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辞一下,群臣心中俱是一凛,只除了早知其中曲折的承亲王君越和白国舅、薄阁老等人。

白岳大元帅何时有的女儿?这位大元帅征战沙场数十载,为大秦鞠躬尽瘁驱除鞑虏,自从十八年前元帅夫人难产而死,再无人敢对大元帅提起婚嫁子嗣,长安城的百姓再未见白岳大将军回京。

怎么过了十八年,反倒是白岳大元帅的女儿母仪天下,坐上了大秦皇后之位?

然而,圣旨便是圣旨,制辞一下,大局已定,再无法更改。

群臣短暂的失神过后,自然是伏地而拜,高声道:“皇后娘娘千岁安康,大秦之福!”

“大秦之福!”

“皇后娘娘千岁!”

“…”

阵阵呼声过后,群臣恢复静默,最该开口的大帝开了口:“朕登基九载,忙于社稷大业,令诸位爱卿担忧朕的婚事朕的子嗣,朕亦心有不安。今日朕大婚,立于朕身旁的皇后诸爱卿想必十分陌生,不过对朕而言,她并非陌生人,是朕自幼指腹为婚的表妹。这十七载,她随白岳大元帅养在边塞无人知晓,朕前些日子身子抱恙往行宫暂住休养,全靠她不离不弃服侍左右,朕方能身子痊愈重返长安。今日朕当着所有爱卿和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起誓,朕对皇后的爱犹如苍狼白鹿的传说,是天地玄黄自古有之的道理,非一粥一饭一言一行一朝一夕之功,岁月还长,请皇后与朕一同走过。”

他顿了顿,望着身边的皇后笑了,云淡风轻却又不容置疑道:“险些忘了,还有朕的孩儿…诸位爱卿,朕今日双喜临门,除却大婚之喜,皇后腹中已有了朕的骨肉。传朕的旨意,无论皇后腹中是皇子或是公主,落地之日,朕立之为皇储,待朕百年过后继承大统。”

群臣情绪起落不定,听闻大帝最后一句更是呆傻一片,无论皇子或公主,皆立为皇储?

最受恩宠的皇后娘娘惊愕地对上大帝的眸子,枉她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设下了最万全的心防,还是被他这番话激得措手不及。

所幸群臣跪地,无人敢抬头,未曾瞧见她的失态。

大帝摩挲着她的手,他的指尖温凉,用只有她能听到的声音道:“朕的小心肝想做母亲,自然得做天下第一的母亲,朕说过未必能顾全你面面俱到,只盼朕生时照顾你们母子,朕去时由他来照顾你。”

掌心一寒,百里婧视线微微垂下,便见手心里躺着那枚墨玉扳指。

第314章 抢先动手

象征大秦至高皇权的“御玦”给了皇后,因她腹中有了龙子,大秦江山后继有人,九重殿下的朝臣即便心有疑惑,谁敢有半句不是?

“陛下?”百里婧仰头看他,心头乱糟糟,她如何认不出这扳指?

去年盛夏还是大兴公主的她前往西北为监军,临别时他便是这般轻飘飘将扳指塞进她的手心。

那时她以为他不过是给她留个念想,以慰藉夫妻分离相思之苦。后来情意绵绵时她将扳指还给他,他只是倚在床头笑眯眯地在她手心写…以后留着他们的儿子。

若她从前天真见识短,以为那扳指不过是他的心爱之物,作个寻常把玩的小物件儿,并不如她首饰盒里那些戒子珍贵。可住在秦宫的这些日子,看他日日戴在拇指上,甚少离身,她又怎会不明白这扳指是何寓意。

很震惊,又似乎理所当然,在他还隐藏着身份时,竟已有送她整个西秦的打算。她甚至后知后觉地想起,那时盛京郊外的送别,他隐而未发的眼神,放进她手心里的分量,是否是想告诉她,别担心,除却大兴,整个西秦也在她身后。

“朕知晓你的手纤细套不牢,等朕的皇儿长大了,给他。”大秦皇帝拍了拍她的手心。

听罢这句话,百里婧才从回忆里醒转,无法与他的黑眸长久对视,无论皇子或是公主,但凡她腹中所生的儿女皆可继承大统,这个决断太重。

对一个男人来说,对一个父亲来说,能给的他也应当都给了,给她容身之所,给孩子一个名分,如她父皇所做的那样,她从未奢望过多。

倘若他连天下也能轻易交付,以如此荒唐放肆的手段谋得她的安心,她如何能全然无动于衷?他的枕边人和孩子与他的天下相比,孰轻孰重大秦皇帝应当有分寸。

以整个天下做代价,他的宣誓大张旗鼓,他逼她正视现实,逼她无处可逃。

百里婧不得不承认,西秦大帝好手段,他像在突厥大营时那样嚣张跋扈,身体力行地时时告诫她,但凡是见过他的人不可能再忘记他,她穷尽一生也无法再抹去他的痕迹。

众目睽睽,百里婧牵起大秦皇帝的手,将掌心的那枚扳指重新套在了他的拇指上,扳指光滑温润,他的手指骨节分明略略苍白,这扳指只和他最相配,合该是他身体的一部分。

百里婧不再避讳地仰头冲他笑道:“还是陛下戴上好看,孩子还小,他懂什么?”

大帝不抗拒她的亲昵,握住她的手放在唇边亲了一口:“还是皇后知道疼朕。”

转而微眯着眼笑道:“皇后,同朕的爱卿们说两句,今日过后母仪天下,可当好好地替朕繁衍子嗣、共保大秦社稷江山。”

不再躲着藏着,不再遮遮掩掩,他要她活着且陪在他身边。当着所有朝臣的面,给她此生难以磨灭的盛事婚典,给她权力,给她尊宠,给她说话的分量。

百里婧几乎要被他的眸光溺毙,百姓也好,朝臣也罢,此刻离这个男人最近的是她。

从前的从前,及至未曾登上九重龙华殿之前的昨日,他从来只有在她面前的模样,温和的、含笑的、沉稳的,乃至机关算尽怒气迸发,也都只是在她面前。

今日,她第一次瞧见他在人前的真实模样,面对着他的臣民,威严的不苟言笑的…帝王,站在九重殿上的暴君,说一不二不容置疑的绝对强势。九重殿下人人噤声,连旗帜的猎猎声也清晰可闻。

登基九载,弑父夺位…

很奇怪的心思,百里婧竟忍不住揣测,九年前,西秦大帝初初登基,十六岁的他比她今时今日还要年少些。

十六岁的他一个人站在这个位置,望着脚下的臣民和绵延千里的江山,他是什么心情?可曾如寻常少年般露怯?亦或是生来肃杀绝情心冷血冷令人生畏?

如今她轻易登上高位,从天真可笑的公主成为大秦皇后,她身边有他,那时他身边有谁?

手被握得紧了些,百里婧重新收敛心神,对上他的视线,她惊讶于自己开始从他的位置去看诸多事情,开始忍不住去想,面对眼前困境,若是他,会如何?面对陌生的帝国臣民,她该如何?

然而,被他握着手,像是从前站在父皇身边那样,幼稚天真跋扈嚣张的少女不再有清脆泠泠嗓音,换了一副沉静面孔平稳语调,对着殿下众人道:“承蒙陛下错爱,立我为皇后,腹中孩儿又得陛下垂怜,获此天恩殊荣。本宫既与陛下结为夫妻,自当与陛下共进退,与大秦社稷共进退。诸位皆是大秦栋梁国之贤才,万望日后全力辅佐陛下,共创大秦盛世,荣辱与共。”

百里婧开口,抛却一国公主的青涩莽撞和娇憨短见,她的眼里已看得到更远更广阔的天地。

这天地不再是大兴河山,盛京的烟云或是大西北的壮烈。这片陌生的辽阔中原,以河水为养分的大秦土地,据说有九州最浩瀚的山水、最富丽堂皇的秦宫、最风华绝代的秦皇。

三者,她已见其二。秦宫、秦皇,名不虚传。

她仰视身侧的男人,她的夫君从处处让她担忧的病秧子成为她的依靠,也换了一副她所见过的最美的一张脸。

她与他是夫妻,从今日起所有的面子里子都是一样的,她和腹中的孩儿将在此安身立命,她绝不会再无理取闹,让他颜面尽失。

九重殿下的朝臣今日的本分便是跪拜,皇后娘娘的誓词说完,他们跪倒再拜,比之方才更恭敬顺从。

“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臣等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能出席立后大典的个个不是普通人,上至皇亲国戚下至状元探花,哪个不是有才有智有身份,朝堂里摸爬滚打过的人物,最讲究的就是一个眼色。

皇后尚未定下之前,没人敢在白国舅跟前提半个字,等皇后露了面,圣旨一下,得知是白岳大元帅的女儿,朝臣心里多少有了点谱儿。

尊贵的白氏女,命运截然不同,一人登上皇后之位,一人即便担着白氏女的名声,却已是天壤之别。白氏姐妹二人的相貌也无多少相似,就气质上来说,那位皇后第一眼瞧去气质温婉稍显文弱,而落选的白露从小被当成未来的皇后养,言谈举止坦荡落落并无半分怯懦,站在皇室亲眷之中观礼,不知是否有不甘之心,更是带了几分难掩的逼人气势。

朝臣几乎以为养在边塞从不示人的皇后娘娘会被白露的气质比下去,可等皇后一开口,他们却有些肃然。

再看皇后娘娘站在大帝身侧,眉宇间坚毅沉敛,自有她的磅礴大气稳重自持,甚至她的容貌倾国,竟也不曾被大帝比下去。

大帝之美,九州皆知,想在大帝面前有自己的气度,除却薄相的温润如玉为佐,竟只有这位皇后可与之相配,颜色有之,大气有之,连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俯视众生的气度也有之。

大帝若是太阳,薄相只能做得那铜镜,不夺太阳之光,需要时照一照,用不着时便遮掩住镜面,一丝光亮也无,这一点薄相做得恰到好处。

皇后娘娘便该是月轮,她有自己的光芒,清冷微寒,盈盈立于大帝身侧,不遮掩,不躲避,相辅相成。

日光月华,千秋万代。苍狼白鹿,亘古之歌。

“吾皇万岁!皇后千岁!恭贺吾皇、皇后喜得龙子!”

“大秦社稷千秋万代!”

“社稷之福!大秦百姓之福!”

“…”

群臣的唱和之声未歇,龙华殿广场上飘扬着大秦苍狼白鹿的旗帜,礼乐奏起,古曲恢弘大气又宛转悠扬,仿佛走过千万重山水,苍狼与白鹿共度风险,又携手同归。

《苍狼白鹿》,对整个大秦来说都不陌生的曲子,对九重殿上的帝后又是另一番滋味。

大秦皇帝伸出手臂环住她的身子,坦荡地低头承认:“从第一次将它吹给你听,朕便想过此刻礼乐奏起的场面,如今朕的心愿达成了。小心肝,多谢你。”

大秦皇帝永不会落败,他的攻心之术一日比一日精进,百里婧在他怀里,竟开始有些想不起第一次为她吹奏这首曲子时墨问的脸。模糊的,隔了千重雾气,待拨开浓雾,点点萤火中一一个都换作了眼前这张脸。有些事会忘,有些场景永不能忘,那些不能忘的,也只有他记得。

百里婧笑:“这是我的福分才对,多谢陛下。”

“才嫁给朕,就如此相敬如宾,朕很受用。”大帝轻捏了下她的腰,安慰道:“待会儿要去祭天祭祖,奔波劳累,若是身子不适告诉朕。”

“嗯。”百里婧点头:“有神医在,应当无碍,陛下不必担心。”

她朝九重殿下看去,看到她的“父亲”白岳大将军空空的半边袖管,看到北郡药王一身布衣不沾富贵荣华,殷切目光锁在她的身上。

而周围一群素不相识的朝臣中,间或几人的身影有些引人注目,最让百里婧感兴趣的,便是那个着一身鹅黄宫装的少女。

所有人姿态恭敬,哪怕是装的,腰身弯下的弧度也恰到好处,却独她敢投她以赤果果的注视。

百里婧于是也毫不回避地望着她,直到那少女身侧的白衣男子用手按下了她的头。

立后大典这种场合的确千载难逢热闹非凡,可对白家来说太磨人。白国舅好歹是经历过大风浪的人,哪怕成不了国丈也能控制住情绪不轻易外露。然而对身为前准皇后的白露来说,这便是一场兴师动众经久不息的甩耳光大赛。

她本该是高台上站在大帝身侧的人,今日却沦落至此,被逼着欣赏这场盛世婚典,臣民共拜,祭天祭祖,好不热闹。她的脸火辣辣地刺痛,如何能强颜欢笑若无其事地祝福他们?

白露憋了多久了,一直想看看那个养在清心殿里的野女人是什么模样,是三头六臂还是倾国倾城,能将那人迷得晕头转向,让她为他生子,甚至无论腹中子嗣是儿是女都是皇储!野女人何德何能!

白露的心气始终难平,即便她同君越有染,出于情也好爱也罢,可在她的心里,九州天下巍巍大秦,只有那人的枕边人是不可企及的。她要他也好,不要他也罢,若他活着,若他立后,就该是她白露站在他的身侧母仪天下!

她没有得到的东西,她曾唾手可得的东西,被一个半路杀出的野女人抢走了!

白湛不能抛头露面,白烨作为白家的唯一男丁理所当然出席大典,见白露不忿,挣扎着还要抬头,他微微扣住她的肩膀,低声呵斥道:“露儿,看清楚,那个位置有人了,是三叔的女儿,我的妹妹你的姐姐,你再看也没有用。爬不上那个位置,也许对你更好。”

白露一听这风凉话更是怒不可遏,咬牙切齿道:“二哥,你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她是你哪门子的妹妹!我才是你的妹妹!三叔什么时候将我们家放在眼里了?我长这么大,根本连见都没见过三叔!你不要自作多情攀交情了!”

白烨沉默一瞬,道:“你说的对,她不是我的妹妹,她是皇后,她可以轻而易举将你的眼睛挖出来…也许她不会,可那个人会。你可以继续看。”

“我…”白露忽然就闭了嘴,手揪着宫装的缎面,她心虚地眼神躲闪,越发恨起了君越。

解决了不听话的胞妹,白烨收回了手重新站好。

他其实也是瞧见了高台上的女人的,因抹了脂粉,比之那日更添了几分美艳。绝非清汤寡水的美,而是活生生的,像沾了朝露盛放的牡丹。

可她绝美的眉目间神色却极淡,哪怕对着身边的那人也是一样。那人的眼神惯常寒波生烟,她在他的身侧,仿佛也酿成了一汪不见底的深潭。

气质带着些许病弱,精神气尚好,她果真随三叔一起长在塞外?她见过怎样的天,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小小年纪已有这等气度?纯真无辜或是绵里藏针?

他暂时摸不透她的底细。

他想往下深挖。

隔着九重殿前层层高台的距离,隔着帝后与臣民的身份,白烨头一遭觉得人生有点意思。

授予皇后凤印,接着便该祭天祭祖,朝臣随帝后一行同往祭坛。为了不至令皇后操劳,钦天监将一切仪式从简,群臣恭而敬之找到各自位置,君越恰走过白烨身侧,以眼神问询。

白烨对上君越的目光,眼睛与那人有些许相似,却绝不会被错认是那人,一母同胞的兄弟也有不同际遇,何况芸芸众生?

白烨不及回应,君越又看向了白露,将她脸上那些失望和愤怒一一收进眼底,牙关已紧咬。只要那人一日身居高位,便一日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无论那人因何缘故迟迟不对他们下手,他们也必须要先下手为强!

白露惦记着那人身侧的位置,也连带着惦记不曾得到的那人,这让君越更恨!

君越的视线再回到白烨脸上时,眼底的冷意又多了几分,询问的意味更重。

白烨自知躲不过,便半握拳头抵在唇边咳了咳,以点头作答。

君越弯起唇角轻笑,与那人相似的面孔却少了风华绝代的气度,缓步走向自己的位置。

祭天、祭祖、拜神佛,一切该信的不该信的都信了,这场隆重的立后大典,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心思细得仿佛要叫某个人此生难忘。更有小国来朝,外邦恭贺,而与大秦结为盟国的东兴因内乱未平,不曾派人出席婚典,北晋皇帝登基不过三日,忙于战事国事,敌友未分之际更不会遣使来贺。

梵华同释梵音也出席了祭天大典,聂子陵作为聂家老幺如今没了官职,也只好站在最外围瞧瞧热闹,方才听到《苍狼白鹿》的礼乐响起,他险些没哭出来,往事不堪回首啊不堪回首。大帝下旨让他此生不准再吹箫,这不,他再没拿起心爱的碧玉箫了。

忽见许久不曾露面的梵华腻着一个和尚,亲亲热热的,聂子陵惊讶地凑过去,问道:“小猫,你干嘛呢?薄相要是瞧见了,你要倒霉的。”

梵华转头望见他,睁着双大眼睛,几乎是欢喜起来了,拽着身边的和尚对聂子陵道:“聂大厨!我好久没看到你了!老薄薄说你被流放了,这辈子想见你都难了,我还哭了一回呢,你这么快就回来了啊?”

聂子陵嘴角抽搐,薄相可真是会气死人不偿命,若非看祖父孟阁老的脸面,他说不定真被流放黑水城了,聂子陵咳嗽了一声,想解释:“我哪里…”

话没说完,小猫儿已经仰起头对身边的和尚道:“聂大厨的厨艺可是宫里的一绝呀!大美人都说好的!不过后来聂大厨犯了罪,被逐出宫去了。好可怜,我再也没吃过聂大厨做的饭,饿瘦了两圈呢。”

聂子陵的头顶冒起了青烟,这是说舍不得他的饭呢,还是舍不得他离开宫里?是他可怜还是她可怜?

那和尚冲聂子陵双手合十颔首,算是打了个招呼,也无多话,只是礼貌。

聂子陵这数月受够了家中兄长的窝囊气,好歹他知道九重龙华殿上的那位皇后娘娘是什么来历啊,好歹他是为皇家为大帝牺牲过的人啊,怎么就沦落至此成了梵华口中被流放的可怜人?

为了给自己长长脸,聂子陵清了清嗓子,扬起下巴抬头挺胸若无其事道:“咳咳,那个…小猫啊,我在长安朱雀街上开了间酒楼,以后我也不当官了,就好好地做菜当老板,你有空来尝尝啊。”

梵华瞪大眼睛,不可思议极了,一脸的崇拜,扑过去抱住聂子陵的胳膊道:“哇,聂大厨你好厉害,你居然做到了我做梦都想做的事!你知道吗?我好多次梦见我开了一间酒楼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聂子陵低头瞪着她的脸:“这、这不一样吧?你开酒楼,想吃什么吃什么,我开酒楼,是…”

“祭天祭祖过后,请诸位移步击踘场,陛下将亲率军中勇士比赛击踘,以贺大婚之喜。”

聂子陵话音未落,一道温润沉稳的嗓音响起,聂子陵忙抬头看去,只见高台上薄相长身玉立,面带微笑地宣布接下来帝后朝臣的行程,而薄相的目光不偏不倚地越过众人,落在梵华和他的身上。

聂子陵像是被火烧了似的,哆嗦着甩开梵华的手,欲哭无泪道:“小猫,你快躲开!离我一丈远!薄相瞧见了!我不想流放黑水城啊!”才提醒了和尚,这会儿倒是他引火烧身了。

梵华踮起脚尖才看到薄延的身影,见聂子陵怕成这样,她很不满地对释梵音道:“你看,我没说错吧?老薄薄太过分了,人隔得那么远,还不让我好好讨饭。”

释梵音笑,却全神贯注地望着高台上的帝后二人,问梵华道:“你瞧过击踘赛吗?”

梵华听罢,转头问聂子陵道:“聂大厨,那次你带我爬墙去看的是不是击踘赛啊?几个人骑着马拿着根杆子追着一个球跑来跑去,一个人摔下马,险些被踩得肠子都出来了,是那次吧?”

聂子陵的脸都白了,这些不堪回首的记忆亏她还记得,他点点头,想起那个血腥的画面又想吐了,继而回神,惊望向帝后的方向:“大帝亲率军中勇士比赛击踘?大帝怎么能…”

第315章 球场意外

大帝亲往击踘场,这是给皇后娘娘的承诺。普天之下,能让大帝亲自上阵击踘的,恐怕只有皇后娘娘一人了。然无人知晓他们二人的约定,只道是陛下一时兴起,想在这立后大典的间隙一乐。

偌大的击踘场,尘土飞扬间两队已列阵完毕,威风矫健的将士们身下坐骑皆为上等骏马,马分黑白,球服也分黑白,马尾系上了五彩华美的羽毛,脖子上系了铃儿、璎珞等珠玉玩意儿,每走一步叮铃作响。

比之大兴盛京城随处可见的蹴鞠,想必长安城内击踘的阵势也只见于贵族,上等骏马和华美装饰并非百姓可得。

脱下龙袍换上了一身白球服的大帝端坐马上,脊背挺直,遥遥望向高台上的皇后。

十八岁御驾亲征,大帝的手并非只能执朱笔判天下大事,他曾纵横沙场提剑杀敌,英武不凡的姿态从未在她眼里。他像是一心要挽回一面的孩子,记取当初东兴蹴鞠赛时的狼狈,誓要在她的面前一展威风。

“由陛下为两队将士开场!”有人高声喊道,随即振奋人心的鼓敲起来,踏着鼓点的节奏,身下骏马飞驰而去,大帝于马上侧身前倾,长臂轻勾起一旁的长藤杖,将大皮缝制的软球带了出去。

他的技艺着实精湛,那球仿佛是长在了藤杖上似的,一次击球上百次而球不落地,哪怕是蹴鞠踢得再风生水起的百里婧,也绝不敢放言可用那藤杖击球十次不落。若以他这种技艺去踢蹴鞠,想必连赫也不是他的对手。

场中其余将士皆纹丝不动,独大帝一人的身影穿梭球场,叫人挪不开眼。

他将球传至中场,击入球门,再弯弓搭箭,一箭射穿计时漏壶上方悬挂的红绸,红绸包裹的重物立时坠地,砸在下方的锣面上,“叮”的一声锣响,满场寂静。

接着,朝臣山呼万岁,齐声喝彩。大帝百步穿杨,箭无虚发,谁人敢不捧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里婧也跟着众人起身,面上不动声色,眼睛却只盯着遥远的他。

她自小在马背上长大,跟着赫四处疯闹,自诩马术高超,却无法想象有朝一日她的枕边人也能策马自如弯弓射箭。

她爱骑马,爱射箭,爱蹴鞠,爱着一切贵族恶少年喜欢的玩意儿,她的枕边人以一身好技艺勾起她的瘾来,他那遥遥的眼神仿佛在告诉她,觉得有趣,就来比一比吧。

“大美人好厉害!吓死我了!好几次我以为大美人要摔下马了!没想到大美人的功夫这么厉害!”梵华这时立于百里婧身后,对释梵音嘀嘀咕咕道。

随后又不满:“哎,老薄薄,你别挡着我呀!往旁边让一点儿!你干嘛突然挡在我前面?我要看大美人!”

群臣宫人齐声高喝,黑甲军将士们气势如虹,在大帝箭入靶心开锣一声后开始真正的击踘比赛,大帝跨马离开球场,步步朝高台而去,他的眼神始终只盯着一处。

百里婧知道他在看着她,只看着她,然而她想笑却笑不出来。

若说蹴鞠代表着大兴盛京城的恶少年们最鼎盛的年华,笑声哭声都可能在一只小小的蹴鞠里。八面皮制的小球代表着争强好胜却又有无限欢乐,哪怕有输有赢,不过让人从中咀嚼出各种滋味,忆起少年时候。

可击踘让人后怕,似乎有血正从长藤杖上滑落。长安城的贵族们铁血一般的少年时候,马蹄踏出的尘土飞扬,每走一步甚至有生有死,要时刻盯紧身下的坐骑、手中的藤杖、游离的鞠球,稍有不慎便会坠下马来,或是被藤杖或鞠球砸中脑袋,可谓步步危机。

蹴鞠可做强身健体之用,击踘则该是军中练兵的不二之选,大兴同西秦的兵力之悬殊可见一斑。

场中击踘赛已开打,黑甲军将士训练有素个个英武不凡,那只球被争来夺去四下逃窜,高台上群臣抑制不住地随之发出各色声响。

这热闹的当口,百里婧却没来由地心神不宁。

明明大秦皇帝端坐马上冲她笑,只差十步之遥便要下马走上高台,可她的眉却蹙得紧紧的,如坐针毡般难受。

大秦皇帝已走到球场边,将手中的藤杖甩手扔给一旁的宫人,可就在他翻身下马时,他的白球衣上却染了一片血红。

“大帝!”

“呀,大美人!”

“陛下!”

四下惊呼连连,百里婧猛地从凤座上坐起,心几乎就提到了嗓子眼,一旁的薄延蹙起眉头,却还是淡静地安抚她:“娘娘莫慌。”

一片混乱中,忽见马下的大帝抬起手来,手心也是一片血红。

“快去请太医!”礼官已吓疯,御前侍卫已戒严,统领袁出甚至拔出了佩剑神色肃穆。

白露立于人群中几乎要窒息,她的喘气每一声都异常粗重,死死地盯着大帝的手和白球衣上的血,又下意识地转头想去搜寻君越的身影,她需要有人来给她以肯定,是不是他们的计划奏效了?他们静候的四月,是不是已经到来?

肩膀上忽然按了一只手,白露惊慌失措地回神,白烨的神色平静如常,轻声道:“别自乱了阵脚,静观其变。”

众人手忙脚乱时,见了红的大帝忽然仰头朝皇后的方向看过来,又伸手在马背上摸了摸,掌心的血红更红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