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氏被这话震的懵了,沈滟也不可置信的瞪着沈羡,“大哥!”

沈羡淡淡瞥了她一眼,“不然你打算如何?不过一个妾侍罢了,纳了就纳了。”

纪氏忽然就想起过年那日,她附和嘉禾说的话,让沈羡纳孔芷喜做妾侍的话来。当时,沈羡离开瞥了她一眼,这,这件事情莫不就是跟他有关?是他捅出来的?她都听说,温春华那个外室胆小如鼠,没人挑拨承诺什么,怎么敢抱着孩子寻上门去。真真是好狠的心肠,她不过一句话而已,他就让把自己妹夫的外室弄上去门,搅的一家子不得安宁。

纪氏抖着身子说不出话来,心里又急又怒,此事若真有沈羡掺和,女儿最后怕也只能吃下这个暗亏。他到底有多宠着姜玉珠,不过一句话,他竟如此陷害自己妹妹。

嘉禾也淡淡道,“可不是,不过一个妾侍罢了,做主母就要有个做主母的模样,明日阿滟就回温家吧,好好过日子,别再闹腾了,温家孩子不错,这么些年阿滟冷脸待他,他也不曾说过什么。”

玉珠坐在一旁喝茶,不过问此事。

沈滟自然咽不下这口气,说甚都不肯回温家,此事也暂且搁置下来,温家竟也不再上门。

过了十五,谢澈和孔芷熹要回幽州和栎州。这几日孔芷熹住在谢府,同谢澈见过几面,相处还算不错,她若闲的无事也会去找谢澈聊上几句,元宵这晚,还是她陪着他在谢府用的膳,两人也不算太冷清,用膳时她自顾不停的说着话,“谢大哥,明日沈大哥就要派人送我回去了,以后我闲暇的时候就给你写信如何?”

两人一起经历这么多,她还在谢府住了小半月,觉得两人有一番别样的情谊。

谢澈淡声道,“回了幽州,我也会忙碌起来,怕是没多少闲暇时间。”

孔芷熹巴巴的望着他,“谢大哥,你把地址告诉我吧。”

谢澈倔不过她,无奈把幽州所住地址给了她。她高兴的收好,“谢大哥,明日我就要离开了,你呢。”

谢澈道,“我也是明日离开,不过需快马加鞭赶回幽州,怕是不能同路。”

“好吧。”孔芷熹蔫蔫道。

用过膳,两人出正院,站在廊庑下,今日月圆,月色甚好,孔芷熹抬头望姣好月色,喃喃道,“真美啊。”她忽地侧头去望身边的男子,他穿着一身直缀,披着厚氅,玉树临风,俊雅无双,她忽然就觉得头顶上的月色都开始黯然失色起来,心脏也跟着噗通噗通快速跳动着。

谢澈也侧头看她,“怎么了?”

芷熹急忙低头,“无,无事。”抚了下胸口,她又问,“谢,谢大哥,今日元宵节,不如我们出夜市看花灯吧,今日怕是有不少好看的花灯。”

谢澈不言语,孔芷熹望他,水润的眸子蕴着无声的请求,他轻叹声,“走吧。”见她穿的单薄,又道,“披件斗篷,小心着凉。”

夜市上各样的花灯,孔芷熹总有些心不在焉,频频去看谢澈,两人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她扯着他的衣袖,跟随他朝前面挤着,终究是忍不住问道,“谢大哥,你为何还不成亲?”她知道他和沈大哥差不多的年纪,二十有五,早该成亲的。

谢澈淡声说,“没碰见合适的而已。”

“那谢大哥喜欢什么样的?”孔芷熹问他。

谢澈沉默,半晌后才说,“时辰不早了,若是看完了,我们早些回去吧,明日一早就要启程了。”

“好。”孔芷熹的神色暗了下来。

回去谢府,孔芷熹梳洗后,躺在榻上辗转反侧睡不着,闭上眼就是方才在廊庑下谢澈的样子。次日起来,她眼底有着淡淡的青影,扑了一层粉才稍稍遮盖住。

第132章

今日一早,谢府的奴仆们已经开始收拾东西。玉珠给孔芷熹拨的两丫鬟也开始帮着她收拾,沈府的马车和护卫已在府前等着。她呆呆的坐在房中任由丫鬟们忙碌着,白芨收拾的差不多,在旁边问道,“姑娘,可要上膳,吃罢差不多就要启程。”

“好吧。”孔芷熹垂头,忽又抬头问道,“谢大哥在何处,我过去同他一块吃吧,今日就要分离,我想同他在叙叙旧。”

白芨道,“姑娘稍等,我过去问问。”

谢澈也未曾用早膳,思忖一番,亲自过去了孔芷熹的院落陪她用的早膳。

玉珠一大早起来匆匆梳洗用过早膳,早膳时,她用的挺快,沈羡问道,“打算去哪儿?”

玉珠笑道,“夫君,今日是谢大哥和芷熹妹妹回去的日子,我一会儿去谢府一趟,正好有些事情嘱咐芷熹,她一个姑娘上路就算有护卫送也不太方便,我把另外两个丫鬟的身契给她送过去,两个丫鬟也好在路上照顾她。”白芨在她身边待了不少年,是不能送人,另外两个是二等丫鬟,平日在沈府也无甚事情可做。

“可要我送你?”沈羡道。

“不用。”玉珠道,“夫君一会儿不是还要进宫一趟吗?不必送我,我去看看他们就回。”

用过早膳,玉珠急着去谢家,过去谢府时,奴仆进去通报,谢澈请她入内,随奴仆去到孔芷熹的院子,奴仆同她说,“大人正在孔姑娘院子里用早膳的。”

玉珠过去时两人还未吃好,谢澈见玉珠来,让丫鬟摆了副碗筷上来,“玉珠,你也在吃些吧。”

玉珠摆手,“不用的,我早上吃过。”

谢澈知道她急着过来,肯定没好好吃,说道,“就当做是陪我用一些,这一别,再见不知是何年。”

玉珠被他说的心中难受,“那我再陪着谢大哥用些。”她在芷熹旁边坐下,又陪着吃了些,见孔芷熹面色有些憔悴,知晓她昨儿夜里定时没休息好,便跟她,“芷熹,我将向菱,向禾的身契给你,这一路上千公里,要走十来天,有两个丫鬟照顾着,我也放心着,你沈大哥已给你兄长写了信,你兄长也是吓唬你的,你回去同他好好说,婚姻不是儿戏,他不会随意给你做主定亲的。”

芷熹低头道,“嫂嫂,我知道的,这次我会同兄长好好说的。”

玉珠把两丫鬟的身契递给她,又问,“东西可都收拾好了?路上冷,多带两件斗篷和袄,还有碳也要备上一些,车厢摆个炭盆暖和多了。”

“嫂嫂,我都准备好的。”

玉珠又抬头去望谢澈,见他正看着自己,冲他一笑,“谢大哥,你的东西可都收拾妥当?”

谢澈嗯了声,“收拾了两件衣裳便差不多,我要快马加鞭赶回幽州,坐马车怕是不成的。”

玉珠嘱咐道,“路上小心。”

三人用过早膳,换了衣裳,谢澈交代一番,三人出去正府门前,早有一辆马车等着,还有不少护卫,都是护送孔芷熹回去的。孔芷熹上了马车,挑开帘子望着他们,眼眶有些红,“嫂嫂,谢大哥,我走了,你们保重。”

玉珠挥挥手,“你也是,回去后记得让人递封信回来。”

孔芷熹又去望玉珠身侧的谢澈,他也正望着她,神色少见的温和,柔声跟她说,“快些启程吧。”

孔芷熹忍着泪点头,最后终放下帘子,回到马车内阁,刚跌坐在位置上,她的眼睛落下来,她伸手抹泪,喃喃道,“我这是怎么了…”一同前来的两个丫鬟也惊讶的望着她,到底只以为她是离别情绪。

马车渐渐朝巷子外驶去,消失在拐角处,玉珠回头,“谢大哥,你也该启程了。”

谢澈深深望她一眼,“玉珠,你也保重。”

——————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树枝上冒出嫩绿的芽儿,天气彻底转暖,众人脱掉厚袄换上襦裙褙子,踏春郊游。距离谢澈孔芷熹离开已有些日子,两人都给玉珠递了信回来,都只说安好,让她无需担心,孔芷熹说她已和兄长说好,这两年不催她,待到十八岁,她的亲事若还没定下,就由兄长帮她定下。

芷熹还在心中隐晦的问了下谢澈的消息,说是回到栎州后,她给谢澈递过一封信,他并没有回。

玉珠给她回了信,只说谢澈给她报了个平安,其余的话也未曾多说,怕是幽州太忙,等到空闲时候,他会给她回信的。信送了出去,玉珠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芷熹对谢澈怕是有了别的感情,她是有些欢喜也担心,芷熹是个好姑娘,不过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也要谢大哥喜欢才好。

感情的事情,玉珠不会插手,会任由他们顺其自然的。

书信送出去没两日,沈羡也要出趟远门,去的是栎州那边的厣门关,沈国公爷旧疾复发,皇上册封沈羡为归德将军,特前去厣门关协镇国公一把。

沈羡离开前让温家人把沈滟领了回去,她的肚子都三个月大,微微隆起,自打温春华外室的事情出来,她一直住在沈家,温家这些日子一直不曾来沈府,听闻温春话还以将那个外室纳做妾侍,孩子也给起了名字,是温家的庶长孙。

沈滟在府中闹了许久,前些日子还来求玉珠,让她帮着跟大哥说说好话,这个事情,玉珠如何能插手,就算她让沈羡以权强压温家,让温家解决了那女子又带如何,孩子总不能也给送走吧。归根到底,温家这个妾侍生下孩子,就已是沈滟心中的一根刺,就算外室同孩子都没了,她依旧心中有刺,所以这事儿玉珠是帮不上忙的。

唯有沈滟自个想清楚。

沈羡临走前让温家来人接沈滟回,沈滟不愿,沈羡便直道,“你既不愿意回温家,就好生在府上生下孩子,同温家和离,把两个孩子接回府上,府中养你们一辈子也无妨。但是,你若选择待在府中,以后就绝无反悔的时候。”

沈滟哭的不行,纪氏哄她一晚上,次日同意让温家来接人,这事儿才算告一段落。

沈羡离开第一日,玉珠有些不习惯,年关到这段日子,他一直不曾出过远门,在家陪了她不少日子,这突然的一走,她反倒不习惯起来,又担心他的安慰,公公犯了旧疾,他前去厣门关顶着,据说这些日子突撅人也不老实,两军常常交战,她怕他受伤。

这日春光正好,玉珠坐在廊庑下望着满院的花团锦簇,院子里被她种了不少花,她还是觉得有些空旷,望着院落一角的地方,喊来管家,让他去找几枝葡萄苗来,她想在庭院里种几颗葡萄,等到入夏,葡萄藤爬满架子和墙壁,硕果累累,别有一番滋味。

管家闻言,立刻喊人去集市上寻葡萄苗。

过了会儿,甘草过来道,“姑娘,郡主回来了。”

“阿媚回了?”玉珠道,“快些,赶紧把人请进来。”

沈媚很快随着两个丫鬟进了垂花门,身边还跟着贴身丫鬟含笑,含笑陪嫁到楚家伺候沈媚的。

见沈媚步伐大了些,含笑急忙上前扶住,“太太,您慢些。”

玉珠失笑望着两人,阿媚这是怎么了?见她满脸笑容,不像身体不舒服的模样,可含笑也太紧张阿媚了。

玉珠早让人搬了凳子在廊庑下,春光舒适,她也不太想待在房里,待沈媚一坐下,她笑道,“阿媚,我瞧着含笑似乎很紧张你。”

沈媚把丫鬟们打发下去,红着脸偷偷的告诉玉珠,“我前两日总是反胃,夫君他担心我,请了郎中来瞧,谁知道就把出喜脉来,不过这才一个多月,胎象不是很稳,夫君跟公公婆婆都不许我出门,我说这样的喜事,要第一个让你和大哥知晓,她们劝不住,这才放我出来的。”

“你怀孕了?”玉珠欢喜的望向沈媚的肚子,她穿着一件褙子,小腹看起来还很平坦,可是那已经孕育出一颗小小的生命来。玉珠伸手轻轻抚摸了下沈媚的肚子,有些紧张激动,“真好…”她喃喃道。

自家的姐姐们每次怀上她亦是如此心情,上辈子活到四十来岁,她连一个孩子都没有,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被她克走,她甚至不敢谈男友,更加不必说孩子,这也是她心里最大的遗憾。

“真好啊…”玉珠轻声又道。

沈媚握住她的手,“玉珠,你也会怀上的,我同你说,你现在年纪小,晚两年再怀最好不过的。”

玉珠微微蹙眉,她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和沈羡的同床也从未喝过避子汤,总想着顺其自然的,可依旧是怀不上,她这一世顺风顺水的,没有过任何烦恼,所有的事情也能化险为夷,又记得当初广济大师说她乃是福气之人,她也就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个事儿,现在想想,也是该请个郎中看看身体。

第133章

沈媚怀孕的事情还要跟嘉禾说声,两母女这么几年下来,关系缓和不少,至少表面上亦和别家母女差不多。玉珠不愿去婆婆那边,这些日子去给嘉禾请安,嘉禾不多言,只幽幽的盯着她的肚子,这样一来,玉珠就实在不愿意去她院子里走动的。

沈媚不勉强她,过去看了嘉禾,同嘉禾说了她怀孕的事情,嘉禾喜出望外,脸上的忧愁都去掉几分。“可是真的?”她望着女儿的肚子,“才一个多月?胎象肯定还不稳,你怎么就跑回来了?你公公婆婆也不管管你。”

沈媚笑道,“我就是想回来告诉娘跟大哥一声,不过大哥不在,就先过来找娘了。”

嘉禾怔了下,问她,“可见过你嫂子?”

“见过的。”沈媚轻抚着肚子说,“嫂子已经知晓我怀孕的事情。”

嘉禾把女儿搂在怀中叹了口气,“可你嫂子还没怀上,明明比你还成亲的早,这都过去一年半,她还是没怀上,前些日子我想着给你大哥纳个妾,你大哥发了好大的脾气…”

沈媚渐渐皱起眉头,“娘,嫂嫂年纪比我还小两岁,现在生子的确是早了些,你给大哥纳妾实在不应该,大哥对嫂嫂一片真情,是万万不会纳妾的。”同为一母的兄妹,她自幼和沈羡感情好,对他的性子也了如指掌,这么些年,他好不容易等到玉珠长大,娶了她,若有人破坏了他们之前的感情,她觉得大哥任何事情都做的出来。

嘉禾幽幽道,“我哪儿不知,以后他们的事情我也不必再管,只是在等个两三年,她若还是生不出孩子,不管如何,就算去求到皇上太后哪儿,我也得给你大哥求个妾侍回。”

沈家就沈羡这么一个嫡出子,香火自然也看的重一些。

沈媚皱眉,“娘,大哥和嫂子的事情你莫要掺和。”她可不觉得玉珠生不出孩子大哥就会纳妾的,若是嫂嫂真生不出孩子,大哥也只会一辈子陪着她。

嘉禾叹口气,不吭声。

沈媚在沈府用过午膳,下午被楚云尉接回楚家,两人来跟玉珠道别,看得出,楚云尉非常在乎阿媚。

等到两人离开,玉珠喊甘草去回春堂请了个大夫来,这位大夫擅妇科,给玉珠把过脉后就说道,“太太不必担心,太太身体很是健康的,气血足,精神气儿也好,这怀孕生子也是急不来的,等到了时候,孩子自然回来。”

玉珠道,“多谢大夫了。”只要身体没大问题就好,看来还是同孩子没有缘分。

————

转眼到四月,沈羡让人送了封书信回,说他在厣门关无事,父亲旧疾好的差不多,待下个月便能回京。沈家几代都是镇守厣门们,瑞武帝对沈家有着莫名的信任,历来在厣门关镇守的都是沈家人。

沈魏在厣门关待了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伤受过不少,最严重的两次是被人一箭射到小腿上,还有一刀从胸口处到腹部,深可见骨,那次的刀伤很严重,差点没熬过来,养好伤后,身体就落了疾。

沈羡的信不长,字迹还是很熟悉的字,锋利有力,只说了下月归,又问玉珠在家中可还好,让她不必每日闲在府中,可以回姜家玩些日子。玉珠这段时日回去姜家好几次,不过没在姜家过夜,到底是出了嫁的,她也不好总待娘家。

把沈羡写给她的信反反复复看了三遍,玉珠轻叹了口气,除了这些,他也没说别的,甚至没有说想念她的话。玉珠只知道自己是很挂记他的,给他写了回信,告诉沈羡,京城一切安好,让他无需挂记,保重身体,她会等他回来的,略微提了下沈媚怀孕的事情。

写好书信,封蜡,玉珠让萧风把书信快马加鞭的送去厣门关。

过了两日,玉珠又收到孔芷熹的信,小姑娘情绪挺不错,说谢澈已给她回了信,让她保重身体,听兄长的话。还给玉珠捎带了不少好吃的好玩的,都是栎州的特产,还邀玉珠空闲的时候过来玩。

玉珠都能从她心中看出她的欢悦来。

玉珠日子过的悠闲,宫中的人却是各自怀着心思。

瑞武帝批阅完奏折回寝宫歇息,最近几年他已很少扩充后宫,常伺寝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妃子,皇后那儿每月会固定时间去几日,多数时候他还是会去穆贵妃哪儿,到底曾是他最爱的人,现在感情还是很深。

去到穆贵妃的寝宫,她已梳洗歇息,穿着一身月牙色长袍,保养的姣好的肌肤依旧雪白,眉眼都透着媚意。两人一阵欢好,瑞武帝这才抱着美人歇下,抚着她柔滑的背,他轻舒了口气,“还是爱妃这里最舒服。”

穆贵妃靠在瑞武帝怀中,娇声道,“皇上喜欢就好,方才有些累着,皇上可要用些宵夜。”

“不必。”瑞武帝道,“早些歇息就好,过几日朕还要去皇庙一趟。”

穆贵妃心中一动,“皇上去皇庙作甚?可是去探望太妃娘娘,说起来臣妾也有好几年没去给太妃请安,不如过几日陪着皇上一同前去。”

“不用。”瑞武帝心情不错,声音里都带着笑意,“过几日朕去接太妃回宫。”

穆贵妃一惊,生生忍住,柔声道,“太妃要回宫是大好事儿,皇上可同皇后说过,这事儿还有有个章程,到时接太妃回宫了,祭祀什么的都少不了。皇上劝了这么多年,太妃娘娘终于肯回宫了,以后也能待在太妃身边尽孝。”

瑞武帝叹口气,“今儿已经告知皇后了,也总算把她老人家劝了回来。前些日子去皇庙探望她,说了几句,原以为太妃不会同意回来,却点了头。”连他自己都有些意外,劝说这么多年,太妃总不愿意,又是他的生母,自然是希望她能够在皇宫待着享福。

等到瑞武帝睡熟,穆贵妃却怎么都入睡不了,她不明白太妃为何会在这时回宫,不过这倒也是件好事儿,太后在宫里这么年颐养天年,等到太妃回宫后,太后怕也会开始有危机意识。

次日,穆贵妃去给太后请安,太后刚喝完一盅血燕,穿着淡黄色绣凤凰缠枝褙子,雍容华贵,她道,“贵妃今儿怎么过来了。”

穆贵妃笑道,“过来看望一下太后娘娘,而且昨儿听皇上说这几日太妃就要回宫,皇上就说,这事儿也要同太后娘娘说声,臣妾特意过来的。”

太后神色微变,“她怎么突然要回宫了?”说起她与太妃,两人当年同为先帝妃子,偏太妃运气好生有孩子,她连个一儿半女都没有,就算最后皇帝养在她名下,可总有那么一股子气憋在心中,好在这么多年太妃远去太庙,她安心在皇宫做太后。

可现在她怎么突然就要回来了?

穆贵妃笑眯眯道,“臣妾看得出,皇上心中很是欢喜,事情已经交由皇后的,等着太妃娘娘回宫,太后也正好有个说话的人陪着了。”

太后紧抿着嘴不说话。

穆贵妃见差不多,便起身离开。这么几个月过去,皇上绝对不提废除太子的事情,甚隐约给她提过几次,试探她,说是给三皇子和四皇子册封藩王,以后他们三兄弟不管如何都要相互扶持着。

她自然笑眯眯的应承下来,可心里怎么能甘心。她知皇上说出这样的话来,怕是真的打算让太子继位,原先三皇子的一些政务也渐渐少起来,可见皇上是表明决心,不会废除太子。

她自然也要开始准备起来了,好在这些年她不信男人的甜言蜜语,就算年轻时候,他在如何承诺,自己也没动摇过,暗地里慢慢的收买着人心。

太妃娘娘要回宫的事情在一夜之间传遍京城,玉珠也已得知,原想着去皇庙看看她老人家,不过明日太妃娘娘就要回京,时间上赶不及,待太妃回了京,她再去京城中探望就是。

翌日,皇帝和皇后亲自去皇庙接太妃回宫,太妃不想弄的人尽皆知,回到宫中也只是简单的去祭拜了先帝,在寿安宫住下,与她相邻的寝宫就是太后的寿康宫。

晚上皇上皇后于宫中设宴,未曾邀请朝中重臣,只有皇家人,用完宴,皇上亲自送了太妃回寿安宫,太妃同他道,“皇上,你也是知道的,哀家心中最担忧的就是你跟皇后,还有皇子公主们,如今回到宫中也好,哀家晚年多享一些儿孙福。可皇上也知道,哀家心里头还惦记着玉珠,玉珠那孩子当年陪伴了哀家五年,在哀家心里头,她和就是哀家的孙女儿。因此哀家有个不情之请,想给玉珠求个牌子,让她能够自由出入皇宫,也好常常来陪陪哀家。”

不过一个自由出入皇宫的牌子,算不得什么,皇帝自然允了。

第134章

牌子是由宫里的公公给玉珠送来的,这位应公公是皇上身边的老人,自幼就跟在皇上身边伺候着,是宫里的总管公公,约莫五十来岁的模样,见到玉珠笑眯眯的问了声好,把牌子递给她,“福昌县主,这是皇上让老奴给您送来的牌子,往后您就能拿牌子随意进出宫去。这还是太妃娘娘帮您求到的,往后呐,您多进宫看看太妃娘娘,太妃娘娘怕是很惦记着你。”

玉珠忙接过,“劳烦公公了,公公进来喝杯茶吧。”她低头望了眼手中漆黑的宫牌,材质特殊,上面刻着一个瑞字,这是大瑞国的意思。

应公公进府中喝了口茶,玉珠给了一个厚厚的封红,又亲自把人送出了府。

有了这牌子,玉珠能够随意进出宫中。

次日一早,她梳洗打扮一番,穿的比较端庄,额间贴了红色花细。宫中虽有大姐姐,外甥女和外甥他们,可因三皇子和当初落水的事情,她对宫中始终怀着畏惧。这次进宫带了甘草和萧风。

沈羡离开时萧风留在家中,告诉玉珠,只要出门就要带护卫,不方便带护卫也至少要把萧风带上,他功夫不错,沈羡也放心。

进到宫中,玉珠由着宫婢领着去到寿安宫,太妃娘娘正靠在榻上休息着,穿着和皇庙截然不同,她老人家今儿穿着一身暗紫色褙子,显得很是雍容,她看见玉珠进来,由宫婢扶着坐起,大概是想要起身,宫婢急忙说,“太妃娘娘,不可,你身子还不太舒服,要多休息才成。”

玉珠走过来焦急道,“太妃娘娘,您这是怎么了?”

太妃半靠在迎枕上,挥手让宫婢们退下,让玉珠挨着她身边坐下,握住她的手轻笑道,“没甚大碍,这突然回宫吃的喝的有些不习惯,吐了两回,昨儿又着凉,哎,这宫里阿,到底是于我不和的。”

玉珠心疼坏了,“太医是怎么说的?太妃娘娘可万万不要这般说,您能回来,皇上皇后都是很高兴的,玉珠心里也欢喜极了,以后也能随时来看望您。”

“玉珠别担心,没多大的事儿,就是在皇庙吃的清淡些,突然换了食物,胃有些受不住。”

玉珠愁道,“您可要保重身子,不然我在家都放不下心。”

太妃笑眯眯的望着玉珠,伸手帮她把额角的发丝拨到耳后,“以后我呀,就留在宫中,你想什么时候进宫来都成的。”

“其实我不太明白您原先怎么都不愿意进宫,这怎么突然愿意回来了。”玉珠其实有些担心的,总觉得太妃娘娘这次突然回来怕有什么别的事情。

太妃听闻这次,脸色渐渐严肃起来,“这次回来的确是有些事情,我在皇庙上结交了一位老人,她住下皇庙的山脚下,她懂得一些六爻八卦,前些日子,她观星象,知道这天道有异数。又同我说,帮着皇上算了一挂,卦象显示皇上命有一劫,我实在担心,这才忍不住回了宫。”

玉珠听的胆颤心惊,紧紧的抓着太妃的手,“太妃娘娘,那位老人家可说过皇上命中的劫数是什么?”

太妃皱眉摇头,“她也是不知,能算出皇上命有一劫已是极为不易,我放心不下,就回了宫,不管如何,离皇上近些,我也安心些,不管他有什么劫难,我都要跟着他一块承着。”

“怎会如此…”玉珠喃喃道。

太妃反倒安慰她,“别担心,那老人虽算不出皇上这一劫是什么,却说这皇上这一劫中透着生机,我想着,在宫里头时时刻刻注意着,这生机或许就在其中。”

玉珠还是惶惶不安,也不敢太吓着太妃,她总觉这次的事情不对劲,或许说,以后的日子怕是要变天了,沈羡还远在厣门关,只盼着他能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