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雨将至

一路上顾世衡从冯师叔嘴里听说了裴杞堂不少的故事。

在盐州城设下埋伏,引得西夏人上当。

为了治好身上的伤,不小心与顾家起了冲突,不过后来用青苗求得了顾家原谅。

冯师叔一路口沫横飞,顾世衡才知道,原来顾家和裴家已经有了这么多往来。

顾世衡不禁道:“裴小将军也是个真性情的人。”

冯师叔笑得眼睛都眯起来,“那是自然,不是我夸,整个大齐我就没见过这样出色的子弟。”

单凭在盐州与李常显打仗这件事,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与韩璋当年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希望裴小将军能够打个胜仗,就算不幸战败,只要能平安撤出盐州也好。要知道,裴杞堂在盐州牵制李常显一天就等于给大齐争取了足够的时间调兵遣将。

看到顾世衡脸上的笑容,冯师叔不禁得意,只要得到了岳丈的欢喜,将来害怕娶不得他的女儿,“你倒是说句话啊,我们裴小将军是不是很好?”

顾世衡道:“好,裴小将军将来一定前程无量。”

“这就对了嘛!”冯师叔笑得挤眉弄眼,顾世衡若是敢将女儿嫁给旁人,他就干脆将顾世衡绑了,好好跟他理论理论。

裴杞堂一定会打败李常显,就像当年先皇重创西夏一样。

这才是大齐应有的威风。

如果庆王活着那该多好,见到儿郎这般威武一定会心中欢喜。

可惜…

冯师叔想起庆王府的惨案,满是笑容的脸上顿时多了几分杀机,裴杞堂赢了这一仗,就等于正式迈入了朝堂,总有一天,他们要与皇帝好好算算当年那笔账。

大齐京都。

皇帝气得将手中的战报扔在了大殿上。

大齐的储君就这样被金人捉走了。

二十万大军,就算死守在北疆也不至于短短一天之内就被人破关。

丢了真定城也就罢了,太子还做了金人的俘虏。

皇帝觉得脸上被人狠狠地打了一巴掌,自从大齐建国开始,就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事。

如果就这样让西夏人和金人长驱直入,他就更加颜面无存。

皇帝后悔起来,太后带着顾琅华来找他的时候,他就应该果断将韩璋派去北疆,替换掉太子。

他是怀疑太后另有所谋,才让皇城司去西夏打探消息。他想着就算西夏人真的打过来,西北有淮南王,北方有二十万大军,也不会出什么大事。

却没算到太子会这样无能。

朝堂上一片鸦雀无声。

平日里趾高气扬的武将纷纷都低下头,生怕被皇帝点将去抗击西夏。

“皇上,”太傅走上前,“老臣以为,事到如今不如派出使臣与西夏、金国和谈,只要两国肯罢战,放回太子,什么条件都可以商量。”

皇帝冷笑,“如果西夏要五州之地,金国要秦岭以北所有城池,那朕是不是就该将京都也拱手相让?”

太傅顿时一抖,立即跪在地上,“老臣惶恐,事到如今…不能不顾太子的安危啊。”

“太子,”皇帝忽然扬声,“他还算什么太子,如果他还是大齐的太子,就该以死谢国,这才是一个太子的分内之事。”

现在,他让这一切成了笑话。

太傅道:“太子爷亲帅二十万大军出征,突然被金兵擒获,这里面定然有蹊跷…”

“是有蹊跷。”

“一定有蹊跷。”

顿时有人应和起来。

皇帝眯起眼睛,“既然如此,谁愿意出征太原,夺回镇定并查明此事?”

朝堂上立即又是一片沉默。

现在去太原,先不说能不能打赢西夏和金国联军,万一金国再以太子性命做要挟,他们是战还是求和?

别看现在皇上说,太子应该以死谢国,太子真的死了,皇上必然要怪罪下来。所以,无论谁去太原,都是凶多吉少。

西北呢?裴杞堂侥幸在盐州赢了西夏骑兵,但是西夏王李常显却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他会倾力攻打盐州,盐州必破无疑,盐州下来就是庆州,庆州守军不多,哪里能对付李常显的虎狼之师。

朝廷的援军只怕还没有到,李常显已经连下几城…这样的大仗,输了…一辈子都翻不过身来。

靖国侯咳嗽几声上前,“臣举荐裴思通裴大人,裴大人虽是文官,裴家祖上却曾是名将,裴杞堂又在盐州打了胜仗,若是此时裴大人带援军前往西北,他们父子二人定能与淮南王合力击退西夏大军。”

谁知道裴杞堂是真的赢了,还是中了李常显的计谋。因为这样一来,李常显才有了充足的理由进攻大齐。

不能让裴家人得了便宜,别人赶去被这个黑锅。

既然裴杞堂厉害,干脆就让裴家自己打完这场仗。

靖国侯这样一说,勋贵们纷纷同意,“裴思通大人合适。”

“是啊,裴大人再合适不过。”

裴思通被内侍带上大殿。

皇帝从御座上走下来,“裴卿,靖国侯举荐你增兵西北,你可愿意前往?”

这样的结果,裴思通早就料到。

靖国侯这个老狐狸早就跟京中的勋贵商议好对策,关键时刻将裴家抬出来。

裴家根基远在福建,京中没有人肯替裴家说话,如今裴杞堂想要进入京都的圈子,首先面对的就是京中的达官显贵。

所以这一仗,裴家必然是要打的。

“老臣愿意前往,”裴思通跪在地上,“老臣定然不负皇上重托。”

靖国侯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裴家一个水鬼,现在想要上岸,也要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个本事。

皇帝弯下腰亲手将裴思通扶起来,“朕等着裴爱卿的捷报。”

皇帝说完转过身,“至于太原,朕已经让荣国公前往。”

荣国公?

朝臣们面面相觑。

荣国公刚刚去世,皇上说的应该是韩璋。

没想到韩璋因祸得福,这么快承继了荣国公的爵位,但是能不能守住这个爵位,也要看这一仗能不能赢下来。

所有人跪下叩拜,“皇上英明。”

皇帝不禁觉得庆幸。

幸好他没有听信沈昌吉的话将韩璋治罪,否则,现在谁要带兵去镇守太原,夺回真定。等这件事有了结果,他一定杀了沈昌吉。

皇帝看向大殿外,乌云滚滚,一场大雨将至。

东平长公主也望着远处的天空。

她等待的这一天,终于要来了。

…………………

今天

第一章奉上。

晚上发

第二章和小剧场。

今天的月票好少~呜呜呜~大家给几票呗,教主看着会很欢喜~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场梦境

琅华忙碌了一晚上,天亮的时候才查点完药材从军帐中走出来,刚准备和萧妈妈说话,就看到不远处有个婆子捧着一个青布包袱,正向这边张望着。

“谁?”萧妈妈皱起眉头问过去。

“顾大小姐,”婆子上前行了礼,“奴婢是阳曲县丞徐家的下人,我家太太让奴婢送些衣物给小姐,这些日子小姐为太原城忙碌,我们都看在眼里,也没能帮上什么忙,太太就和家里的下人一起给小姐做了两套衣裙和鞋子。”

婆子向琅华脚上看去,“也不知道合不合适。”

阳曲县丞遣来了不少婆子到卫所来,军帐外要不停的烧水,还要有人清洗染血的布巾,有了这些婆子,医工就能腾出手来给伤兵包扎伤口,着实帮了大忙。

现在又给她送来新做的衣裙。

怪不得她时常听到有人夸赞阳曲县丞是个一心为民的父母官。

琅华向萧妈妈点了点头,萧妈妈上前打开了婆子手里的青布包袱,里面果然就是两套衣裙和两双绣鞋。

萧妈妈这才笑着将包袱收好。

婆子道:“那奴婢就不打扰大小姐了。”说着就要退下去。

琅华将婆子叫住,“你的主家姓徐?跟杭州的徐松元大人有渊源吗?”

她隐隐约约记得徐谨莜跟她提过,徐家这些年尤其繁盛,有不少子弟在外为官,徐谨莜有个叔叔好像是在曾在外任县丞,因与徐老太太关系不太好,就很少回家。

婆子笑着道:“大小姐聪明伶俐,一猜就对了,我们家老爷是徐松元大人的庶弟,家中行三,前些年到太原来任职,之后就没回过杭州,不过提起顾家,我家老爷也是知晓的,这才嘱咐太太多帮衬帮衬,老爷这几日随着知府大人上了城楼,家里留下一堆女眷,也就只能做做针线。”

“时间赶得紧,大小姐不要嫌弃才是。”

琅华笑道:“多谢太太了,请帮我给太太带好,有机会我一定上门拜见。”

婆子急忙应了一声,沉下眼睛告辞离开,礼数十分周到。

琅华回到屋子里,萧妈妈立即吩咐阿莫将衣裙收拾出来,“用的不是什么锦缎,倒是细棉布,可见是经过一番思量的,不是来充充面子就罢了,改一改小姐就能穿。”

琅华在外面,不能穿锦缎,细棉的衣裙对她来说更加方便。

琅华也觉得徐家这次送来的东西花了几分的心思,尤其是那双鞋,大小看起来和她现在穿的没有什么分别。

萧妈妈道:“徐家这位老爷虽然是庶出,作风却一点都不差。”

言下之意,比徐松元整个正经的嫡子还强。

琅华抿嘴笑起来,萧妈妈总是念念不忘徐松元上门训斥她这件事,打心底里看不上徐家这样的。

她却并不在意,说到底徐松元也就是给她起了个名字罢了,本来也没什么交情,她也没必要放在心上。

她担心的是父亲,也不知道父亲现在有没有道银州,等到兄长来了太原,她就立即动身前往银州。

那时候,他们父女就能团聚了。

琅华想到这里,心里不停地欢跳起来。

不知怎么的,她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身在盐州的裴杞堂。

也不知道裴杞堂怎么样了。

这些日子,攻打太原的西夏兵马没有增多,那就代表西夏人被盐州战事牵制住了,虽然淮南王的人马会与裴杞堂一起守城,但是他们面对的毕竟是兵强马壮的西夏骑兵。

裴杞堂曾说过,他一定会支撑到父亲抵达银州,韩璋来到太原,她也知道裴杞堂有这样的本事。

可她就是忍不住担忧,李常显不是大齐的太子,究竟是有几分本事的,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谁又能有百分百的把握。

琅华梳洗干净,躺下来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隐约听到有人叫她的名字,她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看到一个身穿甲胄的人站在她的床边。

琅华仔细地瞧了瞧才发现那个人竟然是裴杞堂。

裴杞堂怎么会到太原,难不成是盐州那边打了胜仗?

琅华立即坐起身来,就要与他说话,却看到裴杞堂脸色苍白,嘴唇紧紧地抿着,平日里清澈的目光微微有些涣散,胸口忽然有一缕鲜血冒出来,渐渐地扩大,就像是一朵缓缓盛开的莲花。

琅华顿时慌了神,想要去拉裴杞堂,却不知什么时候,她的两只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她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恐慌。

裴杞堂脸上泛起一丝笑容,“这样也好…琅华…这样也很好…”说完话他闭上眼睛向后倒去。

琅华的心就像被人一下子攥住,撕心裂肺的疼痛,让她的眼泪顿时涌了出来,她想要去看裴杞堂的情形,却发现自己仿佛被定在了床上,拼尽力气去挣扎也不能挪动半分,就在她即将要窒息的时候,一只手用力推了推她。

“大小姐,您这是怎么了?”

琅华一下子睁开了眼睛,萧妈妈一脸担忧地望着她,“大小姐,您是不是做了噩梦。”

“我…”琅华声音略微沙哑,“我怎么了?”

旁边的阿莫忙道:“奴婢转身的功夫,您就哭了起来,将奴婢和萧妈妈都吓坏了,奴婢怎么摇您都摇不醒…还好,萧妈妈想起来按揉虎口的穴位,我们就一边按一边叫您…”

阿莫额头上都是细细的汗珠。

琅华也觉得自己衣衫都被冷汗打透了。

现在想想方才的场景,她还觉得心惊肉跳,她怎么会梦见裴杞堂死了呢?

难不成是某种预感?

她应该去银州看看,至少那里能得到盐州的消息。

“萧妈妈,你让萧邑准备一下,我们明天就走…”

萧妈妈不禁惊讶,向来十分镇定的大小姐,眉宇间有了些许慌乱的神情,仿佛还没有从噩梦中挣脱出来似的,“大小姐…您怎么了?方才您到底梦见了什么?”

琅华正不知道要怎么和萧妈妈说,外面就传来萧邑的声音。

萧邑隔着门禀告,“大小姐,韩将军来了…韩将军到太原城了。”

方才是惊慌,现在却是惊喜。

“兄长人在哪里?”琅华边说边整理了衣裙,走出屋子。

萧邑道:“韩将军上了城楼…还有…”

琅华顾不得听萧邑说剩下的话,立即跑了起来,刚走出了院子,就看到迎面走过来一个熟悉的身影。

琅华不禁一愣。

是陆瑛。

陆瑛来了太原。

…………………………

关于那个梦现在卖个关子,嘿嘿嘿。

话说,有时候在梦中,情感更加直接,因为没有许多现实的情况影响。

求票小剧场:

许多年后,尼姑庵里行将就木的徐瑾筱回忆起当年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不禁幽幽地想:如果当时穿了那件月票裁成的宫衣,也许他爱上的就是我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怒火中烧

萧邑想说的就是,陆三爷和闵家大爷也一起来了太原,可是大小姐没等他说话,就跑了出去。

于是,琅华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遇见了陆瑛。

突然见到陆瑛,琅华又是惊讶又是诧异,半晌才回过神,“你…来太原了。”

陆瑛望着琅华,她的眼睛有些发红,仿佛是刚刚哭过的样子,眉宇中还有着化不开的忧虑和踌躇。

见到他之后,她微微有些惊愕,紧接着就变得沉着起来。

“家里都安排好了?”琅华下意识地道,“你是跟书院的博士说好了才过来的?”

那么多年的夫妻,琅华习惯性地为陆瑛想问题。

陆文顕死了,按理说陆瑛该守孝三年在家中,不该参加明经考,更不该四处奔走,现在他能到太原来,定然是得了书院博士的同意。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如果陆瑛是为国奔走,自然不会引来旁人诟病,一旦有了这样的名声,将来就算在孝期里入仕,也就不会被人质疑礼数不周,所以,陆瑛来太原,的确是一个好的选择。

陆瑛却没有听进去琅华在说些什么。

他只是端详着琅华的神情。

琅华是一个自制又沉稳的女孩子,就算遇到再大的事,也会不动声色地解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让情绪肆意地摆在脸上。

陆瑛忍不住去猜测,琅华方才是因为什么人,什么事而伤心。

他心中忽然有种说不出的酸涩,隐隐地感觉到了一种恐惧,好像随时会有那么一个人,将琅华带离他身边。

半晌,陆瑛才回过神来。

他轻轻颌首,脸色略微有些苍白,“是博士举荐我们几个来帮忙,我猜到你会到太原来,我也是想来看看你。”

琅华点了点头,“我都很好。”又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陆瑛一身深蓝色长袍穿在身上,显得有几分的消瘦,表情也更加的深沉,“看到你没事,我也就放心了。”

琅华沉下眼睛,“兄长来了就会军心大振…太原应该会打个胜仗。”马瑞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天。

难道,她想跟他说的只有这些话?

他还以为,琅华见了他会欢喜,如果更好一点,应该是跟他说些委屈。

一个女孩子在太原做这些事,一定会遇到难题,那些难题她是怎么解决的?

就像小时候,她会拉着他去看锦鲤吞食,就算他不说话,她在一旁也会欢快地笑起来。

他们之间真的是越来越远了。

陆瑛思量间,韩璋进了门。

见到琅华韩璋脸上不禁露出笑容来,伸出手抚了抚琅华的头顶,“长高了些,却也瘦了。”说着看了一眼陆瑛。