起来,却还是忍不住想咂舌。

而作为服侍皇帝的老人,宝船太监更是清楚,只怕他带着两个孩子走后,皇帝那边没发生什么愉快的事儿。

而陶君兰则是倒吸一口凉气。随后下意识的便是想:拴儿这样到底是别人教的,还是自己做的?拴儿如今也不过五周岁,真能自己做这样的事儿?而且,平时拴儿和普通孩子比起来,顶多也就是灵动活泼了一点儿,要说再有什么不同凡响的,却是真没了。

宝船太监很识趣的先走一步,然后将空间留给了追上来的慎儿和明珠,好让母子几个能说点儿悄悄话。

至于拴儿到底是被人教的,还是怎么的,他觉得倒不是要紧的。要紧的是,他觉得这宫里要变天了。

宝船太监不在意的事儿,陶君兰却是不能不在意。所以在一见到拴儿的时候,她便是立刻问道:“拴儿,你告诉娘,今儿你去找你皇祖父的事情,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别人教你的。”

不管是谁教拴儿的,她都不会觉得高兴。反而的却是有些隐隐的愤怒:拴儿才多大?就要让拴儿去做这样的事情?

拴儿摇摇头:“没人教我,我想娘快点出来陪我。”

“那你怎么想到去找皇祖父的?”陶君兰只觉得不相信,可是拴儿这样却又不像是撒谎。而且拴儿就算撒谎,她觉得也不应该骗她才对。

拴儿理所当然道:“是皇祖父关了娘。”既然能关,当然也能放啊;

陶君兰被这个回答弄得噎了一下,甚至忍不住自嘲的笑了笑。事情想多了,她的思维也变得复杂起来了,倒是有些再简单寻常不过的事情都忽略了。

“那拴儿为什么要针对庄妃?”最关键的还是这个。去找皇帝不稀奇,可是那样针对庄妃,是个人都会怀疑的不是吗?

拴儿气鼓鼓的嘟起脸颊,悻悻道:“坏女人。”

陶君兰愣了一下神,才反应过来拴儿的意思:因为顾惜是个“坏女人”,所以他就要让她不痛快。

陶君兰有点儿讶然的仔细打量一番拴儿。然后忽然就发现,似乎以前她太忽略拴儿了?至少,拴儿绝不是他平时表现出来的那样幼稚,而是在她悄然无知的时候,她的拴儿已经开始蜕变了。

只是,对于拴儿这种情况,陶君兰还是有点儿不能接受:聪明是好,可是聪明得有些妖异了就不好了。

似乎看懂了陶君兰的复杂心思,拴儿很快又低声解释:“听娘说的。”听那语气,倒像是有点儿心虚似的。

陶君兰却是顿时恍然大悟起来不是拴儿聪明得妖异,而是拴儿听懂了那天她和静灵的话。她说,要离间皇帝和顾惜,皇帝年老而顾惜年轻,顾惜还想嫁给李邺。

想明白了这个之后,陶君兰登时有些羞愧起来,低声叹了一口气道:“拴儿,以后不许再这样了。”拴儿或许不知道他这么做让多人都惊讶无比,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是偶然,再二再三的话,确实不成的。且不说别人会怀疑,就是只是单纯觉得拴儿他聪明得太过妖异了也不好。

“嗯。”拴儿老老实实的答应了,末了又带了几分期待:“那娘什么时候出来?”

“很快。”陶君兰酸着鼻子保证,强忍着眼泪露出一个微笑来。

拴儿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果真?”

陶君兰郑重点头保证:“自然,娘什么时候骗拴儿了?”

经过陶君兰的再三保证后,拴儿总算是相信了,这才恋恋不舍的拉着同样恋恋不舍的明珠走了。

就在看不见拴儿的身影之后,陶君兰却继续在窗边站了许久。直到红螺出声提醒了,这才收回了目光沉默的离开了窗前。

红螺便是忙将窗户关上了如今天气渐冷,虽说有碳盆,可是开着窗户一会儿,屋里的热气也都跑光了。

陶君兰依旧是那幅心事重重的样子。众人也不敢打扰,一时之间屋子里鸦雀无声,偶尔有炭盆上烤的花生发出毕剥的声音。

“还是得想法子尽快出去。”陶君兰深吸一口气,忽然开口这般淡淡的说了一句。目光里尽是坚定:“拴儿心里必是很不安,否则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想到拴儿的心思,她就忍不住再一次的觉得眼里一阵酸涩。

本来,她是想再等等的。不过现在么

“可要用什么法子出去?”红螺有点儿担忧的微微蹙眉:“只怕这事儿不是那么容易;

。”

“他们不是说姜玉莲是我要谋害吗?那你们说,若姜玉莲现在就死了呢?然后在姜玉莲身边发现一些庄妃给的东西呢?还有遗书呢?”陶君兰笑了笑,不过却是有些牵强和僵硬。

红螺唬了一跳,下意识的打量了一番陶君兰:陶君兰以前可是从未说过这样的话。虽说是没什么不对的,可是到底是听着有些太过嗜血了一些。以前的陶君兰如何会轻易的说出这样的话?如今也是被逼急了。

红螺仔细的思量一番,倒是渐渐觉得这个主意的确是个好主意来。便是直接点头赞同了:“奴婢这就吩咐人去准备。”虽说被关了禁闭,却也是有法子传话的。

陶君兰犹豫了一阵子,却是到底没阻拦。其实李邺已经说得很明白,姜玉莲是活不了多久了,喝了那样的毒,五脏六腑都是被侵蚀,大罗金仙也是救不回来的。所以,她这般不过是提前送了姜玉莲上路。

其实这样也好她不过是实行了太后一开始的计划而已。姜玉莲死后,她必会好好照顾慎儿,绝不会让慎儿被亏待半点的。

也算是她对姜玉莲亏欠的一点补偿。

李邺很快知晓了这件事情,不过一番沉默之后,他却依旧没反对,只是吩咐周意:“去准备一封遗书。另外,叫姜复准备认祖归宗,我送他一场泼天的富贵。问问他想要不想要?”

“要闹咱们就闹大一点。”李邺冷笑一声,面上更是一片寒意:“遗书里记得写上,桑枝乃是皇后身边之人。”

周意一怔,随后明白了李邺的意思,当下应了一声,便是退了出去匆匆叫人准备了。

而李邺则是叹了一口气他是真从来没想过要让姜玉莲真去死的,那时候太后还在,这事儿是太后安排的也就罢了。只是他自己却是下不去那个手的。所以最后他给了姜玉莲选择。让姜玉莲选择去庄子上。

可是结果姜玉莲却……

当然,其实他心里是很明白,姜玉莲活着只会后患无穷。而现在的情况更是姜玉莲根本就活不长久了。先前他还有些于心不忍,觉得那毕竟是慎儿的生母。他已经够亏欠慎儿了,不想再亲自叫人杀了他的生母。

所以,听到陶君兰的这个决定时,他其实是松了一口气的,总觉得这是陶君兰替他承担下了这个艰难的选择题。至少,这个决定是陶君兰做的。他心里是好受了一些的,觉得那至少不是自己的吩咐。也不会觉得无法面对慎儿。

这个其实是有些逃避的心思。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对外人他可以心狠手辣一些毫无负罪感,可是对自己家里的人,他是真做不到半点愧疚心虚也没有。哪怕姜玉莲做了那么多事儿,他心里到底还是不可能真冷酷无情的。毕竟,那是慎儿的生母,是曾和他同床共枕的人。

李邺最终苦笑了一下:这辈子,他真是亏欠了不少人。

不过这样的低沉的情绪也不过是维持了一小会儿罢了,很快他便是振作起来,又提起笔来处理政务。若非这堆紧要的折子还没处理完,此时他该是在端本宫的。静灵派人过来让他回去一趟,他也没能抽出功夫来。;

第一卷 第692章 难受

等到李邺知道了拴儿做的事时,却是没责怪拴儿;

。亲亲反而哈哈大笑道:“做得好,就该如此。”

于是还有些垂头丧气的拴儿一下眼睛变得晶亮了起来,兴奋的抓着李邺叽叽咕咕的说了半天悄悄话。

静灵在旁边看着,却是只觉得无奈,低声提醒李邺:“太子也该说说拴儿,不然总这么一声不吭的就不见了人,可怎么得了?今儿找不到人,我都要吓死了。就是太子妃那头,也是觉得不妥当的。”

李邺笑着摸了摸拴儿的头:“无妨,拴儿知道轻重的。不过,拴儿,你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还是得跟大人说一回才好。这样,说不得我们还能给你出主意呢。”

李邺这话明显是带着几分宠溺的。说了跟没说似的。

静灵忍不住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接着李邺问起了静灵有什么要紧的事儿要和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