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这般岁数,要再生子怕是很难。可是若是求到陶国师那里,不依不饶的话,得些助兴的丹药却还是很容易的。

皇帝本就是好食丹药,倘若再吃一点助兴的春药,再好的身体怕是也要撑不住。

汉成帝据说就是这么死的。

李清漪面上含笑,心里却很是期待。

若是叫皇帝简简单单的死了,倒是便宜了他。叫他死在女人的床上,死在丹药上面,丢光他最在意的面子,留下无数洗不清的恶名,叫无数后人嘲笑讥讽。

这才叫死得好呢。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啥,一不小心就发了,来不及改,不知道算不算双更QAQ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说不得拖一点还真能写到八章…

PS.虽然有时候会写一些小角色,但是这些小角色也是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并不是骗字数。像是皇帝身边的三个太监:黄锦、李芳、陈洪,都各有各的生存原则,黄锦是全心全意靠皇帝、李芳是提早找好后路投资、陈洪是只顾一夕痛快的。至于尚美人,历史上也是嘉靖四十年出来的,自然也是有用的,至少能给皇帝喂药呢2333

严家倒台比历史上快,皇帝自然也比历史上死得快。

第74章 大厦将倾(五)

第二日,西苑便有圣旨,将严世蕃收押入诏狱,待三司会审。

这一下,严家炸翻了,严党炸翻了,满朝的人也跟着炸翻了。

这十几二十年来,朝里头写了多少弹劾的折子,杨继盛死劾连命都赔上了,严家还不动如山呢。结果,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御史和小翰林,竟然也参倒了严世藩。

这一刻,就算是远离朝政中心的小官员也跟着感受到了圣心的变动,一时间,所有人都蠢蠢欲动,想要跟着参严家一本。

只是,徐阶却态度一变,把人都给拦下来——他很清楚皇帝的性格:皇帝说无情却也有情,他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把严世蕃关起来,要是朝里乌压压一群人趁着势头涌上去弹劾严家,他反倒会同情严嵩、起了逆反心理。更何况,关了一个严世蕃,严嵩和严党都还在呢。

所以,徐阶甚至还带了些人,趁着严党没反应过来,先写折子求情,主题思想就是:严阁老当了十多年首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望陛下看在他的份上,放了严世蕃一回。

这些个求情的折子一上,西苑装死的皇帝果然也有了反应——严家的势力比他想象的还大啊。他直接令黄锦拿着严嵩的请罪折子跑了严家一趟,和他说一句:“二十多年君臣,还望有始有终。”

这话直白点就是:你赶紧利落的自己写辞职报告,要是等我踢你,二十多年君臣情意也没了。

这一下子,严家两棵大树也都倒了下来。

高拱听到消息,高兴的在裕王府都喝了好几杯酒,酒气上脸,一张脸都红了:“好啊,天理昭昭,严家也有今天!”

李清漪亲自替高拱和裕王倒了杯酒,提醒了一句道:“严党尚在呢。”

严家把持朝政这么多年,六部之中皆是朋党,一时之间怕也收拾不了。再者,严世蕃最后定罪还需三司会审,这三司指的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这里头严家人可不少,别的不说,刑部右侍郎便是严嵩义子。要是不小心,说不得就给严世蕃翻了身。

高拱听到这个,一口把酒给喝了,扬声道:“树倒猢狲散,陛下的意思明明白白,他们要敢替严世蕃洗脱罪名,满朝上下都放不过他们。就算是我高肃卿,也要上书西苑,和陛下说个明白!”高拱乃是燕赵男儿,稍稍抬高声音,立时便如轰隆雷鸣,滚滚而过。

裕王呵呵笑了一声,在中间和稀泥:“严世蕃既是下了诏狱,无论大罪还是小罪,必也是不能再在朝中任官了。”

高拱就着裕王搭好的台阶下去了,很快就点头道:“是啊,都下了诏狱,就算死罪可免活罪亦是难逃。”

裕王想了想,侧头又问了李清漪一句:“对了,蓝道行那里安排的如何了?”这件事里头蓝道行起的作用可不少,倘若叫严家抓住了蓝道行欺君的把柄,说不得就能翻身了。

李清漪点了点头:“我已经令人送他去江南了,说不得还能跟着汪直的船队在海外头转一圈呢。”

高拱摇摇头:“娘娘还是太心软啊。东南一带乃是胡宗宪的地盘,胡宗宪又是严党的中坚人物,太危险了…”依着他的意思,不过是个野道士,直接处理了便是。毕竟,死人才可信。

李清漪抬手用袖子掩了掩唇,只是轻轻接口道:“我看那胡宗宪素来会做官,到了现今这个地步,想来也能知道谁能得罪,谁不能得罪…再说,我是妇人,自是有些妇人之仁。”说罢,她笑而不语,弯腰抬手重又替两人把酒满上,自己起身道:“时候也不早了,我回去瞧瞧钧儿,高师傅和殿下也勿要多饮。身子要紧。”

说罢,她款款起身,带了两个贴身宫人回内院去了。

高拱在后头轻轻的摇了摇头,可心里不知怎的却也松了口气:无论如何,依着李清漪以后的身份和她在裕王心头的位置,妇人之仁总好过杀伐果断。那蓝道行好歹也算是帮了不少忙,留他一命,也就罢了…

******

等到晚间裕王送了高拱出府,回了房门,便见着李清漪坐在梳妆镜前头卸妆。她把发上的一件件钗环取下来,鸦羽似的乌发铺撒而下,纤手盈盈如美玉。

铜镜上映着她模糊的面容,就像是刚刚沾了雨露的花苞,娇嫩鲜妍,容色灼然。

裕王缓步上前,顺手替她摘下了红宝石耳环,伏在她耳边细声问道:“钧儿呢?”他呼吸里头带了点淡淡的酒气,并不难闻却又一点儿的灼热,烧得耳边那一寸的肌肤都紧绷了起来。

李清漪瞥他一眼,从他手上接了一对耳环,笑了一声:“刚刚哄睡了,我叫抱出去了。”

裕王听出了些东西,不由一笑,搂着她的腰道:“今天高不高兴?”他和李清漪心知,他问的是“严家倒了,你高不高兴。”

李清漪随手把那对红宝耳环放到案上,闻言微微一笑,颔首道:“嗯,我很高兴。”

皇帝还有几年好活?严家这一倒,八成是再不能起了。待得裕王登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严家是死是活,还不是裕王或是自己一言而定?

至于皇帝,她倒是给安排了个更好的结局。

李清漪心头欢喜,也不掩饰,略一笑便扬手搂住了裕王的脖子,小声和他道:“所以,我才叫人把钧儿抱出去了啊,今晚就咱们两个人…”

裕王面皮薄,脸上自是更红了,也不知道是酒气上来还是羞的。他顺势低了头,先是吻了吻她的额头,再是轻轻颤动的眼睫,然后是秀挺的鼻梁和柔软的唇,最后咬住她的下唇,咬了咬,压低了声音:“…那,咱们去榻上?”

李清漪点点头,两人很快便转战去了榻上。

也是李清漪今日兴致好,翻了个身压在裕王身上,笑盈盈的低头看他。忽然,她把左手按在裕王的心口,开口问道:“殿下问我高不高兴,还没说自己高不高兴呢。”

裕王定定瞧着身上这人,随手拾起她垂落下来的乌发,丝滑柔顺,握了满手。他的笑容十分温和却有种水滴石穿的动力:“你高兴,我便高兴。”

“殿下嘴真甜,我喜欢…”李清漪就像是奖励似的,低头吻了吻他的唇,轻轻的吮吸了一下,很快又问了一句,“只要我高兴,做什么都行?”

裕王眸光微微一动,随即抿了抿唇,淡淡道:“只要你高兴。”

“这话我也喜欢…”她顺着往下,再次奖励似的吻了吻裕王的喉结,把手按在衣襟口慢慢动着,然后又抬起头问道,“那,要是我做的事,十恶不赦,天理不容呢?”

裕王再忍不下去她这慢吞吞的动作,伸手抓着她解衣襟的手握住,翻了个身把她压了下去。

裕王的语声有些含糊却十分干脆直接:“清漪,夫妻一体,你做的事,我自然一同担着。”他轻轻的用手掌揉搓了一下怀中的人,用力吻住她的唇,舌尖轻轻的缠住她的舌尖,把她后头的话都堵了回去。

裕王黑沉沉的眼眸看着她,柔声道,“宝贝儿,我们难得高兴一次,不说这些了,好不好?”

床帐被裕王随手扯了下来,外头的烛光似乎也跟着晃了一下,灯光摇曳不定,好似轻薄的轻纱覆上来。单薄的灯光隔了一层层的金纱帐照过来,显得微弱又飘渺。

好似空中虚浮的星辰光海,九重天,一重又一层,莹莹一点光。不堪盈手赠。

李清漪躺在榻上,忽然觉得一颗心也静了下来。

那颗石头一般的心,仿佛在裕王温柔的目光里,再一次柔软了起来。

******

又过了几日,三司会审结果出来了:严世蕃贪污八百两,发配雷州充军。

而严嵩则是被皇帝逼着上了折子致仕,准备回江西老家养老。

到底是多年君臣,眼瞧着严嵩一头白发,一脸颓然,好似寻常人家的老翁一般。皇帝硬起来的心又跟着软了软,很快就紧接着下了圣旨:严家已伏法,再有如邹应龙、谢俊成者,立斩不赦。顺便,邹应龙和谢俊成都被迁怒,砸了饭碗免了职,直接回家吃自己。

徐阁老好不容易终于踢走了严嵩坐上了首辅的位置自然十分小心。他明白皇帝的心思,立马就忠心的表示:“严阁老这些年待我不薄,我有今日,也是因为严阁老的栽培啊。”所以,这邹应龙和谢俊成这两个被丢出去的学生,他是不会理会的。

谢俊成这才享受了几日风光,忽然一道圣旨被贬成了白丁,重又回了谢家。

可现在不是早几年了,早几年他还能寒窗苦读、力争上游。现在他是被皇帝圣旨免了的,还有什么指望?回了家也不过是熬日子罢了。

谢俊成少年得意,说得上是天之骄子,自视甚高。这些日子又因为参倒严家之事而被同僚奉承,风光已极,忽然从峰顶跌到了谷底,如此大的落差,他又哪里能够忍受?他还本想去寻徐阶,想着让这位老师帮一把,最后却被徐府的人毫不留情的给拦下了。

这时候,谢俊成才想起来李清闻那句“官场上面,还是小心些来得好。”

悔不当初。

第75章 婚嫁

严家的事情暂时告于段落,朝中的严党也自有徐阶、高拱这般的去对付。

李清漪倒是又遇见了一件难事——关于李清容的婚事。

因为前头两个姐姐早嫁了的缘故,黄氏和李百户在小女儿的婚事上也一直很有耐心,想着要把女儿多留几年,仔细的挑一挑。

左挑右挑,好不容易挑了个身家清白、有才有貌的宋举人。哪里知道,两家刚刚定亲不久,对方就一场急病过去了,倒是惹了不少“克夫”的闲话。李清容自尊心强,回屋子哭了一回,再不肯提自个儿的亲事。

黄氏和李百户最是个疼女儿的,也不敢狠劝,只得在边上敲敲边鼓,偏李清容咬紧了牙不肯应。于是,这婚事就给耽搁下来了。一耽搁,就是三年,李清容也从十六岁耽搁到了十九岁,街坊邻居里头不知有多少闲言碎语,黄氏和李百户的头发都愁白了。

原本,黄氏和李百户也做好打算,实在不行就招赘或是养女儿一辈子。哪里知道,李清容自个儿却又瞧上了一个人,重又把事提了起来。

只是,等李清容把她看中的人说出口。李百户瞪圆了眼睛握紧拳头想去揍人,一贯软脾气的黄氏都气得发抖,夫妻一商量,直接就把女儿关到屋子里不许出来。

为着这个,黄氏在家里发作了好几回,最后实在是拿小女儿没法子,只得哭着来和李清漪诉苦兼讨主意:“当初宋家的那门亲事,我和你爹爹也有错,倒是连累了三姐儿的名声。我原是想着,若是再说亲,条件且不提,只要三姐儿自个喜欢便是了。常言道‘千金难买心头好’,咱家上上下下最是疼她,这婚事上头总也是要顺了她的心思的。哪里知道,哪里知道她最后竟是瞧上了这么个人!”黄氏说到这儿,心中极其酸楚,眼泪哗哗的落下来,呜咽着道,“我好好的闺女,竟是要去给人家做继室,帮着人养儿子!这都是什么事啊!”

李清漪叹了口气,重又递了块干净的帕子给黄氏:“娘,快别哭了,伤了眼睛就不好了…”她停了一下,语气忽而淡下来,直接问道,“清容成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怎地就认识了人?还非君不嫁了?”

黄氏捏了捏帕子,低低道:“说是庙里遇见了几次,说过几回话,后来不知怎得就瞧上了。那会儿,我见她成日里往寺庙跑,还以为她是诚心想要拜菩萨呢,哪里知道!”

李清漪重又叹气,然后握住黄氏的手,低声道:“实在不行,您就再关她一段时间。徐时行到底是今年的状元又未满三十,京里头总是有人会想把女儿嫁给他的。等他续娶了,清容便也只能认命了。”

黄氏深深吸了口气,只觉得胸口疼得厉害,好半天才细声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可你妹妹,你妹妹她憋着不肯吃不肯喝,要是再关几天,没等徐时行成婚,你妹妹就先去了…”说到这里,黄氏本已经止住了的眼泪又跟着出来了,气得咬牙,“也不知道那姓徐的小子给她灌了什么迷魂汤,竟是连爹娘都不顾,命也不要了!我瞧着,都替她觉得羞!”

儿女都是债,李清容能把自己的命豁出去,可黄氏和李百户却不舍得。

父母爱子女,大多都是胜过了子女爱父母。舐犊之情,实乃天性。

话说到这里,李清漪也明白了个大概,她想了想,便道:“要不然,我去瞧瞧,说不得能劝几句。”

黄氏听了这话,忍着眼泪点了头,颇是有些难为情:“当初宋举人出事的时候,你正怀着,我也不好拿来烦你。如今也是实在没法子了,只得来寻你去劝劝。你和三姐儿自小便是亲近,你的话,她总是能听进去几回的。”

“是我这个做姐姐的这几年日子过得太乱了,竟把三姐儿的事情给落下了。这时候,确是要去瞧瞧的。”李清漪柔声宽慰了黄氏,然后转头和如英如玉两个吩咐了几句,顺便让人把儿子抱去裕王那里,交代了午膳的事情,这才自己个儿带着个如英,陪着黄氏回了娘家。

******

李清容仍旧住在西厢。

李清漪陪着黄氏走到院门口,见着那棵枝繁叶茂、依旧亭亭如盖的桂花树,不由一叹:“都没变呢…”依稀带了点对于过去时光的怅然和回忆。

黄氏听了这话,眼眶又红了,轻轻点头,应和了一句道:“可不是,现在我一闭眼,还能见着你们姐妹几个在树下调皮捣蛋呢…”

“我们那是捡花瓣做香囊呢,哪里算是调皮捣蛋?”李清漪故意逗了黄氏一句,见着她面色稍缓,这才道,“娘你就先在外头等着,我去和三姐儿说几句。”

黄氏低低应了一声,只是手上仍旧拉着李清漪的手不松开,好半天才犹豫着叮咛了一句:“三姐儿脾气又娇又倔,你别和她斗气,气着了自己就不好了。”

李清漪知道,黄氏这是怕伤了姐妹感情。她点点头,这才抬步推开了李清容的房门。

屋子里头冷冷清清的,一点儿人气都没有。墙上挂了一副李清容自个儿做的秋月图,色调冷冷,更显得凄清起来。

李清漪绕过绣着明月双桂的绣屏,这才看见了躺在榻上、抱着被子不吭声的李清容。她好些日子没见这个妹妹,此时一见,不由一惊,掩饰不住面上惊痛——

李清容是小女儿,就像是黄氏说得“咱家上上下下最是疼她”,李清漪在家的时候也常常哄着她、让着她。故而,李清容养得有些娇气,面上带了点婴儿肥,可爱娇憨,娇俏可人。

只是现在,她都好似空了下来,乌发凌乱的披着,双眼肿的好似两枚小小的杏核,双颊微微有些消瘦,面色苍白,整个人都没了精神气。

李清漪这个做姐姐的,瞧着都觉得心酸又气苦,更何况是黄氏和李百户?这般一想,李清漪也没了好脾气,步子稍稍放的重了些,上前直接掀开被子把人拉起来,怒斥道:“你倒是长进了,我和娘请了先生叫你诗书礼仪,难不成你就学会了绝食威逼父母?!”

李清容本以为是丫头进来劝自己进食的,故而也没理会,只是径自抱着被子发呆。如今听得李清漪的声音,被她一拉一骂,吓得脸都发白,又羞又愧,不由的掩住面哭了起来:“二姐姐…”

她双眼肿的好似杏核,眼泪却仍旧源源不断,断断续续的哭着道:“我,我实在是没法子了…”她爬起来,半跪在床榻上面,拉住李清漪的袖子,小声求她,“你帮我和娘、和爹说几句好不好?我真的、真的是好喜欢他。”

李清漪气得恨不能卷起袖子打一顿,最后只得冷着声音提醒她:“徐时行二十七岁,比你大了八岁!虽然发妻早逝,但已有嫡长子。”她抬眼看着李清容,盯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的道,“你到底看中他哪里了?”

李清容一双眼睛含着泪却亮的发光:“二姐姐,我仰慕的是他的人品和才华。”她咬着唇,慢慢的道,“二姐姐,我知道自己不知羞耻。可是,我一辈子也只遇见了他一个。倘若他已有妻,便也罢了,可他如今只一个人,我,我实在舍不下…”

“舍不下也得舍,”李清漪拉着她,直接丢了菱花铜镜给她瞧,“你看看,你现在都成了什么鬼样子?你不自重,不自爱,除了家人,难不成还有人会疼你、爱你?”

这话有些狠了,李清容哭得越发大声,再也说不出话来。

李清漪还要再劝几句,忽然听到门外一阵子喧哗。

吵吵嚷嚷的人声传了过来,有陌生的女声忽而扬起,似乎是在和外头的黄氏说话,只听她道:“李家太太,状元爷托我来和你家说亲呢…”

李清容本还红着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就像是被火点着了。她顾不得李清漪,猛地从床上跳了下来,因着这几日未曾用过多少饮食,腿有些软。可她仍旧是一股气的跑到了窗口,拉开一大半的窗,定定的往外瞧。

好一会儿,她才转头去和李清漪,欢喜的连话都说快要不出来了:“二姐姐,他没骗我,他真的叫人来提亲了!”

这一刻,所有的泪水和痛苦都从她身上蒸发了,她整个人容光焕发,犹如沾露玫瑰,美得无与伦比。

李清漪本是还要再说几句,看着这样的妹妹,一时间竟也说不出话来。

徐时行能中状元,自然不是什么蠢人。他不会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李清容的身份。若是胆小怕事的,自然要早早撇清;若是理智点,自然是敬而远之;若是居心叵测一点,那就怂恿李清容闹一场,等着李家服软——父母大多都是拗不过女儿的。

这个时候, 他能顶着压力、冒着被裕王府冷待的威胁而来提亲,自然是有几分真心的——至少,他这么一做,决定权虽然仍旧在李家手上,可无论婚事成与不成,丢面子的都是他而不是李清容。

政治刚刚告一段落,顺便拿点家事来过渡下时间。

申时行这时候还没改姓呢…他的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明显,一般人家看着优点估计就嫁女儿了,可李家不太一样…

第76章 定亲

有了这么一出,李清容便好似占住了理,定下了心,便是再如何的劝也不肯退了,一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模样。

后来,徐时行又亲自登门来,与黄氏、李百户一番长谈,居然把李百户这个早前准备叫兄弟把他装麻袋一顿揍的人给说动了。

要知道,明朝重文轻武,李百户自个儿是个粗人,最仰慕的便是读书人,故而之前给李清容挑夫婿的时候才选了个宋举人。而徐时行却是真真正正金殿里点出来的状元,古话里头还是文曲星下凡呢。若不是前面出了李清容的事,这位年轻状元爷来家里,李百户还要乐得喝酒作陪呢。徐时行本人十分谨慎,又别有耐心和诚意,亲自登了门把自己和李清容之间的来龙去脉说了清楚,再把自己的家世来历也道了个明白,摆出一副风光月霁,任君挑剔的模样。

这般一来,可不就正对了李百户的脾气,虽面上还是冷冷的,心里却不由得跟着软了软,晚上被窝里还和黄氏念叨了一句:“虽是年纪大了些可也有些担当,才干品性倒是比谢家那个强…”谢俊成还有谢家那些事情,李百户自也是看在眼里为大女儿不平的。

黄氏闻言,心中没了主意,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只得红着眼睛跑来裕王府寻李清漪:“要不,你给瞧瞧?你妹妹那个倔驴脾气家里可真没人治得了她了。实在不行,我看也只能认命了。”

李清漪沉吟片刻,点头应了下来。事已至此,她也没其他好法子,直接令人寻了徐时行来,见他一面再说。

徐时行如今已入了翰林,依着往时的惯例,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因他算是外男,李清漪也不好单独见他,便拉了裕王作陪,名义上只说是和这位林院修撰讨教一二。

徐时行大约是早已料到会有此行,来的倒是极快,衣冠整齐,举止有礼。

待他入门进殿行礼,李清漪不由得便垂眼把人上下打量了一番。

说句实话,若论容貌,徐时行也并非何等的美男子。可他相貌堂堂,气度不凡,待人便如三月春风般的和煦,使人心生好感。这一副仪容,当真是“温文君子”的好做派。

李清漪瞧了几眼,心中微微有些了然:李清容那丫头素来娇惯任性,心里头大约会喜欢些年长成熟、有气度的。再者,因家里请了先生教授诗书画技,李清容学得多了,心里多少有些自得,偏偏徐时行才华上面更是少有人及——就像是李清容自己说的“我仰慕他的人品和才华”。

李清漪心中思绪万千,可一想到自己家里还绝食抗议的妹妹,对着面前的人也没了耐心,直接便问道:“徐修撰想来也知道我今日为何叫你来此?”

徐时行深深一礼,轻声道:“臣,自是明白。”他微微一顿,行止如仪,声如山涧清泉,“臣与李姑娘庙中相识,几番交谈,颇为投契,故而才令人往李家求亲。”

李清漪笑了一声:“几番交谈,颇为投契?原来终身大事竟也可以这般轻言吗?”

徐时行沉默了片刻,然后才道:“正所谓‘白发如新,倾盖如旧’,似李姑娘这般投契的,二十多年,臣只见过一次。臣也知道,论家世与年纪,皆是及不上李姑娘。可即是遇上了,应承了,自当勉力一试。如此,方才不辜负李姑娘一片厚意。”

裕王很有几分“李家女婿”的自觉,在旁听着这家务事倒是认认真真、津津有味,此时跟着插了一句:“确是这个理。这么多人里头,要是能遇上个喜欢的,真真是再难得不过,再难也要试一试。”

李清漪没好气的瞪了裕王一眼,用眼神问他:你这是哪边的人啊?裕王眨眨眼,闭了嘴不吭声。

被裕王这么一打岔,李清漪心头的恼火也散去了不少。她微微一顿,这才说了个最关键的问题:“我家三妹自幼娇惯,徐家家事复杂,她怕是担不起。”

徐时行大约早有思虑,闻言微微颔首,轻声道:“臣此回回乡,必是要认祖归宗,改回申姓,搬出徐家。此后,上无公婆亲眷,一应事宜,皆可自决。至于犬子,不过二岁,还不知事,最是亲近人的时候。”

徐时行的身世,李清漪自然也知道一二:他祖父过继给了舅舅徐家,三代以来皆是姓徐,他便也跟着姓了徐,在徐家长大。倘若他真要改回申姓,认祖归宗,那么徐家日后也不好多管他的家事,毕竟人家不姓徐;申家也不好多管,毕竟隔了几层。这般一来,倒还真是“一应事宜,皆可自决”。

李清漪这般一想,倒也稍稍的缓和了一些,最后摆摆手道:“翰林院事多,我就不多留了,你先回去忙吧。”这算是委婉的送客了。

徐时行悄悄松了口气,拱手礼了礼,这才起身准备回翰林院继续工作。

待得他去了,裕王这才起身过来扶了李清漪一把,垂眼问她道:“怎么,还心烦?”

李清漪顺势把头倚在他肩头,叹了口气:“算了,不管了,既然是三姐儿喜欢,总也拗不过她。若真是拆了开来,说不得,她得怨我一辈子呢。如今瞧着徐时行还可以,那就随了她吧…”说到这儿,不由起了点儿大不由娘的感叹,“这会儿想想,钧儿如今倒是粘我,等他长大了,有了喜欢的人,怕也要把我给丢下了。”

“不怕,”裕王一笑,低头吻了吻她光洁白皙的额角,柔声细语,“宝贝儿,你有我呢。”

这话说得温温柔柔,好似细雨滋润心田。

李清漪闻言,心头微微一怔,颇有几分复杂意味:是啊,她还有他。少年夫妻老来伴,能陪她到人生最后的,想必也只有眼前这人。

想到这里,李清漪握住裕王的手掌,仰起了头,主动的、轻轻的吻住了裕王的唇。那姿态从容的就像是清晨推开窗扇,仰面吻上那花蕊中央滚落的露珠,拂面皆是芬芳。只听她语声柔软,微微笑着应道:

“是啊,我有你。你也有我。”

命运将你赐予我,也将我赐予你。

******

李清漪这头松了口,黄氏和李百户也撑不了多长时间,过了一段时间便松了口,两家便谈起了亲事。因为徐家远在苏州,徐时行便请了座师张居正做长辈来做主。

张居正倒也乐得给他这个面子:一是他见徐时行颇有才干、为人处世很得些想法,是可造之材,值得器重栽培;二是裕王即将上位,他如今乃是裕王府讲官知道裕王妃的能力,自然也想着要和李家亲近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