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话,丢下二人,跑去后院。

“谁叫你厨艺好。”任老贼贼一笑,挥手将地道口合拢,捉着旁观看戏的小人,慢条斯理的去后面。

被强制拖着的墨泪,额间冷汗狂飘,她算见识到老头的另一面了,蹭吃的还如此理直气壮,堪称奇葩,用那话说,人真的不能相貌,谁能想到大名鼎鼎的人物总是如此不按牌理出牌。

这也证明着人越老越没谱,花老头是个没谱的,当初遇着的那个管三长老也是个难缠的角儿,姓任的也是个让人摸不透的主儿,一个二个三个的都是老成精的货。

运气是不是太好了,竟招得一个个的“青眯”?

她表示,有点无福消受。

老掌柜的后院是个小小的四合院,收拾得倒整整有条,一顿饭下来,墨泪也终于明白任老家伙为何一来张口就提吃的,老李老掌柜的手艺可不是吹的,整出的东西五味俱全,堪比大师级的水准。

尤其是一道虾,那是她至今为此所尝过的最好吃的一次,吃得她恨不得连舌头都吞下去,若非眼下时间来不及,她必定会死缠烂打的求拜师。

三人用餐愉快,餐后一边品尝着水果一边说话儿,悠闲似神仙,至于前面的店,根本就没去管,反正也用不着操心,有位紫尊坐镇,任何细小动作都逃不过他的感知。

等日头快落山,太阳光不再那么刺眼,街上又人来往,再次变热闹,墨泪才戴上纱帽,独自去散步。

两老嘴里啥也没说,背地里躲在店门前,悄悄的目送。

“要不要使人跟着?”待看着遮去面容的少年入人群中,老李轻轻的问,他是知道的那个小娃对于学院的重要性的,更何况如今还是由药剂院执院长老亲自送出来,受重视的程度又更上了一个台阶。

“不必。这孩子最近心情很差,随他出来走走也许更好些。”任老收回视线,他与小娃朝夕相处,多少能察觉到一些变化。

“他没准是去找凌家麻烦呢。”老李低低一笑,笑得高深莫测:“大家可是在盼着风云的行动啊,我这把老骨头的耳朵都听出老蛮来了,唉-”

“凌家,那种不成气候的东西哪用着费心思,本老只对他背后的那只大鱼感兴趣。”任老悠悠的退回店内:“小家伙若去闹一闹倒更好,反正他手中握着两样厉害的东西,没几人敢以身犯险去招惹他,安全的很。”

虽说小浑球儿实力好像不咋的,手中的两样毒剂是非一般的厉害,若没解药,谁敢跑去尝试?

他不担心,一点都不担心。

深有同感的老李,不再多言。

两人又聊了会,任老又嘱咐几句,从密道返回。

老李一直等着,等到日落西山,等到所有人关了店铺也没等到那一抹人影,最后也只好随乡入流的关店打烊。

天刚擦黑,城里的灯接二连的亮起,远远的看去像星星点在夜幕中,城外,站在高处,也隐约可见远远的地方闪出点点亮光。

值此时刻,天地间一片昏昏沉沉。

南城门外二里远的那片荷塘也被昏色所笼,再也分不清叶与花,远看见到的是一片阴影,唯有花香阵阵入鼻,以此证明它的存在。

芙蓉城以芙蓉命名,最著名的是木芙蓉那是不可争的事实,而与它地位不相上下的即是别名也叫芙蓉的荷花。

确切的说,荷花在东与南部几乎是霸主,它即能入药又能食用,又好种植,在南部处处皆可见其身影,但凡庭院中有鱼塘的人家必种荷花。

芙蓉城最宽的一处荷花景色即在南城门外,宽一百二十多亩,原本是水田,后因地势较低,种稻子年年被淹,难得收成,之后干脆种莲藕。

它并非一人所有,共有十几户主人,大家共同协商,在外面加上一条堤,整合成一个大塘,内中的分界线并没有除,每当秋季收获时放尽池水,界线分明,大家各自挖取成果。

那么一整合,在加上所占地势很好,一面临河,一边是种芙蓉林,另一边连着稻田,荷花也成了一大景点,夏季常常有人去游玩,再后来,许多闲得无聊,钱多的没地方发的富人出资,沿河边搭建了水榭长廊,每年夏季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如今,正常荷花盛开之际,出游的人有些干脆不归城,宿在水榭里,享受凉爽的夏夜美景,长廊内灯笼成串,又混和着明珠光华,远远看去十分美丽。

留宿其内的人们,或倚栏闲坐,或呼朋引伴,或把酒言欢,杯筹交错,浅吟轻唱,丝竹悠悠,一派其乐融融。

临河一边欢声笑语不绝,另三面则笼于夜色中,只能听到风拂过时荷叶发出的“哗啦啦”和虫子的鸣叫声。

沉沉夜幕中,一道人影踏着昏色,沿与稻田相接的一边塘堤如幽灵般飞向有芙蓉林的那边,身形极快,往往一闪间即失去身形。

不消片刻,人影抵达与芙蓉林相接的堤,寻着一个地方停下,随之点点星光一闪,一支白烛被点燃。

夜色朦朦,烛光淡淡。

烛光照亮周围一小片地方,前方几尺远即荷叶朵朵,拥挤在一起,叶中冒出支支或开或含苞待放的荷花,或隐在叶下,或高出叶面,近的触手可及。

后面近六尺远是堤缘边,高大的芙蓉郁郁青青,枝条繁茂,许多已伸至堤上之方,微风一拂,枝动叶翻,叶涛阵阵。

举着白烛的人,黑衣如夜,头戴纱帽,似木桩仁立。

第二十九章

夜幕完全降临,四野茫茫,远远的墙头上的灯光似一条盘旋着的长龙,暑气正在缓慢裉去,空气里残留着丝丝大地被炙烧发热后散发着的土焰气息。

微风习习。

烛光摇曵。

良久良久,墨泪摘掉黑纱,跪坐于地,再取出三支点燃,吹灭先前的一支,将新燃起的腊烛滴烛泪于地竖成一排,一尺半高的三支白烛,光芒点点洒散,照得周围二丈余内的景物皆清晰可见。

望着闪动的烛光,酸意如潮,阵阵翻涌。

又是一年六月初五!

两年前的今天,她二十八年的生命嘎然而止,一缕幽魂飘来到这个时空,附于此身,从此无亲无家,成为一支无根飘萍。

两年,整整两年了。

这两年,绝口不提自己的生辰,试着遗忘曾经,埋葬过去,可惜事与愿回,愈想忘记却难以忘记,过往的一切总是如影相随,在寂寞时在入梦时一一浮现,清晰的就像才发生。

两年,两个三百六十五天。

每一天都是一种煎熬,每天都是一场梦,多少次期盼当再睁眼时能回到熟悉的地方,能回到那个有双亲气息的L市,多少次梦回故里,多少次梦醒时失望叹息。

月月失望,日日希望。

盼了两处,也失望了两年。

一别两年,九泉之下的爸爸妈妈可还好?

一别两年,卿卿可还好?

想到逝去的双亲,想到卿卿,眼眶一热,泪,潸然滑落。

曾经,她是幸运的,出生在荷花生辰的那天,又是不幸的,十年后,妈妈在生日那天撒手尘埃,五年后,爸爸也选在那天追随妈妈去地下相聚,由此,她的生辰日也成了爸妈的祭日。

自妈妈去世后,她再也不过六月初六那天的生日,爸爸会改在前一天给煮长寿面,再之后当爸爸也撒手西归,卿卿却接替了爸妈的嘱托,每年的六月初五陪她过生。

曾经失去妈妈时,还有爸爸,当最后能依靠的大树也倒塌,她的世界也轰然坍塌,那段日子,她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也没有活下去的希望,是卿卿一家人给了她希望,是卿卿日夜陪护在旁。

卿卿是执着的,十二年如一日,陪着她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岁月,陪着她哭,陪着她笑,从那后年年在六月初五陪着她庆生,第二天再陪着她去祭拜双亲。

曾经,除了至爱的爸妈,她最爱卿卿,原以为,与卿卿会一直那么下去,成为一辈子的知己,一辈子的依靠。

可天不隧人愿,一场分手造成生死两别。

如今,又是一年六月初五,可还有谁来陪她纵酒一场?明日初六,又有谁陪她祭父母?

没有!

在这个地方,没有卿卿,只有自己陪自己。

人生百年苦短,又还有什么比孤单一人更苦?

自己,从来都拥有不了幸福呵!

泪,如激涌流。

默默仰头,咽下酸楚,取出今日才买的杯子,排开二只,取酒,开封,倒满。

望着两杯满满的酒,心中的酸意又涌上了上来。

此时此夜,为谁庆贺生辰,是为曾经的她,还是如今的她?

曾经二十八年的年华才已结束,如今此身,前十四年不属于她,她白捡来的人生到明天便是十六,也是真正的成年。

闭眼,再睁开,取一杯浇洒出,自己取一盏仰头灌下。

今日今夜,不为其他,只为祭曾经逝去的生命,只为怀念,怀念曾经的亲人,怀念曾经的温暖,怀念曾经不弃不离相陪相伴的卿卿!

犹记得那日卿卿说要为她提前过生,犹记得当时她听到了卿卿的呼喊声,那时那刻,卿卿应该已赶至,她是无悔的,曾经有爸妈疼爱,之后还一个卿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能由卿卿的送别。

她死亦无悔,对卿卿却是何等不公,竟要她承受亲眼看着她生命终结,还要累及她因为自己的死而痛苦。

一切皆有命,为何这命运如些不公?

添酒,一杯浇洒,一杯自饮,空了再满,一遍一遍的重复。

酒,又苦又辣

可又怎能及她心中的酸楚?

人间最苦是离别。

离别最苦是生死永隔。

曾经与爸爸妈妈是天人永隔,如今,却又远隔了时空,在这遥远的地方,思念能否跨越时空的阻隔,传达到故乡?

曾经与卿卿月月相见,而今人隔两地,音讯茫茫,她知卿卿,卿卿却不知她之生死,思念若有灵,能否飞越重重间隔,飞到卿卿的梦里,告诉她,阿泪安好可好?

泪眼婆娑中,依稀见一个身材火辣的红衣女子如风般飞来,笑若春花,挥手高喊:“阿泪阿泪,我们今天去老地方,那儿又来了个小美男!”

那红,如夏日天空的火云,那般耀眼。

那张脸,笑意吟吟,暖如阳光。

“卿卿…”墨泪笑了,往前跑去。

呼-

跪着的身子一下浮至空中。

却在一晃间,火红的身影化为虚无,印于眼帘的只有一片碧绿的荷叶。

幻像!

一切都是幻像。

望着空空如也的前方,墨泪的眼泪流得更汹湧。

泪,晶亮如珍珠,那泪珠沿着脸颊滑落,一部分滴在衣襟上转眼被浸干,有些溅空,滴洒于硬硬的堤面。

啪嗒啪嗒…

泪珠如雨滴滴地,碎开,碎成无数细细的小珠子。

缓缓低眸,看着左忽右闪的烛光和轻轻浮动的荷影,墨泪颓然下落,“卟”的又跪坐在冷硬的堤面上,满心满身的苦涩。

她父母的老来女,出生时,你爸爸四十八岁,妈妈四十有六,按女性年龄推算,以妈妈的年纪本无法再生育,可偏偏意外怀宝,被检查出来已近四个月,再加妈妈身体不好,不能再流产,欣喜异常的妈妈选择保住孩子。

在出生那时,妈妈曾说爸爸为帮取名几乎翻遍了字典,以求给老来子取个好名字,翻来覆去,比来比去,竟无一中意,直至生下后才取名“墨泪”。

只因为她出生时没有像其他婴儿一样放声大哭,宛如在沉睡般的安静,嘴角还微微上翘,原本要取“笑”字,当与姓氏拼加起来变成“墨笑”,听起来不太好,取“泪”字,意为墨泪=莫泪=莫累。

爸爸妈妈的心愿是希望女儿一生不受劳累不会哭泣,可惜,他们却忘记了“墨”音通“莫”,也通“默”,墨泪=默泪。

失去了妈妈,失去了爸爸,谁能无泪?

她,早已泪成殇,心亦殇。

一生无泪,是爸妈的希望,最后演变成奢望。

奉养双亲,给爸妈一个幸福的晚年,那是她一生都无法实现的奢望,现今,连再给爸妈扫墓都成奢望。

一切,都是奢望!

心中惨然,泪,反而止住。

苦涩弥满心头,酒也无味。

放下酒,墨泪仰望天空。

天若有情天亦老。

自古至今,人间演绎了多少年悲欢离合,多少逝去多少人出生,轮回上演着生与死,天却是还是天,永远没有老,这天是无情的,它创造出一切,又冷眼旁观。

今夜,天空星密。

黑黑的夜幕上,繁星点点,密密麻麻,星星闪烁,似钻石的光芒;苍穹之下,荷叶满地,一碧无垠,微风阵阵,荷香扑鼻。

远远近近的地方,荧火虫飞了起来,或来回飞舞,或停留一处,一闪一闪的亮光也像是一片星星。

夏夜,美丽而美好。

都说每个人逝去之后灵魂会升天,成为一颗星星,在上方凝视着自己最爱的亲人,那么多的星星,哪颗是她的爸爸,妈妈?

墨泪痴痴的仰望着,天上的星星每一颗都那么温和,像妈妈的眼睛,爸爸的笑脸,她分不出哪一颗才是真正属于她的至亲。

夜,清凉舒爽。

依河的长廊那方,杯觚交错,笑语不断。

呱呱…

咕咕…

池塘里、稻田里的蛙开始了擂台戏,对着鸣唱,其中还混合着“噗嗵”“噗嗵”的入水声响。

啾啾…

咯咯…

蟋蟀和小虫子们也加入了合唱团。

蛙鸣虫叫,凑成美妙的音乐。

此情此景,正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蛙声入耳,墨泪无语凝噎。

曾经幼时在乡下常夜坐,闻着稻香听蛙声,日子过得快乐而幸福,转眼却已人非物非事事皆非。

曾经卿卿最大的梦想是让她带路去乡下农家,在依着稻田的地方夜营,秉烛赏星,在蛙声片片中偷听农户家的窃语期盼丰收的喜悦。

曾经有太多的美好记忆,曾经还有太多的事没有来得及完成,却已真正的成为曾经,留下的只有一片令人心酸、却又让人舍不得忘记的记忆。

守着回忆,听着蛙鸣,墨泪只觉得更加的孤单,蛙犹有伴,大家快快乐乐的在一起,她呢,形影单吊,孤然一身,人尚不如物,是何等的讽刺!

可是,现实是如此,无论多不么愿意,也摆不脱,逃不掉。

远处隐约传来的笑语与管弦之声,无法挤走寂寞,反而更衬出她的孤单,她坐在那儿,抱着双膝,犹如一只被人抛弃的宠物,冷冷凄凄。

风,吹干了她的脸上的泪,却吹不走她的悲伤。

那些悲伤,似月华洒地,倾占满地,丝丝缕缕,点点滴滴尽是酸意。

附近的蛙、虫,受不了寒碜的气息,纷纷逃离,蛙或“噗嗵”入水,或蹦跳着弹起,在荷杆与荷叶上转移;虫儿们或钻入草丛里,或“噌”的飞离。

方园数丈之内,再无虫鸣蛙叫。

烛光更加的寂凉。

蜷抱双膝的人,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浑然未觉。

远方却有一双眼,默默的看着她。

那双眼睛的主人是一位碧色宫装丽人,眸如明月,干净无尘,她立在一朵宽约三尺的荷叶上,衣色与荷叶同色,若不细看会当作是一支出水的荷茎。

宫装丽人看了良久,悄悄转身,飞向荷塘深处,她在荷叶与荷花间穿行,恰似荷花精灵,身姿绰绰,绿袖翻飞似叶迎风摇拽。

好半刻,当差不多到荷塘中央时,她慢了下来。

前方,荷叶田田,朵朵荷花争相开放,在莲叶深处停泊着一叶红色小舟,它是只独木舟,两端翘起,弯如月牙,中间部分却凿成了莲花样。

小舟中间摆着一张似荷叶的绿玉小桌,上面的左面铺着新摘的莲花,居中摆两只玉杯,一坛酒;小舟的两端各竖十二只红色的小腊烛。

一个少年坐在莲叶小桌前,背朝舟尾面朝舟头,怀中抱着一面紫檀色瑶琴,他头戴玉冠,紫色直裾袍,里面是薄薄的交领白色里衣,风姿飘举,俊美无双。

如玉般的少年静静的坐着,眸子微垂。

荷叶荷花出数尺高,高过了小舟,宽大的碧绿荷叶几乎要将小舟全部遮掩得看不见,那些烛光也被掩映住,跟小舟不远的一片离水约一尺高的荷叶上,盘膝坐着一个俊秀青年男子,亦是一袭碧色衣袍,几乎与周围融成一体。

宫装丽人慢慢飞近,落在碧袍男子对面的一片荷叶上,悄无声息的跪坐,望望小舟中的少年,欲言又止。

“想说什么就说吧,别藏着掖着。”少年没有回眸,声轻如水。

碧袍男子担忧的望了对面同伴一眼,示意慎言。

“太孙殿下,那边是越卿小药师,他,”宫装丽人鼓足勇气,小心翼翼的望着尊贵的少年:“他,他竟然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