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韶知道他如此郑重,是因为那人在接近顾欢,而他不希望顾欢受到伤害。段韶的心情也一样,因而对他更增好感。

房间里很安静,微风从窗外吹拂进来,带着暖熏的春意。韩子高一直在努力回想,段韶则感到疲倦,渐渐有了睡意。韩子高悄悄起身,替他盖上一张薄毯,轻手轻脚地走出去,细心地带上了门。出了院子,他在外面的花间小径上徘徊漫步,继续低头冥想。

顾欢把自己的衣物分门别类地放进柜子,指挥两个拨来侍候她的丫鬟把屋里屋外的东西移动了一下,以方便她练武,然后便兴冲冲地跑去找韩子高。

从她住的院子到段韶的院子,最近的路必须经过花园。她一眼便看到了在那里缓缓踱步的韩子高,便开心地跑过去,“大哥,你怎么在这儿?”

韩子高抬头看着她,温柔地笑了笑,“你义父倦了,我怕打扰他歇息,就出来赏赏花。”

“哦,那我陪你。”顾欢笑着上前,很自然地挽住他的胳膊,陪着他在花园中散步。

韩子高很享受这种兄妹情谊,微笑着看了她一眼,便与她缓步走去。两人沐浴着和煦的阳光,看着在空中轻舞飞扬的柳絮扬花,深深呼吸着淡淡的花香,都感到心旷神怡。

顾欢闲闲地说:“大哥,你为什么不愿像义父说的那样,恢复本来身份?你到齐国来生活,出任官职,都是光明正大的事情。咱们不怕陈琐,你跟他也早就恩断义绝,更不用理他。”

“让我再想想,好吗?”韩子高温和地笑着,轻轻拍了拍她的手。

“好啊,这事不用急,你慢慢想吧。”顾欢当然不会逼他,“大哥,你想怎么做都可以,我都支持你。”

韩子高愉悦地点头,却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忽然,他想起了什么,脸色一变,转头看向顾欢,低低地道:“那个祢罗突住在哪里?你们还要见面吗?”

顾欢实话实说:“他住朝阳路的云来客栈,我们约好今天一起用晚膳。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韩子高的神情变得很严肃,声音却很轻,“欢儿,我不能肯定,但是,祢罗突这个名字并不多见,我只听陈琐说过一次。他曾经在长安为质,跟周国高官交往甚多,因而知道一些他们朝中的秘闻。祢罗突是一个人的小字,他的大名,叫宇文邕。”

顾欢大吃一惊,“是周国皇帝?”

“对。”韩子高紧皱双眉,有些费解,“他甘冒奇险,到邺城来做什么?宇文护控制着朝政,他不过是一个傀儡,行事小心翼翼,处处仰人鼻息,成不了气候。他不在长安乖乖待着,却跑到敌国都城来,究竟有何企图?”

顾欢也不理解,“我想不出他的来意。真要打探什么,周国派探子潜入我国就行了,哪用得着他亲自来?身为皇帝之尊,他这样做实在是太危险了。宇文邕一向行事谨慎,怎么会如此鲁莽?会不会只是名字相似?或许此人就只是祢罗突,而不是宇文邕,你说呢?”

“也许,但我们不可大意。”韩子高神情肃然,“欢儿,齐国的军力不及周国,近年来每况愈下。如今新皇初立,需要时间来振兴国力,宇文邕很可能是亲自来帝都探听虚实,以便制定对策。为今之计,宁可抓错,不能放过。”

“好。”顾欢立刻赞同,“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现在时间紧迫,来不及通知你义父,再由他调兵了。”韩子高拉着她,向府门飞奔,“快,你带上你的亲兵,我们直奔云来客栈。如果他是宇文邕,带的随从也不可能很多,我们应该能够对付。如果他不是宇文邕,只是普通的豪门公子,那就更不足惧了。”

“嗯,听你的。”顾欢跑到大门旁,在护卫房里找到了自己的亲兵。加上韩子高,他们总共只有十个人,却是精兵悍将,战力强劲。在顾欢的带领下,他们直奔朝阳路的云来客栈。

到了门口,顾欢跳下马,大摇大摆地进去,直奔二楼。韩子高紧随其后,跟着她上去。他们刚走上楼梯,店里的伙计便看见了,立刻奔去找来掌柜。

顾欢来到祢罗突住的玄字号房,敲了敲门,却没听到动静。她退后两步,抬腿就要踹过去。掌柜已经赶上来,扬声大叫:“官爷且慢。”

顾欢停住动作,转头看向他。

那个老实憨厚的中年男人一上来便打躬作揖,低声下气地说:“官爷,住在这里的客官已经退房走了。官爷昨晚曾经来过吧,那位客官临走时留下一封信,交代小人说,若是官爷来此寻他,便将信交给官爷。”说着,他从怀里摸出一个封好的信函,双手递了过来。

顾欢与韩子高对视一眼,便伸手接过,拆开封口,抽出信笺。

上面以楷书写着几行字,笔力雄健,却又婉转如意,颇见功底。

顾兄弟:见字如面。

昨夜一晤,得贤弟妙语连珠,慨赠墨宝,愚兄喜不自胜,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本欲与弟今日再叙,一醉方休,却忽得家书,催愚兄速速返回。无奈之下,愚兄只得匆匆起程,不能与贤弟面辞,憾甚。若他日有缘,能再次相见,愚兄定要与贤弟痛饮三杯,谢贤弟为兄指点迷津。

信末署着三个字,笔画清晰,一目了然,正是“祢罗突”。

韩子高一看便道:“肯定是他。”

顾欢对掌柜说:“你打开门,我们要进去查看。”

掌柜连忙答应,叫伙计开了锁,推开房门,躬身请他们进去。

里面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所有私人物品都被带走了,再也看不出丝毫蛛丝马迹。顾欢和韩子高在屋里转了两圈,便不再停留,大步走出客栈,骑上马离开。

走出路口,顾欢才问韩子高:“大哥,你看我们该怎么办,追吗?”

韩子高摇了摇头,“一出城,便是水旱两路,四通八达,你知道他们走哪条道?我看就算了吧,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不必说与别人听了,连你义父最好都不要说,以免让他老人家又添忧思。听那个店里的伙计说此人在城中没待两天,应该也探听不到什么,就让他去吧。”

“嗯,好。”顾欢点头,却有些纳闷,“你说,他昨晚跟着我干什么?说迷了路,让我带他回客栈,看上去也不像是事先有所图谋,倒似临时起意,真是奇哉怪也。”

“有什么奇怪的?”韩子高微笑,“像你这么可爱的人,谁见了都想过来结交。”

“你说的是你自己吧?”顾欢忍俊不禁,“我这么普通的一个人,谁会注意?”

“不然,大大不然。”韩子高摇头,“春花秋月,各擅胜场。你觉得人人都在看我,可今天那个祢罗突的眼里就只有你。若是不信,你回去问你义父。”

顾欢自然相信他的话,闻言不由得摸摸自己的头,疑惑地说:“好奇怪,我有什么值得他看重的?”

韩子高看她满脸的孩子气,忍不住笑道:“你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明明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却总觉得自己平平无奇。”

“有吗?”顾欢连连摆手,“大哥,你和长恭都当得起这一赞誉,我却是很普通的人。”

“不,外表不重要。”韩子高温和地看向她,“你不是也一向这么认为吗?”

“是啊。”顾欢点头,有些感慨,“其实,长恭自幼并不被长辈所喜,很受轻视。大齐历代皇帝皆推行鲜卑化,喜后代子侄孔武有力,对貌似孱弱之人相当蔑视。显祖皇帝特别喜欢长恭的五弟,幼年时便将他带在宫中,亲手养大,十分宠爱。孝昭帝则喜爱长恭的大哥,自幼便接他进宫,与先皇一同长大,情同手足。只有长恭,因生得过于柔美,一直被人瞧不起。他苦练武艺,勤习兵法,直至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才逐渐被人看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相貌确实不重要,有人喜欢,便有人讨厌,并不是人人都会以貌取人的。”

“正是如此。”韩子高微笑,“欢儿,在长恭眼里,在大哥眼里,你都是世上最美的女子,无人能比。”

“我知道。”顾欢开心地说,“大哥,你和长恭对我最好了,还有义父和爹爹也很宠我,这跟相貌没有一点关系。”

韩子高欣慰地说:“只要你高兴,我和二弟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么说说笑笑的,顾欢便把宇文邕之事放到一边,暂且不去伤脑筋,与韩子高一同回到太师府。

名医吴谦已经给段韶把完脉,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谈论医道、茶道、养生之道,气氛颇为融洽。顾欢和韩子高进来后,很客气地对吴谦抱拳为礼,然后便问起他给段韶诊脉的情形。

吴谦已年过半百,须发花白,脸上却一丝皱纹也没有。他面色红润,神清气爽,举手投足间颇有些仙风道骨,说话也不疾不徐,温和如春风拂面,“太师的身子表面看上去并无大碍,实则已大为不妥。老夫刚才向太师询问过,太师少年从军,直至今日,数十年来披肝沥胆,文襄武治,实是呕心沥血,却一直没有注意调理,以致生命本源渐渐枯竭,犹如涸泽而渔。若放任自流,很快便会酿成大患,直至油尽灯枯,无可挽回。”

顾欢本有些料到是这样的情形,却仍然吃了一惊。韩子高也十分讶异,看了看吴谦,再看看段韶,强忍着没有吭声。

吴谦捻着花白的三绺长髯,悠然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上工治未病,防重于治。太师今日召老夫前来问脉,当是领会了这番道理,令人佩服。现下太师的情形并不严重,病况只是初见端倪,若及时调节饮食,佐以药物,再辅以针灸推拿,假以时日,便可痊愈。”

“那太好了。”顾欢长出一口气,“还请先生施以妙手,为我义父诊治。”说着,她诚恳地躬身,长揖到地。

“顾将军无须多礼,这是老夫分所当为,义不容辞。”吴谦对她抱拳还礼,“太师乃我大齐栋梁,数十年保境安民,造福天下苍生,是百姓的再生父母。老夫能为太师尽绵薄之力,实乃三生有幸。但有所命,老夫无不听从。”

顾欢喜出望外,正要道谢,段韶在一旁笑道:“先生过誉了。我做这些事,也是分所当为,义不容辞,算不得什么。这些日子以来,我确实很容易疲倦,常常精神不济,本来以为是自己老了,也没在意,若不是欢儿坚持要请先生来替我诊脉,还不知有如此严重。”

吴谦看向顾欢,赞许地说:“顾将军年纪虽小,却心细如发,所言所行竟是暗合医道至理,令人钦佩。”

顾欢的脸腾地烧了起来,嗫嚅道:“我没那么好,先生谬赞了。”

韩子高看她有些窘,赶紧转移话题,对吴谦拱手道:“我伯父的病就拜托先生了,请先生妙手回春。”

吴谦对他那绝世的容貌大为震惊,表面上却没有流露出来,微笑着点头,“老夫一定全力以赴。太师心胸开阔,豁达大度,于身子大有裨益,相信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顾欢听了,十分高兴。段韶疼爱地对她说:“外面春光明媚,正是好风景。你和你大哥出去散散心,别在这里闷坐着。我和先生手谈一局,然后咱们一起用晚膳。”

顾欢便听话地点头,“好。”

韩子高含笑起身,与她一起出了屋子。

两人有事要商议,想来想去,还是去了花园。那里视野开阔,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围有没有人,就能避免被人偷听到他们的谈话。

顾欢挽着韩子高的胳膊,两人在花径间缓缓漫步,低声交谈。

韩子高问她:“你还能记起昨晚你们说了些什么话吗?”

顾欢便从祢罗突问路时说起,一直说到送他回客栈,在他房间盘桓了一段时间,喝茶,赏画,写字,聊天,最后离开。

韩子高凝神倾听,不时问些细节,在心里仔细推敲。想了一会儿,他仍然看不出什么破绽,便道:“你再回忆一下,昨晚你跟他说了些什么,一句话也别落下。”

顾欢双眉微蹙,又细细地回想起来。忽然,她眼睛一亮,“只有那句话跟他有关。当时,我们天南海北地聊天,渐渐就说到了各国的当权者。他伪装是咱们齐国人,当然不能褒贬本朝君臣,跟我谈的都是陈国与周国。我们先说到陈琐,我自然没有好话,说他奸臣篡权,滥杀忠良,就是一副亡国之君相。他听得笑了起来,然后又谈到周国,自然就要提周国第一大权臣宇文护。我随口就说,宇文邕明明雄才大略,装了这么多年,也不嫌累。其实,他是皇帝,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羽翼渐丰,又有韦孝宽、杨坚等名将鼎力支持,要对付宇文护是轻而易举的事,不明白他为什么迟迟不动手。”

韩子高听得很专心,“嗯,这确实与他密切相关。他听了之后怎么说?”

“他说,宇文护独揽大权,朝中大臣十有八九是他的人,宇文邕不过是傀儡皇帝,能奈他何?”顾欢撇了撇嘴,“我马上就说,这宇文邕也太过小心了。其实,朝中大臣有很大一部分不过是见风使舵,明哲保身,并不是宇文护的死党。依我之见,也不必左一个计策、右一个谋略地绞尽脑汁,就直接把宇文护召进宫,趁左右无人,一刀杀了便是。他是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宇文护一死,那边自然树倒猢狲散,肯定立刻向他表示忠诚。这样一来,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亲掌朝政了。”

韩子高听得好笑,忍不住摇头,“你啊,简直就是鬼灵精,跟人家皇帝称兄道弟的也罢了,居然还给人家出主意,让他回去亲手暗杀权臣,真亏你想得出来。”

“难道这不是好计策吗?他们总是把事情搞得那么复杂,其实最好的方法往往最简单,所谓大巧若拙,大象希形,大音无声,对吧?”顾欢恢复了嬉皮笑脸的惫懒模样,耍赖地说,“我这是教他个乖,一般人哪里想得到?他出其不意的,很可能就成功了。他以后可得好好感谢我。”

“那是。”韩子高装出一本正经的模样,“如果宇文邕失了手,与宇文护斗个两败俱伤,那就更好了,齐国上下都要感谢你。”

顾欢笑得前仰后合,“是啊是啊,总之,无论是什么结果,都有人要感谢我。”

韩子高听了这话,却有些笑不出来了,“欢儿,你这话固然有理,可反过来说也一样,无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有人会恨你,你明白吗?”

“明白。”顾欢笑容一敛,郑重地道,“大哥,我断定宇文邕一定会成功的。宇文护看似强大,其实是草包一个。你看他想尽办法,联合突厥与陈国,还逼宇文邕娶了突厥公主做皇后,以借突厥之力,却一直没办法吞并我们齐国,由此便可见一斑。若是宇文邕亲政,他深谋远虑,绝不会做鲁莽之事,不打无把握之仗,我们便可从中斡旋,与他缔结盟约,说不定是一个新的契机。你说呢?”

这一席话说得轻描淡写,平平无奇,韩子高却觉得犹如黄钟大吕,震荡人心。他深深地看着她,久久无语。顾欢眨动着小鹿般乌黑闪亮的大眼睛,询问地看向他,像是对自己刚才那番话没有把握,很想听听他的意见,希望得到他的肯定。

“欢儿,你说得很好,真叫人不敢相信,这些见解会出自一个小姑娘的口中。”韩子高抬手抚了抚她的脸,眼里荡漾着浓烈的喜爱疼惜之情。

顾欢看着他,感觉有些恍惚。

淡金色的阳光笼罩着他,让他整个人都像在发光。长长的睫毛下那双摄人心魄的眼睛里仿佛有着重重旋涡,让人不由自主地陷溺进去。顾欢发了一阵呆,赶紧甩了甩头,这才清醒过来,笑道:“大哥,你真是魅力无穷。我一直有个事想问你,你听了可别生气。”

韩子高温柔地说:“不生气,你问吧。”

顾欢拉着他的手,好奇地道:“我听说,侯景之乱时,那些叛军杀红了眼,根本没了人性。他们本来也要杀你的,可一见到你,手中的刀便掉落在地,都不忍心杀了。这是真的吗?”

韩子高抚了抚她的头,微笑着说:“事情是有的,不过到后来就越传越变样了,当不得真。”

“哦。”顾欢点头,“大哥,我只是一时好奇,以后再也不会问了。”

韩子高很自然地揽着她的肩,慢慢向湖边走去,轻声道:“没关系。你是我妹妹,想知道大哥什么事,都可以问。”

“那…”顾欢仰头看着他,小心翼翼地说,“等长恭回来,郑妃肯定也要跟来。我看得出来,她对你动了心,日复一日地深陷其中,已是难以自拔。这事肯定让你深感困扰,我觉得不能再袖手旁观了。你看,我能做点什么来帮你?”

韩子高呆了片刻,轻轻叹了口气,“这事实在棘手,我也不知该如何是好。郑妃身份贵重,年纪又轻,能嫁给长恭,一定满怀欣喜。可几年过去,却依然是有名无实的夫妻,她心里很苦,我能理解。但我没办法接受她,这你是清楚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装聋作哑,对她的感情不予回应,让她能渐渐放下那心思。为今之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尽量不伤她的自尊便是。”

顾欢听罢,长长地叹息道:“也只好这样了。”

第60章

郑妃转过头去,看向碧波荡漾的水面和万里无云的蓝天,慢悠悠地说:“这是个华丽的樊笼,我只怕就要在此受困一生了。”

高长恭在一个月后回到邺城,郑妃自然是一起过来了。府里的下人有一半被遣回兰陵郡,高长恭只让管家挑了一些精明强干的心腹仆从跟来。

他们的车队浩浩荡荡地进入邺城时,并没有引起百姓的注意。邺城太繁华了,来往客商成群结队,入朝或外放的官员也时常来来去去,高长恭没有大张旗鼓,而是静悄悄地入城,因而并不引人注目。

一行人进入兰陵王府后,分别安顿下来。

顾欢与高长恭都住在绿漪阁。郑妃则住进了过去高长恭单身时住的白云轩,与韩子高住的清澜阁相距甚远。白云轩是府中最好的处所,这是顾欢叮嘱老总管高平安排的。无论如何,她都尊重郑妃的正室地位,虽然在感情上不能让出自己所爱,但至少得保证郑妃在生活上不受委屈。

郑妃对这样的安排并无异议,只是笑容越来越少,眼中的神情越来越凄婉,让人看了很为她难过。

高长恭回来后,高俨立刻交代了许多政务给他。顾欢与韩子高也很忙碌。人人早出晚归,府中常常只余郑妃这一个主人。偶尔有其他王府的王妃或高官的诰命夫人请她去叙话聚会,其他日子,她就只能在府里待着,成天无所事事。

此时正是阳春三月,暖风微熏,令人心神荡漾。郑妃默默地走在湖边,看着不远处那高高的铜雀台,眼神迷茫,惘然若失。

翠儿仍然忠实地跟在她身边,却稳重了许多,不再像过去那么莽撞。这几年的沉闷生活消磨了她的锐气,更打压了她的气焰,让她不再试图挣扎,只能无奈地安于现状。

郑妃走到亭子里坐下,翠儿立刻张罗着端上茶点。郑妃歪在香妃榻上,恹恹地看着水面。

忽然,一个匆匆从湖边经过的高挑身影吸引了她的注意。她痴痴地看着那个让她迷恋不已的人,眼中的火焰如夏日艳阳,炽烈灼热。

韩子高立刻感觉到了,转眼一看,便放慢了脚步。他一直努力避免与郑妃单独相处,更不愿接近她,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可是,此刻既然遇上了,他总不能视而不见,只好微笑着对她微微躬身,以表敬意。

郑妃精神一振,立刻坐起身来,扬声道:“顾公子,请过来喝杯茶吧。”

“多谢王妃,可是…”韩子高有些为难,“王爷那边有事,下官须得即刻前去。”

“只略坐片刻,应当无碍的。若是王爷见怪,妾身替你去领罪。”郑妃索性站了起来,作势要过去亲自邀请。

“不敢当。”韩子高便不再坚持,缓步走过来,温和地说,“既如此,下官便稍坐片刻。”

郑妃顿时容光焕发,马上恢复了雍容华贵的姿态,款款坐下,满怀爱意地看着韩子高走上前来,隔着石桌,坐到自己对面。

翠儿见机得快,立刻招呼旁边侍候的那些婢女,带着她们远远退开。

郑妃满面春风,提起桌上的小茶壶给他斟了一杯茶。韩子高连忙双手扶着杯子,礼貌地说:“有劳王妃。”

“顾公子别客气。”郑妃巧笑倩兮,本来普通的相貌便有了几分俊俏。

韩子高微微一笑,端起茶杯啜饮一口,缓缓将杯子放到桌上。

郑妃直盯着他,脸上笑吟吟的,却不吭声。

韩子高如坐针毡,只得顾左右而言他。他往外面看了看,淡淡地道:“王妃没事就多出来走走,这儿风景优美,心情也会好很多。”

“好,既是顾公子这么说了,妾身自然会勤来走动。”郑妃微笑着说,“还请顾公子也多来陪妾身坐坐,一起品茗赏花,方见风雅。”

韩子高婉转地说:“下官身不由己,有公职在身,很难得着空闲,恐怕无暇陪王妃吟风弄月,还请王妃见谅。”

郑妃脸色一黯,随即强笑道:“既是如此,妾身自然不能强迫。顾公子,后日是妾身生辰,妾身想邀顾公子一起出去走走,顾公子能赏妾身这个薄面吗?”

“王妃言重了。”韩子高连忙欠身,“原来王妃大寿将至,这是好日子,理应禀明王爷,庆祝一番。”

郑妃苦笑,“年华似水,转眼即逝,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妾身年满二十,就快老了。嫁过来四年,却始终得不到丈夫的心,而且完全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用尽心力手段,不但没有一点用处,反而枉做小人。顾公子,妾身觉得累极了,现在一颗心已另有所属,却不知该如何才好。请顾公子教我,妾身应该怎么办?”

韩子高隐隐叹了口气,温柔地说:“如果那人也喜欢王妃,下官倒是可以帮忙。天无绝人之路,总有办法的。”

郑妃看着他,渐渐两眼放光,忽然一咬牙,什么也不顾了,激动地说:“顾公子,妾身嫁入王府四年,却仍是清白之身。自三年前见到公子,妾身便情根深种,再难自拔。若顾公子不嫌弃妾身曾嫁作他人妇,妾身立即向王爷禀明,下堂求去。妾身若能与顾公子结为连理,便是吃糠咽菜,当牛做马,也甘之如饴。”

韩子高被她热烈的表白惊呆了,片刻之后才回过神来,立刻起身,对她长揖到地,诚恳地道:“下官谢王妃错爱。不瞒王妃说,下官早已心有所属,毕生难忘,实难再与他人有情。王妃,今日之事,下官绝不会告诉任何人,也请王妃当它从未发生过。王妃冰雪聪明,贤雅通达,今后定能觅到良人,届时下官定会说服王爷,助王妃得偿所愿。”

郑妃顿时怔住,脸色渐渐苍白,无力地说:“顾公子,妾身对公子一片真心…”

韩子高微微低头,轻声说:“王妃冰清玉洁,身份高贵,能对下官折节眷顾,实是下官三生有幸。下官对王妃十分感激,却委实不能接受。若下官适才之言有得罪之处,还请王妃海涵。”

他言辞恳切,神情温柔,虽是低声下气,一举一动间却仍散发着无穷魅力。他微低着头,郑妃只能看到他那优美的脸部轮廓。那长长的睫毛如蝴蝶般一扑一闪,她的心弦也在起起落落,阴晴不定。

静了很久,郑妃才苦涩地道:“你去吧,是妾身不安于室,自取其辱,与公子无关。”

“不不,王妃并没有错,切勿自责。”韩子高再度抱拳,诚恳劝解,“其实,王爷也很无奈。他情有独钟,不肯有负欢儿,却又碍于皇命,只得辜负了王妃,为此也很内疚。欢儿更是对王妃满怀歉意,下官身为她的兄长,对王妃亦觉抱歉。千错万错,都是我们的错,王妃半分错处都没有。还请王妃放宽心怀,善自珍重,以待将来。”

“将来?我还有将来吗?”郑妃转过头去,看向碧波荡漾的水面和万里无云的蓝天,慢悠悠地说,“这是个华丽的樊笼,我只怕就要在此受困一生了。”

韩子高心下恻然,轻声劝道:“王妃别这么想,世事难料,总会有转机的。”

郑妃沉默了一会儿,脸上的伤感之情收敛许多,转头对他笑了笑,“多谢顾公子开解妾身。王爷不是有急事找你吗?顾公子去忙吧。”

韩子高虽然有些担心,却也不便多说什么,便拱手道:“多谢王妃,下官告辞。”

郑妃微微点头,看着他从容转身,沉稳地离去,眼里忍不住涌出泪来。

翠儿这才过来侍候,见郑妃神色有异,连忙问道:“小姐,出什么事了?是顾公子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吗?”

郑妃神情凄然,微微摇了摇头,忽然说:“翠儿,吩咐他们备车。你去收拾一下,我想去常山寺住上几日,参禅拜佛,以求心安。”

“是,我这就去。”翠儿立刻指派婢仆随从准备马车,然后亲自收拾好随身需用的物品,侍候着郑妃上了车,出城而去。

其实,韩子高对郑妃说高长恭有急事找他,并非托词,那边确有紧急军务要他赶去商议。

去年底,宇文护听闻齐国太后暴卒,皇帝下罪己诏宣布退位,少年新君仓促登基,便认为齐国必定内乱,应趁机讨伐,便派兵东侵。

正月,斛律光还以颜色,率军在汾北修筑平陇、卫壁、统戎等十三城,拓地五百余里,胡汉百姓有万人来归。

周国宇文护派柱国将军普屯威与郧州刺史韦孝宽率步骑万余进攻平陇。斛律光凛然不惧,与之大战于汾水之北,很快便击败周军,俘杀千余人。

周国又派出柱国将军纥干广略图攻宜阳,斛律光率步骑五万驰援,与周军大战于城下。齐军骁勇,大败周军,并乘胜追击,夺取了周国的建安等四戍,俘获周军千余人后凯旋。

三月,周国大司马、齐殇王宇文宪亲率两万精锐自龙门而出,进攻齐国。当地驻守的齐将新蔡王王康德心生惧意,不战而逃。宇文宪随即渡过黄河,在两天内连夺齐国的伏龙等四座城池,后又攻克张壁,将里面的军粮收为己用,把城垒夷为平地。斛律光此时正率领大军围困汾州,远在华谷城,来不及支援。

接着,宇文宪又亲入两乳谷,袭克齐国的柏社城,继而进军姚襄。齐军在城中固守不出。宇文宪便派柱国将军谭公会修筑石殿城,声援汾州。

斛律光见周军来势凶猛,恐己方军力不足,遂向朝中奏报,请求支援。

高俨接到奏疏后十分冷静,立刻决定派遣段韶和高长恭一同前往抵御。

齐国三大名将尽出,声势惊人。若是大败而归,不但国土有损,百姓遭殃,国家的体面更是荡然无存,段韶与高长恭便在出征前详细计议。韩子高与顾欢均是大将军,自然要参与其中。

定下进军方略,已是夜幕低垂,他们各自回府,准备第二日驰赴军营,率大军出征。

回到府中,高长恭得知郑妃去了常山寺,说要在那里小住一阵,参禅礼佛。他满脑子都是国事军事,不疑有他,只派人去告知王妃,自己将离开邺城一段时间,请王妃多多保重。

当夜,王府中一片忙碌,高长恭的兰陵十八骑自然随他出征。顾欢和韩子高的亲兵也一样,大家都在收拾行装,检查马匹甲胄兵器,到子时方才睡下。

这是自洛阳大战后高长恭首次与顾欢同赴沙场,他没有多说什么,只紧紧搂着她,与她缠绵相吻,却没有求欢。他们要保存体力,以应付明日的长途行军。

当晨曦初现,他们便起身了,迅速洗漱完毕,顶盔贯甲,然后骑上战马,离开邺城。

黎明的微光中,巨大的都城仍在沉睡,只有一些人家的屋顶上冒出袅袅炊烟,却很少看到有人走动。他们这支队伍沉默地走过宽阔笔直的大道,向西门而去。

守城士卒手持长戈,肃立在城门两侧,无声地向他们致以军礼。高长恭抬臂还礼,纵马疾驰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