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统一六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官员和军队体系,虽然名义上承认对大靖的从属地位,但是他们实则自成一国,可是竟然能容忍自己的地盘有中原来的官兵,大靖的体系和南诏的体系在此相互冲突,还要和睦相处,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吗?”

司马妧其实本来对南诏的事情并不关心。因为在她的记忆里,真正掀起乱世大潮的北方夷狄,是那些能征善战的游牧部落,而非西南一隅的小小南诏。

只是最近罗眉的风头太盛,大街小巷里传的全是她如何貌美如何勾人的各种段子,司马妧想不听都不行。闲来无事,便顺手研究了一下南诏国的情况。

这一研究,便发现了问题。

“虽然南诏和四川之间隔着一片大靖管辖的羁縻府州,可是那里兵力少、补给线长,而且百姓多为异族少汉人,要管理很困难,要失守却很容易。而一旦失守,被南诏攻下四川,上可袭击关内道甚至王畿地区,下可顺江而下占领两湖甚至江南。”

司马妧说这话的时候当然不可能是在朝堂,她只是在自家府邸内的小书房对着简略的地形图指点江山而已,听者也只有顾乐飞一人。

顾乐飞实在很喜欢看她如此认真投入的神情,越看越好看。他看得入神,亦不忘接两句好让她继续说下去:“如果是妧妧,你当如何?”

“如果是我,便任凭新任南诏王和其他各部族斗来斗去,最好兵力消耗殆尽。然后由我大靖将领全权接管南诏兵防,只给南诏王一个虚位的头衔以安定民心便可。”

司马妧惋惜不已:“多好的掌控西南地区的机会啊,就这样被陛下错过了。”

顾乐飞笑了笑:“其实司马诚这样做也没错。”

“哦?为何?”

“你只考虑到待南诏上层内耗完毕,可由大靖将领趁机接管军务,却没考虑到派谁去做这件事的问题。纵观大靖现在的高级武将,除了守着西北的哥舒那其,我们皇帝陛下还敢用谁?”

凡是和楼家沾边的、和司马妧沾边的,他都不敢用。按照这个标准,放眼望去,哪里还有能上过沙场、镇得住场面的好将可用?

既然没有可堪大用的武官,那便只好和现任南诏王打好关系,求着人家安安分分过日子,不要来骚扰大靖了。

闻言,司马妧怔了一怔,轻轻叹了口气:“如此看来,确实也不算错。希望是我想得太多,南诏并无野心才好。”

谁也没有料到,南诏的威胁尚未暴露出来,黄河的夏季汛期已至。而这一次华北平原普遍而大量的降雨带来了麻烦,几年未加固的堤坝挡不住这一次来势汹汹的黄河之水,天上雨下着,地上的人眼睁睁看着河水面越悬越高,附近的百姓想撤都撤不及。

七月,黄河决溢,内河泛滥,舟行陆地,人畜漂流。

第62./章

黄河决堤之前并非没有预兆。河南河北两道连绵数日不减的雨势早就通过八百里加急告知帝都,虽然司天台位于关内道,即便夜观星象也难以看出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可是根据这两道历年的水文和天象记载,这样长时间的大雨更可能导致洪涝。

于是六月的时候司马诚便急令司天台挑选吉日,鸿胪寺准备祭典,由他亲上天坛向上苍祈晴。

祈晴仪式似乎有那么一点效果,大雨果然停了数日未下。可是一入七月,雨势再次气势汹汹袭来,这一次黄河下游的堤坝再也挡不住,数处决堤。

那时候的黄河泥沙虽没有那么多,可是由于府兵制中的屯田制度,大肆开垦不加节制,黄河上游的植被已遭破坏,有水土流失的情况。中游因为地势原因,黄河携带的泥沙皆被冲击力巨大的水流冲走,故而河床抬升情况并不严重。

可是到了下游平原地带,水流速减缓,泥沙淤积,一年年下来抬高河床,使得这段地方的黄河极容易泛滥成灾。

这片肥沃的平原是大靖最主要的产粮区之一。还差几天,夏粮就要丰收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无疑雪上加霜。

坊间传闻,说老天爷不给皇帝的新税制面子,这是在以洪水惩罚皇帝的一意孤行呢。

高延身为尚书令、宰相之首,自然不会相信此等传言,更不相信这是上天降罪。其实大靖最近这些年的天气情况都有些异常,前几年是部分地区小旱,不过影响范围不大,今年又轮到洪涝。大靖所辖土地如此之多,范围如此之广,每年来点自然灾害根本不稀奇。

端看上位者如何应对。

而高延的做法,则是公开上书、承认自己在任期间有所失职,以致老天降罪于民,请求皇帝罢相以平息上天愤怒、安定民心。

此文一出,百官哗然。

“高相这一招以退为进,着实高明,”不管外界对高延的褒贬如何,顾乐飞对这只老狐狸的审时度势很是赞许,“第一,他替司马诚担了骂名,将民间认为的天子之罪转换成宰相之罪,司马诚心知肚明,自己欠他一个大大的人情;第二,新税制才起便出了这等大事,如何应对是个大麻烦,高延干脆退位避灾,将这烫手山芋让与他人去捧。我敢打赌,此事过后,高延必将重新被启用,不然下一次天灾降临,还有谁能贴心地替皇帝分忧?”

陈庭望着佛舍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淡淡笑了一下。比起河北河南两道的大雨磅礴,镐京这点连绵小雨着实算不上什么,只是想必望着这雨,皇宫内的天子心情一定很差吧。

“此事难办,莫让殿下强出头。”陈庭道。

顾乐飞颌首:“她不擅河工,也未曾接触过决堤后赈灾之事,此时司马诚因为那个降罪天子的谣言正心里敏感着,她的确不宜主动请命触霉头。不过…如果有人想要把这个烫手山芋丢给妧妧呢?”

虽然两人已见面密谋好几次,可是每次听面前的胖子称呼殿下为“妧妧”,陈庭都禁不住老心脏一抖。

真是不习惯这家伙的驸马地位啊,就他这副肉嘟嘟的模样,大长公主怎么能压得下去呢?

话说回来,顾乐飞的推测是有可能的。

这次洪涝危害大,赈灾、治河、难民迁徙等等事务,牵涉范围广,涉及人员多,调用钱粮甚重,极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镇住场子。本来宰相高延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这老狐狸自请罢相躲起来避灾了,估计接任他的是郑青阳。

郑青阳的办事能力比起高延,差了一大截。而且他也不傻,自然会将此事推诿。而且这种麻烦事,自然是和谁不和推荐谁了。

“如果躲不了,殿下也不是怕事的人,”陈庭倒是看得开,“此事若办得漂亮,亦于殿下日后有益。”

顾乐飞笑了笑:“先别着急下结论,我估计这件事情落不到妧妧的头上。”

郑青阳虽然滑头,却也知道司马诚最不乐意启用的人就是司马妧,而他看不顺眼的人又不止大长公主一个。若他猜得不错,此次全权负责救灾一事的,当是脾气耿直、老当益壮的英国公单云。

当这二人在崇圣寺推测未来之事时,高府里早已炸开了锅,高延主动请求罢相一事突然至极,没和任何人打招呼,包括家里人。

所以不但是司马诚和文武百官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家中妻儿也都懵了。高夫人呆呆坐在丈夫身边,一副不知如何是好的模样:“那咱家以后…不是宰相之家了?峥儿在朝中也没人照应了?”当了几年宰相夫人,再让她回去,她还真不适应。

高峥倒是很实诚,没觉得父亲这样做不对:“父亲必有父亲的道理,孩儿在太仆寺也无甚麻烦,可以照顾自己。”

高延慢悠悠喝了口茶,瞥了一眼和他同父异母的高峦高峰,这兄弟俩都站在一旁不说话,估计对父亲这决定心怀不满。高峥胸无大志,他们俩却还指望着高延照应,好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现在上头压着一个郑青阳,哪里还来的步步高升?

高延看在眼里,心下叹息一声,他这两个庶子虽有能力,可是利欲熏心,恐难走远。老妻高夫人自不必说,小门小户出来的,一贯的眼皮子浅是没救了。倒是大儿子,虽然性子太软,人过于单纯,可是听话孝顺却是头一份。将来自己如果想告老还乡,给他养老送终的只可能是这个大儿子。

想到这里,高延看向高峥的目光不由得又和蔼几分:“这两天有空你进宫见一见你姐姐,告诉她我此举乃是顺应帝心,罢相不过一时,让她莫要担心。”

是了,比起还能聚在一起商量对策的高家众人,独自一人待在宫中的高娴君最为心急如焚。她在宫中消息相对不畅,一听父亲被罢黜尚书令,顿时觉得孤立无援、前途无光。

最强有力的后盾倒了,她还怎么拿下皇后一位?

她枯坐宫中,听着屋檐下不停滴落的雨滴声,心中从烦闷到渐渐冷静。思虑再三,她咬了咬牙,吩咐身边大宫女:“叮嘱我宫中人近日做事小心些,布在罗眉那里的眼线暂时也不要回来报告了,将六司的人和后宫有品级的妃嫔都召集来。”

大宫女颌首应了,然后多问一句:“娘娘准备做什么?”

高娴君微微一笑,眸子满是自信光彩:“当然是削减宫中一切用度,日日祈佛抄经,为两道受灾百姓祈福。”

越是到了这种时候,她越不能自乱阵脚,反而要摆出一副母仪天下的姿态来,从容做事。

谁也别想斗倒她。

以天蓝色为彩画背景的宫殿装饰和皇宫其他建筑不太一样,房屋偏矮,连建筑风格也有所不同,这里是司马诚特地为丽妃罗眉建造的南诏殿。

殿外有宫女接了来自端贵妃宫中的命令,沿着回廊快步向罗眉的寝宫走去,她轻轻敲了敲门,小声道:“娘娘,端贵妃让全体宫妃去她宫中,说有要事要宣布呢。”

罗眉懒懒地仰躺在床上,绸缎的睡袍从她丝滑般柔嫩的肌肤上滑落,露出遍布吻痕的修长双腿。昨夜司马诚阴沉着脸闯进来找她发泄,动作粗鲁得很,估计是遇到了烦心的事情,不过罗眉懒得问。

听见宫女的禀报,罗眉懒洋洋翻了个身,偏头望了一眼打开的窗子,见窗外有细细的雨丝飘进来,不由得烦闷地又翻了个身,把头埋进软被之中,闷声道:“告诉端贵妃,本宫身体不舒服,不去。”

宫女迟疑了一下:“可是…端贵妃的宫中人说是很重要的事情…”

“不去。”罗眉的语气很坚决。她一点也不喜欢这座牢笼样的皇宫,更不喜欢那个笑面虎似的端贵妃,还有宠爱她的汉人皇帝,她也压根不喜欢。

不过是几壶烈酒下肚,就让他分不清东南西北,连她是不是处/子都搞不清楚,可笑。

汉人皇帝真好骗。

她想念南诏,想念哥哥。

罗眉拔下头上一支镶玉镂空金簪,一头青丝如瀑泻下。她解开金簪上一只花瓣形状的卡扣,镂空的外壳“啪嗒”一下打开,露出严丝合缝的内胆中所盛的乌黑胶状物质。

罗眉注视了这古怪的东西片刻,复又将簪子外壳合上,赌气一般将这簪子往窗边一扔,任凭飘入细细的雨丝落在它身上。

她讨厌下雨。

南诏的7月艳阳高照,干燥、清爽、有风,不冷不热。不像镐京,一连下了多日的雨也不见停息,听说最近还有些地方因此遭洪水了,弄得皇帝和官员都焦头烂额的。

虽然听说了这些事情,可是罗眉并不关心,这里不是她的故土,这些人都与她无关。

她只关心哥哥什么时候兑现承诺,在稳固王位之后就来接她回家。

第63./章

这些日子司马诚所面临的压力常人无法想象,这是他即位以来所遭遇的最大一次天灾。又发生在新税制实行的第一次交赋税之前,数万亩即将丰收的农田顷刻被会,损失无法估计。

虽然高延自请罢相替他挡住了民怨,可是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

短短数日,司马诚的嘴角起了一圈泡,数日不眠不休,连下几道军令,责令两道府兵出动救灾。并且紧急征调洛口仓和含嘉仓的大量粮食运往两道灾地,下旨要求其他各道积极收留流民,尤其是虢州、滑州等几乎完全被洪水淹没地区的难民,务必及时安定下来,不能让他们涌入关内道进而流入镐京。

同时任命英国公单云为河北河南两道黜陟使,总领此次治灾的全部事宜。

黜陟使是一个临时官职,通常在非常时期才使用。顾名思义,“黜”是贬斥、废除之意,“陟”则指晋升。黜陟使的权力极大,代皇帝巡视各地,他可以不上报直接处置一些违法官员,把他们罢官、入狱甚至可以直接处决。

以司马诚一向的小气巴拉,他竟然将这等重要权力交付单云,可见此次他对单云的期望多么大。

虽然朝野上下,总有一些胡乱蹦跶的小跳蚤,不识时务地吆喝着要让大长公主代帝巡视、慰问难民,以让天下明白天子的爱民之心,司马诚全当他们在放屁。

难得这一次司马妧乖顺,没有主动请命来惹他烦心,他才不会傻不拉几地把这等收民心的好机会留给司马妧。

而英国公单云此人,虽然脾气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可他清楚此人十分耿直忠诚,而且资历老地位高,关键时刻,又可靠又镇得住场。

不派他去,还能派谁?

这道旨意一下,英国公府顿时热闹起来。单云见过皇帝后马上开始打点行装、确定同行官员,同时奉命调走一队几百人的禁军队伍随行,另外还要接见打着各种注意来拜访的“有心人”——包括新上任的尚书令郑青阳郑大人。

“不见!不见!无论是谁,老夫一概不见!”单云烦都烦死了,气得吹胡子瞪眼,不管不顾下达了逐客令。

可是再怎么逐客,宰相之首不能不见。于是郑青阳成了唯一见到单云的大臣。他的来意也很简单,就是来暗示一下单云,通常赈济钱粮总有官员要贪污,他想好心提醒单云多留意一下如下这些人,他们在当地的口碑不太好,很有可能贪污。

当然,他给出的这份名单,自然都是前任丞相高延一手提拔或是他的门生,属于“高系”。

既然高延都退了下去,那么就安心养老,干脆以后也别惦记着尚书令的位置。

单云是越老越精,扫一眼名单就知道郑相打的什么主意,对这种在人命关天之际还不忘排除异己的家伙,他是深恶痛绝。

他将名单一抖,碰到桌边烛火,雪白的名单立即燃了起来,烧成灰烬。

郑青阳先是一愣,随即笑了起来:“单老国公做事不留痕迹,郑某佩服,佩服。”

单云懒得和他解释,冷着脸点了点头:“如果郑相没事,老夫这里还忙着,就不送客了。”

郑青阳的面色微微一僵,暗在心中腹诽一句,这老匹夫给脸不要脸。不过面上还是笑眯眯的,从容告辞。

巧的是,在英国公府门前,他看到一辆徽记特别扎眼的马车——定国大长公主府的马车。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郑青阳最宝贝的小儿子郑易丢了官又冻废了腿,至今还在家里躺着,成了彻彻底底的闲汉一枚,每天不是和小妾耳鬓厮磨就是怨天怨地。郑青阳起初还心疼儿子,后来越看越烦,连带对郑易的宠爱也少了许多。

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司马妧的错。虽然郑易说是自己不小心掉下井然后冻了一夜,可是郑青阳坚持认为天下没有这么巧的事情,一定和司马妧有关系。

如今他新任尚书令,身为宰相之首,腰杆也硬了,气也足了。负手站在英国公府门前,气定神闲地微笑:“大长公主居然也来凑这份热闹?恐怕要吃闭门羹哦。”

就算暂时不能拿这女人怎么样,下下她的面子也好。

司马妧刚下马车便得了郑青阳两句不善的搭话,觉得十分莫名其妙,倒也不气,朝他微微点头,叫了一声:“郑大人。”算是打过招呼。

然后她转身朝马车内伸出手,道:“小白,下来吧,小心路滑。”早上刚下过一场小雨,青石板路面还湿着,很滑溜。虽然小白那么多肉肉,估计就算失足摔下来也摔不疼,可是他最近瘦了一点儿,所以还是当心些好。

眼睁睁看着司马妧十分体贴地伸手,把车里滚出来的那个圆球接下车,死胖子还对她笑得很开心。分不清两百五十斤和两百三十斤有啥区别的郑青阳只感觉到十分受挫,因为堂堂宰相之首的挑衅竟然完全被赤果果的忽视了。

“英国公忙着呢,除我之外他不再见客,”郑青阳硬邦邦道,“大长公主要是拿热脸贴了人家冷屁股,可别怪老夫没有提醒你。”

而这个时候,被自家公主殿下照顾了一把的驸马爷正又高兴又辛酸地想,妧妧关心自己是好事,可是她完全没有半点为人妻子应由丈夫保护的自觉,反而保护他,是因为他太弱了么?

好忧桑好挫败。

他才刚开始纠结就被郑青阳打断。顾乐飞偏头,越过司马妧的肩膀看到了气势十足站在那儿的郑青阳,不由得笑开来:“哟,今天是什么日子,我顾某何其有幸,居然遇上了郑相!”

郑青阳哼了一声,淡淡瞥他一眼,好像不屑于和他说话,脚下一转,径直朝自己的马车走去。

“您等等,我还没给郑相行礼呢。”顾乐飞屁颠屁颠跑过去,还真的郑重其事地拱手弯腰给郑青阳行了一礼,郑青阳脸色稍霁,刚想讽刺一句驸马爷不必如此谄媚,谁知道顾乐飞突然一拍脑门,仿佛恍然大悟一般道:“这…我给郑相行了礼,郑相是不是忘了一件事?”

“哦?何事?”

顾乐飞淡淡笑了笑,朝司马妧的方向偏了偏头,道:“定国大长公主在此,郑相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走了,于礼不合吧?”

郑青阳一噎。

尚书令是文官正一品,公主是外命妇正一品,二者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不过单论品级而言,两者确实是平级。

可是司马妧的“大长”二字,代表的可是超一品的尊荣。

纵是宰相之首,那也得恭恭敬敬给她行礼问安。

本来还想下她脸子顺便蒙混过关的郑青阳,被顾乐飞这么逮住,真是一口老血梗在喉头,上不来下不去,气都快气死了。

自他升任尚书令后,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皇帝,他还需要给谁行礼?

“郑相这是…不愿意?”顾乐飞笑眯眯瞅着他,看起来亲切又无害,可是郑青阳好想上前扇这死胖子一记耳光。

“驸马不得无礼。郑大人新任尚书令,官威见长,气势也足,不给本公主行礼,我等自该谅解郑相的为难之处。”站在不远处的司马妧忽然开口道。

啊呀呀,我家公主殿下何时学会了暗讽这个技能?虽然略为生涩,可是由她口里说出来的话,那效果比他说十句都顶用!

顾乐飞心下惊讶,面上则立即送了一个大大的微笑给司马妧。露出一边一个浅浅的小酒窝,显得他整个人分外纯洁可爱。

郑青阳的脸色就没那么好了。因为单云的逐客令,现在府门前车马稀少,除了他的随从外还没人看见这一幕。他可不愿这事情传出去,让司马诚以为他当了尚书令就尾巴翘上天。无奈之下,郑青阳只得不情不愿行了礼:“老臣不敢,老臣参见大长公主。”

说完之后他就不愿在这里多待,可是胸中憋闷,终究没忍住在走前丢下一句:“老夫说过,英国公未必愿意见你。”口气里全是幸灾乐祸。

顾乐飞十分诧异地望他一眼,忽然觉得不可思议,以此人的脑子是如何混到宰相之首的高位的?

“不劳郑相费心,我和殿下并非来见英国公,只是访友而已。”顾乐飞淡淡回答。

既然来了,自然是有备而来。英国公不好见,他的长孙单奕清难道也不好见?只要进了英国公府,他想见单云,还不是托单奕清说句话的事?

以前还觉得郑青阳很有些小聪明,现在觉得他位置越高反而越傻,比起高延差了不是一两个段位。

司马妧将顾乐飞对郑青阳的鄙视看在眼里,他刚刚还对郑相笑眯眯,转过身来就直翻白眼,变脸比翻书还快,她觉得很有意思。小白很聪明,他对某个人翻白眼,一定是在心里嘲笑这人蠢。

她不知道顾乐飞正在心里一边嘲笑,一边想着等郑青阳把自己玩死的时候他该如何落井下石。

司马妧也不喜欢郑家人,所以刚刚小白替她出头的时候她才会开口相帮,让郑青阳老老实实向自己行了一礼,不过看起来小白似乎很意外自己会开口,而且他当时朝她笑的意思是…赞许?

赞许什么呢?司马妧一头雾水。

郑青阳走后,顾乐飞报上他们夫妻二人的名字,很顺利便进了英国公府,小厮将他们一路引向单奕清的致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