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兰说:“我当然不认识,当时我来不及看所有人的脸色,但至少从后面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绝大多数人肯定不认识他。当然,主宴厅里,肯定有一个人认识他。”

巴渝生点头说:“对,第二个炸药包。”“可惜,那个时候我已经跳下楼,没看清抛掉炸药包的是谁。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人看见究竟是谁扔掉了炸药包,只是他们不说。”那兰说。“就像你们谁也不会说出李万祥的事。”那兰苦笑道:“我不是在说吗?”她看见巴渝生浮上的淡淡微笑,若有所悟:“哦,我知道了,还有郭子放。”

巴渝生说:“我以为你早猜到了。”他想了想又问:“你们也没有人知道老头的名字?”

那兰摇头:“太快了,一切发生得太快了。”

5月18日,潇湘主楼主宴厅,大劫案实时现场走上来的老头名叫洪汉友。他走上潇湘会所二楼楼梯时,觉得今天这一切的发生,应该说都是缘分。

潇湘会所是他的目的地,这个倒是一个月前就决定好了。一听说戴向阳的会所要开张,他就决定了,一切的终结,将发生在会所的开张日。本来,他已经都计划好了,炸药包更是很早就准备好了,戴向阳的活动规律也掌握好了,他本来打算在大金莎酒楼对戴向阳发起进攻。戴向阳开会所的消息,让他考虑了一阵,他有足够的耐心,多少年都过去了,再多等一个月算什么。

今天来到潇湘会所,却是跟着郭子放。

洪汉友到了江京后,就四处打听,谁是江京最靠谱的记者。最初,答案是,一个都没有。后来逐渐有人告诉他,靠谱与否是相对的,要不,就告诉你几个“最不那么不靠谱”的记者吧。

郭子放就是其中之一。

洪汉友也早就想好,自己的计划里,一定得有一名记者在场。原因很简单,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记者的职责难道不是要报道这样的事吗?而且要客观公允地报道。要不怎么说好记者那么难找呢?洪汉友其实比谁都清楚,在洪坪发生的那件事,如果有位正义凛然的好记者,也许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所以他想事先和郭子放谈一谈洪坪发生的那件事。为什么会让他,一个四肢健全、头脑健全、只是稍微有点儿性子的老家伙走上这条路。

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八年前,一个半真半假的消息悬在半空:洪坪发现了钨矿。

照理说这是条极好的消息。洪坪谈不上穷山恶水,但也远非鱼米之乡,所以历来挣扎在贫困线的边缘,很少撞见这样的好运。当地土豪立刻打算在矿工矿老板蜂拥而至之前猛捞一票,但开采和加工钨矿不是挖煤炼铁,技术和设备的要求都很高,土豪们只好向外围求援。鑫远集团驾临。

鑫远派出自己的技术人员,很快认定钨矿的消息不但真实可靠,而且尚未流传出去,于是立刻决定投资洪坪的钨矿开采。当地土豪在鑫远掷出的人民币前甘心做了先锋官,开始为戴向阳打通乡里和县里的各层关系,拿下采矿权,同时私下征地,包括洪汉友一家的二十亩山林和四亩农田。

洪汉友一家在之前的二十年里一直过着吃不了太饱但也不至于饿肚子的生活,但他们看到征地补偿金的数额时就明白,没有了那些山林和土地,今后将永远过着吃不饱同时也会饿肚子的生活。于是洪汉友告诉来征地的土豪:没门儿。

土豪加了价,那么一点点,跟没加差不多,村长、书记也都来劝。洪汉友说,怎么也得给条活路吧,再次回绝。土豪说,好,我去和集团合计合计,你们等着。

他们等来了一辆卡车,那是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卡车的车篷里跃出十几名手持棍棒的汉子,短短二十分钟,洪汉友一家男女老少十口都被打倒在地上动弹不得,人人带伤,洪汉友的弟弟的双腿都被打断;洪汉友的二儿子断了左腿和左臂,外加脑震荡;洪汉友八十一岁的老娘被打瞎了一只眼睛。

洪家的土房仍立着,但房内一片狼藉,能敲碎能打烂的都粉身碎骨地躺在地上。

两天后村长陪着土豪来慰问,对洪家损失之重深表同情,村长叹道:要我说这帮孙子还算手下留情的,他们真要把你们一家都打死了,我们也没地方找去。

这话,恰好和警察说的一样。

两天后土豪再次登门,谈判继续。洪汉友知道这已经是一家人生死存亡的关头了,说现在情况变了,家里人被打成这样,至少得有钱看医生治病,所以鑫远方面应该答应在钨矿建成后雇佣洪家子弟做工人,否则,他们只好死守,以血肉相抗。土豪叹道:那怎么行,成了草菅人命的旧社会了!怎么也不会到那份田地。我一定帮你们争取!总算,洪家的生活基本有了着落,山林和土地不再拥有,至少有了份工可做,可以糊口,可以看着娃娃一天天长大。

八年后,鑫远的技术人员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洪坪有钨的消息只是半真半假:洪坪的钨矿整体矿量有限。尤其当土豪的胃口越来越大,鑫远逐渐难再遥控洪坪的局面,更多的私人矿主赶来淘金,到今天洪坪的钨已经越来越难采,效率骤减,当年给鑫远和土豪带来暴利的钨精矿连改成铁矿的潜力都没有了。

鑫远选择了逃离。一夜之间,洪家发现生活突然前所未有的窘迫。

昔日郁郁葱葱的山林如今只剩山,没了林,光秃秃的山坡已被开采得斑斑驳驳,像是贴着一片片膏药,又像皮肤病的结痂。洪家原先那四亩地因为离河滩不远,后来成了尾砂堆积地,就算来了天兵天将一夜间将如山尾砂尽数移走,那早被深度污染的土地也不知何时才能种出庄稼。

更何况,那山林、那田地早已不属于洪家,钨矿的分崩离析,并没有将土地权还在洪家手中。

洪汉友再次为一家维生而战,四处奔走寻求解决方案。洪坪境内类似情况的家庭很多,互通有无后逐渐形成一股势力。只是这次和八年前不同。八年前钨矿的价值令人垂涎地摆在那儿,土豪和鑫远那头,凡事只求速战速决;如今洪坪已是个破落户,极度过气的明星,土豪据说早已举家移民澳大利亚,县里财政也拿不出大于杯水车薪的抚恤金,更不用说解决上百号难民长远的实际生活问题。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只好挥泪别乡别家人到附近城市里打工,像洪汉友这样已远离年轻力壮的人不愿坐以待毙,有些人去上访、去信访,有些人,像洪汉友,血性依旧,想出了一个更极端的方法。

洪汉友的二儿子被打断腿后落下了点残疾,进钨矿做工后下矿勉为其难,所以在爆破组工作过一段时间。他本来就不笨,不久就学会了基本的炸药制作技术。在洪汉友的要求下,做了两个炸药包。炸药包带上火车十分危险,洪汉友就一路坐长途巴士到了江京。

江京有戴向阳,鑫远集团的老总。是时候了,旧账新账一起算。

他想把这些都和郭子放好好谈一谈,坐下来,吃碗面,边吃边谈。

今天上午,洪汉友先到了《新江晚报》报社,他观察过两个星期,郭子放每天一早都会去报社,周末也不例外。这个一点也不难理解,郭子放是记者,记者是搞新闻的,新闻从一大早就有,偷懒肯定不行。他在报社外徘徊了一阵,考虑是不是现在就进去找到郭子放,就开始谈,谈完后立刻去潇湘酒楼。他不知道潇湘为什么要叫会所,叫酒楼很掉价吗?他可以说服郭子放跟他一起去,独家新闻、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报道,他们做记者的不就好这一口吗?但郭子放会不会拼命阻止我?当然会,不然他也算犯罪的吧?没关系,就不要说我具体要做什么,郭记者,你跟我来,看看就知道了。

还在犹豫的时候,郭子放走出了报社,急急忙忙的样子,出门就过街,挥手叫出租。

洪汉友还没能叫住郭子放,那长颈记者就钻进了一辆出租。洪汉友兜里有足够的钱坐一段出租,但不知道郭子放要去哪儿,如果他往郊外跑,我这钱不就白花了?

好在这时报社前的那条路特别堵——这也不奇怪,《新江晚报》的报社总部在人民大道附近的长安南路上,永远很堵。洪汉友索性步行跟了上去,走了一会儿,一个红灯亮起来,洪汉友竟超过了郭子放坐的出租。

你说这城里人可笑不可笑!

过完那个红绿灯,出租依旧以爬行速度前进,洪汉友还得等着郭子放的车,他甚至有时间在街边买了一个所谓的黄馍馍,尝了尝北方人吃的粗粮。

真没法吃。

终于,郭子放坐不住了,当街从出租里跳出来,开始飞跑。

这个不怕,郭子放虽然年轻腿长,但体力未必赶得上洪汉友。跑了一阵,洪汉友轻松跟上。郭子放一口气跑进了地铁站,洪汉友这才放了心。他手头有磁卡,进站从容,跟着郭子放上了车,又下了车。重回地面走了不远,拐进了一个破破烂烂但人山人海的小巷,再往前走,看见了潇湘会所。

你说,这是不是缘分?

洪汉友今天打算到潇湘和戴向阳做个了断,他希望有郭子放这样正道上的记者在场,能如实报道发生的一切,能讲述他的故事,但显然他不需要做任何的劝说工作,郭子放就自己选择登临潇湘。

郭子放径直往潇湘主楼的门里钻,洪汉友更乐了:自己要去的也是主楼!据他所知潇湘主楼今天都是戴向阳和另外一个老板的私客,郭子放能进主楼,说明身份果然不一般,是个能说得上话的记者,只希望他不要和戴向阳太近乎就好。

洪汉友在主楼外溜达了一阵,除了心事重重,乍一看和其他欣赏巴克楼的游客没什么不同。直接进去开始和戴向阳理论不就行了,怎么这么黏糊呢?不知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好像还没有完全准备好,还缺点什么,似乎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他还是觉得有些仓促。怎么也得让郭记者喘口气吧。他在早先的侦查工作中注意到主楼的院落还有后门。騷后门通常紧闭,上着锁。这又算什么!洪汉友活动活动一身老筋骨,爬上了紧靠着后院墙的一棵无花果树。瞧,这就是山里的六十岁老人和城里六十岁老人的区别。同样都是体育运动,山里老人可以上树,城里老人只能压腿和跳广场舞。

沿着无花果树的一根大树枝往院子里爬的时候,他突然听见“啪”的一声,像以前村里的人打兔子打獐子的枪声,似乎是从楼前传来,随即是一连串爆竹声。酒楼饭馆新开张,放个鞭炮庆祝庆祝,正常。

他终于跳入后院,四下走走,想找个落脚之处歇歇,稳定稳定情绪。这毕竟是他人生第一次在身上裹着一个炸药包进入高档消费场所……嗨,这根本就是他人生第一次身上裹着一个炸药包!

后院其实跟没有一样,走几步就到了前院。他只好又转回来,看见有扇窗户开着,里面传来轰隆隆和叮叮当当的声音。他走到窗口偷眼看去,原来是个厨房,三个穿着白色厨师制服的人在忙碌着。

“都别动!举起手!”有人在大叫,叫声压过了轰响的抽油烟机。

洪汉友下意识地举起了手,随后才反应过来人家是对着那三名厨师在叫。他的心跳还是猛地加快,躲在半开的窗下一动不动。怎么回事?难道有人在抢劫潇湘的厨房?

里面人又说了两句什么,后来又是一声大叫,“走!上楼”

然后,厨房里就只剩下了抽油烟机的轰鸣。

洪汉友小心翼翼地伸头进厨房,四下看看,里面一个人都没有了。台面上到处都是锅碗瓢盆,和一些已经烹制好的菜肴。抢劫的目标显然不是厨房,否则,那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怎么没人带走呢!他爬上窗台,爬进了厨房。抽油烟机吵得他闹心,他想关了,但看着机器上的外文,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当然,要不是他放弃了关抽油烟机,转身面对厨房后门,就不会看见两个人影转过楼角。后门好像只是通向天井,天井里怎么来了人?他本能地往地上一蹲,然后努力一点点往洗手池下挪。他可以听见有人进了门,似乎并没有在厨房逗留,直接走出去了。

他的目光,停留在洗手池下的一个大桶上。

一大桶油,花生油、豆油、还是菜籽油?桶上没写,他拧开桶盖闻了闻,菜油。

他豁然开朗,这是他一直感觉在整个计划中缺少的东西!令他犹豫的东西。

多一桶油,多一份筹码。

洪汉友觉得身上陡然增加了活力,缓缓站起身四下看看,厨房里没有人,这是他的天下了!他又在厨房里的所有橱柜中翻找了一阵,在墙内储藏室中又找到了一个10立升的铁皮柴油桶,满满的尚未开封。

大厨李万祥用煤气烧菜,但厨房的四个灶里有一个是煤气柴油两用灶,平时都用煤气,柴油只是备用。

他提起那桶柴油,想了想,把桶放下,将后门关紧,锁上。又把厨房的玻璃窗关紧,高高卷起的百叶窗帘放落。这就好了,一个封闭、私密的空间,不久就将充满了油气。

洪汉友开始往地上倒油不久,警笛声就响了起来。他一惊,桶险些翻倒在地。他定定心神,看来,自己的猜测不错,有人要抢劫潇湘!警察来干预了!

这说明,自己的动作也要加快!

他转念又一想:恰好相反,自己本来就不要卷入什么抢劫中去,让警察处理好抢劫案,让戴向阳和郭子放重新坐下来,宾客都再济济一堂,那个时候才是他和戴向阳好好谈谈的最佳时机。为此,他等到晚上都没问题。不过那个时候厨师也回来干活了,看到一地的油怎么办?

到时候再说吧,要把这些油清除掉也不是一两分钟的事。

于是他继续开始往地上倒油,倒完柴油倒菜油,倒得还算比较匀,唯一不得力的是双脚,难免会踩到四处横流的油,脚下黏滑,行走艰难。他慢悠悠地做着,甚至有余力琢磨出了怎么关掉抽油烟机。

这下可好,洪汉友可以听见外面的任何声响,警察冲上楼的脚步声会提醒他躲一躲——警察会认为抢劫发生在厨房吗?当然不会,就算来了,他有足够的时间跑出后院,他们顶多也就看见厨房一地的油和歪倒在地的油桶。

油桶倒地的结果就是流了一地的油。他听见了警察的喊话,不是很清楚,但大致听出来楼上有人做人质,好像他们要谈判。他想,那就再等等吧。

漫长的等待中,他的肚子开始咕噜噜地叫,不久前吃的那半个黄馍馍显然不够挡饱。他走到那几盘叫不上名字的出炉菜肴面前,自己笑了笑,开始一盘盘消灭。吃到一半,觉得还是少了些什么,走到调料柜前,看见一瓶厨用汾酒,立刻笑纳了。

酒足饭饱,洪汉友觉得有些奇怪:警察早就到了,也喊过话,怎么过了这么久,自己一顿饭都吃下去了,还不冲进来救人,和劫匪搏斗呢?他努力放轻脚步,走出厨房,经过短短一段走廊,来到楼梯下。他可以隐隐听见楼上有人在说话,说话的语调似乎挺友好,不像有什么危机。

洪汉友觉得奇怪,想了想,又侧耳倾听了一阵,好像在说什么亏欠不亏欠的。

虽然白吃了一顿饭,我们洪坪还是被亏欠的!说的就是你,戴向阳!

他不确定戴向阳是否一定在上面,但如果他在的话,这时候应该是在受制的状态下,自由的只有劫匪,不是吗?

我也是自由的,难道这不是个很好的机会吗?

我还在等什么呢?

洪汉友深吸一口气,一步步走上楼梯。

5月20日下午4:45左右,江京市余贞里抚松巷“那老人到底说了什么,让戴向阳那么受刺激?竟然跳起来和他拼命?”巴渝生问。

那兰说:“我感觉并非某句话刺激了戴向阳,而是今天发生的一连串事件,包括在他心里早就有的什么秘密,以及那老人的逼迫,导致了他的一反常态……当然,我从来没见过他的常态,根据认识戴向阳的人评估,梁小彤、戴娟他们,似乎都认为他应该是那种比较hold得住的人。”

“那老人不善言辞,他说得很乱,很激动,不过好在我们大多听懂了,戴向阳的鑫远集团以前在他们那里开钨矿,征地征山,逼得他们几乎没了活路,后来总算答应让他们在钨矿做工,混口饭吃。近年那钨矿不景气,这些本地人无工可做,农田山林又都已经被破坏和污染,无法用来生存,他们和集团、当地政府交涉无效,都不知该怎么办。这位老人,选择了最极端的一步。他逼着戴向阳当场签字画押,要让集团拿出五百万救济二十多户村民的生计。否则,要跟他同归于尽。他还说他已经在厨房地上浇满了油,还剩了一些一路洒上楼梯,所以只要在这里点火,厨房也很快会烧起来。”

巴渝生问:“戴向阳的反应是什么?”

那兰说:“老人开始讲的时候,戴向阳什么话都不说,甚至,看上去像是什么都没听见。从这点来说,我同意戴世永笔录里说的,戴向阳似乎很‘忘我’,已经对很多东西不在意——人如果进入这种境界,一般就是两种可能:一是真的不在乎,不屑一顾;一是绝望,觉得没有必要再理会。所以当戴向阳扑过去和老人扭打时,我也有种感觉,他是去寻死的。他当时不停地叫‘我没有钱,我没有钱,我只有命一条,你们都拿去吧!’”

巴渝生沉默深思。

“我不理解的是,人质们在接受询问时一致将炸药包转嫁到劫匪身上,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不说实话,上来这样一位陌生的老头,要和戴向阳拼命,等等等等。”

“这个我也说不清,昏迷中,没有参与编故事。”那兰大致能猜出个中原因,只是核实之前,还不愿捅破,“我甚至不知道是谁在六院急诊搞串联,统一口径。”这个她也能猜到几分,相信巴渝生也能猜到几分。

“根据张大夫说的,你在昏迷期间,曾有人化装成警官来询问你的病情,知道是谁吗?”

那兰摇头说:“真的不知道是谁在恶作剧。”

过了片刻,巴渝生才说:“谢谢你,至少,我终于知道了案件的经过。”

声音里却丝毫没有感激不尽的情感。

那兰没有再说什么,她想提醒巴渝生,彻底深查戴向阳商业和个人财务状况已经成为关键,但知道巴渝生很快就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你还有什么想告诉我的?”巴渝生盯着那兰的双眼,仿佛要读透她。

“我并没有失忆。”那兰笑笑,但知道巴渝生丝毫不会觉得幽默。“但你会理解的,我必须这么做。”

“难道就因为你们在一起打的小算盘,小谎言,你不好意思直接告诉我?不敢面对法律后果?”

那兰微愠道:“我真是那么没有担当的人吗?我以为你了解我的。”

“显然你还有很多没告诉我。”巴渝生也没有抱歉之意。

“你们刑侦人员和刑技专家分析过厨房是怎么起火的吗?”那兰问道。“你知道?”那兰摇头:“我当然不知道……好像我跳楼落地的时候,厨房还没有起火。然后我就人事不知了。”“但你有推测……暂时还不肯说?”巴渝生知道,在这个案子里,欲言又止已经成为那兰的招牌。“我可能先要再看一下现场勘查报告。”

巴渝生说:“结论简单地说是疑似纵火,地上大量的食用油表明至少有纵火意图,但具体怎么烧起来的,还很难说。火灾事故专家的意见大体是从上面烧下去的可能性不大。虽然楼梯上一路都有油,但油量可能不足以使火势大到一直往下烧到厨房,而且从现有的火势形状很难做出这样的判断。火焰从楼上掉落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没发现厨房和楼上直接的通道。所以可能是有人纵火,至于什么时候、怎么纵的火,还不是完全清楚。现场发现的碎屑中有不少金属,其中最可疑的是一块已烧得面目全非的铜块,目前刑技中心的人还在努力化验,看是不是引火的真凶。”

“铜制的打火机?”

巴渝生点点头,又说:“铜制打火机并不少见。其实如果真是纵火,嫌疑人并不多。我当时在现场,楼下的火是在我们进入主楼抢救人质之前或者同时发起的。所以当时主楼内的人质都可以排除纵火嫌疑。跳楼的所有人和事先逃走的劫匪——假设他们一直都没有逃离现场的话——都有纵火的嫌疑。”

那兰说:“跳楼按顺序,是梁小彤、我、华青和建伟。这几个人里面,只有建伟是抽烟的。”

巴渝生微惊:“原来你已经开始在调查纵火!你说得不错,所以建伟的失踪,难免令我们‘浮想联翩’。”

那兰说:“但从实际操的可行性角度考虑呢?”

巴渝生说:“华青和建伟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他们是最后跳楼的,跑去纵火的时间最短,更何况两个人被救的时候仍被铐在一起,一同跑去纵火,又不互相揭发,可能性也很小。可他们的烧伤也是最重的,这点又可以和纵火失手相联——厨房的窗玻璃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碎的,如果将打燃的打火机扔入窗中,突然窜起来的火理论上会将他们烧伤。只不过,他们的纵火动机几乎没有。”

“这个说法为时太早。”那兰说。

“我知道,第二个炸药包的主人是谁我们还不知道,如果建伟是那炸药包老汉的同伙,他就有足够的动机纵火,比如,实现老人的心愿。”巴渝生摇摇头,可见他已经将多种可能反反复复想过,“而梁小彤,有足够去点火的时间,可行性高,但一来他不抽烟,二来,动机呢?他为什么要烧自己的‘命根子’——潇湘几乎是他最爱的大玩具,很多精力心血投入其中,为什么要一把火烧掉?保险理赔方面,明显的纵火也会引起纠纷,他会吃力不讨好。”

那兰微微张嘴,想说什么,最终还是说:“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要找到我那些‘失踪’的难友。”

巴渝生说:“这倒是正理。”

那兰注意到他刚才听她叙述时非常镇定,极少惊诧,问道:“郭子放怎么跟你说的?”“放心,郭子放没有食言,他试图保护你们的这些小秘密,大概又觉得我蒙在鼓里很可怜,所以用春秋笔法,把真相隐在故事之中。”巴渝生说。

那兰微笑道:“看来我不是第一个用杜撰来搪塞你的人。”

忽然,一只手拍在了警车的挡风玻璃上。那兰和巴渝生同时惊抬起头。

“老朋友!”巴渝生轻声自言自语。

那兰心里掠过的念头远不如巴渝生的“亲切”:阴魂不散!

5月18日,潇湘主楼,大劫案前约一小时十五分劫匪乙和丙从木天窗进入那间储藏室后,都在事先选定的位置站好,一个在杂物架后,一个在工具柜侧面临时扯起的一块布后面,目的都是不要让后面进来的人看见。后面进来的人是专业劫匪,让他们看见等于是自杀。

在此之前,甲乙丙这三位非专业劫匪已经摸清了以彭尚为首的另三位专业劫匪的动态,尤其,他们进入潇湘主楼的途径,的确是从木天窗!有趣的是,三位专业劫匪并不住在一起。彭尚住在四星级的“大金莎酒店”,另两位副手住在一星二星的“如家宾馆”。劫匪甲说:“瞧见没,这是真正的专业操作,三名劫匪不住在一起,被一网打尽的危险就小很多,我们学着点儿。”

劫匪乙险些昏过去:“什么意思,难道还有下回吗?”劫匪丙说:“他是想早日和老婆同居,跟我们这儿铺垫一下,没几天估计就要搬出我们的狗窝。”

彭尚倒是每天都和另两名劫匪碰头,一起去潇湘踩点,然后分头去购买一些训练和抢劫当天要用的物品。黑衣黑裤、黑手套、平底黑鞋……他们大概对自己控制局面的能力更有信心,觉得用手铐小题大做,只是买了一堆尼龙绳。

劫匪甲推测,开张日当天,三名劫匪多半也是分头进入潇湘主楼。可能性最大的是彭尚先进入,先把整个楼内的环境再考察一下,整个抢劫流程再实地梳理一遍,确保没有什么顾虑不周全的缺口,影响到整个抢劫计划。另两名劫匪稍后会到,然后等时机合适,集体开始行动。

彭尚先进来的时候,劫匪乙和丙就会在储藏室里欢迎他。劫匪甲在别处控制局面。“如果不是彭尚先到,而是三个混蛋一起进来了,怎么办?我们两个能料理三个吗?”

“很好的问题。”劫匪甲说,如果真是三人同至,就立刻发短信给他,他会立刻赶来,听到他上楼的脚步声后,专业劫匪们一定高度紧张,注意力对着外面,劫匪乙和丙两人就可以下手,同样是突袭,同样是出其不意。专业劫匪们回神对付劫匪乙和丙的时候,劫匪甲从外面杀进来,里外夹击,胜算在握。

劫匪丙说:“老大,幸亏你只是做劫匪,如果要真做了坏人,或者当了官,还不知有多可怕。”即便如此,此刻的劫匪乙和丙还是有些惴惴不安。万事开头难,抢劫伤人看来也一样。好在劫匪甲的预言准了,彭尚一个人先到,轻轻打开木天窗,轻轻落在工具橱上,轻轻跳下来,身手的敏捷,一看就是专业的。

枪托一记重击,正中后脑。

倒地的样子也很专业吗?这个不好说。反正不是轻轻的。

劫匪乙和丙给彭尚戴上手铐,架起来,往工具橱里塞。“等等!”劫匪丙从彭尚的后腰处摸出一把枪。

“哎哟妈呀!是把真枪!”劫匪丙兴奋地轻声叫起来。他手里是把9毫米的Glock,捏在手里沉甸甸地一点也不山寨。他又掏出随身携带的仿真Glock,二者对比,形状一模一样,但彭尚的缴械品更沉实、做工更精细。他将两把枪都放回腰间,继续和劫匪乙一起把彭尚塞进了工具橱。

二十多分钟后,又有两个人从天窗下来,一枪托一个,偷袭的滋味就是爽!

如果说刚才接连做掉三名专业劫匪体现的是劫匪甲的励志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财富,头脑就是武器”,接下来可都是体力活。劫匪乙和丙必须逐一将两名被打晕的梓宝兄弟抬离储藏室,抬到二楼休息室储藏保险柜的那间密室。不用多解释,那里绝对是最安全的关押场所。

这时主宴厅的午餐已经开始,好在当时只有主宴厅那一桌,两个人给劫匪甲发了条短信,告诉他“第一批货将至”,然后将梓宝兄弟之一抬下三楼。还好,一路顺利,没有遇见走上走下的服务员。回到三楼储藏室,再一条短信,“二货将至”,梓宝兄弟之二被抬下三楼,同样没遇到意外。

两人等在暗室里,其间有位梓宝兄弟悠悠醒转,哼唧了两声,劫匪乙和丙无言相对了一阵,又一枪托,专业劫匪不好当,一天两次脑震荡。终于,劫匪甲匆匆赶到,飞快地在暗室里换上黑衣黑裤黑鞋,边换边说:“莫名其妙,最终还是有一条没算准,三楼新加了一桌。两个人,一男一女。”

劫匪乙问:“那怎么办?”

“计划不变,等一起把二楼和厨房搞定后你立刻去三楼,他们如果事先听到动静,可能会从窗户外往下爬,你就下楼从侧门出去堵截,他们爬到底也不过是在天井里,离院门还远,所以你会成功把他们逮着的。”劫匪甲说。

劫匪乙说明白了,劫匪丙递给劫匪甲一把手枪,三人一起杀出休息室。

繌5月20日下午5:15左右,江京市余贞里抚松巷站在车前,仪表堂堂、警衔烁烁的,是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的一位青年处长。他名叫金硕,在去年破获血巾断指系列大案时被公安部派来江京市局,指挥协调,和巴渝生、那兰有了起起伏伏的微妙工作关系。

ы“嘿,你们还真会找地方私聊!”和巴渝生在车外握手后,金硕用异样目光看着无可奈何跨出副驾位车门的那兰。大概看到那兰衣冠齐整,才硬生生不去往某些角落里想像,只是说:“正好,你们俩一起见着了,要不晚上一起吃个饭!”

酉卒去年的侦破工作中,金硕对那兰由一见钟情、旁敲侧击发展到露骨表白,最终大案告破后返京,一段单方面的情感纠缠总算不了了之。后来那兰听闲言碎语,金硕在去年来江京前就已订婚,显然那并不妨碍他在京城外寻求另一女伴;今日一见,从他手上戒指看,已经成婚,只怕照样不会影响他再觅红颜。

ο昌巴渝生问道:“你怎么大驾光临了?也不通知一声?我还没想到这一地方小案竟然惊动部里。”

清“小案?抢劫、爆炸、人质、纵火、开枪……还要我列举多少条符合大案的标准?你也知道,近期风声多紧,尤其防恐反恐这头……需要我多解释吗?这个案子充满了反恐相关的因素。”金硕说话时不停去看那兰,仿佛她才是真正防恐的目标,生怕她忽然随余贞里观光的人潮溜走。

鮃巴渝生说:“这倒是,欢迎,欢迎,走,回局里,我给你介绍一下案情。”

鮃金硕扭头再看一眼那兰说:“要不,叫上那兰……反正已经快到晚饭时间,咱们边吃边聊。”

雕那兰一指不远处从一座巴克楼上走下来的一位年轻人说:“好是好,可惜今晚答应好了那个家伙,他欠我人情无数,一定要回请我吃饭。”

吊儿郎当走过来的谢一彬差点要叫起来:“做梦啊?谁说要回请你吃饭?”但看见那兰目光斜瞟金硕,总算福至心灵,反说:“是啊,再不请你就没时间了,你答应了好几天了,赖不掉了你。”

那兰向金硕做了个“没办法,我真的赖不掉”的表情,和两名警官说了再见,加快脚步,几乎是在逃离现场,差点儿忘了带走做托儿的谢一彬。

“你这是在演的哪一出?”谢一彬快步追上来。

“这都看不出来?那兰夜奔。”

“奔哪儿?我奔三,你呢?”谢一彬问。

那兰说:“说实话,现在真的不是开玩笑的时候……我担心你师父的安全。”谢一彬一惊:“李老师?他不是失踪了吗?你难道怕……你到底失忆没有啊你?”这时,两名看上去游客模样的年轻女子和两人擦身而过,奇怪地看了谢一彬一眼。那兰说:“你能叫得再响点吗?”

“我总有种感觉,你的失忆比较可疑。”谢一彬说。

“知道我是怎么失忆的吗?”

“脑震荡,跳楼摔的,后脑敲在地上的一块砖或者水泥上,或者被炸落的砖敲的,不是吗?”那兰说:“这是理论上的解释,太平世界里的解释,但别忘了,我们刚经历过一场抢劫案,刚被爆炸惊得魂飞魄散,远非太平世界。”“不懂,你在大学也这么给同学们上课的吗?难怪我大学毕不了业。”那兰叹一声,站住说:“很多事,我都是逐渐想明白的,我看,还是先找到李万祥,保证他是安全的,我们再一起慢慢理那些头绪,好不好?”

“这么大的江京,上哪儿去找李大厨?”谢一彬也叹气,沮丧的那种叹气。“如果他离开江京呢?更没地儿找去了。别忘了,这家伙可是连中东都跑过的。”

那兰说:“目前只能假设他还在江京,是不是到外地去就只能仰仗公安局的网络了。现在很多交通工具都要实名购票,除非他有假身份或者乘长途汽车离开。如果他还在江京呢,你说他会在哪里?”

“我不是试过小真家了吗?一无所获。”

那兰笑说:“绝对不是一无所获……现在开始动脑子吧,既然不在小真家,还可能会去哪里。先想想当初你为什么会想到小真家?”

“因为他和小真关系不错,他会信得过小真,在她家有安全感。”

“没错,我也是这么想来着,然后我想起你说的,商人老总们谈生意的‘主场’、‘客场’之说,很有意思。主场有什么好处?地利、人和,更有安全感。所以现在想……知道我的意思了吗?”谢一彬终于明白:“你是说,他躲到了他的主场?”

“想没想过,为什么这么巧,梁小彤也失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