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臣妾愚钝,谢陛下恩典!”承恩王妃忍不住拭了拭额上冷汗,颤声道:“臣妾,臣妾代王爷向陛下请罪!谢陛下恩典!”如此说来,承恩郡王可是捡了天大的便宜了!

“可是陛下,”承恩王妃犹不肯死心,忙恳求道:“陛下,王爷这些日子让刺客闹得心烦意乱,所以才会忍不住失仪,王爷是无心的,求陛下饶恕王爷吧!”

“怎么?”古清华似笑非笑的瞅着她,道:“王府上闹刺客,承恩郡王就可以跟朕发脾气?”

“不、不!”承恩王妃慌忙摇手:“臣妾、臣妾不是这个意思!臣妾——”这不等于说,承恩郡王受了刺客的气,心里不爽,古清华就活该是他的出气筒吗?这话更加其心可诛了!承恩王妃急得满脸通红,拼命想要解释却更加不知该如何解释。

“行了,”古清华轻轻挥手打断了她的话,浑不在意向她笑了笑,意味深长道:“俗话说,妻贤夫少祸,平日里王妃得多劝劝王爷!”

“是,臣妾谨遵陛下教诲!等王爷回去了,一定好好劝劝王爷,劝他,劝他收敛着些脾气……”承恩王妃暗自舒了口气,更加不敢跟古清华再分辨什么,也不敢再求情。

古清华点点头,道:“王妃明理,朕素来欣赏的!”

“臣妾惶恐!”承恩王妃屈膝施礼,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那么臣妾不打扰陛下了,臣妾告退!”她又加了一句:“臣妾回去一定日日念佛,为陛下祈福!”

“王妃有心!”古清华好笑,道:“那么朕也不留王妃了!”

“臣妾不敢!”承恩王妃又屈膝,施礼退下。

刚退了三四步,她又停住了脚步,忍不住回身,眼皮轻抬瞧了古清华一眼,有点欲言又止,片刻方试探着问道:“陛下,臣妾尚有一事,恳请陛下解答……”

古清华向她轻轻点了点头以示同意。

“陛下,”承恩王妃咬咬唇,终于抬起头问道:“王爷回来之后,陛下,陛下可会还了议政王的爵位吗?”

古清华徒然睁大了眼吃惊的瞪着承恩王妃,好不容易才忍住了脸上要溢出来的笑!这个王妃,她该说她什么好?

有才!这种问题也问得出来!

慕弘如犯了这么大的罪,不罢官就不错了,她居然还天真的问是不是还给他爵位?她当这是儿戏吗!

“这可不好说,”古清华绷着脸不让自己笑出来,高深莫测的道:“那得看他自个的表现了!”

承恩王妃眼睛一亮,忙道:“是,是,陛下所言甚是!臣妾定会好好劝王爷,陛下放心!”说毕,这才又屈膝行了一礼退了出去,精神比刚才好了不止十倍。

古清华无语,翻翻白眼:请陛下放心?她有什么不放心的!

第147章 君臣相对论局势

第二日,理亲王大大方方的求见,古清华立刻就传旨“宣”。

这是理亲王头一回主动求见陛下,但是,朝堂上下大臣们你眨眨眼,我眨眨眼,眼底均露出点似笑非笑的看戏表情来,没有一个人感到吃惊或者纳罕或往别处想的。

因为,陛下昨日才在朝堂上恨铁不成钢的训斥过理亲王,理亲王惧怕陛下龙颜大怒,此时不得不大着胆子入宫求见,以此来响应陛下的号召,这是很好理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正因为他胆小怕事,所以才会这般主动。

理亲王不由暗服古清华的心计:将来,他们之间需要进行比以往多得多的联系,倘若毫无缘由的,双方联系突然频繁了起来,难免会引人猜疑,但是,有了古清华先头那番话打底就不一样了!

古清华在御书房召见理亲王,苏浚作为两人之间的实际牵线人,少不得也在场。

理亲王一进去,下意识跟苏浚交换了个眼神,便向古清华跪了下去:“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理亲王恭恭敬敬的磕下头去,抬起时,一脸的凝重与严肃,与平日的形象有脱胎换骨之别,倒叫古清华眼前一刹那的恍惚。

“理亲王快快平身!”古清华温和的笑道:“说起来,理亲王还是朕的皇伯父呢!”

理亲王脸上露出羞愧的神色,眼睑下意识垂了垂,拱手躬身道:“微臣惭愧!这些年,什么也没帮上陛下!”

“这不怪你,”古清华混不介意淡淡一笑。道:“古氏在朝宗亲只有皇伯父你一个人,你的身份特殊,自然不宜多有举动。何况,承恩郡王风头何其之大,皇伯父纵是想做点什么,那也难啊!”

自然而然的。古清华对理亲王的称呼就改变了。多了几分本家血脉的亲切亲近。理亲王心中不能不说被狠狠触动了,心里就有些发热、发酸。

“臣谢陛下体谅!”理亲王心头顿时送了一松,想了想,仍是叹道:“陛下虽不怪罪。但臣为古氏子孙,这几年眼睁睁看着陛下身处险境却无法为陛下出一份力,终究愧对陛下!陛下如此大度。臣更要无地自容了!”

这几句话说是面子话也是面子话,说是真心话也是真心话,古清华心里一时也滋味万千起来。其实。她不能不说对理亲王怀有疑惑的,他一直不站队倒也罢了,突然之间表态,他凭什么认为古清华会接纳他?或者说,他有什么值得古清华接纳他?就仅仅凭他救了苏浚一命?

古清华本想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但转念一想,那样的话反倒显得自己小家子气了。倒好像多么迫切需要他似的。他既然来投诚,总该先拿出几分诚意来!

古清华打定主意。又是温和一笑,跟他打起了太极。

“正如皇伯父所言,”古清华毫不在意的笑道:“都是古氏一脉,再说那些话就见外了!何况,眼下也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理亲王见古清华一句话将话题转了开去,不动声色的引入了正题,他便也不好再打哈哈,于是从怀中掏出一卷册子,躬着身双手奉着高举过头,向古清华道“陛下,这是这些年臣安插在朝中各部与地方的人,虽然官职都不大,但都是靠得住的,或许对陛下有点儿用。”

古清华示意苏浚接过,挑了挑眉喜道:“哦?皇伯父真是用心良苦,朕正愁培植的人手不够用呢!不想皇伯父早早便布下了这一步棋,可见上天待朕不薄!”

理亲王心头不由跳了一跳,虽然他知道古清华这些年肯定不会闲着,但听她这么说出来还是忍不住有些吃惊。他背地里一向来都很关注她的动静,此时从脑子里一一想去,除了林芝几个过了明面的,竟一个也想不到谁会是古清华培植的人。

古清华展开册子快速浏览,心中不由暗暗吃惊,理亲王的人算不上遍布全国,但是,所有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和价值的城镇关隘,都有他的人,这些人,或者是文书小吏,或者是师爷幕僚,或者是游击千户,无所不有,诚然如他所言,他们官职都不大,但是能够经手接触的资料可不少,甚至可以说,他们的主人甚少有事能瞒得过他们!

而且,这些人平日里看似职位低下,但倘若有一日做起内应来,却是非常具备地利天时之便的!

古清华频频点头,合上册子抬头向理亲王笑道:“这些人,今后仍旧由皇伯父与他们保持联系,凡是承恩郡王一党的,都监视起来,朕要他们贪赃枉法、彼此来往勾搭的证据。”

“是,陛下!”理亲王自然明白古清华的意思,她不动则已,一动就要全部发动,将慕弘如一党一网打尽。

“皇伯父对目前的局势,不知有何看法?”古清华问道。

这是理亲王来之前就翻来覆去想了很多遍的,此时听古清华问起便诚恳的说道:“陛下,恕臣直言,撇开旁的不说,就军权上,江北军营、江南鹿山军营两处的总兵官、都督都是承恩郡王的嫡系,翟凤城南郊和北郊的锐健营共两万人马也在他掌控之中。如今,陛下虽然在朝堂上占了主动,可真正论到军权实力,陛下手里只有两万羽林军和北境苏大将军的部队,但苏大将军那边,说实话,只能起到震慑作用,远水救不了近火,如果真动起手来,恐怕——”

古清华脸色不觉沉寂了些。她和苏浚都很清楚,羽林军号称两万,实际上只有一万五不到,其余的人都被她通过林芝等暗暗派遣到了地方上。羽林军虽然不乏好手,但跟南郊北郊锐健营、再加上承恩郡王极其党羽手下家奴侍卫真打起来,架不住人家人数多,恐怕也就是堪堪持平的结果。

苏严手中有大军没错,但一来要防守哥舒国,二来北境离翟凤城太远,军队长途跋涉保不了密反而会打草惊蛇逼慕弘如狗急跳墙!所以理亲王说的没错,苏严的军队,起的就是一个震慑作用、让慕弘如有所忌惮而已!一旦撕开脸,反而用不上了!

实际上现在等于,无论地方上,还是都城中,在军事力量上,她古清华都不占优势。

“陛下是君,承恩郡王是臣,单从君臣大义上,他便输了。他手下那些人,未必全都跟他一条心,各个击破,未必不能。”苏浚见古清华心情不好,便温言相劝。

古清华微微抬眼与他相视,心头一暖,眸中闪过无声笑意。

“那么依皇伯父之见,朕该如何?”古清华身子不觉微微向前倾了倾,向理亲王殷殷问道。

理亲王沉着应道:“双管齐下。只要陛下控制住翟凤城中大局,地方上再派人出其不意夺了承恩郡王一党军权、政权,此事就可大功告成了!”

古清华在心底很客观的权衡了一下,微微摇头道:“朕的羽林军虽然骁勇,但慕弘如那边人也不少,朕没有十成胜算!”慕弘如只要有两成机会逃出去,就会跟遍布全国的党羽取得联系结成一团,到时候反攻都城,她古清华未必等得到苏严大军来救!至于她刚刚纳入掌中的南疆,还在复苏阶段,哪有什么军事实力?况且沈流连也绝不是慕弘如的对手!

理亲王微微有些诧异,羽林军乃天子近卫亲兵,向来俸禄优渥,但挑选要求也十分严格的,两万人马对上三四万还是有胜算的,古清华又不是胆小之人,为何会说出这番话来?

他心思稍稍一动,心中便明白了。

一时心里又是欣慰,又是忧虑。

欣慰的是,古清华派出去的这些人跟他的人一联合起来,将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至少,用在“擒贼擒王”上没有问题;忧虑的是,如此看来,古清华身边可调配的力量又减少了。

理亲王猛然想起一事,眼睛一亮,忙道:“陛下,翟凤城中还有一股力量可以利用,九城兵马司指挥使夏仲舒,他的手里也有近两万人马!”

“夏仲舒?”古清华恍然:“朕竟把他给忘了!不过,他这人性子古怪,要收服恐怕也不容易!”

做大事最怕就是碰上这种亦正亦邪之人,因为你永远无法保证在关键时刻他到底是正还是邪,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原本计划周详,看着胜券在握的事,正是因为这种人的临阵倒戈而改写得一塌糊涂。古清华不愿意做这尝试的一个。

提到此人,理亲王也只有瞪眼的份。这个夏仲舒实在是太特别,按说他的本事并不比苏严差,如果不是这副臭脾气,恐怕也早就是一方大将了,哪用得着委委屈屈的在九城兵马司上一做多年?

他跟慕弘如不对盘没错,但对女帝同样也没有好感!当年就曾顶撞过先帝古凤倾好几回,古凤倾懒得跟他计较,但也不搭理他,升官也好,逢年过节天子万寿赏赐也好,他得的都是最后一等。

古凤倾不是没想过贬他的官,但他这人说起来那是一身的毛病,可你真要从他身上找点什么出来治个罪,却又一丁点儿也找不到!哪怕他顶撞古凤倾,也都是站得住脚的!

第148章 君臣相对论局势(二)

像夏仲舒这样的,如果想把他外调,除非升他的官,但古凤倾并不肯这样便宜了他,而且,慕弘如也舍不得将封疆大吏的名额浪费在他身上!

因此,他作为翟凤城中一朵奇葩就这么一年一年的住了下来,他自己也一副无所谓的模样,从来也不见什么抱怨,跟手下人打得火热。当然,这么多年处下来,他跟手下人的感情那也是相当深厚和拥护的。

于是,想冷落他的人反而更加不敢小看他。

如果说古清华扬威之前这翟凤城中慕弘如还有忌惮的人,那就是夏仲舒了。慕弘如府上豪奴横行霸道、无法无天,唯独看到九城兵马司的人夹着尾巴大气也不敢出!

“虽然不易,但是,朕还是要试一试,”古清华思索半响轻轻道:“无论如何,朕不能让他倒向慕弘如一方,连这种可能性都不能有!”

“陛下,臣愿为陛下一试。”理亲王躬身请命。

“不!”古清华却笑着摇了摇头,双目灼灼凝着前方,语气坚定说道:“朕要亲自会一会他!”

“陛下是要——传召他入宫?”理亲王眉头轻轻蹙了蹙,终于说道:“此人脾气古怪,恐怕会找借口推脱,到时候——”到时候反倒扫了陛下的颜面。

古清华想了想,嘴角扯出淡淡的笑:“既然如此,朕就亲自出宫一趟好了!”

“陛下……这恐怕——不妥吧!”理亲王心里“咯噔”一下,生生把“危险”两个字咽了下去,因为他知道古清华一定不喜欢听到这两个字,那不表示她怕了慕弘如吗?

古清华就清清淡淡的瞟了他一眼,混不介意微笑道:“皇伯父放心。朕已不是刚登基时候的朕了,翟凤城也不是那时的翟凤城。朕自有分寸!最重要的是,朕亲自见他方显诚意,他要讨价还价,朕也可以跟他面对面说个清楚明白!”

有苏浚和夜风,再加派羽林军乔装保护。又是在都城之中。慕弘如又还关在太庙,如果这样还能出事,那她古清华也不要再混了!

理亲王也许也想到了这些,只得点点头:“陛下所言不无道理。但仍需多带些侍卫方为上策!”

古清华一笑点头:“皇伯父有心了!”

她轻轻一叹,道:“翟凤城这边,朕会尽量争取夏仲舒手中的力量。”古清华眼中凌厉的杀气一闪而隐,既然已经知晓了夏仲舒手中有这股目前尚保持中立的力量,她是无论如何都要想法子弄到自己手中的。如果夏仲舒果然不听话。那么她一定会派人找出他的致命弱点,以此控制他。就算他没有弱点,他总爱惜自己的命吧?苏浚、夜风加上林芝、萧炎,她不信控制不住他。她是君,他是臣,真正想要收拾他,未必没有法子……

“可是。江北军营和江南鹿山军营,不知皇伯父可有章程?”古清华问道。

理亲王叹道:“承恩郡王不是蠢人。焉不知军队的重要性?这两处乃他多年处心积虑经营的结果,上上下下十之七八是他的亲信门人或者宗族子弟,而且,这两处的武器装备也是最好,粮仓存粮也是最富余,饷银也比别处要高,所以,这些人对他无不感恩戴德死心塌地!”沉默片刻,理亲王继续道:“这两处军营分处江南江北,成犄角之势,扼山临河,地理位置尽占优势,且处于息国中间部位,极短时间可达四方重镇, 离翟凤城急行军也不过两日的时间便可到达。要控制此处,倒要好好寻个计较!”

古清华听了有些不太高兴,怏怏道:“听皇伯父这么说来,这两处竟是坚不可摧了!”

理亲王苦笑,“陛下,臣这几年一直在思量这个问题,臣惭愧!从内部根本没有法子分化他们,实不相瞒,这些年臣想过法子千方百计想在那里边安插几个自己人都没有成功!要控制这两处,除非能够一下子将上下将领全部控制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收他们的势力!可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尤其是在古清华和慕弘如之间的矛盾日渐白热化的阶段,这两股力量是慕弘如的老本和定心丸,他岂有不防着的?

古清华的眼睛就闪了一闪,只是怔怔的望着前方出神,他快速的眨了眨眼,亮如琉璃的眸子中水光涌动,就有些迷离起来。

“既是硬骨头,当然不那么好啃,”古清华缓缓开口,抬头向理亲王笑了一笑,道:“皇伯父回去再想想吧,朕,也好好想想!”

“是,陛下。”理亲王恭恭敬敬答应,说着又有些内疚惆怅,黯然叹道:“臣无能,不能为陛下分忧!”

“皇伯父无需自责,”古清华柔声相劝,温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事若这么好解决,他今日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势了!”

理亲王默然。

“户部尚书刘嘉是朕的人,皇伯父有事大可跟他商量一二,若不便来见朕的,也可通过他,或者,通过林芝萧炎等人。”古清华想了想,又道:“堂兄古元贺如今还赋闲在家吧?让他补羽林军,不,还是去工部吧!有他在工部,今后朕与皇伯父之间就更方便联系了,且旁人也难看出什么端倪来!”

“是,陛下。”理亲王笑道:“臣今日来本也有此意!”此举乃是顺应古清华朝堂上的训斥,就是慕弘如一党,也看不出什么端倪和不对的。

古清华点头轻轻嗯了一声,随即又有些揶揄似的含笑问道:“是了,不知承恩王府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侍卫,可都撤了没有?”

理亲王脸上不觉也露出了笑容:“回陛下话,昨日下朝之后没多久便都撤了!”因为这事议政王都变成承恩郡王了、又罚了太庙一个月的忏悔,慕家的人还不懂得将暗卫撤走,那就真是嫌命长了!

古清华嘲讽一笑,点头道:“总算还知道几分规矩!”

“陛下真打算关承恩郡王一个月吗?”理亲王趁机问道。

古清华意味深长瞥了他一眼,笑道:“你说呢?”

理亲王想了想,道:“依臣愚见,陛下关他个十天半月便放出来吧!震慑的效果达到了,便不虚此举了!”

古清华粲然一笑,道:“皇伯父所言正合朕意,朕原本就是这么个意思!那么索性,到时候皇伯父上个折子替他求一求情,朕也好顺水推舟!”她想了想又道。

“臣遵旨,陛下!陛下思虑周详,臣深感佩服!”理亲王由衷道。

古清华还没到可以真正跟慕弘如撕破脸的时候,可以打压他的气焰,但并不能真正动他。一个月太久,万一他手底下的人按耐不住蠢蠢欲动起来,反倒要花心力来收拾。关他十天半月已经达到落他面子、惩戒他的目的,又可以让他一派的人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陛下其实还是十分忌惮王爷的,让他们放下心来,为双方之间的紧张气氛留了缓冲的余地。

而且,从当初的关押一月改为半月,也相当于格外施恩,慕弘如当然也就不能再恳求别的恩典。尽管他恳求古清华也断断不会应的,但少一事总比多一事好!

古清华暗自庆幸,大发雷霆这一下子,细想想倒为自己争取到了不少时间。至少慕弘如会安分一段时间了。

否则,刚刚被陛下降爵责罚,一出来就大动作,这分明就是挟私报复!这样心胸狭窄、名不顺眼不正的人,谁要跟随他恐怕还得重新掂量掂量!

如果是古清华冤枉了他倒还罢了,偏偏那事百分百都是他的错!

这般的心胸怎会叫人心服?为了造反更加名正言顺,他还是要顾及几分自个的名声的!至少,不能让追随他的人觉得他心胸狭隘!

君臣二人再闲谈了几句,理亲王见古清华面上带了几分倦色,便识趣的告退。古清华也没留他,只嘱咐了几句小心行事,有什么消息尽快跟宫里联系云云,便令他自去了。

理亲王出去后,古清华不觉扭头向苏浚笑道:“朕没想到,皇伯父还真不简单!瞧他外头一副纯良无害的模样,对谁都笑呵呵的,也从不生气,哪想到心里是这么有主意的人!唉,这些年,朝中人人怕是都被他骗过了!”

古清华说着轻轻叹了口气,有些后知后觉的想道,理亲王虽然给人一副胆小怕事的模样,但是仔细想想,在风云诡变的朝堂之中,十几年来他居然一个人也没有得罪过也没巴结过而稳如泰山屹立不倒,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其难得的本事!

可惜,大家都没有往这上头去想!

而这,更显出他手段的高超和心思之深刻!

这个人,真是……

古清华半是钦佩半是不赞同的笑着轻轻摇了摇头。

听不到身旁附和发表意见的声音,古清华不禁好奇的抬头,却看见苏浚在发呆出神。

“苏浚?”她不由奇道:“你怎么了?”

第149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

“苏浚?”古清华不由奇道:“你怎么了?”

“呃?”苏浚猛然回神,笑了笑,深潭似的眸子划过一抹亮色,他转脸轻轻道:“臣夫是在想,最多再过三四天,三黑子、大刘和闵子山、孟延寿他们就要到了。”

古清华心中动了动,抬手揉了揉太阳穴,点头道:“不错,他们很快就要到了,若用得好,也是一股很好的力量!”

此次奉旨进京的海盗部队虽然只有三百人,但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进京,代表的更多是女帝和朝廷的一种态度,一种心胸宽阔的收容态度,这对将来类似事件的处理将起到很大的效仿作用,全国上下不知道多少双眼睛在盯着!

而且,这三百人各具本事、各有所长,无一不是苏浚亲自挑选的。

古清华说的不错,只要用得好,这是一股很好的力量。

“朕有些倦,咱们到花园里走走吧!”古清华笑了笑。

“好。”苏浚的目光怜惜的扫过她的脸庞,伸手去拉她忍不住在她脸上轻轻一吻,两人相视一笑。

二人出了殿,沿着长廊往紫宸宫后的小花园走去。紫宸宫后的小花园虽然不大,但布置得十分精致,栽植摆放的花木无不经过精挑细选,疏密得当,高低错落有致,园中有蔷薇月季金银花攀结编就的花篱,有嶙峋高大布满藤萝的假山,有精巧的飞檐亭阁,有涓涓的溪流,溪上架着洁白的小石桥,溪水汇成处有明晃晃的小水池。池中有色彩艳丽的金鱼。光洁的鹅卵石甬路穿梭花园其间,上有黑、白、黄、朱、褚五色鹅卵石拼接出**同春、花开富贵、金玉满堂、刘海戏蟾、灵芝祥云、兔衔仙草、花草四雅、榴开百子、三君子等各种图案,一步一景,甚是有趣。

古清华与苏浚一边说话一边登上位于花园偏中间位置的假山上,假山顶上建有一座小小的红漆四柱亭子含晖亭,双层宝塔顶。四角飞檐。碧檐雕绘琉璃瓦,每一角缀着一串金线络子银片编就的风铃,底下缀着拳头大小的铃铛,风吹过。便叮当轻响,清泠泠如清泉弹就。

这儿地势最高,站在亭中俯瞰。可将整个花园景致尽收眼底。在此处说话,也不怕会有人偷听。古清华常常会与苏浚在此消遣,一边赏景。一边探讨一些事情。

二人登上了假山亭子,才说了一会儿话,忽然听到山下东南边月季圃中传来孩子咯咯的笑声和女子清脆温柔的呼唤声,古清华与苏浚不约望去。孩子穿着月白团花小袍,束着金色小腰带,发上束着小金冠,不是古耀之又是谁?女子一袭水绿色曲裾宫装。正是湘琳。

古耀之这几日身体有些不太舒服,湘琳一直在照顾他。许是今日好些了,天气又好,湘琳便带了他在花园中玩耍。

古耀之咯咯在前边跑着,小小的身躯十分矫捷,湘琳满脸是笑又有些紧张,提着裙子在后边紧跟着,一边又嘱咐他慢一点、小心摔着之类的话。

阳光温柔的照耀着,两只掌心大的蝴蝶从眼前翩翩飞过。

古清华瞧着,脸上也情不自禁露出笑容,心里暖融融的。

苏浚若有所思,冷不防偏头向古清华笑道:“湘琳倒是真心疼爱小殿下,不像主仆,倒像姐弟了!”

古清华心一紧,迅速收住欲变的脸色,自自然然向苏浚灿然一笑,点头赞赏的轻叹道:“谁说不是呢!湘琳一向来最懂朕的心意了!”凭湘琳跟她从小一处的情意,自然比别个更厚,二人之间相处与其说是主仆倒也更像姐妹,由此看来,湘琳对古耀之姐弟般的关心也不显得太奇怪了。

苏浚那若有所思的神色果然淡了去,向古清华道:“也是陛下您,素来不大在乎这些,湘琳跟了您倒是福气了!”

古清华不置可否微微一笑,心中却是一叹,她和湘琳的关系,又哪里说得清?又怎么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咱们下去吧,”古清华笑道:“这些天忙着,朕也没怎么关心耀之。”

于是二人一同下去,古清华便扬着手叫“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