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寞帝姬与流亡王孙的凄恋:凤血上一章:第 6 章
  • 寂寞帝姬与流亡王孙的凄恋:凤血下一章:第 8 章

车骑将军暴怒,迎面指向长公主:"妖女,你敢私调羽林骑,当真反了不成!"

"逆臣出言无状,辱及皇室。"长公主淡淡回眸,隐忍之色霎时尽化作凌厉,"中常侍,将其拿下,廷杖四十。"

寻常壮年男子也当不得廷杖二十,这四十记尽数打下,老将军一身骨头只怕要散在这里。张荣冷汗透衣,陈国公身后一干老臣已见过长公主杀人手段,知她说得出便做得出,纷纷惊惶跪下,连连求恳。车骑将军暴跳如雷,兀自喝骂不歇,恨不能生啖了眼前女子。

只余陈国公与廷尉二人犹自僵立,短短一刻,廷尉已是汗如雨坠。今日这一搏,原是势在必得,胜券在握,未料变生肘腋,这女子竟不顾后果,以命相搏--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不料她金枝玉叶竟也性烈如此。今日若要抵死一搏,区区羽林骑未必奈何得了陈国公留驻皇城的策应之军。然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原可完胜的局面也沦为一盘残局。

真要同她拼个鱼死网破吗?朝中兵权在手,对头软肋已现,沈裴二人自顾不暇,皇上病入膏肓……皇后与皇嗣已是何家的人,至此赢面在握,却同一个将被远嫁夷酋的落魄女子拼命?她,也配吗?

陈国公兀自笑了,眯眼注视昀凰,缓缓振衣跪下。

廷尉暗松一口气,随之俯跪在侧,一干老臣同为车骑将军求取宽贷。

六名执仗内侍已将车骑将军按倒在地,夺下冠戴玉笏,朱漆描金圆木大杖高高举起。左右俯乞恳求不绝,长公主袖手垂眸,与陈国公目光冷冷交汇。历来只有皇帝才能当殿杖杀臣工,便是太后也不能逾越。当年郭后悍然杖杀文定侯苏焕,才破了这祖宗规矩。即便如此,郭后也曾请旨行刑,长公主却只凭一言,便要诛杀大将于殿前。

南秦立国以来,为臣之耻,莫过今日。

僵持之际,沈觉竟也跪了下来,哑声道:"微臣斗胆进言,国之肱股,不因小节而废大义,其行虽可诛,其心亦可恕。望公主三思!"车骑将军咬牙跪地,脸颊几已贴上地面,闻听沈觉此言,心中竟是一震。党争向来是你死我活,不想生死关头,沈相竟肯摒除私见,顾全大局……长公主似也有所触动,眼中凌厉之色稍敛,回眸注视陈国公,缓缓开口:"不因小节而废大义,沈相言之有理,国丈以为如何?"

她问得恳切,眼瞳里光华鉴人。

好一句"不因小节而废大义",陈国公冷笑,何尝听不出那恳切之下的咄咄--她分明是在要挟,逼他来做一场交易。所谓小节,明指车骑将军冲撞犯上,暗地里将裴令显御下不严,渎职从犯之罪转为轻描淡写的小过小失。拿老朽一命做抵,替那竖子脱罪。

"古云,勿以恶小而为。"陈国公长须拂动,神容竣严,"臣以为,惩小方能戒大,刑律不可容情。"话音落地,众人悚然,廷尉心中最是雪亮,冷汗顺着脖颈滚落。打死一个车骑将军,拔除裴令显这一丛劲敌,虽是值回代价,未免兔死狐悲。长公主亦为之一窒,再开口时,语声似在冰雪里浸过,入耳彻骨:"你等都听见了,还不照国丈说的办。"

执杖内侍怔了一瞬,猛醒过神来,手中高举的廷杖重重落下,击打在老将军躬起的背脊上。一声闷响,老将军哼也未哼,额角青筋却暴起,硬受了这摧筋折骨的一击。所有人皆在那一刻猝然闭眼,唯有昀凰定定睁眼瞧着,纹丝神情也无。那颤动的白发,皱纹间滚落的汗,随朱漆大杖带起的血珠子,转眼间泼剌剌洒满天地,将眼前一切变成猩红。

当殿受刑的人,面目在刹那间模糊。仿佛是车骑将军,仿佛又是她看不清的一张脸,是她早已不记得形貌的外祖父,当年也是这般殒命于杖下……昀凰微微张口,咽喉似有钝刀割过,叫不出一声"够了"。沈觉瞧见她煞白的脸,发青的唇,只觉万箭呼啸穿心。

忽见殿内奔出一名医侍,扑通跪倒,急喘道:"陛下召长公主入见!"

"皇上醒了?"中常侍王隗第一个箭步上前,语声因急切而破了调。其余跪地诸人纷纷起身,忘了尊卑礼数,焦灼拥上前来追问医侍。眼前红衣拂动,长公主已入殿内,却又驻足转身:"御前喧哗,成何体统,还不退下去!"

王隗与她目光相接,立即会意挡在殿前,示意执杖内侍暂止:"诸位大人少安毋躁。"眼见着那深红背影转入内殿,陈国公亦只得无奈止步,转眼见那医侍神情仓皇,心中暗道不妙。王隗随即退入殿中,下令将殿门闭了,以免惊扰圣驾。徒留众臣在殿外,谁也不敢多出一声,正午日光将各人影子压成小小一团踏在脚下。沈觉与裴令显缄默相视,心底已将最坏的念头转过数遍。

王隗匆匆随长公主步入内殿,数名御医鱼贯而出,见长公主匆匆而至,忙俯身避让两侧。只听环佩之声凌乱摇曳,长公主走得甚急,素日仪态风华尽失,几乎是踉跄奔入帘内。御医令甫一抬头,便见中常侍王隗似一面铁墙立在跟前,遮挡了昏暗殿内仅有的光亮,沉沉语声似夹了一把铁沙子:"如今怎样,你且照实说!"

还未走得近,昀凰已没了力气,脚下软绵绵踩空,跌在明黄蛟绡纹锦帐外。那帷帐后头,他静静倚枕靠着,并不似她以为的那样奄奄一息,反倒有些笑容,只是脸色不似活人。他朝她伸出手来,广袖垂落似流云:"过来。"

往日里,他总这样唤她,如同唤一只豢养在掌心的鸟儿。

昀凰缓缓撑起身来,只走得两步便绊住裙袂,堪堪跌跪在他榻边。少桓笑一笑,勉力抬手去扶她。这修长的手原本也曾握剑挽缰,此刻却消瘦如削,苍白肌肤底下隐现暗蓝血脉。昀凰握住他的手,轻轻贴上脸颊,无声亦无泪。"朕还活着,你却要走了吗?"少桓语声平静,轻柔似一缕水流,淌过之处却是封冻。昀凰说不出话来,一时间连气也喘不上来,只是哀哀望住他……良久,终于颤声开口:"华昀凰会走,我不会走。"

少桓蹙起眉心,手指抚上她苍白颤抖的唇,笑意加深几分:"又在骗人。"

辛辣热流骤然涌上,眼底喉间尽是涩痛,昀凰狠狠咬唇,苦咸滋味漫进唇间,竟不知何时落下的泪。第一声哽咽之后,再不能自已,诸般隐忍都成了枉然。

从未见过她哭得如此伤心,蜷缩起纤细身子,似个小小孩童。支离破碎的话语,夹缠了哽咽,浸透了泪水,字字句句都是凄楚,听着竟不真切。起初他听见她亟亟地说着"晋王"、"北齐太子"、"瑞王"云云……恍惚似芒刺入耳,却不知她究竟在说什么。眼里心里,只是她的泪颜,他令她如此悲伤吗?

见他漠然,全无丝毫反应,昀凰蓦地恐惧起来,紧拽住他的手,又亟亟说了一遍。

"我没有别的法子了,华昀凰原是早该死去的人,偷生偷不来长久!少桓,我要的是长长久久,我要光明正大!我再不做这长公主,不做这华昀凰!"

少桓不说话,静静看她,幽黑眼底没有一丝活气。

昀凰目光迷乱,几近癫狂:"你听到了吗,少桓?"

他分明听到,却只是漠然,对她满盘愿望、满心期待全都无动于衷。只是冷,满眼都是冷,令她如临万丈深渊,恐惧无以复加,连声音也破碎了:"你要怎样都好,你若不喜欢,我便不去,哪里也不去了!"

聪慧、淡定、骄傲尽化泡影,她惊慌失措,显出狼狈原形,也不过是个低微的弱小女子。

少桓终于笑了一笑,极微渺的一点温柔,却是给她莫大的怜悯。

"我渴了。"他只说这么一句。

昀凰慌忙折身倒水,凌乱失措举止尽都落入他眼里。

脂玉盏中盛好了梧桐露,昀凰小心翼翼捧至榻前,倾身俯下,将玉盏凑近他唇边。少桓温柔凝望昀凰,修长手指再度抚上她脸颊,轻轻抚至颈项。他的手已清瘦至极,仿佛握不稳一支紫毫笔,却在蓦然间,狠狠扼住她咽喉。

第十五章【此身已随前缘误】

所有光都暗下来,所有喧嚣都不再,渐渐聚拢的黑暗里唯有那一双清寂眼神,丝丝温柔,缕缕缠绵,似黑暗窒息里最后的光和暖。恰似初见那一眼,长剑映亮暗室,碧血溅染屏风,暗影里只见他的眼,杀机如惊电,悯柔若春水。

扼在咽喉的手剧烈颤抖,一点点扼紧,再扼紧。

昀凰只激烈挣扎两下,因惊悸而睁大的眼睛里,渐渐有雾气浮起,秋水池上,残荷凝霜,悲伤漫过求生意念,铺天盖地尽是绝望。白骨化灰,黄泉相随,只是这誓言应验得太早太轻易。凝在睫上的泪水来不及滚落,万千不甘来不及让他明了……眼前渐已模糊,昀凰身子绵绵软倒,只竭尽最后力气抓住少桓衣襟,掌心覆上他胸口。

血色蔻丹,单纱白衣,温热掌心底下,恰是那狰狞旧伤。

温热溅落脸颊,却是少桓的泪。

惨然笑容里,他终究松了手,同她双双跌落在明黄鲛绡帐中。肌肤相贴,鬓发相缠,曾多少次缠绵在凤榻鸾帷,却是第一次共枕于帝后的龙床。昀凰已是虚软无力,蜷伏在少桓身侧,长发缭乱,无声而急促地喘息。

"昀凰。"少桓语声微弱平静,前一刻的杀机仿佛从未出现,"朕放你走。"

昀凰说不出话来,喉间痛如刀割,一路痛到心尖上去。他终究肯放了她,金口玉言,一句话斩断诸般孽障。她却狠狠攥紧他的手,说什么也不能放,指尖剜进他掌心里去。他微弱地笑了一笑,将手指抵在昀凰毫无血色的唇上,止住她嘴唇的颤抖:"不必说了,朕知道。"

一声朕,唤回昀凰三魂六魄。他连自谓也收回了,一口一声朕,做回高高在上的君王。昀凰张了口,听见自己语声喑哑,几不可闻:"若是连你也不信我,不如就此将我扼死。"

"朕相信。"杜若清苦气息轻拂耳鬓,少桓低低道,"这样很好,朕很放心。"

昀凰恍惚抬眸,见他的眉目近在咫尺,语声萦绕耳畔,却觉眼前之人比任何时候都更遥远。方才被他手指扼过的地方还在火辣辣地疼,转眼他已温柔如昔,仿佛一个躯壳里栖宿着两个不同的少桓。他脸颊显出玉一般颜色,隐隐透寒,再无温润:"原想天上地下带着你一起,如今看来,朕不配了。"

"少桓……"昀凰哽咽失声。少桓微微而笑:"你委曲求全,不惜向外族求取庇护,朕却是一介废人,再也护不得你周全。当日未能带你一同离去,登基之后亦未能给你堂皇名分。你无双芳华,尽被朕误在深宫。如今壮士断腕以全质,你……很好,很好……"少桓笑着,猝然紧抿了唇,胸膛剧烈起伏,将一阵呛咳极力隐忍下去。

他是如此骄傲的一个人,帝王之尊,伤病之恨,一切最脆弱的地方,却又被她烙上新伤。昀凰再也说不出话,一时间手足冰凉,遍体都似冰刀在割,痛入骨髓,却流不出一滴血。

"皇上究竟还能熬得多久?"

王隗一语惊得左右变色,这般杀头灭族的话也只有他敢说出口。御医令已将众人诊治之见一五一十告知,皇上依赖丹石过久,寻常药石已对病症无效,御医连开几服温中补养的方子,却镇不住他咳血之症。唯今之计,只得照丹石炼方,且先稳住病况。只是皇上龙体虚损,再难抵受丹石之毒,一旦肺腑俱害……御医令一额都是豆大汗珠,不敢将凶言出口。王隗却已顾不得避忌,厉声追问之下,御医令惶然道:"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载。"

王隗心中虽有准备,仍是如遭雷击。

却只听身后一个喑哑语声缓缓问道:"可有万千之幸?"

御医令慌忙回身,见长公主不知何时出了内殿,幽幽立在众人身后,长发垂覆两肩,目中泛红,脸色白得有如妖魅。只觑得一眼,御医令再不敢抬头,惴惴沉吟片刻道:"若蒙天幸,或也能延寿十余载……"

十余载,便是他与她的天幸。长公主一言不发,暗影遮蔽了脸上神色,仿佛一尊黑暗中的玉像。王隗这才回过神来,也顾不得礼数尊卑,脱口便问:"殿下,皇上怎样了?"

长公主身形憔悴,语声沙哑:"皇上醒着,要见外头那几个,让国丈、沈相、廷尉与裴将军都进来。"王隗迟疑一瞬,默然应命转身退去。长公主却又唤住他:"叫承淑宫裴妃也过来。"

"也见驾吗?"王隗上了岁数,到底还是多话了些。

"不必。"长公主已转过身去,头也不回道,"让她在偏殿静阁候着。"

此时召见那无关紧要的裴妃实是匪夷所思,王隗一时猜不透长公主的意思,也不知是否是皇上心意,忙趋行近前,沉声问道:"那中宫如何处置?"

皇后不在殿前,各宫妃嫔一个也不见,太初殿外黑压压跪着一片尽是臣工。

裴妃自阶下仰头望去,屏在腔子里的一口气顿时散了,膝弯软软,再撑不住身子。"娘娘!"侍女锦心忙将她搀住,只恐她再度昏厥过去--早前闻知裴令显触怒龙颜,娘娘大惊失色,当下直奔太初殿,欲见驾求情。不料甫出宫门,竟遇羽林骑迎面阻住去路,迫令各宫回避,封闭宫门,一概人等不得出入。见了这番阵仗,知是大祸将至,娘娘骇得六神无主。遣人去太初殿、辛夷宫与中宫打探消息,良久不见回音。直等了大半个时辰,竟等来一句噩耗,说是皇上不好了!娘娘受不住这惊骇,当即晕了过去……待得悠悠醒转,尚未恢复人色,内侍已至承淑宫宣召贤妃觐见。

锦心勉力定住心神,颤声在裴妃耳边说道:"娘娘千万支撑着些,眼下吉凶未知……"她不提尚好,一提吉凶,裴妃脸色越发惨白。到了这般光景,还能有什么吉,原本存了一线侥幸,若后妃都在殿前倒好,偏只单独宣召她一人。裴家获罪,皇上垂危,长公主不见踪影,刹那间所有倚靠都不在了,只剩她一人孤零零站在狼群里。若是皇上不在了,何皇后第一个不会放过她。汉有人彘之祸,今有恪妃之鉴,在那幽旷殿内等着她的,是鸩酒、白绫还是别的?

裴妃只觉身在虚空,不觉已被锦心搀着,一步步到了殿前。内侍引她往偏殿去,长年幽暗的偏殿连廊,挡住日光灼热,令她周身一凉,神志也清醒了些。

眼前一扇朱漆雕门紧闭,仿佛是供臣工入觐前歇候的静室。内侍在门前俯身,也不通禀,只将那门轻轻推开一线,里头熏燃着熟悉的宁神香,一缕沉沉撩人的香气弥散。怔神间,内侍将她一推,裴妃踉跄踏进,身后门已合上。四面垂帘都已落下,只有丝丝微光从美玉卷帘间隙里照入。裴妃瑟缩了身子惶然四顾,小小一间静室,除却陈设别无他物。

"你怕什么?"蓦然传来的幽细语声,惊得裴妃倒退两步,这才瞧见垂幔后面静静立着一个人影。那人转过身来,垂覆的长发微微遮了容颜,语声之喑哑,神容之枯槁,惊得裴妃手足无措。往日美若天人的宁国长公主此刻竟似幽魂一缕,悄无声息地立在暗影里,周身仿佛裹着一团寒气。

"我问你怕什么。"长公主语声冷得瘆人。裴妃张口,却觉舌尖已冻住--怕什么,这一路战战兢兢魂不附体究竟怕着什么,到此刻竟说不上来。长公主走近前来,近得可以瞧见眼底红丝。第一次这么近地细看她,细看这梦魇般摆脱不得的美貌,裴妃的目光凝定在昀凰脸上,从她泛红的眼眶移至唇上血印,最后瞧见颈间青紫的扼痕。

长公主苍白的手指抚上那处紫痕,幽幽笑着:"差一点,他便能扼死我。"裴妃惊退一步,骇然捂住自己颈项,仿佛那修削手指下一刻便会扼上自己的咽喉。她惊惶欲绝的神色令昀凰的笑意加深,逼近她细声问道:"令婉,你怕死吗?"

死,谁人能不怕死。

裴妃后背已抵上身后廊柱,被逼得退无可退,脱口哀叫:"你,你要我怎样?!"

长公主轻笑:"太初殿里两个男子生死不知,一个是你夫君,一个是你兄长,可是令婉,你只怕一死而已。"她连笑声也喑哑了,每个字都破碎,出口却似刀锋,割得人血淋淋。裴妃陡然觉得憎恨,憎恨她叫这"令婉"二字,好似最亲近熟悉的家人,看清她脉络肺腑。

"是,我怕死。"裴妃蓦然仰起脸来,一咬牙道,"我很怕死!"她本就身姿高挑,仰了头只觉逼仄之气尽出,随之恨恨地红了眼眶。"怕死又有何错?"长公主略一侧首,颈间紫痕更见明显,衬着她唇角笑意如丝,美艳得诡烈,"怕死就好。"

裴妃怔住,长公主却回身在椅中坐下,冷冷望定了她,再无一丝笑容,"你兄长自身难保,即便重罪可免,总有些苦头要吃。一旦皇上不能再庇佑裴家……令婉,你靠什么活下去?"

刹那间怒火喧嚣熄灭,似冰水浇上炭盆,裴妃心头只跳出两个字--皇嗣。

后宫女子谁人不知,再多恩宠也有尽头,唯有子嗣可保得晚年善终。一旦先帝晏驾,无嗣的妃嫔便落得冷宫幽禁,似她这般得罪过何皇后的人,只怕更是献祭皇权的血牲。

皇嗣,她做梦也想得的皇嗣,偏偏越想要的,越是得不到。裴妃神色几度变幻,一时惨然,一时不甘,终究失声笑了出来。一败涂地并非技不如人,恰机缘不巧,又怨得谁。

"陈国公有恃无恐,无非倚仗着皇后和皇嗣。不过生男生女还未可知,假若另有妃嫔也得了子嗣,恰巧皇后所出又是公主,一切便不同了。"长公主端严身姿纹丝不动,语声却似妖蛊,"令婉,你说是吗?"

刹那间,重锤击落心坎。

裴妃不是笨人,转念间心思洞明,雪光惊电似的明白。

"你……"裴妃煞白了脸色,猛然张大双眼,"这,这如何能……"

长公主面无喜怒,平静得像在说一场宫宴安排何种乐舞:"我说能便能,你说有便有。"

裴妃气息纷乱,喉间发紧,掌心俱是冷汗:"宫里四处都是耳目,御医、宫人、内侍……这弥天大谎,如何能瞒天过海?皇后所出若不是公主,这手脚做了也是白做!"

瞬息之念,她心思倒也转得如此之快,轻重权衡如此得宜。昀凰微微眯了眼,审视眼前绮颜玉貌女子,在那光润鬓颊依稀还可见得少女的红润。往后年岁渐长,历练渐多,这又何尝不是一个辣手人物。然而昀凰微微倾身,朝她扬眉浅笑:"令婉,你还未明白吗?到这地步,皇后必是生女,而你必然得男……否则,你、我、裴家,连同皇上一手打下的江山,都将万劫不复。"

那缭绕香气似要勾去人的魂魄,昏暝室内,静得仿佛可以听见彼此心跳。起初裴妃只觉自己心头急撞,紧促得喘不过气。不意却觑见长公主胸口微微起伏,镇定容色下的忧急,因这纷乱气息泄露无遗。原来她也会怕……裴妃莫名松一口气,更多疑惧却浮上心头。深宫禁苑耳目众多,偷龙转凤岂是这般容易,一旦败露便是诛灭九族的下场。想着那凶险光景,裴妃一身冷汗尽出:"即便捱过十月,又去哪里找一个活生生的婴孩?"

"能从中宫换来最好,若是皇后生下公主,也只得另寻个男婴进来。"长公主眉心微蹙,"这倒难不倒王隗,太医院也可放心,只是承淑宫里未必稳妥,只怕还要委屈你暂且住一住西边。"

裴妃悚然,明白她所谓的西边,便是那阴僻怕人的冷宫了。

七道重门阻隔,仿佛将最西面的延年宫隔绝在人世之外。当年惠帝为太后筑延年宫,宫室成,太后薨;成帝端佑皇后失宠,幽居延年宫,郁悒而终;明帝时,章皇后因妒获罪,于延年宫幽禁数月,鸩酒赐死。此后的延年宫便令后宫诸人闻之色变,一旦谪入此地,便是永世不得翻身。"宫宴那日,你与淑妃私下非议中宫,这已足够罚你去西边住上一阵子。"长公主悠然开口,却令裴妃如坠冰窖--当日几句闲言,竟也瞒不过她的耳目。

"那里最是清净,门锁一落,谁家耳目也安插不得。"长公主幽深目光全无波澜,一切都已盘算周密,只需搬动棋子而已。

"这事,皇上可知道?"裴妃脸色青白,良久才颤声问出这一句。

长公主面色一寒,漠然道:"皇上知道。"

裴妃脚下绵软,终于跌坐椅中,心底最后一丝侥幸的光亮也熄灭。

皇上果真是不能好了,否则不会应允这般无奈之事。裴妃无力垂首,心头空落落,竟也不觉得如何悲伤。原以为情浓爱笃,到此刻才知,他在她心中也只是"皇上",只是那高高在上的明黄身影……而她在他心中,只怕连个浅浅影子也没有。

一丝讥诮笑容浮上裴妃唇角,眼底悲喜成灰。

若皇后生了公主,就此皇嗣断绝,日后真要扶假皇储登基吗?到那时,她还出不出得了延年宫,会不会永久缄口,以保全这秘密永不泄露--裴妃紧紧盯住长公主双眼,越看越觉寒意透骨。长公主却似看透她心思:"若非逼到绝境,谁也不会出此下策。坐以待毙或是孤注一掷,你自己选。"

裴妃面如土色,夹在生死一念间,左右都是峭壁,连摇摆都无处。长公主却一句句迫上来,迫得她无处躲闪:"往后总得有人统率六宫,众多妃嫔中单单挑了你,无非因为你姓裴。既然皇上看重裴家,这机缘便成全在你头上。你若不肯也无妨,总还有淑妃、德妃和诸嫔……"

"那你呢?"裴妃脱口而出,语声落地,自己也僵住。

到底还是将最后一层窗纸戳破。

最痛的伤口被盐粒撒上,昀凰抿唇,目光落在裴妃光洁修长的颈上--这美好的皮囊还如此娇嫩,不知死后会变成什么模样。昀凰目光冰凉,唇角却勾出惑人弧线:"我亦有我的去处,或许你生下皇子之日,便是我远嫁北齐之时。"

凄惶哭声伴着阵阵哀求从偏殿一路传出,两名内侍将裴妃拖曳到宫门,称贤妃裴氏忤逆犯上,非议中宫,被长公主下令鞭笞二十。裴妃凄厉的哭叫令殿外众臣心惊胆寒,虽知长公主性情乖张,却不料今日暴戾至此。眼看着左右将她按倒,鞭子将要抽下,裴妃蓦地尖叫道:"我有龙脉在身,谁敢动手!"

这一声喊,惊落内侍手中长鞭,惊得里里外外尽皆色变。内侍飞奔入殿禀报长公主,将裴妃架入殿中,御医匆匆随后而至,彤书女史亦奉召而来……不过片刻,里头消息传出,贤妃确是有了龙脉。这变故来得太过仓促离奇,陈国公与沈裴二人尚在御前见驾,外面诸人面面相觑,尚来不及应对分辨,长公主便又下令,免了裴妃鞭笞之责,遣回承淑宫禁足。

一时间惊的惊,喜的喜,疑的疑,承淑宫里里外外也不知布满多少耳目。只见御医进出不绝,却无更多消息传出,空叫多少人急红了眼。恰此时,陈国公等人于御前苦谏一日一夜,参奏裴令显治下不严、耽迷女色、腐坏军纪,纵容女眷非议朝政。众老臣涕泪交流,彻夜跪候太初殿外等候圣裁。

次日,三道圣旨接连颁下。

赐死裴令显妾子瑶等七女,其余女子流徙南疆,罚为营妓;革去裴令显封爵,罚俸禄千石,责令闭门思过,军中权责交副将暂代。同遭参奏的五名将领均降职一等;沈觉受连带之罪,罚俸千石。贤妃裴氏一并获罪,谪入延年宫圈禁。

皇城内外,朝野上下,震动非常。

只一夜之间,原本炙手可热的裴家看似就这样垮了。连有了龙脉的贤妃也不能幸免,一夕失宠,打入冷宫再不得翻身。也有人说裴家垮不了,皇上明里降责,暗中还是护着裴家的。裴氏虽革了爵,手中兵权还在,一旦贤妃诞下了皇子……

"便叫那妖女诡计得逞,尔等老朽,只怕死无葬身之地。"

陈国公将手中杯子重重搁下,面带一丝冷笑,如锥目光扫过面前诸人。一桌酒肴纹丝未动,桌旁众人犹自举着杯,惶惶然不知该不该放下。原是备了酒宴庆功,如论如何总是赢得先手,待陈国公这盆冷水兜头浇下,一时间众人都噤了声,谁也喝不下这庆功酒。

"她也做不得多少手脚了。"廷尉低咳一声,赔笑道,"和亲之议已定,再由不得她在宫中兴风作浪。"陈国公阴沉了脸色:"民间婚娶尚有数月筹备,两国联姻是何等大事,其间礼聘往来,婚期再快也在半年之后。这妖女在宫中只手遮天,更有沈觉、王隗里外照应,她若趁此做下手脚,你我如何应对?"

第十六章【回看流年是蹉跎】

栴檀子,瑞龙脑,一室馥郁缥缈。水雾氤氲的汤池四周,各跪着一名宫婢,将五色花瓣与香片匀匀抛撒在水面上。绢绘屏风隔开了外室,珠帘不动,静谧无声。昀凰闭目半倚在整块汉玉雕出的莲台上,乌黑湿发散在雪白双肩,酥胸半露出水面。池中兰汤轻漾,濡湿了发梢,丝丝缕缕贴在颊上。四名宫婢捧着空的香奁悄然退出,一名青衣医女却低头而入,捧了小小玉匣在昀凰身边跪下。绘着合欢纹的匣盖揭开,浓郁的麝香气息扑入鼻端。

昀凰仍闭着眼,脸上纹丝不动,苍白双颊被水汽蒸出淡淡红晕。青衣医女以银匙挑起一点麝香膏,轻轻搅入兰汤……琥珀色的香膏渐渐融入水中。

蓦地,长公主睁了眼,一扬手将那银匙夺过,狠狠掷了出去,一时带起水珠四溅。

医女跌在一旁,惊骇得张了口,却发不出声音。素日里都是这哑女侍侯长公主沐浴,由她掌握麝香用量,一举一动都已熟稔有素。长公主敏锐多疑,这辛夷宫里谁也算不得她的亲信,能近身侍侯的哑女已算难得。然而这毫无预兆的发怒,令哑女惊骇欲绝,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

长公主看着池边玉匣,目光如寒潭,由漠然至厌弃,隐隐愤懑,渐转为悲苦。

那香膏凝成琥珀色,是日日沐浴必备的香料。

"又是麝香。"恍惚间有个声音萦绕耳畔,"朕不许你再用麝香。"

不许,不许又能如何。空有万千不甘,这麝香还是一日日用了下来。旁人苦求不得,她却避之唯恐不及。昀凰一声低笑,抓起玉匣重重摔出去,脆裂声里碎玉溅跳,香脂狼藉,一室尽是浓郁香气。医女骇然俯低在地,不敢看长公主苍白扭曲的容颜。

外头侍女慌忙闻声入内,却见长公主赤身而起,水珠沿皎洁胴体滑落,耀得人不敢直视。尚衣女官忙奉上浴衣、长巾、束带,长公主看也不看,径直拽过一件丝袍披上,赤足走出外室。

等了半晌的近侍宫人疾趋近前,低声禀道:"中宫来人传了几次话,说是皇后凤体违和,一直不肯进药,整日也未进膳,御医甚是忧切。"长公主厉色未消,冷冷道:"不肯进膳就撤了,随她去熬。"宫人嗫嚅道:"皇后终日以泪洗面,对左右不假辞色,说只认得从前的宫人。"

长公主驻足蹙眉:"不是留了一个叫潜月的吗?"

"是。"宫人低声道,"潜月随嫁入宫以来,最得皇后倚赖。如今更替了中宫上下,只剩她陪伴皇后左右。"长公主侧身,眸色淡漠:"将潜月逐出宫去,如若不从,就地杖杀。"宫人一惊,见长公主面色如霜,一时间杀意扑面,掠起阵阵寒栗。

晨光漫透小轩窗,昀凰安然端坐妆台前,宫女巧手为她梳起云鬟雾髻,仍梳待嫁女子发式。

身后近侍宫人恭然立着,将内外事务细细禀来,记下长公主的吩咐,末了低声道:"昨夜里已将潜月从小门遣出。"小门是讳称,犯下过错或患了病的宫人,不能从宫门出入,专有一个供她们遣出的地方,俗称小门。从小门出去的人,不死也褪去半层皮,终生不得踏入宫廷一步。

长公主淡淡问道:"可曾费过周折?"

宫人明白这"周折"的含义,忙道:"起初皇后不从,内侍将潜月拖下杖责,打到第六下,皇后便允了。"觑着长公主脸色,宫人又小声道:"皇后也肯进膳了。"长公主闻言一笑,把玩着手里的一支玉簪,似漫不经心道:"哪里是真的求死……真要她死,早已死了。"宫人不敢答话,直待长公主吩咐预备车驾,这才松一口气,忙叩首退下。出了殿外,回想起长公主的神情话语,陡然有寒意从心底透出。

镜中秋水生辉,昀凰看着自己,心头却浮现何皇后的面容。那一双秀狭丹凤眼,敦柔中暗蕴城府,娴静里难掩妒色,是她最不喜欢的模样。

想起方才一掠而过的杀意,昀凰凝视指尖,默默将手握紧。

不是没起过杀心。趁眼下宫禁还在掌控,让皇后连同那未成形的孩子一并死于偶然,不失为釜底抽薪、永绝后患的法子。如此,也不必煞费心力安排那一出偷龙转凤。来日皇子"诞下",为免裴家坐大,裴妃也难逃一死。左右都是杀,早早一刀斩断乱麻,未尝不是干净利落。

然而,真的能下手吗?

那不知形貌的小人儿,终究是少桓的血脉,只怕也将是唯一血脉。私心里,不是不憎那何家,却也暗自期盼皇后生下麟儿。若不然,日后一手扶了假皇储登基,少桓舍命打下的江山又当落入何人手里……何鉴之那老匹夫有恃无恐,必是看准她不能对皇后下手。如今有了裴妃,皇后顿感自危,她也须做出杀气腾腾的样子才唬得住那一班虎狼。

虎狼,她视人如虎狼,人视她亦如蛇蝎。

昀凰垂眸而笑,缓缓将最后一枚珠钗斜插入鬓。

鸾驾已候在外边,时将正午,离子瑶赐鸩的时刻已近了。

门上铁锁铿啷作响,数名素衣宫人鱼贯而入,行止如无声暗影,却惊起阴森天牢里一片哀呼冤告。甬道两侧铁栏后,陡然探出一双双枯槁曲张的手,遍布狰狞伤痕,竭力探向来人,欲挽住最后的生机。领头的宫人目不斜视,对周遭哀呼只做未闻,径直走向尽头的囚室。

狱卒打开牢门,阴森霉烂气息扑面。一束微光从方寸天窗照入,正照在墙角阴潮石壁前,一个瘦弱身影静静坐着,木然凝望那石壁,神魂仿佛游弋已远。

还是当日的囚室,曾送母后上路的地方,时隔未久,换了她囚衣加身,散发待死。是谁在唤"公主",遥远语声似幻似真。子瑶茫然回过头,望一眼身后那人,听她翕合嘴唇间果真唤出那两个字,公主,她唤她公主,久远得好似上一世的称谓……宫人捧了妆镜衣饰上前,有人将她扶起,有人为她净面梳头,有人替她宽去身上囚衣。瘦弱身躯裸露在生人眼前,子瑶蓦地一阵瑟缩,抬手挡在胸前。宫人朝她欠身:"公主请更衣。"

一袭锦绣华衣赫然展开在眼前,宫锦鸾纹,璎珞玉带,灿若云霞,色作流岚。子瑶怔怔瞧着那宫装,眼里迷茫,木然地任凭左右摆布。少顷妆成,宫人捧了铜镜近前,映出个秀雅绝伦身影,恍然是仙阙中人。子瑶怔了片刻,缓缓抬袖,辗转顾盼,唇角有笑意浮上:"我好看吗?"左右宫人一言不发,上前搀扶住她虚弱身子,径直往外而去。

见子瑶出来,囚栏后的人似乎看见赦免的希望,哀叫悲泣声响彻天牢,一双双嶙峋枯手探出囚栏,极力想要抓住她一片衣角。华服盛妆的子瑶步态从容,含笑看向左右,朝那些形貌凄厉的女子露出端雅微笑。

走了许久,天牢甬道错综周折,一重重门闸通向远处。终于有禁中侍卫仗剑立于门前,明光铠甲耀人眼目。子瑶驻足,垂眸良久,缓步迈了进去。门在身后无声合上,里头竟没有窗,四壁都是密不透风的石墙,明烛照耀着黑漆案几,照着案后负手而立的昀凰。

昀凰转过身来,双髻高挽,额绘梅妆,恰是昔日宫中风行的妆容。子瑶在霎时恍惚,似回到少年时光,父皇喜艳色,帝姬嫔妃纷纷着红妆,入眼尽是繁华升平……她和她俱是锦绣年华,一切都还未曾发生,抑或是永远不会发生。子瑶朝她扬起广袖,浅浅一笑:"我好看吗?"

"好看。"昀凰亦笑,语声温柔,似个爱护家人的长姊。烛光暖暖笼着一双玉人,也照见案几上璃纹金盏,盏中酒已斟满。子瑶低头抚过袖口绣纹,那凤羽绣得巧夺天工,是只有帝姬才可着的服色,华贵无伦。"他若能瞧见就好了。"子瑶垂下眸子,神情恬柔,"他总说我傻,没半点公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